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4700000020

第20章

次明圆门入实观者。先简圆门。次明圆观。上三藏门。灭实色通真。不得意多诤。体门即幻色通真。示人无诤法。别门体灭生死色。次第灭法性色。通中不得意多诤。圆门即生死色是法性色。即法性色而通中。示人无诤法故。文云无上道。又云而行深妙道。即此义也。上两门不通中。不俟分别。别圆两种俱通中。论其同异略为十。一融不融。二即法不即法。三明佛智非佛智。四明次行不次行。五明断断惑不断断惑。六明实位不实位。七果纵果不纵。八圆诠不圆诠。九约难问。十约譬喻。寻此十意明识八门同异也。一明融不融者。别教四门。所据决定妙有善色。不关于空据毕竟空。不关于有。乃至非空非有门亦如是。四门历别当分各通。不得意者。作定相取似同性实。殆滥冥初生觉(云云)。前三藏有门。已破外道邪计先尽。次空等三门破邪则少。又通巧四门破三藏之拙。又别教之门破通门之近。已不与二乘共。何况外道冥觉。而滥妙有。妙有依如来藏分判四门。何得同彼尼犍性实。如周璞郑璞名同质异。贵贱天悬。今时学地论人反道还俗。窃以此义偷安庄老。金石相糅。遂令邪正混淆。盲暝之徒不别泾渭。若得诸四门意。精简真伪偷盗不生。然别门虽作定说。如是诤论。诸佛境界二乘不知。岂同外道耶。圆门虚融微妙不可定执。说有不隔无约有而论无。说无不隔有约无而论有。有无不二无决定相。假寄于有以为言端。而此有门亦即三门。一门无量门无量门一门。非一非四。四一一四此即圆门相也。复次更约破会。明融不融相。若破外道邪见不破二乘邪曲。亦不破大乘方便。又会不圆者。如净名中。会凡夫反复声闻无也。会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无为入正位。不能反复。生死恶人烦恼恶法而皆被会。二乘善法四果圣人。而不被会。又般若中。明二乘所行念处道品。皆摩诃衍。贪欲无明见爱等。皆摩诃衍。善恶之法。悉皆被会。亦不会恶人及二乘人等。不辨其作佛。此即别门摄也。若圆破者。从别教已去皆是方便。故迦叶自破云。自此之前我等皆名邪见人也。既言邪见之人。即无圆正道法。则人法俱被破也。别教人法尚尔。何况草庵人法。二乘尚尔。何况凡夫人法。是则圆破无所固留。圆会者。会诸凡夫着法之众。汝等皆当作佛。我不敢轻于汝等。五逆调达亦与受记。龙畜等亦与受记。况二乘菩萨等。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会一切恶法也。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析法二乘尚被会。况通况别。汝是我子我则是父。无有人法而不被会。俱皆融妙。此即圆门摄也。复次更约经文前后。明圆不圆相。若先明不融门。此说地前。后明不融门而言证融。此说向后。或先明证融门。此说向后。后明不融门。此说地前者。此皆别门摄。若先明融门证亦融。此说信后后明证不融。此说住前。或先明证不融。此说住前后明证融。此说信后者。此皆属圆门摄(云云)。二即法不即法者。若说有为门。此有非生死有。出生死外。别论真善妙有。空门者出二乘真外。别论毕竟空。乃至非有非无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有为门即生死之有。是实相之有。一切法趣有。有即法界。出法界外更无法可论。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无二无别。举有为门端耳。实具一切法圆通无碍。是名有门。三门亦如是。此即生死之法。是圆四门相也。复次即法有遍不遍。判圆别相例前分别(云云)。约五住遍不遍。复次即法不即法或前或后。判别圆相如前分别(云云)。三约佛智非佛智者。若有为门。分别一切智了达空法。分别道种智。照恒沙佛法差别不同者。是菩萨智即别四门相也。若有为门。分别一切种智。五眼具足圆照法界正遍知者。即诸佛之智是圆四门相也。复次别门说圆智。圆门说别智。或前或后。分别别圆相例如前(云云)。复次别门证圆智。圆门证别智。或前或后分别别圆。如前分别(云云)。四约次第不次第者。若以有为门依门修行。渐次阶差从微至着。不能一行中即无量行。乃至非空非有门亦如是。是别四门相。若以有为门一切法趣有门依门修行。亦一切行趣有行。一行无量行名为遍行。乃至非空非有门亦如是。是圆四门相。复次别门圆行圆门别行。或前或后分别别圆。例如前(云云)。五约断断不断断者。夫至理虚无。无明体性本自不有。何须智慧解惑。既无安用圆别。涅槃云。谁有智慧谁有烦恼。净名曰。淫怒痴性即是解脱。又不断痴爱起于明脱。此则不论断不断。大经云。闇时无明明时无闇。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此用智慧断烦恼也。若别有门。多就定分割截。渐次断除五住。即是思议智断也。乃至三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圆有门解惑不二。多明不断断。五住皆不思议。即是不思议断。乃至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复次圆门说断。别门说不断断。或前或后判别圆相者。例如前说(云云)。六约实位非实位者。若有门明断界内见思。判三十心位。断界外见思无明。判十地位。等觉后心断无明尽。妙觉常果累外无事。此乃他家之因将为己家之果。皆方便非实位也。后三门大同小异。皆是别四门相。若有门从初发意。三观一心断界内惑。圆伏界外无明。判十信位进发真智。圆断界外见思无明判四十心位等觉后心。无明永尽妙觉累外。此是究竟真实之位。乃至三门亦如是。是名圆四门相。复次别门说实位。圆门说不实位。别门证实位。圆门证不实位。或前或后皆如前分别(云云)。七约果纵果不纵者。若有为门。从门证果三德纵横。言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解脱始满。不但果德纵成因亦局限。如地人云。初地具足檀波罗蜜。于余非为不修。随力随分檀满初地不通上地。余法分有而不具足者。是义有余三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有为门。从门证果。三德具足不纵不横。亦因如是一法门。具足一切法门。通至佛地。华严云。从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大品云。初阿字具足四十一字功德。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复次别门说果不纵。圆门说果纵。或前或后判圆别相。例前(云云)。八约圆诠不圆诠者。若有为门门不圆融。或融一或融二门。前章偏弄引。门中章诠述不融不即菩萨智。乃至偏譬喻等。门后还结不融不即等三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有为门一门即三门。门前圆弄引。门中诠述融即佛智。乃至圆譬喻等。门后结成融即等。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复次别门诠圆圆门诠别。或前或后。分别别圆之相。例前(云云)。九约问答者。若有门明义未辨圆别须寻问答核征。自见圆别指趣。三门亦如是(云云)。十约譬喻者。诸门前后。或举金银宝物为譬或举如意日月为譬。或用别合或用圆合。圆别之相自显(云云)。今以十意玄览众经。圆别两门朗然明矣。复约五味分别少多。乳教两种四门。酪教一种四门。生苏四种四门。熟苏三种四门。此经一种四门(云云)。今经十义者。观一切法空如实相。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开方便门。此是融凡小大之人法也。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客作者是长者子。此是即法之义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所应作唯佛智慧。即佛慧也。着如来衣座室等。即不次第行也。不断五欲而净诸根。又过五百由旬。即不断断义也。五品六根净乘宝乘游四方。即实位也。佛自住大乘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即果不纵也。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即今佛文前圆诠也。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即古佛文后圆诠也。智积龙女问答显圆也。轮王顶珠其车高广。皆圆喻也。十意既足圆门明矣。融门四相今当说。若言佛之智慧微妙第一。又云。我以如来智慧观彼久远。犹若今也智知妙法有门也。一切法空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空门也。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即亦空亦有门也。非如非异非虚非实。双非两舍即非空非有门也。四相标门十意简别。故知此经明圆四门也(云云)。二明入实观者。上已知四圆门。今依有门修观。观则为十(云云)。对前十二思议之门。名不思议境。不思议境即是一实四谛。谓生死苦谛不可思议。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方便净。即假故圆净。即中故性净。三净一心中得名大涅槃。净名曰。一切众生即大涅槃。故名不可思议四谛也。不可复灭。此即生死之苦谛。是无作之灭。亦是集道也。烦恼集谛不可思议。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名一切智。即假故名道种智。即中故一切种智。三智一心中得名大般若。净名曰。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不可复得。此即烦恼之集而是无作道谛。亦是苦灭。故名不思议一实四谛也。亦是真善妙色。何者。生死即空故名真。生死即假故名善。生死即中故名妙。此名有门不可思议境也。二发真正心者。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云何颠倒以乐为苦。即起大悲兴两誓愿。令未度者度。令未断者断。一切烦恼即是菩提。云何愚闇以道为非道。即起大慈兴两誓愿。令未知者知未得者得。无缘慈悲清净誓愿。慈善根力。任运吸取一切众生也。三安心者。既体解成就发心具足。岂可临池观鱼。不肯结网。裹粮束脚安坐不行。修行之要不出定慧。譬如阴阳调适万物秀实。雨旱不节焦烂岂生。若两轮均平是乘能运。二翼具足堪任飞升。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于一心中巧修定慧。具足一切行也。四破法遍者。以此妙慧。如金刚斧所拟皆碎。如无翳日所临皆朗。若生死即涅槃者。分段变易若谛皆破。若烦恼即菩提者。四住五住集谛皆破。虽复能破亦不有所破。何者。生死即涅槃故无所破也。五识通塞者。如主兵宝取舍得宜。强者绥之弱者抚之。知生死过患名为塞。即涅槃名为通。烦恼恼乱名为塞。即是菩提名为通。始从外道四见乃至圆教。四门皆识通塞。节节执着即是塞。节节亡妙名为通。若不识诸法夷崄。非但行法不前。亦亡去重宝也。六善识道品者。观生死即涅槃。十界生死色阴。皆非净非不净。乃至识阴非常非不常。能破八颠倒。即法性四念处。念处中具道品三解脱及一切法。又知涅槃即生死。显四枯树。知生死即涅槃。显四荣树。知生死涅槃不二。即一实谛。非枯非荣住大涅槃也。七善修对治者。若正道多障应须助道。观生死即涅槃。治报障也。观烦恼即菩提。治业障烦恼障也。八善知次位者。生死之法本即涅槃。理涅槃也。解知生死即涅槃。名字涅槃也。勤观生死即涅槃。观行涅槃也。善根功德生。即相似涅槃也。真实慧起。即分真涅槃也。尽生死底。即究竟涅槃也。观烦恼即菩提亦如是。九善安忍者。能安内外强软遮障。不坏观心。若观生死即涅槃。不为阴入境病患业魔禅二乘菩萨等境所动坏也。若观烦恼即菩提。不为诸见增上慢境。所动坏也。十无法爱者。既过障难道根成立诸功德生。观生死即涅槃。故诸禅三昧功德生。观烦恼即菩提故。诸陀罗尼无畏不共诸般若生。观生死涅槃不二。故法身实相生。相似功德顺理而生。喜起顺道法爱生名爱法。不上不退名为顶堕。此爱若起即当疾灭。爱若灭已破无明。开佛知见证实相体。观生死即涅槃。故证得解脱。烦恼即菩提故证得般若。此二不二证得法身。一身无量身。无上宝聚如意圆珠。众法具足。是名有门入实证得经体。余三门亦如是。是十种观经文具足。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又我法妙难思。即不思议境。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于非菩萨中起大悲心。我得三菩提时。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即正发心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即是安于二法。自成成他也。破有法王即是破法遍也。又如日月光明能除诸幽瞑。斯人行世间。能破众生闇。即破法遍也。有一导师将导众人明了心决定在崄济众难善知通塞也。净藏净眼。善修三十七品诸波罗蜜。即是两意也。增道损生游于四方。即是识次位也。安住不动如须弥顶。着如来衣。即安忍也。虽闻是诸声听之而不着。其意等六根。皆言清净若此。又云。真净大法即无法爱也。是十种观散在经文。而人不知。今撮聚十数入有门为观。乃至三门小异大同。十观入实亦复如是。复次此十观意非但独出今经。大小乘经论备有其意。如摩黎山纯出栴檀。固非外道四韦陀典。及此间庄老之所载也。世人咸共讲读。而对文不知。若欲学道全无方便悲夫。徒知[穀-禾+牛]捋不解钻摇。若识十意。于小乘四门俱用入真。于大乘四门俱用入实。既入实已如食乳糜。更无所须。半如意珠全如意珠。布施一切。虽有此施不见有人轻生重道。勤心修习不受不用。徒施何益。我则悔焉。虽无所益作毒鼓因。欲具知之委如止观(云云)。三明诸门粗妙者为二。一就能所判粗妙。二约诸门判粗妙。能所为四句。门名能通理是所通。自有能通粗所通亦粗。能通妙所通粗。能通粗所通妙。能通妙所通亦妙。三藏四门扶事浅近。故能通为粗。但诠偏真所通亦粗通教四门。大乘体法如实巧度能通为妙三乘偏证所通为粗。别教四门。教道方便能通为粗。诠入圆真所通为妙圆教四门。证道实说能通为妙。即事而圆所通亦妙也。又自有带粗能所。生苏教是也。不带粗能所乳教是也。自有带粗所不带粗能。熟苏教是也。自有带粗能不带粗所。圆接通接别是也。涅槃中诸门亦是也。问经云。唯有一门而复狭小。为粗故称一小。为妙故称一小。答此义当通用。不可局在一门。何者如三藏四门赴机异说故言四。同是佛教故言一门门方便异故言四。同向涅槃故言一。所通从能通故言四。能通会所通故言一。文字中无菩提是约教论狭小。譬如隘路不受二人并行。即约行论狭小。教行两门取真难契。即约理论狭小(云云)。通教亦如是。逗缘别说故为四。同是佛教故言一。观法不同故有四。俱向无生故为一。所随于能故为四。能随于所故为一。通教即事而真。文字中有菩提。善恶俱观皆不可得。即是并行。不约此义论狭小但教观取真理难当。故名理为狭小(云云)。别教四门亦如是。为四机说故有四。同是佛教故言一。入实观异故言四。俱向一实故言一。所随于能故言四。能会于所故言一。不即生死是涅槃教狭小。不即烦恼是菩提故行狭小。教行取理难当名理论狭小。圆教四门亦如是。逗四种机故言四。皆是佛说故言一。入实观异故言四。四观向实故言一。将门名理故言四。以理应门故言一。此教即生死是涅槃。教不狭小。烦恼即菩提行不狭小。而此教观取理难当。名理为狭小。若依经文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者。正语教行之门。取理不当故言狭小也。今拓开一句处处不同。岂可定执守一文耶。若得此意粗妙自明(云云)。二约诸门判粗妙者。先明三藏四门皆是能通执着四门俱皆壅碍。成坏粗妙更无优劣。此则不可偏判。若从法为语有则附俗入道则拙。空则傍真入道则巧。故释论云。为钝根人说生空。为利根说法空。即其义也。亦有亦无门。望前为巧望后是拙。非有非无门则是巧也。大论云。半有半无者。名为钝人。是约四门法判粗妙也。今约根性便宜。若宜有门有门成三门坏。若宜无门无门成三门坏。乃至第四门亦如是。若就一门皆得四悉檀者。皆名为成。失四悉檀者皆名为坏。还就一门赴欲为得乖情为失。当宜为得不当宜为失。治病为得不治病为失。见第一义为得。不见第一义为失。传有成坏。约此得论粗妙也。又约十观判粗妙者。观因缘境正为得。境邪僻为失。发真正心为得不尔为失。安心得所为得。安心不调为失。破法遍为得不遍为失。知通塞为得。不知通塞为失。乃至顺道法爱不生为得。顺道法爱生为失。若一门十法成就。则此门为妙。余门为粗。若余门十法成就。此门不成就则此为粗。余门为妙(云云)。通四门粗妙者。通理唯一。一不可说。有何形比粗妙可论。就赴机说门不无优劣。判四门深浅。如三藏中说。又约一一门。若说会四悉檀机名之为妙。若乖四机名之为粗。若于一一门十观修行。句句得所名之为妙。句句失所名之为粗。粗故四边火所烧。不得入清凉池。异此者名之为妙也。别四门粗妙者。若论法相有门附事故为粗。空门傍理故为妙。空门单理故为粗。亦空亦有门两通故为妙。亦空亦有两存故为粗。非空非有门两舍故为妙。若约根缘则不如是。有门称欲故为妙。三门不称欲故为粗有门是宜故为妙。三门非宜故为粗。有门对恶故为妙。三门非对故为粗。有门见第一义故为妙。三门不见第一义故为粗。余三门亦如是。又识有门真善妙色之境者。名镇头迦。不识境故名迦罗迦。正发心故名镇头迦。不正发心名迦罗迦。安心定慧名镇头迦。不安二法名迦罗迦。破诸法遍名镇头迦。破法不遍名迦罗迦。善识通塞名镇头迦。不识通塞名迦罗迦。修三十七品名镇头迦。不修道品名迦罗迦。善解对治名镇头迦。不善对治名迦罗迦。善知次位名镇头迦。不识次位名迦罗迦。安忍不动名镇头迦。不能安忍名迦罗迦。无顺道爱名镇头迦。顺道爱起名迦罗迦。迦罗迦果则有九分。镇头迦果才有一分。若十观成就。则十分镇头十观皆妙。若九分迦罗迦罗则粗。一分镇头镇头则妙。叠华千斤不如真金一两。故约此判粗妙也。有门既尔余三门亦如是。圆教四门者。则皆妙无粗。何者。有门为法界摄一切法。不可思议即是一切法。况复三门。空门即是法界。摄一切法况复三门。余二亦如是。法相平等无复优劣。若尔则无四门之异。但因顺根机赴缘四说。如四指指一月。月一指四。何者。此由众生世世习此四门。因以成性。昔四门中推理。欲翻无明即成慧根性。昔四门中修善。欲翻恶业即成福德根性。福慧因缘感今名色触受。各于本习而起爱取。是为十法成圆性众生欲乐不同。宜治有异。佛智明鉴照机无差。以世界悉檀赴四性欲。说此四门。以为人悉檀生四善。以对治悉檀治其四执。以第一义悉檀令四人见理。无此四缘佛不说法。缘既不一略言其四。皆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门相圆融四门皆妙。此就教门更判粗妙。何者。若不得四悉檀意。诸论诤竞谁能融通。如地论有南北二道。加复摄大乘兴。各自谓真互相排斥。令堕负处。若不得意四门俱失。但圆门融净教尚虚玄。销释经论何竞不息。若欲入道何门不通。悟理之时岂应存四。修行之时岂应有塞。但四塞有轻重。别教门隔。悟者无乖未悟成诤。其执大重。譬如钝马痛手乃去。圆门虚玄未悟之时。其执则轻。譬如快马见鞭影即去。如此轻执。若未得第一义益。不失三悉檀利。故论云。是四悉檀皆实不虚。何者。世界故实。乃至见第一故实。虽俱是实实有深浅。亦俱是虚。何者。如有门说世界悉檀。于乐欲是实。于余则虚。有门生善为实。于余则虚。有门破恶为实。于余则虚。有门见第一义为实于余则虚。乃至三门亦如是。有门三悉檀。于世界故实。于第一义则虚。一悉檀于第一义故实。于世界则虚。实故为妙虚故为粗广作(云云)。若以此粗妙约五味者。乳教有八门四粗四妙。所通俱妙也。酪教四门为粗。理亦是粗。生苏则十六门。十二门是粗。四门是妙。两所通为粗两所通为妙。熟苏有十二门八门是粗四门是妙。一理为粗一理为妙。法华四门为妙。一理亦妙。诸声闻人前来门理俱粗至此法华门理融妙。菩萨不定。或于方等般若门理融妙。极钝者同二乘也。涅槃有十六门。十二门粗。四门为妙。所通俱妙。何者。前来诸门粗妙各通。犹存权理。涅槃不尔。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是诸众生皆有佛性。无复权理。但一妙理。而更存粗门为妙理。方便皆明入实。如梵志问云。因无常故果云何常。佛反质答(云云)。故知。如百川总海诸门会实。实理要急是故须融。接引钝根存粗方便。法华折伏破权门理。如金沙大河无复回曲。涅槃摄受更许权门。各为因缘存废有异。然金沙百川归海不别(云云)。四开粗门显妙门者。问中论先明摩诃衍门。后明二乘门。今何意先明小门。后明大门。答中论为时人见成病。先以大荡。后示入真之门。今经无复见病。但住草庵。须开方便门示圆实相故。先列小门次明大门。开破适时各有其美。若法华后教不俟更开。法华前教。或门理已入妙者。更何所开。或门理虽妙而人未妙。门理妙者亦不须开。若门若理。若人未妙者。今当开。谓开一切爱见。烦恼即是菩提。故云观一切法空如实相。开一切生死即是涅槃。故云世间相常住。开一切凡人即是妙人。故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开一切爱见言教即是佛法。故云若说俗间经书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开一切众生即是妙理。故云为令众生开佛知见。示悟入等亦复如是。开一切小乘法即是妙法。故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开一切声闻教故云佛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然佛实以大乘而见教化。开一切声闻行即是妙行。故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开一切声闻。理即是妙理。故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开诸菩萨未被妙者今皆得圆。故云菩萨闻是法疑网悉已除。别教有一种菩萨。三藏亦一种菩萨。通教一种菩萨。未决了者。今皆开显。若门若理无不入妙。是名开权显实决粗令妙也(云云)

○第五实相为诸经作体更为五。一今经之体种种异名。二诸经体种种异名。三傍正料简。四此彼料简。五粗妙开粗显妙。一此经体名前后同异者。序品云。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又云。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方便品广说中云。诸佛一大事因缘。开佛知见无上道实相印等。譬喻中。以大车譬一大乘。信解中名付家业。药草中名一切智地最实事。化城中名实所。授记中名系珠。法师中名秘密藏。宝塔中名平等大慧。安乐行中名实相。寿量中名非如非异。神力品中秘要之藏。妙音中名普现色身三昧。观音中名普门。劝发中名殖众德本。如是等异名不同。其义亦异。理极真实以实为相。故名实相。灵知寂照名佛知见。三世诸佛唯用此自行化他。故言大事因缘。虚通名道。正定诸法名实相印。运载名乘成办佛事名家业。一切所依故名智地。诸法之元故名宝所。圆妙难思故言宝珠。无所积聚而含众法名秘藏。秘要通达无碍。名平等大慧。遮于二边名非如非异。妙色自在故言普现三昧。入实之由故名普门。诸法由生故言德本。如是名义差别。体即实相已如上说(云云)。二诸经之体种种异名者。问释论云。无实相印是魔所说。今谈实相可用为体。余经不尔应是魔说。答不然。诸经异名。或真善妙色或毕竟空。或如来藏或中道等。种种异名不可具载。皆是实相别称。悉是正印各称第一。由实印故也。若失此意则非佛法。故言众经体同也。三傍正料简者。众经半满小大之殊体有傍正。正即实相傍即偏真。偏真或时含实相。实相或时带偏真。而通称实相。故中论云实相三人共得。共得者即偏真也。大经云。声闻之人但见于空。空即傍也。智者见空及与不空。不空即正也。此经云。我等昔日同入法性。法性即傍也。今日安住实智中。实智中即正也。小乘三法印此傍也。通教带傍明正也。别圆但明于正。不复论傍。若约五味乳唯论正。酪唯论傍。生苏熟苏傍正相兼带。醍醐唯正。又正实相多诸名字。约名字中复论傍正。胜鬘自性清净为正。余名为傍。华严以法身为正。般若以一切种智为正。涅槃以佛性为正。此经以实相一乘为正。余名为傍。此则非傍非正论傍正。傍正悉是经体(云云)。四就彼此料简。上约别圆二法异名料简。今更通就小大四句料简。或名义体与此经同或名义体与此经异。或名义与此经同而体异。或名义与此经异而体同。三藏中若名体为实相者。此名义与此经同而体异。若不名为实相者。此名义体与此经异。唯论两句无有两句。通教名实相为体者。此名义同而体异。若不作此名。则名义体俱异。若通门远通中道者。则名义体同。名义异而体同。别教望圆经四句如一法异名中分别(云云)。历五味者。乳教两种名义同。两种名义异而体同。酪教如前(云云)。生苏熟苏中如前(云云)。涅槃中四种名义异名义同。而皆体同。一佛性则无差别(云云)。五粗妙者。正实相中傍正异名者。此乃异名异义。其体本同。此无粗妙。但傍为粗傍含正正带傍。一往亦为粗但正为妙也。藏通名同义同而体别。一向是粗。别名义或同或异。教门异为粗。体同为妙。名义同名义异。而体同为妙。历五味中粗妙可知也。开粗者即开于傍也。或开傍教即正教。佛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然佛实以大乘而见教化。或开傍行即正行。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或开傍人即正人。客作人一日之价。即长者子也。或开傍体即正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后见此贫人示以所系珠。深观傍理即正理也。一切皆妙无粗可待。即经之正意也

○第六诸行体此为四。一诸行同异。二依经修行。三粗妙。四开粗。行同异者。夫禀教立行不出信法。钝者因闻得解从解立行。故名信行。利者自推得解。从解立行故名法行。二行通四教。三藏信法以傍实相为体。通教信法以傍含正为体。别教信法以正为体。圆信法亦用正为体。若横论行。即是诸波罗蜜慈悲喜舍等。当教论体。若横竖诸行。有体则本立而道生。若体有行体则藉行而显也。重明圆竖。行。五品六根以相似正为体。初住至等觉。皆用真正为体。横行者如大品云。一切法皆是摩诃衍。以不可得不可得故。即正实相也。此文云。不得诸法若有若无等。赐诸子各一大车。即其义也。儒童见然灯佛得无生忍。行有真体。金刚般若云。无住相布施。如人有目见种种色。亦其义也。竖行有体其车则高。横行有体其车即广。高广大运行步平正其疾如风(云云)。二依经修行者。前信法两行意通时宽。或经劫数。譬如长围。若依诸经别明行法。克日制时喻如苦攻。若随事行。行行则无体。若随理行行。令此空慧与行相应。能破无量障道罪。能得无生忍者。此行有体。诸经别行乃多。略言其四。谓常行行常坐行。半行半坐行。非行非坐行。诸行各有事相方法。勤身苦策。悉用实相正观为体。念念无间清净如空。具论观意如止观中说。然小乘戒藏不许忏重。修多罗藏使犯重人念佛身。佛身者念空也。亦备有常行等方法。而以偏空为体。通教亦明常行等方法。而用即空为体。别行历别圆行虚融。而俱用正实相为体。以此四行历五味。论方法之体义推可知。三粗妙者。藏通信法真似横竖诸行。以傍实相为体。体行俱粗别信法真似横竖诸行。虽依别门用正实相为体。因无常故而果是常。行粗体妙。圆信法真似横竖。依圆门正体体行俱妙。历五味明粗妙可知(云云)。依诸经方法常行等行。以傍为体。体行俱粗。以正为体则行粗体妙。体行俱妙。例前可知。历五味亦可解(云云)。四开粗者。开三藏信法两行。亦是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得近无上道。闻即信行。思惟即法行。皆近无上道者即大乘无相行近于真也。开横行者。低头举手歌咏散心。皆已成佛道。三藏最浅尚被开即妙。况通别等可以意得。开依小乘常行等方法者。小小微善无一不成佛。可以意得(云云)

同类推荐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louds

    The Clou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权书

    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魔王的淘气王妃

    魔王的淘气王妃

    他是人人敬畏的冷酷魔王,独立于天地间,睥睨天下,直到遇见了她。她是令人头痛的顽皮公主,快乐无忧,直到遇见了他。明明很幸福的他们,却要经历分离与遗忘。为什么看着他难过痛苦的样子,她会感觉心虚,心莫名的疼了起来?他失去他的妻子,又不是她的错,为什么会觉得对不起他,奇怪了。母后告诉她,不要接近他,他冷酷无情,只会欺骗别人的感情。亲姐姐们告诉她,不要和他有所牵扯,否则会受到伤害。与自己情同姐妹的朋友们告诉她,他很寂寞,因为他视若珍宝的妻子遗忘了他。谁来告诉他,她到底该怎么做呀?*****************************清醒的新文《妃颜》身子急剧的下坠,像只美丽的火蝴蝶。以这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是不是就会到达你那里的天堂?将军府的三小姐,当我的灵魂带着记忆注入到这个有着美丽容颜的女孩身上,我感觉不到丝毫喜悦,因为我并不觉得换个皮囊继续相似的生活是件快乐的事情,虽然我得到了重生。从丫鬟们恐惧的神态和我的旁敲侧击中,我知道这个女孩虽然美丽,却有着蛇蝎一样恶毒的心肠,虽然有丫鬟伺候却地位低下,及其不受父亲的喜爱,只是安置在将军府偏僻的院落里。在一个古代,一个不受宠的女子,等于失去了一切。这个我闻所未闻的朝代,却有着和封建社会相似的制度。当这个身体所谓的父亲宣布让我和姐姐一起进宫选秀的时候,我猜不透这个威严男人的想法,不知他怎么看待我这个女儿的转变。这个对我冷嘲热讽,在宫中最受宠爱的贵妃姐姐,利用她的手段,对我百般刁难,我虽然不害怕,却厌烦至极。当那个温柔端庄的女子出现在我的面前,说会照顾我的时候,我同意了,因为她酷似沁心的容貌让我怀念。多年以后,当我问她,“你爱君夜神吗?”她坚定地点头。“如果你爱她,为什么还要对作为敌人的我这么好?”“我爱他,但我也喜欢你呀”看着她温婉的笑靥,我不知怎的,泪流满面。君夜神,这个时代的神话,尘世的尊者,带着媚惑之姿突然闯进了我平静的生活,我才知道,原来王者也可以长的如此倾城邪魅。对于他后宫的女人,他向来不吝啬,赞美,赏赐,但是我从他的眼里读不出丝丝的爱意。他同时也是残忍的,冰冷无情,违背他的结果通常很凄惨。
  • 域灵法神

    域灵法神

    没人知道一个强大的域灵帝国为何破灭,《域灵宝典》下落不明,伊莉娜思大陆再次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出国,一个新鲜而梦幻的字眼。出国之旅,其心情的激动可想而知。赫尔辛基、巴黎、卢森堡、慕尼黑、佛罗伦萨、罗马、梵帝冈、威尼斯……一个又一个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天涯路漫漫,融入了她的脑海,融入了她的浮光掠影的记述里。
  • Flame and Shadow

    Flame and Shado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明很爱你

    明明很爱你

    她,是一个冷酷美丽的女主角—皇甫静,他是一个冷酷帅气的男主角—尹泽少。他们因为一场吻的比赛而对对方产生了感觉。他们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呢?幸福就在其中……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好风正当时

    好风正当时

    她是一位乡村女教师,也是一位隐身的土豪。她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守护好她爱的那些人,一个是让帅得不要不要的他成为她孩子的爹。她高、她瘦、她不漂亮、不会做饭……被老妈骂了二十多年有些小小自卑的她担心他看不上她怎么办?好在咱有钱,就用钱砸晕他~谁知他竟然……而且他竟然……原本应该过上幸福生活的两个人毫无准备地被打入地狱,成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难道真的“此题无解”吗?老天爷呀,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
  • 博尔吉亚家族

    博尔吉亚家族

    博尔吉亚家族,又译为波奇亚家族,是来自西班牙的贵族。15世纪起,博尔吉亚家族在意大利开始显赫起来。尤其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位期间,博尔吉亚家族在宗教、军事、政治上都颇有影响力。然而,博尔吉亚家族也因为贪婪、谋杀、荒淫、乱伦而闻名天下。亚历山大六世情妇众多,他最有名的儿子凯撒·博尔吉亚被称为“毒药公爵”,是冷酷的野心家,《君主论》的原型;女儿琉克勒茜则是“红颜祸水”,三次政治联姻,相传和兄长有不伦之恋。博尔吉亚家族的故事出现在数不尽的文艺作品中,比如美剧《博尔吉亚家族》、游戏《刺客信条》等等。本书为大仲马“著名犯罪”系列的第一本,详述了博尔吉亚家族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Letters of Cicero

    Letters of Cice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让你说话办事,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果断中有圆滑,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让你的话合乎人心,自然柔和亲近,刚柔并济,逢凶化吉,转难为易,从而促使你办事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