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6000000003

第3章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無形也,及其運而為德,則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見也。自是而推之,則眾有之容,皆道之見於物也。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道非有無,故以恍惚言之。然及其運而成象,著而成物,未有不出於恍惚者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方有無之未定,恍惚而不可見。及夫有無之交,則見其窈冥深渺,雖未成形,而精存乎其中矣。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物至於成形,則真偽雜矣。方其有精,不容偽也。真偽既雜,自一而為二,自二而為三,紛然而錯,不可復信矣。方其有精,不吾欺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古今雖異而道則不去,故以不去名之。惟未嘗去,故能以閱眾甫之變也。甫,美也。雖萬物之美,不免於變也。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聖人所以知萬物之所以然者,以能體道而不去故也。光曰:道本無名無形,既假德以形道,則曰象、曰物、曰精、曰閱眾甫之始,此德之容而道之見也。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聖人動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於通而已。故與物不迕,故全也。

枉則直,

直而非理,則非直也。循理雖枉,天下之至直也。

窪則盈,

眾之所歸者,下也。雖欲不盈,不可得矣。

弊則新,

昭昭察察,非道也。悶悶若將弊矣,而日新所自出也。

少則得,

道一而已,得一則無不得矣。

多則惑。

多學而無以一之,則惑矣。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抱一者,復性者也。蓋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皆抱一之餘也,故以抱一終之。葉曰:曲則全,窪則盈,必則得,理也;枉則直,弊則新,勢也。枉非以求直,而枉之極必直,弊非以求新,而弊之反必新。理勢之相成,或更為終始,或迭為得失,紛然其不可窮,而聖人獨能抱一,不與之俱變,故以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目不自見,故能見物;鏡不自照,故能照物。如使自見自照,則自為之不暇,何暇及物哉。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餘也,故以不争終之。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世以直為是,以曲為非,將循理而行於世,則有不免於曲者矣,故終篇復言之曰:此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夫所謂全者,非獨全身也,內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歸復於性,則其為直也大矣。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言出於自然,則簡而中;非其自然而強言之,則煩而難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此所謂希言矣。光曰:希言者,言而不得所言之迹,則言而未嘗言,合自然道喙鳴而已。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陰陽不争,風雨時至,不疾不徐,盡其勢之所至而後止。若夫陽亢而上,陰伏而下,否而不得洩,於是為飄風暴雨。若將不勝,然其勢不能以終日。古之聖人,言出於希,行出於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窮。世或厭之,以為不若詭辭之悅耳,怪行之驚目,不知其不能久也。政和曰:天地之造萬物,風以散之,委眾形之自化,而雨以潤之,任萬物之自滋,故不益生,不勸成,而萬物自遂於天地之間,所以長且久也。飄驟則陰陽有謬戾之患,又或使之而被其害,故不能久。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故曰仁者之過易辭。志於仁猶若此,而況志於道者乎?夫苟從事於道矣,其所謂合於道者得道,合於德者得德,不幸而失,雖失於其所為,然必有得於道德矣。肇曰:真者同真,偽者同偽,靈照冥諧,一彼實相,無得無失,無净無穢,明與無明等也。

信不足,有不信。

不知道者,信道不篤,因其失而疑之,於是益以不信。惟知道者,然後不以得失疑道也。雱曰:降乎希,則失性命之常,信不足必至於不信。趙曰:此章談道妙當從僧肇,然文意不相連屬,試為之說曰:希言自然,談道本也。道德之失,而後有仁義禮智,苟從事於道矣,孰為得失?但後世至誠不足,有不信者,如飄風驟雨,而豈能終日哉。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人未有不能立而且能行者也,苟以行立為未足而加之以跨跂者,未有不喪其行立者。彼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政和曰:跂而欲立,跨而欲行,違性之常而形之適難矣。自見則知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則仁不足以同眾,故不彰;有其善,喪厥善,故無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譬如飲食,適飽則已,有餘則病。譬如四體,充完則已,有贅則累。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夫道非清非濁,非高非下,非去非來,非善非惡,混然而成體,其於人為性,故曰有物混成。此未有知其生者,蓋湛然常存,而天地生於其中耳。光曰:道不可分曰混,亡功曰成,無始曰先。無物之物,先天地而獨存者也。政和曰:天地亦待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寂兮無聲,寥兮無形,獨立於無匹而未嘗變,周行於群有而未嘗殆,俯以化育萬物,則皆其母也。光曰:絕待曰獨立,真常曰不改。政和曰:不涉於動,不交於物,湛然而已。大定持之,不與物化。言道之體,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萬物恃之以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本無名,聖人見萬物之無不由也,故字之曰道。見萬物之莫能加也,故強為之名曰大。然其實則無得而稱之也。光曰:不涉數量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遠不及矣。雖逝雖遠,然反而求之,一心足矣。陸曰:道強名為大,則實已逝矣遠矣。其去不遠,在知其反,以名反實,以事反理。光曰:孤運無住曰逝,近極絕待曰遠,即近而彌遠,即遠而彌近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道而言之,雖天地與王皆不足大也。然世之人皆知三者之大,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實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復性,則此三者,人皆足以盡之矣。陸曰:域中云者,明道非六合之外也。光曰:三才法道,末不離本,自然即道也。遣道之強名,表重玄之極則也。趙曰:或問中條隱士袁用之曰,言道則涉中矣,以可道則非道也。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凡物輕不能載重,小不能鎮大,不行者使行,不動者制動,故輕以重為根,躁以靜為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行欲輕而不離輜重,榮觀雖樂而必有燕處,重靜之不可失如此。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人主以身任天下而輕其身,則不足以任天下矣。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輕與躁無施而可,然君輕則臣知其不足賴,臣躁則君知其志於利,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趙曰:古人謂高明為觀。高明之觀,樓觀是也。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以況靜也,榮如南榮。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

乘理而行,故無迹。光曰:乘以尻輪,御以神馬,此無時而發,彼無處而到,安有轍迹。

善言無瑕謫,

時然後言,故言滿天下無口過。光曰:至人於言,喙鳴鍾應,不存實義,即夢說夢,即言忘言,復何瑕謫。

善計不用籌筭,

萬物之數畢陳於前,不計而知,安用籌筭。光曰:即塵了地,即滴竟海,即道窮物,以一知萬,何假籌筭。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全德之人,其於萬物,如母之於子,雖縱之而不去,故無關而能閉,無繩而能約。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彼方執筭以計,設關以閉,持繩以結,其力之所及者少矣。聖人之於人,非特容之,又善救之,我不棄人,而人安得不歸我乎。

是謂襲明。

救人於危難之中,非救之大者也。方其流轉生死,為物所蔽,而推吾至明以與之,使暗者皆明,如燈相傳襲而不絕,則可謂善救人矣。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聖人無心於教,故不愛其資;天下無心於學,故不貴其師。聖人非獨吾忘天下,亦能使天下忘我故也。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聖人之妙,智者亦有所不諭。光曰:病在藥存,病瘳藥遣,藥病雙遣,人法兩忘,大悟如迷,方為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雌雄,先後之及我者也。黑白,明暗之及我者也。榮辱,貴賤之及我者也。夫欲先而惡後,欲明而惡暗,欲貴而惡賤,物之情也。然而先後之及我,不若明暗之切,明暗之及我,不若貴賤之深。古之聖人去妄以求復性,其性愈明,則其守愈下;其守愈下,則其德愈厚;其德愈厚,則其歸愈大。蓋不知而不為,不若知而不為之至也。知其雄,守其雌,知性者也。知性而争心止,則天下之争先者皆將歸之,如水之赴谿,莫有去者。雖然,譬如嬰兄,能受而未能用也,故曰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見性者也。居暗而視明,天下之明者,皆不能以形逃也。故眾明則之以為法,雖應萬物,而法未嘗差,用未嘗窮也,故曰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復性者也。諸妄已盡,處辱而無憾,曠兮如谷之虛,物來而應之。德足於此,純性而無雜矣,故曰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聖人既歸於樸,復散樸以為器,以應萬物。譬如人君分政以立官長,亦因其勢之自然,雖制而未有所割裂也。政和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有形名焉,有分守焉,道全則天與人合而為一,器散則天與人離而為二。趙曰:上言復歸於樸,樸者道之全,割則分裂有二物矣,故大制不割。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聖人之有天下,非取之也,萬物歸之,不得已而受之。其治天下,非為之也,因萬物之自然而除其害耳。若取而為之,則不可得矣。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凡物皆不可為也,雖有百人之聚,不循其自然而妄為之,則必有齟齬不服者,而況天下乎?雖然小物寡眾,蓋有可以力取而智奪者,至於天下之大,有神主之,不待其自歸則叛,不聽其自治則亂矣。

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陰陽相盪,高下相傾,大小相使。或行於前,或隨於後,或呴而暖之,或吹而寒之,或益而強之、或損而羸之,或載而成之,或隳而毀之,皆物之自然而勢之不免者也。然世之愚人,私己而務得,乃欲拒而違之,其禍不覆則折。聖人知其不可逆,則順而待之,去其甚,去其奢,去其泰,使不至過而傷物,而天下無患矣,此不為之至也。堯湯之水旱雖不能免,而終不至於敗,由此故也。《易》之《泰》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三陽在內,三陰在外,物之泰極矣。聖人懼其過而害生,故財成而輔相之,使不至於過,此所謂去甚、去奢、去泰也。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聖人用兵,皆出於不得已。非不得已,欲以強勝天下,雖或能勝,其禍必還報之,楚靈,齊泯、秦始皇、漢孝武,或以殺其身,或以禍其子孫。人之所毒,鬼之所疾,未有得免者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兵之所在,民事廢,故田不脩。用兵之後,殺氣勝,故年穀傷。凡兵皆然,而況以兵強天下者耶。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决也。德所不能綏,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後以兵次之耳。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勿矜、勿伐、勿驕、不得已四者,所以勿強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壯之必老,無不然也。唯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嘗壯故未嘗老,未嘗死。以兵強天下,壯亦甚矣,而能無老乎?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以之濟難,不以為常,是以不處。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樸,性也,道常無名,則性亦不可名矣。故其為物,舒之無所不在,斂之不盈毫末,此所以雖小而不可臣也。故匹夫之賤守之,則塵垢?糠,足以陶鑄堯舜;而侯王之尊不能守,則萬物不賓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冲氣升降,相合為一,而降甘露,脗然被於萬物,無不均遍。聖人體至道以應諸有,亦如甘露之無不及者,此所以能賓萬物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聖人樸散為器,因器制名,豈不徇名而忘樸,逐末而喪本哉。蓋亦知復於性,是以乘萬變而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如川谷之與江海。

江海,水之鍾也;川谷,水之分也。道,萬物之宗也;萬物,道之末也。皆水也,故川谷歸其所鍾;皆道也,故萬物賓其所宗。趙曰:諸說皆以萬物賓道,猶川谷之歸江海。秉文獨異之曰:若然則應言萬物賓道,猶如川之歸海。江河與焉,馬誕疑與字,遂改作赴,皆非也。竊意此章言道本無名,及其始制有名,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聖人用之,制為官長,名雖不同,同一道也。譬水之在天下,為川谷,為江海,為水不同,同一水也。欲學者忘名,還於無名之樸也,故夫亦將知止,止於道也。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分別為智,蔽盡為明。分別之心未除,故止於知人而不能自知。蔽盡則無復分別,故能自知而又可以及人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力能及人而不能及我,能克己復性,則本非力之所及,故可謂強矣。

知足者富,

知足者所遇而足,則未嘗不富矣。雖有天下,常挾不足之心以處之,則是終身不能富也。

強行者有志,

不與物争,而自強不息,物莫能奪其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

物變無常,而心未嘗失,則久矣。

死而不亡者壽。

死生之變亦大矣,而性湛然不亡,此古之聖人能不生不死者也。什曰:在生而不生曰久,在死而不死曰壽。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兮無可無不可,故左右上下,周旋無不至也。光曰;其可,不可也。大道不可以固必求,不可以對待取。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世有生物而不辭者,必將名之以為己有;世有避物而不有者,必將辭之而不生。生而不辭,成而不有者,惟道而已。

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大而有為大之心則小矣。政和曰:覆露乎萬物而示其宰制之功,故不為主。鼓舞乎羣眾而莫窺歸往之迹,故不知主。夫道非大小之可名也,云可名者,道之及乎物者耳。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夫大而能化,則豈有為大之累,所以能成其大。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道非有無,故謂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則有同有異,同者好之,異者惡之,好之則來,惡之則去,不足以使天下皆往矣。

往而不害,安平泰。

有好有惡,則有所利,有所害。好惡既盡,則其於萬物皆無害矣。故至者無不安,無不平,無不泰。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作樂設餌,以待來者,豈不足以止過客哉。然而樂闋餌盡,彼將捨之而去。若夫執大象待天下,天下不知好之,又況得而惡之乎?雖無臭味形色聲音以悅人,而其用不可盡矣。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未嘗與之而遽奪,則勢有所不極,理有所不足。勢不極則取之難,理不足則物不服,然此幾於用智也,與管仲孫武何異。聖人之與世俗,其迹故有相似者也,聖人乘理而世俗用智,乘理如醫藥巧於應病,用智如商賈巧於射利。知歙於張,知弱於強,知興於廢,知與於奪,非知幾者孰能與此,故曰微明。

柔弱勝剛強。

聖人知剛強不足恃,故以柔弱自處。天下之剛強方相傾相軋,而吾獨柔弱以待之。及其大者傷,小者死,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斃,此所謂勝也。雖然聖人豈有意為此以勝物哉,知勢之自然,而居其自然耳。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魚之為物,非有爪牙之利,足以勝物也。然方其託於深淵,雖強有力者,莫能執之。及其脫淵而陸,則蠢然一物耳,何能為哉。聖人居於柔弱,而剛強者莫能傷也,又將以前制其後,此不亦天下利器也哉。魚惟脫於淵,然後人得而制之。聖人惟處於柔弱而不厭,故終能服天下,此豈與眾人共之者哉。葉曰:事物之變,不可以盡窮。疑若有居無事而推行之者,故見其張者不知所欲歙,見其強者不知所欲弱,其於廢興與奪亦然。是雖微而可明,此柔之所以能勝剛,弱之所以能勝強。聖人之於天下,蓋亦有運之者焉,而不可以示人,謂之利器。趙曰:開元注以為聖人用權,非也。聖智在所棄,況權詐乎?陸氏蘇氏以為物理有之,幾矣。葉氏以謂若有造物推行之,以證成柔弱勝剛強之義,當矣。所謂利器,豈所謂柔弱者歟?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無所不為而無為之之意耳。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聖人以無為化萬物,萬物化之,始於無為而漸至於作。譬如嬰兄之長,人偽日起,故三代之衰,人情之變,日以益甚。方其欲作,而上之人與天下皆靡,故其變至有不可勝言者。苟其方作而不為之動,終以無名之樸鎮之,庶幾可得而止也。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聖人中無抱樸之念,外無抱樸之迹,故樸全而用大。苟欲樸之心尚存於胸中,則失之遠矣。

同类推荐
  • 三观义

    三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老母经

    佛说老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 a German Pension

    In a German Pen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素难要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本着世界上最真诚的心,马银春编写了这本有关幸福的小书:《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如果你是个渴望幸福追求成功的人,那么请轻轻地翻翻这本充满温情的《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吧。倘若你能够从中寻找到幸福的感觉,那么我的心也会由衷地欣慰。倘若你能够从中寻找到走向成功的方法,那么我会由衷地恭喜你。
  • The Passing of the Frontier

    The Passing of the Front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从自身体会出发,由细节入手,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资本。这本书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灯塔,指引着这些年轻人向着成功的方向远航。
  • 网游之枪侠

    网游之枪侠

    二十三世纪,虚拟网络世界发达,一款有众多国家联合研制开发的世界级网络游戏《世》(《LiveAndLife》)逐渐进入世人眼中。情路失意的大学生杨子云,走进游戏,借助自己幼年在戏班学习长枪招式,征四方,战群英,灭仙魔,杀神鬼。游戏内外,闯天下,逗美女,杀BOSS,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传奇之路。新人新作品,欢迎订阅收藏。By单调de流水
  • 一品厨仙

    一品厨仙

    本书又名《美食入侵异世界》,欢迎来搞~………………………………………辟谷修士为何大开荤戒?深海龙族为何半夜上岸?金凤巢穴为何屡遭黑手?花圃药园为何频频失窃?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神性的扭曲,还是本心的沦丧?是食欲的爆发还是饥饿的无奈?一名现代厨师在三界“发扬美食文化”的故事。“想拿一粒大还丹,换我一碗蛋炒饭?”“不换!”
  • 花凤戏修罗

    花凤戏修罗

    原名<恶女硬上轿>不以风骚惊天下,就以淫荡动世人这是她放浪形骸的行事标准,也是她的至理明言谁让她生来就是尊贵的皇姑婆受尽万千宠爱,特权一堆宫内,调戏美貌妃子、待嫁公主、俊俏皇子人人闻而丧之宫外,浪荡青楼倚卧美人膝是众家美女姐妹都爱的风流俊俏公子苏十三少某一天路上偶遇一美男――惊艳当下扬州将之掳来做驸马哪知他人前温文尔雅,好欺负得很人后却是富可敌国拥有神秘势力的北方修罗推荐好友茶茶JOJO的(我们离婚吧)很好看哦,各位亲亲要去瞧一瞧才行.......嘿嘿
  •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书香门第奇葩子,龙场觉悟终得道。平定宁王、讨伐两广,且看一代圣贤的传奇人生。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衍世日记

    衍世日记

    浩瀚星辰,无边无垠的宇宙是什么?宇宙会不会指的就是某种生物,而那无数星系,星球也只是他体内的微不足道的细胞而已。细胞之上的人类对于那种生物而言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菌。陆牧,一个不经意间拥有了造物主细胞的青年,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手中开始孕育~。。这并不是一本纯创世的书,都市创世文,前期都市比例略重,敬请见谅,欢迎大家入坑~
  • 闪婚总裁,强势宠

    闪婚总裁,强势宠

    “破坏我婚礼,搞丢我新娘,你来赔。”。霸道总裁一句话终结罗小麦的少女时代,变成赵家少奶奶。罗小麦一直以为,她和赵明晟的婚姻不过是一场交易,当交易结束,他忘记她时,她却拼命搂紧他脖子:“赵明晟,我是你老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