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500000008

第8章 草原长调(2)

依稀尚存的帝国也大体上一分为三:旭烈兀的伊尔汗国尊奉伊斯兰教,定都北京的忽必烈在中国接受了佛教(喇嘛教)和儒家思想,别尔克的俄罗斯金帐汗国则部分引入了东正教。各大汗国之间争权内战,腥风血雨,最终耗竭了帝国的生命,一只军事恐龙在文化四面合围之下终于倒毙。

像一道闪电,帝国兴也匆匆亡也匆匆,结束得太快,连当事人也来不及想清楚这是怎么回事。除了后世少数学人,对于大多数牧人来说,这一段历史如真如幻,似有似无,扑朔迷离,支离破碎,只是草原长调中增加了一则血色的传说。

他们的历史总是传说,更准确地说是传唱,是神奇和浪漫的歌声,却不一定是真实,于是大多成为闪烁其词的“秘史”,充斥着各种“秘旨”和“秘址”,欲言又止,语焉不详,是一堆虚虚实实的谜团。他们是要忘记这一段历史吗?是从来就不需要历史吗?对于他们来说,最真实的一份历史,也许总是潜藏在和声四起时歌手们肃穆持重的目光里,潜藏在音浪高旋时歌手们额上暴突的青筋里,是他们长调中一个音符的战栗或一个节拍的陡转:

一只狼在仰天长啸

一条腿被猎夹紧咬

它最后咬断了自己的骨头

带着三条腿继续寻找故乡

歌手的眼里有了泪光,也有了历史。他们的历史只易被感觉而不易被理解,等待着人们的心而不是脑。

他们的先民重新回到了本土草原,几乎一无所有。先民对世界的摧毁差不多是一种无意识的冲动,正像他们大规模改进过世界文明差不多也是一种无意识的任性而为。东方的火药、丝绸、机械、印刷术以及炼铁高炉,曾随着他们的背影向西方传播。还有宗教的跨大陆交流,勇武精神的跨血缘渗人,曾沿着他们的泥泞车辙延伸远方。他们并不完全清楚自己做过了什么,直至自己再一次在世界史中悄然退场。这样,当大陆西端的另一些游牧者从草原扑向海洋,目光瞄准了美洲和亚洲的海岸,以远航船队拉动了贸易和工业,东端的这一些弟兄却没有听到汽笛的余音,草原上一片宁静。

欧亚大陆的游牧文明至此东西两分。作为东方的这一支,他们不仅与“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擦肩而过,而且被工业化、民主制度、基督教改革的现代快车弃之而去。直到二十世纪末,他们还只有两百多万人口,书写着一种俄国蒙族和中国蒙族都不懂的新蒙文,是一个特别小的语种。以至人们观察四周的目光,常常会从他们的头顶越过,忽略他们的存在,而一般蒙古人也不易窥探到外部世界。

应该说,语种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但知识生产与经济生产一样,都有规模效益的问题。小语种无法支撑完备的翻译体系、出版体系、研究体系,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力不从心。一个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尚且常有出书之难,蒙古出版市场不及中国的百分之一,也就是四五个县的市场,委实有些太小,难以咽下全世界那么多文化经典。这使我走人乌兰巴托闹市区的书店时,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缤纷炫目,也感受到起码有学术译介的明显不足。没有笛卡儿全集,没有尼采全集,更没有福柯和普鲁斯特全集,这当然很正常。架上书大多是诗歌(他们主要的写作体裁),大多是配了图画的少儿诗歌(少儿是这里最能形成规模的购书群体),同样也很自然。这使我突然间理解了一切小语种国家知识生产之难——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一点,新加坡多年前可能就不会果断恢复中文的地位,韩国知识界近年大概也不会展开讨论:是否需要回归汉文或者索性改用英文?这些深谙洋务的民族终于明白,知识竞争是比资本竞争更为根本性的竞争,丢掉老语种(如中文或拉丁文)就难以充分利用历史资源,没有大语种(如英文、中文或西班牙文)就难以充分利用域外资源。他们选择国语不仅需要捍卫民族尊严,而且须有利于整个国民知识素质的优化,有利于在整个世界知识生产格局中抢占要津——这不是送一些学子出国留学就能奏效的。

蒙古人不是新加坡、韩国那些单瘦文弱的君子,也不大瞧得起南边那种牛马吃草般的素食习俗,还有那种对数字的精明,对器物制作的机巧。他们从内心深处是不是想成为下一条经济小龙,也并非不是一个疑问。经济就那么重要吗?技术就那么重要吗?是的,他们使用着很小的语种,在周边各大文化板块的夹缝中几乎孤立自闭,因此他们在接受日本汽车、韩国商场、德国移动电话、美国宾馆和芯片、中国食品和饮水机的时候,可能在人文和科学方面留下诸多巨大的空白。但那又怎么样?他们因此而变化得暂时缺乏探度,可能没有自己的完善工业、强势外交、巨额金元以及足够多的世界级思想领袖,更没有称霸世界的导弹和反导弹系统,但那样的日子就一定黯淡无光?就一天也过不下去?

不,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在我看来,蒙古算不上世界上的富强之地,却一定是世界上的欢乐之乡,比如说是歌声、酒香以及笑脸最多的地方。走进这里的任何一扇家门,来人都是贵客。只要席地坐成一圈,大家就成了兄弟姐妹。只要端起一碗奶酒,优美而且不胜其唱的长调便会油然而起。牧人不太喜欢也不太信任没有醉倒的朋友,哪怕是对一个乞丐,也得让你醉成一团烂泥方才满意地罢手。牧人也不太相信自然资源有什么权属,一只鹰或者一只兔子,反正是天地间的东西,只是撞到枪口上了,任何一个过路人都可以入门分享。

一个蒙古诗人对我说广你要知道,蒙古人的天是最干净的天,蒙古人的血是最干净的血。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有支撑这种自豪感的习俗传统和心智特点,穿越一个又一个世纪的风霜,居然从未被外来的文化摧毁。苏联式的革命浪潮,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马克思的画像和列宁的语录墙;美国式的市场浪潮,使这里都市人的穿戴已从头到脚与东京人或汉城人无异。但这些都像是一种表面涂刷和覆盖,并未动摇蒙古文化纵深的岩层,比如从未动摇过他们对成吉思汗一类前辈英雄的崇敬,决没有中国式的大挖文化祖坟,一次次狂热地“倒孔”和“批孔”。

构成这种文化恒定的很多原因中,当然包括了语种。坚守在一个小语种之内,没有完备的翻译体系、出版体系、研究体系,恰好形成了一种死角屏蔽,一种抗震性能最好的微型坚壳,使任何文化冲击都在这里被减弱为余波,任何文化淹没都在这里被过滤为点滴——他们因此而可能无缘于现代变革的迅疾和彻底,但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现代变革带来的种种心智内伤,比方说避免了一窝蜂“斗私批修”或者一窝蜂“斗公批社”的痛苦震荡。弗洛伊德、霍布斯、尼采、斯密等等,当九十年代的中国人被这些思想体系折腾得心事重重和浮躁不宁的时候,陌生的西洋人名与草原照例没有太大的关系。

蒙古同样在进行改革和发展,但他们必然走上自己独特的旅途,其体制仿造不免要打下诸多折扣,比如有了私有制,也只是变形走样的凑合,至少没有普遍的焦虑、轻薄、冷漠以及阴狠为之打底,或者说很难得到深层文化的支持。相反,除了一些生冷怪异的外国资本进入,这里的所谓市场经济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能更多一些温暧,常常让位于豪爽慷慨的天性,让位于你我不分公私相济的部落遗风:账不一定算得很清楚,骑手之间传统的$[仪和风采却断不可少。这使他们仍然有一份淳朴和豪放,有一种从容放歌的心胸。

他们是真的想歌唱,真的想用歌声来抚摸遥远和高山和天空。一位副省长,一位司机,一位乡村教师,一位牧羊少年,我所见到的这些人一旦放开歌喉就都成了歌手,卸下了一切社会身份,回归蒙古人两眼中清澈的目光,并透过这种清澈来读解世界和生命。他们似乎以歌立命,以歌托生,总是沿着歌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寻找一种只能属于蒙古人的今天和明天。当乌兰巴托街头已经车水马龙,他们也只是把髙楼当作新的毡包,把汽车当作新的骏马,把汽油和煤当作新的草料,甚至把多党制的国会当作多部落联合议事的金顶大帐,血管里仍然奔流着牧人们火一样的乐句。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我在毡包里学会了这首《蒙古人》。我得承认,我在这里度过了一辈子中唱歌最多的时光,实现了我似梦非梦的天堂之旅。

2002年9月

同类推荐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十几篇中短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一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和时代先锋,既有铁道、公安、审计战线上的英雄,也有服务于农村村民的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片区的片警等,展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 晚秋

    晚秋

    宋品仲,男,1962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汉族。先后毕业于廊坊师范学校、廊坊市委党校、河北大学。曾在小学、中学任教,后在乡镇、县城街道办事处任职,目前在香河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诗歌作品曾在《廊坊都市报》《北方文学》等多家媒体刊发。这本《晚秋》收录了由其创作的诗歌作品。
  •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人经》是著名作家殷谦最新心灵美文集,分为“女人心经”、“情感本经”、“心灵真经”三部曲。《人经》勇敢地与腐蚀我们美好心灵和健康精神的败坏性文化风潮划清界限,清醒地与外在的任何奴役性的力量保持对抗的姿态,以便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处于一种活跃的增殖状态。换句话说,《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  《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
热门推荐
  • 商子

    商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君你家桃花好甜

    仙君你家桃花好甜

    娇俏有个愿望。总有一天要嫁给山海界最顶尖的妖修学院高材生。某日,她蹑手蹑脚的扒在甲班窗户偷看,迎面走来一个清隽风流的美人。四周一片哗然。妖怪甲:卧槽姜珩?!法术修为第一的那个?别拦我,我要上去要签名!!妖怪乙:哇!姜珩!这颜值逆天了,不行,我要给他生猴子!妖怪丙:天呐,为什么姜珩也会来学院啊,太不可思议了。妖修高材生?娇俏眼睛一亮,低头看了一眼娘亲给的《娇氏追夫守则》,提着裙子冲了上去。——从此以后。山海学院的人都知道姜珩身边多了一朵死缠烂打的小桃花。——婚后。娇俏一脸愤怒的拍着桌,“你怎么不告诉我你是仙君?离婚!必须离婚!”美人无奈摊摊手,“学院信息上有啊,你从来不看吗?”娇俏:“……我不管,我要离婚!”美人捏着下巴打量她一下,忽然一把抓住她的手,“走,上月老那。”她眨了眨杏眸,期待的捧着脸,“去离婚?”“不!”美人睨了她一眼,眼神凉薄,“为了防止你出轨,再系个九千九百九十九道红线。”娇俏:“我#@¥?/……”这大抵是个智商不太高的桃花妖,意外嫁给仙君后,整日想着离婚逃走的故事。简介无力,直戳正文,双处一对一,请放心食用。
  • 老公,别惹我

    老公,别惹我

    小时候她是天之娇女,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并且还喜欢带头欺负瘦瘦小小的他,然而后来她家庭破灭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十几年后,阴差阳错,她成了他的妻子,而他的身份,竟然是——“小时候带头欺负我,”男人冷笑,“你以为你还逃得掉吗?现在换我欺负你了。”“滚蛋!我说的不是这种欺负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宠豪门冷妻:非你不可

    萌宠豪门冷妻:非你不可

    【本书以完结,请放心大胆的跳坑吧】 片段一:“少爷,默小姐打人,让警察给抓了,默小姐让你去保释她!”他火冒三丈,丢下一会议室的高管人员就往外跑:“妈的,是哪个不长眼的,连我的女人也敢抓!”片段二:“少爷,默小姐在商场里买衣服,最近你的绯闻女友安以沫跟她看上了同一款,非要跟默小姐抢!”他生气的说:“你笨啊!把同款的全部给我买来,另外把那个女人的戏份全给我删了,让她跟我女人抢东西,也不看看是谁的女人!”七七小小声的问:“少爷,你怎么就那么宠默小姐呢?”他极其不耐烦的说:“我的女人我不宠,难道让你宠?”哎呀妈呀,少爷的气场太强大了,七七有点受不住了,还是快跑吧!
  • 祸国小毒妃

    祸国小毒妃

    一朝重生,身怀逆天医毒之术,沐染霜磨刀霍霍准备治渣男,虐白莲。可没想到,一不小心却在青楼睡了传闻中的邪王!“娘子,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某男将她压到墙角,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沐染霜满头黑线,“王爷,我们可连衣服都没脱。你这么不要脸,就不怕我弄死你!”某男勾唇邪魅一笑,迅速宽衣翻身上床躺好,“娘子,求弄!”
  • 第二次微笑

    第二次微笑

    微型小说集六部:《沙枣花》、《今宵月儿圆》、《第二次微笑》、《刘殿学幽默小说选》、《刘殿学微型小说`95精选本》、《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家新作选·刘殿学卷·美神》。
  • 迫嫁皇后

    迫嫁皇后

    【完结】“我就是要羞辱你,把你身上凶悍的刺儿,一根根的拔除!”他的嗓音低沉到一种蛊惑的极致。她是惊才绝艳的扬州才女,喜欢的男子却另娶姐姐。喜欢她的人,很多,真心爱她的,又是哪个?人世辗转,她心底的那个良人,又是谁?宫阙风云,皇图霸业,生死浮沉,谁的红妆,谁的皇后?“朕没有后宫!朕只有皇后!”且看前朝皇后如何宠冠新朝九重天阙!
  • 黑暗君主的冰王座

    黑暗君主的冰王座

    本是深居城堡的侯爵之子,却因父亲的离奇死亡不得不走进了这个世界,只为寻找事情的真相。诡异的影子杀手、吞食鲜血的神秘魔剑、甘心被铁链锁住的强大巨龙......,罗恩解开一层层谜底却又陷入了更深的阴谋。这一切到底是战争的号角还是权力的游戏?传说中的魔王是否真的已经转世?......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冰王座已经升起,而所有的答案都写在了冰王座的背后。“你们说得冰王座者得天下,我不会跟你们抢,因为那本来就是我的!”——罗恩·赫斯
  • 九方神域

    九方神域

    少年自黑石镇而出,自幼孤独,天赋异禀,身负七彩神脉!掌神秘古玉!为寻找亲生父母,追寻自己所爱之人,帮助师傅解除封印之力,踏出葬神山脉,走向那精彩纷呈的神域之上,尝遍人世辛酸,一往无前,一步步走向世界之颠!追寻那万世敬仰的不灭之境!
  • 新解论语(全2册)

    新解论语(全2册)

    《新解论语》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论,共二十篇,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篇篇联系紧密,逻辑清晰,《学而第一》勉励人终身学习,《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作者还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勾勒当时的历史情境,从其性格及经历诸方面要素进行精准分析,凸显《论语》更深层次的丰盈智慧。本书还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论语》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