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興亡
有德者叢林日安。無德者叢林日危。數也。時也。謂安危在人。興亡在時。住持無道德。則叢林將廢。縱有道德。苟非其時。亦不可強也。
可將
持守行之。譚子化書云。苟德可將。何必廣粟帛乎。苟數可憑。何必廣甲兵乎。
治
修必曰治。定心曰治。修理其事。方用其力曰治。事有條理。已見効故曰治。
震上坤下。
重門豫
雷地豫卦。安和悅樂之義。楊氏曰。川途既通。則暴客至矣。不可不禦之術也。故取諸豫。重門以禦之。擊柝以警之。則暴客無自而入也。二陰在上。重門之象。一陽在下。擊柝之象。三陰在內。悅豫之象。又曰。豫者。怠惰也。擊柝以警怠惰。
柝
音托。斫木為之。夜行所擊也。
玉不琢下
此二句。出禮記學記篇。
今之所下
此二句。出韓文公答唐順宗表狀。
善惡
善者所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
妙
神明不測。玄奧難知。言詞不可示。分別不能解。故曰妙也。
寓
寄也。
異
恠也。
逮
及也。
釋迦
此云能仁。謂以仁德利化眾生。
醇
精一無雜也。
第一義
真諦非有。俗諦非無。不有不無。名中道第一義諦也。
示
垂示也。猶天地以萬像。垂示與人也。
慈悲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生民
葢自天降生民。即陰陽交媾。元氣感化而生於人也。
淳朴
實心不虗也。
三皇
皇。大也。道。配天之大也。天之極大之稱。煌煌人莫違故也。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此能廣其道。故稱三皇。善用時政也。
簡素
三皇之時。風俗淳厚。人民質朴。結繩作政。畫地為牢。不爭競而財饒。無制令而民自服也。
竇
孔穴也。
鑿
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謂之鑿情也。
五帝
審諦也。謂審諦於萬物。王天下之號也。少昊。金天氏。顓頊。高楊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主社稷。安人民。合於帝道。故稱五帝善用仁信也。
詳文
五帝之時。風氣漸開。剏制立法。五典敦而五禮備。五服彰而五刑周。法度禮樂彰矣。
三王
往也。天下所歸往也。乃夏禹。姒姓。殷湯。于姓。周文王。姬姓。孔子曰。善用智勇也。
密嚴
三王之時。九五之位。不遜賢而傳子孫。禮樂文章。刑政法度。至此大備。
誥誓
尚書之篇名。如商之仲虺之誥。湯誥。周之康誥。酒誥。商之甘誓。湯誓。周之秦誓也。誓約也。盟約於諸侯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佛
梵語佛陀。此云覺也。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如來
從如實道而來。如謂本覺。來謂始覺。始本不二。故曰如來。
性命理
天之所賦曰命。物之所受曰性。性之所具曰理。其名雖殊。而理則一也。
迭
遞也。互也。
極
窮盡也。此明已上諸聖。皆造乎至極之地。則不能無獘。獘迹示其不通也。乃不能周全萬備。如夫子大聖人不得位。而誅正卯之迹。周公雖聖。而誅管蔡之迹。堯舜雖聖。不能化其子之善。先聖後聖。其揆一也。道之不行。乃時數之變也。若以時變。責聖人之心。非愚即狂。孫莘老是其人也。
弊迹
如丹朱商均之不肖。桀紂幽厲之不君。法門教化陵夷。國家紀綱紊亂。皆稱獘迹也。
靡靡
漸漸也。又壞散延連也。
鼎立
禹王。造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器也。鼎分三足。一口朝天。一口。即王道也。
詆訾
責謗也。
孫莘老書
修撰侍郎孫莘老。問教於大覺曰。三代以降。列聖相承。政通人和。道傳統續。不以佛教未來為欠。周姬訖籙。更秦換漢。憲網刑巢。蔽空落野。不以佛教已至而革。四海派分。異說捷出。由唐而至。五季為甚。庶務萬機。理亂非常。奉佛之教奚益。間有草衣木食。巖棲澗飲。不過獨善其身耳。又有名而異行。假而非真。教化未孚。弊乃生焉。然師必有辯佇聞其說。妙道篇。師所答也。
克
除己之私心也。
四眾
在家二眾。出家二眾。
聰明
見聞不惑。故曰聰明。
石門聰
襄州谷隱山石門寺。蘊聰禪師。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得法後住石門日。襄州太守。以私意笞辱。既歸。眾僧迎於道側。首座趣前問訊曰。太守無辜曲辱和尚。師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隨手湧一骨堆。太守聞知。令人削去。復湧如初。太守全家死於襄州也。
棲賢舜
南康軍雲居曉舜禪師。字老夫。嗣洞山聰。瑞州胡氏子。清源下十世。住廬山棲賢日。槐都官守南康。多貪墨蹟。舜不忍以常住物。結情固位。被人譖於郡守問還俗。民其衣。大覺昔曾入舜之室。故往京都訪大覺。讓舜正寢。璉居偏室。仁宗數詔入內問道。竟不言舜事。偶一日。聖旨勑淨慈飯僧。見大覺侍舜甚恭。歸奏。帝召見之。乃嘆曰。道韻奇偉。真山林達士。遂於扇書曰。賜曉舜依舊為僧。再住棲賢。仍賜紫衣銀鉢。舜罷棲賢日。有二壯力。舁轎至羅漢寺前。二人相謂曰。今不是我院長老。不須遠送。棄轎而回。舜既再來。令人安撫曰。你當時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懼。入院上堂曰。無端被譖枉遭迍。半年有餘作俗人。今日再歸三峽寺。幾多歡喜幾多嗔。
歟
疑辭。謙退而不敢質言。而言歟也。
隱微
上幽暗也。下細事也。謂事之首不足慮。禍隱微深可憂也。葢著者。人所易見。故得為之。隱者。人所難知。故當謹而不可忽也。
尤
甚也。
罹
非理而遭痛毒也。
橫逆
強暴不順理也。文出孟子離婁章。
民衣
老夫還俗。服民之衣也。
疇
往昔之事也。
輦
天子之車也。有輪曰輦。無輪曰輿。
賦
稟也。均表敷布曰賦。謂天之所賦性於人。均而無偏也。
權衡
上秤鎚也。下秤杆也。
貨
以財變物曰貨。
殖
積聚財寶曰殖。又貨之所宜曰殖。
一日不作
百丈寺。在南嶽之絕頂也。大智禪師。每日力作以償其供。有勸止者。則曰我無德以勞人。眾不忍而藏其作具。徧索不得。遂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語。流播寰宇。先德率身多如此矣。
垂
將也。
涉
歷也。
傳持
代代相承曰傳。拳拳執守曰持。
操
守志不改曰操。
履
踐行不怠曰履。
住持
安住道德。執持教化。令法久住故也。又住於真理。持而不失。
衒
彰賣也。
渝
變也。
夷險
上坦而平也。下峻而不平也。
致
理也。
遠錄公
舒州浮山法遠圓鑑禪師。鄭州王氏子。嗣葉縣省禪師。遠甞與達觀頴。薛大頭。七八輩遊蜀。幾次遭迍。師以智脫之。眾以曉吏事。故稱遠公也。
益堅
乃馬援之言也。不墜青雲之志。
益壯
寧識白首之心。
苟竊
不正之貌。苟容取安也。
志
心之所之曰志。謹守而不逐物也。
質
本色也。
表
耐也。
節義
有節操而所行。合乎義理也。
標致
標。舉也。言其超卓傑立之極也。
自強
易云。君子之道。終日乾乾。而自強不息也。
逸翮
上縱也。下羽勁也。
陸沉
言無水而沉也。當顯而反隱。陸沉於眾。不願人知也。
葉縣省
汝州葉縣廣教院。歸省禪師。冀州賈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其住持枯淡嚴密。衲子畏之。浮山遠。天衣懷。聞其高風。特往參叩。正值雪寒。省喝罵驅逐。至以將水潑地。衣服皆濕。他僧怒去。唯遠與懷。整衣數具。復坐如故。師到呵曰。你更不去。待我打你。遠。近前云。某二人數千里。特來參和尚禪。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師笑曰。你兩個果來要參禪。却去掛搭。遠充典座。眾苦其枯淡。省偶出庄去。遠竊取鑰匙取油麵。作五味粥方熟。師忽歸。粥罷詣典作。遠至。師云。汝竊取油麵。係盜用常住。遠云。實取油麵。願乞責罰。師令筭估衣鉢還訖。更打三十拄杖赶出院。道友勸勉師不允。友曰。若不容歸。只乞隨眾聽法。師亦不許。師一日出街。見遠旅邸前立。師曰。此是院門房廊。你在此許久。曾還店錢否。令筭所欠追取。遠無難色。持鉢於市化還之。師一日出街。見遠持鉢。歸謂眾曰。遠真意參禪。遂令歸。上堂對眾付衣法嗣。
依違
謀善者從之。不善者違之。亦何有所定平。出小雅也。
姑息
苟容取安。出禮記。
暴
音曝。日晒也。
刻剝
削害於人也。
中外
中則徒屬。外則四眾。
洽
恩澤周徧曰洽。
哀
敢怒而不敢言。
三要
宋仁宗。司馬光諫曰仁明勇。註曰。仁者。純乎天理。斷絕眾惡。無一毫私欲也。明者。燭物理。辯是非。無一息之疑惑也。勇者。見義必為。聞善必遷。無一之退怯也。
教化
以道誨人曰教。躬行於上。風動於下曰化。
侫
才辨論曲謂也。
耘
鋤也。
刈
割也。
智愚賢不肖
稟清和之氣。才識明敏曰智。稟滓濁駁雜之氣。頑蠢無知曰愚。稟得天地至和之氣。慈儉溫良曰賢。稟陰陽謬亂之氣。凶險奸邪曰不肖。如明暗相傾。薰蕕不並。決然之理矣。
詐侫
詐侫者。與君子不似也。謂發言宛同聖賢。行事不如常人。
素分
命稟於有生之前。而清濁已定。故有智愚之分也。
醇懿
一色成體曰醇。溫柔克聖曰懿。
嗜慾
上貪也。下情之所好慾也。
綱紀
總繩曰綱。眾目曰紀。網賴綱紀。君賴股肱。乃規範之大者也。
優劣
上勝也。下衰弱也。
烏
何也。
從容
上七恭切。含緩而不迫也。
雍肅
和敬也。
道悟真
潭州道悟寺可真禪師。嗣石霜圓禪師。南嶽十世。
馳騁
自誇也。
丹雘
彩色之總名。山海經云。雞足山下多丹雘。說文云。雘。美也。
五祖演
蘄州五祖法演禪師。綿州鄧氏子。嗣白雲端禪師。南嶽下十三世。
心為下
心者。神明之府。虗靈洞徹。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謂百千三昧。無量法門。莫不皆由一心而建立也。
敬
和悅也。
莊
端嚴也。
神
靈也。陰陽不測之謂神。又陽之精也。
士
有德之稱。
諦當
審實曰諦。中正曰當。
聞
去聲。聲著於外曰聞。
利養
財之所欲曰利。利之所樂曰養。
把茅
出世為人而結菴。乃草菴也。
勉
加力行之也。
楊岐
遠州楊岐山方會禪師。宜春冷氏之子。嗣慈明圓禪師。南嶽十世。
僅
將也。
莫
與暮同。季冬也。
霰
雨雪雜下。
遑
不急之貌。謂雖有雪霰。不以寒苦動其心。
詎
豈也。
事豐屋
事。好也。宋李靖公名沆。為丞相。自奉甚薄。所居陋巷。廳事無重門。家人勸修之。沆曰。身食厚祿。安榮如意。人生朝暮不保。奚用功夫。事豐屋也。
翌
明日也。
樹下居
佛戒弟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修身以避名。臨大節而不可奪。
心城
謂其中有正覺法王。萬德所聚。故曰心城。使宼不侵奪。境緣不搖動。方可進道。
越思
越。過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陶鑄
範土曰陶。鎔金曰鑄。
革
改也。
病
憂也。聖人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聽言觀行
始我觀聽於人也。謂聽其所說。以為有德。但恐其能言而不能行。必欲觀其所行之行也。
南嶽讓
衡州南嶽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鑑禪師。
大鑑
六祖惠能大鑑禪師。范陽人。即涿州也。盧氏子。先父遷於嶺南新州住。後生能。嗣五祖弘忍大師也。
馬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漢州什邡縣馬氏子。嗣南嶽讓禪師。依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乃唐德宗時人也。
固非下
道高于師。方堪傳授。見于師齊。減師半德也。
洪規
大法也。謂權衡佛祖。模範人天。非細事也。
當家種草
當家者。選有德之子。克紹家業。使祖風之不遺墜也。種草者。如農家種田。相地厚薄而投子也。
巧言令色
令。猶善也。言乃心之聲。出於口。當出而出。色。心之發。見於面。當見而見。則天理存於內矣。或出諸於外。巧言如簧。甘言若醴。象恭其容。色莊其貌。務以悅人之聽觀。而本心之德全忘矣。
便僻
外習威儀。舉止輕揚。而內無實德也。
謟
屈己侫求。曰謟。
媚
親順取悅於人也。
柄
權也。
惠
以恩及人曰惠。愛施者。仁之端。
德
以敬修身曰德。修身者。智之府。
敷
施也。
適
當也。用也。
養
保守也。
宣
布散也。
蓄
養也。積也。
孰
誰也。
省覲
省察也。秋後見曰覲。如朝廷。須為朝覲。乃會合省察一年之事。
籌慮
方思後對。而不敢便答。
正色
有威而不猛。嚴而厲恭。雖曰怒。而不失其正也。
細務
急先務心。君子務本。
慈明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金州李氏子。嗣汾陽善昭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機辯
機如掣電。辯似懸河。
弟子
學於師後曰弟。智從師生曰子。
應對
有呼則應。有問則對。
含緩
忍而不敢言曰含。從容而不急曰緩。
猥屑
不可言其所為謂之惡也。猥。鄙也。屑。苟也。
愈加下
施不測之恩也。
己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喜其得聞改之。其勇於自修如此。程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可謂百世之師也。
喜善
禹王聞善言則拜。葢不待有過。而屈己以受天下之善也。
包荒
易經泰卦。君子處泰之道。必有包荒之量。其施為寬裕詳密也。又量寬容眾。德廣安居也。
碩
廣也。大也。
啻
止也。
郭功輔
提刑郭正祥。字功輔。號淨空居士。問道於白雲端。
造物
儒言天命。釋言定業也。
絕江
直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