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绩效管理立即上手》书中提醒,主管在进入会议室前,务必留意以下两件事:
1.提醒自己面谈的重点在“改善绩效”,而非责骂、批评或发泄情绪。
2.查看员工去年的绩效计划文件,唤起相关印象与记忆,思考对于每个评分项目该怎么做出评估,尤其是当员工已经做完自我评估时。
Q:公司发的考核表内容笼统,主管该怎么让绩效评估更明确?
A:《绩效管理立即上手》一书列出了组织中常见的考核表,并点出其中的问题。
首先,所有叙述都模糊不清,例如何谓“展现创造力与主动性”,每个人的认知可能都不相同;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时”或“经常”,也缺乏一致标准。
其次,这样的考核表也欠缺具体的信息回馈,无法协助员工改善自身绩效。例如,当一名员工在“展现创造力与主动性”上被评为“有时”,主管的意见是希望他参加课程?工作更努力?更有企图心?或是要少一点企图心?只有分数,并无法告诉员工该如何修正问题。
要让考核表更具效力,可采取以下做法:
1.定期与员工讨论工作进度,以强化评分系统:这么做可以避免主管和员工等到考核时,才开始检视问题;也能避免主管受到近期事件的影响而产生判断偏误。
2.评分前,清楚说明每个评分项目所代表的意义:展开绩效面谈时,主管可先阐述自己对于各个评分项目的理解与看法。例如,将“展现创造力与主动性”,更详细定义为“积极寻找及应用新方法,改善流程绩效”“能运用不同领域知识与人脉,促成具创意的突破”“融合过往经验与外部新技术,打造Know-how”等,并询问员工是否了解与同意,确保双方在同一认知下进行面谈与评分。
3.在评分表的每个项目旁写下简短意见,强化评分表格功能:具体地指出每个项目中,员工表现好、坏的行为与做法,无论给予高分或低分,都要解释原因。
4.和员工一起评分:主管可一边面谈、一边进行评分,以便聆听部属的意见与看法,避免只凭印象打分数。
5.不要只做评分就结束:考核表上每个项目,除了用来打分数之外,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部属该怎么改进”,以及“主管能够给予哪些协助”,如此才能让评分真正发挥效用。
Q:主管在评分时,应该避开哪些盲点,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
A:许多人常对绩效考核结果感到不公平,但很多时候主管其实并非存心挑剔,而是落入了一些常见的心理学上的盲点,导致评分时有失偏颇。林文政举出主管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最常发生的认知偏误类型,并提出如何防止偏误的做法:
步骤4:奖惩与培训发展
公平给予奖惩,激励员工自我提升
绩效考核的结果若无法与奖惩结合,将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制度流于形式。然而,“完美的”绩效评估方法并不存在,主管必须让员工信任自己,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如果在绩效管理的第二步骤及第三步骤中,主管与员工均已针对绩效回馈与改善,进行充分沟通;绩效管理的最后阶段,便是依据绩效的优劣进行奖惩,以及放眼未来,制定员工的绩效发展计划。
《绩效管理》强调,绩效考核的结果若无法与奖惩结合,将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制度流于形式。然而,《进阶绩效管理立即上手》指出,“完美的”绩效评估方法并不存在,员工在乎薪水、升迁与奖励,希望得到越多越好,公司却斤斤计较付出的薪资,只给主管有限的资源。这些因素均迫使主管与员工站在对立面。因此,书中提出4个原则,供绩效“考评者”参考如何与“受考评者”建立良性关系:
1.建立信任:当主管与员工彼此高度信任,员工深信主管正直忠诚、在乎他们的利益,便较能了解或体恤主管也必须受到公司制度的牵制,不至于将惩罚视为人身攻击。反之,当主管与员工充满不信任,就算员工知道自己应受惩罚,也会极力抗拒。
由于员工会根据主管一整年的言行加以评断,主管得通过平日的言行合一、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等实际行动,时时创造信任感。
2.专注于共识,而非客观性:如果在“设定绩效目标”阶段缺乏清楚的奖励标准,奖惩问题会更严重,因此主管与员工一定要对这套标准达成共识。
3.着重未来,而非过去:技巧生疏的主管会忘记将奖惩的重点放在未来,例如“景气不好、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加薪”。老练的主管则懂得将重点放在“如果员工希望下次能获得加薪,需要完成哪些事”。
只看过去或前瞻未来,会造成员工对奖惩产生完全不同的态度。让员工预期在可见的未来能获得什么奖励,有助于提振士气与成就动机。
4.改变报酬方式,激励员工:虽然主管多半受公司规定,无法决定薪资标准与奖励方式,但还是能对掌控资源的人提出建议,敦促他们拨出一小部分的额外奖励。例如当团队对于公司收入贡献卓著时,将某一比例的净利作为奖金,根据个人功绩给予奖励。
当员工信任主管,且主管采取前瞻的方式处理奖惩问题时,就能把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Q:如何根据员工的绩效报告,做出恰当的人事决策?
A:这个问题,可能是主管拿到员工年终绩效报告那一刻,共同的疑问。《绩效管理》引用萧焕锵的专文,依据员工工作能力及工作意愿高低,提出人事决策判断矩阵。
第一象限:发展策略。针对高工作能力、高工作意愿的员工,可以通过升迁规划、丰富工作内容、发给奖金等,甚至内部创业的方式,来激励其表现。《问题员工背后的解答》指出,优秀的员工通常也是终身的学习者,主管应该支持、帮助他们扩展自己的优势和职业生涯。
第二象限:激发策略。工作能力高但工作意愿低落的员工,有可能是因为过于劳累,或对重复的工作内容倦怠。这时候,主管可以通过激励、鼓励休假、在职进修、重新设计工作内容,让员工重新找回工作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员工有可能正遭遇“跳槽”的挣扎;《问题员工背后的解答》指出,“工作轮调”是种不错的长期策略,可以借由让员工学习新技能,解决工作的“七年之痒”。
第三象限:增强策略。当员工很愿意工作但能力不足时,也可以通过个别指导、教育培训和轮调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员工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摆放错位置。比如说,很多公司会把超级业务员升为业务主管,但两个职位工作内容迥异,员工不见得能胜任愉快。
第四象限:转移策略。万一不幸的,该名员工工作能力及意愿都非常低落时,可能就只剩下纪律管理,甚至解雇一途。
Q:当员工绩效低落,该如何公正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A:《进阶绩效管理立即上手》一书将绩效差的员工分为两种情况:
1.轻度绩效不良
(1)绩效问题最近才开始出现,尚未成为习惯;
(2)绩效问题对团队的冲击尚轻,但有可能加重;
(3)员工愿意改进、处理问题;
(4)过去表现不错,或是有能力改进。
“轻度绩效不良”的问题很可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顺利解决,而且无须投入过多资源。因此,主管在面对这类员工时,首要目标便是“在问题更严重前,和员工商讨出对策,以移除绩效问题”。若在情节还算轻微的情况下,就贸然对员工施压,将改进责任全部推给员工,很可能会使绩效问题恶化。
2.重度绩效不良
(1)问题已成积习,长久存在;
(2)尽管已经提供指导与协助,问题还是没解决;
(3)员工不愿承认、也不愿意解决绩效问题;
(4)问题对于团队成员、团队生产力产生严重冲击;
(5)问题亟须尽快解决;员工缺乏改进能力,以往也没有成功记录。
主管在分析员工绩效问题时,必须先假设“只要提供协助,员工便能克服困难”;《绩效管理》作者丁志达也指出,“惩罚只有禁止功能,没有鼓励的作用”,只有在百分之百确定员工的绩效问题,无法借由改变工作环境、制度或管理行为,以获得改善的情况下,才做出处分,避免员工因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而受到惩罚。即使如此,在惩罚之前也要尽可能先询问上司或公正第三者的意见,同时考虑到在有员工受罚之后,团队可能会受到的影响。
因此,实行处分前,主管必须先确认,处分内容合乎法律规定,并已完整记录双方的沟通过程(如主管详尽说明绩效问题、尝试与员工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确认员工被告知“若绩效持续未获改善”可能造成的后果、采取行动后可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结果等)。切记,出现的后果越严重、使用越多权威,就越不可能与员工重新建立正面的关系,也越难回到双方合力解决问题的轨道上。
如果员工已经重度绩效不良,《进阶绩效管理立即上手》建议可采取“渐进式纪律处分”,先从“轻度处分”开始(例如去除优惠或福利、停止培训机会等),让员工知道主管是很严肃看待绩效不良的问题,毕竟有些员工只在认清不改进可能会面临的负面后果之后,才会认真提升业绩。若轻度处分无效,再渐次加重至“中度处分”(如暂停年度调薪、停职停薪、留职停薪、减薪等),以及“重度处分”(降职、解雇)。一方面做出最后努力,刺激员工提升绩效,同时将绩效不良的冲击降至最低。
Q:绩效普通和绩效优异的员工,奖励的重点各该放在哪里?
A:绩效普通的员工,通常是最被主管忽略的一群。然而,若不在他们身上投注精力,他们很可能落入绩效不良者;相对地,若设法在他们身上发挥影响力,则他们很可能会提升为绩效优异者。
面对绩效普通者,主管的目标应为协助员工找出可以提升绩效的领域,并对此提出绩效提升策略(包括培训、改变工作内容、主管提供协助等);或是强调员工表现杰出的领域,让员工知道主管认同他的成就。
对于表现优异者,主管若不能提供挑战和成长的机会,一旦他们感觉工作已成为例行公事,绩效表现就会下滑,或是会考虑转移至他处,另寻成就感。
为了不失去杰出员工,除升迁、加薪、安排有挑战性的任务等激励外,主管可以善用他们独到的优点或专业,请他们帮忙教导其他员工,或协助公司改善工作系统。
Q:如何根据表现,给予适当的薪资奖励?
A:台湾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认为,薪资设计基本原则是“依据绩效高低,拉开员工的薪资差距”。他解释,绩效好的人才在A公司薪资较高,绩效差的人在B公司薪资高;因此A公司的薪资设计能吸引绩效好的人,B公司却会吸引绩效表现不好的人。
此外,由于年资、职位较高的员工底薪较高,当表现同样杰出、但年资深浅不同的两名员工都调薪10%时,若一人底薪10000,另一人5000,加薪幅度则变成1000与500。为了降低年资的影响程度,企业可依据底薪高低来调整调薪比例(如底薪高者,调薪比例低)。
Q:如何根据每位员工的特性,制定绩效发展计划?
A:绩效发展计划应聚焦在发展员工的技能、特点、能力与经验,以提升员工对公司的价值、强化专业与竞争力,以承担更高的责任。
《问题员工背后的解答》提供了以下5个步骤:
1.准备制作阶段:主管可从绩效评鉴与审核报告、员工个人目标、上司同事部属回馈意见、员工的技能评估、营收或生产数据及其他绩效表现信息,来准备数据。
2.列出员工的各项需求:意指员工若要在组织里更上层楼,会“需要”哪些资源或支持?
3.列出为达成以上需求,应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培育措施:包括各种培训、来自主管或外部专家的指导,甚至到其他公司去实地勘查、负责难度更高的项目等。
4.列出一年内要进行的步骤:包括日期、可运用的资源、可给予指导的经理人选、培训课程等信息。
5.追踪成效:将计划交给员工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定期确认员工的进度、询问他如何落实这些步骤,确保员工的能力持续获得发展。
实用技巧
必须开除员工时,应该注意:
1.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剖析解雇理由的正当性
2.能否自圆其说、为解雇的理由下个定义?
3.与人事、法务部门商讨是否会造成诉讼问题
4.评鉴过程需诚实以对,不可造假
5.一定要保留证据
6.以面对面方式解雇该名员工
7.解雇过程需迅速、干脆,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