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8500000012

第12章 未带地图的旅人(3)

那时去南京的火车已经不通了,由于战火,轮船也已不敢开进沪滨。我们买了船票,就坐上一条小驳船出吴淞口去搭南行的轮船。将近一个小时驳船都是在炮弹四落的硝烟里穿行着,船身颠簸得像是随时都可以沉没。我们俩吓得要命,可是为了给自己打气,一路还低声哼着:“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辗转到了汉口,那里《大公报》的副刊已经有人主持了,我只好四处托朋友寻找职业。好容易在老河口找到一个教书的位子,还没等赴任,那地方就沦陷了。这时候杨振声老师正从北平逃来。我们就一道由武汉而长沙,然后经湘黔两省的公路到达了昆明。《湘黔道上》就是途中的一些见闻。

那一次横跨西南三省的旅行,使我看到当时的所谓“建设”,是只限于几座城市,广大农村依然停留在原始时代。我在一封《贵阳书简》里曾这样描述我的感慨:

单说我们自己呢,这番苦可不冤。八百里的荒山啊,什么你都看不见,满眼净是硗瘠、荒凉,陪伴着极端的贫穷。然而在这旅途的那端却有这么一座阔城等着你,有电灯,有电话,有洋瓷浴盆,还有离湘境后久违了的绿树林,这简直是太丰富的报偿了。

其实,比起上海,比起青岛,贵阳还说不上阔。然而位于一枚枯叶般的省份里,就已经有些阔得不和谐了。每一个疲倦的旅客一走入贵阳近郊,看到那么细柔嫩绿的垂柳,看到饭店旅馆的醒目广告,都会感到莫大欣喜,甚而感激;然而当他把肚子填饱,把疲惫的身子安置到一张铁床上时,一种惊讶的感觉又会冒上心头。于是他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沿途那些乞丐般的穷苦同胞的影子,逼着他问自己):怎么,这是仙境吗?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吗?昨夜还睡在四面透风的茅舍里,睡在一张为虱蚤霸占了的破席上,身旁是一张张菜色的脸,举目望去,周围只有焦黑巉石,长满枯黄野草的荒原,今夜怎么竟有了丝棉被?穷的印象是冲淡了,却为另一种难受代替了。

离开晃县没多远,湖南那种蓊郁的松岭不见了。出现在车窗外的,就只是山的瘦骨:土是惨黄的,山是秃的;偶然露出一片横断石面,就像秃瓢上长了块疮疤。瘦马吃着枯草,直像疮上爬着的虱子。唯一为这些荒山生色的,就只有野生的天竺。没有人栽种,没有人培植,它好像为荒山抱了不平——天赋给它的太薄,人又太懒;于是,嫣红的天竺仗义地生满了山坡,红得几乎闪了光。村子是稀少的,每到一座县城,照例在近郊荒山脚下竖着一些木牌:“××县造林场”、“××县保林场”,牌子的残破模样说明它已经历过多少寒暑,“保林场”保的却依然是万顷枯草。然而贵阳近郊的模范林场的树苗却茂盛异常;可知贵州土壤和树木本非冤家。沿途名洞古刹的左近,也常有些绿树,但那与民生无关。倒是黔南的杉树,高可参天,确是壮观。

一出晃县,多的是节烈碑,有时十几个连接排列。凉篷、小轿下垂搭着的仍是三寸金莲。这真使我们对内地文化不知如何估量。沿途护路队很多,黄昏时,这些衣装不甚齐整的队员时常在枪刺上挑了一束白菜或猪肉,缓步回家,至为逍遥。

贵州河流太少了。田间灌溉多用一种巨型水车,直径可数丈,水由旋转的木斗汲上后,逐一地投入半块横断的竹筒里,流入田垄。遇阴天。灰重的云彩下,这大水车转动起来,直如一幅荷兰风景画。

所有坐公路车的人,在担心个人安全之余,都不能不连声赞叹黔省民力的伟大。能征服这样险阻的高山,那股力量无论放在什么上面,也是不可轻视的了。一出玉屏,山路就变成了“带子”,折折叠叠,害得半车人全吐了。到盘山,车有时蛇行,有时作螺旋形,车呜呜地响,只见那英勇的司机,四肢不息地扭动。然而更英勇的是那看不见的千万只手,用勇敢、灵巧和坚忍铺成了这魔术般的路。

到重安,湘黔公路的最高线,司机又带我们驾起云了。车由山脚爬到云中,四下全是不透明的白茫茫一片。大地像一块西式点心,我们钻到上面那层奶油里了。那时,深浅、高低、退近的观念完全没有了。一切全陷入渺茫,只是隐隐地心窝里时常问着:“假使差了一尺呢?”但即刻又按住这不祥的疑问。慢慢地,奶油变成半透明的了,隐约好像已看到了什么。果然,我们钻出云头了,我们超越了大地的那层奶油,车轮下是万顷银白“云海”。(到这时才明白这“海”字如何不易躲避!)偶尔海里孤岛般露出几座峰头,然而在凌空而上的我们,那不过是“丘冈”而已。

在一个山坳,我们遇到了一件怪事。一辆大汽车横在桥中间,只留一道过人的缝子。我们的车停了,司机下去看。过一下,我们听到一片喊嚷。“打官司!”“凭什么?”我们车上有几个军人,他们首先跳了下去。我由窗口扒看,只见桥栏上坐了七八个用纱布缠头的人,满脸怨气。他们同我们的军人互相嚷起来了。我赶忙也跳了下去。原来那辆车前四五天在此翻了,死了一个,伤了十来个。虽然跑贵阳不到一天路程,电报、电话、公函全去过了。不但没有车来接,连个回音也没有。故此这些旅客急了,将他们的车横在路上,想借此威胁那沉默的路局。

于是,引起了纠纷,甚至几乎动了手。

最后,大汽车搬开了,一个缠了白布的陌生旅客登了我们的车。他是代表那些旅客去贵阳交涉的。

一九三八年六月六

一九三八年秋,我又回到新闻岗位了。是在香港,仍旧编《文艺》。那阵子的香港真是忠奸难辨;特务,汉奸,都挂着种种商业的牌号。文艺界抗敌协会请了一位英国女“作家”演讲,支持中国人抗战。我也在《大公报》上把她捧为“伟大的同情者”。她原来是个托派!乱呀,乱呀,混水摸鱼的家伙有的是。

就在这时,我结识了一位好朋友:黄浩同志。一九七五在北京市房管局于八宝山为他举行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我才知道早在一九三八年他就受到党和八路军的委托,在日寇占领下的北平和天津进行地下抗日活动。他也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参议员。那时他和一位游击队员来到香港,在侨胞中间宣传并募款,为冀中军区购置急需的医药器材。这位以牧师身份和花边行业做掩护的潮州人,是在敌人鼻子底下为民族解放斗争执行特殊任务的。他的工作中心就在北平菠萝仓胡同。一九四三年一个拂晓,日本宪兵用枪托砸他的前门时,他才机智地跳后墙逃到妙峰山解放区去。六十年代反修斗争中,这位已近七旬的黄浩老人抱了一束鲜花,揣着自己写的诗句,在严寒中站在首都医院门外等候慰问在莫斯科被苏联军警殴打的中国留学生。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的爪牙徒劳地向我外调过不下二十次,逼我写诬陷他的材料。他自己,他的弟弟黄声(前汕头市副市长)和小儿子都先后含冤死于他们手中。

集子里《爆破大队长的独白》仅仅是他们讲给我的关于八路军奇袭日本侵略军的许多事迹之一。在一九三八年,对白区读者那还是很新鲜的。当时由于武汉、广州相继失陷,颇有些人对抗战失却了信心。《独白》曾让人们看到游击战的威力。

为了宣传和募集捐款,我随他们两位走遍了岭东几县,那是我四返我的“第二故乡”潮州。第一站就碰上林炎发这个冤狱。林是大革命时期岭东的一位农民领袖,后被迫流亡海外。抗战初期国共合作了,他又返回潮州。他刚一回乡,与国民党紧密勾结的地主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投入牢狱,并且施以酷刑。我把一切有关方面全访问了。报导中,我不加评语,完全让客观事实本身来暴露真相。文章在港报刊出后不久,就接到黄声的来信说,他们被迫把林炎发放了出来。这是继水灾之后,我又一次体会到文字是能为现实服务的。

说《大公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然而小骂也并不总是允许的。《岭东黑暗面》那几篇在港报刊出时,就已经给砍得不大接气了。当时港版的特写,重庆《大公报》总是转载的。这几篇却一个字也没登出来。

但是一九三八年那次我还采访了岭东光明的一面,那是黄声同志为游击战争培养人才的南侨中学——当时潮汕国民党部的眼中钉。抗战前,黄声原在暹逻为华侨子弟办学。像许多爱国华侨一样,全面抗战展开后,他立即奔回祖国,从事救亡工作。第一次见到他,印象就很深。他因为常跑山路,晒得很黑,也很近视,眼镜时常拖得很低。喜欢侧了头,捏着一支烟蒂,坐在墙角静静思索,时而狠狠地吐着烟丝。但是只要一谈起南侨中学或者战时教育,他便把椅子拉到你身边,滔滔不绝地倾吐他的理想。他反对让青年们去读死书,认为应当办适应抗战需要的教育。既然是生活在随时可能变为战场的土地上,就应当把抗战同教育结合起来。

他告诉我,头年七月九日,他同两三个同志一道到离他家乡只有几里的石牛埔去办学校。为什么单挑这么个地方呢?他不但想到那里荒废着一所校舍,而左近多少青年没有书读,并且还留意到那个小山谷将来可以打游击。因为隔一条小河,一座竹林,便是大公山——北伐时革命军打过胜仗的地方。参加那次战斗的有农民,也有一支学生军。小山丘夺下来了,北伐军浩浩荡荡地前进了,年仅十六七的学生组成的那支队伍却全部牺牲在山麓下。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山下,经过血的灌溉,已长满了郁茂的龙眼树和橄榄树。南侨中学的校址就是当年的司令部。

南侨的创办费总共只二十元,主要是买了钢板、蜡纸、油墨和文具。他们自己动手打扫了那间已经空了十年,满是尘埃和蜘蛛网的校舍。他们的教育方针是“开展活泼愉快的自我教育,建立集体活动的艰苦生活”。他们用救亡理论代替了“党义”,用爬山射击代替了“柔软体操”。学生们课余帮助农民种地收割,并分作四个工作队经常下乡宣传,晚上还办夜校。学生们白天学习,晚上又当起“小先生”。他们给前方战士写了一万多封慰劳信,又亲手为战士们做棉背心。下课后还站岗放哨,防止汉奸进行破坏。认真的侦察员一次竟误把一位教员给抓了起来。

当我去访问的时候,他们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斗争。左近地主造了他们许多极其恶劣的谣言。终于,县政府下令该校“着即解散”。黄声去质问县教育局,回答是“根据一封匿名信”,接着才交了底:“党部对你们不放心。”

但是南侨——岭东这座进步力量的堡垒,并没被这么一道命令所摧垮。

一九三九年春,我经河内赶到了滇缅路,一直走到缅甸东部的腊戍。这趟旅行使我看到了抗战的另一面,壮烈的一面。多少华侨青年为了支援抗战,丢下他们在海外的安定生活,奔回祖国,用原始工具协助修建那条通往广大世界的公路——海岸被封锁后,它成了我们唯一的生命线。在采访那位印度铁工时,我问他为什么志愿到中国来支援。他擦了擦沿着头上穆斯林头巾淌下的汗水,朴素地回答我说,因为他恨侵略者,一切侵略者;他自己的祖国当时也处于奴役中。更动人的是那成千上万用保甲制度征来的民工。他们从远地跋山涉水徒步走来,自带干粮;有的老人胡须长达胸部。公路穿过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受着国民党和土司的双重压迫。他们顶着烈日,在那恶性疟疾猖獗的地带挥动着锄头。那时我还不懂得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真理。在文章末尾,我说他们是构成历史的“原料”。这不止是用字不当的问题,它正说明一个没带地图的旅人的愚盲。

一九三九年的初夏,我由滇缅赶回香港。那里已经积压着成百封的信件等待处理了。有从延安或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其中有这么一封看了使我莫名其妙的信。这是由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寄来的。信中问为什么他们去信已近一月,迄不见我的答复。我怎么也没有找到他们前一封信,就回了个信,说明我因工作已离港多时,问他们原信究竟谈的是什么内容。不几天,回信来了。原来该院中文系缺一名讲师。经于道泉先生(早年我参加C.Y.时领导过我的同志,当时也在该系任教)推荐,邀我担任该职。待遇是年薪二百五十镑,旅费自备,先订合同一年。

这就是老舍先生曾经教过书的地方。据熟悉英国情况的朋友说,条件太苛刻了。二百五十镑一年,刨掉所得税,也就勉强够糊口的。而且这笔旅费去哪里筹措呢?即使举债前往,合同也只有一年,得哪辈子还清!所以尽管我做了多年的出洋梦,初步的想法还是干脆回绝算了。

事情给主持港报的胡社长听到了。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去。当时希特勒已经相继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战云已经在欧洲上空弥漫。胡判断欧洲非打起来不可,而且要打大仗。他劝我不必计较条件,先去了再说。至于旅费,你愁什么!报馆给你垫上,去了写点子通讯不就还上了嘛。

回到宿舍,一位同事伸出大拇指说,老板高明!《大公报》还没派过自己的记者去欧洲呢。戈公振、陈学昭都是客串。老板要把你这个棋子先摆在那里,这叫深谋远虑。

于是,我就给伦敦大学回了信。接着,由英国内务部签的入境证就寄来了。报馆庶务课的同事们在胡社长的关照下替我忙了起来:申请护照,订船票,还为我兑换了英镑和准备过境时使用的法郎。

就在这当儿,遇到一件倒霉的事。

同类推荐
  • 刘云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刘云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在天津租界中一家旅社里,某年的初春,夜里一点多钟,大明旅社里的一家烟馆,正在榻上客满房里烟浓的时节,人多得简直有些旋转不开。烟容满面的烟馆掌柜佟云广,被挤得攒到账桌后面,正办着一手钱来一手烟去的交易。他那鬼脸上的表情,时时的变化不定,这时正向着烟榻上卧着的一个穿着狐腿皮袄,三十多岁大白胖子道:“徐二爷,昨天给你府上送去的八两清水膏子,你尝着怎样?”那徐二爷正喷着一口烟,喷完喝了口茶才答道:“好的很,明天你再给熬十两送去!真个的,那八两该多少钱?”说着从怀里把很大的皮夹拿出放在床上,预备付钱。佟云广笑道:“二爷,你忙甚么?只要你赏脸,我供你抽到民国六十年再算账也不迟!”
  • 卡夫卡谜题(1—15)

    卡夫卡谜题(1—15)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秋天。山间的树叶停止了光合作用,并将自己残余的养分重新退回到自己的母本。一个光彩夺目的色彩盛宴开始了。各种树木争相露出自己最后的灿烂之光,将要脱离树枝的叶片显出了五彩缤纷的一幕,这是最后的一幕,辉煌绝伦的一幕。为什么它们用夏季只有花朵才能说出的语言来留下未来的预言?它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是一个年度轮回的感叹?还是对自己命运的酬谢?
  • 轮舞

    轮舞

    本剧创作于1900年,凭借10段男女之间的对话来传达当时奥地利道德的堕落,揭示了追寻欲望立即被满足的人性基本面。妓女、士兵、平民、艺术家、贵族等来自社会上、中、下三个阶层的10个人物轮流出场,以AB-BC-CD-DE-EF-FG-GH-HI-IJ-JA的形式轮番出场,不同的人通过“性”这一主题连接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循环复返、首尾相接的构造,同时也暗示着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环环相扣。施尼茨勒在介绍人物的时候故意仅仅说明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剧本出版20年后才全部搬上舞台,演出时引起轩然大波,后被认为色情戏剧而禁演。
  • 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散文

    本书选入《剪网》、《渐》、《艺术三昧》、《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自然》、《颜面》、《儿女》、《闲居》、《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丰子恺著名散文八十余篇,是“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系列之《丰子恺散文插图珍藏版》的升级版。读者可从中一窥丰子恺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 月亮已失眠

    月亮已失眠

    黄梵是当下国内诗坛的一位实力诗人,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中间代”诗群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内诗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读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诗风凝练,富有想象力,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本书收入诗作110首,是黄梵诗歌创作三十余年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
热门推荐
  • 亡魂花

    亡魂花

    失意的青年作家迟子鸣,来到一个叫罗洋的偏僻小渔村,一心想自杀,这个村子看似平静其实不然,除了关于可怕的死神传说,还有个因含重金属辐射会致人昏近或死亡的幻崖之外,贫瘠碱性的土地开不出任何的花,但如果有人将死,海上会涌现大片大片鲜红妖艳的“亡魂花”。
  • 超维术士

    超维术士

    巫师的地位,在各大陆与泛位面中,超然无上。神秘、智慧、残忍、血腥,俨然是巫师的代名词。但真实的巫师又是什么样的?安格尔在接触巫师世界后,得出一个结论:巫师,是一种用唯心思想明照自我,却用唯物的态度辩证世界的一群人。换言之,这是一群在追寻真实的路上,严谨态度踽踽独行的另类科学家。——————————多重世界,无垠重叠。智慧生物在冥冥中的引导下,走出了各自的文明之路。其中巫师世界,以其独有的修炼文明,横贯无尽位面。纵然巫师世界强势至此,宇宙的真实,维度的奥秘还是始终无法堪破。直到,一位多元宇宙的穿越来客,造访了这方世界。(穿越者不是主角不是主角不是主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我的虚拟老公

    我的虚拟老公

    女扮男装的季陌染进入大学,却意外和游戏世界里面的夫君住同一寝室。不怕,毕竟女扮男装这么多年,这点装傻的能力她还是有的,看她如何游刃有余的游走在男生宿舍之中。可为什么,那大神怎么不按常理出牌,时不时撩拨她,撩拨她就算了,居然还想娶她!!!!ExcuseMe,她可是一个男的!!男的!! 季陌染:不管了,先跑路再说 纪墨离:想跑?经过我同意了吗?嗯~ 1vs1甜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无小三
  •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度自卑的神

    极度自卑的神

    修真世界,强者为尊,古往今来问鼎修真界顶端之人无不是有一颗坚韧的强者之心,才能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度过常人难忍耐的苦难修行。而林佑却恰恰相反,因为儿时哥哥林佐嫉妒自己的弟弟拥有先天灵根,在五岁那年说所有人包括父母,仆人,外边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是扫把星转世,跟他在一起的人下场都很惨,原本不相信的林佑在第二天看到家里办起来丧事,自己最爱的哥哥溺水而亡,自那之后在别人眼里星光闪耀,傲气凌人的天才林佑却是个极度自卑的人
  • 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帝王行止、宫闱秘闻素来为读者关心,本书描写鲜为人知的清廷生活,却又不拘囿于那小小的紫禁城。阿哥党争,杀机隐隐,龙庭易主,雍正险胜。改诏说,弑父说,继位说?一段历史,几多疑云,扑朔迷离,令人难解难分。作者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无不尽收笔底。上至典章制度、宫廷建筑、饮食服饰、礼仪乐律,娓娓道来,书卷气浓;下至勾栏瓦舍、寺庙堂肆、市井乡野、客旅古渡,徐徐展开,风情万种。阿哥逐鹿,明争暗斗,字字权谋机诈;女伶歌伎,绕梁余音,句句回肠荡气。其情节铺设,天矫跌宕,人物塑造,浓淡相宜,谋篇均别出心裁;以思想为经,艺术为纬,鸟瞰历史,探究人生,非大家而不可为。
  • 湛蓝色夏季风

    湛蓝色夏季风

    我们溺爱蒲公英,溺爱那个湛蓝色的夏季,可是我们都不曾注意到蒲公英的花语——无法停留的爱……
  • 传世·中州乱

    传世·中州乱

    主角来到中州城闯荡,偶然得到一枚戒指,久戴后自身肉体变成炼丹的一味重要药材。而摄政王要杀害小皇帝独掌大权,必须用到这种丹药。因此,摄政王需要捕捉男主,炼制这种丹药。过程中夹杂着门派之争,和门派与各个角色之间的纠葛。最终,主角在摄政王和小皇帝的此次交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此成名。
  •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