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0300000032

第32章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作是思惟:‘何法能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萨即知有四种法为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缘者,是义不然。所以者何?若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众病,若热若冷、虚劳下疟、众邪鬼毒,到良医所,良医即为随病说药。是人至心善受医教,随教合药,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安乐。有病之人,譬诸菩萨;大良医者,譬善知识;良医所说,譬方等经;善受医教,譬善思惟方等经义;随教合药,譬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譬灭烦恼;得安乐者,喻得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乐,谘诸智臣,其法云何?诸臣即以先王旧法而为说之。王既闻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国,无诸怨敌,是故令民安乐无患。善男子,王者,譬诸菩萨;诸智臣者,譬善知识;智臣为王所说治法,譬十二部经;王既闻已,至心信行,譬诸菩萨系心思惟十二部经所有深义;如法治国,譬诸菩萨如法修行所谓六波罗蜜;以能修习六波罗蜜故,无诸怨敌,譬诸菩萨已离诸结烦恼恶贼;得安乐者,譬诸菩萨得大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恶癞病,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若能到须弥山边,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药,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无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采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乐。恶癞病者,譬诸凡夫;善知识者,譬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譬四无量心;须弥山者,譬八圣道;甘露味者,譬于佛性;癞病除愈,譬灭烦恼;得安乐者,譬得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诸弟子聪明大智,是人昼夜常教不惓;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无有疲厌。善男子,善知识者,所谓佛、菩萨、辟支佛、声闻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安乐,见他有过不说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

“善男子,若有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若能听是十二部经甚深义者,名为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名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大涅槃中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是故名为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名八圣道,以八圣道能断贪欲、瞋恚、愚痴故名听法。夫听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诸空于一切法不作相貌。夫听法者名初发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闻故得大涅槃,以修习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教及药名字,不能愈病,要以服故,乃得除差;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不能断灭一切烦恼,要以系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断,是名第三系念思惟。复以何义名系念思惟?所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者于二十五有不见一实,无作者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无相者无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萨系念思惟。

“云何名为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亦知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者,所谓菩萨、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种,善调御故。何等为三?一者、毕竟软语,二者、毕竟呵责,三者、软语呵责。以是义故,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也。复次,善男子,佛及菩萨为大医故名善知识。何以故?知病知药,应病授药故。譬如良医,善八种术,先观病相。相有三种,何等为三?谓风、热、水。有风病者授之酥油,热病之人授之石蜜,水病之人授之姜汤。以知病根,授药得差,故名良医。佛及菩萨亦复如是,知诸凡夫病有三种: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贪欲病者教观骨相,瞋恚病者观慈悲相,愚痴病者观十二缘相。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

“善男子,譬如船师,善渡人故,名大船师;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渡诸众生生死大海,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男子,因佛菩萨令诸众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故。善男子,譬如雪山,乃是种种微妙上药根本之处;佛及菩萨亦复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药,名曰娑呵。有人见之,得寿无量,无有病苦,虽有四毒不能中伤。若有触者增长寿命满百二十。若有念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药势力故。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若有见者,即得断除一切烦恼,虽有四魔不能干乱。若有触者,命不可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没。所谓触者,若在佛边听受妙法。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善男子,如香山中有阿耨达池,由是池故有四大河,所谓恒河,辛头,私陀,博叉。世间众生常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众罪得灭。’当知此言虚妄不实。除此已往何等为实?诸佛菩萨是乃为实。所以者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众罪,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男子,譬如大地所有药木、一切丛林、百谷、甘蔗、华果之属,值天炎旱,将欲枯死,难陀龙王及婆难陀怜愍众生,从大海出降澍甘雨,一切丛林百谷草木滋润还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所有善根将欲消灭,诸佛菩萨生大慈悲,从智慧海降甘露雨,令诸众生具足还得十善之法。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善男子,譬如良医善八种术,见诸病人,不观种姓、端正丑陋、钱财宝货,悉为治之,是故世称为大良医;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有烦恼病,不观种姓、端正丑陋、钱财宝货,生慈愍心,悉为说法,众生闻已,烦恼病除。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名善知识。以是亲近善友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听法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一切众生以听法故则具信根,得信根故乐行布施、戒、忍、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当知,得诸善法,皆是听法因缘势力。善男子,譬如长者唯有一子,遣至他国市易所须,示其道路通塞之处,而复诫之:‘若遇淫女,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弊恶之人亦莫交游。’其子敬顺父之教敕,身心安隐,多获宝货。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敷演法要亦复如是,示诸众生及四部众诸道通塞。是诸众等以闻法故,远离诸恶,具足善法。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听法明镜亦复如是,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明了无翳。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商人,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不可称计;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至善处采取道宝,不知其路通塞之相,菩萨示之,众生随已得至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逸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斫其顶,实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贪欲、瞋恚、愚痴醉故,欲多造恶,诸菩萨等以闻法钩斫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诸恶心。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我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离五盖,修七觉分,以是修习七觉分故,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以听法故,须陀洹人离诸恐怖。所以者何?须达长者身遭重病,心大愁怖,闻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闻是事已,恐怖即除。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何以故?开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无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言无目者,常不闻法;一目之人,虽暂闻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以听法故,得知世间如是三人。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善男子,如我昔于拘尸那城,时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时顾命阿难比丘广为说法。时舍利弗闻是事已,告四弟子:‘汝举我床往至佛所,我欲听法。’时四弟子奉命举往,既得闻法,闻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隐。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思惟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常为五欲之所系缚,以思惟故,悉得解脱。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众生常为常乐我净四法之所颠倒,以思惟故,得见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是见已,四倒即断。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灭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众生至须陀洹生大苦恼。若能系念善思惟者,虽遇此四,不生众苦。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因是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专心听法,若不思惟,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信佛法僧无有变易而生恭敬,当知皆是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因得断除一切烦恼。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如法修行?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是名菩萨如法修行。复次,云何如法修行?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以是见故,宁舍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萨如法修行。复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实。云何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是名真实。

“云何名为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复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无常,六者、无乐,七者、无我,八者、无净。复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实,四者、不真,五者、安乐,六者、清净。若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者,如是涅槃则有八事解脱不实。何以故?以不常故,以无常故则无有实,无有实故则无有真,虽断烦恼以还起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名涅槃解脱八事。云何六相?声闻、缘觉断烦恼故,名为解脱,而未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实;以不实故,名为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无常;以得无漏八圣道故,名为净乐。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云何菩萨知于佛性?佛性有六。何等为六?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复有七事,一者、可证,余六如上。是名菩萨知于佛性。云何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是名菩萨知如来相。云何菩萨知于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乐不乐、若我无我、若净不净、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真不真、若修不修、若师非师、若实不实,是名菩萨知于法相。云何菩萨知于僧相?僧者,若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何以故?一切声闻得佛道故。何故名真?悟法性故。是名菩萨知于僧相。云何菩萨知于实相?实相者,若常无常、若乐无乐、若我无我、若净无净、若善不善、若有若无、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断不断、若证不证、若修不修、若见不见,是名实相,非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是名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于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差别之相。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不见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萨虽有五眼所不见故,唯有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故名为见。若见无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为实;以是实故,则名常无;以常无故,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名无法,无法名空。譬如世间无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复如是,无所有故名为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俱无实性。何以故?如人说言:‘除灭有物,然后作空。’而是虚空,实不可作。何以故?无所有故。以无有故,当知无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则名无常;若无常者,不名虚空。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犹如世谛,实无其性,为众生故说有世谛。

“善男子,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非是受乐,乃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一乐,以当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菩提乐。”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烦恼断处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来往昔初成佛道,至尼连禅河边。尔时,魔王与其眷属,到于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时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闻弟子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是故不入。’若言烦恼断处是涅槃者,诸菩萨等于无量劫已断烦恼,何故不得称为涅槃?俱是断处,何缘独称诸佛有之,菩萨无耶?若断烦恼非涅槃者,何故如来昔告生名婆罗门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如来又时在毗舍离国,魔复启请如来:‘昔以未有弟子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化众生,不入涅槃。今已具足,何故不入?’如来尔时即告魔言:‘汝今莫生悒迟之想,却后三月吾当涅槃。’世尊,若使灭度非涅槃者,何故如来自期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断烦恼是涅槃者,如来往昔初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便是涅槃,何故复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世尊,若使尔时是涅槃者,云何方为拘尸那城诸力士等,说言后夜当般涅槃?如来诚实,云何发是虚妄之言?”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言如来得广长舌,当知如来于无量劫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凡所发言,诚谛无虚。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启请于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真实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谓不化众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人不言,无所造作,便谓是人如死无异;魔王波旬亦复如是,意谓如来不化众生,默无所说,便谓如来入般涅槃。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无差别相,唯说常住、清净二法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佛及佛性、涅槃无差别相,唯说常恒不变无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说涅槃、实相无差别相,唯说常有实不变易无差别耳。

“善男子,尔时我诸声闻弟子生于诤讼,如拘睒弥诸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诸白衣而自赞叹‘我得无漏,谓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他人,于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于我前言:‘如是物,佛所听畜。如是等物,佛不听畜。’我亦语言:‘如是等物,我实不听。’复反我言:‘如是等物,实是佛听。’如是恶人不信我言,为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迟,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恶比丘故,令诸声闻受学弟子不见我身,不闻我法,便言如来入于涅槃。唯诸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复发言如来涅槃,而我实不入于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声闻弟子说言如来入涅槃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党,邪见恶人,非正见也。若言如来不入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伴党,正见之人,非恶邪也。

“善男子,我初不见弟子之中,有言如来不化众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善男子,譬如长者,多有子息,舍至他方,未得还顷,诸子咸谓父已长逝,而是长者实不终没,诸子颠倒皆生没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不见我故,便谓如来已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实不般涅槃也,声闻弟子生涅槃想。善男子,譬如明灯,有人覆之,余不知者,谓灯已灭,而是明焰实亦不灭,以不知故生于灭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虽有慧眼,以烦恼覆,令心颠倒不见真身,而便妄生灭度之想,而我实不毕竟灭度。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见日月,以不见故不知昼夜明闇之相,以不知故便说无有日月之实,实有日月,盲者不见,以不见故而生倒想,言无日月;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彼生盲,不见如来,便谓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实不入于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善男子,譬如云雾覆蔽日月,痴人便言无有日月,日月实有,直以覆故,众生不见;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以诸烦恼覆智慧眼不见如来,便言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直是如来现婴儿行,非灭度也。

“善男子,如阎浮提日入之时,众生不见,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实无没入,众生不见生没入想;声闻弟子亦复如是,为诸烦恼山所障故不见我身,以不见故便于如来生灭度想,而我实不毕竟永灭。是故我于毗舍离国告波旬言:‘却后三月,我当涅槃。’善男子,如来玄见迦叶菩萨却后三月善根当熟,亦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有诸力士,其数五百,终竟三月亦当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如纯陀等及五百梨车庵罗果女,却后三月无上道心善根成熟,为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剎多亲近外道尼乾子等,我为说法满十二年,彼人邪见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见根栽却后三月定可拔断,我为是故告波旬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缘故,我于往昔尼连河边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者?我时欲为五比丘等于波罗奈转法轮故,次复欲为五比丘等,所谓耶奢、富那、毗摩罗阇、憍梵波提、须婆睺,次复欲为郁伽长者等五十人,次复欲为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等无量人天,次复欲为优楼频螺、迦叶门徒五百比丘,次复欲为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兄弟二人及五百弟子,次复欲为舍利弗、大目揵连等二百五十比丘转妙法轮,是故我告魔王波旬不般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涅槃?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是名涅槃,非大涅槃。以不见佛性故,无常无我,唯有乐净,以是义故,虽断烦恼,不得名为大般涅槃也。若见佛性能断烦恼,是则名为大般涅槃;以见佛性故,得名为常乐我净。以是义故,断除烦恼,亦得称为大般涅槃。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灭,不灭之义名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义,乃名涅乐;槃言去来,不去不来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义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无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无新故义乃名涅槃;槃言障碍,无障碍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有优楼迦迦毗罗弟子等言,槃者名相,无相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无有之义乃名涅槃;槃名和合,无和合义乃名涅槃;槃者言苦,无苦之义乃名涅槃。善男子,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于法无碍,是为如来。如来非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是名佛性。如来身心智慧遍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无所障碍,是名虚空。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名曰实相。以是义故,如来实不毕竟涅槃。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除断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习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萨断除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担,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实义了不可得,以是诸义故名为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是故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之根本也,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护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诸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云何菩萨守护一事?谓菩提心。菩萨摩诃萨常勤守护是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子,亦如瞎者护余一目,如行旷野守护导者,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因护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常乐我净具足而有,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守护一法。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

“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之为三,是故菩萨信顺不逆。

“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恚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

“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到而今得到。”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世尊,如佛所说,心解脱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心本无系。所以者何?是心本性不为贪欲、瞋恚、愚痴诸结所缚。若本无系,云何而言心善解脱?

“世尊,若心本性不为贪结之所系者,何等因缘而能得系?如人[馨-香/牛]角,本无乳相,虽加功力,乳无由出。[馨-香/牛]于乳者则不如是,加功虽少,乳则多出。心亦如是,本无贪者,今云何有?若本无贪后方有者,诸佛菩萨本无贪相,今悉应有。世尊,譬如石女,本无子相,虽加功力无量因缘,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无贪相,虽造众缘,贪无由生。世尊,如钻湿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虽复钻求,贪不可得,云何贪结能系于心?世尊,譬如压沙,油不可得;心亦如是,虽复压之,贪不可得。当知贪、心二理各异,设复有之,何能污心?世尊,譬如有人,安橛于空终不得住;安贪于心亦复如是,种种因缘不能令贪系缚于心。

“世尊,若心无贪名解脱者,诸佛菩萨何故不拔虚空中刺?世尊,过去世心不名解脱,未来世心亦无解脱,现在世心不与道共,何等世心名得解脱?世尊,如过去灯不能灭闇,未来世灯亦不灭闇,现在世灯复不灭闇。何以故?明之与闇二不并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脱?世尊,贪亦是有。若贪无者,见女相时不应生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当知是贪真实而有,以有贪故堕三恶道。世尊,譬如有人,见画女像亦复生贪,以生贪故得种种罪。若本无贪,云何见画而生于贪?若心无贪,云何如来说言菩萨心得解脱?若心有贪,云何见相然后方生,不见相者则不生耶?我今现见有恶果报,当知有贪。瞋恚、愚痴亦复如是。

“世尊,譬如众生有身无我,而诸凡夫横计我想,虽有我想不堕三趣,云何贪者于无女相而起女想堕三恶道?世尊,譬如钻木而生于火,然是火性众缘中无,以何因缘而得生耶?世尊,贪亦如是,色中无贪,香味触法亦复无贪,云何于色香味触法而生贪耶?若众缘中悉无贪者,云何众生独生于贪,诸佛菩萨而不生耶?

“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无有贪欲、瞋恚、愚痴。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脱?贪亦不定。若不定者,云何因之生三恶趣?贪者、境界二俱不定。何以故?俱缘一色,或生于贪,或生于瞋,或生愚痴,是故贪者及与境界二俱不定。若俱不定,何故如来说言菩萨修大涅槃心得解脱?”

同类推荐
  • 孔氏杂说

    孔氏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林宝训

    禅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魏阉全传

    魏阉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mplete Angler

    The Complete Angler

    To the Right worshipfulJohn Offleyof Madeley Manor, in the County of Stafford Esquire, My most honoured FriendSir,-- I have made so ill use of your former favours, as by them to be encouraged to entreat, that they may be enlarged to the patronage and protection of this Book.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弃妇再嫁:情撩冷面将军

    弃妇再嫁:情撩冷面将军

    最轰动这长安城的,并不是那赫赫有名的战将军凯旋回朝,而是当今年迈的今上为将军指的那门婚事。这婚事,既不是什么书香门弟,也不是什么富贵小姐,不仅貌若无盐,而且还是十七岁便被休弃回了娘家的弃妇,听闻那苏弃妇还是被她爹给打得半死抬进那将军府的!将军原是要娶丞相府的那位二小姐,谁知如今这弃妇插了一脚,生生的就将人家相府二小姐与这战将军金童玉女的佳话给拆散了,真是作了好大的孽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婆领个证

    老婆领个证

    本文纯粹宠文。前任跟人跑了,日子还得过下去。对于江云稀来说,最想做的就是找个靠谱的男人将自己嫁了。相亲N次之后发现,靠谱的男人没遇到,所以她开始反省。不近女子的他觉得她真是笨得可以,决定学习雷锋精神,做回好人把她拐回家。【诱拐老婆】她问:“我们不是说好是假结婚吗?不用去领个真的结婚证吧?”他答:“我打电话问过办假证的了,他们说办个假证要五十元,我们领个真的,前结后离的也就十八元,省下的三十二元买苹果吃多好,干嘛要便宜那些办假证的人啊。”陆秦风说:此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把公司开到了国外,而是娶到了一个笨笨的老婆!江云稀说:此生最大的失误就是误信了这个看似无害,实则腹黑闷骚的男人;此生最想做的事就是小白菜变成小白猫,然后时不时的伸出锋利的爪子给他几挠,让他知道她的厉害。PS:简介无能,正文才是王道,请看正文!
  • 你看今晚的星星很好看

    你看今晚的星星很好看

    【简介废啊~~】鬼马小精灵宋眠×暖系男老师渔枫两人从相知到相许,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相遇,从此携手共进,他陪着她成长,她相伴他身旁,且看他们如何披荆斩棘~修成正果~~
  •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

    “公司因你而不同”,是微软和IBM等公司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十分值得提倡的一种职业理念。《公司因你而不同》通过这个理念,帮你激发工作潜能,提升工作价值,实现人企双赢。
  • 仙始

    仙始

    楚天羽,出生在修神者达到巅峰的时代,不过他却不能够修炼,因为他的上丹田是封闭的,而修神者必须修炼上丹田,楚天羽注定了是废物。不过楚天羽并未被此打倒,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新的流派,那就是修仙,既然我的上丹田不能修炼,那我的下丹田呢?那我的中丹田呢?故事由此开始。
  • 天才公主轩离山河

    天才公主轩离山河

    一场宿命的轮回,将你又带回我的身边,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在放你离开。
  • 萌宝来袭:爹地,你好坏

    萌宝来袭:爹地,你好坏

    一次留学,天降萌宝,鬼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身负多重身份,扑朔迷离,集颜值、才华和权势于一身,人人趋之若鹜。补办婚礼上,牧师让双方用一个词来形容对方在彼此心里的印象。杜希夏:能干。凌皓辰:我的。婚后生活,他将她捧在手心,宠到心尖。多年后,萌宝再次来袭,却指着鼻子命令他。“爹地!放开我妈咪,你睡地板我睡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辰武帝

    星辰武帝

    古武高手苏邪,意外重生到强者如云的异界,恰逢家族遭难,更被未婚妻逼迫入赘!且看苏邪强势崛起,传奇再续,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湘西匪事:二爷爷传奇

    湘西匪事:二爷爷传奇

    二爷爷一边打枪,一边喊:“我是汪二,是你们的二爷爷!”二爷爷是一个枪迷,但他不是神枪手,不过他的枪法也不错。在湘西匪乱的时候,二爷爷的枪就要过土匪的命。有一回土匪围村劫粮,二爷爷就用一支三八步枪,48颗子弹,头一回和他们交火了。也就在那一次,他取了土匪的命,而且成功地掩护乡亲们撤出村庄。二爷爷在掩护乡亲撤离的过程中,对着土匪的进攻,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令四十多个持枪的土匪,面对丛林中的二爷爷奈何不得。首匪王疤子不得不把探子叫来,问龙西村肯定找谁做了靠山,为什么不认真采线,使得他们的“肥羊”计划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