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2600000023

第23章

论。亦能执取结生相续者。问云何执取。何时结生。结生何义 答取有三义 一云取者因义。即当生果五蕴之因。由今第八持当果因方有结生当果相续。故说第八名为执取。结生相续即取之执名为执取 二云由种子故。现行第八受一期生名为执取。故世亲摄论第一云。由阿赖耶识中一期自体熏习位故彼体起故说名彼生。受彼生故名取彼生 三云取谓能取。由今现八执彼当生因果等种故。故有结生当相续义。执即是取名为执取。故摄论云。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是故此识名阿陀那 世亲所释如第二引。经是一文义意通二。第二三释俱以为证。证意可悉 言结生时而有四释。一云结生是润生也。若生无色命终之位名为结生。若生欲.色中有末心名为结生。故摄论云。依中有位起染意识结生相续。又云。中有没心名结生心 二云正受生时名为结生。故瑜伽第一云。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即此名为羯逻蓝位 三云合前二义名结生也。阙一不可 四即命终心及中有末心俱名结生。皆能润故。中有之心如摄论说。又瑜伽论六十六云。若结生相续无间之心亦是异熟 释曰。结生心者即中有心。无间心者即是生有。生有之心唯是异熟 命终心者。对法第五。谓从欲界没还生欲界者。即以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余界准知 问准瑜伽论六十六临命终时最后念心是异熟法。云何对法云爱相应 答既言最后是异熟法。不障初中而得爱俱。二论意别故不相违。又起爱故而能结生。命终.中有皆能起爱。故取二位亦无失矣 虽有四释初.后为胜。中二违理。染意结生。正受生时羯逻蓝位无染意故。瑜伽第一依已结生故作是说。非正结生故无失也。即瑜伽论五十九云。又将受生时于自体上贪爱现行。于男.于女若爱.若恚亦在现行。由此因缘当知一切烦恼皆得结生相续 言将受生及起爱等。明非生有为结生位 结生等义者以因取果。如花结实。故名结生。故无性摄论第三云。摄受生故名为结生 后报续前今生不断。如子嗣父。故名相续。即彼论云。连持生故名为相续。

论。此等无量大乘经等者。等余经中赖耶异名。如显扬论而引经云。云何知有此识。如薄伽梵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系愚夫感得有识之身。此言意显。有异熟阿赖耶识 释曰。经既说云发业.润生二种烦恼而感得识。明所感识定唯赖耶真异熟故 又云。又说如五种子。此则名为有取之识。此言显有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释曰。按涅槃经有五种子。一者根子。二者茎子。三者种子。四者节子。五者子子。以外五法比于内种故云如也。内五种者谓识.名色.六处.触.受。又五道种。此种皆依阿赖耶为取等润能有当果。所以故云有取之识。

疏。前四因为宗者。问顺无我等既有八句而为八宗。竟有何过合为四耶 答无我.我等相待而立。故合为四 详曰。理实无我.我等义别。句句为宗亦应无爽。为宗既八。作因亦尔。宗.因皆有二三合等。其比量数为宗别总有三十六。为因别总有四十五。合计总有八十一量。若约超间超一二等为量乃多。义准可知。恐繁不具。

疏。且发智论至非如憎一等者。然非佛语而有多义。一外道等教名非佛语。内教三藏并名佛语。大小乘论虽非佛说。后诸圣等集佛言成得名佛语。二佛亲说者名为佛语。大小乘论虽集佛言非佛所说。皆非佛语 若准前义。佛说为宗。大小乘论皆为异品。因于彼转故成不定。若言佛语即是佛说无不定者。理亦不然。非大小论皆是如来在世亲谈亲自印证。纵集如来昔日少言然今悬论。非佛亲谈名非佛说。终成异品何非不定 又纵立者许皆佛语。小乘敌者如发智等一分不许。此亦于他异喻因转何无过耶。依后义因于异品一分转也。以发智论婆沙二说。一云发智而是佛语。一云不是。是迦他延尼子所造。对于前师因于彼转故亦不定。疏依后义 问小乘有言大乘经者怀正法者之所说故。对此即是非佛语摄。因言不摄岂非随一 答言两极成意简随一。敌虽说大非佛语收。立者不许故不得言两俱极成非佛语摄。敌者亦许两俱极成非佛语中不摄大乘。彼既许之何成随一可熟思之 问夫言两俱对立.敌说。外道非敌云何得言外道大乘名两俱耶 答外道等言等小乘也。虽举外道。意取所等一分小乘名两俱也。以彼外道是立论余。乘便云矣。

疏。因犯两俱不成等者。因.宗皆犯一分过也。因中亦犯两俱一分所依不成。因不遍彼宗中发智。两俱名同。故疏不开 问所依不成有法必无。发智既有。何成此过 答发智一分不许大乘是佛说也。何有所依。故成一分所依不成。或但两俱无所依失。理如前辨。

疏。一一念蕴谓刹那生灭法者。问夫有为法皆刹那灭。即后二蕴何须别立 答有二释 一云虽后二蕴实刹那灭。初据攒克。后依相续。约义分之故有三蕴 二云方便所起善恶色心由三性间故名一念 详曰初释为胜。岂三性间但一念耶。

疏。二一期生蕴等者。但据异熟一期分限相续说也。或同正量长时四相。如命根等。初生名生。终殁名灭。中间更无生灭相也。

疏。三穷生死蕴等者。至金刚定断烦恼尽生死永息名穷生死 问何故梁论云至无余名穷生死 答惑尽理证皆穷生死。二论互言。故无失矣 或生死因果皆名生死。金刚因穷无余果尽。斯亦二论绮互平言也。

论。谓阿赖耶是贪总别等者。二摄论释具如疏引。又按大般若经四十七说爱.乐等法。彼经虽复不言赖耶。取彼释其爱.乐等名。而解于此爱赖耶等亦应无失。故彼经云。言爱法者谓于此法起欲希求。言乐法者。谓于此法称赞功德。言欣法者。谓于此法欢喜信受。言喜法者。谓于此法冀多修习。又按瑜伽九十二云。于三世境生爱.乐等。亦可以彼连类释。此故彼论云。谓于人天住境界爱依现在世故。住境界乐依过去世故。住境界欣于现在世依过去境生爱乐故。住境界喜于未来世依现在境生爱乐故。若于如是三世境中住染污者。当知彼为称赞所欲有遗乏苦。依彼瑜伽释爱.乐等释四赖耶亦有一家之行相也。兼正合言总成四释 问言赖耶者执藏之义。为第七执称为赖耶。二摄论中约三世解。即唯第六。一何乖返 答有义三释 一云阿赖耶名唯依第七我爱以得。彼论唯依第六释者对他宗故 二云通六.七识我爱得名。我爱执藏无简别故。设有处说但依第七。应知彼依相续显说。第四地中不舍其名。要至八地方说舍者。依其究竟尽处说故。然彼二论依对他释 三云得名如前第二师说。二论之中通依六.七。且无性释爱阿赖耶不约三世。由总说故即通第七。世亲后释释其爱名亦通第七。缘现藏识爱为我故。于理无违。

论。谓生一向若爱处等者。问若有宗云。言爱著者据善趣说。而云苦受不爱著者乃有相扶。答彼经中云。世间众生爱赖耶等。岂彼苦处非世间耶。既是世间。云何无有所著之法。故苦之处即我赖耶为真著处。

疏。摄论不言除等者。以彼有宗说诸圣者皆无我见不但无学。为对彼宗故不别除无学人也。即无性论第三云。虽于正法信解无我厌逆我见。然彼恒于阿赖耶识我爱随转。

疏。识受想蕴全等者。行蕴之中不相应等非心所者。非所等故故云少分。问标言转识明简赖耶。云何得言识蕴全耶。若有赖耶识蕴。云何不是著处 答举彼极成识蕴说也。

疏。已上总取蕴别中乐受身见三等者。总指前文。对彼摄论辨多少也。总别合言有三种也。即上论云。不应执余五取蕴等名总取蕴。五欲以下于总蕴中。而别离出名别中也。

疏。下别遮五等者。明今识等所等心所与前乐受及身见等有宽狭也。思之可悉。

疏。然于此中总叙诸部等者。具如灯辨。故不重言。

疏。又心相续至流转不息者。按对法论第二。又心相续长时间断经久流转不息。是故转识能持种子不应道理。今疏中云不应经文。剩不应字。文误为文 或是疏主取彼论意。加彼不应经文之言。释彼论文云。心相续是藏识。长时间断即灭定等。经文流转不息即种子也。又按瑜伽五十一云。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

疏。摄论第二无性释等者。按彼论云。又诸转识定非所熏。以彼六识无定相应。何以故。以三差别互相违故。若六转识定俱有者。不应所依.所缘.作意三种各别。以各别故六种转识不定俱生。不俱生故无定相应。无相应故何有所熏.能熏之义。

疏。此中言至互相违故者。此中论言根.境.作意即是摄论以三差别互相违也。言异意同。疏中多言互相熏者。熏字恐错。合为违字。

疏。摄论唯有此中一因者。此论因四。彼但有此根.境.作意类别因也 问按彼论意。以无相应而为因义。岂不相违 答无相应者是彼正因。根.境等别是成因因。当此正因据成因因亦无失矣。

疏前解至俱时受熏者。即前标云此破经部设许六俱至令不得互相熏总是前解。同摄论也。中间引彼摄论为证。难彼六识不互相熏。

疏。今解但遮六识体非受熏等者。即前说云或如他自身等已下是也。唯依此论不取摄论。故疏结云不同无性。

疏。不作此解自为不定等者。问八识三别。第八识体应非受熏。岂非过耶 答由有此失故疏下云。又六与八非一向异。意简前失。若准此简。亦乃遮彼互相熏量不定过也。由是两释理皆通矣。故疏不判二解优劣 问八识云何互相熏耶 答能所相藉名之为互。非是遍为能熏所熏名为互也。

论。善等类别易脱起故者。按瑜伽论五十一云。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不应道理。谓六识身展转异故。所以者何。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复善性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间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有种子性应正道理 释曰。三性.三界一一为首对余二.二有无间义。论中宗法作不具也。思之可知 问有漏.世间。无漏.出世。竟有何别分为二对 答世间义宽。有漏义局。无漏后智圣教亦名为世间智。无漏亦宽。出世义狭。无漏通于本.后二智。出世多分但摄根本。宽狭既殊故分二对。

论。不坚住故者。问此不坚住与前间断易夺等因而有何别 答不坚总望不相续义。间断易夺偏约五位.三性等明。由对第八坚住之因故别明也。

论。色不相应至岂能持种者。若随转理许色持种。若真实理建赖耶已。即唯第八能持种也。故瑜伽论五十一云。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根有诸色根种子.及余色法种子.一切心心法等种子。若随逐识有一切识种子.及余无色法种子.诸色根种子.所余色法种子。当知所余色法自性。唯自种子之所随逐。除大种色。由大种色二种种子所随逐故。谓大种种子.及造色种子。即此所立随逐差别种子相续。随其所应望所说法是名因缘。若诸色根及自大种非心.心法种子随者。入灭尽定。入无想定。生无想天。后时不应识等更生。若诸识非色种子所随逐者。生无色界异生。从彼寿尽业尽没已还生下时。色无种子应不更生。彼心.色等然必更生。是故当知心.色等种随逐心.色。以此为缘心.色更生 此所建立种子道理。当知且依未建立阿赖耶识圣教而说。若已建立阿赖耶识。当知略说诸法种子一切皆依阿赖耶。

论。有说六识至而无别者。然准诸教。经部师计总有四类。一本经部许内六根是所熏性。如瑜伽论五十一末言。色持种随彼言也。如前引矣。又顺正理第十八云。此旧随界体不可说。但可说言是业烦恼所熏六处。感余生果 释曰。随界即是种子异名。新旧师别名旧随界 二六识展转而互相熏。三前念熏后 四类受熏。故无性论第二云。且有尔所熏习异计。或说六识展转相熏。或说前念熏于后念。或说熏识刹那种类 问此论下云。又六识身若事.若类前后二念腕既不俱有非互相熏。准此他许前后事.类更互相熏。不尔破他有相扶失。既不相扶计何非五 答有三释。一云据此诚有五类。言四不正。二云此论双破于前第三.四计。非是别计。三云设遮。非是本计 详曰。第三为胜。余大小乘无有说故。若言双破三.四计者。如何难云非互相熏。岂三.四计许互熏耶。

论。识转变者。有言转变而有三义。一自类不俱前后转变。二自他不俱前后转变。三性.界.地等前后转变。故识体事不能持种。若许持种。所依心灭。种亦随亡。后念果起应无因故。故于识上假立一类。识体虽别。而识类同。贯通前后二念之中。于其二念无有转变持种受熏如上座部因果生灭。如初念识在生相时其类亦示。至第二念识居灭相无体非因。类在异相能生后识及生相类。与此后念识体同时有其二类。因在异相。果在生相。此俱时识熏生相类。前类力微但持旧种不能受熏。如是此类念念相续。前至异相。后至生相持种不断。若于五种无心位中。虽不生心而类不断。下文破云又无心位此类定无者。依自宗破。或有心位如前相生。若无心位其类亦无。假必依实无所依故 详曰。据大小乘经论等藏.及古今德所有章纪。皆不说言经部现在许有二时。恐自穿凿以意定也。准彼宗计。前后二识同一识类。不言现在分二时也。故无性论第二云。六种转识或二刹那同一识类。若言似彼依少分言。不说现在同彼分二。若作此救理可少通。然立不明故难依唯。

同类推荐
  •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大乘经纂要义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唯识论了义灯

    成唯识论了义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陀罗尼集经

    陀罗尼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赵氏孤儿大报仇

    赵氏孤儿大报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人歌

    好人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神级皇帝之斗破三国

    神级皇帝之斗破三国

    生子当揍孙仲谋,布阵玩坏诸葛氏,天命熬崩司马家!摩擦吕布,松骨曹操,放疗刘备,神皇兵将多忠勇,诛遍袁世门徒!大汉兵锋指向,管他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是朕的臣妾!苍穹只是开始……(火热轻松爽文《三国之神级皇帝系统》正在热载中)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传说(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民间传说,是一种口头叙事文学,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神话与历史等主流文化在民间的主要传播方式。
  •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在众多的古代管理典藏中,历代帝王将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更具实用性的一支。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明君贤相层出不穷,其中积累起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当丰富,许多君主将相都总结了一套独特而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当今的视角来看,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 憾江山,倾城冰美人

    憾江山,倾城冰美人

    新文【情深刻骨,长公主娇宠腹黑夫君】华丽开坑,欢迎美人们跳坑收藏,么么哒。她冷无情,却内里疏狂不羁,贵为天下首富。本想过个清闲富贵的生活,奈何吸引了桃花一朵又一朵。这逍遥天下的日子过不成了,那就换她指点江山。*他是一国摄政王,有人说他弑父杀君,匡扶幼主,只为了取而代之。却不知他早就一手遮天,就差临门一脚,覆手遮天。*他遇见她,每每在他最狼狈的时候,受伤寻药,被人追杀,蛊毒复发。早就柔情深种,奈何情敌太多,总是醋坛子打翻。追妻之路漫漫,嗜血冷清如他,变得节操掉光,下线直降。*曾经他是这样的。“乖徒儿,去给为师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徒媳妇儿吧。”鬼蜮老人道。他神色淡淡,紫眸波澜不惊。“女人?有什么用?”“我靠傻小子,能持家,声音甜甜,身段软软。”第二天,鬼蜮老人床上惊现无数年轻貌美的姑娘。整个荒蛮鬼蜮都是咆哮之声。“我靠,叫你给我找一个徒媳妇,不是给我找无数的媳妇儿,臭小子,你师娘气的从坟墓中飘出来,信不信?”“那不正好,人鬼情未了。”
  • 白救度佛母赞

    白救度佛母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憨包老三的家世

    憨包老三的家世

    憨包老三名叫马金贵。为哪样被人叫作憨包老三?按村里人的说法,是“种”不好,因为他老爹就憨。他老爹生于光绪末年,叫马滇生,是滇池边小水村人氏,五岁才会说话。五岁之前,张开嘴除了吃奶,就只会“啊哩啊哩”地叫。他爹把香油灯放在他脸面前,他连眼睛都不眨。
  • 幽冥桃花

    幽冥桃花

    一株桃树,生在幽冥地府,八百年修炼在碧落黄泉化为人身,一世情结,留恋凡间,爱上一代帝王,化身渡劫的时候劫数太重,化身鬼魅,永生不得再留凡间,后来她留在孟婆桥上熬汤超度众生,后来阎王将她媚献,她桀骜一生不愿意委身他人,散尽毕生的修为,在碧落黄泉做了个摆渡人引人超度,后来天上的神仙说起来她,都啧啧称奇,一个地府的桃花精,能入得碧落黄泉,喝的黄泉水,吸得碧落气,不知是怎样一个奇女子……
  • 四教仪集注节义

    四教仪集注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标准人生

    标准人生

    我们活在一个处处都是标准的世界里,每一个标准都是对我们的一个要求,努力活着,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何其可笑?主角是一个标准的人,一个标准而荒诞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 贞观祸害

    贞观祸害

    贞观四年,一代祸害横空穿越,成为一代贤相杜如晦的长子杜构,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个祸害闹出来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个祸害玩出来的全新时代!这是一个祸害闯出来的盛世大唐!这是一本轻松搞笑种田文,在史书打扮的历史中信笔涂鸦!书友群:64029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