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400000007

第7章 读不懂的秋瑾

老家绍兴,现在连我女儿都愿说她是绍兴人,这像我三十年前,填籍贯时愿在杭州和绍兴之间选择后者。现在人们对籍贯一词已经越来越淡漠了,我想这大概是属于血脉里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年轻时好讽人,在挖苦别人的同时也不忘时时挖苦自己,为人又有点中庸的个性……凡此种种,于我,不知算不算是与生俱来的?

那时舅舅家离秋瑾故居才三分钟的路,所以常会去那里转转,那是在过年的时候。那时我总觉得过年是一件很孤独而无奈的事情,就像穿行在绍兴城里那狭长的弄堂里。那时也知道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名句,然后走到轩亭口也会默想一下,想到鲁迅先生的《药》,后来知道谢晋导演的同名故事片,好像是李秀明演的秋瑾,总觉得跟张瑜演小凤仙是一路的感觉——形神皆不像。至于说要怎么才像,我也说不出个谱来。

读不懂的秋瑾,就像愁煞了的秋风秋雨。

如果说我与秋瑾有什么相似点,那就是我们都不算是生在绍兴的绍兴人,她是生在福建的,因为其父在那里做官,后又随父到了湖南,十八岁时嫁给湘人王王廷钧(王子芳),三年中生下一儿一女,过的也是平常日子。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她后来会轰轰烈烈。

丈夫爱做官,这是男人不错的一条出路,自古皆然。好多人避而不谈当官的好处,只说为民服务或实现理想,我以为只说对了一半(即使他们真能做到!)。今天有所谓跑官之说,而以前呢则有捐官之说,可用钱来买个官当当(今天也还有!),秋老公后来谋到一个京官,秋瑾便随丈夫到了北京,时年为1895年,马关条约订立不久,中国风雨飘摇。在那里秋瑾开始接触进步报刊,观念大变。同时与丈夫的关系也冷淡起来了。这跟她与吴芝瑛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吴大她七岁,吴的丈夫和秋瑾的老公同为清廷官员,两家住得很近,又都是官太太,所以颇为投缘,后来结成金兰之好。

京城总是藏龙卧虎,江南女子一到京城,观念和行为就大变样了。正如今天,LV虽然为女子所爱,但国是也是女子可谈论可参与的。本来男人之间结拜兄弟是很正常的,而女子间则较为罕见,那一定是有某种心有灵犀。秋瑾向吴芝英倾述心事,吴支持秋瑾跟丈夫分居,并赠秋瑾一联:貌合神离,有距离难成眷属;同床异梦,无缘分何必夫妻。

一个成功的女子背后,必然有一群助阵的男子,而一个很作的女子背后,又至少有一个投缘的小姐妹在支持。秋瑾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女,不是在丈夫只是小作作,而是要与时代一并风雨大作。世纪之初,最为流行的事情就是出国留洋,当时日本欺侮我们,让我们受辱,但是国人对日本倒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那个时候的出国,绝大多数都是去日本,去那里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技能。曼珠、李叔同、鲁迅、郁达夫、郭沫若,无一例外!

1904年秋瑾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吴芝瑛又倾囊资助,并在北京陶然亭为她饯行,并赠一联:“驹隙光阴,聚无一载;风流云散,天各一方。”

吴芝瑛、秋瑾再加上一个徐自华,三个奇女子,一段佳话。

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秋瑾的老公在忙些什么?秋瑾和他,算是分居可能更确切吧,至于说正式离婚,好像没有这样的手续。一个女子,为何如此热血澎湃,为何抛家别子,好像还是没有更好的解释。

要解释就是她的理想。她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这理想让秋瑾全无脂粉气。

到日本后,秋瑾恶补日语,并跟如下名人皆成为好友,他们是黄兴、陈天华、陈其美、陶成章、张静江等——这些人都是中华民国的牛人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鲁迅和郭沫若都是先去学医,后来是弃医从文。文也好医也好,那都是一门技能吧,特别是理工之类的,而秋瑾学到的就是两个字——革命。当时中国革命的基地,确切地说反清的基地就是在日本。从日本回国后秋瑾便直接参与革命活动。当时的绍兴的大通学堂,就是一基地组织所在地,它就是光复会的训练基地。100年前的1907年,徐锡麟在安徽起事,本来计划是秋瑾在浙江响应的,当时徐锡麟开枪打死安徽巡抚恩铭(这一情节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也有),秋瑾听到消息来不及组织。她是仓促响应,于是起义失败,秋瑾被捕。除了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名句之外,我们也知道她的诀命诗是——

莽莽神州慨胯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搏沙有愿兴亡禁,博浪无稚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2007年距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刚好是一百年!秋瑾死时才33岁!今天这个年纪的女子,好多还在为婚恋发愁呢,那也是另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啊!

国破方知人种贱,这是秋瑾当时的观点,我们在此不再评述了,但这么一句刻骨铭心之语,看得出秋瑾当时的心是在流血的。至少我们可以知道,百年之前,仁人志士,包括育有一子一女的这样一个家庭妇女,这样一个官太太,还在为革命赳汤蹈火,这是何等的气慨啊。要说妇女解放,这难道不是一种解放吗?

秋瑾死后,她的生前好友,徐自华、吴芝瑛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她的忠骨收葬在杭州西湖的西冷桥畔。因为秋瑾和徐自华同游西湖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死后真能埋骨于此,那可是福份太大了。”后来秋瑾的儿子王沉德将她的遗骨取出,归葬王氏祖籍湖南湘潭。注意,当年秋瑾的老爹做的就是湘潭的县太爷。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革命党人复将她的遗骨移回西湖孤山,隆重再葬。为此徐自华曾作《西泠重兴秋社并建风雨亭记》一文,如下——

呜呼!风风雨雨,当年之殉义堪怜;烈烈轰轰,此日之英名永著。感承光复,益悼前徽,树之风声,能无有事?此自华所以于秋瑾之烈,思之又重思之,而不容不力为表阐也。

盖当瑾之殉,华尝卜地西泠,为结秋社,营墓,立碑建亭,藉资凭吊,乃触虏廷之忌,徇宵人之请,遽令伪抚增韫,立时毁损,亦可悲也。

顷者革命功成,共和愿遂,凡诸往烈,咸与表彰,而如瑾者,俊伟激发,尤吾女界之光,可无念乎?爰特布告同志,募集资财,谨择良日,就昔墓地,重建一亭,名曰“风雨”,以期永久,并就亭旁刘氏伪祠,改号秋社,奉君栗主,春秋祠社。其他女侠,凡殉烈于革命之役者,均与列焉。九原有灵,庶无憾乎!

1912年,孙中山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今天西湖边的名人墓中,我以为惟秋瑾之墓最为气派和脱俗,而苏小小墓最俗不可耐!

只是据人记载,某展览馆曾披露秋瑾墓的“迁徙”数次,看后令人感慨啊!现拷贝如下——

始葬:1907年7月15日,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首迁:1907年10月,迁往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

二迁:1908年2月迁葬于杭州西泠桥西侧。

三迁:1908年12月1日,因御史常徵“告发”,被迫迁葬回绍兴城外严家潭。

四迁:1909年秋,远迁湖南湘潭昭山,与王子芳(秋瑾丈夫)合葬。

五迁:1912年夏,迁葬湖南长沙岳麓山。

六迁:1913年秋,还葬杭州西湖西泠桥西侧原葬处。

七迁:1964年,迁葬杭州西湖鸡笼山。

八迁:1965年初,由杭州鸡笼山迁回西泠桥原葬处,改为圆丘墓,墓表石刻冯玉祥题联:“丹心已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

九迁:1966年文革动乱发生,墓被拆除,遗骸再葬于杭州鸡笼山。

十迁:1981年10月,还葬于西湖孤山西北麓,西泠桥南堍。墓顶设汉白玉雕像。

在这里要记住1908年和1964年和1966年的这三次。

1908年,那是清廷做的事情。1964年,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不要说秋瑾这样的女侠,地上地下的“牛鬼蛇神”统统惴惴不安了。1966年,那就一言难尽了。杭州鸡笼山,我也只在地图上看到过。好在秋瑾名气大,那些名气较小的烈士,则没有再迁到西泠桥边。苏小小虽不是烈士,但名气甚大,旅游拉动等原因,也得以再迁了回来。而秋瑾墓的十迁,也堪称吉尼斯纪录了。

秋瑾放在西湖,让西湖少了一点脂粉气,多了一点侠气,而西湖和杭州,也对得起这样的一位女杰的!

2003年,某系统开展“西湖十大佳人”的评选活动,起初候选人中有秋瑾,为此也还争论过一番,后来秋瑾的后代站出来说话,说把秋瑾跟苏小小、白娘子等并列,那是对英雄的污辱,遂将秋瑾从候选名单中删去。后来当选的“西湖十大佳人”是西施、白娘子、祝英台、李清照、李慧娘、王朝云、苏小小、方百花、琴操和花魁女,基本是传说和文学类人物,其中方百花是方腊起义中的女将,见于一些传说故事。

不是佳人,而是巾帼英雄,这样说能说服我自己吗?说服不了!

正如我也读不懂秋瑾一样。

比如我能够读懂秋瑾的老公的行为逻辑,能读懂徐自华、吴芝英的行为逻辑,但对于这位女侠,总感觉还是像天上掉下来一样,可能她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女子吧。今天的女子,比如为追刘德华都可以闹出不少的响动来,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我这观点有点像九斤老太了!

不过换句话说,一代不如一代,可以换作一代不像一代,而这也正是后来者的幸运吧,如果一代酷似一代,那反倒麻烦了。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今天我们说天在变,道也自然在变了。

今天的女子们在西湖边踏春,春暖花开,裙子张开——这个时候抬头看秋瑾,咔嚓咔嚓照几张照片回去,在电脑上看看修修,QQ上聊聊天,这样的日子岂不是很好吗?

一百年了,国破方知人种贱,秋风秋雨愁煞人。

一百年了,我们不会承认国破方知人种贱这种说法的,但秋风秋雨真的是依然愁煞人的。

蝶仙曾经对女儿小翠说:“我早想造一个桃源乐境,等太平之后,就从蝶庄边的空地入手,左右都有余地可买,实行孟老夫子的五亩之宅,再种些番薯备荒。我又有地在玉皇山莲花峰下,只要你高兴这个,我也能做灌园叟。”

同类推荐
  •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里的一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是经过许多无名氏作家想象和加工了的。这些无名氏作家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各以自己的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来塑他们心目中的孝子形象,因而使得有的孝子的孝行不怎么合乎人情,甚至带有某种荒诞成分或迷信色彩。但是,由于人们非常热爱和同情孝子,希望至诚天地格,真宰鬼神泣,所示无不遂,所愿无不得,希望孝子的孝心能够得到有益的回报和完满的结果,所以在一些故事中往往出现奇迹。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启迪学生的经典随笔

    启迪学生的经典随笔

    精心编选了优美华丽的经典散文近百余篇,让学生在阅读经典名篇、佳作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赏读及写作能力。品读一篇优美的文章,犹如和一颗至纯至尚至美的心灵对话。精选的经典美文,字字珠玑,闲暇时读一篇,便提高你的阅读能力,丰富你的审美情趣,同时亦可提升你的人文内涵和培养你的综合能力。相信在美文的浸润中,能培养出你优雅的气质,练就你坦荡的胸怀,丰富你的深厚文化底蕴。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热门推荐
  • 梦比天长

    梦比天长

    简介: 男人梦想当时代英雄一代君主,梦想如山财富、美女萦绕莺歌燕舞;女人的梦想很简单——有一个相爱的人相守终身,如果当了女强人当了政治要人也只是环境影响造化弄人…… 为了各自的梦想,男人拼搏女人寻找……
  • 勤奋好学(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勤奋好学(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生命在不断汲取新的养料,从而更加精彩,生命在于不停拼搏向上,从而彰显它的力量。那些为人类历史的前进作出贡献的人们的故事被后世传说时,总少不了勤奋好学这个关键词。本书选取了各界的勤奋好学的故事,引人深思,能给奋斗中的你以正能量。
  • 异界大召唤系统

    异界大召唤系统

    阴差阳错的穿越到异界,不幸的却成为了一座斗兽场最底层的斗士,与野兽搏斗,换取生存的一点点口粮,金手指虽有,无奈,光是启动能源便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还好,金手指很给力,厚积薄发,不但能够学习到各种技能,更能让他穿越到前世不同的影视小说位面,虽不能一步登天,却能一点点的积累成为强者的底蕴,为他勾勒出一段精彩纷呈的异界之旅
  • 天黑请别出门

    天黑请别出门

    我叫黄鑫,我是一位寻尸人,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虽然很匪夷所思,但却是真实发生了的……
  • 舌尖上的花朵

    舌尖上的花朵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笼中鹞

    笼中鹞

    公元2118年,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逐渐替代人力,只有人类总人口百分之一的人需要进行工作,:每两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从出生就要放进全沉浸式机器中。男主角伊昊笙是一名十七岁的高中生,在他执行一次任务后,母亲突然消失,只留下一封书信……
  • 养成好习惯的150个智慧故事

    养成好习惯的150个智慧故事

    本书从保持积极面对的心态、积极进取独立不依赖、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等十八章入手,从不同方面阐释了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种种道理和方法。所辑故事短小精练,所阐释的道理简单实用,将习惯的培养娓娓道来。
  • 重生一等妻:悠个老公去领证

    重生一等妻:悠个老公去领证

    结婚三年,从未同房,那夜,她被他联合亲姐,找人玷污她。面对满屋的狼藉,她第一次如此仇恨一个人。重生一世,她性子突变,发誓让前世欠她之人,血债血偿。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90后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山西省情报告(2014)

    山西省情报告(2014)

    本书以研究和展述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重点,兼及当下省情战略、基本地理历史,是一部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动态研究山西省情的探索之作。本书分省情战略、地理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比较、区域发展、大事记要六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对当下山西基本省情特别是2013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省情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认识和把握动态发展变化的山西省情颇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