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300000005

第5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4)

当前,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这种“照抄式改革”倾向仍时不时地存在着。例如,日本教育改革就有种根深蒂固的“美化欧美论”“追随欧美论”倾向 [31]。日本以美国教育为蓝本,在2002年实施了“宽松教育”的教育改革,试图对本国教育制度进行革新,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试图养成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主要手段是通过大量削减课程知识量,并且增加综合课、选修课,让学生周六也休息。同时,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由教师在教室里讲转变到室外活动,如访问当地店主写出商业报告等。但遗憾的是,改革后在国际教育标准化测试中,日本排名大幅下滑,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宽松教育”,指其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并且对“宽松教育”的改革标准进行了抵制。在一些地方更是全城抵制。他们重新采用了讲座式教学方式,制定出类似于以前的一套更加严格的学习标准。国家层面也注意到“宽松教育”改革带来的种种弊端,日本文部省决定重启全国学力统考,以便给学校施加压力,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在2007年9月,日本中央教育委员会公布了新的课程大纲修订方案,此次方案明确指出要增加中小学课时,并且削减“宽松教育”改革提出的综合课和选修课时。新的课程改革更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训练,以及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此次推出的修订方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学生学业成绩下滑 [32]。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也普遍存在着照搬国外教育理念和经验来当作指导思想的情况。课程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简单挪用了一些“当代西方新理论”,诸如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等来指导我国的新课改。同时又对这些理论做了一些误读、简单发挥,而无视这些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可见,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经验来指导、促进本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已成为较为常见现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文化观念各异以及受国家经济发展的种种制约等,需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以及不同教育实际。然而,在改革实践中,不少人既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各国教育的真实情况,也忘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应该适应自己的国情。导致“脱离实际,照抄照搬的改革模式”大行其道,认为只要向比自己先进的国家学习改革经验、引进其先进理念,就必能促进教育发展,这种意识在当前“全球化”“世界趋势”背景下的改革模式中需要警惕,其改革结果往往并不能真正促进各国基础教育发展,反而身受其害。

二、借鉴到底借什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思想认识,其实自古已有之。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任何事情都适于相对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是多数人皆知的,道理也很容易说清楚。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一点。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已经由现代社会逐渐走入后现代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理念与经验不可谓不足。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借鉴这些先进理念和经验。然而,如何借鉴,怎么借鉴却成为一个至今许多人们仍在关心讨论的问题。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在借鉴中“照搬拿来”现象屡见不鲜,奉西方经验为圭臬,不顾自身已有的传统与文化、基础与条件而接收过来。虽然,目前改革对于西方教育理念与经验绝对性的偏执较为少见,“全盘西化”概念也鲜有作为口号提及。但是,在不少改革实践中,“照搬拿来”的方式仍像一缕幽魂,经常出现在指导改革的理念与经验中,挥之不去。

毫无疑问,改革确实需要借鉴、吸收先进的科学理念或经验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但借鉴并不等于直接拿来。借鉴过程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只有与自身的条件、基础、现状相融合才有可能推行。这个过程正是鲁迅所讲的要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亢不卑地拿,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加以吸收的道理。一般我们提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与作为自然物体的‘他山之石’和‘此山之玉’的关系不同,思想之‘石’乃是文化与社会境脉之‘山’的产物,离开相应的文化与社会境脉,思想在‘被迫’对‘另外的’现实进行引导时便无法对其相应的针对性、合理性、深刻性乃至有节制的前导性做出承诺。因此,产生于异域的思想之‘石’能否攻本土的现实之‘玉’,当取决本土的当下文化与社会境脉之‘山’与该思想产生时的异域文化与社会境脉之‘山’是否基本相同或大致相似” [33]。这就告诉我们,对于西方教育改革理念与经验,不能存有“照搬拿来”的改革认识,而应该与当下实际相联系,才能做出适用与否的判断。改革即“照搬拿来”的观点,显然没有认清这一点。他们奉行的是改革理念和经验具有全人类的共性,具有普遍性意义,拿来照做又何妨?而忽略了行为或思想本身具有一种浓厚的地方性色彩。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计划到实施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实现观念变革到组织创新、制度建设等,远非朝夕之功,也不是靠行政号令的推动所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自身发育过程。那种试图向外求取经验、理念,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所谓“改革转换”的“突变”认识,未免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即使教育的理性理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清晰的目标,可实施的手段、评价程序———它们仍不会产生多少影响,因为学校就像任何其他的社会组织一样,并非在理性的真空中运作” [34]。在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存在多重矛盾背景下,一度受“长痛不如短痛”“一步到位”思维影响,利用行政化手段强推照抄来的改革的做法,已逐渐引起广大教师们的忧虑。虽然对于改革来说,向外求有关改革的经验仿佛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改革经验的传播往往是复杂的。每一改革经验的发生都有其历史背景因素、政治因素,人们参与改革的利益、价值观等特定条件。而在改革进程中,试图引进其他相关较为成功的改革经验的时候,往往复制的只是改革本身,而真正有价值的酝酿改革成功的背后许多特定条件或因素却被忽视了。正是由于这一点,许多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改革失败了。

我们知道,改革的顺利推行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改革自身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包容改革从生根、发芽到成长壮大的环境。改革过程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即使改革设计者拥有完善的改革知识,他也不可能预测到改革中所要面对的困难。所以,若某项改革取得了效果,主要的应该是认真分析改革取得的成果的那些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并掌握这些东西,才是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而单纯地去复制改革本身并不能给自身带来什么益处,相反只会起到反作用。迈克尔· 富兰就曾提醒我们,改革经验的传播往往是复杂的,改革的成果往往是由多个亚层次的改革成果构成,“即使详细阅读各种文献,观看各种录像带,甚至实地参观,也不可能捕获到别处实际改革的全部信息,就是处在开放交流的环境下,由于实践工作者往往‘知道的比说出来的多得多’,所以也还是不充分的。追求捷径心态往往与改革成果的传播交织在一起,成为又一方面阻碍因素,总认为别人的好,想走捷径,不加分析地一个接一个引入改革,结果就是来得容易,抛弃得也容易” [35]。也就是说,相关改革经验在一个地方起作用,但在另一环境中就很有可能毫无效果。并没有任何一套经验会同样适用于所有的改革。只有把改革作为一个拥有特殊文化的社会系统来对待,深刻分析其他改革得以顺利推行的背后条件,才是改革应该追寻的。而如若不顾及此,直接嫁接其他改革经验来指导自身改革,则大多会给改革带来深刻的不良影响。

所以,当我们试图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再次改革的时候,有几个问题时刻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我们关注于他人好的一面的同时,是否看到了对方仍存在着不足,难道对方的理念或经验就一定是对的,毫无瑕疵?第二,他人的改革经验植根于他人的改革环境中,当我们在借鉴这些经验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了改革经验“原产地”促使其改革成功的最为关键的文化、社会等背景性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第三,以我们自身的眼光来衡量他人改革经验的好坏与否,这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误解;第四,我们在向别人学习长处的时候,是否忘了继承已有的优秀思想资源,忽视了已有的改革经验与教训,是否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出去了?

第五节 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不仅需要研究现代阶段教育规律,深入了解国情,还应该积极吸收教育学科的各种思想精髓。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理念虽有启发,但仅靠它们来支撑中国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在是太单薄了。

一、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或关系,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只有真正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才能得以顺利展开。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入探讨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建设问题,除了要遵循一般教育规律,还要关注并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凝聚出来的带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整理如下:

第一,在学校教学、科研、思教、管理等各项学校工作的关系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的实践表达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弄清彼此的主次、主辅关系,不能认识上倡导以教学为主,实践上却是喧宾夺主。目前,虽没有人理论上公开反对以教学为主,但实践上为了倡导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严格的教学秩序的节奏,教学要为学校中各种花样翻新的活动让路的现象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如果普及开来、持续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无数的历史经验已反复地证明,只有坚持教学为主,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6]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这里的“民主”“平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的,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而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的掌握方面,师生双方的地位恰恰是不平等的。显然,教师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等诸多方面必须在水平和成熟程度上高于学生。同时,“教学认识的方向、认识的课题、认识的途径、认识的结果和质量等,都主要取决于教师并由教师负责” [37]。因此,在这方面,二者不可能也不应当平等,把二者等同,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并为学生确定方向,选择内容,学生这个潜在的主体,才能变为现实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可靠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实现。那种只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无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提法、做法是有害的。

第三,在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间接经验为主。学校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这是学校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自身规定性。学校传授的间接经验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科学文化知识。而这种知识自身就是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统一。那种认为学生通过接受学习学来的间接经验不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并没有认识到直接经验不等于感性知识,间接经验不等于理性知识。学生在学校中主要以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间接经验,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中既有理性知识也有感性知识。的确,通过学生的亲身活动获得的体验、感性知识是宝贵的,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价值也是间接经验无法替代的。但是,以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所需要的感性知识只能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忽视间接经验及其个体获得过程中的感性知识的存在及其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价值,都是错误的。

同类推荐
  •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的新演讲集,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如文学的江湖、茶中的故乡、兴亡千载说昭君、苏东坡的历史观、汉语的世界、不住象牙塔要坐冷板凳、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 人口与姓名(和谐教育丛书)

    人口与姓名(和谐教育丛书)

    人口作为一个生物群体,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有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全部生理机能。实现生命活动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本书介绍了与人口科学及人口发展历史相关的之时,也技术了姓名发展的过程。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本书收录文章系作者近年对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文中观点多从质疑教育现象得出,角度比较新颖,论述重视逻辑性。因为日常教育随记,故亦不乏轻松幽默之笔。本书对日常教育现象多有批判性思考,对学校教育、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长指导和学生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性作用,适合教师、家长等教育管理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本读本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青少年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青少年在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科普知识,带领青少年探索神秘的大千世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及未知空间的求知欲。我们希望以此引领青少年探求无穷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在对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自我。
  •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为寻找丢失的玉插屏,唐风等人来到了彼得堡。在联邦安全局的追捕下,韩江和徐仁宇两人躲进了彼得堡庞大而复杂的下水管道中,遭遇了恐怖“幽灵”;唐风和梁媛则在俄罗斯学者季莫申的帮助下藏进了冬宫,不经意间也发现了深夜冬宫里的点点幽光。当众人最终在冬宫相遇时,这才得知对方均可能是在“幽灵”的刻意引导下进入的冬宫。这个“幽灵”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冬宫里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破解这些谜团,韩江等人搜寻一切可能,而最终线索显示,这个“幽灵”很可能是当年科考队的年轻学者米沙,但找到的联邦安全局档案文件却独独缺少了1964年的相关记录。
  • 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栾振芳编著的《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讲述了:与其空喊口号不做事,不如先干出成绩,基层群众的一句赞扬比任何口号都来得响亮。基层干部要为基层群众一心谋事,一心干事,要“干”字当头,千万别“吹”字当先。作为基层干部,尤其要讲究实打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基层工作上,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才能早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是基层干部的培训教材。
  • 异域大陆的魔法新贵

    异域大陆的魔法新贵

    讲述女主宫紫窈与男主张子房几世轮回的故事;轮回为了情、为了恨、为了权、为了斗;本篇小说仍然采用扑街的大杂烩写法,将玄幻、魔幻及异能题材,捏合在一起,描写不同的故事和历险;除了反面角色外,其他人物名字采用潇湘写手的笔名,其原因就是笔者起名白痴,喜欢拿来主义,名字就是故事之中一个代号,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叫什么都可以;片段一某晚,宫紫窈与张子房在一起谈着情话。突然宫紫窈用手轻轻地揉着张子房的那个部位问道:“相公,你这个地方怎么鼓鼓的?”张子房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宫紫窈随即用另一只手摸着自己的相同部位说:“我怎么不会像你一样呢?”张子房笑着说:“那东西只有我们男人才有啊!”宫紫窈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东西呀?”张子房淡定的说:“哦,你说这个呀,两个字~喉结!片段二宫紫窈问:“晚上你是不是想活动活动?”张子房淫笑着说:“老想了!”宫紫窈又问道:“那白天做完修炼后你不许说累,也不能说晚上没精神,还不能糊弄就完事。”张子房点点头说:“那是必须的。”宫紫窈将一堆东西塞到他的怀里说:“那晚上你就把我换下来的衣服都给洗干净了吧!”片段三张子房的手在宫紫窈的面前晃着。张子房问道:“这是什么?”宫紫窈回答:“咸猪手。”
  • 二分之一韩小夏

    二分之一韩小夏

    【女主双重人格,男主是银行行长】1V1双洁,有后妈,爹不渣,轻松正能量。 后妈时不时地给张卡,有事没事撑个腰。 弟弟软萌可爱,妹妹高冷傲娇(求人先打自己脸) 韩小夏无力扶额:韩灵,咱不用这么跟自己过不去。。。 ―― 可能脑袋被驴踢了,小夏总想着给秦湛送温暖。 初次见面,秦湛扔了她碰过的西装。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成功地让自己从头伤到脚。 …… 小夏收拾东西准备走人,秦湛冒雨拦住了她。 在大雨倾盆中,他的声音哑的发颤,“夏夏,我爱你。” 她冷冷一笑,“我是第二人格,祁寒。” …… 记者:秦行长曾有个心尖宠,不知道您知不知道? 小夏抬手打了个电话,挑眉按了免提。 清风拂过,电话里的低音深情温柔。 “从始至终,我只有你。”
  • 冤有头债有主0a

    冤有头债有主0a

    一个从小就害怕到大的男人,却为了自己差点丢了命,感动吗?还是心痛?
  •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穿越一个不吃苦的庶女好像挺不错的,没有小说中恶毒的嫡女和小白花的姐姐,庶女表示她的日子一点也不难过。只是为啥有一天她被一道圣旨纳进了宫,都没有问过她和父母愿意不愿意,这个皇帝太霸道了。于是庶女只好背着包袱依依不舍离开了舒适的家,走进了那个据说会吃人的皇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默默爱你无期

    默默爱你无期

    第一次见面:是她刚出生的时候,他霸气宣示:“你是我的。”第二次是相认后:她病发,“墨哥哥我好难受,我是不是要死了。”“沫儿不要胡说,乖,哥哥一定会找到解药的。”后来:为了让她不置于危险中,他选择了谎言;然而,这却加速了她远离他的步伐。他窒息的说道:“我不能失去你。”再后来:“墨哥哥对不起,余生请安好,我走了……”“不,沫儿,不要离开……”终究你还是离开了,会有奇迹出现吗?——有一种守护叫我默默陪你一起长大,你就是我的心脏,你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我。有一种感应是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你就是我的脉搏,没有你它将停止跳动。
  •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如是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近6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展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体现了航空人奋进创新、报销祖国的精神风貌。本书内容翔实、系统,记述准确、可观、简明,不少信息属于首次披露,兼具纪念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作为工具书使用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