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6800000010

第10章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五

复次一切菩提分法无有差别。皆由五门而得建立。谓所缘故自体故助伴故修习故修果故。如初四念住有五门。所余菩提分法亦尔

四念住所缘境者。谓身受心法。复有四事。谓我所依事。我受用事。我自体事。我染净事。何故唯建立此为所缘境。由颠倒觉愚痴凡夫多分计我。依止有根身。受用苦乐等。取了境为相。由贪等染污。由信等清净。是故最初为正观察真实事相。是故建立此四种事为所缘境

念住自体者。谓慧及念。由佛经中有于身等循观言故。及有念住言故。如其次第

念住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法等。彼者彼念慧二法

念住修习者。谓于内身等修循身等观。如于内于外于内外亦尔。内身者。谓于此身中所有内色处。由自身中眼耳鼻舌身根内处所摄故。堕有情数故名内。外身者。谓外所有外色处。由外色声香味触等外处所摄故。非有情数故名外。内外身者。谓内处相应所有外处根所依止。由己身中眼等五处相应根所依住所有色等外处堕有情数故。外处所摄故名内外。又于他身中所有内色处。约处建立约身建立说名内外。云何于身修循身观。谓以分别影像身与本质身平等。循观于身境循观身相似性故。名于身循身观。由循观察分别影像身门。审谛观察本质身故。内受者。谓因内身所生受。缘眼等处为境界故。依自身生故名内。外受者。谓因外身所生受。缘色等处为境界故。依他身生故名外。内外受者。谓因内外身所生受。缘自身中外处为境故。缘他身中内处为境故名内外。如受心法亦尔。如于身修循身观。如是于受等修循受等观如其所应

又修习者。谓欲勤策励勇猛不息正念正知及不放逸。修习差别故。欲修习者。谓为对治不作意随烦恼。勤修习者。谓为对治懈怠随烦恼。策修习者。谓为对治沉掉随烦恼。励修习者。谓为对治心下劣性随烦恼。心下劣性者。谓于胜品所证功德。由自轻蔑门心生怯弱性。勇猛修习者。谓为对治疏漏疲倦随烦恼。疏漏疲倦者。谓能引蚊虻等处所生逼恼。不息修习者。谓为对治得少善法生知足喜随烦恼。由得少善生知足喜故。止息所余胜进善品。正念修习者。谓为对治忘失尊教随烦恼。正知修习者。谓为对治毁犯追悔随烦恼。毁犯追悔者。谓于往来等事不正知而行。先越学处后生悔恼。不放逸修习者。谓为对治舍诸善轭随烦恼。舍善轭者。由放逸过失故。于所造修胜进善品。舍勤方便不能究竟。念住修果者。谓断四颠倒趣入四谛身等离系。是名修果断。四颠倒者。谓四念住随其次第能断净乐常我四种颠倒。修不净观故。了知诸受皆是苦故。通达诸识依缘差别念念变异故。观察染净唯有诸法无作用者故。又此四种如其次第趣入四谛。亦名修果。由身念住趣入苦谛。所有色身皆行苦相。粗重所显故。是故修观行时能治此轻安。于身差别生故。由受念住趣入集谛。以乐等诸受是和合爱等所依处故。由心念住趣入灭谛。观离我识当无所有惧我断门生涅槃怖永远离故。由法念住趣入道谛。为断所治法为修能治法故。又此四种如其次第能证得身受心法离系果。由此修习渐能远离身等粗重故。四正断所缘境者。谓已生未生所治能治法。初正断缘已生所治法为境。为断已生恶不善法。乐欲生故。第二正断缘未生所治法为境。第三正断缘未生能治法为境。第四正断缘已生能治法为境。如经所说。应广配释

正断自体者。谓精进

正断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法等

正断修习者。如经说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持心。此中诸句显修正勤及所依止。所依止者。谓欲乐欲。为先发精进故。正勤者。谓策励等。于止举舍相作意等中。若由止等相作意。不顾恋所缘境。纯修习对治。尔时名策励。为欲损减沉没掉举发起正勤。所以者何。若沉没随烦恼生时。为损减彼故。以净妙等作意策练其心。若掉举随烦恼生时。即以内证略摄门制持其心。尔时名为发起正勤。即为显此损减沉掉善巧方便。故次说言策心持心

正断修果者。谓尽弃舍一切所治。于能对治若得若增。是名修果。初二正断尽舍一切所治。如其所应。断舍一切已生未生恶不善法故。第三正断得能对治。能生未生诸善法故。第四正断增能对治。已生善法令增广故

四神足所缘境者。谓已成满定所作事。此复云何。由已成满三摩地力。发起种种神变等事。是所缘境

神足自体者。谓三摩地

神足助伴者。谓欲勤心观及彼相应心心法等。欲三摩地者。谓由殷重方便证心一境性。殷重方便者。谓由猛利乐欲猛利恭敬方便得三摩地。勤三摩地者。谓由无间方便触心一境性。勤者。谓常精进无时暂间。心三摩地者。谓由先修定力触心一境性。所以者何。由于前生数修定力。令彼种子功能增长。由种子力令心任运于三摩地随顺转变。由此速证心一境性。观三摩地者。谓由闻他教法内自简择触心一境性。又欲三摩地者。谓由生欲触心一境性。勤三摩地者。谓由策励发起正勤触心一境性。心三摩地者。谓由持心触心一境性。观三摩地者。谓由策心触心一境性。为显发生神足因性故。引修正断中生欲策励等诸句持心策心。是此次第。心三摩地者。由持心故得定持心。于内寂静略摄速证定故。观三摩地者。由策心故得定。依法观门策练其心速得定故

神足修习者。谓数修习八种断行。何等为八。谓欲精进信安正念正知思舍。如是八种略摄为四。谓加行摄受继属对治。加行者。谓欲精进信。欲为精进依。信为欲因。所以者何。由欲求故。为得此义发勤精进。如是欲求不离信受。有体等故。摄受者。谓安。由此轻安摄益身心故。继属者。谓正念正知。由不忘所缘安心一境故。若有放逸生如实了知故。随其次第。对治者。谓思舍。策心持心二加行力。已生沉掉能远离故。又能引发离随烦恼止等相故

复次欲勤心观修有二种。谓并因缘聚散远离。修不劣不散彼二所依随顺修。此中显示欲等。能远离聚散及因缘等二种修义。聚因缘者。谓远离毗钵舍那故由懈怠门所生沉没散因缘者。谓远离不净想故。由掉动门所生高举。聚者。谓由惛沉睡眠门于内踧踖。散者。谓由随顺净妙相门于外驰散。不劣随顺修者。谓依观察相观察诸法。不散随顺修者。谓依不净想观察发毛等事。彼二所依随顺修者。谓修光明想。依如是次第。薄伽梵说。我之欲乐无有下劣亦无高举。于内不聚于外不散。有前后想及上下想。开发其心远离缠缚。与光明俱自修其心。当令我心无诸闇蔽。神足修果者。谓已善修治三摩地故。随所欲证所通达法。即能随心通达变现。又于别别处所法中。证得堪能自在作用。如所愿乐能办种种神通等事。又能引发胜品功德

五根所缘境者。谓四圣谛。由谛现观方便所摄作此行故

五根自体者。谓信精进念定慧

五根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法等

五根修习者。谓信根于诸谛起忍可行修习。精进根于诸谛生忍可已为觉悟故。起精进行修习。念根于诸谛发精进已。起不忘失行修习。定根于诸谛既系念已。起心一境性行修习。慧根于诸谛心既得定。起简择行修习。五根修果者。谓能速发谛现观。由此增上力不久能生见道故。又能修治暖顶引发忍世第一法。即现此身已入顺决择分位故

如五根五力亦尔。差别者。由此能损减所对治障不可屈伏故名为力。谓五力所缘境等与根相似。然果有差别。所以者何。如说果者。谓能损减不信等障故。胜过于前虽与五根所缘境界自体等相似。然不可屈伏义有差别故。别立力分

七觉支所缘境者。谓四圣谛如实性。如实性者。即是胜义清净所缘故

觉支自体者。谓念择法精进喜安定舍。如是七法是觉支自体。念者是所依支。由系念故令诸善法。皆不忘失。择法者是自体支。是觉自相故。精进者是出离支。由此势力能到所到故。喜者是利益支。由此势力身调适故。安定舍者是不染污支。由此不染污故。依此不染污。故体是不染污故。如其次第由安故不染污。由此能除粗重过故。依定故不染污。依止于定得转依故。舍是不染污体永除贪忧不染污位为自性故

觉支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法等

觉支修习者。谓依止远离。依止无欲。依止寂灭。回向弃舍修念觉支。如念觉支乃至舍觉支亦尔。如是四句随其次第显示缘四谛境修习觉支。所以者何。若缘苦体为恼苦时。于苦境界必求远离故。名依止远离。若缘爱相苦集为苦集时。于此境界必求离欲故。名依止离欲。若缘苦灭为苦灭时。于此境界必求作证故。名依止寂灭。弃舍者。谓趣苦灭行。由此势力弃舍苦故。是故若缘此境时。于此境界必求修习故名回向弃舍

觉支修果者。谓见道所断烦恼永断。由七觉支是见道自体故

八圣道支所缘境者。谓即此后时四圣谛如实性。由见道后所缘境界。即先所见诸谛如实性为体故

道支自体者。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八法名道支自体。正见者。是分别支。如先所证真实简择故。正思惟者。是诲示他支。如其所证方便安立发语言故。正语正业正命者。是令他信支。如其次第。令他于证理者决定信有见戒正命清净性故。所以者何。由正语故随自所证。善能问答论议决择。由此了知有见清净。由正业故往来进止正行具足。由此了知有戒清净。由正命故如法乞求佛所听许衣钵资具。由此了知有命清净。正精进者。是净烦恼障支由此永断一切结故。正念者。是净随烦恼障支。由此不忘失正止举相等。永不容受沉掉等随烦恼故。正定者。是能净最胜功德障支。由此引发神通等无量胜功德故

道支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法等

道支修习者。如觉支说。谓依止远离依止无欲依止寂灭。回向弃舍修习正见。乃至广说。如是诸句义如前所说道理应随顺知

道支修果者。谓分别诲示他。令他信烦恼障净随烦恼障净最胜功德障净故

四正行者。谓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初谓钝根未得根本静虑。第二谓利根未得根本静虑。第三谓钝根已得根本静虑。第四谓利根已得根本静虑。苦正行者。谓依未至及无色地。如其次第。奢摩他毗钵舍那微劣故。乐正行者。谓依静虑双道转故。迟通者。谓钝根依苦乐二地。速通者。谓利根依苦乐二地

四法迹者。谓无贪无嗔正念正定。无贪无嗔能令增上戒学清净。不因贪恚门毁犯学处故。正念能令增上心学清净。由于所缘无有忘失持心令定故。正定能令增上慧学清净。由定心者能如实遍知故

奢摩他者。谓于内摄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平等摄持。如是九行令心安住。是奢摩他。令住者摄外攀缘内离散乱。最初系心故。等住者。最初系缚粗动心已。即于所缘相续系念。微细渐略故。安住者。或时失念于外驰散。寻复敛摄故。近住者。从初已来为令其心于外不散。亲近念住故。调顺者。从先已来于散乱因色等法中。起过患想增上力故。调伏其心令不流散故。寂静者。于扰动心散乱恶觉随烦恼中深见过患。摄伏其心令不流散故。最极寂静者。或时失念散乱觉等率尔现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专注一趣者。精勤加行无间无缺。相续安住胜三摩地故。平等摄持者。善修习故。不由加行远离功用。定心相续离散乱转故。毗钵舍那者。谓简择诸法最极简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为欲对治粗重相结故。为欲制伏诸颠倒故。令无倒心善安住故。此中诸句依正行所缘境说。或依善巧所缘境说。或依净烦恼所缘境说。简择诸法者。尽所有故。最极简择者。如所有故。普遍寻思者。由有分别作意俱行慧建立诸法相故。周审观察者。委具推求故

又依奢摩他毗钵舍那立四种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非毗钵舍那。此类依奢摩他进修毗钵舍那。或有一类。已得毗钵舍那非奢摩他。此类依毗钵舍那进修奢摩他。或有一类。不得奢摩他亦非毗钵舍那。此类专心制伏沉掉双修二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此类奢摩他毗钵舍那二道和合平等双转。此中依于止观说四种道。初已得止故宴坐住心。乃至平等摄持。未得观故还复宴坐。依三摩地简择诸法。乃至周审观察。第二与此相违。第三二俱未得双进修习。云何修习。谓听闻法由受持门进修正观。以此为先进修于止。第四已得二种相应俱转

三根者。谓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欲知根者。谓于方便道及于见道十五心刹那中所有诸根。此中显示顺决择分所摄方便道。及见道十五刹那所有诸根。是未知欲知根体。言诸根者。谓意根信等五根。由未至等地所依差别故。如其所应有乐喜忧舍根随一。忧根者。谓方便道时顺决择分后。于上解脱希求欲证愁戚所摄。如是十根先未知真。为欲得知修习转故。名未知欲知根。已知根者。从第十六见道心刹那已上。于一切有学道中所有诸根。是已知根体。所以者何。即前十根从第十六见道心刹那。乃至金刚喻定。于如是有学道中。未有所应知境。曾所不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者。谓于无学道所有诸根。言诸根者。即前所说九根除忧根。于无学道中说名具知根。具知者。谓阿罗汉等此所有根名具知根。无学身中无有忧根所应学无故

复次依止修道分别修义。谓依初静虑地现修道时。亦修欲界系所有善根。于彼得自在故。如依初静虑地修欲界善如是依一切上地现修道时。皆能修习下界下地所有善根。于彼得自在故。当知此中所说义者。谓依止上地现前修习道时。下界下地所有善根。虽不现前亦皆修习。何以故。于彼得自在故。自在者。谓转增胜现行自在故

究竟道者。谓依金刚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断故。永证一切离系得故。从此次第无间转依。证得尽智及无生智十无学法何等为十。所谓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如是等法名究竟道

云何名一切粗重。略说有二十四种。谓一切遍行戏论粗重。领受粗重。烦恼粗重。业粗重。异熟粗重。烦恼障粗重业障粗重。异熟障粗重。盖粗重。寻思粗重。饮食粗重。交会粗重。梦粗重。病粗重。老粗重。死粗重。劳倦粗重。坚固粗重。粗粗重。中粗重。细粗重。烦恼障粗重。定障粗重。所知障粗重。如是二十四种略摄一切粗重

一切遍行戏论粗重者。谓执眼等诸法习气无始时来依附阿赖耶识相续不断。即此名为戏论习气。从此习气眼等诸法。及名言执数数生起。领受粗重者。谓有漏诸受习气。烦恼粗重者。谓烦恼随眠。业粗重者。谓有漏业习气。异熟粗重者。谓异熟无堪能性。烦恼障粗重者。谓猛利长时烦恼性。业障粗重者。谓能障道无间等业障性。异熟障粗重者。谓与谛现观相违。地狱等自体得。盖粗重者。谓能障碍善品方便盛贪欲等性。寻思粗重者。谓能障碍欣乐出家欲寻思等性。饮食粗重者。谓极多少食于方便行无堪任性。交会粗重者。谓两两形交身心疲损性。梦粗重者。谓睡眠所发身惛劣性。病粗重者。谓诸界互违所发不安隐性。老粗重者。谓大种衰变所起不随转性。死粗重者。谓临命终时诸根乱性。劳倦粗重者。谓远行等所作支体顿弊性。坚固粗重者。谓无涅槃法者。如其所应。所有戏论粗重等性。粗中细粗重者。谓欲色无色所有粗重。如其次第。烦恼障粗重者。谓声闻独觉菩提所治。定障粗重者。谓九次第定所发功德所治。所知障粗重者。谓一切智性所治如是随其所应。一切粗重永已息故。名究竟道。如说如是行者。心解脱圆满。慧解脱圆满。身粗重永息。由成就念为因故。于最初门善调善护善防善覆极善修治。谓于眼所识色乃至于意所识法亦尔

系得者。谓于粗重积集。假立系得性

离系得者。谓于粗重离散。假立离系得性。金刚喻定者。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有三摩地。此复略有二种。谓方便道摄无间道摄。方便道摄者。谓从此已去不为一切障所碍而能破一切障。无间道摄者。谓从此无间尽智无生智生。又此三摩地无间坚固一味遍满。云何此金刚喻定名无间。谓此相续流非世间行所间缺故。坚固者。非一切障所坏。能坏一切障。极坚猛故。一味者。无分别性纯一味故。遍满者。缘一切所知法共相真如为境故。为显此义薄伽梵说。如大石山无缺无隙无穴一段。极善圆满十方猛风所不动转。无间转依者。谓已证得无学道者所有三种转依。何等为三。谓心转依道转依粗重转依。心转依者。谓已得无学道证得法性心自性清净。永离一切客尘随烦恼故。名为转依。即是真如转依义。道转依者。谓昔世间道于现观时转成出世说名有学。余有所作故。若永除一切所治。永离三界欲时。此道自体究竟圆满。立为转依。粗重转依者。谓阿赖耶识一切烦恼随眠永远离故。名为转依

尽智者。谓由因尽所得智。或缘尽为境。所以者何。由有尽故而起此智。名为尽智。或缘尽为境故名尽智。此义意言。于此位中由永断集令无有余。所得智名尽智。或缘因尽为境故名尽智

无生智者。谓由果断所得智。或缘果不生为境。所以者何。由有无生故所得智名无生智。或缘无生为境名无生智。此义意言。由有当来一切苦果毕竟不生法性故。而得此智。虽缘余谛为境亦名无生智。或缘苦谛无生为境。故名无生智

又十无学法。当知依止无学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说。何以故。无学正语正业正命。是无学戒蕴。无学正念正定。是无学定蕴。无学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是无学慧蕴。无学正解脱。是无学解脱蕴。无学正智。是无学解脱智见蕴

复次道谛有四行相。谓道相如相行相出相。何故名道相。因此寻求真实义故。所以者何。由此圣道是诸圣者证真义路。是故名道。何故名如相。以能对治诸烦恼故。所以者何。一切烦恼皆不如理道能除此是故名如。何故名行相。善能成办心令不颠倒故。所以者何。心不觉悟真实道理。于无常等法起常等颠倒。善能修治此颠倒心。令离颠倒觉真实义。是故名行。何故名出相。趣真常迹故。所以者何。由此圣道能趣出离究竟常迹。是故名出。问于诸谛中有十六行。皆通世间及出世间。世出世行有何差别。答于所知境不善悟入善悟入性差别故。有障无障性差别故。有分别无分别性差别故。所以者何。于诸谛中无常苦等十六世间行于所知境界。不通达真如性故。烦恼所随眠故。依名言门起戏论故。如其次第。不善悟入有障碍有分别。出世间行与此相违。善悟入无障碍无分别。由此道理世出世行互有差别。云何出世行无有分别。而善悟入。所知境界由彼诸行现在前时。虽复现证见无常义然不依名言戏论门见此是无常义。如无常行于无常义。余行于余义。随其所应亦如是

同类推荐
  • HECUBA

    HECUB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与文征明书

    与文征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庸吏庸言

    庸吏庸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ik-Tok of Oz

    Tik-Tok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默示录学院

    默示录学院

    食堂着火又不关我事,那是电线想要自焚。什么?!要我退学?!!!不用这样吧。切!退就退,本小姐才不稀罕。默示录学院对能力研究???我去好了!!!
  • 太傅,追爱别使坏

    太傅,追爱别使坏

    2012年,方颖被导师童峥拿去做试验,坐着他的新发明的时光穿梭机穿越到南汉时期,刘岩还没有称帝的时期。这是一次有目的性的穿越,表面是牺牲小我,陪导师做实险,实际上方家与苏家每隔五百年,总会出现一对斗气冤家,他们爱了恨了,纠结了,最后都落得不好的下场。很不幸的,方颖和苏闲宁成了这一代的牺牲品。为了不走上这条不明白是诅咒使然还是碰巧的倒霉孽缘,方莹在另一个时空牵手她的腹黑太傅。
  • 闪婚蜜爱:老公别来

    闪婚蜜爱:老公别来

    一场车祸将彼此不会交集的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不顾她的挣扎,死死抓住她,她越挣扎他就越开心。直到有一天她说“我累了,离婚吧。”他才感到害怕,厚颜无耻的抱着她,他用尽一切只为圈住她,最终她还是沉沦深陷,看着他那狡黠笑意,才知道自己又上当了。
  • 洪荒被我打包了

    洪荒被我打包了

    他曾是天宇间作风最出格的界主,曾收八名神女为仆,举世称羡,其后却因故被逼重生。殒落前,他留下了一缕回忆,指引后世的自己如何复仇,如何寻回八神女。然而,这道回忆却被其宿敌所篡改,令他重生后踏上歧路,不但未见有神女恭迎,还要先被这一世的亲生母亲追杀。种种逆境,都注定他今生要继续反套路。若不能按原定计划寻回神女,那就转收美女兵魂,另辟一条修仙道路吧,同样能够变强。知我者,七生报恩,欺我者,百世沉沦!
  • 将发生在情人节的命案

    将发生在情人节的命案

    在三年后的2011年农历七月初七,徐一民会在三平市东新五路大桥上与一位他寻找了整整三年的青年男子迎头相遇。当然,这时候徐一民已因为身体的原因提前退休了,他成了一位技术相当糟糕的钓者,整天在城关到列东纵穿整个三平市的沙溪河垂钓而鲜有收获。2011年活跃在三平市沙溪河畔的各个年龄段的钓鱼爱好者都认识这个神情忧郁,成日张着一双若有所思的眼睛打量过往行人的老者。没有人知道这个奇怪的钓者为什么能长期不懈地坚持看起来对他毫无乐趣的垂钓,因为,有时候这位可怜的垂钓者钓上一尾鱼时,并没有表示出欣喜,依然是用那种忧郁的神情对待难得的收成。
  • 豪门婚骗,脱线老婆太难宠

    豪门婚骗,脱线老婆太难宠

    新书:《四城名少①总裁作茧自缚》http://wkkk.net/a/1080750/,求收藏~~【正文完结,番外中……】【这是一篇呆萌脱线小白兔气死闷骚腹黑大灰狼的爱情故事~】进错房,一夜乌龙一场,她匆匆留下二百五十块钱逃之夭夭。再见面他是跨国集团高高在上的老板,她是一无是处的职场菜鸟。他说:苏小姐,我们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面?她说:我上一份工作是在精神病院。他说:滚!他步步设局,威逼利诱,利用职务之便骗她为妻,只为宠她上天入地。她呆萌脱线,没心没肺,心智不全心眼全缺,总能将他气的风度全无。他说:猪要是机灵一点都比你像个人。——————————————————————【片段一】某boss:“我们结婚吧。”某女弱弱的伸出爪子放在他的额头上,喃喃自语:“完了,烧坏了。”某boss:“还是算了,和你结婚我有点担心将来我儿子的智商。”——————————————————————【片段二】某粑粑:“小宝,老师打电话说你上课迟到了。”某宝宝:“因为房间太乱了。”某粑粑:“所以宁愿不上学也要整理房间?”某宝宝:“不是,因为麻麻说在床上翻了翻,没有找到我,以为我自己上学了,就走了。”———————————————————————推荐完结文:《豪门盛宠,冷情总裁的出逃妻》http://wkkk.net/a/325769/超级虐文,专治没心没肺,铁石心肠~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娱乐玩童

    娱乐玩童

    李昊平穿了,成为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子肖遥。爷爷是演员,父亲是歌手,已去世亲生母亲是模特,后妈又是演员,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肯定是要进娱乐圈玩玩的。问题是,怎么玩?书友群:584370176,五八四三七零一七六,伍捌肆叁柒零壹柒陆
  • 古易考原

    古易考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