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00000014

第14章 大漠英雄 (1)

再没什么可说的了,板垣只好起身告辞。

分别时,他送给傅作义一把军刀。傅作义呢,也有礼物。

老傅的礼物是,端砚一方,四书一部。

好好学着写写字,看看书吧,别一天到晚喊打喊杀,显得一点素质都没有。

板垣可没这好性子,他爱的就是军刀,对四书五经哪有半点兴趣。

既然傅作义不肯答应退让,那就把他赶回山西,让他去跟阎老西做个伴。

关东军要进攻绥远,依靠的是内蒙古的德王。

驻守察哈尔的刘汝明没有萧振瀛那样的勇略气魄,这使德王的贼胆一天大过一天,他不仅要闹独立,还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准备兵发绥远,以便建立臆想中的“蒙古国”。

德王本来对傅作义还有点忌惮,迟迟不敢动手,可是日本特务却在旁边一个劲儿怂恿他。

这个日本特务,就是密谋“马玉山路事件”的那个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少佐。不过人家今非昔比,少佐成了过去时,如今已经因功升为中佐了。

在南方玩阴谋尝到了甜头,调到北方之后,田中担任了德化(现为内蒙古化德县)特务机关机关长,准备到绥远再玩一把心跳。

他对德王的“胆小懦弱”十分不屑。

知道“九一八”不,东北军当时号称全国最强的地方军,还不是一打就跑,我们穷追至长城,轻轻松松就拿下东北四省,建立了“满洲国”。

傅作义有什么啊,不过徒有虚名罢了,不见得比东北军强到哪里去。没准也是个一吓就撒丫子跑路的软蛋,绥远很快就是咱们的了。到时候,“蒙古国”一定比“满洲国”还风光呢。

德王一想,有道理。

再看看田中的样子,不出兵也不行了,他的伪蒙部队全都是日本人给投的资,老板得看产出啊。

德王马上给傅作义发了份措辞强硬的挑战书。

可是它却只换来傅作义的一声冷笑。

不揍你一下,你都快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好吧,既然你屁股痒痒,我也就用不着再客气了,姑且扮扮老师的角色。

傅作义如此义无反顾,是因为他通过情报,已初步掂准了来敌的分量。这个情报,不是来自己方特工,却是由另一个日本特务机关机关长提供的。

羽山喜一郎,绥远首府归绥(今呼和浩特)特务机关机关长。

羽山刚到归绥时很是张扬。在他的压力之下,傅作义被迫作出妥协,将九一八纪念堂改名为“公共会堂”,将长城抗战烈士公墓改名为“烈士公园”。

之后,羽山又公开设立了“羽山公馆”。这在当时华北的日本特务机关中是独一份的,在此之前,即如老牌的土肥原和板垣也不敢如此嚣张。

羽山的三板斧狠不狠,狠,可是傅作义很快就会让他认识到,双方较劲,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智慧和韧劲。

傅作义首先把他的参谋处长安插到羽山身边。

这位参谋处长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由他陪着羽山整天胡吹海侃,吃喝玩乐,表面是献殷勤,暗里等于在羽山身边安了个眼线。

羽山公馆很偏僻,周围的人很少。羽山大概以为这样一来,便于他刺探情报,谁知道却为傅作义安排盯梢带来了便利。

因为出出进进就那么几个人,傅作义索性安排便衣宪兵在公馆四周摆摊设点,对可疑人员一律进行盘查处理。

有一段时间,羽山总觉得奇怪。

他在找来的中国人身上大把大把花钱,可那人一旦出了公馆,杳如黄鹤,连个回音都没有了。

想来想去,他只好把问题归结到“品质”上去:世道凉薄,人心不古,原先一贯老实忠厚的“支那人”竟然也靠不住了。

身边潜伏着傅作义的人,而线民又进不了他的公馆,羽山成了聋子瞎子,不仅刺探不到任何情报,反过来还要给老傅送情报了。

羽山早就掌握了关东军制订的侵绥计划。他知道此次攻绥,关东军不会直接参与,于是心里面就产生了一个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念头。

他竟然是站在傅作义这边的!

说怪,其实也不怪。虽然同是机关长,但羽山与田中还不太一样,田中的直接上司是关东军,而羽山却归华北“驻屯军”管。

由于这个缘故,羽山和田中的关系就很微妙。因为大家都是要在内蒙古这里建功立业的,田中的功劳大了,羽山的功劳就小了,换句话说,关东军的成绩多了,华北“驻屯军”的成绩就少了。毕竟,蛋糕就这么一块嘛。

在羽山看来,田中跟德王打交道,他羽山做傅作义的“客卿”,各有专属,现在田中要来打绥远,某种程度上是在抢人饭碗。

要是绥远这么轻轻松松就被田中拿了下来,以后怎么跟华北“驻屯军”交代,还有脸再吹自己那些个莫须有的成绩吗?

所以,田中和德王绝不能赢,得输。

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复杂,不独我们中国人这样,日本人也一样。

羽山通过那个陪他吃喝的参谋处长,转告傅作义:德王要来主动打你,你就不要客气,狠狠地给他一下,日本政府不会干预。

这句话可递得太及时了。傅作义不仅能打仗,也老于世故,非常善于揣摩人的心理,他马上从中听出弦外之音,那就是关东军轻易不会直接参战。

如此,可大松一口气。

不过从力量对比来看,傅作义仍然并不占优,不仅不占优势,还处于劣势。

伪蒙军全部加起来有1.5万人,绥军只有1万人,差着1/3。伪蒙军的战斗力虽不及正宗日军,但毕竟也不是豆腐皮做的,而且此时狐假虎威,气势正盛。

第一拳非常重要,绝不能失手,但一时还看不出这一拳应该打在哪里,那就走着瞧,让伪军自己给我们提供答案。

1936年11月16日,第一路伪蒙军从商都出发,直奔红格尔图而来,历史上著名的绥远抗战由此开始。

正如傅作义的第一拳不能落空,伪蒙军的实际指挥者田中隆吉也急于打响侵绥的第一炮。

负责给他开炮的是“大汉义军”。

光看名字就知道了,这帮家伙大多是出生内蒙古的汉人。虽是汉人,他们却拿着日本人发的武器,又套着日本军服的“皮”,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清一色的关东军哩。

总头领王英算是一个跑江湖的老油条,侍奉过的主子多了去,他先后跟过冯玉祥、阎锡山、张作霖,反正谁当红就跟着谁,到了日本人过来,他也就“顺应潮流”,钻到膏药旗下面去了,堪称三姓家奴的现代典范。

冒牌货们到红格尔图之后一看,乐了。

守军太少了,才300人,而王英的“大汉义军”却有1500人,而且全是弹药充足、速度很快的骑兵。

看上去,绥军不光是少,还老,都活像是刚刚退休返聘过来的门卫。

五个盛年壮汉打一个退休老头,会有什么难度?

今天真是交好运了,舞着马刀冲过去只是一阵风的事。

但是很快,王英的表情就由兴奋转向惊讶,再转向痛苦。

“老门卫”们太能打了,一个个枪法精准,生龙活虎,最主要的是非常镇定从容,伪军冲上去,等于是在充当活靶子。

你还不能说王英不卖力气,在两个小时之内,他连续发动了六次快攻,不到半个小时就要冲一次。但不管骑兵冲击的浪头有多高,最后都跟打在石头上一样,不仅无功而返,还伤痕累累。

王英在红格尔图所见到的那些“老门卫”,尽管人既少且老,却并非什么老弱残兵,而是傅作义从绥军中精心挑选出的老兵。

绥军本身就是一支很能打的部队,何况老兵。

绥远这个地方,和察哈尔一样,都是解放前的地域概念,其地理位置即现在内蒙古的中部。不用说,当时也是很穷的一个地儿。不过穷有穷的好处,一来你住这里,别人不会惦记,二来此地民风极为剽悍,都是汉族移民,有那么一股子“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加其乐无穷”的劲头。

由于身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里的人天生没有多少近视的,等当兵当到老兵这个级别,十有八九都可以成为神枪手。

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大汉义军”,也是草原上的汉人,而且好多过去还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你剽悍善战,他也刀口舔血,你枪法叫绝,他一个子弹过来也不至于就偏离目标。

这就还得说到傅作义的独门秘技:善守。

傅氏防守要诀为“七分用土,三分用枪”,其精华部分全在“用土”,也就是构筑阵地工事上面。

日军的攻击力够强了吧,又是大炮又是坦克的,但在长城抗战时仍奈何傅作义不得。

战后日方在参观牛栏山工事时,连连感叹于工事构造的机巧和复杂,认为这是当时最新式的坚固阵地。

现在,傅作义只是把牛栏山的用土水平稍稍移了一些到红格尔图,王英就明显吃不消了。

老傅心中已然有数。

田中啊田中,1万对1.5万,我正愁总量没你多呢,如今你却要分兵一点点吃我,我正好以逸待劳,各个击破。

第一拳不砸在别的地方,就砸在红格尔图,在解围的同时,打王英一个稀里哗啦。

同类推荐
  •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本书是已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一部有影响的专著。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1862-1874)、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其观点虽争议很大,但颇有独到之处。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3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3

    平实严谨说历史,轻松幽默神吐槽,一本保证让你爱上“历史”的超级畅销书!本册书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之间几十年的历史,详细讲述了清朝从“天朝上国”到“东亚病夫”的转变历程,深度剖析转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似乎总是活在梦里无法看清局势?晚清时期的清朝与西方列强都在使用怎样的武器?为什么日本和清朝遭受同样的入侵却能够迅速崛起?你想知道的各种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 江湖迟暮

    江湖迟暮

    江湖庙堂,一念之间。一个满身疑团的少年,却一剑霜寒十四州,渐渐成为了名动天下的燕司马,前朝旧事,身世谜团,家国命运,江湖恩怨,他,该如何抉择?多年之后,他夜观天象,长叹一声。这个乱世,没有配角。这个江湖,没有主角。(这段时间很忙,停更一段时间,大家放心,我会写完的)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吴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吴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吴国,一个与周天子伯叔相称,却被视为“蛮夷”之邦的姬姓王国,一个蛰伏了几百年,突然崛起于春秋末季,却又倏忽而去的东南霸主……本书通过细腻的笔触,向您展示了华夏先民辛勤开拓江南国土的艰苦历程,解析了吴国从何而来,如何从“蛮夷”一跃成为霸主,如何迅速崛起、两代即亡,如何创造丰富多彩的江南异质文化等一系列神秘话题,再现了一个文明与兽性相互交织的时代。
热门推荐
  • Pierrette

    Pierret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绾青颜

    绾青颜

    红梅树下红梅果,倩影佳人勾魂来。第一次交锋:红梅树下,两厢而立她戏耍了他,从他的包围中逃出。我欲踏马而来,执一柄赤剑,斩断你我缠丝相绕第二次交锋:月光如冷,持剑相杀她伤了他,夺了他的物古老的传说,相传的密语,神秘的黑佩玉,隔绝此中万千。第三次交锋:他掳了她,她掳了他的心
  • 锅庄

    锅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加缪作品系列(3部)

    加缪作品系列(3部)

    阿尔贝·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文笔简洁、明快、朴实,其文学作品总是同时蕴含哲学家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和艺术家的强烈激情。本套装包含《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三部加缪代表作,都曾在欧美产生巨大影响。
  • 父亲的花园

    父亲的花园

    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父亲终于从遥远的新疆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回家了,而没有临时改变主意,和他的两位兄弟一道在中途下车。我私下里以为,父亲背井离乡的历史可能要画上句号了。几年前,我们就呼吁,不让他出远门了。可他还是像一只疲惫的老候鸟一样裹着一身稀薄的羽毛年年东出景阳关。他扔给我的理由,无非是“靠你一个人,怎么搞得走呢?”我这个只是动动嘴皮子的泥菩萨,每每都是抱愧以对。今年他又出去了,这让我更加不安。老父亲为生活所迫而年年远走他乡,我们却无力阻止,这算不算大不孝?他就要满六十岁了,可还得忍气吞声。这会不会成为乡人在背后揶揄他和嘲讽我们的把柄?
  • 云南看云集

    云南看云集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抗战时在大后方云南所写的《昆明冬景》《云南看云集》《新废邮存底》《新废邮存底续编》四种小册子。除了《昆明冬景》《云南看云》几篇散文外。很多是书信体,内容却是发表自己对文学和人事的看法。
  •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用舌尖感受自然地馈赠。精选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最想吃的、烹饪起来简单省时的、吃起来美味且健康的家常菜,与家人一起用舌尖感受美食,用味觉体验人生。
  • 龙傲九天

    龙傲九天

    你说是佛便是佛,你说是魔便是魔,怎奈佛魔干我何,如若欺我卑微小,灭你佛魔又如何。一个先天泥丸宫被封的少年,在惨遭灭门之后,辗转修真界几大门派,受尽世间冷暖,多次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挣扎。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天下至邪之物—怨灵珠,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不惜以一人之力,抗争于整个佛魔仙道。任你世人多么任性,我此生却绝不认命
  • 最强学院风云系统

    最强学院风云系统

    别人的主角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而且不用负半点责任。我的主角不行,他杀了林霸,就得用一生赔偿林霸。因为他是人,他是我笔下有血有肉的人。他是我塑造的,培养的,亲生的,我不允许他做出不符合人道的事情!Ps:我爱着主角秦风,玄幻情节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