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6600000012

第12章

《卫生宝鉴》曰:中书右丞合刺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日夜约去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至元癸未季春下旬,予奉圣旨治之,遂往诊视。脉得沉缓,时时带数,尝记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濇少,一也,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濇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濇,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也。今右丞平居膏粱,湿热内畜,不得施化,膀胱窍濇,是以起数而见少也。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遂处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汤。《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畜,脐胀腹满,当须缓之。缓之必以甘淡为主。是用茯苓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窍,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为臣。脾恶湿,湿气内畜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用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朮为佐。咸入肾,咸味下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此为因用,故以二物为使。煎用长流甘烂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行也。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医学正传》曰:本邑赵德秀才之母,年五十余,身材瘦小,得大便燥结不通,饮食少进,小腹作痛。召予诊治。六脉皆沉伏而结濇,予作血虚,治用四物汤加桃仁、麻仁、煨大黄等药,数服不通,反加满闷。与东垣枳实导滞丸,及备急大黄丸等,药下咽,片时即吐出,盖胃气虚,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药耳。遂以备急大黄丸,外以黄蜡包之,又以细针穿一窍,令服三丸。盖以蜡匮者,制其不犯胃气,故得出幽门,达大小肠取效也。明日,下燥屎一升许。继以四物汤加减作汤,使吞润肠丸。如此调理月余,得大便如常,饮食进而平安。

予族孙因出痘,大便闭结,由病至痘疮愈后,不如厕者,凡二十五日。肛门连大肠不胜其痛,叫号声达四邻。外医及予二三人,议用皂角末及煎蜜导法,服以大小承气汤及枳实导滞丸、备急丸,皆不效,计无所出。予曰:此痘疮余毒,郁热结滞于大小肠之间而然。以香油一大盏令饮,自朝至暮,亦不效。予画一计,令侍婢口含香油,以小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肛内,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行,再过片时许,下黑粪一二升,止。困眠而安。

修德翁年七十,秋间患小便不通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至微之物,而有回生起死之功,故录以为济利之一助云。

《医学纲目》曰: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令服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安。此药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用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苓、当归、龟甲酢炙各一两为末,以人参汤调下二钱。

《医宗必读》曰:少宰蒋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结四日,腹中胀闷,服大黄一钱,通后复结。余曰:肾气衰少,津液不充,误行疏利,是助其燥。以六味丸料,煎成加人乳一锺、白蜜五钱,三剂即通,十日而康复。

文学顾以贞,素有风疾,大便秘结,经年不愈,始来求治。余曰:此名风秘。治风须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补汤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风、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后,永不复患。以手书谢曰:不肖道力,僻处穷乡,日与庸人为伍,一旦撄非常之疾,困苦经年,靡剂不尝,反深沉痼,遂就治神良,乍聆指教,肺腑快然。及饮佳方,百日以来,沉疴顿释,今日幸生归矣。凡仰事俯育,俦非意外之庆,则俦非台翁之赐哉?全家额手尸祝湛恩。乞附名案尾,以志感忱,幸甚!

方伯张七泽夫人,患饮食不进,小便不禁。余曰:六脉沉迟,水泉不藏,是无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进六君子加益智、肉桂。二剂减,数剂安。

文学俞元倩忧愤经旬,忽然小便不禁,医皆以固脬补肾之剂投之,凡一月而转甚。余谓之曰: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此肾、肝之阴有伏热也。用牡丹皮、白茯苓各二钱,若参八分,甘草梢六分,黄连一钱,煎成,调黄鸡肠,与服六剂而安矣。有吴门医者云:既愈当大补之。数月后,仍复不禁,再来求治。余曰: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遂以龙胆泻肝汤,加黄鸡肠服之,四剂即止。以四君子加黄连、山栀,一月而痊。

郡守王镜如痰火喘嗽正甚时,忽然小便不通,自服车前、木通、茯苓、泽泻等药,小腹胀闭,点滴不通。余曰:右寸数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钱,麦冬三钱,五味十粒,人参二钱。一剂而小便涌出如泉。若淡渗之药愈多,则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先兄念山,谪官浙江按察,郁怒之余,又当盛夏,小便不通,气高而喘。以自知医,服胃苓汤四贴,不效。余曰:六脉见结,此气滞也。但用枳壳八钱,生姜五片,急火煎服,一剂稍通,四剂霍然矣。

孝廉俞彦直修府志劳神,忽然如丧神守,小便不通。余诊之曰:寸微而尺鼓,是水涸而神伤也。用地黄、知母各二钱,人参、丹参各三钱,茯苓一钱五分,黄蘗一钱。二剂稍减,十剂而安。

《薛己医案》曰:一人大便素结,服搜风顺气丸,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左关尺脉洪而虚。余曰:此足三阴虚也。彼恃知医,不信,乃服润肠丸,大便不实,肢体倦怠。余与补中益气、六味地黄,月余验,年许安。

都宪孟有涯气短痰运,服辛香之剂,痰甚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愈。

一老儒有风热,饮食如常,大便十七日不通,肚腹不胀,两尺脉洪大而虚,此阴火内烁津液,用六味丸二十余剂,至三十二日始欲去,用猪胆润而通利。

一妇人年七十有三,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细微,此属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余剂。计所进饮食百余碗,腹始痞闷,乃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调理而安。若间前药,饮食不进,诸证复作。

一男子年五十余,因怒少食,大便不利,服润肠丸,大便闭结,胸胁作痛,欲兼服脾约丸,肝脾肾脉浮而濇。余曰:此足三阴精血亏损之证也。东垣先生云:若人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人阴血枯槁,内火燔烁,肺金受邪,土受木伤脾,肺失传,大便闭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今滋其化源,则大便自调矣。如法果验。

一儒者,怀抱郁结,复因场屋不遂,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清热化痰行气等剂,前证益甚,肢体倦怠,心脾二脉濇滞,此郁结伤脾之变证也。遂用加味归脾汤,饮食渐进,诸证渐退。但大便尚濇,两颧赤色,此肝肾虚火,内伤阴血,用八珍汤加苁蓉、麦冬、五味,至三十余剂,大便自润。

一男子所患同前,不信余言,服大黄等药,泄泻便血,遍身黑黯,复求治。余视之曰:此阴阳二络俱伤也。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辞不治,后果然。

职方陈莪斋年逾六旬,先因大便不通,服内疏等剂,后饮食少思,胸腹作胀,两胁作痛,形体倦怠,两尺浮大,左关短濇,右关弦濇。时五月请治,余意乃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而肺金又克肝木,忧其金旺之际不起。后果然。

刘天锡内有湿热,大便滑利小便濇滞,服淡渗剂,愈加滴沥,小腹腿膝皆肿,两眼胀痛。此肾虚热在下焦,服淡渗导损阳气,则阴无以化。遂用地黄、滋肾二丸,小便如故;更以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兼服而愈。

一富商,饮食起居失宜,大便干结,常服润肠等丸。后胸腹不利,饮食不甘,口干体倦,发热吐痰。服二陈、黄连之类,前证益盛,小便滴沥,大便泄泻,腹胀少食。服五苓、瞿麦之类,小便不通,体肿喘嗽。用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而愈。

大司徒许函谷,在南银台时因劳发热,小便自遗,或时不利,余作肝火,阴挺不能约制。午前,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黄蘗、知母,午后服地黄丸,月余全安。

司徒边华泉,小便频数,濇滞短赤,口干唾痰,此肾经阳虚热躁,阴无以化,用六味、滋肾二丸而愈。

考功杨朴庵,口舌干燥,小便频数,此膀胱阳燥阴虚。先用滋肾丸以补阴而小便愈,再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以补肺肾而安。

一儒者发热无时,饮水不绝,登厕则小便濇痛,大便牵痛,此精竭所致,用六味丸加五味,又补中益气,喜其谨守得愈。若肢体畏寒,喜热饮食,用八味丸。

刘大参年逾六旬,形气瘦弱,小便不禁或频数,内热口干,或咳痰喘运。余以为肺肾气虚,用六味丸、益气汤以滋化源。彼不信,反服补阴降火濇精之剂,阴窍作痛,或小便不利。仍服前药,不两月而愈。

《证治准绳》曰:甲午秋治一妇人,年五十,初患小便濇,医以八正散等剂,展转小便不通,身如芒刺加于体。予以所感霖淫雨湿,邪尚在表,因用苍朮为君、附子佐之发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即时便通。

马参政父年八旬,初患小便短濇,因服药分利太过,遂致闭塞,涓滴不出。予以饮食太过,伤其胃气,陷于下焦,用补中益气汤,一服小便通。因先多利药,损其肾气,遂致通后遗尿一夜不止,急补其肾,然后已。凡医之治是证,未有不用泄利之剂者,安能顾其肾气之虚哉?表而出之,以为世戒。

有瘀血而小便闭者,宜多用牛膝。《本事方》云:顷在毗陵有一贵官妻妾,小便不通,肚腹胀痛不可忍。众医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类,数种皆治,不通,病愈甚。予诊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药不可去。乃用桃仁煎,初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卧,少顷,下血块如拳者数枚,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药猛峻,气虚血弱者,宜斟酌之。

《医方考》曰:宋季饶医熊彦诚,年五十五岁,病前后便溺不通,五日腹胀如鼓,同辈环视,皆不能措力。与西湖妙果僧慧月相善,遣信邀至诀别。月惊驰而往,于钓桥逢一异客,揖之曰:方外高人,何孑孑走趋若是?月曰:一善友久患秘结,病危急,欲往问。客曰:易事耳。待奉施一药。即脱靴入水,探一大螺而出。曰:事济矣。抵家,以盐半匙,和壳生捣,置病者脐下一寸三分,用宽帛紧系之,仍办溺器以须其通。月未以为然,姑巽谢之。至熊家,彦诚昏不知人,妻、子聚泣。如诸医无他策,慢使试之,曾未安席而暴下。诸医愧叹而散。月归访异人,无所见矣。熊后十六年乃终。昆谓便溺不通者,热秘之也。大螺性寒而善分清散,浊水之中,一着大螺,便能澄彻。剂之以盐,取其善润而已。

《寓意草》曰:姜宜人得奇证,简《本草经疏》治交肠用五苓散之说,以为神秘。余见之,辨曰:交肠一证,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专为通前阴而设也。若此证闭在后阴,二便俱从前阴而出,拟之交肠,诚有似是实非者。况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有毫厘千里之不同,安得拟之?原夫疾之所始,始于忧思,结而伤脾。脾,统血者也。脾伤则不能统摄,而错出下行,有若崩漏,实名脱营。脱营病,宜大补急固。乃误认为崩漏,以凉血清火为治,则脱出转多。不思天癸已尽,潮汛已绝,万无是病。其年高气弱,无血以实漏者,毫不念也。于是胞门子户之血,日渐消亡,势不得不借资而仰给矣。借资于大肠,转将大肠之血,运输而渗入胞囊。久之,大肠之血亦尽,而大肠之气附血而行者,孤而无主,为拳为块,奔腾涣散,与林木池鱼之殃祸同矣。又如救荒者,剥邻国为立尽之墟所不顾矣。犹未也。仰给于胃脘,转将胃脘之血,吸引而渗入胞囊,久之胃脘之血亦尽,下脱之血,始无源自止。夫胃脘之血,所以荣周身而灌百脉者,今乃暗归乌有,则苞稂失润而委离足忧。血尽而止,较之血存而脱,又倍远矣。故血尽然后气乱,气乱然后水谷舍故趋新,舍宽趋隘。江汉两渠,并归一路,身中为之大乱,势必大肠之故道复通,乃可拨乱返治,与五苓一方,全无干涉。又况水谷繇胃入肠,另有幽门,泌别清浊,今以渗血之故,酿为谷道,是幽门辟为坦径矣,尚可用五苓再辟之乎?又况五苓之劫阴,为亡血家所深戒乎?今之见一病,辄有一药横于胸中,与夫执成方奉为灵秘者,大率皆误人者也。若宜人之病,余三指才下,便问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媪曰:时时泣下。乃知脏燥者多泣,大肠方废而不用也,交肠云乎哉?今大肠之脉,累累而现于指,可虞之时,其来春枣叶生乎?枣叶生而言果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妙手之超凡圣手

    妙手之超凡圣手

    拥有超凡医术,一双圣手走遍天下!身为炎黄子孙,就是要振兴传统文化,嗯,就从给人针灸开始!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二次元之无限卡组

    二次元之无限卡组

    Q群942039249?陆渊将手中的数十张卡牌摊开:“选哪张好呢?就是你了……三千剑问(万剑天)!”?“我有一剑问天,问天断念思否”?问天?断念剑,断尽天下念!?“这次……就你了!青海剑仙!”?青海有悔,情海无悔!?无悔情剑!?一缕青丝易斩,两寸情丝难断!陆太贱的智障人生。?(所以说,各位大佬,求收藏啊)?????
  •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务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务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方面。财政监督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具有治标与治本的双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近些年来政府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的推进,要求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职能。
  • 长生仙途.A

    长生仙途.A

    败落世家之子的高华,立志奋发图强,重振门楣!所幸他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努力,渐入佳境……然而枚偶得的三枚血色晶石,却又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各方强梁竞相夺取的“猎物”。万般无奈之下,高华愤然而起,斩妖魔,斗巨擘,压豪门!
  • 我叫术士

    我叫术士

    这是一个游戏在现实世界里的故事,方石再次失业,在玩游戏的时候出了点意外,然后发现自己成了现实中的游戏角色,一个术士,于是方石开始用这个有趣而新奇的身份展开了自己全新的人生旅程。从一个个的邂逅和相遇中,在与一个个不同个性人物的交流当中,在一次次的碰壁和欣喜当中,在一次次的失去与获得当中,方石不知不觉的成长着、蜕变着。让我们随着他的都市冒险历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和思索一下生活的真相吧。
  • 重生空间有精灵

    重生空间有精灵

    知名设计师叶慧是最忠实的唯物主义者,可是无意中救了下界历劫的仙人,叶慧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她重生了!而且还得到了仙人所赠的上古仙坠,从此随身携带空间。虽然重生后的人生并不如意,但是有了随身空间,也给了她许多便利!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与生俱来的技术与天赋,看她成就重生之后的辉煌人生!
  • 毒医倾天下

    毒医倾天下

    她是堂堂一代毒医,却因试药而亡,嗝屁之后,竟然穿越古代上演“诈尸”大戏,后来还被人硬塞给一个病入膏肓的太子。神马?要跟公鸡拜堂?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毒死,勿食,不谢!哪知传说中病入膏肓的太子却很猴急,拖着‘回光返照’的身体要对她就地正法,“妞,长得还不错。”“亲,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有—个好方法一活在当下!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放下过去的烦恼,摒弃未来的忧思,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坦然地接受它、享受它,才是生活的大智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发生。只有当下才是最为真实的。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只有把握当下,才能纠正过去的偏差,汲取此时的力量,创造未来的辉煌,让人生变得丰盈而美好!本书从大众心理和生活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 三无性论

    三无性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