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300000006

第6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5)

第四,在间接经验获得上,比起发现学习,接受性学习方式又是处于主要地位。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整合、内化,通过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受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学生是否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影响,接受学习容易异化成压制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因素。而发现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提倡情境创设和意义建构,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其他理论无法取代的。但是,发现学习自身具有不可弥补的局限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并不能够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不可能通过发现学习,在短期内掌握人类长期以来认识世界所积累的知识,同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通过情景的创设从而顺利实现意义的建构,尤其是一些常识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知识的无限性和学习年限的有限性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有限时间内仅通过发现学习难以完成对所需知识内容的学习;发现学习重学习者学习,容易出现忽视教师作用的倾向。

第五,在间接知识的传授中,要处理好一与三、类与旁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双基”为主,即以“一”和“类”为主。中国话语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人类经历反复筛选和淘汰之后留下的含有真理颗粒的间接知识,是间接知识中的“一”和“类”,它们具有着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功能。间接知识的传授时间有限,内容繁多,只有传授“一”和“类”的内容,传授“学科的基本结构”,才有可能增强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的有限知识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适应性。 [38]

可见,无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怎么改,都不能动摇如上强调的五个为主的地位。而以它们为主的地位不是谁定的,而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不断揭示出的带有质的规定性的东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建设,绝不能脱离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我们讲以如上五个为主,绝不意味着次要的可以不要。恰恰相反,有次才有主,主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二、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需要重点研究中国国情

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注定离不开国情的纠缠,这是教育的社会决定性规律在课程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一百年历史实践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不是凡事要脱离国情,而是一切要从国情出发。也就是说,只有适应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不断走向成功、获得发展。这的确不是一个时髦论断,但它是历史智慧的结晶,是经受了长期实践检验的正确结论!” [39]

众所周知,课程主要由社会、文化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所决定的。其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集合体的社会因素又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内部社会因素以及本国自然环境,可以统称为国情,它们构成决定教育性质和状态的基本力量。从这个角度说,国情乃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国情作为决定课程改革的主要社会因素,它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性质、目标、动力、资源和行动策略等诸多方面,这可以称为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遵循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课程改革就容易推进和成功,反之,忽略国情,只关注时代趋势和他国理念与经验,就会捉襟见肘、寸步难行。所以,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建设需要遵循国情制约性规律,立足于国情,才能切实指导课改实践。

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要研究中国国情,遵循国情制约性规律,具体说来,一方面要考虑国情条件的限定性。以国情条件为客观依据,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就是要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国情条件之上。为此,就要研究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如师资队伍、教育设施、教育经费等,也要研究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条件,如社区环境、家长态度、大众传媒等。改革理论基础建设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从实践中来,才能切实指导实践,那种只在“天上飘”,远离实践的理念,只会引起一时的关注,但终因不符合实际,而被抛弃。另一方面,强调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强调课程改革理论基础要从国情出发,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地适应国情,而是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国情中的积极因素,努力创造新条件,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有所作为。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倡行的教育改革即是一例。陶行知先生立足于当时中国实际,以及当时学校教育十分不普及和民众极其缺乏教育的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国情和时代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教育发展。陶先生倡行的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其积极发挥了个人主观能动性,并能动地适应了国情。

当前,我们强调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要重点研究中国现实国情,并不意味着忽视全球化教育理论成果、时代趋势和他国经验。在日益强调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需要逐步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来充实指导课改的思想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借鉴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理论体系重新构造,澄清各种概念、观点,以形成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体系。直接嫁接外国先进的理念,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来指导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批判继承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与我国自身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体系相融合,这样的理念对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有价值。

三、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需要多元并举

课程改革是人们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能动的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理念原则的指导下去变革课程,进而实现意图的自觉的活动。因此,人们的理念原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主体前提,又是人们具体行动的指南。总体上看,它区别于理论基础研究,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层面,即规定新课改原则与方向,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这是由我国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而理论基础则是用来具体指导新课改实践的,它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既包括哲学层面、具体相关学科层面的,也包括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层面的。

围绕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哲学层面除了要研究能够给予课改有益启发的各类各派哲学观点外,重要的就是探讨课程改革自身的哲学问题。观察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可以发现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种关于什么是改革、为什么改革和怎样改革的看法,有的可能较系统和理性,有的可能比较零散和感性。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认识,都属于基础教育改革观,而系统的基础教育改革观,可称为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大体说,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必须回答三个大问题:第一,改革是什么,什么是改革,这是改革的本体论问题;第二,为什么要改革,依据何种价值原则来处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各种矛盾关系,这是改革的价值论问题;第三,如何进行改革,采用何种策略推行改革,这是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40]。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就是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价值基础和方法论问题的系统思索和探求,是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综合体。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同样需要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哲学,需要哲学来提供关于改革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来指导改革行动。

相关教育学科研究,也是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需要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法学来提供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多维理解和理性分析,需要借助教育史来洞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需要借助教育心理学来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规律等。值得注意的是,对某一学科具体内容的涉猎,并非只选择具体某一流派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主张,而是需要广泛吸收,多元并举。以教育心理学为例,联系基础教育各分类课程,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都各自起着理念指导作用。像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起主要作用;政治、历史、社会等“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起主要作用;语文、数学、外语等属于“思维科学”类的课程建构和教学中,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起主要作用。可见,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在课改中都有引导和启发意义。所以,在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过程中,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既不是只吸收某一具体学科,也不是吸收某一学科的一家一派思想,而需要多元并举,广泛涉猎。同时,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还需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来具体指导和解决课程改革的诸多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领域的微观研究,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而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

注 释

[1].靳玉乐,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唱05唱28(3).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新民”一词,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有明确的伦理内涵,它奠定了新民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伦理基调。近代思想家们把新民作为拯救国家的出路,他们以进化论与功利主义为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以批判国民性为其现实选择,开始了着眼于人的重塑的近代伦理精神的重建过程。新民思想经历了由国家之新民到个体之新民的发展,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终于具有了终极价值。研究新民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本书站在时代高点,总揽新世纪传媒领域出现的新案例、新技术、新理念,荟萃高端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加以系统归纳,进行趋势研究,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体系集大成之作。
  •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是杨敬芝在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三十余年中,紧贴时代主旋律,以匍匐的姿态体验、见证以及思考、研究、探讨和总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时间与发展的成果,折射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情态,可供相关学者和文化管理者思考。
  • 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

    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

    社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推陈出新。以往管理科学只注重正面的理论及方法的阐述,对于如何防范和解决问题则论及甚少。《社会管理丛书:我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实例与启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八个必须为线索,结合新中国60多年来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遴选最新的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展现、交流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研究和探索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规律,从而推进我国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热门推荐
  • 药症忌宜

    药症忌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谋藩王太子

    帝谋藩王太子

    直到他失去一切后,他才明白,这所谓齐国最惊才绝艳的太子爷,不过是他人眼中的一个笑柄。他想要与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女子,他看似手足情深的兄长,他拼下全力保住的人,都不过是为了他太子这个地位罢了。他不是个合格的太子,他不喜欢无休止的争斗,可他忘了,身处高位,有些事,无可避免。“比起做什么人上人,我更喜欢随意的活着,但如果你们想玩火,吾倒是不介意与尔共焚。”
  • 最强师圣

    最强师圣

    他是地下世界的王者,“人称鹰王”,他厌倦杀戮,回归华夏。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去,他只说:回去泡妞,当老师,造福一方
  • 抢个师尊当相公

    抢个师尊当相公

    青离从不会亏待自己,看上的东西,盗回来慢慢欣赏。想吃的美食,学过来做了慢慢品尝。一手做天下美味,一手盗奇珍异宝。然而她却一朝穿越到古代,入了仙门。遇到了一位颜值爆表的师尊。青离从前总是吹嘘,这天底下还没有她偷不到的东西,可如今她第一次有点儿犯难了。这盗宝容易,盗人也不难,可是这心好盗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蛋壳里的大世界

    小蛋壳里的大世界

    严厉的妈妈怎样了解孩子的心思?任性的孩子怎样体会大人的心情?勇敢如何代替怯懦?理解是否和关爱同样重要?猫鼠是否必须世代为仇?什么可以改变宿命?会不会真有一只爱上猫的鼠?会不会真有一只不吃鼠的猫?猫和鼠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翻开黄非红所著的这本《小蛋壳里的大世界》,看看里面是否能找到答案!
  • 西夏死书3:决战贺兰之巅

    西夏死书3:决战贺兰之巅

    唐风和韩江成功破解第二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找到了在频繁的地震中仍保存完好的黑鹫寺上寺。在探险中,他们遭遇了一系列诡异事件,最后发现,所谓的皇家寺院,居然是谅祚的母亲没藏太后的墓葬!而黑喇嘛的死、克格勃的学员暴动、军统的秘密任务……一切的疑团,全部指向一个地方——中蒙边界无人区。
  • 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爱情

    爱情有千万种,或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偏偏谢杰与亮晶晶两人的感情却是无从猜透,他们的爱情从何时,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反正最后,这样的两个人相爱并走在了一起。本来以为从此以后便可以过上简单幸福的日子,偏偏一个人闯入他们的视线,从此两人剪不断理还乱,到底是回忆里的那个人重要,还是应该珍惜眼前的那个人,生活对于他们的考验从未停止。当一切风轻云淡,相爱的人最终走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作为美国最大的执法调查机构之一,“FBI”这个名号向来很拉风,FBI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它不仅负责打击国内的犯罪,打击恐怖主义,还配合CIA完成情报、反情报工作。司法部长是FBI局长的顶头上司,FBI局长却更像是美国总统的超级警察。本书将为您解密FBI的前世今生。
  • 情楼迷史霞笺记

    情楼迷史霞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桌小骑士(绿绿的小蚂蚱)

    圆桌小骑士(绿绿的小蚂蚱)

    小蚂蚱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离家出走了,还打电话告诉绿绿老师说他被一个坏老头绑架了。5555,绿绿老师急得差点在大街上哭了起来——差点哭不等于真哭,勇敢的绿绿老师居然单枪匹马地把小蚂蚱救了出来,可出来一看,“绑架犯”和赶来救援的警察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世界真叫人看不懂哦!可勇敢的绿绿老师有时也挺软弱的,他生病了,自说自话地以为得了禽流感,把自己关在家里,自怨自艾:这么年轻还这么帅,就要……关键时刻,小蚂蚱出现了——真是一对亲密无间的难兄难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