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舟夜眠,潜伏舱内,尚喜无蚊。台地四时皆受其害。更有不见不闻,而为所刺,愈抓搔则愈痒。「闽小纪」云:闽地有小虫若微尘,视之不见,刺人较蚊纳尤甚,密帷亦不能间之,名「没子」。按俗呼「乌没子」,多生于竹间,状若燕京之白翎。惟白翎啮人以早暮,帷帐犹能间之。乌没则白昼飞来,虽帷帐亦钻得入。「本草」:竹虱,一名竹佛子,一名天厌子,生诸竹及草木上,初如粉点,久便能动,形大如虱;而乌没有翼,尚不能如虱大也。「长庆集」云:蚋。蚋小黑者名蟆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上下者名浮尘。又「溪蛮丛笑」云:蛮地有虫极细,拭目难睹,黑点着身,搔抓不可耐,名鸡末子。殆即此种。盖蟆子、末子与没子音正相近,而台地言黑者皆曰乌。是乌没子或即如后二说所云欤(参「赤嵌笔谈」)。
金石之属
港底金:「郡志」以为在寒潭中。今遍考之,或云内山番界,或云产自奇莱。
通宝钱:即制钱,来自内地。
圆钱:即洋钱,俗呼番银。库驼重七钱二分,兰通用作七钱二分,重与京秤同;出自外洋咬〈口留〉吧、吕宋,来自内地苏、广。
——以上金。
砚石,出二围旱溪中,浅黑色,颇干燥,不甚发墨。
蝼〈虫国〉石:生海中,皆咸卤结成,粗劣易腐。可烧灰,土人置盆中以充玩。
鹿肚石:出老鹿肚中,以其食草黏沙,积而渐化,包鹿气血,凝结成块,坚如圆石。医家以之疗心气关嗝诸症,然须辨其真赝。
——以上石。
附考
港底金,在蛤仔滩内山,港水深而且冷,生番沈入,信手捞之,亟起则口噤不能言语;爇火良久乃定。金如碎米粒(「台湾纪略」)。
台湾山后出金,其地土番皆傀儡种类,未入声教,人迹罕到。自上淡水乘蟒甲,从西徂东,返而自北而南,溯溪而进,匝月方到。其出金之水流,从山下之东海,与此溪无异。其地山枯水冷,巉岩峻峭,泄水下溪,直至返流之处,聚有金沙。土番善泅者,从水底取之,如小豆粒。巨细藏之竹簏,或秘之甊〈音瓦〉,间出交易。彼地人虽能到,不服水土,生还者无几。说见「海上纪略」。又沈光文「平台湾序」亦云:『东番社山藏金磺』,王后山「台湾赋」又云:『蛤仔难之产金,寒潭难入』。是出金果在内山与否,至今终莫详其处也(参「府志」)。
巨石多生于鸡笼嶐岭之间,突怒偃蹇,奇不可状。土多黄色,地脉所发生处也。淡水南嵌以下渐无,石质亦不坚,无格理,不可以施椎凿。兰地居室之用,多载自漳、泉。近则北船回空,多载定海舟山石片,藉以压重。然其石尤不坚致,多红血色,每百片三、五圆银而已(参「诸罗志」)。
骨石,沙中有骨,坚结如石,积潦冲刷,地辟沙溃,始露峰崿。仰皆剑攒,垂非乳滴;质虽不坚,而一种爽峭竦耸之致,彷佛英石(「台湾纪略」)。
货币之属
蔗糖:煮蔗为之,有红、白二种。
冰糖:即白糖所熬成,白如坚冰,一曰糖霜。
油:有花生、草子、茶油诸种。
〈米凡〉:花生、豆油之糟粕也。用以粪田,取杀虫而肥腻。
藤:有水藤、〈艹科〉藤二种。内山尤盛,枝叶多刺,长数十丈,或丝以为器,凡细货碇绳束茅索绹悉资之。
菁子:台产尤佳。
菁淀:可以染。
茄藤皮:多生海边,其皮可染绛。
薯榔:皮黑里红,染皂用之。
炭:内山掘窑,砍木烧之,以石楠、九荆木为佳,他木次之。
灰:蛎房壳烧,或用以涂墁、煮糖打菁。又水灰抹荖叶槟榔以食之。
茶:土产特多,焙制尚未得法,能避暑消瘴;其余武彝诸品皆来自内地。
桂皮。
杨梅皮。
石花。
鹿脯:生番切鲜鹿肉,下盐压石,晒干成块,出以易物。然多杂以牛脯猴肉,须细辨其纹。
麂腿:鹿之小者,〈卤奄〉如鹿脯之法。
獐仔腿。
——以上货。
鹿皮:白点赤文相间,春毛浅薄,冬毛深厚,为褥温而去湿。
獐皮:毛黄黑色,去毛存鞹,宜于鞾袜。
糜皮:大鹿之皮,俗呼为蒋皮。
卓戈文:番所织毡也,盖番语。
达戈纹:番所织布也,以苎为之。张鹭洲云: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纹。亦番语也。
番球:制如球,亦番妇所织者。
——以上币。
附考
蔗苗种于五、六月,首年则嫌其嫩,三年又嫌其老,惟两年者为上。首年者熟于次年正月,两年者熟于本年十二月,三年者熟于十一月,故硖蔗之期,亦以蔗分先后。若早为砍削,则浆不足而糖少。大约十二月、正月间始尽兴工,至初夏止。煮蔗之法,说者谓:始于唐德宗时之邹和尚。初硖蔗浆,半多泥土,煎熬一次滤其渣污,再煮入于上清,三煮入于下清,始成黑糖,亦曰沙糖;乃入〈石屚〉待其凝结,用泥封之,半月一易,三易而后白,始出〈石屚〉晒干,舂击成粉入篓。须半月为期。其未尽白者名曰糖尾,并〈石屚〉再封。封久则白,封少则缁。其不封者,则红糖也。所煎之糖,较内地闽、粤诸郡尤佳(参「东宁政事集」)。
台人十月内筑廍屋、置蔗车、雇募人工,动廍硖糖。上园每甲可煎乌糖六、七十担、白糖六、七十〈石屚〉(沙土淘成)。中园、下园只四、五十担。煎糖须觅糖师,知土脉、精火候。汤大沸,用蛎房灰止之。将成糖,投以萆麻油,恰中其节;煎成置糖槽内,用木棍频搅至冷,便为乌糖。色赤而松者,于苏州发卖。若糖湿色黑,于上海、宁波、镇江诸处营销(按今发售多在浙之镇海,江之石浦;若镇江、苏州则不至久矣)。至制白糖,将蔗汁煮成糖时,入糖〈石屚〉内,下用锅〈石屚〉盛之。半月后浸出糖水,名头水;次用沙土盖〈石屚〉上十余日,得糖水,名二水;再用泥土覆十余日之糖水,名三水。合煎可为糖膏,或用酿酒。每〈石屚〉白糖只五十余斤。地薄、或糖师不得其人,糖非上白,则不得价矣。每廍用十二牛,日夜硖蔗;另四牛载蔗到廍;又二牛负蔗尾以饲牛。一牛配园四甲或三甲余。每园四甲,现插蔗二甲,留空二甲,递年更易栽种。廍中人工:糖师二人、火工二人,煮蔗汁。车工二人,将蔗入石车硖汁。牛婆二人,鞭牛硖蔗。剥蔗七人,园中砍蔗,去尾去箨。采蔗尾一人。看牛一人。工价逐月六、七十金(「赤嵌笔谈」)。
唐大历中,邹和尚始教民黄氏造蔗霜法。其器用有蔗削、蔗镰、蔗碾、蔗碾、台床、榨斗、漆瓮之属。今蔗车两石矗立,状如双碾,硖取其汁,想即蔗碾遗制。酒有蔗浆用饧汁酿成,与荔子酒,俱味极甘。北路有用梨子茇(即番石榴)酿酒者,又在蔗浆荔子之下(同上)。
海船多漳、泉商贾,而泉尤多于漳。贸易于漳,则载丝线、漳纱、翦绒、纸料、烟、布、席草、砖瓦、小杉料、鼎铛、雨伞、柑柚、青果、橘饼、柿饼。泉则载磁器、纸张。兴化则载杉板、砖瓦。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菰。厦门诸海口或载糖、靛、鱼翅、海参。至上海小艇,拨运姑苏行市,船回则载布疋、纱缎、枲绵、凉暖帽子。至浙江则载绫罗、绵绸、绉纱、湖帕、绒帽、绍酒、兰腿。宁波则载棉花、草席。大抵内地每三、四月南风盛发,则大、小各船入兰贩米,争至各港。至九月北风渐起,则皆内渡。因此岁有半载商旅辐辏,则兰虽弹丸,而器物流通,实有资于北艇也(参「赤嵌笔谈」)。
凡丝布、锦绣之属,皆至自内地。有出于土番者寥寥,且不堪用(「诸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