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9000000020

第20章

三业品第一百

问曰。经中说三业。善不善无记业。何等是善业。答曰。随以何业能与他好事是业名善。是善业从布施持戒慈等法生。非洗浴等。问曰。何名为好。答曰。令他得乐是名为好。亦名为善。亦名为福。问曰。若令他得乐名为福者。令他得苦应当有罪。如良医针灸令他生苦。是应得罪。答曰。良医针灸为与乐故不得罪也。问曰。若为与乐便得福者。如淫他妻令其生乐。亦应得福。答曰。淫欲名决定不善。若人令他行不善法。是则为苦非为乐也。乐名今乐后乐。非现在少乐。以此因缘后得大苦。问曰。有人饮食因缘生他人乐。或饮食不消令人至死。是施食人应得罪得福。答曰。是人好心施食无恶心。故但得福德不得罪也。问曰。淫他妻者亦复如是。但为乐故亦应得罪得福。答曰。此事先答。谓淫欲是决定不善生大苦故。又布施饮食中有福德分。所以者何。得饮食者。不必尽死。众生皆贪染心故而受淫欲。全非福因。云何得福。问曰。有人以杀生故利益多人。如人破贼则国无患。若杀毒兽则利人民。是等可以杀生而得福乎。或有人。劫盗因缘供养父母。淫欲因缘生好儿息。妄语因缘或与寿命。以恶口等令他得利。是皆十恶所摄。云何以此而得福乎。答曰。是人得福得罪。为利他故得福。以损他故得罪。问曰。是医亦初与他苦。后令得乐。何故不得罪得福而但得福耶。答曰。是医以善心针炙无有恶意。若业为善恶故起则罪福并得。问曰。杀等皆是得福。所以者何。以杀因缘得所欲事。如为王杀贼得富贵。以福因缘得随所欲。云何杀生不名为福。又人能杀则得名闻。名闻是人之所乐。人之所乐是福德果。又以杀故得喜乐。喜乐亦是福德果报。又经书说若逆阵死得生天上。如偈说若人战阵死天女诤为夫。又说虽善富贵人为贼而迳前能杀则无罪。不杀则得罪。又世法经说。有四品人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罗。是四品人各自有法。婆罗门有六法。刹利四法。毗舍三法。首陀罗一法。六法者。一自作天祠。二作天祠师。三自读违驮。四亦教他人。五布施。六受施。四法者。一自作天祠不作师。二从他受违驮不教他。三布施不受施。四守护人民。三法者。作天祠不作师。自读违驮不教他。自布施不受施。一法者。谓供给上三品人。若刹利为守护人民故。夺他命有福无罪。又违驮经说。杀生得福。所谓以违驮语咒杀羊。羊死生天。违驮经是世间所信。又说若实应死者杀之则无罪。如五通仙能咒杀人。不可言神仙有罪。罪人云何能成此事。故知杀生得福。又或有心力能夺命得福。施命得罪。若人以善心杀生欲令得乐。云何有罪。如屠儿等畜养牛羊。虽施而罪。如盗等事中亦有福德。答曰。汝言杀生得所欲故名福德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由福德故得随所欲。是所欲事缘杀生得。所以然者。以先世造不净福故。如经中说劫夺杀害得财用施。令他悲泣及不净施如是等施名曰不净。要由恶缘而得受报。又此人先世有福。亦有杀生业缘。是故今身因杀受报。亦有众生应偿财命。故由杀害得随所欲。又非一切众生皆以杀生而得富贵。如世间言是人薄福多作无获。名闻喜乐亦如是。皆以福德因缘故得名闻身力及乐。但是福不净故由杀而得。问曰。师子虎狼等所得身力皆从罪生。夜叉罗刹等得身力乐亦从罪生。答曰。是事先答。亦由不净福故以罪缘得。汝言经书中说若逆阵死得生天上。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是经以此邪语诱导愚人令其有勇。何以知之。要由福生福由罪生罪。是中都无福因。何由得福。汝言四品众生各自有法。刹利为护人故杀无罪者。此如家法如屠儿等世世家法常应杀生亦不免罪。刹利亦尔。虽是王法亦故得罪。若刹利以王法故杀生无罪。则屠猎等亦应无罪。但刹利以怜愍心为民除患由此得福。若夺他命此则有罪。如人劫夺他财以养父母。是人则罪福并得。问曰。是人劫盗以养父母不应得罪。如世法经说。若乏食七日从首陀罗夺取无罪。若命欲断得从婆罗门取。是人虽以恶业活命不名为破戒人。以急难故。犹如虚空尘垢不污。是人亦尔罪所不染。答曰。即梵志法中说。若劫夺时财主来护。梵志尔时应当筹量。若使财主功德不如则应杀之。所以者何。我是胜人能以种种悔法除灭此罪。若功德与等自杀杀他其罪亦等。以此罪重难除灭故。若财主德胜应自舍身以此中罪不可除故。如是分别劫夺杀中亦应如是。有言以恶业活命。是中有恶业故云何名福。汝言若人迳前杀则无罪不杀得罪。是言已坏。所以者何。若前人德胜自应舍身。若无罪者何故尔耶。汝言违驮经说杀生得福。是语先答。谓杀无福汝言人实应死杀无罪者则杀怨贼亦应无罪。有一切众生皆是罪人。以起作业受阴身故。然则杀生无罪者是事不可。问曰。若众生先世自造杀缘。今杀何故得罪。劫盗等业亦皆如是。答曰。若尔则无罪福。所以者何。

是人前世造杀缘故杀之无罪故。离此杀生亦无福德。如是若施他人亦应无福。以受者先世自行施业。今自得报而实不可。无罪福故。当知众生虽自造杀业。杀者亦皆得罪。以起贪恚痴诸烦恼故。此诸烦恼名邪颠倒。邪倒心生尚应得罪。况当故起身口业乎。故令生死无穷。若不尔者。则诸神仙起贪恚等诸烦恼时。不应便失神通。若此非罪复与何法相违。故名福德。当知众生虽复先世自造杀缘。杀者亦应有罪。汝虽言罪人无所能成。是事不然。栴陀罗等亦能以咒术杀人。仙人亦尔。以恶心故。随语能成。又此人福力故能成。以夺命故得罪。汝言或有心力从夺命生福施命得罪。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要由心力及福因缘故。能得福非但由心。若以善心淫于师妻杀婆罗门可得福耶。安息等边地人。以福德心淫母姊等复有福耶。故知从福因缘有福德生非但心也。劫盗等亦如是。故知杀等皆是不善。有此杀等非为利他故名不善。虽于现世少时得乐后受大苦。以损他故名不善相。又现见多有众生行杀等法。亦多在三涂及人道中受诸苦恼。当知苦恼是杀等果。果似因故。又三恶道中罪苦尤剧。故知以杀等因缘生于此中。问曰。天人中亦如是。诸天亦常与阿修罗战共相杀害。人中亦以坑陷纲毒。杀害众生。答曰。人天中有离杀等法。三恶道无。当知此中罪苦尤甚。又人杀等因缘则失寿等利乐。上古时人有无量寿命。光从身出。明如日月飞行自在。地皆自然生随意物自然粳米。皆以杀等罪故失如是事。后转更失至十岁人时。酥油石蜜稻粟麦等一切皆无。故知杀等是不善业。又若离杀等还得利乐。寿命增长如寿年八万诸欲随意。故知杀名不善。又今郁单曰土有自然粳米。衣从树生。皆由离杀等故。取要言之。众生所有一切乐具。皆从离杀等生。故知杀等是不善业也。又杀等法善人所舍。若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及余功德人。皆亦舍离故知不善。问曰。是杀生等善人亦听。违驮经中为天祠故听令杀羊。答曰。此非善人。善人者常求利他。修慈悲心怨亲同等。如是人者。岂当听杀生也。是人贪恚浊心故造此经。求生天上。咒他众生以福力故能成是事。又此杀等得解脱者之所不为。故知不善。问曰。得解脱者亦不作余事。谓过中食等是事亦可是不善耶。答曰。是罪因缘故善人亦舍。若法无过不应舍离过中食等能害梵行。是故亦舍。有法以体性不善故舍。如杀盗等。有法为不善因缘故亦舍。如饮酒过中食等故知杀生体性不善。又杀生者多人憎恶如师子虎狼及诸怨贼旃陀罗等。若以此法因缘人所憎恶。岂非不善。又若不杀者为多人所爱。如行慈悲诸贤圣人。故知杀为不善。问曰。有杀生者。以勇健故为人所爱。如人为王杀诸怨贼则为王所爱。答曰。以因缘故非深爱也。如说若人以恶业令主心欢喜。主若生厌心反还疑此人。若以恶事生疑云何名爱。又行不善者。尚不自爱况他人乎。

故知杀生是不善法。又杀等法是打害系缚等诸苦恼因。故知不善。问曰。不杀等法亦有苦因。如王敕人令杀怨贼。若不杀者王必害之。答曰。若以不杀便被害者。诸不杀者皆当应死。是人自以违王教故。若知此人深心不杀。则不加害反应供养。故知杀等。是苦因缘。非不杀等。又行杀者死时生悔。故知不善。又行杀等故人所不信。于同类中尚不相信。何况善人。有行杀等者尚为同类所讥。况余人乎。有行杀等者。善人舍远如旃陀罗屠猎师等。有行杀等者不名乐人。如屠猎者终不以此业而得尊贵。又善人为功舍离杀等。若非不善。何故为功勤求舍离。又现见杀等有不爱果。当知来世亦得苦报。又若杀等非不善者。更有何法名不善耶。问曰。若杀等法是不善者。则无好身。所以者何。无有不杀生时。若来若去举足下足时。恒常伤杀细微众生。亦常以我相而取他物。亦随自想而为妄语。是故终无好身。答曰。故作则罪非不故也。如经中说实有众生于中生众生想。有欲杀心杀已得杀罪。盗等亦尔。问曰。如人食毒故与不故俱能杀人。

有如蹈火知与不知俱能烧人。刺等亦尔。当知杀生故与不故俱应得罪。答曰。此喻不然毒以害身故死。罪福在心何得为喻。又火刺等若不觉不能生苦。是故此喻不然。若无识则不觉痛。有识则觉。如是若无故心。作业不成。有心则成此喻应尔。有故则有罪不故则无。诸业皆以心差别。故有上有下。若无故心。云何当有上下。如医与非医俱生人苦。以心力故罪福差别。又如儿捉母乳则不得罪。以无染心故。若染心捉则便有罪。当知罪福皆由心生。又若不故心而有罪者。得解脱人亦有不故而恼众生。是应得罪则无有解脱。以诸罪人无解脱故。又若不故而有罪福。则一业便应是善不善。如人为福业时。误杀众生此业则名亦罪亦福。是事不然。当知不故不应有罪有福。又若无心而有业者。云何分别此善此不善此无记耶。皆以心故有是差别。如有三人俱行绕塔。一为念佛功德。二为盗窃。三为清凉。虽身业是同而有善不善无记差别。当知在心。有业定报有不定报。有上中下有现报生报后报等。若不由心而得罪福。云何当有如是差别。又若离心有业则非众生数。

同类推荐
  •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航海遗闻

    航海遗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ong of Hiawatha

    The Song of Hiawath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句譬喻经

    法句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First and Last

    The First and La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岁寒居词话

    岁寒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夫君妃倾城

    腹黑夫君妃倾城

    莫名穿越,身份成谜,她以为自己是个小人物,心心念念着报恩,却不想随着彼此身份的揭晓,她与他都身不由己卷入一场场阴谋。深宫诡谲,他宠她入骨,甘愿抛却万里江山,陪她策马江湖。
  • 明伦汇编宫闱典宦寺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宦寺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决定人生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人生”,一个好的习惯能从很多方面影响我们,最终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习惯是千钧一发中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本书基于青少年生活习惯的调查,系统论述了习惯决定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几大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相信这将成为您创造成功人生的得力助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 醋坛相爷,何弃疗

    醋坛相爷,何弃疗

    传言,相爷夫人“草菅人命”,蚯蚓、南瓜蒂、活蜈蚣都当做药材,救命药方信手捏来。传言,相爷夫人“凶猛如虎”,打公主,欺百姓,天子吓得绕道走,劣迹斑斑不计其数。传言,相爷夫人“恋夫成狂”,上街、远行、逛酒楼都需相爷相伴,情侣配套比比皆是。传言,相爷夫人“争风吃醋”,郡主花轿临门愣是打包送回,御赐婚约在她眼里是儿戏。传言,相爷夫人“河东狮吼”,相府上下抖三抖,相爷吓得腿颤抖,百官护送才敢回府。传言,……云然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这,谁断章取义了!”***云然一朝穿越成奶娃娃,就被楚家公子给预约走了,坐等双华之年楚家上门提亲。殊不知及笄刚过,就听说楚家公子另择高枝,准备跟凌家小姐共结连理。糟糠之妻不下堂,更何况哪里看出是糟糠了!!!云然一路追到长安,势必搅黄这负心汉的好姻缘。谁知,断了人家一朵桃花,自己的朵朵桃花反倒被人连锅端了。***【振夫纲】喝酒划拳玩得正嗨,结果一个个被家里的那位催着回家去。酒兴微酣,某相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瞧你们这没出息的模样,哪像我把自家夫人管得服服帖帖的。我可告诉你们,这相府从来都是我说了算的,只要我轻轻一跺脚,使一下眼色,你们嫂子她就立马乖乖过来。”“相爷,你过来!”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扭过头一看,刚刚的大言不惭在耳边不停回放,某相爷吓得浑身的酒意立马消失地无影无踪。“夫人~”某相爷赶紧上前抱住大腿。“……”“……”相爷!说好的节操呢~***【“难”养也】皇后心血来潮,赐了一盆牡丹给云然养。早三遍晚三遍,云然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结果花还没开就蔫了。云然急得抓狂,“还有什么比这个还难养的!”某相爷打量着那盆蔫了的牡丹,云淡风轻道,“你比它难养多了。”“嗯哼?!”云然把玩着手指,“相爷,你过来!”“夫人~”某相爷吓得狂咽口水,一把抱住大腿,“我是说,你只需要懒洋洋地在那里坐着,相公我立马帮你把这花养得水嫩水嫩的。”
  • 刘河间伤寒医鉴

    刘河间伤寒医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的心理战术

    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的心理战术

    在中国,博弈思维自古就有,博弈论这个词却是个舶来品,它的英文是“game theory”,也就是游戏的理论。《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的心理战术)》就是对博弈论模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理论联系实际,为大家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或者选择时,提供最佳的决策,以获得最大化利益,从而进一步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都发生质的飞跃,为自己的人生走向提供另一种可能……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
  •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考古探险之谜、黄金国都的神秘、古地图及宝藏考古的传奇、探索古遗迹之谜、神秘消失的古遗迹、纳粹把“琥珀屋”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