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7400000009

第9章

词曲俱可四声并押

又云:“词韵与曲韵不同,制曲用韵,可以平上去通押,且无入声。如中原音韵则东钟江阳等十九部,入声则以配隶三声。例曰:广其押韵,为作韵而设。以予推之,入为痖音,欲调曼声,必谐三声。故凡入声之正次清音转上声,正浊作平,次浊作去,随协始有所归耳。高安虽未明言其理,而予测其大略如此。实则宋时已有中州韵之书,载啸余谱中。而凡例谓宋太祖时所编,毛稚黄亦从其说。明范善溱又撰中州全韵,李书云有音韵须知,王有音韵辑要,此又本高安而广之者。至词林韵释,与中原音韵亦同,而标目大异,如东钟则曰东红,鱼模则曰车夫之类。其为十九部以入声配三声则一也,此皆曲韵也。盖中原音韵诸书,支思齐微分二部,寒山桓欢先天分三部,家麻车遮分二部,于曲则然,于词则不然。况四声缺入声,而词则明明有必须用入声之调,断不能缺,故曲韵不可为词韵。惟入声作三声,词家亦多承用。”[诒]案:戈氏谓曲韵非词韵,词有必须用入声之调,不能缺。夫以入声配三声,犹之上去隶平声后,上自为上,去自为去,通押独押皆可,非缺也。至以入声作三声,则改作入声之音,为平上去之音矣。又历引宋人词数十句,为入作三声之证。窃以为不然。夫平上去入,韵也,非音也。歌者但求叶乎宫商,不必合乎平仄。平上去入中,皆有喉舌唇齿牙之音,如歌者词中一字,必喉音始叶工尺,平声中之喉音可,即上去入中之喉音,皆可也。元人之曲,长套多四声兼押,短调数韵则鲜,词亦不过十数韵而止。总之,四声并押,曲可,词亦可,期于叶律而已,不必以少证多也。又闻北人无入声,皆读作平,或作上去者,此字随音变谓之方音,不得谓之作某声,以开后人通押四声之渐。

词韵与曲韵可不分

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难分别。中原音声,以入作三声,惟支微、鱼虞、皆来、萧豪、歌戈、家麻、尤侯七部,其音即随部转协,此入声而非入声也。若四声表之以入分配,则有无相反,其说亦微有不同。就词韵而论,莫如以沃屋烛为东钟之入声,觉铎药为江阳之入声,质术栉为真文之入声,勿迄月没曷末点牵宵薛叶帖为寒删之入声,陌麦昔职德为庚清之入声,缉为侵寻之入声,盍业洽押乏为覃盐之入声。其余七部皆无,则至当不易。毛先舒所撰七韵,似有与词合者。如一屋单用,二质七陌八缉通用,五屑十叶通用,亦可单用。此为南曲而设,南曲即本乎词,其于宋词之用韵,信乎殊流而同源。至三曷六叶通用,四辖九合通用,则又于词不合矣。”[诒]案:戈氏谓南曲即本乎词,夫今之词与曲异者,词不能歌耳。而以求词之源,则词皆可歌,词韵与曲韵何必分,词之用平上去入,何必与曲异。所巽者,词一阕,分上下段,多至三段、四段而止,一调名。曲则合数阕而为一套,有引子,有尾声,而以宫商合箫管,以喉舌五音合宫商无二致。词变为曲,殆所谓言之不足,而长言之乎。

句中不宜用同韵字

词尘记梦云:“凡一词用某韵,则句中勿多杂入本韵字,而每句首一字尤宜慎之。如押鱼虞韵,而句中多语虞字,无吾字,则五音紊。”又云:“精于律吕者,未尝有书,而其词具存。试奏一曲,其中不言之意,在善悟者自领略之耳。”[诒]案:既押某韵,而句中不用同韵字,嫌其拗口也。五音四声,其理实一。反切合五声,五声隶五音,谓反切为不传之秘,然乎,否乎。

协律在宫商不在平仄

毛稚黄云:“填词家大约平声独押,上去通押,间有三声通押者。故沈去矜韵,每部总统三声,而中分平泰,凡十四部。至于入声,无与平上去通押之法,故为五部。”[诒]案:词变为曲,词入声专押,至曲复四声统押,足见协律在宫商,而不在平仄。非词律之精严,皆填词之不知律耳。

宋词重在协律

词尘录李易安论词云:“易安居士言诗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音律,又分清浊。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培案:段安节言商角同用,是押上声者,入声亦可押也,与易安说不同。余尝取柳永乐章集按之,其用韵与段说合者半,不合者半,乃知宋词协韵,比唐人较宽。宋大乐以平入配重浊,以上去配清轻,亦与段说不同。大抵宋词工者,惟取韵之抑扬高下,与协律者押之而不拘拘于四声。其不知律者,则惟求工于词句,并置此而不论矣。”[诒]案:后之填词,韵有上去通押者,而无平仄同押者,虽与曲有别,究与律无关也。

词韵半通之例师唐韵

毛稚黄词韵说云:“诗韵惟唐孙忄面唐韵,稽载详明,考韵者当据为正。如灰韵一部亦自别,而孙胪分最清楚。如回枚之类,自以灰字领韵为一段。开哀之类,自以ㄉ字领韵为一段。又先韵中亦自别,如袁烦之类,以元字领韵为一段。昆门之类,以魂字领韵为一段。又阴韵中亦自别,如佩妹之类,以队字领韵为一段。秽呔之类,以废字领韵为一段。今词韵有某韵半通之例,览者案孙氏本而考之,亦庶几矣。”[诒]案:唐韵分段之说,言词韵者未论及之,半通之例,即师其意也。

宋以后不分音与韵

毛氏声音韵统论曰:“夫人欲明韵理者,先须晓识声音韵三说。盖一字之成,必有首、有腹、有尾。声者,出声也,是字之首。孟子云,金声而玉振之,声之为名,盖始事也。音者,度音也,是字之腹。字至成音,而其字始正矣。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声,故曰余韵。然三者韵居其殿,而最为要。凡字之有韵,如山之趋海,其势始定。如画之点晴,其神始完。故古来律学之士,于声于音,固未尝置于弗讲,而惟审韵尤兢兢焉。所以沈约、孙忄面而下,所著之书,即声音之理,未尝弗贯,而专以韵名书也。然韵理精微,而法烦苛,又古今诗骚词曲体制不同,因造损益,相沿亦异,拟为指示,并增眩惑。今姑以唐人诗韵为准,而约以六条,简之有以统韵之繁,精之有以悉韵之变,标位明目,庶便通晓。一曰穿鼻,二曰展辅,三曰敛唇,四曰抵腭,五曰直喉,六曰闭口。穿鼻者口中得字之后,其音必穿鼻而出,作收韵,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韵是也。展辅者,口之两旁角为辅,凡字出口之后,必展开两辅如笔状,作收韵,支、微、齐、佳、灰五韵是也。敛唇者,半启半闭,聚敛其唇,作收韵,鱼、虞、萧、肴、豪、尤六韵是也。抵腭者,其字将终时,以舌抵著上腭作收韵,真、文、元、寒、删、先六韵是也。直喉者,收韵直如本音者也,歌、麻二韵是也。闭口者,却闭其口,作收韵,侵、覃、盐、咸四韵是也。凡三十平韵,尽于此,上去即可缘是推之,惟入声有异。”[诒]案:音之与韵,一经一纬,不可强而合。如所云穿鼻之类,即三十六字母喉舌唇齿牙之理,而变其名。全韵之字,苟同一母,则反切二字上母下韵,反无所依据矣。即云穿鼻之类,与字母异,第以辖韵,不以辖音,韵之浅显易知,何必求之深微幽渺也。总之,宋以后合音与韵而一之,不能歧音与韵而二之。由韵以求宫商,岂可得乎。戈氏顺卿亦宗其说。

阴平阳平同一母

毛氏七声略例云:“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之七声,其音易晓,而鲜成谱。周德清但分平声阴阳,范善溱中州全韵兼分去入,而作者不甚承用,故鲜见之。余略举其例,每部以四字为准,谐声循理,连类可通,计凡七部。惟上声无阴阳。叙次先阴而后阳,姑袭周氏之旧。

阴平声:种、该、笺、腰 阳平声:篷、陪、全、潮

上声无

阴去声:贡、、霰、钓 阳去声:凤、卖、电、庙

阴入声:、七、妾、鸭 阳入声:孰、亦、、”

[诒]案:拍音者,第三次平上去入,原用四拍,因平声有阴阳,故如一拍,作五拍。至就字论字,阴平阳平,固判然矣。若论字之音,则阴平阳平同一母,即同一宫商,固无俟辨析毫芒也。

北曲韵无入声

词苑丛谈,邹[谟]词韵衷云:“阮亭尝与余论韵,谓周挺斋中原音韵为曲韵,则范善溱中州全韵为词韵。至洪武正韵斟酌诸书而成,其于诗韵,有独用并为通用者,[东冬青清之类。]有一韵拆为二韵者。[虞模麻遮之类。]又如冬钟并入东韵,江并入阳韵,挑出元字等入先韵,翻字残字等入删韵,俱与宋词暗合,填词所当援据,议极简核。但愚案中州之比中原,止省阴阳之别,及所收字微宽耳。其减入声作三声及半遮等韵,则一本中原,尚与词韵有别。”[诒]案:词韵与曲韵不同者,以词韵平仄不通押,而曲韵则四声通押也。曲韵惟北曲押入声,非韵之可通,实北人无入声。凡入声字皆读作平上去声,此音之变,非韵之通也。南曲之平上去通押,皆无碍于宫商,[押平者不押仄、押仄者不押平,若上去尚有通融之处。]填者自严其律可耳。平仄通押,或亦于宫商无碍。

词曲押入声韵最宜斟酌

又云:“入声最难分别,即宋人亦错综不齐。沈氏词韵当已。近时柴虎臣古韵,则一屋二沃通,而三觉半通。[三觉半通,如岳浊角数之类。]四质五物通,而九屑半通。[九屑半通,如耋拙谲结之类。]六月七曷八点九屑通,十药十一陌通,而三觉半通。[三觉半通,如{羽高}濯邈朔之类。]十二锡十三职通,而十一陌半通。[十一陌半通,如辟革易麦之类。]十四缉独用,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通。毛驰黄曲韵则准洪武正韵,而一屋单用,二质七陌八缉通用,三曷六药通用,四辖九合通用,五屑十叶通用。又屑叶可单用,因南曲入声单押而设也。与词韵俱可能者。”[诒]案:平韵如庚侵之不通,人皆知之。至入声南人方音亦有各别者,最易混淆。词曲家押入声,最宜斟酌。

沈韵去古未远

又云:“沈休文四声中,如朋与蒸,靴与戈,车与麻,打与等,卦画与怪坏,挺斋与升庵俱驳为舌。而宋词中呼否为府,以叶去,林外呼琐为扫以叶老,俞克成呼我为衤奥以叶好,词品皆指为闽音。而毛驰黄谓沈韵本属同文,非江淮偏音,挺斋诋之,谬已。自三百篇、楚辞,以迄南曲,一系相承,俱属为韵统。而北曲偏音,四声不备,为偏统。故金元人作诗亦用沈韵,作词亦不专用周韵。从无以入声分叶平上去者,又安得以曲韵废词韵,且上格诗韵乎。”[诒]案:说文无韵字,古人但言音而不言韵,盖韵生于音,非音生于韵也。沈氏去古未远,其编字入韵,多与三百篇、楚辞及秦汉人文合。安得以今人土音之不合,而疑沈氏之舌,并非古人哉。

同类推荐
  • 演禽通纂

    演禽通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贞元释教录

    续贞元释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回向轮经

    佛说回向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彦昺集

    刘彦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谷和尚语录

    云谷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资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好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自然地切入进去,从而推动薪资谈判。与老板谈工资,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一定要敢于要求高工资,既让他了解你的想法,又有协商的空间。 我们应该知道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提升自己,成为老板高薪聘用的人。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快乐和更高的成就感,条件成熟时你可以考虑开创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既要会工作,又要会享受生活,前提条件当然是要安排好你自己的薪水。如果你能领会和运用本书中的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你将拥有一个快乐充实幸福美满的人生!
  • 人族之主

    人族之主

    万物有灵,人为万灵之首,执掌万千位面。一代天骄,吴宇自赤云位面而出,争当一代人皇。
  • 君承一诺

    君承一诺

    承治一十一年,先帝病逝,颁下遗诏,封帝后武氏继其位。同年十一月,帝后正式登上玉箫鸾殿,启理国土纵横政务,改年号为武兴。此后十年,都城繁荣兴盛,女官数量趋增,各地反叛不断却不能动国之根本,权当盛世调料而已。又三年,女帝男宠柳辟邪登堂入室,玩弄权术,人尽皆知。此后一年,国堂之类,男风盛行。武兴一十六年,女帝最宠爱的十公主成年,公主作风颇为豪迈,据传十七岁生辰礼成后,当众收男宠一十三人,尽入府邸,为一奇谈。
  • The Annals of the Parish

    The Annals of the Pari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晨曦教皇

    网游之晨曦教皇

    身负兄长血仇而进入《莱茵》的天才牧师,一同冒险的热血伙伴,在剑与魔法的游戏世界中创造传奇的故事。你为什么而成为牧师?因为复仇吗?不,我只是想让更多人能够幸福。站在至高的尖塔上,为整个世界带来破晓与晨曦吧。
  • 凤归天下

    凤归天下

    (超甜宠文)卓青鸾自从跟了萧衍,每天都被他迷得晕头转向的。话说,怎会有如此好看的……龙呢?本来以为萧衍是人,结果,他是一条龙。本来以为娘亲是人,结果,她是一只凤。本来以为自己不是人,结果,她……真的不是人。她是一颗种子。她浴火重生,王者归来!身怀神秘空间,脚踏三大神界,被人夺去的,她将十倍拿回!被人谋害的,她要百倍奉还!世界,颤抖吧!
  •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五年前,她遭人暗算却命不该绝,失忆坎坷一波波来袭。待她回忆一切,黑如曜石的双眸意外坚定,红唇勾起嗜血的情怀:敢伤她?自不量力。五年后,她带着两只活宝闯走大街,见到登徒子便徒手袭去,黑丝凌乱刹那唯美。“娘亲,有人喜欢你。”“乖,喜欢娘亲的都是白痴。”追妻晌久的某妻奴幽幽说道:“娘子,儿子他说想要个妹妹。”“你自己生。”
  • 最强丹神

    最强丹神

    他是大陆天级最强炼丹师叶子锋,受人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奈一代天骄,死于非命!重生后,他成了叶府的超级废柴,受尽凌辱,绝美未婚妻也吵着上门退婚。两世为人,饱尝人情冷暖,事态炎凉!他日重回巅峰、问鼎天下之时,誓要将世界踩在脚下!重塑最强之名!
  • 来自帝国的访客

    来自帝国的访客

    狂狼跑过荒芜、跳过高山、滑过大河,终于来到草木繁荣的林荫大道上,前方,是一座石造大墙,淡黄色的外墙爬满藤类植物,并开满了七彩缤纷的花朵,城的上空,飘着一朵朵红色大花,没有绿叶,也没有茎部,直接连着的根像下雪一样,飘下淡蓝色的圆色光点。
  • 犹忆前尘立少时:俞平伯点评唐宋词

    犹忆前尘立少时:俞平伯点评唐宋词

    本书系国学大家俞平伯于浩如烟海的唐宋词中精选所得,选词的面稍宽,想努力体现出词家的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本书选词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又分为三部分:一、唐,二、《花间》,三、南唐;共八十七首。中、下卷为宋词,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题为“宋词之一”,下卷题为“宋词之二”,即相当于北宋和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