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0300000013

第13章 一切大众所问品第五之一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色,青黄赤白红紫光明,照纯陀身。纯陀遇已,与诸眷属持诸肴膳疾往佛所,欲奉如来及比丘僧最后供养,种种器物,充满具足,持至佛前。

尔时,有大威德天人而遮其前,周匝围绕谓纯陀言:“且住!纯陀,勿便奉施。”当尔之时,如来复放无量无边种种光明,诸天大众遇斯光已,寻听纯陀前至佛所奉其所施。

尔时,天人及诸众生,各各自取所持供养至于佛前,长跪白佛:“唯愿如来,听诸比丘受此饮食。”时诸比丘知是时故,执持衣钵,一心安详。

尔时,纯陀为佛及僧布置种种师子宝座,悬缯幡盖,华香璎珞。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微妙,犹如西方安乐国土。

尔时,纯陀住于佛前,忧悲怅怏,重白佛言:“唯愿如来,犹见哀愍,住寿一劫若减一劫。”

佛告纯陀:“汝欲令我久住世者,宜当速奉最后具足檀波罗蜜。”

尔时,一切菩萨摩诃萨,天人杂类异口同音,唱如是言:“奇哉!纯陀,成大福德,能令如来受取最后无上供养。而我等辈无福所致,所说供具则为唐捐。”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众望满足,于自身上一一毛孔化无量佛,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是诸世尊及无量众悉皆示现受其供养,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设者。

尔时,纯陀所持粳粮成熟之食,摩伽陀国满足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会。

尔时,纯陀见是事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一切大众亦复如是。

尔时,大众承佛圣旨,各作是念:“如来今已受我等施,不久便当入于涅槃。”作是念已,心生悲喜。

尔时,树林其地狭小,以佛神力如针锋处皆有无量诸佛,世尊及其眷属等坐而食,所食之物亦无差别。是时,天、人、阿修罗等啼泣悲叹,而作是言:“如来今日已受我等最后供养,受供养已当般涅槃,我等当复更供养谁?我今永离无上调御,盲无眼目。”

尔时,世尊为欲慰喻一切大众,而说偈言:

“汝等莫悲叹,诸佛法应尔。

我入于涅槃,已经无量劫,

常受最胜乐,永处安隐处。

汝今至心听,我当说涅槃,

我已离食想,终无饥渴患。

我今当为汝,说其随顺愿,

令诸一切众,咸得安隐乐。

汝闻应修行,诸佛法常住,

假使乌角鵄,同共一树栖,

犹如亲兄弟,尔乃永涅槃。

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

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同处一穴游,

相爱如兄弟,尔乃永涅槃,

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

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槃?

假使七叶华,转为婆师香,

迦留迦果树,转为镇头果。

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

云何舍慈悲,永入于涅槃?

假使一阐提,现身成佛道,

永处第一乐,尔乃入涅槃。

如来视一切,皆如罗睺罗,

云何舍慈悲,永入于涅槃?

假使一切众,一时成佛道,

远离诸过患,尔乃入涅槃。

如来视一切,皆如罗睺罗,

云何舍慈悲,永入于涅槃?

假使蚊子尿,浸坏于大地,

诸山及百川,大海悉盈满,

若有如是事,尔乃入涅槃。

悲心视一切,皆如罗睺罗,

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应深乐正法,

不应生忧恼,号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应修如来常,

当观如是法,长存不变易。

复应生是念,三宝皆常住,

是则获大护,如咒枯生果。

是名为三宝,四众应善听,

闻已应欢喜,即发菩提心。

若能计三宝,常住同真谛,

此则是诸佛,最上之誓愿。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以如来最上誓愿而发愿者,当知是人无有愚痴,堪受供养。以此愿力功德果报,于世最胜如阿罗汉。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旃陀罗。若有能知三宝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无有娆害能留难者。”

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闻是法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其心调柔,善灭诸盖,心无高下,威德清净,颜貌怡悦,知佛常住。是故施设诸天供养,散种种华、末香、涂香,鼓天伎乐,以供养佛。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汝见是众希有事不?”

迦叶答言:“已见,世尊。见诸如来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受诸大众人天所奉饭食供养。又见诸佛其身姝大,所坐之处如一针锋,多众围绕不相障碍。复见大众悉发誓愿说十三偈,亦知大众各心念言:‘如来今者独受我供。’假使纯陀所奉饭食碎如微尘,一尘一佛犹不周遍,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众。唯诸菩萨摩诃萨及文殊师利法王子等,能知如是希有事耳,悉是如来方便示现。声闻大众及阿修罗等,皆知如来是常住法。”

尔时,世尊告纯陀言:“汝今所见,为是希有奇特事不?”

“实尔,世尊。我先所见无量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今悉见为菩萨摩诃萨体貌瓖异,姝大殊妙。唯见佛身喻如药树,为诸菩萨摩诃萨等之所围绕。”

佛告纯陀:“汝先所见无量佛者,是我所化,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令得欢喜。如是菩萨摩诃萨等所可修行不可思议,能作无量诸佛之事。纯陀,汝今皆已成就菩萨摩诃萨行,得住十地,菩萨所行具足成办。”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纯陀所修,成菩萨行,我亦随喜。今者如来欲为未来无量众生作大明故,说是大乘《大涅槃经》。世尊,一切契经说有余义、无余义耶?”

“善男子,我所说者,亦有余义,亦无余义。”

纯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

“所有之物,布施一切,

唯可赞叹,无可亏损。

“世尊,是义云何?持戒、毁戒,有何差别?”

佛言:“唯除一人,余一切施皆可赞叹。”

纯陀问言:“云何名为唯除一人?”

佛言:“如此经中所说破戒。”

纯陀复言:“我今未解,唯愿说之。”

佛言纯陀言:“破戒者,谓一阐提。其余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赞叹,获大果报。”

纯陀复问:“一阐提者,其义云何?”

佛言:“纯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粗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于佛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唯除如此一阐提辈,施其余者一切赞叹。”

尔时,纯陀复白佛言:“世尊,所言破戒,其义云何?”

答言:“纯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谤正法,如是等人名为破戒。”

纯陀复问:“如是破戒可拔济不?”

答言:“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拔济。若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怀惭愧恐怖而自考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期怪哉!造斯苦业?’其心改悔,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典者,我当咨问受持读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为破戒。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尘翳闇冥;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出兴于世,亦复如是,能除众生无量劫中所作众罪,是故此经说护正法得大果报,拔济破戒。若有毁谤是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于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若能如是如说归依,布施是人得福无量,亦名世间应受供养。若犯如上恶业之罪,若经一月或十五日,不生归依发露之心。若施是人,果报甚少。犯五逆者亦复如是,能生悔心,内怀惭愧:‘今我所作不善之业,甚为大苦!我当建立护持正法。’是则不名五逆罪也。若施是人,得福无量。犯逆罪已,不生护法归依之心,有施是者,福不足言。

“又善男子,犯重罪者,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广说。应生是心,谓正法者,即是如来微密之藏,是故我当护持建立。施是人者,得胜果报。善男子,譬如女人,怀妊垂产,值国荒乱,逃至他土,在一天庙,即便生产,闻其旧邦安隐丰熟,携将其子欲还本土。中路值河,水涨暴急,荷负是儿,不能得渡,即自念言:‘我今宁与一处并命终,不舍弃而独渡也。’念已母子俱共没命,命终之后寻生天中,以慈念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恶,以爱子故得生天中。犯四重禁、五无间罪,生护法心亦复如是,虽复先为不善之业,以护法故得为世间无上福田,是护法者有如是等无量果报。”

纯陀复言:“世尊,若一阐提能自改悔,恭敬供养赞叹三宝,施如是人得大果报不?”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善男子,譬如有人食庵罗果,吐核置地,而复念言:‘是果核中应有甘味。’即复还取,破而尝之,其味极苦,心生悔恨,恐失果种即还收拾,种之于地,勤加修治,以酥油乳随时溉灌。于意云何?宁可生不?”

“不也,世尊。假使天降无上甘雨,犹亦不生。”

“善男子,彼一阐提亦复如是,烧燃善根,当于何处而得除罪?善男子,若生善心,是则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是义故,一切所施所得果报非无差别。何以故?施诸声闻所得报异,施辟支佛得报亦异,唯施如来获无上果。是故说言一切所施非无差别。”

纯陀复言:“何故如来而说此偈?”

佛言:“纯陀,有因缘故,我说此偈。王舍城中有优婆塞,心无净信,奉事尼揵,而来问我布施之义,以是因缘故说斯偈。亦为菩萨摩诃萨等说秘密藏义。如斯偈者,其义云何?一切者,少分一切。当知菩萨摩诃萨,人中之雄,摄取持戒,施其所须,舍弃破戒如除稊稗。

“复次,善男子,如我昔日所说偈言:

“一切江河,必有回曲,

一切丛林,必名树木,

一切女人,必怀谄曲,

一切自在,必受安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前礼佛足而说偈言:

“非一切河,必有回曲,

非一切林,悉名树木,

非一切女,必怀谄曲,

一切自在,不必受乐。

“佛所说偈,其义有余,唯垂哀愍说其因缘。何以故?世尊,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渚名拘耶尼,其渚有河端直不曲,名娑婆耶,喻如绳墨直入西海。如是河相,于余经中佛未曾说。唯愿如来,因此方等阿含经中说有余义,令诸菩萨深解是义。世尊,譬如有人先识金矿,后不识金;如来亦尔,尽知法已,而所演说有余不尽。如来虽作如是余说,应当方便解其意趣。一切丛林必是树木,是亦有余。何以故?种种金银琉璃宝树,是亦名林。一切女人,必怀谄曲,是亦有余。何以故?亦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一切自在,必受乐者,是亦有余。何以故?有自在者,转轮圣帝,如来法王,不属死魔,不可灭尽。梵释诸天虽得自在,悉是无常。若得常住无变易者,乃名自在,所谓大乘大般涅槃。”

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得乐说之辩,且止谛听!文殊师利,譬如长者身婴病苦,良医诊之,为合膏药。是时病者贪欲多服,医语之言:‘若能消者,则可多服。汝今体羸,不应多服。当知是膏,亦名甘露,亦名毒药。若多服不消,则名为毒。’善男子,汝今勿谓是医所说违失义理,丧膏力势。善男子,如来亦尔,为诸国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因波斯匿王、王子、后妃憍慢心故,为欲调伏示现恐怖如彼良医,故说偈言:

“一切江河,必有回曲,

一切丛林,必名树木,

一切女人,必怀谄曲,

一切自在,必受安乐。

“文殊师利,汝今当知,如来所说无有漏失。如此大地可令反复,如来之言终无漏失。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一切有余。”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如是之义,愍哀一切,欲令众生得智慧故,广问如来如是偈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复于佛前而说偈言:

“于他言语,随顺不逆,

亦不观他,作以不作。

但自观身,善不善行。

“世尊如是说此法药,非为正说。于他语言随顺不逆者,唯愿如来垂哀正说。何以故?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若护禁戒,摄持威仪,安慎诸根,如是等人深乐大法,趣向善道。如来何故于九部中见有毁他则便呵责?如是偈义,为何所趣?”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我说此偈亦不尽为一切众生,尔时唯为阿阇世王。诸佛世尊若无因缘终不逆说,有因缘故乃说之耳。善男子,阿阇世王害其父已,来至我所欲折伏我,作如是问:‘云何世尊有一切智、非一切智耶?若一切智,调达往昔无量世中常怀恶心,随逐如来欲为杀害,云何如来听其出家?’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为是王而说此偈:

“于他语言,随顺不逆,

亦不观他,作以不作。

但自观身,善不善行。

“佛告大王:‘汝今害父,已作逆罪最重无间,应当发露以求清净,何缘乃更见他过咎?’善男子,以是义故,我为彼王而说是偈。复次,善男子,亦为护持不毁禁戒成就威仪见他过者,而说是偈。若复有人受他教诲,远离众恶,复教他人令远众恶,如是之人则我弟子。”

尔时,世尊为文殊师利而说偈言:

“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

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尔时,文殊师利复于佛前而说偈言:

“非一切畏杖,非一切爱命,

恕己可为喻,勤作善方便。

“如来,说是法句之义,亦是未尽。何以故?如阿罗汉,转轮圣王、玉女象马、主藏大臣,若诸天人及阿修罗执持利剑能害之者,无有是处。勇士、烈女、马王、兽王,持戒比丘虽复对至而不恐怖。以是义故,如来说偈亦是有余。若言恕己可为喻者,是亦有余。何以故?若使罗汉以己喻彼,则有我想及以命想;若有我想及以命想则应拥护,凡夫亦应见阿罗汉悉是行人;若如是者即是邪见;若有邪见,命终之时即应生于阿鼻地狱。又复罗汉设于众生生害心者,无有是处。无量众生亦复无能害罗汉者。”

佛言:“善男子,言我想者,谓于众生生大悲心无杀害想,谓阿罗汉平等之心。勿谓世尊无有因缘而逆说也。昔日于此王舍城中有大猎师,多杀群鹿,请我食肉。我于是时虽受彼请,于诸众生生慈悲心如罗睺罗,而说偈言:

“当令汝长寿,久久住于世,

受持不害法,犹如诸佛寿。

“是故我说是偈:

“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

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为诸菩萨摩诃萨故,咨问如来如是密教。”

尔时,文殊师利复说是偈:

“云何敬父母,随顺而尊重?

云何修此法,堕于无间狱?”

于是如来复以偈答文殊师利:

“若以贪爱母,无明以为父,

随顺尊重是,则堕无间狱。”

尔时,如来复为文殊师利菩萨重说偈言: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

一切由己,自在安乐。

一切憍慢,势极暴恶,

贤善之人,一切爱念。”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是亦不尽,唯愿如来复垂哀愍说其因缘。何以故?如长者子从师学时,为属师不?若属师者,义不成就;若不属者,亦不成就;若得自在,亦不成就。是故如来所说有余。复次,世尊,譬如王子无所综习,触事不成,是亦自在,愚闇常苦。如是王子若言自在,义亦不成;若言属他,义亦不成。以是义故,佛所说义名为有余。是故一切属他,不必受苦;一切自在,不必受乐。一切憍慢,势极暴恶,是亦有余。世尊,如诸烈女憍慢心故出家学道,护持禁戒,威仪成就,守摄诸根不令驰散,是故一切憍慢之结不必暴恶。贤善之人,一切爱念,是亦有余。如人内犯四重禁已,不舍法服坚持威仪,护持法者见已不爱,是人命终必堕地狱。若有贤人犯重禁已,护法见之即驱令出,罢道还俗。以是义故,一切贤善何必悉爱?”

同类推荐
  • 阙题

    阙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西诗派小序

    江西诗派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仪礼注疏

    仪礼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栖述雅

    玉栖述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庄靖先生遗集

    庄靖先生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毒医兽妃:妖孽魔尊,太缠人

    毒医兽妃:妖孽魔尊,太缠人

    她,穹苍最厉害的神,他,洪荒最狂傲的魔。她是他的克星,也是他的救赎。一朝重生,她成了人族废物,却强势崛起,虐尽所有欺她之人。他隐身人族,化为九王爷,一句以身相许便赖上她。当前世的仇敌,变成命定爱人,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第一次见面。“看在你救了本尊的份上,本尊决定以身相许了!”喂,你谁啊,谁要你以身相许了。第二次见面。“这么丑的脸,本尊下不去嘴。”喂,嫌弃你还亲,你还有没有节操了!第N次见面。“嫁给本尊,做本尊的王妃!”喂,你这样生抢你的侄媳妇儿真的好吗?
  • 女科切要

    女科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世十族

    隐世十族

    世界上有十个家族拥有远高于常人的能力。他们世代隐藏在茫茫人群中。每隔一段时间,十大家族就必须聚集在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时光流转如白驹过隙,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很多古老的能力逐渐被淹没,他们的后人大多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自己是谁。调香疗心的调香师、雕玉延寿的雕魂师、观“气” 治病的续命师、下笔成真的画幻师……时隔多年,拥有天赋异能的十大家族终于齐聚,一起向神秘的目的地出发,寻找家族之源,完成天赋使命。
  •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特点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的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 天龙剑尊

    天龙剑尊

    偶获华夏龙魂神血,剑尊霸体觉醒,一剑出而天下惊!曾经,他是叶族弃少,受尽冷眼与嘲笑,被家族侮辱驱逐。如今,他是一代邪龙剑尊、恶魔大帝,他魔杀天下,镇压万古八荒!仙子圣女对他又爱又恨,天骄俊才对他又敬又怕!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写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到各处旅游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沈复创作的《浮生六记》,将夫妻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卷翻译成英文,并作长篇序言。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银翼战刃

    银翼战刃

    心理学上面有一个现象叫做自证预言,简单解释就是人会不自觉地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当我们渴望某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倾向于找寻更多符合该期望的讯息,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行动,最后那个事情就真的发生了。烧脑程度:★★★★★★☆PS:未满18的小朋友请在家长的陪伴下观看,新年过后开始更新本书……
  • 吹万禅师语录

    吹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