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8300000017

第17章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为大事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有与等,不可得限。”

佛言:“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何以故?须菩提,五波罗蜜者,等从中得成,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内空、外空及有无空,等从般若波罗蜜中出;三十七品、十力、十八法,等从中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佛地、萨云若慧,等从中出,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须菩提:“譬如转轮圣王,诸小国有事各自成办,转轮圣王亦无所忧。所以者何?诸小国王素已受圣王教令故,是故不复忧。诸弟子法、辟支佛法、诸菩萨法及诸佛法,等从般若波罗蜜出,般若波罗蜜者为办其事。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兴,为无有与等事兴,不受五阴、不入五阴为应,不受不入,乃至萨云若亦尔。须陀洹道至罗汉道、辟支佛道亦不受不入,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受不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五阴不受不入?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受不入?”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颇见五阴有所入、有所受不?”

须菩提言:“不见,世尊,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受不入。”

须菩提言:“世尊,亦不见五阴有受有入,亦不见三耶三佛有受有入。”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我亦不见五阴,我亦不受持五阴,乃至三耶三菩,我亦不见,亦不受持,不见所入。须菩提,我于佛地亦不见,萨云若亦不见,如来事亦不受亦不持。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不当受五阴,亦不当入五阴,于佛事、萨云若事、如来事亦不持亦不入。”

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俱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难了!不可思议甚深微妙!是智者所知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世尊,皆是过去佛时,所作功德善本所致,与真知识相得所致。

“世尊,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信三尊,尽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是诸圣贤所可有慧、所有道德;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可念观称乐一日之中,其德出彼上。何以故?从须陀洹上至辟支佛智,及信至无所从生法忍诸天子,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深般若波罗蜜中,书持讽诵守行一日,疾得泥洹,胜罗汉、辟支佛道所作功德,或过一劫奉行余经,离般若波罗蜜不住萨云若也。何以故?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令诸罗汉、辟支佛各得其信不失所应,诸菩萨摩诃萨亦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于是,诸色天子、诸欲天子同时叹言:“世尊,是不可思议!于是中出信乐,使诸声闻各得所应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又使诸菩萨摩诃萨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

诸色天子、诸欲天子各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绕佛三匝已去,去是不远忽然不现,各还天上。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解者,于何所来而生是间?”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解,不厌亦不狐疑又亦不碍,意常思念欲乐得闻终不远离,若行、若起、若坐、若卧,常随法师意不远离。须菩提,譬如新生犊子,意终不欲远离其母。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讽诵上口,乐喜守行,解其中义,意亦不欲远离法师须臾之间。是善男子、善女人本从人道中来,今生是间复得为人。所以者何?以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时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守行中事,供养华香、缯盖、幢幡,以是功德从人道中来,今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菩萨摩诃萨如佛所说所作功德,善本具足供养诸佛,复有从彼来生是间,复得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信乐守行,有是者无?”

佛告须菩提:“有从他方供养诸佛,从闻深般若波罗蜜,以是故来生是间,复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信乐守行。”

“复次,须菩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从兜术天上,亦复具足功德善本。何以故?是菩萨从弥勒菩萨所闻是深经,以是故今来生是间,得深般若波罗蜜闻便即解信乐守行。”

“须菩提,若有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有狐疑厌意者,是人前世时,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慧,是故今来虽生是间闻六波罗蜜,意续狐疑不信不受亦不喜乐。”

“复次,须菩提,是人本闻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亦不问中事,是故今续不信不乐。是人前世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信不乐不问中事,是故今来闻般若波罗蜜,惊怪狐疑不信不乐。”

“复次,须菩提,若有菩萨闻般若波罗蜜,从一日至五日常问中事,用是故所生处,常得闻深般若波罗蜜,终不离所问。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但能得闻问其中事,于行未备。”

“须菩提,若有人或时欲闻般若波罗蜜,若不欲闻,志不坚固,或能于中起余因缘,譬如轻衣随风东西,当知是菩萨适学未久,不得真知识,未供养过去诸佛,不作功德善本所致,不勤学讽诵所致,未得六波罗蜜所致,未得内外空及有无空所致,不学六通、三十七品、萨云若所致。当知是新学少乐于法,不能书持般若波罗蜜受学讽诵,亦未能习行其事。”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不念书持讽诵守行,乃至萨云若亦复不念学受亲近故,当知是辈或堕二地。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见深般若波罗蜜,不念书持受学亲近故也,是故其人便入二地,当堕罗汉、辟支佛道地。”

譬喻品第五十二

佛告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坏,其船中人不取板木及取死人而抱持者,知彼人终不能得渡皆当俱没。所以者何?用各不取所依持故。其人若取板木樯者,径便得渡身得安隐,用取所依而以自济。”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于信乐少虽得深般若波罗蜜,不讽诵受,不依亲近,不习行六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不亲近,当知是人中道有碍,不能逮得至萨云若,当取罗汉、辟支佛证。”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信乐、有能、有念、有解、有施、有行,得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受学亲近讽诵,当知其人能受持深般若波罗蜜,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至萨云若终不中碍堕罗汉、辟支佛道,能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须菩提,譬如有人持坏瓶行取水,当知不久如是烂坏。所以者何?用未成熟故。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虽有信乐、有念、有施、有解、有亲近、有行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受持六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又不受持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不受五通、三十七品,至萨云若亦不亲近,当知是人中道妨碍。须菩提,何等为中道妨碍?堕于罗汉、辟支佛道。”

“譬如有人持成熟瓶,若诣河井、若诣陂池而行取水,当知是人得水来归安隐不失。所以者何?用瓶成故。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至信乐、有施念解、有行、有慧,受六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亲近萨云若,当知是人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无挂碍。”

“须菩提,譬如大海有始成船,未牢撑治亦未庄办,便持财货著于船中乘有所诣,当知是船不久中道而坏,亡散财物各在一处,用是贾客无有方便,失所持物亡其大宝。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行菩萨事,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虽有信乐信施念解,于功德少得深般若波罗蜜,亦不书持讽诵受学,于六波罗蜜亦不受学,亦不亲近萨云若事,无沤和拘舍罗。须菩提,当知是人中道妨碍离失大宝。大宝者萨云若,是中道堕罗汉、辟支佛道。”

“譬如有智之人先治其船,办庄牢固,持物著中,乘有所至,当知是人必到所至,得其珍宝安隐无失。所以者何?用其船具牢强所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有大信乐、有施、有念、有解、有行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罗蜜,便受学书持讽诵守行,于六波罗蜜皆有功德,于萨云若意常亲近,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挂碍,不堕罗汉、辟支佛道。”

“须菩提,譬如有人年百二十,其人有病若风、若寒热。于意云何?其人宁能自起止行步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能。所以者何?是人已老,正使无病,犹尚不能起止行步,况复有病,筋力消尽,岂复能行有所至到?”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虽有信乐、有施、有念、有能、有行,于六波罗蜜功德中少,亦不亲近萨云若事,无沤和拘舍罗,当知是人中道妨碍,堕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不得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

“须菩提,向者老公所病已愈,取两健人各扶一腋各持一臂,语老人言:‘安意莫惧,我当将公在所至处,终不相弃。’是人宁能有所至不?”

须菩提言:“世尊,能至所处。”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有至信乐、有能、有施、有行、有慧,于六波罗蜜皆有功德,于萨云若意常亲近,有沤和拘舍罗,知是菩萨终不挂碍,堪任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不动转堕声闻、辟支佛道也。”

是时,世尊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为诸菩萨摩诃萨今问如来是事。若有菩萨以吾我意想奉行六波罗蜜,言‘我所为行六波罗蜜’已,便贡高菩萨,作是行者终不得度六波罗蜜。是善男子、善女人亦不知彼岸,亦不知此岸,不为六波罗蜜所持,不为萨云若所持,中道堕罗汉、辟支佛地,亦不出生于萨云若。”

“须菩提,云若菩萨无沤和拘舍罗?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不以沤和拘舍罗行六波罗蜜,于六波罗蜜皆有吾我想、我有所为,行六波罗蜜而自贡高。何以故?六波罗蜜中初无有是念有所分别,有是念者常住此岸,但知此岸不知彼者,不为六波罗蜜所持,亦不为萨云若所持,中道堕罗汉、辟支佛道,亦不出生萨云若中。须菩提,如是菩萨不为沤和拘舍罗所持,便堕罗汉、辟支佛中。”

“须菩提,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沤和拘舍罗所持,不堕罗汉、辟支佛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行六波罗蜜无吾我念,于六波罗蜜而不贡高。何以故?六波罗蜜中亦无有念,亦不贡高。菩萨知此岸、知彼岸者,为六波罗蜜所持,为沤和拘舍罗所持,出生萨云若,不堕罗汉、辟支佛道。须菩提,菩萨作如是行者,为不堕罗汉、辟支佛道,为六波罗蜜所持,为沤和拘舍罗所持,为萨云若之所护。”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学菩萨云何学六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欲学六波罗蜜者,当与真知识相随,常当承事,又复当与能解说般若波罗蜜者相随亦亲近。有能解说是般若波罗蜜者,常当呼人劝助,令学六波罗蜜,当守奉行,当持是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莫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打-丁+此]于五阴,亦莫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打-丁+此]六波罗蜜,莫[打-丁+此]于内外空及有无空,莫[打-丁+此]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莫[打-丁+此]萨云若。所以者何?不[打-丁+此]五阴者便逮得萨云若,不[打-丁+此]六波罗蜜者便逮得萨云若,不[打-丁+此]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者便逮得萨云若。当言:‘善男子,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中莫起想著之意。所以者何?善男子,是五阴非可著者,亦莫于六波罗蜜有所著。善男子,六波罗蜜亦非可著者,亦莫著于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亦莫有著。所以者何?萨云若者亦非有著。亦莫起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莫起著于菩萨乘,亦莫起著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善男子,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非可著者。何以故?诸法之相皆悉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甚谦苦于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得阿惟三佛。”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甚谦苦于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

“须菩提,为世间故,愍念世间,安隐世间,欲救世间一切众生,以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归,为世间作护,为世间作灯明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作将,为世间导,为世间舍,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度脱五道安隐众生,著无畏岸坦然泥洹,以是故为世间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云何菩萨欲安隐世间?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诸有众生有苦恼忧悲者,皆悉度著无忧之岸坦然泥洹,是故菩萨为世间安乐。”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作救?是菩萨摩诃萨,世间诸有生死勤苦救世众生,令脱众苦以法救化,次以三乘而度脱之,是故菩萨为世间救。”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护?世间众生有生死之法护令不生,众生皆有老病死法护使不老不病不死,有忧悲者护令得至无余泥洹,是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护。”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舍?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诸法无碍,是故菩萨为世间舍。”

“云何菩萨为世间灯明?菩萨摩诃萨于三界冥中,拔诸众生令立泥洹,是故菩萨为世间灯明。”

“云何菩萨为世间将?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色非我所是为非色,痛、想、行、识亦非我所是为非识,乃至萨云若为非我所是为非萨云若。”

“须菩提,如色非我是为非色,如色非我诸法亦尔。”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五阴非我所诸法亦尔,如是菩萨为不逮觉诸法。何以故?色者无所分别,乃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五阴无所分别,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

“须菩提,是亦为大谦苦,常行是法而不厌倦亦不懈怠,菩萨言:‘我亦当逮觉,亦当持是清净之法宣示未学者。’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说非我所。”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渚?譬如江河洹海断流绝域可止顿处,是谓为渚,于人有益。当来、过去五阴两断,当来、过去萨云若亦两断,如是断者诸法亦断,诸法断者当来、过去亦断。如是断者,是则为净,是则为快,是则为真实,是则为空,爱尽无倚无余无尘,是则为泥洹。须菩提,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便分流是清净法化、真谛法化以济众生,是故菩萨为世间渚。”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将导?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众生说五阴法不生不灭、不著不断,作是说法从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法,为是辈说五阴不生、五阴不灭,持是法教流布世间。须菩提,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作是说法,是为世间将导。”

“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趣?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说五阴如趣空,说萨云若如趣空,五阴空者则无所趣,亦不趣亦不不趣。何以故?五阴与空亦不来亦不去。作是说法者,为众生说萨云若空亦不来亦不去,所趣而无所趣。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间趣。”

“须菩提,何以故?诸法过者,如空,一趣不复还。何以故?空亦无来亦无去,诸法所至亦无有相亦无有愿。何以故?相愿一过不复还故。相愿亦不来亦不去,诸法所至亦无所至亦无有行,亦无有生亦无有灭,亦无有著亦无有断,如梦、如幻、如响、如影、如化、如炎,诸法亦如是一去亦不复还。何以故?化者亦无去亦无有来。”

“须菩提,诸法所至无有边际亦不复还,诸法亦不动亦不不动,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亦不合亦不散,诸法无我、无命、无寿。须菩提,众生尚无所有,况当有往还?须菩提,诸法所住有常,诸法所住有乐,诸法所住有净,诸法所住有我,诸法无常、苦、无净、非我,诸法所住者有淫怒痴见、有身见,是诸法住亦如如住、如法性住、如真际住、如普住、如不思议性住、如不动移住,是所住处亦不来亦不去。何以故?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住如五阴。何以故?五阴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去来?诸法住如六波罗蜜,是住亦无有还。何以故?六波罗蜜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往还?诸法住如内外空及有无空、如三十七品住、如十八法住、如十八法亦无去亦无来,诸法住如声闻、辟支佛道住,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住亦无往还。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无往还无所有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谁能解者?”

佛言:“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所作功德,供养无央数百千诸佛,久与真知识相得者,是辈人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耳。”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有何等相,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于淫怒痴断者,则是其相。须菩提,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淫怒痴像则为已断也。”

解深品第五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为至何趣?”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如萨云若所趣者,是为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趣萨云若者,则为一切众生作导。”

须菩提言:“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念诸法,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无端绪。”

佛问须菩提:“念般若波罗蜜者,何等为无所念?”

须菩提言:“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五阴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吾我众生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六波罗蜜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为无所念;念般若波罗蜜者,须陀洹至萨云若为无所念。”

佛言:“善哉!善哉!如须菩提所言,念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念五阴,乃至萨云若为无所念。

“须菩提,六波罗蜜者,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之所应护。有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不入六波罗蜜,亦不入萨云若。行般若波罗蜜者,不随他人语,不信余道,亦不持作要。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不杂淫怒痴行深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初不离六波罗蜜,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亦不恐惧,亦不厌倦,终不转还常思念闻,闻已受持讽诵守行,应般若波罗蜜教。须菩提,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前世已曾闻般若波罗蜜中事,亦讽诵受持已行中事。何以故?不恐不惧,从久远以来,常行是深般若波罗蜜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动还者,云何于行倍复增益?”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者如应萨云若。”

“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应萨云若?”

佛言:“如依应空、无相、无愿,为应依深般若波罗蜜。依深般若波罗蜜者,如依虚空,如依无所生,如依无所灭不依于著而依于断,如依于如、依于法性、依于不思议、依等无作,如依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依般若波罗蜜者,如依虚空、如依梦者,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者,不依五阴,不依萨云若作行。”

佛语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依五阴,亦不依萨云若。五阴及萨云若,亦无有作者,亦非不作,亦无来亦无去,亦无所止亦无所依,亦无所出亦无所入,亦无有数亦无有限。无数无限者,亦无有能逮觉者,从色至识无能逮觉者,亦不从六波罗蜜能逮觉者,亦非萨云若慧能逮觉者。何以故?五阴如、萨云若如,五阴与萨云若如俱等无异,十八法如、萨云若如亦等无有异,一等无有二。”

同类推荐
  • 宋景文公笔记

    宋景文公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和郡县图志

    元和郡县图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entle Grafter

    The Gentle Graf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爱到极致,行到极端

    您想过吗?离开枯燥乏味的城市,到梦想中的远方旅行。当您还在向往着能够实现一次说走就走、拿上背包旅行的梦想时,有一对情侣夫妇突破了世俗的羁绊,勇敢地向极限挺进……到极地去,到火山去。他们的实践为怀有梦想的人们开了先河,用本文主人公张昕宇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事情是值得用生命去做的,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能否实现并不在你有多少钱,而在于你对它的热情有多大,付出有多大。”他们身体力行的“侣行”或许对怀有梦想的人们是一种启示。零下71.2℃的求婚计划不来雅库茨克,我得后悔一辈子扔下一包行李,乘着装甲车假装去索马里南,出了市区,立马绕道直奔机场。
  • 武道狱尊

    武道狱尊

    真武大陆,武道盛行,强者为尊,弱者淘汰!父母失踪的李林意外得天地至宝“狱戒”认主,得超级功法阴冥决,吸收无尽天地阴气,熬炼武修境界,成为强上之强者,得极阴霸体,淬炼肉身,打造天地最强霸体!狱戒空间第一层,转化空间,将灵魂转化为能量丰厚无副作用提升实力的阴力!第二层.......
  • 祸国妖后谋天下:权色巅峰

    祸国妖后谋天下:权色巅峰

    夜里,靠在她的胸口,惊愕的起身,“你怎么没有心跳。”“因为我是一只冤鬼!”女子幽幽道,黑夜之下显得狰狞恐怖!前世,她为了他筹谋划略,为他谋取江山,换来的却是满门抄斩。今生,改头换面,魅惑苍生,重新归来,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血洗天下!********心跳静止,灵魂残缺,靠食人精血犹如活死人般活在此世。短暂的寿命皆浪费在了报仇雪恨之上,无视所有人对她的感情。他为她逆天改命,手上沾满了鲜血,辜负所有,只因爱她。他身为帝王,活在属于和她的记忆中,残忍的对待着任何人。他走遍江湖,放下身份,却只为保护着她可是,好像在仇恨的道路上,她失去了所有,包括爱人,回首时,是否还能找见属于的她唯一??!!
  • 穿梭万千位面

    穿梭万千位面

    行走于诸天万界,穿梭于一念之间。无数的光点即是无数的位面!在《生化危机》的世界里体验末世来临时的那一丝绝望;又或者在《死侍》中跟贱兮兮的死侍一起耍耍嘴皮……科技,神学,魔法……苏欣表示,我穿梭的位面都能写成一本书!哈?要我去复联位面干掉灭霸?抱歉,请拿块豆腐让我撞死……苏欣:不不不,这不是怂!…………【这个……支持一下,多谢。希望有人喜欢。】
  • 眼泪成塔夜微凉

    眼泪成塔夜微凉

    一个用淡淡的冷漠的骄傲来伤害她,一个绞尽脑汁地温暖了她。猫又长相俊美,厨艺精湛,歌喉更是出众得不得了。又仿佛生来,就是对她好的一般。对过去一无所知,就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清洁纯净到不含瑕疵。江城,无论他满身利刺,当知道他内心小小伤疤,知道他的爱而不得,知道那些所谓的“恋母”来源于爱的缺失,她便更想要温暖他,靠近他。当猫又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少年,但往日他不变的微笑也不复再见,当江城屡次忽视她,看不见她一颗摇摇欲坠的心……她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一切的发生……
  • 这次也要做一个高调的小白

    这次也要做一个高调的小白

    [女主:真猫系伪萝莉少女;男主:真白莲伪奶狗少年]祁言,时空管理局的创始人,三千世界之主,却被坑入天道管辖的小面位中。“请主神大人配合2333完成任务,否则您的系统将被格式化。”“……”玛德制杖!从此祁言只能安安分分的做一个认真完成任务的小白。(并不)2333起初以为自己绑定了一个大佬宿主,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小白,白的不能在白……呸。2333:宿主大大,这是男主,非常娇弱,请小心轻放!祁言:我已经很小心了!2333:宿主大大!这是反派!非常凶恶!请不要在他面前悠逛!祁言:我已经很远离他了!到最后,2333已经放弃治疗了。玛德!黑化黑化黑化!你是小学生吗?!请好好配合谢谢!
  • 畺

    小种经略相公丘流丹遇到哲别,是他逃出土城北行一个月上的事,那一天昧旦时分,流丹牵着黄骠马,从藏身草窠里转出来,懵懵懂懂吃口干粮,就继续在沼烂榆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淌,天蒙蒙亮起时,正好走到玄水南岸的泥滩上,河在这里弯成河套,平淌开来,足有半里宽,河水发浑,流得犹犹豫豫,一片片凝脂似的,还没有从夜里完全解开。白雾贴着河水倾斜而起,随风变幻于南北两线灰泥之问,一缕一缕摇摆着,像是从水面蒸发而出的水草。
  • 名人传记丛书:李白

    名人传记丛书:李白

    名人传记丛书——李白——长安的“酒鬼诗仙”:“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植物人

    植物人

    那天,郭子明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在和拉拉下棋。拉拉是我的保姆,25岁,美术专业毕业,身材姣好,皮肤细嫩得像一块水豆腐。当然,这样形容她并不是因为我有龌龊的想法,只是找不到更适当的词汇罢了。我让她做我的保姆是因为这样追她比较方便。对于一个寂寞的老男人来说,要是独守这栋200平的房子,恐怕会少活10年,有美女相伴,吟诗作对附庸风雅也总是美事。急风暴雨式的敲门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局势严峻,一触即发。“拉拉去开门。”我继续低头研究象棋。
  • 英雄联盟序终之战

    英雄联盟序终之战

    在这里,你看到的可能不是LOL最正版的英雄背景故事,但绝对是最精彩的原创故事。序终之战,是由英雄联盟世界里的所有大法师所举行的一个5V5的团队比赛,在比赛中获胜队伍的每个人都将有实现这个世界能力范围以内的愿望机会。英雄联盟的各个英雄故事与爱恨情仇将在此刻围绕着这个序终之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