登陆注册
3746900000004

第4章

廬山圓通居訥禪師字仲敏。西蜀梓州蹇氏子。嗣延慶子榮禪師。青原下十世。初見大覺。知為大器。一見者。初不相知。纔一見便知為大法器也。期。限也。限定其成事無疑。或問者。設或有人作如此問。何故一見便自知也。對曰。此人之資格。中正而不倚。中是不偏。正乃不邪。一動一靜。自尊自嚴。此即知其形之奇也。加以內心所存。有道有學。有行有誼。凡所發言。辭簡而理盡。此即知其心之妙也。資稟也。二字一義。鮮。少也。大凡人之體性。稟得如此人者。少有不成大器者也知識頂門有眼。識人必到極真極美處。非等閒也。

此篇舉賢慧濶達。訓人當法古師今。謹始慎終也。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錄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此節先舉其事。仁祖。宋四帝仁宗也。皇祐即年號。初字。即皇祐一二年間。遣者。使命也。銀璫耳[王*垂]。有金玉銀三種。以別等級也。秦漢中以小宦官著銀璫右貂。明帝改為金璫左貂。宮中出入傳命。乃閹人也。持者。手賷詔命。綠綈者。綠色書囊也。尺一。漢時制尺一之板。以駕詔書。詔。告也。上命也。孝慈者。汴京自唐朝毀寺。至太祖建隆間復興兩街。皆義學。銀璫使李允寧。奏施汴宅。創立禪席。賜額十方淨因禪院。帝留意空宗。詔下三省。定議召有道者住持。歐陽修。程師孟。奏請圓通訥禪師。允寧親持詔下江州。訥稱目疾耳背不赴。帝益敬重。聽舉自代。訥舉大覺和尚應詔。伽藍梵語。此云眾僧園。即僧眾共居之地。疏者。疏通其不能奉命之情。表者。以表上進。舉大覺為有道。能應天子之詔命也。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飰蔬飲水。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耶。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予平生行知足之計。不以聲利自累。若厭於心。何日而足。故東坡甞曰。知安則榮。知足則富。

此節出呈其意。或者。假借之稱。旌。欽仰也。崇。敬重也。或有人言。今聖天子旌仰崇重吾師之道德。其恩澤普被。泉石蒙潤也。師何固辭。固辭者。再三懇辭。濫廁。泛雜也。倫者。類也。幸與倖同。不當得而得也。飰蔬。粗食也。如謂我今為僧。泛雜于僧類之中。又得安於山林。亦僥倖也。時中食其蔬。飲其水。可謂千足萬足矣。當此之時。縱教我作佛作祖。吾亦無所好。況為天子師耶。耶。是吸問之辭。此見胸中空洞無物。玉潔氷清。賢哉師也。又引范蠡語。大名之下。難以久居。況我生平所行之事。頭頭皆是知足之計。聲名利養。實有累繫於人。我豈以此聲利而自累。累者。縈縛也。且世人之貪心。如渴鹿然。何有厭足。若欲飽厭於心。終無了日。厭。滿足也。故復引東坡語云。知安則榮。知足則富。以完其生平知足之實。

避名全節。善始善終。在圓通得之矣(行實)。

此節方是集書者美師之言。曰。名乃人人之所欲。師今避之。可謂德備而節全矣。出家而成美器。善始也。道成而保令名。善終也。如斯眾美。在師得之矣東坡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山人。得法於東林聰。官至翰林。後築室于黃州城東。因號東坡居士讀之宛然道骨。謦欬猶存。不禁令人羨殺。

此篇訓人守節義。毋恃外勢也。

圓通訥和尚曰。躄者命在杖。失杖則[真*真]。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真*真]溺之患。

躄。跛不能行。顛仆也。溺。淹沒也。借此形容有所挾持之意。如跛足者。力全在杖。失杖而行。必顛仆矣。渡河者。命全在舟。失舟于水。必淹沒矣。以此而知。大凡林下道人。當守節義以自重。不可假權勢以御人。挾。扶持也。若一朝業盈福謝。權勢既失。節義不存。其顛其溺。胡能免乎彼恃勢者。當猛然自返。殆至顛溺。悔之何及。

此篇言叢林之興衰。在德不在法也。

圓通訥曰。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生之弊。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江西百丈山懷海大智禪師。福州常樂王氏子。嗣馬祖道一禪師。南嶽下二世此節明因法致弊。建。置也。立。成也。多草為藂。多木為林。乃眾僧依止之處。棲心修道之所也。圓者為規。方者為矩。因之以為模範也。謂百丈建置藂林。立成規矩。意在救濟末世人不正之弊病。佛住世為正法。佛滅像存曰像法。季。末世也。縱貪嗔癡。存生滅念。皆不正之弊。曾。乃也。盜規矩者。假公濟私。因法作奸也。乃不知末世學者。盜取前人之法度。返壞前人之叢林。何也。且古人見學者。意縱心狂。難以入道。故藉規矩以制伏之。而不知法久弊生。返藉規矩假以制貪嗔人我為名。而實以為利欲之媒。斯所以叢林破矣。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此節明古今差別。古者夏則居巢。冬則處穴。彼居巢穴者。豈有規矩。而人人自成規矩。故曰自律。律條令也。今之人高堂百尺。廣廈千楹。雖有規矩而不遵。人人皆縱情恣意。流蕩而忘返。故曰自廢。以是而知。人之安危在乎德。事之興替在乎數。數者。時也。理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野錄)。

此方斷定其說。苟。果也。將。持守也。謂學人果能有德可持。雖深山窮谷。俱可修行。何必故欲叢林。果能達乎理數。則困頓折挫。皆成禮法。又曷必故用規矩也。曷者。何也。師意在教人修德明理為急務。非弛廢叢林。蔑視規矩也。學者須知之。譚子化書亦云。苟德可將。何必廣粟帛乎。苟數可憑。何必廣兵甲乎自律自廢。誰使之然也。學者宜當自惜。

此篇訓學者。居安慮危。始得無終身之虞也。

圓通謂大覺曰。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葢豫備則無患。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此節明豫備無患。謂者。與之言也。先舉古聖者。要使人知其取法之正。治心者。修心也。未萌。在一念未動之先。若待心念動作。則成妄矣。情是識情。防情須在未亂之前。若使識情奔競。則人迷矣。豫先也。備是防備。教豫先防備。則無過患也。次引易經雷地豫卦。取象以發明之。震上坤下安和悅樂之義。楊氏曰。川途既通。則暴客至矣。不可不禦之以術也。故取諸豫。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入矣。二陰在上。重門之象。一陽在下。擊柝之象。三陰在內。悅豫之象。柝。斫木為之。夜行所擊也。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九峰集)。

此節教戒謹毋忘。大凡世間一切事業。豫先調攝。其行則易。倉卒為之。事不周矣。哲。即賢也。謂古來哲人智士。無一時一刻而不憂勤惕勵。以自警。故所以無卒暴之憂者。由其有先照之智也昃豫備二字。是甚麼人做得到。文王之日[昃-人+又]不遑。周公之所其無逸。庶幾得之。

此篇謂學問是立身之大本。不可不猛力行之也。

大覺璉和尚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先。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先舉喻以明。謂如玉在石中。必假雕琢。置而不琢。何能成其美器。學者亦然。若不勤學。何能知其妙理。如今人能知古人之所到。後人能知先人之所行。皆因學識之力也。此二句出韓文公進唐順宗表。古之善者。吾當取法。先之不善者。吾當為戒。

歷觀前輩立身揚名於當世者。鮮不學問而成之矣。

此方教觀前古。歷觀者。次第而觀。謂你次第著眼看從前古人。凡是有卓識操修。播揚美名于當代者。誰不是。勤勤懇懇。博覽經史。咨詢賢哲。而得成就者。故此學者。當勇力深修也學問二字。不是說過便了。其間實有精進不已之功。偶得輙止。身名何立。學者勉之。

此篇是答侍郎孫莘老書。謂三教本是一體。只因人情變故。內起人我。爭競是非。以致斯道云亡矣。

大覺曰。玅道之理。聖人甞寓之於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

此節明立教有時。道本無名。亦無有相。窮三際徧十方。無在不在。加一妙字。始見體不變而用隨緣。聖不增而凡不減。非生非滅。無去無來。豈不是妙。所謂妙道之理。理。即義也。聖人甞寓之於易。此聖人。指伏羲。文王。孔子也。寓。寄也。易即易經。謂此妙道之義理。難於指示。上古諸聖人。只得寄言於易。而發揮之。以無極生太極。生二儀。四象。八卦。萬事萬法。生死窮通。隱顯之機。無不備具。周衰。謂幽厲以後。世道既衰。法度亦壞。禮義亦亡。正既衰。而邪必顯。故有種種奇怪流言。異端邪術。間出而亂風俗。間出者。投間隙而私出也。當此之際。道統幾乎危矣。

逮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以化眾生。亦所以趨於時也。

此節明因時設教。逮。及也。釋迦梵語。此云能仁。謂及我釋迦降誕于中土。即竺國中印土。佛降生處。醇者。純一不雜也。一味以中道為教。不落二邊。第一義諦者。非二非三之諦理。開發乎人。從始至終。所施所設。皆慈悲之道。以教化眾生也。慈能與樂。悲能拔苦。眾生者。眾法相生。即五蘊四大為身相。六塵緣影為心相也。趨。向也。謂佛之來。亦所以趨向其時。皆有由也。時字當珍。所謂藥因救病出金瓶之意。此時不出。何時乃出。後以民風分四時。總皆歸于冬。意有在也。

自生民以來。淳朴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及情竇日鑿。五帝之教。詳而文。夏也。時與世異。情隨日遷。故三王之教密而嚴。秋也。昔商周之誥誓。後世學者。故有不能曉。比當時之民。聽之而不違。則俗與今如何也。及其弊而為秦漢也。則無所不至矣。故天下有不忍願聞者。於是我佛如來。一推之以性命之理。冬也。

此節牒明四時。葢自天生蒸民以來。淳朴之質性。渾然未漓。故三皇之教法。簡略而樸素。如天時之春。萬物萌伏而未動也。三皇。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皇。大也。道大配天。故稱三皇。竇。竅穴也。鑿。開發也。如莊子云。七日鑿而渾沌死。謂及至人之情竅。隨日開鑿。則事路漸生。故五帝之教法。詳備而文華。如天時之夏。萬物芬敷而茂長也。五帝。即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主社稷。安人民。合於帝道。故稱五帝。時與世異者。時謂四時。十二時。時以近言。三十年為一世。有過去未來現在。世以遠論。謂時更世改。人情亦隨之而遷變。情遷必巧作。故三王之教法。肅密而威嚴。如天時之秋。有肅殺之氣也。三王。乃夏禹王。姒姓。殷湯王。子姓。周文王姬姓。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也。三王之時。九五之位。不傳賢而傳子。禮樂文章。刑政法度。至此大備。誥者告也。訴上曰告。發下曰誥。尚書篇名。如商書仲虺之誥。湯誥。周書康誥酒誥。是也。誓者。約也。如禹之甘誓。湯誓。周之秦誓。皆盟於諸侯者也。第誥誓之文。理精而義備。學者有誦習而不能通曉者。以今較古。當時之民。淳朴成風。聽其誓約而不敢違。以古風比今俗。何其如斯之遠也。及其流弊日降。而到嬴秦。劉漢。敗理傷風。無所不為。如臣弒君。子弒父之事。比比皆然。天下賢士傷悲。有不忍願聞此無道傷生之事。於是我佛如來。始下生人間。教化眾生。總攝以性命之理。慈悲之道。而化其轉邪為正。轉惡為善。故云始末設為慈悲。如天道之有冬。收之藏之也。梵語佛陀。此云覺者。有三。謂自覺。覺他。覺滿也。如來者。從如實道而來。又如謂本覺。來謂始覺。始本不二。故稱如來。

天有四時循環。以生成萬物。聖人設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猶是而已矣。

此節總以發明三教聖人。互相化成天下之意。天有四時循環。環者。周而復始也。如天道之始而終。終而始。流行不止。只是要生成萬物而已。三教聖人施設教化。迭相扶持。迭者。遞也互也。亦不過作之成之。長養人之心性。以風化而成天下也。亦猶是者。指天道四時運行而言。

然至其極也。皆不能無弊。弊者迹也。要當有聖賢者。世起而救之。

此節因莘老。有獨善其身。名而異行。假而非真之問。故又以然字下轉答。究之彼此行道。到極盡處。皆不能周全無弊。弊者。迹也。如孔子雖聖。不能格君之非。周公雖聖。不能律魯之欺。堯舜雖聖。不能化其子之善。先聖後聖。其揆一也。道之行不行。乃時數使之。以時變責聖人之心。非愚即狂。但當此衰惡之世。必須有大賢至聖。愍物垂慈。興起于濁惡海中極力拯濟。則道統庶幾乎可挽矣。

自秦漢以來。千有餘載。風俗靡靡愈薄。聖人之教。列而鼎立。互相詆訾。大道寥寥莫之返。良可歎也。

此節方結成教同而人異。自秦漢至今千有餘年。民風土俗。靡靡愈薄。靡靡。猶漸漸。愈。益也。轉加義。謂漸漸轉薄。日益日下矣。聖人之教法。陳列于世。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今人不惟不互相扶持。而返互相詆訾。詆。呵也。訾。毀也。致使妙道之理。轉行轉晦。寥寥然往而不返。傷哉惜哉。良可歎也一篇大文字。波浪掀騰。透頂透底。自道源根本。說至人情轉變。皆攝歸至道。結以良可歎。是頂門一針。立教伊起死回生。真玅手也。

同类推荐
  • 哭麻处士

    哭麻处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家律要广集

    在家律要广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里活

    花里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锦之恋

    墨锦之恋

    她是天界最神秘的太子“初”,他是凡界的神话,当她离开天宫进入凡界会与他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农女的秀色田园

    农女的秀色田园

    池莲蓬穿越而来,成为贫穷农家院里的小农女。两年,好不容易家中安定,娘亲身怀双子,却不想,坏事接踵而至——爹爹伤病卧床,舅妈贪财无情,村民耍赖撒泼,家中拮据难捱。当困难到来之时,小农女也当自强不息,奋起迎战!————莲蓬夜半数家产,薄田茅屋——银子没多少?苦逼!娘亲身怀双胞胎,不能劳作——据说是男胎?好事!爹爹意外摔断腿,卧床养伤——没有劳动力?惨了!姐姐出门遭欺负,大打一架——媒婆不上门?愁人!亲戚上门来撒泼,打人骂架——仇恨值满格?记着!————池莲蓬握拳,有了银子好办事,咱要致富:八岁稚龄太小?没事,姐姐先上!创业资金没有?没事,山里去找!恶霸流氓捣乱?没事,溪头顶住!——【溪头卧剥莲蓬】——溪头:莲蓬,我眼中都是你。莲蓬:猪头,我衣服都湿了。溪头:莲蓬,我帮你。莲蓬:溪头,你剥我衣服干嘛?溪头:娘说,洞房花烛夜,溪头剥莲蓬。莲蓬:。。。——这故事还可以这样介绍——这是一个叫莲蓬的农女发家致富,同家人一起对阵各种极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叫溪头的农夫抓耳挠腮,终在洞房夜如愿卧剥莲蓬的故事。——且看小农女如何打造属于她的秀色田园!——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伤心的神仙

    伤心的神仙

    天生万物、万物皆为灵气所化。远古时期女娲捏土造人。注入灵气从而拥有灵根、灵根存在与人体双眉之间。若运用得当则成为天眼。经过数万年之久、人类繁衍至今。灵气早已经消失殆尽。若不是机缘巧合得到上古大神二郎神杨戬的至高无上法宝天眼。此刻的杨晓军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
  • 五步构建销售渠道

    五步构建销售渠道

    本书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如果你希望摆脱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品质,如果你想探索成功的奥秘,如果你想充分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那么,请你试着选择本套丛书,在闲暇无聊或苦闷仿徨的时候,打开它,不管你是浅尝,还是深味,本书都会给你指导,给你安慰,给你鼓舞。
  • 乱世浮城

    乱世浮城

    北平金家,四大世家之首,曾经的辉煌一夜没落……上海苏公馆,青年才俊,却误入歧途?一梅寒霜独绽,一人荒芜前行。是无法相守的无奈,是手足相残的悲哀,是国破家亡的愤恨……生于国难之境,困于世俗枷锁!我们最终的信仰只有一个——国泰民安!待风尘尽然,现明珠之光。
  • 都市 漫游 成长: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小小都市漫游者”研究(英文版)

    都市 漫游 成长: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小小都市漫游者”研究(英文版)

    本书以本雅明的“都市漫游者”理论为基础,结合文化地理学、叙事学及文类研究等相关理论,分析“都市漫游”在纽约少年疗治童年创伤、寻找精神家园、探究自我身份以及实现美国梦方面的功用,总结多克托罗都市成长小说的特点,探析作品中所展现的独特的都市美学,发现多克托罗既有犹太作家的族裔担当,又颇具救赎城市的世界主义情怀。而他在侦探小说、自传、成长小说、犯罪小说等文类间自由游走,打破传统文类界限,并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写作则旨在于当今机械复制的时代复兴传统的“讲故事”的技艺。
  • 金雀

    金雀

    《金雀》为动物传说类回族民间故事专辑。大千世界中与人类共处的自然界生灵,也具有人的品性与爱憎,具有美的渴望与追求,动物类民间传说故事中寄寓着回族人民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 将军令:府中囚妻

    将军令:府中囚妻

    她是丑陋的女子但是她却拥有着最幸福的宠溺他就是钟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