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3500000022

第22章 政治经济(2)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不仅通过了美国的提案,达成了《国际货币基金定论》,而且参加会议的国家同意建立一个国际货币制度,由新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辅助机构加以管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立可以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多边贸易以及货币的可兑换性。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且在成立世界银行的同时,计划成立国际贸易组织,使之成为控制与协调战后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于美国国会的反对,国际贸易组织胎死腹中,结果以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虽然这些国际经济组织起初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但却因此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雏形。

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国际经济合作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首次以世界性的协定形式,明确规定了国际货币制度的规则,以及执行和维护其原则的手段。布雷顿森林会议所取得的协调一致,反映了各国的需要,同时,各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本国的经济主权以适应全球经济复苏的需要,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也确实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收入增长。但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也取决于各国经济上的实力,反映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日本等的经济实力增强,而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60年代以后,多次发生美元危机,西方主要货币相继实行浮动,开始与美元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所建立的体系彻底解体。

联合国建立

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并由主权国家组成。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发表,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各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法、国际安全、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始阶段,26个国家派出代表承诺其政府共同对轴心国进行作战。最初,有关国家为了在具体事务上开展合作,因而成立了临时的国际组织,这便是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安全”。

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在英国伦敦签署,成为建立联合国系列步骤中的第一步。1942年1月1日,26个反对轴心国的同盟国代表在华盛顿会面,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份文件第一次正式采用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联合国”的说法。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会议上苏联、英国、美国和中国政府号召尽早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了有111个条款的《联合国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1945年10月24日,《宪章》公开发表,宣布联合国正式成立。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为争夺国家领导权,在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败退台湾岛。

中共中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意见。

其中有的问题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此后,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中国内部形成两党对立的两强格局。1946年6月,解放战争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而进行了英勇的战斗,这是20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纽伦堡审判

纽伦堡审判又称欧洲国际军事法庭,是指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被告共22名,均为**德国的军政首领。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个组织被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3个组织则被判无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关于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分子,在同盟国内部引起激烈争论,有人主张不经审判就处决,最后公开、公平审判的观点获得了胜利。用法律让罪人服罪、以公正培育正义,这对维护世界和平更为有效。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开庭的时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只有短短6个月,在当时的德国,**虽已战败,但民众尚未从数十年的精神管制和理论荼毒中清醒过来,许多党卫军死硬分子仍蠢蠢欲动企图伺机东山再起,**的遗毒影响了普通的德国士兵,他们认为自己虽然参与了战争,但却是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并不是犯罪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审判、法庭证据、法庭辩论和公共判决更能挖掘历史的真相。经过218天的审判,最终有18名**分子被判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对德国来说,纽伦堡审判是黑暗历史的结束,也是同**的过去划清界限的开始,德意志民族从此开始了对历史的反省。

印度的统一与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1946年2月18日,孟买港两万多名水兵发动起义,随后印度海军官兵全面起义。英国殖民当局虽然利用军舰和重炮镇压了起义队伍,但事实也证明,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殖民统治是失败的。

早在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提出要对印度“分而治之”,他提出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三个统治区。由于他的理论恰好符合英国当局的意愿,因此“分而治之”的计划很快就被采纳了。然而,“圣雄”甘地和印度国大党的领袖尼赫鲁却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反对印巴分治,反对巴基斯坦独立。甘地认为,民族问题如果通过分裂印度来解决,那就像“砍掉脑袋,摆脱头疼”一样。1947年6月3日,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对外正式宣布印巴分治方案,即著名的“蒙巴顿方案”。

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地按此方案分别成立。蒙巴顿方案是以宗教核心来划分自治领地,并不是以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划分。巴基斯坦分为东巴和西巴两部分,中间被印度隔开,使东、西巴相隔2000千米左右。东巴人绝大多数属孟加拉族,讲孟加拉语,西巴人则有多种民族混居。东西巴的文化和民族各不相同,伊斯兰教是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唯一基础。

印巴分立由此造成巨大后患,方案要求各邦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入任一自治领地,使得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一直悬而不决,此后印巴两国独立,就克什米尔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争斗。

东京审判

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审判,这就是东京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莫斯科会议的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

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诉书,被告共28人,除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被判处7年徒刑。7人判处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

这次审判论定日军入侵并占领南京是事先预谋的罪恶,在日军占领南京后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30多万人。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对南京进行了强奸、抢劫、毁房屋等战争行为。这次审判确认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犯罪行为。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反***盟国和日本人民的要求下,由美国主持,在日本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实行“民主化”改革。美国发布了相关文件阐明了占领和改造日本的目标与政策,同时非常严厉地指出:日本所面临的经济上的困境是日本自身行为的结果,盟国不负担恢复日本所蒙受损害的责任,日本在着手重建物质生产的同时,必须彻底改革经济活动及经济制度。

日本投降后,作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措施,盟军总司令部指令“解散财阀”,因为这种以家族为中心的财阀,是*******的经济基础和对外经济侵略的先锋。解散财阀便要成立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防止日本垄断资本复活。此后由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逐渐转变,解散财阀进行得很不彻底,但仍然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具有管理能力的中上层管理者登上财界的领导地位,建立了资本和经营相对分离的新体制。

由于战后的粮食危机,日本土地和粮食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日本政府两次制定《农地改革法》,基本上消灭了地主及其土地所有制。日本经济改革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巴以棋局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而巴以棋局是对巴以冲突的形象描述。

1947年11月联合国公布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建立“以色列国”,而阿拉伯国家对此表示反对,并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此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

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埃及、叙利亚等地,而争夺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因素。以色列境内无大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并在被占领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水,同时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定居点。

1987年12月,巴勒斯坦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成立激进组织,简称“哈马斯”。哈马斯成立后,策划了多起针对以军的示威和袭击行动,在以色列国内引起极度恐慌。1989年哈马斯被以色列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并将其精神领袖亚辛逮捕入狱。“9·11”事件后,美国亲以的强硬派势力上升,在巴以问题上更加偏袒以色列。美国公开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袭击采取报复行动,将巴激进组织定性为“恐怖组织”,要求巴勒斯坦更换领导人,默许以色列软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巴以冲突期间,以色列持续向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起多次空袭,同时,哈马斯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了大约300枚火箭弹。

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冲突的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民族内战,随后演变成朝韩双方分裂,并且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这一提议得到了苏联的认可。由此埋下后来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阵营的导火线。

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主要为工业区;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总人口的60%,是主要的粮食产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南部地区成立大韩民国,北部地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上国土和民族分裂,造成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信和人员物资交流被切断。

同类推荐
  •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本书是一本综合各方面知识的文化百科图书。它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涵盖了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地理名胜、山川湖泊、天文历法、节日节气、民俗礼仪、科学技术、文化传媒、文学常识、教育常识、体育常识、称呼趣谈、俗语俚语、医疗卫生、交通通信、邮政储蓄、经济贸易、生物奇观、影视曲艺等19个方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作了简明的讲解。
  •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由谢芾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布伦特兰,她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未解之谜

    仰望苍穹,环顾四野,人们看到的是苍茫辽阔而没有尽头的空间,这个空间被人们定义为“宇宙”。关于宇宙,《淮南子》中有语:“上下天地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即是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人们置身于“上下天地”中,但是却总是无法真正地看清宇宙的真面目。人们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探索,表现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当中。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都是描述天地如何形成的故事。而在西方文明当中,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故事也被世代流传,并且曾经被认为是世界的开始和起源。随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一些自然的规律并且学会利用这些规律。
  • 科学的楷模(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学的楷模(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外星人探访记(探索发现漫游记)

    外星人探访记(探索发现漫游记)

    《外星人探访记》本书为您讲述关于外星人的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豪门恩怨

    豪门恩怨

    柳雪晴是一个被领养的女孩,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她很想念父母,时常在梦中梦到他们,可是在梦中的她却看不到父母的样子。等她长大后,她决定去寻找她的父母,想问问他们为何抛弃她。可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更让她恐慌的是,她竟然喜欢上了一个跟她有着一样胎记的男人……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本书向读者一一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第一版2009年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厚爱。近十年间,作者在继续探索新闻精品形成的规律、特点过程中写就了26篇文章,共计约10万字,经整理补充进书中,并删去原书中不够精练的部分文章。
  • 末世重生,系统大大该打怪了

    末世重生,系统大大该打怪了

    一次意外,让她重生在末世之前。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人家发现人家不是该末世的干活是该修仙干活的。噢噢噢!原来上一世自己去错场地了呀!怪不得她上一世那么衰。既然如此,此生就要早早脱离末世,莫要过多纠缠,掐指一算,原来末世等着其他女主女配来征服,那根本不是她林悠悠大发神威的场地,还是快快飞升"逃命"而去吧!那个,这回人家飞也飞了来也来了运道变也变了,就不会那么容易被炮灰了吧!再被炮灰,我林悠悠就直接和大家说拜拜!
  • 巫术魅影

    巫术魅影

    “快看,那是什么?”听到声音后另外一个顺着说话人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他们眼前的不远处,借着火光他们看见几个女人穿着古代的服饰在那扭动着腰肢。那些女人长得真的是倾国倾城,漂亮极了。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
  • 权少乖乖天师娇妻不好惹

    权少乖乖天师娇妻不好惹

    她是上古驱魔龙族的后人,拥有纯种血脉。他是尊贵无比的B市超级豪门世家。以往对女人嗤之以鼻,遇到她恨不得倒贴倒贴再倒贴。且看她和他如何强强联手,笑看人生。
  • 往生礼赞偈

    往生礼赞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将军有点帅

    穿越之将军有点帅

    穿成了名将军的嫡亲遗腹子,明明性别女,非要为了名誉地位什么的,让爷长大以后当将军!喂喂,老太君大人,母亲大人,你们这样是不是有点坑自家姑娘?老太君:我老公是将军,我儿子是将军,我孙子必须得是将军!程凛:明白了,我会弄个将军当当的,幸亏爷是穿来的,附带系统金手指。上阵杀敌,以一当万,soeasy!【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甘的心

    不甘的心

    有人说“上帝造人时,把人分成两半,一半留在尘世,一半留给自己,让各自去寻找另一半”。面对选择,不确定因素存在的现实中,总是浑身解数,拯救着那颗不甘的心!巅峰,渴望着全然的自己在世俗里完美合并登顶。那颗“不甘的心”高喊“站起来!别怕!往前走”拖着苟延残喘的身躯,跌跌撞撞的向着目标前行。不在幻想,不在害怕,不在奢望,不在苟活,挺直腰,迈开腿,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成功,不在那么遥远,就在脚下,就在身边。当你六十岁的时候,还有人叫你起床,你可以懒懒的说一声“妈,我再睡会儿”。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什么样的成功?“不甘的心”再也不会不甘心了!
  •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的主要内容有立正确的荣辱观、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多学习法律知识、把法律用到生活当中、怎样才算中国公民、怎么才能休息一合格的分民、原来出版也有规定、奇怪的“老爷爷”、父母打开我们的日记本、如何看待父母私拆我们的信件等。
  • 冒充白人

    冒充白人

    克莱尔(Clare)和艾琳(Irene)都是浅肤色的黑人,只要她们愿意,完全可以冒充白人。这两个儿时的朋友在离别十二年的一天,在芝加哥一家饭店不期而遇。这时候,漂亮的克莱尔已经冒充白人,与一个具有种族歧视思想但对她的种族身份一无所知的白人富商约翰·贝洛(John Bellow)结了婚。而艾琳则与一个黑人医生结了婚,在哈莱姆过着安稳的中产阶级生活,虽然偶尔出于社交需要也冒充一下白人。由于克莱尔冒充白人后,没有朋友,生活很孤单,因此她经常趁自己丈夫出差在外时光顾艾琳的家。她与艾琳的丈夫相互之间产生了好感,都迷上了对方。小说涉及了种族、性别、性倾向等多重议题,同时也展示了二十年代纽约黑白混血人群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