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9900000014

第14章

于是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同上。后陈辞句中二。初庆前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可知。二请后有二。一问所修

世尊此诸方便 指前三观

一切菩萨于圆觉门 指前所依行本

有几修习 前说三观。虽行相分明。未审诸菩萨所修为复一人具三。为三人各一。为前后。为同时。为依次。为超次。二明所为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可见下三唱仿前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正说长行中四。一举意标数。二观网交罗。三结成正因。四总示修习。今初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明所依之本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正明诸轮大意。无修之修。义同前段

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轮者摧辗义。能摧惑障令正智转。故名为轮。二观网交罗。于中三。初有三轮单修三观。次有二十一轮。交络三观。后有一轮圆修三观。悫疏于此二十五观约喻各立一名。今全用之。初中三一澄浑息用观

若诸菩萨 此下二十五轮皆有标列结。亦应一一标云悟净圆觉以为起行所依。为前有故。经恐文繁。故略不载。又此初三观行相前已具释。此为分成二十五数。故略明之以显单复之相。是故三观皆标云唯。结云单。意显不兼余二。力所未兼。非轻余行

唯取极静 不兼余事

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由静心之力。觉身心空。瞥念尚无烦恼何据。烦恼不起即是觉心。故云究竟成就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不起法空之座。便入寂灭涅槃

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结名二庖丁恣刃观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静诸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庖丁是晋时屠子。十九年以一刀解牛锋刃不损。喻菩萨利众生修万行应。缘入俗自智无伤。余义已如前释。三呈音出碍观。谓器质音融。随扣应响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 以诸幻境无边难可穷究。故直云灭。灭者绝念也。作用施为又妨禅寂。故云不取。入佛境界经云。诸法犹如幻。如幻不可得。离诸幻法故敬礼无所观

独断烦恼 独者不假诸行也。正是绝待之义

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但与灵心相应。烦恼自无所有。无所有处即为证也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结名。后交络三观。每以一观为头。兼于余三。交络成七。三七故有二十一轮。兼前三单及后一圆。足二十五然每一观为头。七段之中皆有四节。初两段二二共合。次两段三行次第。次有一段先一后齐。后有两段先齐后一。今每观为首之中。但长科七段。又缘每轮辨其先后。一一须牒观名。今恐文繁。每观但各举一字以论其次。谓初静次幻后寂。寂与静异者。静是二乘境。寂是佛境。又静是禅定。寂是涅槃。文中三。初七轮静观为首。兼于幻寂。次七轮幻观为首。兼于静寂。后七轮寂观为首。兼于静幻初中七观。一运舟兼济观。菩萨修定以出尘即运舟。发慧以化物即兼济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 标静观为首

以静慧心 从静蹑迹起也

照诸幼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 兼修幻观。若无静慧则自居幻化。何能照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结名。二湛海澄空观。湛海则波澜不动先静观以反流。澄空则水性清明。后寂观以显性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静也)证至静性 寂也蹑静而兼修寂矣

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二观功用断烦恼是因亡。出生死是果丧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结名三首罗三目观。三观俱修。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静也)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次幻)后断烦恼而入寂灭(后寂)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结名四三点齐修观三点者梵之伊字。悫意云。一人俱修三观。即名为齐。非谓同时

若诸菩萨以至诤力(静)断烦恼已(寂)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 幻也。烦恼既尽爱见已无。故所起行无不净妙。可解他缚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结名五品字单双观。上单静观如上一囗。后双明寂幻。如下两囗。故云单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静)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境界 齐兼幻寂。初句是寂。后二句是幻。内断烦恼外度众生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结名六独足双头观。白泽图中有山精。头如鼓有两面。前后俱见此喻静幻双照二利齐运。如双头也。单寂观如独足也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 齐标静幻。以至静力资助策发变化之力。以度众生

后断烦恼 兼寂。前二利备故入中道。此与前异。前则静独为初。后始兼寂幻。此则静与幻齐为初。后始单兼于寂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结名七。果落华敷观。即以静定之树。结寂灭中道之果。后敷华者。复以幻观入有情界。度诸众生。同令获得涅槃之果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齐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兼幻)。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次七轮一一标幻为首。次兼余二。今初先武后文观。武王伐纣后铸戈戟为农器。喻此菩萨先变化种种已后入静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标幻)而取至静(兼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功成退职观。菩萨发慧利物即是功成。习寂内修名为退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幻)而取寂灭(兼寂)。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二幻师解术观。先起变化作术法。后归静体寂故解术

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幻)。安住寂静(静也)而断烦恼(寂)。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四神龙隐海观。起幻化生如神龙布云雨。归体入静。如隐海也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幻)断烦恼故(寂)安住至静(静也)。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五龙树通真观。先起幻后归静寂。如龙树初行幻术广化邪途后习真乘自阶圣果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幻)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齐兼静寂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六商那示相观。商那和修即优波鞠多之师也。先以神力示相降伏鞠多弟子慢心后。乃入定归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齐静)后断烦恼(兼寂)。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七大通宴默观。大通如来先化用利物。后自归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齐寂)后住清净无作静虑(兼静)。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后七轮一一标寂为首。次兼余二。此初宝明空海观。佛顶经云。同入如来宝明空海。今灵心观。即本觉明。如宝明也。后静观如空海也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寂)而起至静住于清净(兼静)。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二虚空妙用观。灵心之体如虚空。起化即妙用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寂)。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兼)。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三舜若呈禅观。舜若即虚空神。遇日光映之暂现。如此先寂次静后幻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寂)安于静虑(静)而起变化(幻)。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四饮光归定观。大迦叶也。先证体次起神通。后乃归定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寂)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幻)归于静虑(静)。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五多宝呈通观。多宝佛先成道证如体。后于塔中发起法华。如静幻无碍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寂)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齐兼静幻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六下方腾化观。即法华菩萨六万恒沙从下方现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齐静)而起变化(兼幻)。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七帝心含变观。此宝含诸物像。对即变应应而还空。如灵心观成包含德用应缘起幻而复安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齐幻)而起至静清明境慧(兼静)。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后有一轮圆修二观。此名如意圆修观。如意宝珠四方俱照。大智顿觉三观齐修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 称圆觉而发慧故

圆合一切 圆融和合一切事理性相真妄色空等类。举体相应。是为圆合。谓由圆觉合理理即非理。故全即事。又由以觉合事事即非事。故全即理。余性相等皆同此说。中道义谛于是现焉。非理非事双遮显中。即理即事双照显中。遮照同时是为圆觉

于诸性 依此修静观

相 依此修幻观

无离觉性 依此修寂观故。科云圆修三观矣。又以圆觉合一切。是从体起用。性相无异觉性。是会用归体。体用无碍寂照同时。是为圆满无上妙觉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三结成正因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可见四总示修习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 示修习者。修此二十五轮之时。于事中威仪法式及用心方便三业事理。具足修习之意

当持梵行(戒也)寂静(定也)思惟 慧也。具戒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

求哀忏悔经三七日 多生业累恐障净心。忏悔求哀发露先罪。日数若少虑不精诚。三七日中已彰恳祷。忏悔之义下道场加行中当释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 书此二十五轮名字文句。安置道场之中。礼念虔诚精祈一行

至心求哀随手结取 若自的乐一门。随便积习。若胜劣难分不能自决。即凭圣力以卜应修。信手取之不宜简择

依结开示便知顿渐 依所捻结。开而视之顿渐自知。无贪余观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心怀疑阻并失前功。纵使再修稍难成就。据根验理必在于兹。无乃等闲轻于事相。偈中亦四全同长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标举)

辨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今修观之人先以所依之体为本而起观行。长行云圆觉清净。无能所修心宜此理。即禅定义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长广偈略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正结所为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简非所为也。长无偈有。今为二释。一者两句皆作上根释。谓唯除上根圆顿悟解之人。并及于一切定相之法不随顺者。则不必具依二十五轮及道场探结等。不随顺法者。不取相也。既不随相即随真觉。此乃顿入圆明触目合道。不可加之绳索伤乎无疮。是前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等类。故除之矣。二者下句作无信下根释。谓都不信者。闻之不能随顺。依此则上智与下愚不移也。前释不随。不随倒法。此释不随。不随正法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嫡女另聘

    重生嫡女另聘

    “二爷,到底要保孩子还是大人啊?”连温玉眼内的最后一些光亮给了齐君然。齐君然的浓眉一直都是紧拧着,然后他转过身,吐出来的还是那几个字,“保孩子,快些。”前世,她错认良人,被相公和妹妹联手害死。谁料,死后重生,这一世,她护母学医,另遇良缘,终于是扬眉吐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形的线索

    无形的线索

    “你已经研究过这个案子了?”“研究过这个案子的人不是我。”“最近几天没有研究这个案子怎么能够为那些报纸提供那么引人注目的大标题?”“我不看那些报纸。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没看过一张报纸。”“斯特兰奇小姐,眼下,你的社交活动想必安排得非常紧凑吗?”“那是自然。”“那你的职业嗅觉暂时处于搁置状态?”“何以见得?”“你就不问问自己是否已经读过那些报纸?”
  • 惊世重生:妖妃惑江山

    惊世重生:妖妃惑江山

    一朝魂穿,黑眸再次睁开,她不再是她,因所谓的救世七星转世,让她横穿异世。呵!真可笑!自古红颜都是亡国劫,有谁会让一个魅术无双的妖女来救世的?可是偏偏她就成了灭世魔君的心尖之人。是爱?是恨?是救苍生还是毁天下?一切皆在她的一念之间......
  • 山野妖事

    山野妖事

    关于末世和山野的那些事,最终的秘密,谁能揭晓
  • 冥帝凰妃

    冥帝凰妃

    伴生墨莲,千年守护,只求你来世可以再看我一眼。墨莲绽放,带着神秘印记。懵懂的神秘少女,一出世就轰动四方。误入禁地,唤醒魔神。在世人眼里,他是十恶不赫的魔神,却殊不知他是这世界上最尊贵的人!一身祸世邪气,与邪域又有什么关系?一双尊贵灰眸,与幽冥又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玖,我将伴你永生永世,誓死相随。”——“玖,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玖,你没有家,我给你一个家。”玖……我爱你……一句话总结:幽冥之主诱骗来自邪域的少女的故事。
  • 冥皇令,倾世小懒妃

    冥皇令,倾世小懒妃

    穆苏苏是个超级怕麻烦的小女人,怕麻烦倒不是因为这货胆小,而是她太懒,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傻子,谁让她附身的这位悲催原主穆郡主之所以挂掉就是太过于聪明and知道滴太多了咧。为了避免再次杯具,她只好时刻提醒自己慧者易逝,愚者长存。她原本也是这样严格执行滴。可是谁知皇帝居然好死不死地把她指婚给天底下最麻烦的冥王凤无痕,穆苏苏怎么可能愿意接受咧,为了摆脱凤无痕,她不惜拿出她家祖传的尚方宝剑只求退婚,穆苏苏说了凤无痕太丑,太老,还太屌,她实在是受不了。哦,对了,那货最后还加了一句凤无痕长年做个轮椅估计连喜床都爬不了。就这样穆苏苏成功地让凤无痕恨上了,也开启了她自己与那位神秘狠厉王爷滴悲催故事。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本书收入了100个情节曲折、耐人寻味的断案故事,每个故事都演绎着悬疑的情节,跃动着鲜活的人物,描述着生动的细节,带领我们回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曲折离奇的案情,在睿智高明的断案高手的努力下,疑问烟消云散,真相浮出水面,凶手落入法网。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
  • 经过

    经过

    岁月在经过,我亲爱的,很快就没人会知道你我知道的是什么。——纳博科夫。新华路在老城区,是这个城市一条不大的街道,不够繁华,甚至还有点远离闹市区。这条街道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街道两边的梧桐树,和梧桐树后面的那些造型一致、排列整齐,又低又矮的老旧楼房。在那些楼房中,让苏僮铭心刻骨的就是街道北边的36号楼,那是街面中间一栋临街的灰白色楼,每个黑洞洞的楼口前都有一盏被绿色灯罩笼罩的老式吊灯,楼前的那棵老梧桐树有点向街面倾斜,像一个疲倦的老人一样。
  • 豪门童养媳

    豪门童养媳

    近来a市本阜最大新闻不得不说就是恒森伟业的首席执行官顾北辰的婚姻问题。啊?你问顾北辰谁啊,一脚踢飞你。如果在a市你连顾北辰都不认识的话,那就证明你不是地球人。顾北辰啊!十六岁就成为了墨顿米勒奖学金获得人,十九岁同时获得了中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和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二十岁跻身于华人著名经济学家之列,q大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终身名誉教授,二十一岁创……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