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0300000033

第33章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为贪结所系、亦非不系,非是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无,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无自性故。

“善男子,有诸外道作如是言:‘因缘和合则有果生。若众缘中本无生性而能生者,虚空不生,亦应生果。虚空不生非是因故,以众缘中本有果性,是故合集而得生果。所以者何?如提婆达欲造墙壁则取泥土,不取彩色;欲造画像则集彩色,不取草木;作衣取缕,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缕綖。以人取故,当知是中各能生果;以能生果故,当知因中必先有性。若无性者,一物之中,应当出生一切诸物。若是可取可作可出,当知是中必先有果。若无果者,人则不取不作不出。唯有虚空无取无作,故能出生一切万物。以有因故,如尼拘陀子住尼拘陀树,乳有醍醐,缕中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一切凡夫无明所盲,作是定说:‘色有著义,心有贪性。’复言:‘凡夫心有贪性,亦解脱性。遇贪因缘,心则生贪;若遇解脱,心则解脱。’虽作此说,是义不然。有诸凡夫复作是言:‘一切因中悉无有果。因有二种:一者、微细,二者、粗大。细即是常,粗则无常。从微细因转成粗因,从此粗因转复成果。粗无常故,果亦无常。’善男子,有诸凡夫复作是言:‘心亦无因,贪亦无因,以时节故则生贪心。’如是等辈以不能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

“善男子,譬如枷犬系之于柱,终日绕柱,不能得离;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被无明枷系生死柱,绕二十五有不能得离。善男子,譬如有人堕于圊厕,既得出已,而复还入;如人病差,还为病因;如人涉路值空旷处,既得过已,而复还来;又如净洗,还涂泥土;一切凡夫亦复如是,已得解脱无所有处,唯未得脱非非想处,而复还来至三恶趣。何以故?一切凡夫唯观于果,不观因缘。如犬逐块,不逐于人;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唯观于果,不观因缘,以不观故,从非想退还三恶趣。

“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因中有果、因中无果及有无果、非有非无果。若言因中先定有果及定无果、定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当知是等皆魔伴党,系属于魔,即是爱人。如是爱人,不能永断生死系缚,不知心相及以贪相。

“善男子,诸佛菩萨显示中道。何以故?虽说诸法,非有非无,而不决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则得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间,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是故如来说言诸法非有非无。

“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定说心有净性及不净性。净不净心无住处故,从缘生贪故说非无,本无贪性故说非有。善男子,从因缘故,心则生贪;从因缘故,心则解脱。善男子,因缘有二:一者、随于生死,二者、随大涅槃。善男子,有因缘故,心共贪生、共贪俱灭,有共贪生、不共贪灭,有不共贪生、共贪俱灭,有不共贪生、不共贪灭。云何心共贪生、共贪俱灭?善男子,若有凡夫未断贪心修习贪心,如是之人,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一切众生不断贪心,心共贪生,心共贪灭。如欲界众生,一切皆有初地味禅,若修不修,常得成就,遇因缘故即便得之。言因缘者,谓火灾也。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若修不修,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何以故?不断贪故。云何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声闻弟子有因缘故生于贪心,畏贪心故修白骨观,是名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复有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如声闻人未证四果,有因缘故生于贪心,证四果时,贪心得灭,是名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菩萨摩诃萨得不动地时,心共贪生、不共贪灭。云何不共贪生、共贪俱灭?若菩萨摩诃萨断贪心已,为众生故示现有贪,以示现故能令无量无边众生谘受善法具足成就,是名不共贪生、共贪俱灭。云何不共贪生、不共贪灭?谓阿罗汉、缘觉、诸佛、除不动地其余菩萨,是名不共贪生、不共贪灭。以是义故,诸佛菩萨不决定说心性本净、性本不净。

“善男子,是心不与贪结和合,亦复不与瞋痴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虽为烟尘云雾及阿修罗之所覆蔽,以是因缘令诸众生不能得见,虽不可见,日月之性终不与彼五翳和合;心亦如是,以因缘故生于贪结,众生虽说心与贪合,而是心性实不与合。若是贪心即是贪性,若是不贪即不贪性,不贪之心不能为贪,贪结之心不能不贪。善男子,以是义故,贪欲之结不能污心。诸佛菩萨永破贪结,是故说言心得解脱。一切众生从因缘故,生于贪结;从因缘故,心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雪山悬峻之处,人与猕猴俱不能行;或复有处,猕猴能行,人不能行;或复有处,人与猕猴二俱能行。善男子,人与猕猴能行处者,如诸猎师,纯以黐胶置之案上,用捕猕猴。猕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蹋之,脚复随著,欲脱脚故以口啮之,口复粘著,如是五处悉无得脱。于是猎师以杖贯之,负还归家。雪山崄处,譬佛菩萨所得正道;猕猴者,譬诸凡夫;猎师者,喻魔波旬;黐胶者,譬贪欲结。人与猕猴俱不行者,譬诸凡夫、魔王波旬俱不能行。猕猴能行,人不能行者,譬诸外道有智慧者,诸恶魔等虽以五欲不能系缚。人与猕猴俱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波旬,常处生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五欲所缚,令魔波旬自在将去,如彼猎师擒捕猕猴负之归家。

“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云何名为系属于魔?有诸众生,无常见常、常见无常,苦见于乐、乐见于苦,不净见净、净见不净,无我见我、我见无我,非实解脱妄见解脱、真实解脱见非解脱,非乘见乘、乘见非乘,如是之人,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不清净。复次,善男子,若见诸法真实是有总别定相,当知是人若见色时便作色相,乃至见识亦作识相,见男男相,见女女相,见日日相,见月月相,见岁岁相,见阴阴相,见入入相,见界界相,如是见者,名系属魔。系属魔者,心不清净。复次,善男子,若见我是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属于我,乃至见我是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识属于我,如是见者,系属于魔,非我弟子。

“善男子,我声闻弟子远离如来十二部经,修习种种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灭之业,纯营世俗在家之事。何等名为在家之事?受畜一切不净之物,奴婢、田宅、象、马、车乘、驼、驴、鸡、犬、猕猴、猪、羊、种种谷麦,远离师僧,亲附白衣,违反圣教,向诸白衣作如是言:‘佛听比丘受畜种种不净之物。’是名修习在家之事。有诸弟子,不为涅槃,但为利养亲近听受十二部经,招提僧物及僧鬘物,衣著贪啖如自己有,悭惜他家,及以称誉亲近国王及诸王子,卜筮吉凶,推步盈虚,围棋六博,摴蒱投壶,亲比丘尼及诸处女,畜二沙弥,常游屠猎酤酒之家及旃陀罗所住之处,种种贩卖,手自作食,受使邻国通致信命。如是之人,当知即是魔之眷属,非我弟子。以是因缘,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乃至痴心共生共灭亦复如是。

“善男子,以是因缘,心性不净,亦非不净,是故我说心得解脱。若有不受不畜一切不净之物,为大涅槃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书写解说,当知是等真我弟子,不行恶魔波旬境界,即是修习三十七品。以修习故,不共贪生,不共贪灭,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初发五事,悉得成就。何等为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戒,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多闻。

“云何为信?菩萨摩诃萨信于三宝,施有果报;信于二谛一乘之道,更无异趣,为诸众生速得解脱,诸佛菩萨分别为三;信第一义谛;信善方便。是名为信。如是信者,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一切众生所不能坏。因是信故,得圣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于大般涅槃,不堕生死。戒、闻、智慧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赞叹佛性,令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初开涅槃经时,说有三种:一者、若有病人得良医药及瞻病者,病则易差,如其不得则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则不能发,所谓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二者、虽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亦不能发,若其不遇亦不能发,谓一阐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菩萨。若言遇与不遇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今者云何说言,因赞佛性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义亦复不然。何以故?如是之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阐提辈以佛性故,若闻不闻,悉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所说,何等名为一阐提耶?谓断善根,如是之义亦复不然。何以故?不断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断,云何佛说断诸善根?如佛往昔说十二部经,善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常者不断,无常者断。无常可断故堕地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故作如是说言一阐提?

“世尊,若因佛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来广为众生说十二部经?世尊,譬如四河出阿耨达池,若有天人诸佛世尊,说言是河不入大海,当还本源,无有是处;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有佛性者,若闻不闻、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优陀延山,日从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还东方’者,无有是处;佛性亦尔,若不闻、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世尊,诸佛如来说因果性非有非无,如是之义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其乳中无酪性者则无有酪,尼拘陀子无五丈者则不能生五丈之质,若佛性中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树者,云何能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树?以是义故,所说因果非有非无,如是之义云何相应?”

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复有二人:一者、作恩,二者、念恩。复有二人:一者、谘受新法,二者、温故不忘。复有二人:一者、造新,二者、修故。复有二人:一、乐闻法,二、乐说法。复有二人:一、善问难,二、善能答。善问难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谓如来也。善男子,因是善问,即得转于无上法轮,能枯十二因缘大树,能渡无边生死大河,能与魔王波旬共战,能摧波旬所立胜幢。

“善男子,如我先说,三种病人,值遇良医、瞻病、好药,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义云何?若得不得,谓定寿命。所以者何?是人已于无量世中修三种善,谓上中下。以修如是三种善故得定寿命,如郁单越人寿命千年。有遇病者若得良医、好药、瞻病,及以不得,悉皆得差。何以故?得定命故。善男子,如我所说,若有病人得遇良医、好药、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则不得差。是义云何?善男子,如是之人寿命不定。命虽不尽,有九因缘能夭其寿。何等为九?一者、知食不安而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未消而复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随时节;五者、病时不随医教;六者、不随瞻病教敕;七者、强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恶鬼打之;九者、房室过差。以是缘故,我说病者,若遇医药,病则可差;若不遇者,则不可愈。善男子,如我先说,若遇不遇俱不差者,是义云何?有人命尽,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尽故。以是义故,我说病人,若遇医药及以不遇,悉不得差。

“众生亦尔,发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谘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当成。何以故?以其能发菩提心故,如郁单越人得定寿命。如我所说,从须陀洹至辟支佛,若闻善友诸佛菩萨所说深法,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值遇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缘,命则中夭。如彼病人,值遇医药,病则得差;若不遇者,病则不差。是故我说遇佛菩萨闻说深法,则能发心;若不值遇,则不能发。如我先说,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发,是义云何?善男子,一阐提辈,若遇善友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离一阐提心。何以故?断善法故。一阐提辈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发于菩提之心,则不复名一阐提也。善男子,以何缘故,说一阐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阐提辈,实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命尽者,虽遇良医、好药、瞻病不能得差。何以故?以命尽故。

“善男子,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阐提。佛性非信,众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断?一阐名善方便,提名不具,修善方便不具足故名一阐提。佛性非是修善方便,众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断?一阐名进,提名不具,进不具故名一阐提。佛性非进,众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断?一阐名念,提名不具,念不具故名一阐提。佛性非念,众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断?一阐名定,提名不具,定不具故名一阐提。佛性非定,众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断?一阐名慧,提名不具,慧不具故名一阐提。佛性非慧,众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断?一阐名无常善,提名不具,以无常善不具足故名一阐提。佛性非无常、非善、非不善。何以故?善法要从方便而得,而是佛性非方便得,是故非善。何故复名非不善耶?能得善果故。善果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法者生已得故,而是佛性非生已得,是故非善。以断生得诸善法故,名一阐提。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一阐提有佛性者,云何不遮地狱之罪?善男子,一阐提中无有佛性。善男子,譬如有王闻箜篌音,其声清妙,心即耽著,喜乐爱念,情无舍离,即告大臣:‘如是妙音,从何处出?’大臣答言:‘如是妙音,从箜篌出。’王复语言:‘持是声来。’尔时,大臣即持箜篌置于王前,而作是言:‘大王当知,此即是声。’王语箜篌:‘出声!出声!’而是箜篌声亦不出。尔时,大王即断其弦,声亦不出,取其皮木悉皆折裂,推求其声,了不能得。尔时,大王即瞋大臣:‘云何乃作如是妄语?’大臣白王:‘夫取声者法不如是,应以众缘善巧方便声乃出耳。’众生佛性亦复如是,无有住处,以善方便故得可见;以可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阐提辈不见佛性,云何能遮三恶道罪?善男子,若一阐提信有佛性,当知是人不至三趣,是亦不名一阐提也;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堕三趣,堕三趣故名一阐提。

“善男子,如汝所说,若乳无酪性不应出酪,尼拘陀子无五丈性则不应有五丈之质。愚痴之人作如是说,智者终不发如是言。何以故?以无性故。善男子,如其乳中有酪性者,不应复假众缘力也。善男子,如水乳杂,卧至一月终不成酪。若以一渧颇求树汁,投之于中即便成酪。若本有酪,何故待缘?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假众缘故则便可见,假众缘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待众缘然后成者,即是无性;以无性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常赞人善,不讼彼缺,名质直心。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质直心耶?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设有过失即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惭愧自责不敢复作,于轻罪中生极重想。若人诘问,答言:‘实犯。’复问:‘是罪为好不好?’答言:‘不好。’复问:‘是罪为善不善?’答言:‘不善。’复问:‘是罪是善果耶?不善果耶?’答言:‘是罪实非善果。’又问:‘是罪谁之所造?将非诸佛法僧所作?’答言:‘非佛法僧,我所作也。乃是烦恼之所构集。’以直心故信有佛性,信佛性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以直心故名佛弟子,若受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种各千万,不足为多,是名菩萨质直心也。

“云何菩萨修治于戒?菩萨摩诃萨受持禁戒,不为生天,不为恐怖,乃至不受狗戒、鸡戒、牛戒、雉戒,不作破戒,不作缺戒,不作瑕戒,不作杂戒,不作声闻戒;受持菩萨摩诃萨戒、尸罗波罗蜜戒,得具足戒不生憍慢,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第三戒。

“云何菩萨亲近善友?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说于善道,不说恶道,说于恶道非善果报。善男子,我身即是一切众生真善知识,是故能断富伽罗婆罗门所有邪见。善男子,若有众生亲近我者,虽有应生地狱因缘,即得生天。如须那剎多等,应堕地狱,以见我故,即得断除地狱因缘,生于色天。虽有舍利弗、目揵连等,不名众生真善知识。何以故?生一阐提心因缘故。善男子,我昔住于波罗奈国时,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皆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若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我于尔时,见是比丘生此邪心,唤舍利弗而呵啧之:‘汝不善教,云何乃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于恶邪。’我于尔时,为是二人如应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是故我为一切众生真善知识,非舍利弗、目揵连等。若使众生有极重结得遇我者,我以方便即为断之。如我弟难陀有极重欲,我以种种善巧方便而为除断。鸯掘魔罗有重瞋恚,以见我故,瞋恚即断。阿阇世王有重愚痴,以见我故,痴心即灭。如婆熙伽长者,于无量劫积集成就极重烦恼,以见我故,即便断灭。设有弊恶厮下之人,亲近于我作弟子者,以是因缘,一切人天恭敬爱念。尸利毱多邪见炽盛,因见我故,邪见即灭;因见我故,断地狱因作生天缘。如气嘘旃陀罗,命垂终时,因见我故,还得寿命。如憍尸迦,狂心错乱,因见我故,还得本心。如瘦瞿昙弥,屠家之子,常作恶业,以见我故,即便舍离。如阐提比丘,因见我故,宁舍身命,不毁禁戒如草系比丘。以是义故,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我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足第四亲善知识。

“云何菩萨具足多闻?菩萨摩诃萨为大涅槃十二部经,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一部,唯毗佛略,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亦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二部经,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是经典具足全体,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复除是偈,若能受持如来常住,性无变易,是名菩萨具足多闻。复除是事,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亦名菩萨具足多闻。何以故?法无性故。如来虽说一切诸法,常无所说。是名菩萨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闻。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大涅槃具足成就如是五事,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云何菩萨难作能作?若闻有人食一胡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信是语故,乃至无量阿僧祇劫常食一麻;若闻入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无量劫在阿鼻狱入炽火聚,是名菩萨难作能作。云何菩萨难忍能忍?若闻受苦手杖刀石斫打因缘得大涅槃,即于无量阿僧祇劫,身具受之不以为苦,是名菩萨难忍能忍。云何菩萨难施能施?若闻能以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惠施于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于无量阿僧祇劫,以其所有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惠施于人,是名菩萨难施能施。菩萨虽复难作能作,终不念言是我所作。难施能施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爱之甚重,以好衣裳、上妙甘膳随时将养,令无所乏。设令其子于父母所起轻慢心,恶口骂辱,父母爱故不生瞋恨,亦不念言:‘我与是儿衣服饮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子遇病,父母亦病,为求医药勤加救疗,病既差已终不生念:‘我为是儿疗治病苦。’菩萨亦尔,见诸众生遇烦恼病,生爱念心而为说法,以闻法故诸烦恼断,烦恼断已终不念言:‘我为众生断诸烦恼。’若生此念,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作是念:‘无一众生我为说法令断烦恼。’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瞋不喜。何以故?善能修习空三昧故。菩萨若修空三昧者,当于谁所生瞋生喜?善男子,譬如山林猛火所焚,若人斫伐,或为水漂,而是林木当于谁所生瞋生喜?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无瞋无喜。何以故?修空三昧故。”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一切诸法性自空耶?空空故空。若性自空者,不应修空,然后见空,云何如来言以修空而见空耶?若性自不空,虽复修空,不能令空。”

“善男子,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云何色性?色性者,非地水火风不离地水火风,非青黄赤白不离青黄赤白,非有非无,云何当言色有自性?以性不可得故说为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相似相续故,凡夫见已,说言诸法性不空寂。菩萨摩诃萨具足五事,是故见法性本空寂。善男子,若有沙门及婆罗门,见一切法性不空者,当知是人非是沙门,非婆罗门,不得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不得现见诸佛菩萨,是魔眷属。

“善男子,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亦因菩萨修习空故见诸法空。善男子,如一切法性无常故,灭能灭之;若非无常,灭不能灭。有为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之;有灭相故,灭能灭之。一切诸法有苦相故,苦能令苦。善男子,如盐性醎能醎异物,石蜜性甘能甘异物,苦酒性酢能酢异物,姜本性辛能辛异物,呵梨勒苦能苦异物,庵罗果淡能淡异物,毒性能害令异物害,甘露之性令人不死,若合异物亦能不死;菩萨修空亦复如是,以修空故,见一切法性皆空寂。”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复作是言:“世尊,若盐能令非醎作醎,修空三昧若如是者,当知是定非善非妙,其性颠倒。若空三昧唯见空者,空是无法,为何所见?”

“善男子,是空三昧见不空法能令空寂,然非颠倒。如盐非醎作醎,是空三昧亦复如是不空作空。善男子,贪是有性,非是空性。贪若是空,众生不应以是因缘堕于地狱。若堕地狱,云何贪性当是空耶?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色性?所谓颠倒,以颠倒故众生生贪。若是色性非颠倒者,云何能令众生生贪?以生贪故,当知色性非不是有。以是义故,修空三昧非颠倒也。

“善男子,一切凡夫,若见女人即生女相;菩萨不尔,虽见女人不生女相,以不生相,贪则不生,贪不生故,非颠倒也。以世间人见有女故,菩萨随说言有女人。若见男时说言是女,则是颠倒。是故我为阇提说言:‘汝婆罗门,若以昼为夜,是即颠倒;以夜为昼,是亦颠倒。昼为昼相,夜为夜相,云何颠倒?’善男子,一切菩萨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以是见故不见佛性;若见佛性,则不复见一切法性。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见法性,以不见故则见佛性。诸佛菩萨有二种说:一者、有性,二者、无性。为众生故说有法性,为诸贤圣说无法性。为不空者见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见空,无法性者亦修空故空,以是义故,修空见空。

“善男子,汝言见空,空是无法,为何见者?善男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一切法悉无所见。若有见者,不见佛性,不能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入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见一切法性无所有。善男子,菩萨不但因见三昧而见空也,般若波罗蜜亦空,禅波罗蜜亦空,毗梨耶波罗蜜亦空,羼提波罗蜜亦空,尸波罗蜜亦空,檀波罗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识亦空,如来亦空,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萨见一切法皆悉是空。是故我在迦毗罗城告阿难言:‘汝莫愁恼悲泣啼哭。’阿难即言:‘如来世尊,我今亲属悉皆殄灭,云何当得不悲泣耶?如来与我俱生此城,俱同释种亲戚眷属,云何如来独不愁恼,光颜更显?’善男子,我复告言:‘阿难,汝见迦毗真实是有,我见空寂悉无所有。汝见释种悉是亲戚,我修空故悉无所见。以是因缘,汝生愁苦,我身容颜益更光显。’诸佛菩萨修习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恼。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成就具足第九功德。”

“善男子,云何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最后第十功德?善男子,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信是语者,悉得入于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众生于是经中不生恭敬?”

“善男子,我涅槃后,有声闻弟子愚痴破戒,喜生斗诤,舍十二部经,读诵种种外道典籍文颂手笔,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言是佛听。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贸易凡木,以金易鍮石、银易白镴、绢易氀褐,以甘露味易于恶毒。云何栴檀贸易凡木?如我弟子为供养故,向诸白衣演说经法,白衣情逸不喜听闻;白衣处高,比丘在下,兼以种种肴膳饮食而供给之犹不肯听,是名栴檀贸易凡木。云何以金贸易鍮石?鍮石譬色声香味触,金以譬戒,我诸弟子以色因缘破所受戒,是名以金贸易鍮石。云何以银易于白镴?银譬十善,镴譬十恶,我诸弟子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是名以银贸易白镴。云何以绢贸易氀褐?氀褐以譬无惭无愧,绢譬惭愧,我诸弟子放舍惭愧,习无惭愧,是名以绢贸易氀褐。云何甘露贸易毒药?毒药以譬种种利养,甘露以譬诸无漏法,我诸弟子为利养故,向诸白衣若自举赞,言得无漏,是名甘露贸易毒药。以如是等恶比丘故,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广行流布于阎浮提。当是之时,有诸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是经,广说流布,当为如是诸恶比丘之所杀害。是恶比丘相与聚会,共立严制:‘若有受持大涅槃经,书写读诵,分别说者,一切不得共住共坐谈论语言。何以故?涅槃经者,非佛所说,邪见所造。邪见之人即是六师,六师所说非佛经典。所以者何?一切诸佛悉说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言诸法常乐我净,云何当是佛所说经?诸佛菩萨听诸比丘畜种种物,六师所说不听弟子畜一切物,如是之义,云何当是佛之所说?诸佛菩萨不制弟子断牛五味及以食肉,六师不听食五种盐、五种牛味及以脂血,若断是者,云何当是佛之正典?诸佛菩萨演说三乘,而是经中纯说一乘谓大涅槃,如此之言,云何当是佛之正典?诸佛毕竟入于涅槃,是经言佛常乐我净不入涅槃,是经不在十二部数,即是魔说,非是佛说。’善男子,如是之人虽我弟子,不能信顺是涅槃经。善男子,当尔之时,若有众生信此经典乃至半句,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因如是信,即见佛性入于涅槃。”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今日善能开示《大涅槃经》。世尊,我因是事即得悟解《大涅槃经》一句半句,以解一句至半句故见少佛性。如佛所说,我亦当得入大涅槃。”

“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十功德。”

同类推荐
  •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by Mme. de Lafayette Introduction by Oliver C. Colt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Madame de Lafayette and published anonymously in 1662.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儿经

    女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余无言医案及医话

    余无言医案及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 修真小道士

    修真小道士

    七绝技霸唱天下,夜江湖扑朔迷离。三教九流门中事,乱世花都任横行!老子修真小道士,强!无!敌!
  • 神图腾:兽妃天下

    神图腾:兽妃天下

    一场神魔大战,一副神秘图腾,六界风起云涌,王者锋芒毕露,且看奇女子如何凭借‘兽灵师’的身份妃临天下。世人眼中,她是死灵,是废物,是家族耻辱,人人可欺之;他的眼中,她是天才,是骄傲,是人中之凤,他的掌上明珠。这大陆人眼中尊贵冷漠的男子如同狗皮膏药一般的粘上她……
  •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是藏族作家格绒追美最新的短篇小说、随笔集,选取了作者最新创作的七十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藏地藏民的热爱与深情。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不同,僧侣、牧民、说唱者,在作者幽微的笔触下,每个平凡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这本书极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浓郁的藏地风情。
  • 中国美学通史5(宋金元卷)

    中国美学通史5(宋金元卷)

    《中国美学通史5(宋金元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五卷即宋金元卷。本卷从宋金元时期的历史出发,对宋金元时期的美学史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来说,宋金元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成熟的时期,思想文化发生转向,有前期儒学向后期理学即所谓新儒学转变;从政治结构来说,周边民族进一步壮大进而建立全国性王朝;从经济结构来说,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文化、商业文化繁荣;从士大夫的精神生活来说,方式和内容丰富多彩。
  • 一骗三生

    一骗三生

    为了寻找失去的记忆,我不得不四处游历。幸运的是,有人陪我一起走,他说他叫勾刑。不幸的是,我们所到之处,死伤无数。那些含恨而终的人嘴里,都念叨着一个女人的名字:胭脂。于是,我们便踏上寻找“胭脂”的道路,直到有人告诉我,我就是胭脂……
  • 触动心灵的小事

    触动心灵的小事

    生命需要希望,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人生的花季,每个人都有着花样年华,花样梦想,花样求索。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弯路,那是人生的历练。只有在人生的弯路上,我们才有机会放慢速度,慢慢品味生命的奇异和自然的瑰丽。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见识的黄金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总是要碰到人生中必须懂得的道理。我们要学习的除了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心灵的构筑;心灵的构筑就得一个点滴、一个细节地用心打造,每个点滴和每个细节,都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领悟。本书中的心灵感悟,正是青少年迫切需要解读的。
  •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汀文集(第六卷):报告文学·散文·剧本

    沙汀文集(第六卷):报告文学·散文·剧本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个晴朗的融雪日子,我们“鲁艺”一部分同学,还有何其芳同志,跟随同志一道从延安出发,到晋西北去。因为机器出了毛病,出发时我们乘的一辆车开得最迟,当下午三点钟到达青化砭时,同志已经歇下来好久了。青化砭离延安七十里,是一个高踞在山道边的小小村落,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同志正站在路当中和一个青年农民攀谈。那个矮小而又瘦削的农民,一面编织着那种恰和北方人豪迈性格相称的羊毛板带,一面回答着他的询问。这些询问,多半是关于编织毛织物的技术知识的。最后,同志把那尚未完工的羊毛板带拿过来,学着编织了一阵。那些围绕着他的干部、小孩子和头缠毛巾的朴实农民,全都忍不住笑起来。
  •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8年1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2018年1月)

    科幻世界杂志社创立于1979年,目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其中,由四川省科协主管主办的《科幻世界》月刊,以倡导创新思维,展示科学魅力为发展目标,主要刊登国内外一流的科幻小说和最新沿的科学动态,以及优秀的科幻画作和实用的写作指南,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读者崇尚科学、热爱幻想的热情,多次荣获国内期刊出版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