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000000025

第25章

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四谛者。苦谛习谛尽谛道谛。问曰。四谛有何性。阿毗昙者说曰。五盛阴是苦谛。有漏因是习谛。数缘灭是尽谛。学无学法是道谛。譬喻者说曰。名及色是苦谛。行及结是习谛。行及结灭是尽谛。止及观是道谛。鞞婆阇婆提说曰。八苦相是苦是苦谛。余苦虽苦非苦谛。当来有爱是习是习谛。余爱及余有漏法。虽习非习谛。当来有爱灭是尽是尽谛。余爱及余有漏法灭虽尽非尽谛。学八种道是道是道谛。余学法及一切无学法虽道非道谛。问曰。如汝说阿罗汉应不成就二谛。习谛及道谛。不成就习谛者。谓彼当来有爱是习谛。彼阿罗汉除欲时当来有爱尽也。不成就道谛者。谓彼学八种道是道谛。彼阿罗汉得果时舍学八种道。尊者瞿沙说曰。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苦是苦是苦谛。但观时观己阴。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

问曰。何以故尔。答曰。谓彼观是苦此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不能生苦无命。此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于此己阴生苦。若无此己阴者。彼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当生何苦。以是故。彼作此智。生经中设数己阴极生苦。他阴不如此。因己阴他阴生苦。不因他阴己阴生苦。以是故观己阴不观余。谓己阴因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习是习谛。但观时观已阴因。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谓己阴尽。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尽。彼一切是尽是尽谛。但观时观己阴尽。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尽。谓己阴道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谛。但观时观己阴道。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道。如是说者。谓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是苦是苦谛。观时亦尽观。

问曰。如彼观时观苦。彼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不生苦当何观。答曰。设不生苦。但彼一切有无智欲令生智。有疑欲令生定。有谤欲令生信。复次何得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不生我苦。若他以手以足打我者。我宁不生苦耶。如是若于上若木若石堕我上者。我宁不生苦耶。以是故谓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是苦。是苦谛观时尽观苦相故。谓己阴因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因彼一切是习。是习谛观时尽观本末故。谓己阴尽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尽彼一切是尽。是尽谛观时尽观止相故。谓己阴道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谛观时尽观出要相故。此是诸谛性。已种相所有自然。说性已当说行。何以故说谛。谛有何义。答曰。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虚义是谛义。问曰。若实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数缘尽亦实亦审。亦如彼何以故不立谛。答曰。谓法痈痈因离痈能离痈。痈者是苦谛。痈因者是习谛。离痈者是尽谛。能离痈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痈非痈因非离痈非能离痈。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刺刺因离刺能离刺。刺者是苦谛。刺因者是习谛。离刺者是尽谛。能离刺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刺非刺因非离刺非能离刺。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病病因离病能离病。病是苦谛。病因是习谛。离病是尽谛。能离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病非病因非离病非能离病。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灾患灾患因离灾患能离灾患。灾患者是苦谛。灾患因者是习谛。离灾患者是尽谛。能离灾患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灾患非灾患因非离灾患非能离灾患。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苦苦因离苦能离苦。苦者是苦谛。苦因者是习谛。离苦者是尽谛。能离苦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苦非苦因非离苦非能离苦。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阴阴因离阴能离阴。阴者是苦谛。阴因者是习谛。离阴者是尽谛。能离阴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阴非阴因非离阴非能离阴。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此岸彼岸河筏。此岸者是苦谛。彼岸者是尽谛。河者是习谛。筏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此岸非彼岸非河非筏。是故彼不立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无漏故不摄苦谛习谛。无记故不摄尽谛。无为故不摄道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常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非阴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非世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谓法喜处缘及厌处缘。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喜处缘亦非厌处缘。以是不立谛。或曰。谓法邪见及无漏见缘是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邪见亦非无漏见缘。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是因是果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是因非是果。是故彼不立谛。

问曰。若不颠倒义是谛义者。不应颠倒谛所摄。以颠倒故。答曰。行故相貌故一向颠倒住故说颠倒。如彼有审实种相。如是谛所摄。或曰。如彼有因有果。是谛所摄。如无常计常苦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如是说颠倒。问曰。若不虚义是谛义者。不应虚谛所摄。以虚故。答曰。奸伪欺诳一向佞谄住故说妄语。如彼有审实种相。是谛所摄。或曰。如彼有因有果是谛所摄。如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分别言分别分别言不分别(鼻舌身三情总名也)。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是说妄语。是谓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虚义是谛义。问曰。苦有何相。习尽道有何相。尊者婆须蜜说曰。逼迫相是苦相。本末相是习相。止相是尽相。出要相是道相。重说曰。已转成是苦相。当转相是习相。离行相是尽相。能离行相是道相。重说曰。已成轮转生死是苦相。当轮转生死是习相。已离轮转生死是尽相。能离轮转生死是道相。尊者昙摩多罗说曰。诸尊。处所中作谛相。彼五盛阴堆阜如铁团。入三苦依在内杂如铁团著火中。火入铁同火色。观苦当如是。此苦行所转结所变易有所趣连续有。此合会有当观习谛。中起离结行不复连续有。此合会有当观是尽谛。修习止观知兴衰法有因得尽。此合会有当观道谛。是故说诸尊处所中作谛相。如世尊所说偈。

一谛无有二  谓众生生疑

难陀观诸谛  我说非沙门

问曰。如四谛。何以故佛说一谛无有二。尊者波奢说曰。一一谛故。世尊说一谛无有二。一谛者是苦谛。更无二苦谛。一谛者是习谛。更无二习谛。一谛者是尽谛。更无有二尽谛。一谛者是道谛。更无有二道谛。是故世尊说一谛无有二。或曰。一谛者是尽谛。断多计解脱意故。异学欲令多有解脱无身无量意净聚无想聚世尊说彼非解非脱非出要非离。唯有一第一义解脱。谓尽谛是。是谓断多计解脱意故。世尊说一谛无二。或曰。一谛者道谛是。断多计道意故。异学欲令多有道。不食卧灰上叉手随日月服气食果裸形卧棘上著弊草衣。世尊说此非道是恶道此不可依非是人所行恶人所行。唯一第一义道。谓道谛是。是谓断多计道意故。世尊说一谛无二。如世尊所说契经。二谛等谛第一义谛。问曰。云何等谛云何第一义谛。答曰。等谛者。苦谛习谛等入此中。谓妇人男子小儿小女。若来若去若坐若住现种种行。第一义谛者。尽谛道谛。更有说者。等谛者三谛。彼尽亦说如城现如彼岸。第一义谛者是道谛。更有说者。一切四谛是等谛。亦第一义谛彼道谛。亦说如筏观如山。是故一切四谛是等谛。亦第一义谛。苦谛习谛中等如前所说。妇人男子小儿小女。若来若去若坐若住现种种行。第一义者。无常苦空非我。因习有缘尽谛中等如所说。如园观彼岸城。三耶三佛所说第一义者。尽止妙离。道谛等者如所说筏大石山。生七花成八种水。第一义者。道正趣出要。是故一切四谛中趣等亦趣第一义。问曰。若一切四谛中起等亦起第一义者。彼等应有十八界十二入五阴第一义。亦应有十八界十二入五阴。彼等谛第一义谛何差别。尊者婆须蜜说曰。等谛者是诸法名。第一义谛是诸法性。重说曰。等谛者是俗数。第一义谛者贤圣数。等谛第一义谛是谓差别。问曰。彼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义耶。为非耶。若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义者。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谛。若等谛于第一义中非第一义者。亦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谛。作此论已。答曰。有此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若等谛于第一义中非第一义者。如来说二不是真实。若如来说二真实者。是故可知等谛于第一义中是第一义。问曰。若等谛于第一义中是第一义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谛。答曰。是一谛第一义谛。问曰。若是一谛第一义谛者。云何如来说二谛。答曰。因事故如来说二谛。若事是等谛。此事非第一义谛。若事第一义谛。此事非等谛。如一痛说四缘。因缘次第缘增上缘所缘缘。彼虽一痛说四缘。但若事因缘非此事乃至增上缘。若事增上缘非此事乃至因缘。如是一痛说六因。相应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报因所作因。彼虽一痛说六因。但若事相应因非此事乃至所作因。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应因。如是一谛第一义谛。若事等谛非此事第一义谛。若事第一义谛非此事等谛。尊者陀罗难提说曰。性名等谛。苦谛习谛所摄。如世尊契经所说。异学梵志梵志有三谛。云何为三。此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不害一切众生。若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不害一切众生。是谓异学梵志梵志一谛。复次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我于他无所为他于我无所为。若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我于他无所为他于我无所为。是谓异学梵志梵志二谛。复次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若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诸所习法皆是尽法。是谓异学梵志梵志三谛。问曰。此中云何说梵志云何谛。答曰。梵志者外。谛者即此三。余者尽虚妄。更有说者。梵志者此内法。谛者即此三。世尊说契经断异学意故。异学自言是梵志。常逼促他为斋故。杀牛亦杀羊鸡猪。亦杀种种众生为斋故。世尊说逼促他非梵志。谓不害一切众生。是第一义梵志。异学自言是梵志。有所为故行梵行。为天女为天食。世尊说。若有所为故行梵行非梵志。谓无所著无所爱无所为行梵行。是第一义梵志。异学自言是梵志。著断灭计常。世尊说。若著断灭计常非梵志。谓诸所习法皆是尽法。是谓第一义梵志。是谓梵志。此内法谛者即此三。佛说契经断异学意故。或曰。此中说三分法身戒身定身慧身。彼不害一切众生者是戒身。我不为他他不为我者是定身。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者是慧身。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尔。或曰。此中说三三昧方便。空无愿无相。彼不害一切众生者。是空三昧方便。我不为他他不为我者。是无愿三昧方便。诸所有习法皆尽者。是无相三昧方便。或曰。此中说根本三三昧。空无愿无相三昧。彼不害一切众生者。是空三昧。我不为他他不为我者。是无愿三昧。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者。是无相三昧。以是故此中说根本三三昧。如佛契经说。此是已行正法。所谓广说四谛。问曰。何以故说已正行。答曰。谓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是谓说已正行问曰。云何知。答曰。有佛契经。契经中有头陀梵志。到世尊所而说偈言。

我观世天人  梵志行无积

我今礼大仙  拔我疑网刺

问曰。此梵志何所说。答曰。彼梵志懈怠。至世尊所已。沙门瞿昙为我故修道。令我意中结尽。世尊为彼说偈。

我不能脱汝  梵志及余世

若知极妙道  汝可度此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清代的皇权与世家

    清代的皇权与世家

    《清代的皇权与世家》讲述了海宁陈氏、查氏,桐城张氏,山东孔氏,以及满洲钮祜禄氏等,均为清代著名的世家大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对其家族形态、人口成长、地域分布,及其与皇权的关系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作者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借鉴人口统计、族谱分析等社会学研究方法,由此跳出了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窠臼,为认识有清一代的历史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视角。
  • 楚歌

    楚歌

    她说,她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就好像战火峰飞时的一首楚歌,即便战败。她依然有自己想要爱、想要守护的人。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宠婚:妈咪,我要爹地!

    宠婚:妈咪,我要爹地!

    我希望,面瘫尽快找到自己心爱的另一半,希望他永远都像我看到的那样拥有阳光的笑,希望冷漠与悲伤离他远远的,希望他永远永远永远都幸福、快乐!——一年前,她深爱着寒风宇,站在许愿池旁许下对雷傲虔诚的祝福。神啊,你在哪里?你听得见吗?我希望寒风宇永远幸福,永远快乐,请让他赶快好起来,求求你。——一年后,她深爱着雷傲,站在许愿池旁许下对寒风宇虔诚的祈祷。硬(和谐)币在天空抛出一个弧度,静静落在水中,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也是在这里,苏七七将一张离婚协议书递给雷傲,告诉他:‘对不起,我的心里,住的只有寒风宇一个人,从来都只有他一个,我们…离婚!’雷傲的瞳孔巨震,面色苍白的将手里的离婚协议书攥紧,嘴旁却不停的笑:‘苏七七,从今往后,我会从你生命里彻底消失。’‘苏七七,我恨你!’然后他转身决绝的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风宇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她说:‘苏丫丫,去找他吧。’她愣了愣,坚决的说:‘我爱的是你。’‘不,你爱的不是我。’他微微一笑,目光空洞的凝视着天花板,此时的他,已经无力下床。她怔怔的看着他,目光坚定不移:‘寒风宇,你听着,我苏七七这辈子只爱过一个人,那就是你,我是你的苏丫丫,一辈子的苏丫丫。’‘谢谢你。’他含泪笑了,静静的闭上双眼,在心里默念:丫丫,谢谢你选择这么善良,谢谢你善意的谎言,谢谢你陪我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我累了,不打算陪你走下去了,你的幸福在雷傲手里,我会在天堂保佑你,祝福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呀?’‘爸爸在这里!’纤细的手捧住儿子的心脏,她苦涩一笑。‘妈妈,我的爸爸是谁呀?’她瞳孔一颤,嘴唇张了张,最终没有勇气开口。‘妈妈,我可不可以有一个爸爸?’他瞳孔如镜,清透的没有一点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文前面温馨搞笑,后面带虐,结局每个人都会幸福。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柒很无良,过激留言,删。→→→暂不剧透←←←◇◆◇好友链接:推荐好友的文——《帝女难求》丝丝《强宠欢》妮卡殿殿《幼皇妃》夜月未明《离婚不离爱》盈汐《窈窕不淑女》颜且沫《黑道少奶奶-》慈蓝伶《绝色皇子》月无垠《总裁的淡漠契约妻》幸福的泪滴《败家小娘子》诸葛笑笑《赖皮王爷骄宠妃》诸葛笑笑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植物世界2

    植物世界2

    探究我们身边最不可思议的植物——那个拥有流动着绿色血液和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的地球的主宰者。让孩子们睁大双眼面对五彩缤纷的植物王国。让他们知道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 穿到古代拐美男

    穿到古代拐美男

    什么?穿到古代见美男?这可是某云的一大人生梦想呐。可是第一美人潘安颠倒众生,带来麻烦不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一个农民的手记

    一个农民的手记

    以往的个人自传多以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为时间线索叙事,难免有叙事拖沓之嫌,经过苦心思索,接受朋友指点,别开生面,以无论是贵族富豪,还是寻常百姓皆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病......来架构和记述故事,经纬分明,脉络清晰。窃以为,是本传记的一大特色。
  • 你就不要想起我

    你就不要想起我

    那一年,十一岁的谢欢喜救了饱受继母虐待的八岁的宫薄,却先后失去了彼此唯一的亲人。那一年,他们在寒冷冬日相依为命,放弃尊严地跪在地上乞讨、卖唱来赚取从北方去南方的车票钱。那时的他们除了彼此一无所有,却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们终于到了位于南方小镇上外公的家,他们终于过上了普通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