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4300000018

第18章

以道佐人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徽宗註曰: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末者,古人有之而非其所先。以道佐人主者,務本而已,故不以兵強天下。

疏義曰:莊周論治言五末,而三軍五兵之運,於德為末,所謂本則精神心術是已。兵不可偃,故五末者,古人有之。君子務本,故非其所先,以道佐人主,蓋優於為君子矣,豈驅民於萬死一生之地,以威服天下哉。昔梁惠王願比死者一酒齊楚之恥,孟子告以仁者無敵,夫豈以兵強天下哉。

其事好還。

徽宗註曰:孟子所謂反乎爾者。

疏義曰:出於己者善,則人亦以善報之,出乎己者不善,則人亦以不善報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苟以好攻戰為心而樂殺人,則其報之以類當如何哉?以其事好還故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凶年。

徽宗註曰:下奪民力,故荊棘生焉。上違天時,故有凶年。《詩》曰:綏萬邦,屢豐年。綏萬邦則人和矣,人和則天地之和應。

疏義曰:耕無鹵莽,耘無滅裂,是謂人力。雪則優渥,雨則霑足,是謂天時。用兵則非所以力地力,至於奪民力,故荊棘生焉,非所以召和氣,至於上違天時,故有凶年焉。《詩》曰:綏萬邦,屢豐年。綏萬邦則人和矣,人與天地通乎一氣,故人和則天地之和應也。此講武之詩,與老子不同者,以明聖人之志異乎人之武志歟。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強焉。

徽宗註曰: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以強勝人,是謂凶德,故師克在和不在眾。

疏義曰:事雖不同,均欲求可;功雖不同,均欲求成。然有搰搰然用力多而見功寡者,不知秉本據要而已。聖人之道,天下之本,與夫為治之要在是焉,故用力少而見功多。若夫覿武觀兵,以強勝人,豈德之吉者哉。先王用兵,固有常勝之道,然有左旋右抽而事功罔濟者,不知聖人之道故也。聖人之道,故在和眾而使之同心協力,則事無不可,功無不成,而無敵於天下,左氏所謂師克在和不在眾也。孟子曰:地利不如人和。苟卿曰:士民不親,雖湯武不能勝敵。然則師克者,固在和不在眾也。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徽宗註曰:綠於不得已之類,聖人之道,故師以中而吉,以正而無咎,不得已而後應,功求成而已。自矜則不長,自伐則無功,自驕則不足觀也已。體此四者,所以成而勿強。

疏義曰: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則出應帝王,豈得已哉,況用師乎?師以中而吉,以正而無咎,若師之九二是矣。體順行險,履中問罪,如田而有禽,此所謂以中而吉也。柔而得正,能以眾正利,執言而無咎,此所謂以正而無咎也。然聖人用師,豈窮兵黷武,以逞無饜之歌耶?緣於不得已,而不寧之方斯懷來矣。若自矜則不長,自伐則無功,自驕則不足觀也已,豈善持勝者乎?蓋殺敵為果,能果而不矜,則天下莫與之爭#1,能果而勿伐,則天下莫與之爭功,能果而勿驕,則功成不居,是以不去。故事功之成,世莫得而競也。

物壯則老,

徽宗註曰:夏長秋殺之化可見已。

疏義曰:有春夏之長養,必有秋冬之肅殺,大化密移,疇覺之哉?物壯則老,此可見已。

是謂非道,

徽宗註曰:道無終始,不與物化。

疏義曰:其始無首,孰原其所始?其卒無尾,孰要其所終?自古固存,化化而非化之所能化,故道不與物化。道之與物相去遠矣,故物壯則老,是謂非道。

非道早已。

徽宗註曰:外乎道,則有壯老之異。

疏義曰:囿於大化之中,方剛而為壯,既衰而為老,物皆然也,凡以外乎道故爾。道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豈有老壯之異哉?

夫佳兵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徽宗註曰:吉事有祥,兵,凶器也,故曰不祥。兵戢而時動,有道者耀德不觀兵,故不處。

疏義曰:物類之起,必有所始,福之將至,有開必先,自然之道。福之兆乎物謂之祥,故《易》官吉事有祥。兵,凶器也,尚何吉之先見?所以為不祥。雖然,黷武類禡,動惟厥時,雖先王所不廢,然匿文者不昭,故必耀德,黷武者無烈,故不觀兵。《傳》所謂兵戢而時動,蓋謂是也。武王戢干戈而棄弓矢,求懿德以肆時夏,玆耀德不觀兵也。且武之為義,冠卷取之以其隱而不觀,足進取之以其棄而不用,宜有道者不處。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徽宗註曰:左為陽而主生,右為陰而司殺,陽為德,陰為刑,君子貴德而畏刑,故曰非君子之器。

疏義曰:大道汎兮,其可左右,故左為陽而右為陰。陰陽者,生殺之本始,故陽主生而陰主殺,德主生,故管子以謂陽為德,刑主殺,故管子以謂陰為刑。德成而上,物莫能賤,是以君子貴德。刑之將用,為之徹樂,是以君子畏刑。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

徽宗註曰:禁暴救亂,逼而後動,故不得已。無心於勝物,故曰恬惔為上。無心於勝物,則兵非所樂也,故不美。

疏義曰:兵者,不祥之器,雖有道者不處,然聖人應世,將以安民,則暴者不得不禁,亂之起也,不得不救,不庭之方來干天討,則兵戢時動,不得不往。夫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聖人用之,豈本心哉,緣於不得已爾。是以常處不爭之地,而不敢為天下先,豈以勝物為心哉?以恬惔為上故也。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徽宗註曰:國君好仁,天下無敵。安其危而利其首,樂其所以亡者,怨之所歸,禍之所集也。

疏義曰:仁者無敵,故國君好仁,則天下無敵焉。不明乎此,至於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則是安其危而不以為險,利其苜而不以為害,樂其所以亡而不以為不美也。是宜怨之所構,禍之所集歟?又烏知王者之兵,本以仁義,行以征罰,有事則討,無事則已,以為常安之術哉?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徽宗註曰:《易》以師為毒天下,雖戰而勝,必有被其毒者,故居上勢與戰勝者,以喪禮處之。

疏義曰:在《易》之《師》曰: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蓋王者之兵,所以容民蓄眾,雖戰而勝,猶醫師聚毒藥以攻疾,必有被其毒者,故《易》以師

為毒天下,而居上勢與戰勝者,以喪禮處之也。

道常無名

道常無名,

微宗註曰:道者,天地之始,豈得而名。

疏義曰:無名,天地之始。道則生天生地者也,故不得而名。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徽宗註曰:樸以喻道之全體,形名而降,大則制小,道之全體,不離于性,小而辨物,莊周所謂其有真君存焉。

疏義曰:莊子曰:同乎無欲,是為素樸。經曰:樸散則為器。樸所以喻道之全體,大者在上,寡而勝物,小者在下,眾而物勝,自形名而降乃如此。若夫道之全體,不立一物,搏之不得,名之曰微,與性圓融,復乎至幽,可名於小矣。是道也,不麗於體,不囿於數,真君足以高天下,非若域於方體而以大為累者,此所以天下莫敢臣。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微宗註曰:道足以為物之主,則物將自賓。莊子曰:素樸而民性得矣。服萬物而不以威刑,幾是已。

疏義曰:《語》曰:何莫由斯道也。莊子曰:行於萬物者,道也。蓋道者,似萬物之宗,而萬物莫不尊道。苟能守道,物所以賓也。莊子曰:素樸而民性得矣。樸則道之全體,體道故民性得,其意正與此合。在《易》之觀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然則服萬物者,何俟於威刑哉?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徽宗註曰:純素之道,守而勿失,匪特物將自賓,上際于天,下蟠于地,上下與天地同流,則交通成和,而萬物咸被其澤。甘露者,天地之和氣。《傳》曰:帝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甘露降。

疏義曰:純則不虧其神,素則無所與雜。純素之道,惟神是守,能守而勿失,則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豈特賓物而已哉?仰合於天,則上與元化交,俯參於地,則下與厚德並,精神四達,上際下蟠,與天地同流,則兩者交通成和,而甘露降矣,物孰有不被其澤者哉?蓋甘露者,天地和氣之所生,聖人純素之道格于上下,而天地之和應,故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鶡冠子》曰:帝王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甘露降。蓋天無為以之清,上及太清,則上際於天也。地無為以之寧,下及太寧,則下蟠於地也。惟人萬物之靈,中及萬靈,則及乎萬物也,此甘露所以降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徽宗註曰:大道之序,五變而形名可舉,有形之可名,則道降德衰,澆淳散樸,而莫之止。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息,不七之人,次性命之情,而饕貴富。聖人不然,始制有名,則不隨物遷,澹然自足,孰能危之?故云知止不殆。

疏義曰:莊周論九變,自明天第之至形名而其數五,有形可名,則去道德遠矣,故道降而德衰。離道既遠,則樸散為器矣,故澆淳散樸而莫之止。是以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息,不仁之人,次性命之情而饕貴富。蓋蒿目則視之不明也,惟不能內視為明,故常憂而不樂,所謂七則反愁我身也。不仁之人見利而忘真,次性命之情而饕貴富,所謂責者常憂不足也。蒿目而憂世之息,則若枝於手而有餘於數之類也;央性命之情而饕貴富,則若駢於拇而不足於數之類也。聖人不然,於始制有名之時,則塊然獨以其形立,豈隨物而遷哉?澹然獨與神明居,豈不足為息哉?正以止之,固以執之,於流能止,即動而真,若是,孰能危之?所以不殆歟。

譬道之在天下,由川谷之與江海也。

徽宗註曰:天下,一性也。道之在天下,以性而合,由川谷之與江海,以水而聚,同焉者得,類焉者應,聖人之臨往,何為哉?因性而已矣。

疏義曰:有生不同,同稟一性。凡以有生,斯有性爾,則天下一性也。道之全體,不離於性,聖人得其純全,故有性者皆以性合,猶江海善下之而百川水潦歸焉。以水而聚,同焉者得,類焉者應,聖人之臨往垂拱而天下治,夫何為哉?因民之性以化之而已。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

徽宗註曰:《傳》曰: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察人之邪正,若辨白黑,是智之事知人而已。

疏義曰:瞧螟秋毫,物之至微者也,雖百步之遠,善視者猶能見之。人之眉睫甚邇者也,雖使離朱當晝拭訾望之而不見焉。人之為智蓋亦如此,則以智可以知人,而不能以自知故也。韓非載杜子之言,以謂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蓋謂是也。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苟子曰:是是非非之謂智,察人之邪正,若辨白黑,則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矣。所以為智之事然而如目焉,可以見外不能自察,但可知人而已。

自知者明。

徽宗註曰:《易》曰:復以自知。《傳》曰:內視之謂明。智以知人,則與接為構,曰以心鬬。復以自知者,靜而反本,自見而已,天地之鎰也,萬物之照也。

疏義曰:復小而辨於物,返本而靜,靜則明,無不燭,故《易》曰復以自知。內視則於見無愛,不見彼而自見,故《傳》曰內視之謂明。用智以察人之邪正,則提是而排非,四顧而物應,是為與接為構,以虛一而靜之心日校。夫是非之正,是為日以心鬬,此特知人之事而已。若夫復以自知,則內觀一性,靜而返本,視人之所不視,而見不見之形,而得其所謂見見者焉。天地之大於此乎?見是其鎰也。萬物之多於此乎?形是其照也。若然,則其為明,果有既耶?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徽宗註曰:至人尚德而不尚力,務自勝而不務勝人。智者詐愚,勇者苦怯,此勝人也,而所恃者力。勝己之私,以直養而無害者,自勝也。出則獨立不懼,處則遯世無悶,無往而不勝,所以為強。

疏義曰:愚者不足與有謀,故智者施其察而詐愚;怯者不足與有敵,故勇者奮其恢而苦怯,此尚力而勝人者也。勝己之私而用心剛直,養無害而其氣完,此尚德而自勝者也。夫惟自勝,則外物交至,不足以喪吾存,故出則獨立不懼,處則逐世無悶。夫獨立若可懼也,今乃不懼,是為勇於義。遯世若可悶也,今乃無悶,是為安於命。或出或處,無往而不勝,玆其所以為至強歟。

知足者富,

徽宗註曰:有萬不同之謂富。知足者務內游而取足於身,萬物皆備,國財并焉。

疏義曰:萬化之生,其名不同,有而不失,是為至富,則以至足之分存乎吾身也。莊子所謂有萬不同之謂富者,此也。惟知足之人,游乎券內,取足於身,故首圓足方而天地位,胸南背北而陰陽該,有物有則而萬物咸備,晉楚之富,豈足以為之比哉?知足之足,常足,此所以國財并焉。

強行者有志。

徽宗註曰:自強不息,斯志於道。

疏義曰: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智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曰起而大有功。故有為者在於自強,而自強者是為有志。《德經》曰:上士聞道,動而行之。蓋士志於道者也,聞道而動行,則真積力久而自強不息,非有志者能之乎?

不失其所者久,

徽宗註曰:立不易方,故能久於其道。與時推移,與物轉徙者,可暫而已。

疏義曰:人能體常不變,一於所守,斯能放道而行,悠久無疆,在《易》之《但》,其象言君子立不易方,而象以謂聖人久於其道,正此之謂。彼時徙不留,與之推遷,物有壯老,與之轉徙,果能不失其所者乎?

死而不亡者壽。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学色彩。本书精选近千个能够体现我国历史人文色彩、具有良好寓意、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开始,去一点点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智慧!
  • 东方列车连续杀人事件

    东方列车连续杀人事件

    那起连续杀人事件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无比的悲哀。也许,这是因为我本能阻止这一场血雨腥风的。早在暑假一个月前,它的伏笔已经埋下,只是当时的我完全不知情而已。那个早上,一切都开始得十分平常,阳光明媚,鸟儿也在枝头平静地歌唱。为了预防流感,我戴着口罩去给学生上课。没想到刚出门,就听见街对面似乎有人在喊我名字。我转过身去,发现街对面有个高中生打扮的女孩子在向我使劲的挥手。但我们之间汹涌的车流嘈杂声,让我听不清她在喊着什么。
  • 醉茶志怪

    醉茶志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本一小花

    我本一小花

    妖花朵朵开我在荒芜中醒来,入目皆是一片的荒凉。800年的生活里,我估摸着自己应该是个花妖,是个漂亮的花妖。
  • 猎狐计划

    猎狐计划

    一场跨越十四年的间谍悬战,突然风声逆转,潜伏多年的间谍“狐狸”冒然涉险,继而又引来一场敌我双方间谍网络的倾力对抗。《猎狐计划》具有紧张惊险的故事,严谨精妙的布局,层出不穷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
  • 二中,二中

    二中,二中

    对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部分的学生而言,追求着流氓文化,保留着纯粹的情操,初中时期,桌球和网吧使我们的潮流,但是也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心中的痛点,没想到短短的十几年,网络成为了社会主流。然而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很大一部分学生放弃了文化课程,那时候又出现了新的一批艺术考生,那时候大家过着艺术家的生活,却保留着流氓的思维。很多年以后再一次聚会上遇到那时候名气很大的一个流氓,开始心中不免敬畏,几杯酒下肚,心中不免失落,这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平凡的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一样,被生活而困扰,同时又抱怨着生活,就在这时可我却十分怀恋那个年代流氓省上那种洒脱和义气。
  • 沙平站

    沙平站

    林哲佑1954年生于韩国全南莞岛。全南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西江大学英文系硕士、全南大学博士学位。1981年以小说《骗狗》入选《首尔新闻》“新春文艺”,从而登上文坛。主要作品有《他们的凌晨》《后院的风声》《沙平站》《父亲的土地》《苦头运动会》《同行》和长篇小说《春天》。他的作品多通过写现实被扭曲的真相来探讨人绝对的存在意识。曾获得“李箱文学奖”。现任韩申大学文学创作系教授。
  • 康平县乡土志

    康平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荒世

    荒世

    自三大家族崛起,江湖中已然安稳近百年。然而,宋仁宗嘉佑元年三月二十五日,从不失准的神卜遗言却兀然打破这平静,诅咒一般的预言令人惶恐不安,随着三大世家的渐渐失衡,命运正如无法避免的暴风雨一般袭来,将这盛世武林推入不可知的漩涡……
  • 寻梦会龙庄

    寻梦会龙庄

    传说藏宝图藏在一本日记本里,由各路人马此展开对藏宝图的争夺,而关于会龙庄里是否真的有遗留的宝藏,庄边那些大大小小的盗洞是否均指向会龙庄里的财宝谜团?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解开……作家林峰莫名被卷入整个事件之中,也由他揭开了关于会龙庄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充满刺激惊险又极具爱和正能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