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9100000011

第11章

释自正等四义立断食肉制释波罗提木叉义释渐渐制戒义

四相品第七

案。旧本云如来性品。僧亮曰。如来性者。答第五广上因果及文字也。不可重名。此皆是如来因果之性。以性为名焉。四相者。通答第四第五问。何者。已说长寿金刚因果。及经名字。流通经法。经事究竟。是故答第四也。以名字局故。不合流通。佛性名通。故收入佛性品也。法瑶曰。上品迦叶。业问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今日以自正等四。明奉持之义。是故说此自正义。说云应如是持。即结也。又一义。上品略以八义。释大涅槃。今从此下。竟解脱文。广辨大涅槃义也。自正等四事。广般若义。成大涅槃也。从云何当知是无常耶。竟有密藏。开身口密义。显法身无方之能。此就法身。明大涅槃义也。广明解脱义。成大涅槃。要以此三义。显其体者也。前品所问。云何奉持。已出所持之法。今备此四相。能流通经。即是奉持之义。又一义。经旨既竟。便可流通。然流通之人。非德不传。若教圆理备。经之究竟。人能于经教之中。生圆足之解。自行兼人。终成正觉。即人究竟。是故此品。通答二问也。智秀曰。六卷泥洹云。菩萨化众生。说法有几种。此经云。愿佛开教密。问旨虽殊。而所显之理一也。故六卷云。释解脱竟云。是名菩萨成就四法也。昙纤曰。六卷有菩萨化众生。无愿佛开微密。而此有开微密。而无化众生。互有阙也。若具有为胜也。从此讫善解因缘竟。即答说法。有几种。从坏衣等喻。讫广说解脱答阙微密之问也。

佛复告迦叶善男子(至)四者善解因缘义。

案。僧亮曰。正他者。使人受结。同我所解也。能随问答者。能令人悟。故难答能答也。备上三事之本。由善解因缘也。真此四德。乃能流通经也。案僧宗曰。将欲授人胜理。先须自正。自既已正。便能道被有缘。故第二明正他。就正他门中。逐其胜用。开为四也。言自正者。一谓行正。如律而行。二谓解正。审解佛常。金刚以还。是无常也。先备此德。必能化他也。宝亮曰。名虽有四。理不过二。谓自正正他也。就正他中。离出后二。所以然者。若使不能随问答者。则外化不行。复不明识根性。则说不应机也。如此则于正他不足。故就正他义中。分出二相也。智秀曰。此品有三段。第一明因中四德。正答所问也。第二明果止四相。第三举昔诸不了教。求佛释会。显成四义。即开诸密。

迦叶云何自正若佛如来(至)犹如火聚是名自正。

案。僧亮曰。因现事为誓也。僧宗曰。别有因缘。出枯树经。佛将比丘。空旷处行。见有洞然格树。即问比丘。此树可抱不。答言不可。又问。设有逼汝。令说佛是无常。若不说者。抱此枯树。汝宁何耶。世尊宁抱火死。即此语中。具二种义。自正正他也。智秀曰。自观己身者。邪见之生。必由身起。故使观身。犹如火聚也。

迦叶云何正他佛说法时(至)如来实说故我欢喜。

案。僧亮曰。显正他相也。能令受者。得解悟故。是时女人。即其事也。若不先除念子之乱。则不悟常说。所谓善正人也。僧宗曰。此中明菩萨四相。今乃就佛显者。将明穷四之妙。其唯至人也。如来致教。消息根机。说必有益。即是正他。使弘法大士务遵其术也。又一义。欲论益化。其涂自多。自有法说而得益者。有宜但以神通而益者。此中所明。但取说法也。宝亮曰。就此文中。即亦具有能随问答。善解因缘也。何者。对彼有说。即是正他。往复辨理。即是随问答也。知彼机缘。投得其宜。即是解因缘也。未知此女为当是说涅槃之时始来已。不然既来在坐。先怀一疑。后与一念也。疑者。疑佛是一切智不。次念所含儿苏消不消不。怀此二故。听法不入。佛应其心。借以为喻也。智秀曰。亦是引昔诚教。以显今事也。

世尊如是为欲调伏(至)同彼外道即便舍去。

案。僧亮曰。为女人说法。以证正他之旨也。僧宗曰。世尊如是者。此佛语也。宝亮曰。亦可是女人语也。何必不宿植根深。一闻便悟耶。智秀曰。审是女人语也。世尊后即引。以为例云。我之弟子。亦如是也。

复告女人若儿长大(至)令诸弟子悉皆甘嗜。

案。僧亮曰。为不消故。说三行也。若能消者。说六行也。僧宗曰。六味者。有为有三。无为有三也。苦以变乐为用。如醋能变甜也。诸法所以流迁。以无常切故也。犹如咸味。能使非咸作咸也。无我之言。不自在故违情。如苦味之不悦人也。乐以悦已为义。犹如甜味人所嗜也。我者。制御自由。物无能碍。如辛味之通发也。常理湛然。一相无别。如淡味之无分别也。以常解之慧火。然八倒之惑薪。以资慧命。喻之为饭也。

复告女人汝若有缘(至)以无上秘密之藏付诸菩萨。

案。僧亮曰。上说佛在世正他。此说灭后正他也。

善男子若有众生谓佛常住(至)则为有佛是名正他。

案。智秀曰。夫善依信立。以信为家。以此善心。念念所缘。唯在常住。是则常住法身。亦常在其信家也。

迦叶云何能随问答(至)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案。僧亮曰。福胜为大者。不损财之福。胜损财之福也。诚为大施。而此问难答。夫滋味者。庸人之所贪。至于对其事者。必生厚薄之念。而能自抑不受。断贪修戒。长养法身。以财用净故。施主不损己财。功德大也。若不抑而受。生贪破戒。增长生死。财用不净。施主损财。而功德少也。此实难答。而能答也。法瑶曰。夫不见可欲。心不乱者。则易见则难也。今施以可欲。而心无深者。是则因施欲故。无欲之怀日新。知足之心更远。岂非难施所欲。乃所以施法也。是为一毫之费。而法施之益弘矣。施名流布。义在于兹也。僧宗曰。前明自正正他。理无不尽。正以外化事中。乖于常虑。人所不达。应须知耳。夫施财为易。施人名闻为难。今就施名闻为释也。何者。诸人持戒。少欲知足。而此施主本意。为显此人令德。不在舍财。是以于绸人广众之中。施所不受。彼既不受。以众人而望之。是则不受者。少欲知足之誉显也。施者。能舍大施之名彰也。智秀曰。此下明义有五翻。第一正解随问答相。第二因事请佛立断肉之制。第三引昔诚教为难。第四举未来之非。成今断肉之制。第五咨请净法也。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

案。道生曰。施尚不可。况亲食乎。苟纵不禁。于长寿何因耶。僧亮曰。不食肉者。有大慈之德也。僧宗曰。因向所论。义势至此。贵明义耳。宝亮曰。所以于今日。顿明断肉制者。昔时众生。习腥秽来久。不得顿制。至今经教。人心纯熟。识理分明。觉此腥秽。自然薄贱。是以今时断肉。其事必行也。因上所言。故云。食肉者尚不应施。况不食者。而当施耶。已不食肉者。有大功德故也。智秀曰。意欲请制。是故因循引前答旨。辄言所见。谓以肉施人非所宜也。智秀曰。释所以不应施也。若不食者。有大功德。岂可不制不应施耶。

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至)护法菩萨应当如是。

案。僧亮曰。今说长寿。慈是寿因。害慈宜断。以说得其时故。善知我意也。

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

明骏案。上说常住之因。谓以大悲。受不杀戒。而今犹复肉食。便是自有伤慈之行。而欲戒人以不杀。无乃愧心乎。戒为众德之本。慈为万行之根。苟伐本害根。枝条安在耶。智秀曰。断肉之制。始此旨也。不听之义。何独声闻。以此而推。菩萨本来。不食肉也。

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案。智秀曰。余食尚尔。况复肉乎。子肉想者。别有因缘。在余经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

案。智秀曰。请闻食肉之为患也。

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案。道生曰。慈味之浓。莫深肉食。肉食苟浓。必忘慈恻。慈恻之大。谓之种也。种既断。长寿理绝也。僧宗曰。夫杀伤大慈。而啖伤小慈。因小得大。故小慈是大慈种也。又释云。果为大慈。因为小慈。是则因慈。为果慈种也。今既啖肉。违因地之慈。故言断慈种也。惠诞曰。食肉障生厚集善根之小慈也。何有能生种性以上之大慈耶。

迦叶又言如来何故(至)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案。僧亮曰。若慈是寿本。食肉害慈者。先听食也。三种净者。谓除见闻疑也。十种不净者。后有成数也。九种者。不见有三。谓未食时喜。食时食已亦喜也。不闻不疑各有三如是也。僧宗曰。三种十种九种。并牵昔制也。三种谓见闻疑也。十种者。下有成文。九种受者。昔日一往唱言。离见闻疑听食。当时虽制。而损命犹多。故第二种制除十之外。离见闻疑。听食也。虽尔而伤损尚多。故第三稍令精尽。向者三事。各有前后方便。一事有三。合成九也。见中三者。谓见断命时。见牵去时。见杀后屠割时。闻中三者。闻杀时。闻牵去时。闻屠割时。疑三者。亦不离见闻也。疑此为是为我杀耶。为他杀耶。乃至前后方便亦疑也。又释疑者。如向在彼家。今于此家得内。情中生疑。为是向肉。为非向肉。亦不得啖。如前后方便生疑。悉不得啖。闻中生疑。类如前也。但见闻事异。各分为三。则成六也。二家之疑。不复分别。同是一疑耳。今常教既兴。一切悉断。此则去滞有渐。不可顿也。又一义。常果要行。事在施命。宜顿断明矣。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何况贪著是鱼肉味。

案。僧亮曰。人情而言。滋味甚重。饰好甚轻。轻者尚制。况其重乎。

迦叶复言如来若制(至)如是等物亦不应受。

案。僧亮曰。若为染著上诸物等。亦不应受。法瑶曰。若为大慈福故。不食肉者。乳酪等味。及以皮革。亦不应受。若以所服之衣。必是坏色。表无贪者。金银等宝。不应受也。

善男子不应同彼尼揵所见(至)一切禁戒各有异意。

案。法瑶曰。无欲者。贵在损情。岂得同彼异见。以裸形为行道。以绝事为断欲乎。

异意故听食三种净肉(至)一切悉断及自死者。

案。道生曰。病有二种。谓从意从想。惬情而之。谓之从意。所贪无崖。谓之从想。是以小制损其意也。都制损其想也。僧亮曰。除其贪意。长其慈也。法瑶曰。夫易得者。遇见而生意。难得者。恒想而欲之。是以听食三种净肉。三不净意。自亦消矣。而三种净者。以难得故。想而欲之。次断十种之中。三种净者。复不得食。于十想断矣。唯想十种之外。三种净者。逾难得故。而想之逾染也。今悉断故。一切众想。无复生处。故一切想断矣。宝亮曰。若使于资身之具。损害处甚者。佛便断之。若于事用小复疏者。佛便且开也。众生有虚伪果报。要须所资。若一向顿断。则为形不立也。智秀曰。异想异意。互辞耳。言异彼恶意也。

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案。智秀曰。结制之也。

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至)闻其肉气悉生恐怖。

案。智秀曰。以事见理也。

譬如有人近师子已(至)犹不欲视况当近之。

案。智秀曰。为食者作譬也。

诸食肉者亦复如是(至)悉皆恐怖生畏死想。

案。智秀曰。人无害兽之心。兽亦不害于人。是以探鲠虎于山中。狎翔鸥于海上。若既食其肉矣。岂害心而永灭哉。所闻其杀气。生畏死想也。

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

案。智秀曰。苟仁恻之未全。良可避矣。

是故菩萨不习食肉(至)犹尚不食况当食肉。

案。智秀曰。引大士之行。叹不食肉。实可贵也。

善男子我涅槃后无量百岁(至)当说是人真我弟子。

案。智秀举末法恶事。若有出家。能离此者。是真我弟子也。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至)悉不应食食者得罪。

案。智秀曰。为请得食之法也。

我今唱是断肉之制(至)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案。智秀曰。结上也。

迦叶云何善解因缘义(至)云何名波罗提木叉义。

案。僧亮曰。戒者时至则制。不至不制。谓善解因缘也。云何名堕。乃至波罗提木叉者。堕是犯罪之称。律是轻重之目。木叉是戒之义名。亦名知足。亦名解脱也。何不说是法门者。若持则得解脱众苦。犯则堕于恶趣。应早制戒。令知轻重也。僧宗曰。夫欲正他。应须善解。若不达根性。反生其累。非谓利物。上于正他文中。亦云消息物情。堪闻便说。与此无异也。总而为语。真非正他。就正他中。前略举一事。因对女人。寄明正他相也。何不先为波斯匿王。说是法门者。国主本知王法。而黑白虽异。除患是同。是以佛听略知戒相。彼国盗至五钱。罪则入死。出家之人。犯者罪应灭摈。至于论罪。每与国主参怀。今问何不顿说经律甚深理耶。此中虽有五句。大意不过二也。初问何不顿制。第二问戒律之相。或时说深者。昔教亦有深浅。如十善五戒是浅。四谛十二缘是深也。若以今教望昔。通为深也。佛初出世。不顿说者。应有因缘也。或名犯不犯者。昔总制云诸恶莫作。既无结罪之文。不说为犯也。及因事别制。则说为犯。云何名堕者。此三通问违不违相。违则名堕。不违为律。云何名木叉者。偏问戒体。此中再明木叉者。前直明戒体也。以其与律相涉。恐人致惑。故复简之。取离身口意之不善。即为戒体。律以取防外之威仪及制篇目。欲简两异。故再出耳。宝亮曰。五问者。第一难。云何不顿说经教。而有深浅说耶。第二难。何不先顿制戒。须犯后方制耶。第三问堕。所言异昔第三篇也。乃总说五篇七聚。皆是堕家果报也。第四问律。律本诠量轻重。即是向辨堕家事也。第五问波罗提木叉者。问无作戒也。智秀曰。有四问。第一问何不顿说经律。后三问不异前释。慧朗曰。律者言类也。

佛言波罗提木叉者(至)无所受畜亦名净命。

案。僧宗曰。若谈戒体。即是无作。若论其义。则称事究竟也。云知足者。非正释木叉名义。乃就功用心中。以明戒耳。声闻之法。以少欲为业。若尊少欲。则所受无作。日夕增长。举少欲以明戒也。宝亮曰。无作本是顽法。非是解性。岂能止恶。而今得止名者。有三义。一者从因立称。二者缘中得名。三者因中说果也。从因得名者。因止恶之心发也。此法既从止恶生故。故说无作。为止恶也。从缘中受名者。即既受得此戒。防之在心。不为众恶。故言缘中得名者也。因中说果者。因持此戒。心便得静。静故见理。得成无漏。能断相累。名为解脱圣人。故曰无作止恶。

堕者名四恶趣(至)以是诸义故名曰堕。

案。僧宗曰。三处说堕。前二是受罪之处。后一说其必堕也。僧宗曰。此中三重明堕。初通轻重。次偏明重。后就因明堕也。

波罗提木叉者离身口意不善邪业。

案。僧亮曰。再说戒者。前说人说。后就戒以辨体也。

律者入戒威仪深经善义(至)及不净因缘。

案。僧亮曰。入者从也。科罪轻重。障道深浅也。深经善义。及不净因缘者。体既非净。能作不净。如非时食等。皆应遮也。僧宗曰。此释律字也。五部律文。为戒经所明。隐细为深。不乘制旨。身口如法。故言入也。与恶相违。故言善义。遮受不净。百不净物也。

亦遮四重十三僧残(至)众多学法七灭诤等。

案。僧宗曰。明悉禀承律之旨也。

或复有人破一切戒(至)乃至七灭诤法。

案。僧亮曰。戒有二种。一者受戒。二者制戒。佛初成道。善来比丘。便受得戒。未有制戒。不知犯故。轻重科目。一切尽破也。僧宗曰。此答前犯不犯句也。言总制之前。冥起诸恶。若使顿制。物情不堪。是以如来。初制诸恶莫作。折其重恶。然后因事制戒也。智秀曰。此下答初问。明所以不顿制者。由闻者不信。必毁谤故也。尔时有善男子以下。因释不得顿制之意。乃更兴一难也。

或复有人诽谤正法(至)渐次而制不得一时。

案。僧亮曰。尽一切相者。一切恶相也。[雨/復]藏者。不向智者自发也。即情而言。既不知犯。岂知发露。就事而言。为[雨/復]藏耳。不悔亦尔。渐次而制者。说七篇轻重相也。僧宗曰。此答初问也。言人根浅狭。未堪深教。若顿说者。逾增其病。乃至阐提也。尽一切相者。断善根之相也。无有因缘者。无可救因缘也。亦可即是计一切无有因缘也。遂复兹漫者。深谤冥障故也。

尔时有善男子善女人(至)是故启请应先制戒。

案。僧亮曰。至他方者。于生死而求出。为他也。非法破戒。为迷失也。不见有人可问是非者。不知犯不犯也。十善增上功德者。有五品也。下十善是天人也。中者是声闻。上是缘觉。上中者是菩萨。上上是者佛。证佛知道也。宝亮曰。不得顿制之旨。尚未可明。今更作一问也。答如来亦知是事。如须提那明日应犯。何不今日逆制。有制之法。其自不犯。既必不犯。则不堕恶道也。故言应先制也。

佛言善男子若言如来(至)欲令众生入于地狱。

案。智秀曰。先举其上难。且一往遮云。不得作此难也。

我见一人有堕阿鼻地狱(至)如子想者令入地狱。

案。智秀曰。次显佛大悲。有矜救之德。

善男子如王国内有纳衣者(至)即以戒善而为补之。

案。僧亮曰。衣以障漏。如戒之覆恶也。五重之纳。四重虽穿。漏未出故。不得逆补。漏出则补也。是以舍利弗。请佛制戒。佛言漏未出。故不得制也。后有比丘。逼夜乞食。人谓是鬼。惊怖堕胎。致世讥嫌。以漏法出。故佛乃制戒也。智秀曰。次设两譬。正答难也。前譬直明须恶兴故。然后善补也。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至)然后自行圣王之法。

案。智秀曰。此第二譬。显佛所以总制后别制之意也。

善男子我亦如是(至)大涅槃中因缘义也。

案。智秀曰。双合二譬。

复次自正者所谓得是(至)即大涅槃等无有异。

案。僧宗曰。此偏据果。将明因时行化。备于四德。终到彼岸。是人究竟既得到果。复以化人。故知四德既备。流通之言。在乎不谬。是故举果信而有征。将便仰慕前规。企而习之。

同类推荐
  • 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

    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leveland Era

    The Cleveland 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夏书事

    西夏书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hilosophical Dictionary

    The Philosophical Diction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阴符经批注

    黄帝阴符经批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嫡女不为妾

    嫡女不为妾

    她是国公府里唯一的嫡出小姐,亦是整个府里人人可欺的软弱女子。迫嫁为妾,不能反抗,却在弟弟夭折那日死于庶妹之手。一朝重生,她回到了五岁那年,发誓要从死神手里夺回母亲的性命,再不让她与弟弟幼小失恃,原来母亲并非病死,而是府中无数阴谋之下的一桩。既然是重生而来,无法改变母亲身亡的结局,既然再度要上演嫡女为妾的戏码。那么,她为何不能攀上这世间至高之人?一句顾家凤女,让她陷入万劫之中,一句嫡女为妾,让她万般无奈,只能奋起反击,荷花宴,她平步青云,依在帝王侧。帝王妃,皇家妾。同样为妾,她便是舍弃了自己,亦要为弟弟争取更多!且看那些两世都欺压着她无力反抗的人,跪在她的脚下,当是何等的景致?
  • 灵店诡谈

    灵店诡谈

    你有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吗?只要你肯付出相应的代价灵店都可以满足你的愿望
  • 天道无情魔道苍茫:邪仙

    天道无情魔道苍茫:邪仙

    天道无情,魔道苍茫!修仙之术就是逆天之术!一个穿越到修真世界的人,只走自己的道路。恩人,十倍还之;仇人,百倍报知!爱恨分明!在修真界活出一个痛快!
  • 百越先贤志

    百越先贤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交际是要动点心眼儿、用点儿手腕的。但如何动、如何用?如何动得灵活、用得巧妙,才能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为此,水中鱼借我国传统的“三十六计”的形式,精选了对交际至关重要的三十六个智谋,形成了这部《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 女仆凶猛

    女仆凶猛

    虚拟和现实重叠,末世和预想的不太一样。当她是软萌女仆?NO、NO、NO,女仆是副业,正职是帝国女悍将。“姑娘,我看你很有前途,要不要入伙干票大的。”“我是兵你是匪,咱们一起不合适。”数日后,她一脚踩在财宝猎人的屁股上:“我数三声,交出宝贝就放你走。一、三!”某新手猎人欲哭无泪:“二呢。”萧璟两手一摊,朝身边的人努努嘴:“别愣着,赶紧看看口袋里有什么好宝贝。”某人扯了扯嘴角,一面乖乖扒包一面自省:根正苗红的好青年就这么被他带歪了,真是罪过罪过~~~【女主黑化非小白文,不喜勿喷】
  • 血斩九霄

    血斩九霄

    乾坤大陆,万年的和平致使部分势力崛起,影响了大陆的平衡,风云再起,大陆之间纷争不断,位面之间的战争也顺势而起。为了保护家园以及家人,古桥和兄弟们不得不与尘世的众多大势力抗争。
  • 80后与90后的爱情故事

    80后与90后的爱情故事

    这本书里没有穿越古代与现代的爱情、没有法术盗墓的奇幻和刺激、没有仗剑江湖的快意恩仇,有的只是平凡的人生、现实的生活和真挚的感情。 一个平凡的80后男孩与90后女孩如何相遇、相识、相爱,男孩又是怎样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三种形式的感情呢?对待自己的家人会有一些叛逆和感恩;对待自己的哥们会有一些放纵和玩笑;对待自己的爱人则是伤心难过和欢喜甜蜜。 希望《80后与90后的爱情故事》能带给读者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 仙袖凡尘

    仙袖凡尘

    一缕水袖入凡尘,只因欲遇有缘人。尘缘入世太深沉,落情崖下断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