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9400000012

第12章

圣行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是阴因缘。所谓集者还爱于有。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出家之人有四种爱。何等为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复有五种。贪著五阴。随诸所须一切爱著。分别挍计无量无边。善男子。爱有二种。一者善爱。二不善爱。不善爱者凡愚之求。善法爱者诸菩萨求。善法爱者复有二种。不善与善。求二乘者名为不善。求大乘者是名为善。善男子。凡夫爱者名之为集。不名为谛。菩萨爱者名之实谛。不名为集。何以故。为度众生所以受生。不以爱故而受生也。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于余经中为诸众生。说业为因缘。或说憍慢。或说六触。或说无明为五盛阴而作因缘。今以何义说四圣谛。独以爱性为五阴因。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诸因缘者非为非因。但是五阴要因于爱。善男子。譬如大王若出游巡大臣眷属悉皆随从。爱亦如是。随爱行处是诸结等亦复随行。譬如腻衣随有尘著著则随住。爱亦如是。随所爱处业结亦住。复次善男子。譬如湿地则能生牙。爱亦如是。能生一切业烦恼牙。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大乘大般涅槃深观此爱。凡有九种。一如债有余。二如罗刹女妇。三如妙花茎有毒蛇缠之。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瘜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云何名为如债有余。善男子。譬如穷人负他钱财。虽偿欲毕余未毕故。犹系在狱而不得脱。声闻缘觉亦复如是。以有爱习之余气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如债有余。善男子。云何如罗刹女妇。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罗刹女纳以为妇。是罗刹女随所生子。生已便食。食子既尽。复食其夫。善男子。爱罗刹女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生善根子随生随食。善子既尽复食众生。令堕地狱畜生饿鬼。唯除菩萨是名如罗刹女妇。善男子。云何如妙花茎毒蛇缠之。譬如有人性爱好花。不见花茎毒蛇过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终。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贪五欲花。不见是爱毒蛇过患而便受取。即为爱蛇之所毒螫。命终即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如妙花茎毒蛇缠之。善男子。云何所不便食而强食之。譬如有人所不便食而强食之。食已腹痛患下而死。爱食如是。五道众生强食贪著。以是因缘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所不便食而强食之。善男子。云何如淫女。譬如愚人与淫女通。而彼淫女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钱财。钱财既尽便复驱逐。爱之淫女亦复如是。愚人无智与之交通。而是爱女夺其所有一切善法。善法既尽驱逐令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淫女。善男子。云何如摩楼迦子。譬如摩楼迦子。若鸟食已随粪堕地。或因风吹来在树下即便生长缠绕束缚尼拘罗树。令不增长遂至枯死。爱摩楼迦子亦复如是。缠缚凡夫所有善法。不令增长遂至枯灭。既枯灭已命终之后堕三恶道。唯除菩萨。是名如摩楼迦子。善男子。云何如疮中瘜肉。如人久疮中生瘜肉。其人要当勤心疗治莫生舍心。若生舍心瘜肉增长虫疽复生。以是因缘即便命终。凡夫愚人五阴疮痍亦复如是。爱于其中而为瘜肉。应当勤心治爱瘜肉。若不治者命终即堕三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如疮中瘜肉。善男子。云何如暴风。譬如暴风能偃山夷岳拔于深根。爱欲暴风亦复如是。于父母所而生恶心。能拔大智舍利弗等无上深固菩提根本。唯除菩萨。是名如暴风。善男子。云何如彗星。譬如彗星出现天下一切人民饥馑病瘦婴诸苦恼。爱之彗星亦复如是。能断一切善根种子。令凡夫人孤穷饥馑生烦恼病流转生死受种种苦。唯除菩萨。是名如彗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爱结如是九种。善男子。以是义故。诸凡夫人有苦无谛。声闻缘觉有苦有苦谛而无真实。诸菩萨等解苦无苦。是故无苦而有真谛。诸凡夫人有集无谛。声闻缘觉有集有集谛。诸菩萨等解集无集。是故无集而有真谛。声闻缘觉有灭非真。菩萨摩诃萨有灭有真谛。声闻缘觉有道非真。菩萨摩诃萨有道有真谛。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见灭见灭谛。所谓断除一切烦恼。若烦恼断则名为常。灭烦恼火则名寂灭。烦恼灭故则得受乐。诸佛菩萨求因缘故。故名为净。更不复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以出世故故名为我。常于色声香味触等。若男若女若生住灭。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取相貌故名毕竟寂灭真谛。善男子。菩萨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灭圣谛。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道圣谛。善男子。譬如闇中因灯得见粗细之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因八圣道见一切法。所谓常无常。有为无为。有众生非众生。物非物。苦乐。我无我。净不净。烦恼非烦恼。业非业。实不实。乘非乘。知无知。陀罗骠非陀罗骠。求那非求那。见非见。色非色。道非道。解非解。善男子。菩萨如是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道圣谛。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八圣道是道圣谛义不相应。何以故。如来或说信心为道能度诸漏。或时说道不放逸是。诸佛世尊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是菩萨助道之法。或时说言精进是道。如告阿难。若有人能勤修精进。则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观身念处。若有系心精勤修习是身念处。则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正定为道。如告大德摩诃迦叶。夫正定者真实是道。非不正定而是道也。若入正定乃能思惟五阴生灭。非不人定能思惟也。或说一法若人修习能净众生。灭除一切忧愁苦恼逮得正法。所谓念佛三昧。或复说言修无常想是名为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无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说空寂阿兰若处独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为人演法是名为道。若闻法已疑网即断。疑网断已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持戒是道。如告阿难。若有精勤修持禁戒。是人则度生死大苦。或时说言亲近善友是名为道。如告阿难若有亲近善知识者则安净戒。若有众生能亲近我。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时说言修慈是道。修学慈者断诸烦恼得不动处。或时说言智慧是道。如佛昔为波阇波提比丘尼说。姊妹。如诸声闻以智慧刀能断诸流诸漏烦恼。或时如来说施是道。如佛往昔告波斯匿王。大王当知。我于往昔多行惠施。以是因缘今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八圣道是道谛者。如是等经岂非虚妄。若彼诸经非虚妄者。彼中何缘不说八道为道圣谛。若彼不说如来往昔何故错谬。然我定知诸佛如来久离错谬。

尔时世尊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欲知菩萨大乘微妙经典所有秘密故作是问。善男子。如是诸经悉入道谛。善男子。如我先说。若有信道如是信道。是信根本。是能佐助菩提之道。是故我说无有错谬。善男子。如来善知无量方便。欲化众生故作如是种种说法。善男子。譬如良医识诸众生种种病源。随其所患而为合药。并药所禁唯水一种不在禁例。或服姜水或甘草水或细辛水或黑石蜜水或阿摩勒水或尼婆罗水或钵昼罗水或服冷水或服热水或蒲萄水或安石榴水。善男子。如是良医善知众生所患种种药。虽多禁水不在例。如来亦尔。善知方便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广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复次善男子。如有一人善解众语在大众中。是诸大众热渴所逼。咸发声言。我欲饮水我欲饮水。是人即时以清冷水随其种类说言是水。或言波尼。或言郁特。或言纱利蓝。或言婆利。或言婆耶。或言甘露。或言牛乳。以如是等无量水名为大众说。善男子。如来亦尔。以一圣道为诸声闻种种演说。从信根等至八圣道。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师以一种金随意造作种种璎珞。所谓钳锁环钏钗铛天冠臂印。虽有如是差别不同然不离金。善男子。如来亦尔。以一佛道随诸众生种种分别而为说之。或说一种。所谓诸佛一道无二。复说二种。所谓定慧。复说三种。谓见慧智。复说四种。所谓见道修道无学道佛道。复说五种。所谓信行道法行道信解脱道见到道身证道。复说六种。所谓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佛道。复说七种。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复说八种。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复说九种。所谓八圣道及信。复说十种。所谓十力。复说十一种。所谓十力大慈。复说十二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复说十三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复说十六种。所谓十力大慈大悲念佛三昧及佛所得三正念处。复说二十道。所谓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念佛三昧三正念处。善男子。是道一体。如来昔日为众生故种种分别。复次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所燃故得种种名。所谓木火草火糠火[麥*弋]火牛马粪火。善男子。佛道亦尔一而无二。为众生故种种分别。复次善男子。譬如一识分别说六。若至于眼则名眼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无二。如来为化诸众生故种种分别。复次善男子。譬如一色眼所见者则名为色。耳所闻者则名为声。鼻所嗅者则名为香。舌所尝者则名为味。身所觉者则名为触。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无二。如来为欲化众生故种种分别。善男子。以是义故以八圣道分名道圣谛。善男子。是四圣谛诸佛世尊次第说之。以是因缘无量众生得度生死。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昔佛一时在恒河岸尸首林中。尔时如来取小树叶告诸比丘。我今手中所捉叶多一切因地草木叶多。诸比丘言。世尊。一切因地草木叶多不可称计。如来所捉少不足言。诸比丘。我所觉了一切诸法。如因大地生草木等。为诸众生所宣说者如手中叶。世尊尔时说如是言。如来所了无量诸法。若入四谛则为已说。若不入者应有五谛。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所问则能利益安隐快乐无量众生。善男子。如是诸法悉已摄在四圣谛中。迦叶菩萨复白佛言。如是等法若在四谛。如来何故唱言不说。佛言。善男子。虽复入中犹不名说。何以故。善男子。知四圣谛有二种智。一者中二者上。中者声闻缘觉智。上者诸佛菩萨智。善男子。知诸阴苦名为中智。分别诸阴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竟不说之。善男子。知诸入者名之为门亦名为苦。是名中智。分别诸入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诸界者名之为分。亦名为性亦名为苦。是名中智。分别诸界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色坏相是名中智。分别诸色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受觉相是名中智。分别诸受有无量觉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想取相是名中智。分别是想有无量取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行作相是名中智。分别是行无量作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识分别相是名中智。分别是识无量知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爱因缘能生五阴。是名中智。一人起爱无量无边。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能知一切众生所起如是等爱。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灭烦恼是名中智。分别烦恼不可称计。灭亦如是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是道相能离烦恼。是名中智。分别道相无量无边。所离烦恼亦无量无边。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知世谛者是名中智。分别世谛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善男子。一切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是第一义。是名中智。知第一义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义我于彼经亦不说之。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说世谛第一义谛。其义云何。世尊。第一义中有世谛不。世谛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谛。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善男子。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世尊。若尔者则无二谛。佛言。善男子。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善男子。若随言说则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善男子。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是名世谛。解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或复有法有名有实。或复有法有名无实。善男子。有名无实者即是世谛。有名有实者是第一义谛。善男子。如我众生寿命知见养育丈夫作者受者。热时之炎乾闼婆城龟毛兔角旋火之轮。诸阴界入是名世谛。苦集灭道名第一义谛。善男子。世法有五种。一者名世。二者句世。三者缚世。四者法世。五者执著世。善男子。云何名世。男女瓶衣车乘屋舍。如是等物是名名世。云何句世。四句一偈。如是等偈是名句世。云何缚世。卷合系结束缚合掌。是名缚世。云何法世。如鸣椎集僧严鼓诫兵吹贝知时。是名法世。云何执著世。如望远人有染衣者。生想执著言是沙门非婆罗门。见有结绳横佩身上便生念言是婆罗门非沙门也。是名执著世。善男子。如是名为五种世法。善男子。若有众生于如是等五种世法。心无颠倒如实而知。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若烧若割若死若坏。是名世谛。无烧无割无死无坏。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有八苦相名为世谛。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爱别离无怨憎会无求不得无五盛阴。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譬如一人多有所能。若其走时则名走者。若收刈时复名刈者。或作饮食名作食者。若治材木则名工匠锻金银时言金银师。如是一人有多名字。法亦如是其实是一而有多名。依因父母和合而生。名为世谛。十二因缘和合生者。名第一义谛。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言实谛其义云何。佛言。善男子。言实谛者名曰真法。善男子。若法非真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无颠倒。无颠倒者乃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无有虚妄。若有虚妄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名曰大乘。非大乘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是佛所说非魔所说。若是魔说非佛说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善男子。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是则名为实谛之义。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真实为实谛者。真实之法即是如来虚空佛性。若如是者如来虚空及与佛性无有差别。佛告文殊师利。有苦有谛有实。有集有谛有实。有灭有谛有实。有道有谛有实。善男子。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空非苦非谛是实。佛性非苦非谛是实。文殊师利。所言苦者为无常相是可断相。是为实谛。如来之性非苦非无常非可断相。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复次善男子。所言集者能令五阴和合而生。亦名为苦亦名无常是可断相。是为实谛。善男子。如来非是集性非是阴因非可断相。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所言灭者名烦恼灭。亦常无常。二乘所得名曰无常。诸佛所得是则名常。亦名证法。是为实谛。善男子。如来之性不名为灭。能灭烦恼非常无常。不名证知。常住无变。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善男子。道者能断烦恼亦常无常是可修法。是名实谛。如来非道能断烦恼非常无常。非可修法常住不变。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复次善男子。言真实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真实。真实者即是虚空。虚空者即是真实。真实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真实。文殊师利。有苦有苦因有苦尽有苦对。如来非苦乃至非对。是故为实不名为谛。虚空佛性亦复如是。苦者有为有漏无乐。如来非有为非有漏湛然安乐。是实非谛。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不颠倒者名为实谛。若尔者四谛之中有四倒不。如其有者云何说言无有颠倒名为实谛。一切颠倒不名为实。佛告文殊师利。一切颠倒皆入苦谛。如诸众生有颠倒心。名为颠倒。善男子。譬如有人不受父母尊长教敕。虽受不能随顺修行。如是人等名为颠倒。如是颠倒非不是苦。即是苦也。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不虚妄者即是实谛。若尔者当知虚妄则非实谛。佛言。善男子。一切虚妄皆入苦谛。如有众生欺诳于他。以是因缘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是等法名为虚妄。如是虚妄非不是苦即是苦也声闻缘觉诸佛世尊。远离不行故名虚妄。如是虚妄诸佛二乘所断除故故名实谛。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大乘是实谛者。当知声闻辟支佛乘则为不实。佛言。文殊师利。彼二乘者亦实不实。声闻缘觉断诸烦恼则名为实。无常不住是变易法名为不实。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若佛所说名为实者。当知魔说则为不实。世尊。如魔所说圣谛摄不。佛言。文殊师利。魔所说者二谛所摄。所谓苦集凡是一切非法非律。不能令人而得利益。终日宣说亦无有人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名虚妄。如是虚妄名为魔说。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一道清净无有二者。诸外道等亦复说言。我有一道清净无二。若言一道是实谛者。与彼外道有何差别。若无差别不应说言一道清净。佛言。善男子。诸外道等有苦集谛无灭道谛。于非灭中而生灭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而生果想。于非因中而生因想。以是义故。彼无一道清净无二。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有常有我有乐有净是实义者。诸外道等应有实谛佛法中无。何以故。诸外道辈亦复说言。诸行是常。云何是常。可意不可意诸业报等受不失故。可意者名十善报。不可意者十不善报。若言诸行悉皆无常而作业者于此已灭。谁复于彼受果报乎。以是义故诸行是常。杀生因缘故名为常。世尊。若言诸行悉无常者。能杀可杀二俱无常。若无常者谁于地狱而受罪报。若言定有地狱受报者。当知诸行实非无常。世尊。系心专念亦名为常。所谓十年所念乃至百年亦不忘失。是故为常。若无常者本所见事谁忆谁念。以是因缘一切诸行非无常也。世尊。一切忆想亦名为常。有人先见他人手足头项等相。后时若见便还识之。若无常者本相应灭。世尊。诸所作业以久修习。若从初学或经三年或经五年。然后善知故名为常。世尊。算数之法从一至二从二至三乃至百千。若无常者初一应灭。初一若灭谁复至二。如是常一终无有二。以一不灭故得至二乃至百千。是故为常。世尊。如读诵法诵一阿含至二阿含。乃至三四阿含。如其无常所可读诵终不至四。以是读诵增长因缘。故名为常。世尊。瓶衣车乘如人负债。大地形相山河树林。药木草叶众生治病。皆悉是常亦复如是。世尊。一切外道皆作是说诸行是常。若是常者即是实谛。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乐。云何知耶。受者定得可意报故。世尊。凡受乐者必定得之。所谓大梵天王大自在天释提桓因毗纽天及诸人天。以是义故名定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乐。能令众生生求望故。饥者求食渴者求饮。寒者求温热者求凉。极者求息病者求差。欲者求色。若无乐者彼何缘求。以有求者故知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作是言。施能得乐。世间之人好施沙门诸婆罗门贫穷困苦。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象马车乘末香涂香。众花屋宅依止灯明。作如是等种种惠施。为我后世受可意报。是故当知决定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作是言。以因缘故当知有乐。所谓受乐者。有因缘故名为乐触。若无乐者何得因缘。如无兔角则无因缘。有乐因缘则知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作是言。上中下故当知有乐。下受乐者释提桓因。中受乐者大梵天王。上受乐者大自在天。以有如是上中下故。当知有乐。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净。何以故。若无净者不应起欲。若起欲者当知有净。又复说言。金银珍宝琉璃颇梨车磲马瑙珊瑚真珠璧玉珂贝。流泉浴池饮食衣服。花香末香涂香灯烛之明。如是等物悉是净法。复次有净。谓五阴者即是净器盛诸净物。所谓人天诸仙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以是义故名之为净。世尊。有诸外道复言有我。有所睹见能造作故。譬如有人入陶师家。虽复不见陶师之身。以见轮绳定知其家必是陶师。我亦如是。眼见色已必知有我。若无我者谁能见色。闻声乃至触法亦复如是。复次有我云何得知。因相故知。何等为相。喘息视眴寿命役心。受诸苦乐贪求嗔恚。如是等法悉是我相。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能别味故。有人食果见已知味。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执作业故。执镰能刈执斧能斫。执瓶盛水执车能御。如是等事我执能作。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即于生时欲得乳哺。乘宿习故。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和合利益他众生故。譬如瓶衣车乘田宅山林树木象马牛羊。如是等物若和合者则有利益。此内五阴亦复如是。眼等诸根有和合故则利益我。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有遮法故。如有物故则有遮碍。物若无者则无有遮。若有遮者则知有我。是故当知必定有我。复次有我云何知耶。伴非伴故。亲与非亲非是伴侣。正法邪法亦非伴侣。智与非智亦非伴侣。沙门非沙门。婆罗门非婆罗门。子非子。昼非昼。夜非夜。我非我。如是等法为伴非伴。是故当知必定有我。世尊。诸外道等种种说有常乐我净。当知定有常乐我净。世尊。以是义故。诸外道等亦得说言我有真谛。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门婆罗门有常有乐有净有我者。是非沙门非婆罗门。何以故。迷于生死离一切智大导师故。如是沙门婆罗门等沉没诸欲。善法羸损故。是诸外道系在贪欲嗔恚痴狱。堪忍爱乐故。是诸外道虽知业果自作自受。而犹不能远离恶法。是诸外道非是正法正命自活。何以故。无智慧火不能消故。是诸外道虽欲贪著上妙五欲。贫于善法不勤修故是诸外道虽欲往至正解脱中。而持戒足不成就故。是诸外道虽欲求乐。而不能求乐因缘故。是诸外道虽复憎恶一切诸苦。然其所行未能远离诸苦因缘。是诸外道虽为四大毒蛇所缠。犹行放逸不能谨慎。是诸外道无明所覆。远离善友乐在三界无常炽然大火之中而不能出。是诸外道遇诸烦恼难愈之病而复不求大智良医。是诸外道方于未来。当涉无边险远之路。而不知以善法资粮而自庄严。是诸外道常为淫欲灾毒所害。而反抱持五欲霜毒。是诸外道嗔恚炽盛。而复反更亲近恶友。是诸外道常为无明之所覆蔽。而反推求邪恶之法。是诸外道常为邪见之所诳惑。而反于中生亲善想。是诸外道悕食甘果而种苦子。是诸外道已处烦恼闇室之中。而反远离大智炬明。是诸外道患烦恼渴。而复反饮诸欲醎水。是诸外道漂没生死无边大河。而复远离无上船师。是诸外道迷惑颠倒言诸行常。诸行若常无有是处。

同类推荐
  • The Story of the Glittering Plain

    The Story of the Glittering Pl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经真义

    道德经真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rey Brethren

    The Grey Breth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寤言

    寤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洛克菲勒回首往事,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本书是一部深入挖掘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
  • 伯煊

    伯煊

    一个中学生努力找寻的故事,历经千难,屡次遇险,他能否找回伯煊……
  • 经商就这几道

    经商就这几道

    经商说起来简单,干起来却不容易。没有天生的失败者,也没有天生的经商天才。不要认为那些在商海里纵情游弋的富商巨贾们天生就是经商的奇才,其实他们也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才慢慢积累出来经验的。只要你肯学习、肯吃苦,你也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本书便是领你入门的经商指导手册,它教你经商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能让你迅速成为经商高手。
  •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命名为“明德善道”,就是我们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把握与阐释,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亦即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帝凰:邪帝的顽妃

    帝凰:邪帝的顽妃

    身为本世纪权威考古学家的她,意外穿越到大燕国的小婴儿公主身上……从小长大,才发现公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家兄妹都要欺负她,最后连好不容易挑中的夫婿也要嫌弃她……什么?给她带来无妄之灾的,竟是这个男人……额,第一次见面打破她的头,三番两次伤害她的他竟然喜欢她,她才不要如此霸道的宠爱……“宠,我就要宠你!这是宿命,我在劫难逃”---燕飏帝****哈哈,这次要送给亲们的是怎样一位男主呢,喜欢霸道宠的亲们勇敢跳坑吧,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男主配得上我们的穿越女……吼吼,收藏收藏,你们的支持才是风写文的动力!
  • 太墟剑帝

    太墟剑帝

    一剑斩天地,一剑灭神魔!古仙域诸帝之首,剑帝姜天辰,问鼎仙境之时,以禁忌仙宝,时空仙境逆天改命,遭天道雷罚而陨,却不想轮回少年时……既得重生,前世遗憾,将一一弥补,前世仇敌,当斩尽杀绝!且看一代绝世剑帝,以无敌之姿,碾踏漫天神魔,逆天崛起!已有三百万字完本老书【神武剑帝】,还有连载火书【太古战龙诀】
  •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踏进帝语贵族学院的一刻,命运就开始在他们三人中流转。冷酷霸道的他,“遇上我的那一刻起,夺了你的初吻。要定你,没商量。要报仇,我帮你。”温柔多情的他,“我这个人一向不喜欢和人争什么,但遇上你我想争一争。”被称为冷公主的她该如何选择?是他?是他?亲情,友情,爱情,她会如何处理?请拭目以待吧。
  • 跋扈七皇妃

    跋扈七皇妃

    将门幺女姜雉被母亲苦心孤诣的教导成胸大无脑的“大家闺秀”。皇恩未泯,姐姐协助,才得以嫁入平阳侯府,一举成为平阳侯周谧的嫡妻。然而十几年的封建教束让庄慧木讷的她在明争暗斗的侯府中处处受制于人,不久之后,愈演愈烈的侯府内斗毫不留情的封堵了她的谦和柔婉之路,另附木牌一只:“此路不通”夫君厌她痴楞,成婚十日日日留恋花丛,不惜为一个青楼粉头断她双腿。婆婆喜她木讷,明知她体虚,虚不受补仍赏与党参,以求她早日命归黄泉。大嫂乐她愚钝,仗凭一张利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乐此不疲的见她深陷泥沼之中。小姑欺她心善,忘恩负义不止,三番两次恩将仇报。巧遇高人指点,奄奄命息之前重看一眼整个人间。一颗续命丸,让她继续残缺的人生。天道独行,冤债偿还,她一把撕开端庄柔和的外衣,冤有头债有主,待她匠心独运,以牙还牙,一一加倍返还。婆婆精明狡诈,疯了。大嫂假仁假义,休了。小姑欺软怕硬,哑了。夫君幡然悔悟,阉了。原本以为了结一切便可解甲归田,只可惜半路杀出个第二春来…死缠烂打,她不为所动。软磨硬泡,她视若无睹。索性,生米煮成熟饭,七皇子独孤琼另辟蹊径。才出宅斗,再入宫斗。权位迢迢,情路绕绕。究竟是一场爱的盛宴,还是阴谋的残骸?【片段一之无后为大】独孤琼:娘子,今天朝堂上那些老匹夫们上奏说,六宫无后,所以…那个…姜雉:后宫皇后月俸几千两?独孤琼:呃,四千两。姜雉:薪水太低,不干!独孤琼:捞捞油水,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约一个月四万两。姜雉:皇后之位非我莫属!独孤琼奸计得逞笑的欢快,不久之后…独孤琼:皇后,群臣进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姜雉:皇上,你身体…不行?独孤琼:。。。。!!姜雉…为何后宫佳丽三千的肚子都不见动静呢?【片段二之奋战小三篇】姜雉身披华袍,登上城楼,面对城下叩跪众人,跋扈嚣张道:老娘给皇帝和穆妫道个喜,他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深吸一口气)他们最好是真爱,否则老娘会祝(zu)福(zhou)他们早日玩完!!本文慢热,男主自始至终腹黑,女主先木讷,再聪慧,后跋扈。
  • 上神,请捡起节操

    上神,请捡起节操

    泱泱三界大神无数,是非礼还是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