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3200000098

第98章 火锅宴

四月里山花烂漫,虫鸟欢快鸣叫,柳树披上盛装,连续几场大雨下来,穿城而过的西江水也恢复了以往的高度。

随着地方安定南来北往的客商增多,加上城里百姓游玩踏春的人不少,城中几条商铺林立的街道跟着变得熙熙攘攘。

印刷作坊刊印出来的《说岳全传》和《童林传》卖得很好,之前韩五爷说书带来的轰动效应,很多人都知道故事的详细内容,拖家带口去听书终归不怎么方便,不若自己买一本回去看。

从最初只是读书人去买书,发展到后来变成了整个士绅阶层的事情,最后城中那些富户或者是识字的人也会省下钱去买上一本算是跟上潮流,城中书店着着实实大火了一把。

随着书籍的畅销,带来的却是茶肆生意的相对冷清。韩五爷仍旧跟以往一样每天说书,而且说的都是新故事新内容,但城里说书的不止一家,一些大的茶楼、酒肆同样说书,并以此为卖点。

别的茶楼酒肆,讲《说岳全传》的有之,讲《童林传》的有之,就算没有韩五爷讲的《封神演义》和《三侠五义》故事新颖,但人家也是照着沈溪印出来的书讲的,对于没听过的人来说同样精彩。

百姓可选择的地方多了,去茶肆听书并引以为时髦的风潮渐渐过去。

沈明有当掌柜后,雄心勃勃想大干一番,觉得贵宾桌赚钱多,干脆由四张桌子增加到十二张,又将店铺里里外外粉刷一新,兴高采烈等着贵客盈门。

但随后他才发现,这城里人也不是谁都挥金如土的,每天花两百文钱坐在贵宾桌听书还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到后来,十二张桌子别说坐满了,慢慢竟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就算以前那些出手阔绰来听书的,也觉得贵宾桌设得太多,坐下来听书并不能彰显其尊贵的身份。

坐惯了贵宾桌的士绅自然不会自损身份去坐普通座位,最后那些老主顾竟然一个都不来了,干脆去别的茶楼听《说岳全传》和《童林传》。

大型茶楼干净雅致,虽然没贵宾座但人家有雅间和包厢,花钱少不说,得到的服务还更加优良。

事前谁也没料想到,那些原本一场不落的有钱人竟也学得精明,新掌柜沈明有上任后的几把火全部宣告失败。

随着《说岳全传》和《童林传》两本书在城中热销,说书这门当也从茶楼酒肆发展到坊间市井,本来作为听书消费主力的普通老百姓,也因为邻里之间讲这两个故事的人多了,慢慢失去了光顾沈家茶肆的兴致。

到四月底,沈明有接手茶肆不到一个月时间,生意就从高朋满座变成门可罗雀,每天仅能靠夜场勉强维持运营。

沈明有本来就不是勤快人,最开始也是一股脑热情,以为能赚大钱,干劲还算足,等发觉茶肆生意不好后,他就开始从账上支银子供自己挥霍,对于经营茶肆开始听之任之。

李氏进城后便借住在沈家大房那边。

李氏决定让沈明有留下后,便将老实巴交的三儿子沈明堂送回乡下务农,随后让沈明有在茶肆旁租个地方住,少了对沈明有和茶肆的监督。

老太太心里最记挂的还是肩负一家人希望的秀才公沈明文。

对于为人精明看起来似乎挺能干的二儿子沈明,李氏还是很信任的,茶肆生意完全放手,可到了月底交账的时候,数目跟她的预期大相径庭。

原本一个月能有二十两银子净收入的茶肆,在四月里一共才收入七八两银子,这还得益于前半月韩五爷打理。

四月二十八这天下午,李氏来到沈溪家,把沈明有和沈明钧夫妇叫了过来,也是想问问为何茶肆收益降低。

“娘,这不是因为大哥住客栈,咱要从账上支银子给大哥一家,再者我刚接手,之前添置桌椅板凳,还要租地方住……这茶肆生意讲究细水长流,不能着眼于一时。”

李氏一听,觉得沈明有这解释合情合理,小财不出大财不入,之前沈明有添置桌椅和粉刷店铺的事她也知道,其实这些用不了几个钱,但老太太住在乡下二三十年,对于城里的物价不太有概念,以为会花不少银子。

等李氏跟沈明有离开,周氏才对丈夫提了一嘴:“不知这月茶铺营收是多少?”

以前茶肆是周氏管账,她就算不识字,但为人精明,对于账目向来熟记于心。

沈明钧则太在意这些,以前都是韩五爷把账目做好交给他,他让沈溪看过后就给周氏保管。

“账上七八两吧,确切的数字娘没告诉我。”沈明钧也不太确定。

沈溪本来跟林黛在屋子里偷瞧,这时候他出来说道:“爹,咱把铺子交出去的时候账上可有二十多两银子,如果说现在只剩下七八两了,那就不是营收,而是亏大了。”

周氏蹙眉:“臭小子不懂别瞎说,毕竟是你二伯,生意赚了钱也是沈家公有的,说他坏话没你的好。”

沈溪只好道歉,说了两句软话,周氏才不再训人。其实周氏自己心里也怀疑,账目她没接触,这大半个月下来茶肆那边到底什么情况她没过问,账册都是沈明有做的,其中难保没有猫腻。

等沈明钧再去沈溪大堂伯家看老太太的时候,周氏提醒让丈夫跟老太太把账目要过来看看,结果李氏管账管得严实,怎么也不肯把账本交给沈明钧。

老太太担心沈明钧夫妇不甘心把生意交出来,会趁着沈明有当掌柜收入少的时候就着账册诋毁沈明有的办事能力,进而怀疑她的决定。

李氏人老,想得也复杂,她没曾想其实沈明钧夫妇只是不想让沈明有做事没人监管,进而肆无忌惮地占为己用。

老太太不肯交账本,周氏自然不会多嘴,只是心里隐隐有些担心……现在沈家少了沈明文廪生的廪饩银和俸米,若是茶肆那边经营再出现问题,生活恐怕比起以前还要艰难,不过这一切都老太太决定的,既然她相信二儿子那就等着结果出来再说吧。

周氏更愿意打理手头上的生意,药铺这边顾客盈门,加上印刷作坊不断地推出行说本,如今《说岳全传》和《童林传》都已经出到了第四册,销售火爆,她两头跑竟有些忙不过来。

印刷铺子月底结账,才卖了半个月的书,刨去请人还有买工具和书纸油墨的钱,已经开始盈利。

第一个月就拿回投资并赚钱,这让周氏和惠娘非常开心,月底这天,沈明钧在王家那边不回来,两家就聚在一起吃饭,其实算是摆庆功宴。

这天下午惠娘老早就让宁儿去买回青菜、菇类和肉食,但药铺忙到入更才关门,天黑了现做的话显得太过仓促,估计还要等一个时辰才能吃上饭。

沈溪提了个主意,干脆不那么麻烦,就用小锅灶来“涮火锅”。

“小郎,咱正经吃饭,你说用汤水就这么把肉和菜涮一涮,能吃吗?”惠娘向来都觉得沈溪脑子灵光,只是这次涉及到吃的方面的问题,她可没盲目赞同。

沈溪笑道:“姨没吃过怎知道好不好吃?姨和娘都太忙了,咱可以先试试,如果好吃的话,以后做饭可以省不少时间。”

“憨娃儿,你哪里学来这些东西,咱以前在乡下的时候,野菜经常煮着吃,这好肉好菜的煮熟了不能吃才怪,但光吃这些不吃饭哪儿成?妹妹,我看这样,咱以后早点儿收铺子,让宁儿和秀儿轮班回来做,别忙到太晚。”

宁儿的本职工作原本是留在后院打杂兼看顾陆曦儿,可在两边药铺生意都上了轨道无比繁忙,宁儿也被拉去新铺子帮忙。

惠娘点头:“这样也好,大不了咱回头看看再买两个丫鬟回来,这样她们几个也不用太过辛苦。”

秀儿为人憨实,听到这话赶紧申辩:“奶奶,俺不辛苦,是奶奶您辛苦才是。”

这话倒是两家人都同意,要说这药铺里谁最忙,肯定要数早出晚归甚至晚上经常熬夜核对账目的惠娘,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她没了丈夫,把所有感情都寄托在了生意上,以便让自己不多想。

“是你们辛苦,我是掌柜的,赚了钱都是我的。”

惠娘笑盈盈道,“这样吧,今天先试试小郎说的吃法,不好吃的话,你们都赖小郎,可别怨我啊。”

两家人开始乐融融地准备晚饭。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便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到北宋时汴京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但宁化地处偏远,饮食文化非常匮乏,所以惠娘和周氏都不知道有这种吃法。

涮火锅最重要的是小锅灶,这满屋子的人总不能围在灶台你一筷子我一碗地在大锅里涮肉。

沈溪把之前冬天用来取暖的火盆端了出来,从后院柴房找来木炭加了进去,再支起一个小锅,简单的火锅就成型了。

吃火锅肯定要摆在桌子上,惠娘怕在后堂生火引起火灾就麻烦了,索性把八角桌摆到院子里,两家人坐着凳子围坐在八角桌周围。沈溪到厨房把他配好的作料拿出来,也就是葱、蒜、豆腐乳、芹菜末以及盐、香油等简单调味品。

这时候没有辣椒,火锅锅底也只是简单地在白水里加干虾仁、大枣、枸杞、姜、蒜、葱段等。

周氏见状不由骂道:“你个臭小子,感情早就想好这一出了?”

“娘,我看你跟姨都忙,所以想方设法给你们省事,如果觉得好吃的话,以后你们回来,咱生上火就可以吃不是?最多就是提前烧些米饭,就着菜吃就行。”

一桌子几乎都是女人,这次轮到沈溪这个男人当家,吃火锅是他提出来的,别人不会做,因此他指挥宁儿和秀儿去把菜和香菇洗干净,再把买来的羊肉和猪肉切成片,盛盘上桌。

同类推荐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 盛唐崛起

    盛唐崛起

    圣历元年,幽州昌平县郊外,少年杨守文意外被雷劈中,唤醒了尘封十七年的记忆。时,日月当空。开元盛世尚遥不可及,女主江山,在平静时局下,却似乎隐藏着激涌暗流。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的陈子昂;勇武善战,冷静睿智的李药师后人;垂垂老矣,却依旧心系李唐江山的狄仁杰;还有妖艳若罂粟花的太平公主;心思诡诈的上官婉儿……伴随着那些熟悉人物粉墨登场,杨守文发现,原来在这段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中,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组建了一个新的读者群,欢迎大家加入:292273299另外,欢迎大家加入老新的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号,搜索‘庚新’或者‘gengxin7512’即可。
  • 天启之年术士

    天启之年术士

    一本从上古流出下来的秘术古籍,因此书造成了纷纷乱世,但到了后世此书一分为三。引发各朝由繁荣到覆灭、人心由纯真到复杂。看此古籍是如何成就太监中的‘王者’,蛊惑世人挥剑中原。
  • 铁鹞子

    铁鹞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天下归一,四海承平,王朝奠基,方兴未艾。这是最绝望的时代,群雄皆灭,英豪束手,黄钟弃毁,瓦釜雷鸣。这是名臣宿将意气风发的当空旭日:立身朝堂者,面折庭争直言抗辩,一身傲骨铮铮作响。才兼文武者,出将入相开疆辟土,满腔壮志蓬勃不熄。这是寒门贵子踌躇难行的漫漫长夜:世家膏粱,征辟察举直送青云,易得终南捷径;草野俊杰,沉沦下吏埋首案牍,徒留两鬓白发。酒徒狂歌末路,名士吟啸五湖,商旅浮舟海上,此时盛世风流,俊采星驰。豪强田连阡陌,四夷蛰伏生息,遗民怀刃侧目。此刻风雨欲来,江湖潜沸。谁也没有在意,一名边郡庶子,正引吭高歌:“男儿须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展翅欲飞!
  • 疯狂的厨师

    疯狂的厨师

    隋末唐初,局势动荡,身处乱世,英雄辈出。张一鸣,从地球穿越而来,从一个211高等院校毕业生变成了张家堡的一名厨师。拿起菜刀是厨师,握住笔杆是书生,下海经商是富贾,玩起阴谋是政客!不怕厨师会做饭,就怕厨师有文化。知识改变命运,厨师也可逆袭!
热门推荐
  • 虐爱:历少的逃跑小娇妻

    虐爱:历少的逃跑小娇妻

    她爱他,不顾一切去爱他,可爱变成一把杀人的匕首,深深的刺入她的心脏。我曾再风中等你,你又在哪逍遥?
  • 突围集

    突围集

    当下经济下行,未来的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哪些领域有可能闯出新的改革路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当下的改革和未来的经济有何影响?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2》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当下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做了逻辑清晰的梳理,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和当下的问题所在,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老人与树

    老人与树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两个明晰的概念。但是在具体界说的时候,又往往缠夹不清。对于主要依赖虚构而创作的小说而言,能不能臻于艺术的真实,至关重要。读者明知小说是作家编造的,阅读的过程却需要审美层面的共时性真实。读者觉得虚假了,小说家无疑就失败了。近年,文坛出现了“纪实小说”这样一个新品种。我的这部《攻城》,创写于十多年前,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以人物原型的传奇经历为故事主干,但我认为它不属于纪实小说。我的创作,从来不受什么理论潮流的影响左右。具体的写作过程,是虚构多一点?还是依托真实多一点?也没有什么预先设定。
  •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本书写的是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来龙去脉。心学在王阳明之前已经有,只是王阳明将心学集大成;“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响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五百年。这和王阳明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心学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书即是将王阳明的历史经历以及心学的不断发展穿插叙述和分析,深入浅出,让人读来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人,心学到底有多么神奇。
  • 天命有归

    天命有归

    李天星,一个修真界的异类,他没有经过艰辛的修炼就有了人神嫉妒的修为.为了给自己报仇,他成了人间最强。为了天星门的门人,他用强硬的手段统治了仙、佛、魔、鬼、冥、妖六界。为了给师傅报仇,他挑起了诸神之战。为了窥得最神秘的地方他终于成功的进入了那片领域,也知道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 盛唐纨绔

    盛唐纨绔

    贞观四年,突厥刚败,大唐江山美伦如画。皇家有女(李丽质)萝莉初长成,杜家有妹(杜小妹)小鸟依人心,李靖家的纨绔子弟李三郎,拐着整个时代私奔,朝着盛唐大世前行……
  • 欢迎来到四十二号仓库

    欢迎来到四十二号仓库

    从超级英雄组织早早被退役的时空,加入了名为TXD的国际组织,并被分配到号称新人墓地的四十二号仓库。这里是收集存放超自然物品的地方,生活在一个各种神话传说都是现实的疯狂世界之中,还要做业内最危险的外勤工作,时空表示自己压力很大。神奇的超自然物品?实力莫名强大的仓库管理员?背景雄厚的搭档?好像没有哪里不对的……等等!为毛一个纯汉子的另一面会是个妹子啊!怎么看这画风都有问题吧?!
  • 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错不了

    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错不了

    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在飞速变化,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以求不断适应。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学会改变,只要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错不了!
  • 教你学作文描写(下)

    教你学作文描写(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