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8300000028

第28章

辩差别品第二之三

作意别有。亦如经说。心由作意引发故生。故此定应是大地法。然上座言。无别一法名为作意。由此别相理不成故。谓于所缘。能作动意。名作意相。若于所缘。唯作动意。诸余心所。应不能缘。若亦由斯方能缘者。理不应尔。名作意故。余缘生故。此难非理。诸心所法。依心转故。但动于意余动亦成。故无心所不能缘过。又众缘力诸法乃生。故虽余缘生心心所。而此作意。非无力用。谓此作意。力能令识于余境转。若尔一境识流转时。应无作意。是则作意非大地法。不尔一境识流转时。亦有作意。然于余境。此用明了。谓于一境。刹那刹那。亦由作意力方引心令起。然于余境。引发心时。作意功能。明显易了。岂不众缘发生心等即名能引。何劳别计作意力为。此责非理。虽具生识余和合缘。而说作意能生识故如契经说。尔时若无能生作意。正现在前识终不起。理亦应尔。虽多境界俱时现前。而识何因唯缘一起。岂不于此生缘合故。诚如所言。此即作意生缘合者。即世尊言。作意尔时正现前义。所言作意。于境引心。为是前生。为是俱起。是俱时起。非谓前生。经言作意正现前故。正现前者。谓正起近现前自境。即正生时。将入现在。取自境义。此中意显。由作意力。引识令缘自所乐境。胜解别有。亦如经说。心由胜解。印可所缘。诸心起时。皆能印境。故此定应是大地法。然上座言。胜解别有理不成立。见此与智相无别故。谓于所缘令心决定。名胜解相此与智相都无差别。是故定应无别胜解。此言非理。要有印可。方决定故。有言胜解是决定者。于决定因说为决定。若尔此二。应不同时。不尔此二相随顺故。谓由简择。随生印可。复由印可。随生决定。不相违故。同时无失。若一切心。皆有此二。则诸心品。应皆印决。此难非理。以或有时余法所伏功能被损。虽有印决。劣难知故。诸无色法。就用说增。如前已辩。世尊建立。贪嗔痴等。行相异故。又别说有十无学支。故知非无别胜解体。彼谓此中心离贪轭。相续转故。即随缚断。名正解脱。所以者何。以薄伽梵于余经中自决此义。故余经说。云何名为心善解脱。谓心从贪从嗔从痴。离染解脱。云何名为慧善解脱。谓如实知。心从贪等离染解脱。此言非善。以无体法。为无学支。理不成故。彼无少法名随缚断。如何可立为无学支。又彼释言。即随缚断。名正解脱。此不成释。所以者何。由随缚断解脱生故。离染无为。名随缚断无学胜解。名正解脱。若不尔者。前离染言。已显缚断。后解脱言。应成无用。言如实知心解脱者。见离染心相应解脱。又如实知解脱心者。谓见解脱相应之心。故余契经。世尊自说。心离染故。便得解脱。若不尔者。解脱既是离染异名。应依初说。不依第五。如余处言。尽离灭等。虽依初说离染解脱。而体各异。若不尔者。说解脱言。应成无用。如无染离染义无差别故。又说解脱为对治故。非随缚断即是解脱。故契经说。折伏法中。言由正解脱折伏邪解脱。非随缚断能为对治。若能印可。是胜解相。此与信欲应无差别。相虽少同。而体甚异。谓审印可。是胜解相。心净希求。是信欲相。岂不信顺及与欲乐即印可耶。信顺欲乐。随顺印可。非即印可。信欲助成胜解用故。心所相用。极难辩析。唯审睿觉。能分别知。故譬喻师。不能堪忍。分析劳倦。遂总非拨。三摩地别有。亦如契经说。平等持心。令住自境。名三摩地。诸心起时。无不各住自所取境。故此定应是大地法。然上座言。离心无别三摩地体。由即心体缘境生时不流散故。若三摩地。持心令住一境转者。岂由三摩地无故。心便于多境转耶。若谓多心由此持故令于一境无间转者。则不应说刹那刹那有三摩地。心唯一念堕在境中。此应非有。如是此应非大地法。若由有此心住所缘。是则此体应非现见。然诸心所。体可现见。又法功能。不待余法。故心住境。自力非余。此言非理。令心造作。亦应无别大地法思。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识非住所缘为性。慧等亦同。心有定非定故。又诸心所体现见言。如前已破。前如何破。谓若心所现可见者。应无有执彼即是心。又法功能。必待余法。或应缘起言成无义。又心所用。不应在心。心心所法性各别故。三摩地用。谓能住心了别所缘。是识功用。如自体起。必托所缘。亦非自能住境不散。设住境用。依心体成。如令心造作别有体义立。又阿笈摩。证三摩地实有别体。如契经说。应修二法。谓奢摩他毗钵舍那。若拨无实三摩地者。便违此等无量契经。若谓无违。于心心所分位差别。立此用故。即心心所差别转时。立三摩地。名用无失。此亦不然。于余法体。立余法用。理不成故。又不应言三摩地用。于彼一切差别位立。唯依于心。而说此故。又彼宗义。心心所法。不同时起。有何定准说心定时受等亦定。若谓如无别相应体而说相应。此亦应尔。谓如无别相应法体。而彼心等。总名相应。如是虽无别三摩地而心心所。总说为定。理亦不然。是彼性故。谓心心所。是相应性。非等持性。所以者何。一切位中。彼相应性。无胜劣故。三摩地性。于诸位中。有胜劣故。此既一相诸位何缘胜劣有别。余法所持。令此功力有损益故。现见青等余色所糅。相续随流。胜劣有别。又若无定心自住者。应无贪等心自染等。岂不如无别法助故。慧自简择。如是亦无别法助故。心自住境。此例不齐。以契经说心如电光亦如猿猴。非住相故。又三摩地体即心者。想等亦应无别有性。即心能取名相施设。应说为想。即心领纳违等所缘。应说为受。即心造作善恶等业。应说为思。是则唯心。应无三所。又见谛者。于并生疑。故三摩地。非心位别。如契经说。大德世尊。我若在定。心则解脱。非不在定。为先有定后方解脱。广说如经。彼执解脱亦心位别。或说无学心为解脱支故。必无二心一身并起。故彼于并不应生疑。是故定应别有心所。是心住因。名三摩地。故受等十。别有实体。一切心俱名大地法。如是已说十大地法。大善之地。名大善地。此中若法大善地所有。名大善地法。谓法恒于诸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信及不放逸  轻安舍惭愧

二根及不害  勤唯遍善心

论曰。心浊相违。现前忍许。无倒因果。各别相属。为欲所依。能资胜解。说名为信。专于己利防身语意放逸相违。名不放逸。正作意转。身心轻利安适之因。心堪任性。说名轻安。心平等性。说名为舍。掉举相违。如理所引。令心不越。是为舍义。趣向如理。自法二种增上所生。违爱等流。心自在性。说名为惭。爱乐修习功德为先。违痴等流。厌恶劣法。说名为愧。有说怖畏谪罚恶趣自他谤因。说名为愧二根者谓无贪无嗔。已得未得境界耽著希求相违。无爱染性。名为无贪。于情非情。无恚害意。哀愍种子。说名无嗔。与乐损恼有情相违。心贤善性。说名不害。于诸已生功德过失。守护弃舍。于诸未生功德过失。令生不生。心无堕性。说名为勤。由有此故。心于如理所作事业。坚进不息。有作是言。此中既说身轻安故。非唯心所说名轻安。此言非理。受等亦应同此说故。然五识身相应诸受。说名身受。有作是说。设有轻安体非心所。然此中说心所法故。不应说彼以能随顺觉支体故。亦名觉支。谓身轻安。能引觉支心轻安故。亦见余处。嗔及嗔因。名嗔恚盖。见思惟勤。名为慧蕴。虽彼嗔因思惟及勤非嗔非慧。然顺彼故。亦得彼名。此亦应尔。舍后当辩。说二及言。兼摄欣厌。厌谓善心。审观无量过患法性。此增上力。所起顺无贪心厌背性。与此相应。名厌作意。欣谓善心。希求过患出离对治。此增上力。所起顺证修心欣尚性。此于离喜未至等地。亦有现行。故非喜受。与此相应。名欣作意。此二行相。更互相违。故一心中。无容并起。是故此中。不正显说。大善地法性不成故。亦有喜根。厌行俱转。定无有欣厌行俱转。为表此二定不俱行。说二及言。行相违故。如是已说大善地法。大烦恼之地。名大烦恼地。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谓法恒于染污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痴逸怠不信  惛掉恒唯染

论曰。云何如是六种。名大烦恼地法。以恒唯与诸染心俱。颂言染者。是染心义。又放逸等及与无明。如其次第。应知即是前不放逸勤信轻安舍等所治。痴谓愚痴。于所知境。障如理解。无辩了相。说名愚痴。即是无明无智无显。逸谓放逸。于专己利弃舍纵情。名为放逸。怠谓懈怠。于善事业。阙减胜能。于恶事业。顺成勇悍。无明等流。名为懈怠。由此说为鄙劣勤性勤习鄙秽。故名懈怠。不信者。谓心不澄净。邪见等流。于诸谛实静虑等至。现前轻毁。于施等因。及于彼果。心不现许。名为不信。惛谓惛沈。[夢-夕+登]瞢不乐等所生心。重性说名昏沉。由斯覆蔽心。便惛昧无所堪任。瞢愦性故。由是说为轻安所治。心为大种能生因故。由此为先。起身重性。假说惛沈。实非惛沈。彼是身识。所缘境故然此惛沈。无明覆故。本论不说为大烦恼地法。有言。彼论说无明名。唯目惛沈。相相似故。无明性是大遍行故。是此地法不说而成。有说此名。总目二义。掉谓掉举。亲里寻等所生。令心不寂静性。说名掉举。心与此合。越路而行。非理作意。失念心乱。不正知邪胜解。前已说在大地法中。故此地法中。虽有而不说。如于大善地法不说无痴善根。唯诸染心。恒有此六。如是已说大烦恼地法。大不善之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于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论曰。唯二心所。但与一切不善心俱。谓无惭愧。故唯二种。名此地法。此二法相。如后颂中自当显示。故此不说。如是已说大不善地法。小烦恼之地。名小烦恼地。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小烦恼地法。谓法少分染污心俱。彼法是何。颂曰。

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憍

如是类名为  小烦恼地法

论曰。类言为摄不忍不乐愤发等义。小是少义。显非一切染污心有。非虽少分染污心俱。仍各别起。无相应义。唯修所断。意识俱起。无明相应。此诸法相。随烦恼中。当广分别。如前所说。一切心所。应知其性。皆是实有。所以者何。非一品类。所缘义中。种种行相。俱时起故。一体同时。如所缘义。差别行相。无容有故。然由余法所制伏故。见其相续变异而起。现见清油垢水风等势力制持。灯相续中。便有明昧声动等故。如是已说大地法等品类决定心所差别。复有此余不定心所。恶作睡眠寻伺等类。总说名为不定地法。今应决判一切心所诸心品中俱生数量。何心品中。有几心所。颂曰。

欲有寻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于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遍不违  若有皆增一

同类推荐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晋阳秋

    续晋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丛桂草堂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包氏喉证家宝

    包氏喉证家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之二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侠在末世

    侠在末世

    元龙的新书《折寿修仙》已经发布,望看官们支持!“天不生李知行,末世万古如长夜!”白帝城外丧尸如海,无边无际。城中救世军与武林高手率百万民众浴血半年,死伤过半,弹尽粮绝,在也支撑不住。正当救世军最高统帅决心捍卫人类文明的尊严引爆氢弹时,碧空远处飞来翼展千米的巨鹰,鹰背之上黑点纵身跃起,背负重剑的青年自平流层踏空而来!“第一戒,安静!别开火!丧尸、怪兽对火药味和超过60分贝的声音极度敏感。枪、炮、坦克,现代武器决不能用!”“第二戒,末世命如草芥,学好武功!”丧尸横行,江湖再现,隐世高手纷纷出世,各门派纷争四起。且看少侠李知行怎么闯末世……
  • 杂曲歌辞 火凤辞

    杂曲歌辞 火凤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

    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

    【推荐新书】独家挚爱:神秘帝少高冷妻平天下,笑群雄,凤舞九州落苍穹;醉红尘,定四海,霓裳飘动翔八荒。她是亡国帝女,身负一身血海深仇,却偏偏遇见了他,从此收敛锋芒,只为伴他一世相守。他是强国之王,肩担统一天下重任,怎奈何邂逅了她,甘愿画地为牢,只为护她一生安好。江湖乱,儿女情长,又何惧血雨腥风?烽烟起,硝烟弥漫,又何妨四方征战?片段一:“国仇家恨,我定要报,谁都阻挡不了我。”“若是你的心愿,那就是我的责任,我不介意替你手刃仇人。”“却是为何?”“我愿为你挡去所有风雨,只为还你纯净无暇。”片段二:“为何你能认出我?”“因为是你,因为是我,便是于千万人中我也同样能够认出你。”“有你,真好。”
  • 动物亲朋(野生灵三部曲)

    动物亲朋(野生灵三部曲)

    野生灵系列多是关于野生动物的记录和描述,这是作者戴江南在与自然万物的耳鬓厮磨间生出的大欢娱大忧伤,她带着人们徜徉在自然之中,在阿拉套山的悬崖旁观察金雕,在青格里河畔看蝴蝶,在天鹅湖畔驻足,在艾比湖畔与迁徙的鸟儿作别……她将一切自然生灵视若亲朋,以细腻亲和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当代自然传奇。同时,本系列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宣扬自然美均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差异的学科,是最美丽的科学,也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

    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

    教育子女讲究技巧,也是父母的智慧的表现。李世强编著的这本《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以众多经典故事为蓝本,从中提炼出有效的理论精华,利用这些理论帮助父母引导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外,本书也结合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修真狂徒

    修真狂徒

    当他能够在修真界和现代穿梭自如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当他扛着加特林轰杀修真者是何等牛逼?当他开着战斗机单挑修真世家是何等嚣张?且看他两界逍遥。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培养不服输男孩儿的方法

    培养不服输男孩儿的方法

    《培养不服输男孩儿的方法》一书中引用了大量名言警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一个参考。这对于提高和增强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力、反应力和模仿力,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还可以让孩子获得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从而生活得更幸福。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的未来重于一切、高于一切,所以,从现在起,做一个充满智慧的家长,用您的头脑和双手,为培养一个聪明、高智商的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