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300000002

第2章

第二明修断者。复开为二。一明所修之行。二说所断之障。初修行中复分为二。初境后行。所言境者。谓即三性三无性等多种差别。今且略明三性之境。谓遍计所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智所观名之为境。故摄大乘名所应知。所应智者即是境也。问此三名体其义云何。答遍者周普。计者量度也。普计一切故名遍计。此能周遍量度之心。妄执一切五蕴等法为我为法。此所妄计我法等类。名为所执。所执之法但有假名。无其实体。故瑜伽云。谓随言说依假名言建立自性。自性即是我法等性也。问所缘蕴等体性不无。能计妄情亦复是有。何故论云名计所执无自体耶。答蕴等缘生不离于识。非有似有。而非我法。妄情不了执为实有。计为我法。而离于识非一异等。此等所执离识我法及实有等。今说为无名计所执。不言识内非横计者所有蕴等亦名无体。故唯识云。一切心及心所由熏习力所变二分。从缘生故。亦依他起。遍计依斯妄执定实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此二方名遍计所执。问遍计所执其体已明。能遍计心未知。何是。答有漏第七及染第六。此之二识妄执我等名能遍计。故摄论等言意识名为能遍计故。故八识中唯此二也。问第六妄执缘一切起。可名遍计。第七但缘第八起执。何得名遍。答第七执心是第六识执之类。故亦名遍计。依他起者。依者依托。他者非己。由仗于他自方得生。名依他起。起者生也。体即一切有漏无漏心及心所色等五尘从因缘生。皆名依他。故瑜伽云。谓从众缘所起自性。圆成实者。圆者圆满体。周遍义也。成即成就。非生灭义。实乃真实。非虚谬义。唯一真如具斯三义。名圆成实。故瑜伽论云。谓诸真如。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又释。无漏有为亦名成实。故唯识云。无漏有为离倒究竟。胜用周遍。亦得此名。此意说云。无漏有为亦具三义。同于真如。亦名成实。言离倒者。而是实义。烦恼染法虚妄颠倒。不得实名。无漏不然。故名为实。言究竟者。即是成义。究竟能断烦恼染法。成就此能。故名成也。胜用周遍者。是其圆义。能普断惑。遍缘诸境。故名圆也。由此真如有为无漏并圆成也。辨中边论第二亦云。真如涅槃无变异。故名圆成实。有为总摄一切圣道。于境无倒。亦名成实。摄大乘论亦取无为有为无漏名圆成实。故知成实通二种也。问何故瑜伽论但以五法中如为成实耶。答辨圆成实而有二门。一常无常门。但是常者名圆成实。离生灭故。无常即非。瑜伽据此。故以如如而为成实。正智体是生灭法故。故不取也。二漏无漏门。但是无漏即名成实。离颠倒故。有漏即非。所以中边摄论唯识通据二门亦取正智。诸无漏法亦圆成实。故不相违。即此遍计其体全无。依他圆成体性是有。故契经云。有为无为名之为有。我及我所说之为空。有为无为依他成实。我及我所是遍计也。三性有无谅可知矣。观遍计境我法体无。但可令知不生妄执。观依他性。染者惑业及以苦果。可须断除。净者即是资粮加行见道修道所行之行。可令修习。观圆成实而令求证。三无性等所余之境恐繁不说

次修行中又分为二。初明发心。后明修行。发心又二。初明发心。后明发愿。初发心者。将求大果。必要先发菩提之心。由发此心。欣彼果故。因能修行断诸惑障。证大涅槃心。若不发。便无欣趣。欣趣既无。谁有修行。行若不修。何能断障。障不能断。讵得菩提。故华严经十住初首名发心住。般若经论十八住中。第一亦名发心行住。唯识亦云。从发深固大菩提心。是以第一先须发心。由发心故入僧祇数。发心之义准诸经论。今者略以十门分别。一明菩提心之体性。二彰所因。三显行相。四辨所缘。五明胜利。六谈德量。七挍胜劣。八辨其喻。九明退缘。十彰守护。一体性者。以信精进正念正定正慧为体。故摄论云。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增上力者。即信等五。故以信等而为自体。二彰所因者。按诸经论。因不一徒。略陈梗概。故大集经云。众生成就十六种法。能发菩提心。一常修上心莹磨诸根。二勤修诸善庄严功德。三至心持戒不生悔厌。四修集大悲怜愍众生。五信佛世尊有大慈悲。六为诸众生受行诸苦。七能坏众生所有苦恼。八调伏诸根具足正见。九心无所畏不求诸有。十乐求佛智不乐二乘。十一受乐不慢。受苦无悔。十二恭敬智慧破坏憍慢。十三知恩报恩。十四具足身力。十五护持正法。十六不断三宝。又瑜伽论菩萨地说。菩萨发心由四种缘四因四力而能发心。言四缘者。一见诸佛菩萨有不思议神变威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既闻是已。于大菩提深生信解。因斯发大菩提心。二虽不见闻佛及菩萨神通功德。于菩萨藏闻已深信。为得如来微妙智故发菩提心。三或有一类。虽不见佛及以听说如是正法。而见一切菩萨藏法将欲灭没。便作是念。菩萨藏法久住世间。能拔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菩萨藏法发菩提心。为灭无量众生大苦。为护菩萨藏增上力故。于如来智深生信解而得发心。四者或有一类。虽不睹见正法欲灭。而于末劫见诸浊恶众生身心十随烦恼之所恼乱。谓多愚痴。多无惭愧。多诸悭嫉。多诸忧苦。多诸粗重。多诸烦恼。多诸恶行。多诸放逸。多诸懈怠。多诸不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大浊恶世于今正起。诸随烦恼之所恼乱。能发下劣声闻心者。尚难可得。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我当应发大菩提心。令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提愿。由见恶世发心难得增上力故。发菩提心。云何四因。一谓诸菩萨菩萨种姓而得具足。二赖佛菩萨善友摄受。三于诸众生多起悲心。四于极多时生死大苦。难行苦行无有怯畏。云何四力。一谓诸菩萨由自功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深生爱乐。二由他功力。深生爱乐。三宿习大乘相应善法。今得暂见诸佛菩萨。或暂得闻称扬赞叹。即能速发大菩提心。况睹神力闻其正法。四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时修习种种善法。由此加行发菩提心。三显行相者。希求为相。希求有二。一求菩提。二求利生。故瑜伽论云。菩萨起心求菩提时。发如是心。说如是言。愿我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又云。最初发心。于诸众生发起二种善胜意乐。一者利益意乐。谓欲从诸不善处拔济众生安置善处。二者安乐意乐。谓于贫匮无依无怙诸众生所。离染污心。欲与种种饶益乐具。又般若经论发心行住而有四义。一者广大心。四生三界咸是慈悲所度之者。二第一心。咸令有情得无余依涅槃胜果。三常心。虽度众生。不见身外有众生相。皆即我身。故能常度一切众生。四不颠倒心。不起我执执有自他有情我等。此等诸教皆以决定希求二利。为发菩提心之行相。四辨所缘者。恒以所求所度而为所缘。故大般若经云。善现白佛。初发菩提心菩萨何所思惟。佛言。恒正思惟一切相智。又瑜伽论云。以大菩提及诸有情一切义利。为所缘境。缘菩提故。自求当证。缘众生故。悲心希济。五明胜利者。大集经颂云。若乐喜发菩提心。如是乃能断恶有。能为人天开正路。能闭八难邪险径。诸根具足不盲聋。皆由至心发菩提。又颂云。能见十方诸世尊。能闻无上甘露味。若能至心发菩提。是故能破疑憍慢。无量智慧得自在。能为众生说法界。华严经云。若有发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刹。则为成就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稳。瑜伽菩萨地云。发心菩萨所摄善法有二种胜。一因二果。谓所摄善法皆是无上正等菩提能证因故。所摄无上是此果故。尚胜二乘。况余一切世间因果。又云。发心菩萨有二胜利。一者初发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亦作一切众生父母。二者发心即能摄受无恼害福。由此菩萨成就如是无恼害福。得倍轮王护所守护。由得如是护所护故。若寝若悟若迷闷等。一切魍魉人非人等。不能娆害。又此菩萨转受余生。由如是福所摄持故。少病无病。不为长时重病所触。常益众生无劳无损。六谈德量者。华严经颂云。发心功德不可量。充满一切众生界。众智共说无能尽。何况所余诸妙行。又云。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又云。菩萨于生死最初发心时。一向求菩提。坚固不可动。彼一念功德深广无边际。如来分别说穷劫犹不尽。发菩提心论云。如来言。如诸菩萨最初发心下劣一念福德果报。百千万劫说不能尽。况复一日一月一岁。乃至百千所习诸心福德果报岂可说尽。何以故。菩萨所行无尽。欲令一切众生皆住无生忍得无上菩提故。辨中边论亦云。胜故无尽故。由利他不息。七挍胜劣者。大集经颂云。若有能发菩提心。是则能胜一切乘。能净一切众生心。亦能演说无上道。又云。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住声闻辟支佛乘。欲比菩萨初发心业。百分千分不可为喻。何以故。二乘之人自为解脱观于烦恼。菩萨不尔。常为众生得解脱故观诸烦恼。又颂云。如恒河沙等世界。满中妙宝持用施。虽有如是无量福。不如怜愍发菩提。无量亿等恒沙佛。净妙华香以供养。如是福德犹不如。发菩提心七卓步。八辨其喻者。大集经云。譬如小宝亦不可轻。何以故。如是小宝能作大事。多所利益。菩萨亦尔。初发心时亦不可轻。又云。如余小王一切悉属转轮圣王。一切人天亦复如是。悉来归属初发心菩萨。又云。无甘[這-言+蔗]子则无种种石蜜诸味。若无菩提心者亦无种种三宝诸味。又颂云。若有菩萨勤精进。即能破坏诸烦恼。如火能焚干草木。菩提心能烧烦恼。又发菩提心经论云。菩萨初始发心。譬如大海初渐起时。当知为彼下中上价乃至无价如意宝珠而作住处。此宝皆依大海生故。菩萨发心亦复如是。为三乘人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之所生处。又如三千大千世界初渐起时。当知便为二十五有其中所有一切众生。悉皆荷负作依止处。菩萨亦尔。一切初渐起时。普为一切无量众生六道四生乃至四姓。一切荷负作依止处。又大庄严论广有喻事。恐繁不引。九明退缘者。瑜伽论云。有四因缘能令菩萨退菩提心。一种姓不具。二恶友所摄。三于诸众生悲心微薄。四于长时生死大苦。难行苦行怯畏惊怖。十显守护者。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旷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发愿中又分为二。初愿后誓也。愿者所习本矣。誓者能赞缘矣。将备成功。阙一无可。亦犹轮翼待而飞御。故发菩提心论云。菩萨云何发趣菩提。以何业行成就菩提。发心菩萨住干慧地。先当坚固发于正愿。摄受一切无量众生。我求无上菩提。救护度脱令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是故初始发心大悲为首。以悲心故能发转胜十大正愿。何等为十。一者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种善根施与一切。悉共回向无上菩提。令我此愿念念增长。生生不忘。为陀罗尼之所守护。二者愿我回向大菩提已。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处。常得供养一切诸佛。恒常不生无佛国土。三者愿我得生诸佛国已。常得亲近。随侍左右如影随形。无刹那顷远离诸佛。四者愿我得近佛已。随我所应说法。即得成就菩萨五通。五者愿我得五通已。即达世谛假名流布。了第一义得正法智。六者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生说法。示教利喜皆令开解。七者愿我开解诸众生已。以佛神力遍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生。八者愿我于诸佛所闻正法已。即能随转清净法轮。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发菩提心。九者愿我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已。常随将护除无利益与无量乐。舍身命财摄受众生荷负正法。十者愿我能荷负正法已。虽行正法。心无所行。如诸菩萨行于正法而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又瑜伽论有十大愿。若诸菩萨愿于当来。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养无量无边如来。名第一愿。愿于当来。摄受防护诸佛正法。传持法眼令无断坏。名第二愿。愿于当来。从睹史多天宫降下。八相成道。名第三愿。愿于当来。行一切种菩萨正行。名第四愿。愿于当来。普能成就一切有情。名第五愿。愿于当来。一切世界皆能示现。名第六愿。愿于当来。普能净修一切佛土。名第七愿。愿于当来。一切菩萨皆同一种意乐加行趣入大乘。名第八愿。愿于当来。所有一切无倒加行皆不唐捐。名第九愿。愿于当来。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名第十愿。诸圣教中愿行非一。恐繁不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可思议的圣剑

    不可思议的圣剑

    洛千幻作为一只宅,喜欢收集各种动漫游戏里的神器!被自己的损友坑到异界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变成自己所收藏的各大神器!叛逆之剑、绯红女皇、霜之哀伤、冰轮丸、千本樱、乖离剑、誓约胜利之剑、远离尘世的理想乡……这些洛千幻都可以幻化!“好吧,咱就是一柄不可思议的圣剑了,在各个世界中闲荡……”“其实想要使用我很容易!请和我交往吧!不管是谁都可以啦!”PS:本书为轻松欢乐向对ACG和卖萌吐槽敏感者慎入,还有主角是一只萌物……新坑已经正式上传,名字为《不可思的圣遗物》.
  • 洪都侠客

    洪都侠客

    史记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元朝统治已将崩溃,天下纷乱 ,农民起义军峰欠连天。统一天下、各路豪杰志士又动干戈。来元璋传令徐达率军进驻南昌,改南昌为洪都,接看令自己的养子都督来朱文正、欠元帅赵德胜知参攻邓愈等将领驻审洪都。在江州(令九江),陈友谅改国号为汉,欠感疆域日益狭小,于是积极赶出兵向朱元璋收复失地,修速批巨型舰船、游载兵蒋、官吏,号称六十万欠军,倾国而出,从长江进入都阳湖,深入章江(令赣江),四月间,举围攻洪都城。藤王阁比武刀认仇家 眼见陈友谅军不日到达,洪都府中,人心惶恐,甚是纷乱。
  • 劝学篇

    劝学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祖袂的三界三生

    祖袂的三界三生

    一个遁道界的初级修道者、一个半仙之体的青年才俊和一个被九玄狐护佑的富二代子弟,遇到女鬼祖袂,继而踏上为魂寻魄的旅程……
  • 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

    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

    大约公元前3世纪,巴勒斯坦城市西顿(Sidon)居住着一位名叫昂蒂帕克(Antipater)的男子。他是古文物领域的贝德克尔,著有一本旅行指南。他或许不是首个试图向旅行者指出不可错过之景的人,但这份举世仰慕之物的列表也许出自他手,并经其他作家转述,直到成为权威。昂蒂帕克有严格的取舍标准,将列表中奇迹的数量限制为神圣之数七,于是有了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
  • 皇后不嫁

    皇后不嫁

    《王爷的鬼妃》简介——“啊,我不是故意睡你的床……”她看着站立床边的冷面男子,他长得挺好看,可脾气不怎么着,她又不是故意睡他的床。“嗯哼,不是故意的,骗谁呢?”王爷的邪魅凤眸看向床上那张带泪娇颜,欣赏她那藏在薄纱下的玲珑身段,她是他的妃。“你,你别过来,我不认识你?”这个男人看起来好像很生气,他,他干么也爬上床?还,还将她裹在身上的被褥给夺走…“你不是很想要,本王成全你。”他将她压在身下,手脚并用,她想抵抗,可惜无效,三日三夜的缠绵让她昏睡了过去……の翩翩的文の《邪恶总裁》《皇后不嫁》《妈咪的情人》《小妾有点坏》《错孕小秘书》《总裁温柔点》《夫君们,吻上瘾》《妈咪的总裁前夫》《总裁爹爹,我有了!》の亲言亲语の①喜欢《皇后不嫁》的亲亲们,请点击书页上方的[会员中心]免费注册成为潇湘会员。②会员注册成功之后,请点开书页简介下方[放入书架]收藏本文好方便亲随时看更新。③收藏之后,喜欢本文的亲们请给本文[投票推荐],用您手中的票票来支持翩翩的文。④另:普通会员每日有三票,VIP会员每日有九票。盼望亲们留言支持翩翩,谢谢咯!
  •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每天懂点职场掌控术

    本书是你职场、情场、商场修行的最好手册,这里三场所需的规则面面俱到,阅读此书,您将在领悟三种场合的三种智慧,在清楚这些游戏规则的同时,享受到智慧激荡带来的快感,更找到玩转成功人生的借鉴方法。如果你也能从本书中学到并根据这些规则来安排你的生活和事业,那么你的世界将会有新的变化,并帮助你成为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功人士。
  • 将军一去

    将军一去

    我姥姥赵诵琴留下一个皮箱。箱子老得很,把儿都掉了,看商标,是上海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箱子里乱,啥都有:菱花镜一面;几张字画,是姥姥的;还有她的手稿,写纳兰性德的那个小说;旧相册,散落的旧照片……我坐小板凳上,慢慢拾掇那箱子。每一样东西,都是我姥姥摸过的。苏子说:“自其变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就是说,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每一瞬间都在变——比如有无,比如生死,比如我姥姥我妈,她们曾经是我生命里最亲爱的存在,现在都没有了。苏子又说:“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凤后通敌叛国,特打入死牢,择日斩立行。”她屈膝俯首:“臣妾......谢主隆恩。”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她是当朝军师,他是一国之君,他六宫无妃,排除众议,只娶一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人人称羡,到头来只是一场笑话然后——龙榻之上,两具雪白身躯紧紧纠缠,熟悉的他,陌生的她。“姐姐,莫要怪妹妹我狠,怪就怪你我爱上了同一个人,黄泉路上莫回头,孟婆汤一饮便什么痛苦都没了。”“你可知错?”昏暗的冷宫之中,他牵着梨花带泪的她一脸沉痛的开口,却在看见墙角之处那缓缓抬起的那张脸时神色大变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江山美人之争,是谁选择了江山推却了爱人是谁拿半壁江山来换伊人回眸是谁生死相随却恨之入骨是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最终又是谁幡然醒悟,是谁不改的痴心,是谁另取佳人,是谁要美人也要江山又是谁与之最终相伴——————————————封半城:一双素手轻点,城池倒塌,高傲的男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凤素颜,你究竟还要把朕逼到何种程度。”大殿之上,男人疯狂咆哮,只手震塌方桌。大殿之中,纤细身影笔直而立,面上不带一丝波动,朱红的唇微启,笑的讥讽,素手一扬,一封“休书”落入男人眼间。“签了他,从此我们阳关独木。”拂袖之间,飞扬的长袍映入所有人的眼,清冷的声音缓缓传遍这整个大殿。“记住,我叫柳扶风,凤素颜早死,死于你的双手。”沈临风:“我是她安排在你身边的侍卫,只要你一个命令,我便会扑汤蹈火,即使付出性命,在所不惜。”“不甘么?你明明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陪在我的身边,恨我么,是不是很想我死,那样你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柔荑微动,纤细十指轻轻抚上他满是伤痕的脸,一抹轻笑浮在那张美丽的脸上:“若是没有她的命令你还会保护我柳扶风么?”他面色平静的打掉她的手:“不要忘记了,你的命是她救的,你若伤了她我势必和你纠缠到底。”封司濯:愤怒的男人扭转过头,怒斥身后较小的女子:“你再怎么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都不会喜欢你的。”
  • 网游之止戈三国

    网游之止戈三国

    两千年前的沙场悍将穿越现代,在《烽火》中纵横天下。没有神级建村令!没有SSS级资质属下!一切都从头打拼!!!建了个QQ群,932734006,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