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9100000050

第50章

辨四量心广辩十事灭除有余断除业缘辩戒有五种心下中上上上上中上辩百福德成三十二相之一相及八十种好辩涅槃经能令众生离二十五有广辨金刚三昧

德王品之第六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成就具足第三功德。

案。僧亮曰。第三四等行功德也。舍慈得慈者。世间之慈。则缘亲与乐也。若怨亲同等。是则无缘也。假慈是世谛。实慈是第一义谛也。亦可有相缘者。是世谛。无相缘。是第一义谛也。宝亮曰。第三功德。以慈悲为体。舍世谛慈。得第一义慈者。此非空第一义。欲明菩萨得真无相慈。现前不从缘得。若凡夫行慈。必须见缘则方生。菩萨不然。心常怀慈悲。不待缘后方发故。所以舍世谛虚妄之慈。得真实第一无相之慈。既解慈体竟。下便出三事。就所无来明慈。第一舍阐提等得相之慈。第二舍黄门等妪弱之慈。第三舍二乘无如理解之意。既舍此三慈。得真无相如来之慈。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至)十者断除二边。

案。僧亮曰。具四等成十功德。说行一周也。宝亮曰。第四功德。以十事为体。十事即是喜舍。自身决定是喜相。余多是舍也。

云何根深难可倾拔(至)修大涅槃根深难拔。

案。僧亮曰。不放逸者。总万行之名也。下十根是其事也。僧宗曰。不放逸体。即智慧性。所谓信根者。释所以难拔也。宝亮曰。第一云根深难拔者。诸不放逸。失不放逸。乃有别心。无有别行。如精进之流。正背一切恶。不涉五欲。唯修善为德。此心若立。无行不成。唯佛是极不放逸人。故又言不放逸。乃是无上道之根本。众善皆从之所生。下去作十二譬。来明不放逸行胜也。

云何于身作决定想(至)于自身中生决定想。

案。僧亮曰。十根不拔。自知决定成佛也。宝亮曰。第二自身生决定者。从昔教来。学者未体乎大理。见法未分明。不知身为佛因。今于此教。识因果性。知神明妙体。生死依如来藏。有决定修。行因取果。心无移易。亦不非时证。唯旷被为德。既如此勇决。来果必克。宝亮曰。第三不观福田者。若如昔教法。必应先选择福田。然后行施。此本是化下愚之辞。今六行菩萨。心既体理。复有异凡夫之念处故。所以不问是田非田。但以舍为德。一切皆施。若纤毫有存。即成分别。若不怀此心。终不会理也。

云何菩萨不观福田(至)不观福田及非福田。

案。僧亮曰。心已决定菩提要行。唯先度人。不观田与非田也。

云何名为净佛国土(至)是名菩萨修净佛土。

案。僧亮曰。行慈者。乃未始不益众生。向举施。言因时之益。此修净土。是果时益也。僧宗曰。此中偏出愿耳。亦如维摩经中。为化众生。而取佛土也。宝亮曰。第四修净佛土者。劝修行十善。除于十恶。若十善满。众恶永尽。功德圆备。至金刚心。后无土之土。此为真净。若降此以还。悉于形中辩净。今菩萨发愿。修行此德。为接引下愚。示备善之基渐也。

云何菩萨摩诃萨灭除有余(至)摩诃萨灭除有余。

案。僧亮曰。所以二事合释者。欲通说余有也。何者。菩萨得无缘慈。现不起恶。过去有善恶余业。能累行者。根业重别为二事。有轻不数。虽轻是患。通欲释之。三事并称余业。是名余有者。是障二果无知也。僧宗曰。四果善业。岂可灭耶。以能润者灭故。所润干枯。不能感果。谓之业灭。余有者。二乘人。各证所得无为果也。无结无业。而转二果者。言无三界结业。而报身犹存。正是有余涅槃。要舍报身。得于无余。所言二者。二家同转。亦言无余。于前为二也。若依数经。转钝作利。今言如来。不复同此菩萨。以经力故能灭也。宝亮曰。第五曰。灭除有余。第六断除业缘。今为三章门。解此二事。一余报。二余有。余报者。此明习性报。如过去多欲。虽出地狱来生人中。亦多欲等也。余业者。即是人天中。受报未尽者是也。余有者。此明三界外习障。如小乘无知等。转钝作利也。

云何菩萨修清净身(至)菩萨摩诃萨修于净身。

案。僧亮曰。五种心者。五品心得五品。或至正见亦尔。名初发心者。具五十心。名壹决定心。名满足者。具五十定心。名满足一福也。僧宗曰。五品心。修十善为十。若此心成就。复有五十。是以百福。凡成三千二百。为三十二相也。宝亮曰。第七修清净身者。初后不杀戒。有五种心。论万行不出十善。十善满足。则得成佛。菩萨初在性地时。持一戒。有五品心。若持十戒。则成五十心。三十心满。登初住。又持十戒。复成五十。具有百心。名百福德。如是十地无漏具足。后时成佛。还来应三十。故有三十二相。今言百福成一相者。若就十地。有万福。应言成百相。何故言成三十二解者。意言三十二。是一方之所须。若一一相来取尽具万福。所以复修八十种好者。因世八十人。事八十神。然凡夫得相来久。所事之神。欲使各各相异。如来今欲化此人等故。一时之中。令此人于佛身上。各各见其所事之神。既见佛身上。有己家所事者。便来归依。受佛之化。下从十二日去。尽是列己家所事神之名。

云何菩萨了知诸缘(至)是名菩萨了知诸缘。

案。僧亮曰。断烦恼修菩提。知断结缘中解缚。说了诸缘也。宝亮曰。第八了知诸缘者。正善知境界。于万法不取相。既体因缘。以为虚假。即有为不有。既知有无可有。无亦无可无。正体性如此。故称了知诸缘。

云何菩萨离诸怨敌(至)是名菩萨离诸怨敌。

案。僧亮曰。了缘则烦恼尽。是以说之。谤方等相。烦恼非定怨。此说定怨也。宝亮曰。第九离怨敌者。自不此经中学。终不能得除烦恼之怨敌。故五住菩萨。除色界结尽。下地粗惑已断。所余未治者。不名为怨。尽用为道也。

云何菩萨远离二边(至)具足成就第四功德。

案。僧亮曰。因果为二。谓烦恼尽因果灭。得常住也。宝亮曰。除二边者。二十五有因果无明爱都尽也。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世界无不庄严严净。

案。僧亮曰。土有二种。佛行报有众生行报佛王土。始法身无定相。无定方所。众生土有净有秽。初成道要处众生净土。何者。由众生行熟。应净众生。不出恶土。自报土无方。不须说名也。无胜土是众生土。言净土者。初成佛处也。今此世界清净者。弥勒成佛时。此世界变净。应净众生。亦不出净土也。宝亮曰。既列解十事竟。时众有不达之流。谓言。释迦唯修九事。不修于净土。是以德王。为申疑而致问。佛下答云。十方诸佛。无有不修十事者。答一因不满。不得成佛。何容我独阙斯行。由世痴人言。此方有日月。他方无。作如此之疑者。与痴人何异。设譬既竟。于下愚之流。信心未立。故佛悬指西方无胜佛国。以示物云。是我之本国。今之所居者。是现来此化故。得知寻于此言无。一佛应世。无秽无净。其事如初功德中所明。此间既说东方满月如来之净。满月佛于彼。复何容疑释迦所王是秽。答当彼土纯净。心无所执。亦不容与此间德王。作定有定无难同故。得知彼此两国。各辨其一边。令众生尽得进行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具足如是五事功德。

案。僧亮曰。第五第六天行功德也。而经文不出。依余经四禅是天行。此五是修禅之本也。僧宗曰。悉是定家之缘也。若诸根及生边地者。何能修禅定耶。宝亮曰。第五功德。以五事为体。第一第二以离难故。能修定。第三第四以宿殖因缘故。天护人爱。第五事即是定果。即既解五事竟。德王今执昔教作难。昔言因布施故。得此五事。今云何言因大涅槃经。得五事耶。佛答云。昔日因布施得五事者。不定不常。今因涅槃。得此五事。是定是常。乃至得无漏故。得知法华以前教。无入道者。若使有实得道。不应言非无漏。寻斯之语。当知无会理也。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具足成就第五功德。

案。僧亮曰。是定是常。一一对前五事。渴爱之病者。对不定下四。亦有分有果者。有三有分果。无常变异。金刚三昧者。具上五事。必得四禅。金刚三昧。定中之胜。说其德也。宝亮曰。俱是明定。前浅后深。此中三段。第一就空行中成就万行。第二明是众定王万行之果。第三明非唯了空亦是万有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具足成就第六功德。

案。宝亮曰。第六功德。以金刚三昧为体。金刚三昧即一切智。于时集谛累尽。体由是苦无常。苦果亦谢。无学佛果。任运而来。则金刚心时。始是功用心满。名为学佛。不得称无学。所以说金刚众定之极。就此一切德中。略科为八段。第一从悉能破散一切诸法下。明得金刚定时。知世谛理穷。第二从住是地中。乃至不见一众生实下。明悉见真谛理周。第三从一切三昧。悉来归属下。明得此定时。一切三昧。皆来归属金刚三昧。第四从譬如有人在大海浴下。明得此定时。非唯归属而已。即用此众定为体。一心之中。得用一切定也。第五从若有菩萨。住金刚定。见一切法无障碍下。明得天眼通满。第六从如由乾陀已下。明漏尽通满。第七从若有菩萨。住金刚三昧。于一念中。能变身如佛下。明身通用备。第八从譬如金刚。若在日中。色则不定下。频有三譬。来赞叹金刚三昧。能种种变应。无不益物也。所以证金刚心时。结累永尽。照理周者。正以此文为据也。

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至)乃至具足般若波罗蜜。

案。僧宗曰。第一叹就空行中。成就万行也。

善男子譬如金刚所拟之处(至)修集一切诸余三昧。

案。僧宗曰。第二明是众定之王。万行之果。

善男子若有菩萨安住如是(至)乃至十方亦复如是。

案。僧宗曰。第三明非唯了空。亦见于有也。

善男子如由乾陀山(至)而初无心言我能灭。

案。僧亮曰。第四明能灭一切惑也。

若有菩萨安住如是(至)各随本解而得闻之。

案。僧宗曰。第五明能有运变之力也。

菩萨安住如是三昧(至)见一切法如本无相。

案。僧亮曰。第六更举空境。言诸德所以成就。良由善识空也。

何故名为金刚三昧(至)具足成就第六功德。

案。僧亮曰。具上五事。必得四禅。金刚三昧。定中之胜。说其德也。能有二种。一坏有。二成六度也。无不碎坏者。为上坏有作譬。悉来归属者。将与成万行为譬。先说法之所归。下六是其譬也。无有障碍者。说六通广金刚之能。先总诸通。后但别说三通耳。僧宗曰。第七释金刚之名也。

涅槃经集解七十一卷。去享保年中。获西大寺经藏古本。书写之焉。彼本黄卷赤轴。古代雅物。偶阙九轴。厥所阙者。自四十一。迄第五十。其中唯存第四十三。予叹其不全备。索之诸方。闻武府东睿山凌云院。前大僧正实观秘藏之。其本又自第一。至第十之十轴逸矣。尝戒坛院慧光。赴东都之日。与实观相语。而欲令互寄补其阙。幸得实观本跋记。以延历寺本。校阅云尔。不日缮写。情愿果遂。僧正亦补。其阙焉。今年庚申。闲暇之间。欲补西大寺古本之阙。手自以粗纸调经卷。自三月二十日。迄五月二十三日。摩挲病眼。九轴写之。庄严既毕。以纳于彼寺矣。不年而三本全备。不亦说乎。功德普及三界灵。种因遂感四德果。

时元文第五岁次庚申六月下弦。

东大寺真言新禅两院前兼住戒坛院前长官宝生院闲人成庆寓于北林精舍谨记。春秋五十六。夏腊通三十八。别二十八。

同类推荐
  •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nry VIII and His Court

    Henry VIII and His Cou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Innocents Abroad

    The Innocents Abro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幼官图

    幼官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全球商界精英都爱玩的366个思维游戏

    全球商界精英都爱玩的366个思维游戏

    刀不磨,会生锈;脑不用,不灵光!本书是一本针对商界人士精心编写的训练大脑思维的游戏书。全书共有10章,涵盖了利害思维、宏观思维、整合思维、要素思维等10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商务人士经常要用到的思维方式,每章既有方法解析,又有实例可供练习,共收录了代表性强的366个思维游戏。通过阅读本书,一方面,您能掌握思维游戏题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您又能徜徉在这366个与商业思维相关的游戏的解题趣味中,从而开启商业智慧,越玩越聪明。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心理健康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身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 叶罗丽精灵梦之异战

    叶罗丽精灵梦之异战

    女王曼多拉计划失败,人类开始了保护环境。仙镜从现生机,曼多拉开始相信了人类。在仙子们任为和平之时,黑暗势力。出现了。叶罗丽战士们与仙子的契约全部解除了。上亿年仙力的仙子“月心颖”出现。世界末日降临……王默妈妈的秘密揭晓,曼多拉种族秘密揭晓。第三平行时空出现,神秘的种族降临。世界又会怎么样呢?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Popular Account

    A Popular Accou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玩家

    我玩家

    符云能变身成游戏中的角色,还能穿越到电影、动漫世界搞事情。——游戏附身,化身游戏角色,我就是游戏。今晚八点,是兄♂弟就来玩♂游戏。
  • 总裁,引你入局

    总裁,引你入局

    她做的最叛逆的事,刚满18岁,嫁给了比她大十二岁的他,强占了让所有人都骄傲的帝国总裁。父亲指责她,哥哥弟弟都恨她,继母气得差点露出真面目,她以为终于给了那些人最致命的一击,以为终于引他入了局!却没想到,她被他残忍地拖入了另外一个局!再归来,她要让所有人好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水煮良缘

    水煮良缘

    姑姑是皇后娘娘,娘亲是大将军捧在手心的女儿,一个不思进取的爹一具无法摆脱的嚣张跋扈、天命克夫的原主身体。投河轻生为求良缘,却没想到遇到的是一匹想要把她溺死的狼。
  •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是更适合我们体质的一种医疗保健养生之道。
  • 星宫剑祖

    星宫剑祖

    华夏大地,万族林立,圣战之后,魔族退避西域,昆仑星宫,威慑魔族,中原浩土,大夏王朝,万族共主,北域雪原,妖族并起,南部大荒,荒殿主宰,时光流转,万年来魔族从未忘记当年的耻辱,窥伺在侧,少年历经血祸,勇闯大荒,拜师星宫,勇踏仙路,历经坎坷,一步步走向强者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