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1300000005

第5章 发自内心地理解人生哲学(3)

调剂宁静心灵的两种方法

宗教之明确目标就是引导人们努力去将美好的生活予以实现。这种目标的正当性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应该如何去将这种美好的生活创造出来,换句话说,即如何才能将人的不良情绪和浮躁的情绪加以控制,并将人性中最美好、最积极的因素发挥出来呢?

一些思想偏激的人对此发出警告,声称倘若想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倘若想彻底拯救人类的心灵,那就一定要在心理学和宗教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不能二者兼而得之。

确实,这是两种都可以给人带来心理安慰和精神解脱的方法,然而,对于它们,我们只能采取二择一的态度,这种说法则是根本无法令人确信的。如今,人们对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越来越肤浅,在人们狭隘的观念中,此种敌对态度已经深深地扎根。

在对正统基督教观点持支持态度的人而言,宗教是人间对真理和理想的最高祈求的代表,倘若将宗教的地位降低,他们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的。他们认为那样做会将神圣的上帝玷污。在他们看来,宗教应该和科学、哲学、艺术没有丝毫的关系。上帝用一种永恒不变的方式向人们宣扬真理,对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必对其永恒的启示加以补充。

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只局限于实验室内,以此抵制宗教真理的影响。不过,如今持有这样观点的科学家越来越少。在他们看来,上帝仅仅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宗教只是一种迷信的体系。人仅仅是一种动物,灵魂则是人们凭空臆造出来的,不朽也只是人们一相情愿的想法罢了。人们纵然不曾有偶像崇拜,不曾有卑微感或者其他目标,也同样会过得相当好。

在微妙的日常生活中,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位于两个极端,几乎无法互相包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则互相敌视,互相攻击。不过,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则站在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他们努力着,挣扎着,对于最常见的恐惧和弥漫在周遭的不安定感予以抵制。倘若谁能将一些心灵的安慰带给他们,那么他们必定会感恩戴德。他们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感到无助。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他们尽自己的全力在寻找着救助人心的真理。就在这时,宗教和精神分析学互相联系起来,就会将最大的希望带给人类。

这种联合并非勉强的合并,也不是肤浅的拼凑。它是世上的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关于人类灵魂的古老看法和最新发现的完美结合。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众多古老的宗教信念得到现代动机心理学的新发现的印证。例如,预言式的宗教始终在强调,人性具有普遍性,就本质而言,人和人是同一的。现代心理学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它告诉人们,就人性的最根本问题而言,的确不存在任何特殊性。

心理学家声称,人性不但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就此角度而言,就最根本的本能、动机、需求和欲望而言,人和人之间是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的恐惧和忧虑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倘若将那层面具剥掉,人们就会发现,人们在恐惧和忧虑方面,其对象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对孤独、被抛弃、软弱、暴怒、疾病和死亡同样存在着恐惧心理。

在精神需求方面而言,人们也是相同的。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除非联合在一起,否则他们无法生存和发展,于是他们渴望组成一个社会,而这更多的则是因为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肉体上的满足。对于爱,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它;对于别人的肯定和理解,每个人也需要得到;对于安定感、归宿感,人们同样心存渴望,并希望和外在的、更广阔的世界融合在一起,渴望和上帝,即那种外在的、远远超越自身的力量融合在一起。除非存在这种融合,否则人类的精神满足无法得以实现。

我们回顾历代的宗教信仰发展过程,它们全都强调宽容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动机心理学的新发现对此观点予以补充。

动机心理学认为,我们不只要做到对他人宽容,也要对自己宽容。因为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当生活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时,我们无需将自己苦苦地折磨,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成功和失败交织而成生活。世界上不存在完美之人,每个人都各有其优点,也各有其缺点。心理学实验说明: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己,我们对人的个性及其缺点都要持宽容的态度,这样一来,我们才能令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

宗教观点始终强调人的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因为这种自由意志是人能够承担责任的核心所在。现代心理学则证明,众多人经常被内心的冲突折磨得身心疲惫,以致性格扭曲,情感僵化。他们对于自己的情绪难以操控,不能自由地作出任何决定,不能选择自己的价值标准。这些人如同钟摆一样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具有这种人格的人是不可能将伦理责任承担起来的。

只有将这种人格的内在心理原因予以揭示,他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意志。除非在那时,否则他们不会形成统一的人格。也只有在那时,他们才能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并承担此决应该承担的责任。

宗教教义始终在告诫人们,倘若一个人过度自负和不诚实,那就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同样,人的心灵会因为玩世不恭和绝望而逐渐受到侵蚀。在情感和行动上,宗教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和谐。现在,对于这些观点,动机心理学的细致探讨予以证实。借助于这些成果,人们也知道了那些像沮丧、傲慢、虚伪等情感缺陷必须避免的必要性。

宗教学说坚信,神奇的力量布满人世间,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受到这种力量的推动,而尚未开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对于这些宗教信条,现代心理学的结论也予以印证,并作出了更加清晰的阐述,如此一来,人们就要不断成熟并完善自己的性格。

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更进一步地向人们表明,对于生命,人们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如此一来,生命将会变得绚丽辉煌、丰富多彩,上帝救助人心的力量将会变得更加神奇!而这种救助成为可能存在的原因就是由于当代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临床医学家们积极努力探索导致的结果。

宗教不但强调上帝的唯一性,而且强调个人内心的统一和完整。在此点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宗教的看法相接近。弗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学说的创始人,他也有着神学上的目标,无论其本人是否将此点忽视掉。就宗教所言,上帝的形象是人的样子的最初来源,而上帝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倘若冲突存在于人的内心,倘若人格上存在着分裂,那么这就形同于亵渎上帝的神圣形象。

事实上,心理学家们和宗教人士们所做的工作是相同的,他们都在努力让人的情感和心理得以统一,这样就能够如同上帝一样成为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宗教和心理学之间应该是互补的,而非相互排斥。在支撑人类意志方面,在对人类情绪予以安慰上,仅仅有一方是无法达到效果的,相反,另一方却可以做到。心理学令人将痛苦和困惑得以摆脱,不过无需担心心理学将取代宗教的危险,宗教也不可能对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产生阻碍。

在生活压力折磨下的人们迫切需要宗教和心理学。人们从上帝的启示和心理学所揭示的新发现中得到了极大的帮助,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除非在宗教和心理学的双重作用下,否则人类很难重塑宁静的心灵。

异曲同工的宗教与心理学

当我重新认识宗教与心理学的关系时,提出人们仅在心理学和宗教二者双重的作用下,才能寻得心灵的静谧。这种看法是否就可以理解为我的信仰不虔诚,行为有离经叛道之嫌疑呢?不可否认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也不能忽视宗教对人们心灵的创伤:导致混乱、病态的道德感以及扭曲的心理不断产生。宗教对这些都负有责任。当我这样说时,是否会被视作所谓的宗教革命者呢?

如今的宗教太轻易地满足于表面上的治疗,却在不经意间将社会的表面现象与内在的病因混淆了。甚至有一些西方的宗教还停留在很稚嫩的阶段。或许,与此相得益彰的现象是:很多不成熟的人们在这种不成熟的宗教中自娱自乐。

我认为,良性的社会都是由思想成熟的个体汇聚组成的。但也只有指导人们修身养性的宗教首先成熟起来,人们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现在,排除正统的基督教,宗教和当代天文学及当代生物学都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和解。历经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宗教和科学二者最终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或许,天文学和生物学遭到神学的反对,在一部分上是因为人类原本就存在的虚荣心,地球被他们看做是宇宙的中心,人被看做神圣之物,从其一诞生就和地球上其他物种截然不同。人们坚持这种看法,从而从其中得到心灵的宽慰,就此点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宗教和心理学取得某种程度的和解后,它们之间的联合已经得以实现。如今,宗教一定要和现代心理学实现和解,理由是这种和解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在传统宗教的熏陶下,有些幸运的人感到安谧舒适,在宗教当中,也有些神秘主义者获得了寻求心灵宁静的独特方法……当然,在此我们都对这些不予讨论。要知道,在当今世界中,依然有众多烦恼的人们在苦苦追寻获得帮助的方法。

对于现代心理学的新成果,宗教要欣然接受,如此才能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才能正确对待人类的罪恶,才能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而不沮丧失望,也不会天真地认为人性是至善的,也不会由于人类的有限力量而感到悲观失望。除非拥有这样的宗教,否则人类的美好生活是无法获得的,否则人类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方法也无法获得。

人们要相互仇恨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感到恐惧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病态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在对抗更加强大的力量时人们会感到无助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此类问题,倘若能够借助动机心理学发现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宗教是可以为人们做出更加深入、更加精准的回答。

同时,人们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感才不至于将自己的个性发展加以束缚呢?人们应该如何将真正的爱表达出来,而少一些虚伪呢?人们应该怎样成就至大至刚的勇气呢?人们应该怎样和上帝真诚地交流,却又对尘世的生活不感到厌恶呢?我确信,对于这些问题,宗教是能够给出明智的答案的。

在本书的开篇,我曾提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的精神导师和朋友,虽然他早已经告别人世,不过每当我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感到迷惑时,我就会想到浮现在他那干枯的双唇之间的微笑。

他曾说:“虽然小河会流向大海,不过上帝对于小河的流程并不关心。上帝掬生命的圣水于手中,于是无数的朝圣者沿着注定的道路前来,为的是寻求灵魂的救赎。不管是哪类宗教,也不管是什么样的正统学说,最终一定会消失于人间。不过,人类的寻求心灵宁静之旅却永不停息,因为人类幸福的源头是宁静的心灵。人们追寻这一源头的道路将永无止息,将持之以恒地向远方伸展。”

同类推荐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专门解读生活中怪异现象的魔法心理书,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有鲜活丰富的生活案例,用简洁浅显的语言阐述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测复杂的人心,用心理学工具探索意识的秘密,打开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准确、恰当的解释。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到心理学密码,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 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李娟编著的这本《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分为自我篇、爱情篇、婚姻篇、职场篇和育儿篇,涵盖了自我调适、人际交往、教育子女等多个方面,在介绍心理学知识的同时还引用了诸多实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活样本,从《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中,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体会到心理学知识如何巧妙地应用于生活中,由此更轻松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宠爱自己的心。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热门推荐
  • Soul of a Bishop

    Soul of a Bisho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庆幸让我遇见你

    庆幸让我遇见你

    二十岁那年,我被迫嫁给一个我不爱的人,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第三者,传说中的恶毒女配。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个横刀夺爱的混蛋,但我,却只是个连自己人生都无法左右的棋子。既然爱情和亲情都离我远去,那么,为何不能背水一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嫁红妆

    再嫁红妆

    他们指腹为婚,十七年的成长,便是十七年的等待,她自懂事起,心中只有他,夫妻三载,她刻尽妻守,孝敬公婆,友爱妯娌,礼遇下人,亲自为了了娶了妾,她视他为天,视妾为妹,她从来都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他的事,为何他却弃她这个糟糠之姜,甚至是还要她的命。娘说,这便是女人的命娘说,男人三妻四妾是这天经地义的事娘说,你要努力的生下个一儿半女,绝不能让人踩到你的头上去……娘说,女人要的便是三从四德,你这都是嫁出去了,就要知道生是方家人,死是方家的鬼可是娘还说,初音,如果以后那个男人对你不好了,你记的要狠心离开他,远有,不要再走娘的老路,娶了妾的男人,那便是不再喜欢你了,莫要为了那些不将你放在了心上的人,耗尽你的时间,你的情,还有你的命……后来,她明白了,可是,却也是晚了……
  • 我的老师非人类

    我的老师非人类

    他对她一见倾心,为抱得美人归,他不惜现出白狐原形,却不想掉入小魔女的怀中。一计不成再生二计,为接近心上人,他换个身份成为了小魔女的家庭教师,在小魔女的指导下追求美人,谁料,美女追不到,却教魔女拐了心。可恨那魔女得知他狐王身份后却对他说:“老师,变个狐样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甜宠宝贝妻

    甜宠宝贝妻

    女子一张精致的美人脸上着淡妆,漆黑如玉的双眸闪动着晶亮的光泽,仿如山泉一样纯净。她身材高挑,穿着一纯白色的及膝连身裙,简约的黑色宽腰带,青丝垂落至腰,如墨如缎。苏锦面有难色地看着坐在办公桌后的angel杂志社社长杜唯:“社长,我能不能不去?或者你换一个采访给我。”“你是采访部的编辑,竟然带头挑肥捡瘦?你不去谁去,如果你能给我一个好的人选,我立即换下你,怎样?”杜唯的目光在她纤细的柳……
  • 灭道

    灭道

    单挑?不好意思,我向来都是一群单挑对方一个。赛马?你肉体凡胎的汗血宝马能比我钢筋铁骨的机关兽还快?道术?你有移山填海的本事很牛?我的机关兽也能开山劈石。还不用吃饭,睡觉!问我是谁?我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却能揍得你满地找牙的人!
  • 清殿

    清殿

    一个本可以京动都帝的帝国长公主,却因命中煞星,被迫寄人篱下,可还是难逃命运,对生生挖去双眼,险些葬身火海,但容貌却被灼伤的体无完肤,却也因一场火灾,命运的齿轮发生了改变,见证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后,以当今丞相娇弱嫡长女的身份重返帝都,晓看帝国长公主如何浴火重生?本书女主前期腹黑小可爱,后期病娇大Boss男主从头到尾鬼畜妖孽。书中参入玄幻,但不以此为中心。希望能喜欢我的文。
  • 冷案重启2:逝者之证

    冷案重启2:逝者之证

    设计公司女老板在酒店神秘失踪,几天后,她的尸体被煮熟切碎丢弃在城市偏僻角落,凶手作案手法竟与二十年前轰动一时的善立大学碎尸案极度相似。为尽快查清真相,冷案科和刑侦科联手展开调查,而他们的线索,是尸块中残留的黑胶唱片碎屑……富豪与情人惨死别墅,墙上留下神秘血字,花园里却埋藏着一具死亡十八年的骸骨。甘凤池和萧兰草重查旧案,嫌疑人却离奇自杀,而他们发觉,所有案件里隐藏着一个“不存在”的人……两份冷案卷宗,八起诡谲凶案。幽深的黑暗中,是谁聆听着未完成的乐曲,进行着残酷的杀戮;又是谁蛰伏在白昼边缘,静待一切走向毁灭……
  • 九尾妖尊

    九尾妖尊

    上古大荒的九尾妖尊已经破除封印,天下将陷入死亡的恐慌之中。异凶猎人的刀锋是对准妖物还是对准至高无上的权位。到底正与邪的分界线在哪里?
  • 心灵盛宴:小故事 大人生

    心灵盛宴:小故事 大人生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清新、精彩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从品德修养、性格情绪、处世待人、治学之道、职业打拼、友爱情感六个方面展现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小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小故事中涵盖着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