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600000001

第1章 序

张耀先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谅。

通观《窗稿》,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作者对这个改革大时代的各个时段中接触到的不同质的思想理论都兼收并蓄,都持赞赏、肯定、吸收的态度与立场。这与时下知识分子和思想界中几乎都从思想、理论、价值观上“翻烧饼”的情形相比较,是不太多见的。虽然作者也时时与时代潮流俱进,但并非随波逐流;不仅没有在泥沙俱下的滔滔洪流中淹没自我,更是在滚滚的知识大潮中不断地弄潮、冲浪,甚至对沿途“时过境迁”的“风景”也都表现了必要的关注和难能可贵的思考。比如,作者对早期《太阳城》这样的社会主义“古史陈迹”也表示了一种极富情感色彩但本质却是理性的关注;他还对苏联制度的自我崩溃保持了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像东西方政治和知识界一致表现出的欢天喜地、弹冠相庆(中国知识人一般怀有“幸亏垮了”之心态)的庆幸之心(颇具潮流性和时尚性色彩)。作者显得“与众不同”,而这却尤为可贵。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在社会科学中,尤其在政治学、法学、史学、哲学等政治性极强或者较强的学科领域,学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灵魂与人格的投影。在我看来,作者的人格和学术良心是独立、清醒,更是健全的。这在当下尤其显得弥足珍贵。

我虽以为做学术与做人无法分开,但做学术毕竟与做人并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前者是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深可浅的事情;而《窗稿》显示作者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学科,而是横跨几个领域进行研究。其学术兴趣的浓厚、探索精神的强烈、理论建构的勇气,纵贯全书。

通过研读可以看出,作者倚重的还是政治学。这不仅是因为这三个领域之间的结构关系(法律是政治的具体工具,而教育则是贯彻政治与法律的工具)决定着政治的首要地位,而且他还在政治学中大胆地提出了关于政治本质的基本命题,显然是把关于政治本质的命题不仅作为人类全部历史而且作为人类未来的最高结果的终极命题(并试图以此作为新的政治设计即从区域政治到国家、到全球政治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因此,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中,另两个领域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我想,如能紧扣这一基本的“终极命题”深入考察法学和教育学,似乎更能形成一种真正的“跨越学科边界的思考”,从而凸显出一种“戴氏体系”来。当然,这本文集是作者本人在其作为学者成长过程中对政治、法律、教育等问题的“系列性”探索思考,而不是已经成熟的“系统性”成果。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是“将心路的历程做成的一份‘备忘录’和‘路线图’”。故全书“跨越学科边界的思考”在原理上的贯通和系统性思考上尚嫌不够明显。作者若能在今后的思考中更加体现“吾道一以贯之”,则《窗稿》“文以载道”的思想将会以更新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

我还要说说作者的理论勇气。作者这样潜心于政治学,将政治学的理论思考放在首位,确实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无论是过去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的政治理论,都未能解决好这个关乎人类根本的政治问题。那种传统“模式”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解体,以及解体之后整个世界愈演愈烈的一派乱象,令世人对人类的前途一片茫然。多年以来,人们无不惊恐于人类前途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时候,作者提出政治的本质是“人的共存”的命题,这确实是一种大胆的举动。单就此命题而言,似有商榷之处:既然政治的本质是“人的共存”,怎么会有产生、发展与消亡这样的历时性?难道将有人的非共存的局面吗?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局面?既然这是一种全称命题,那么怎样解释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农奴制、封建制和资本制等政治实体?因为这些制度中均有主仆共存(作者在文集中并未提及或者没有收录有关“平等”与“自由”的思考性文章),但这类“共存”,并未给人们增加新的知识,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作者又说,连过去的乌托邦也可以是达到“人的共存”的一种过渡环节,那么,“共存”中还是含有平等及自由吗?毋庸讳言,这些都是政治学说产生以来,最敏感、最本质、最争论不休,却又最基本、最前沿的问题。自亚里士多德以降,关于政治本质的争论就从未定分止争,但无论先贤圣哲之间的观点是如何地不一致甚至相悖,却丝毫不影响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对人类存在、发展的命运和人性最深切的关注,以及从而让人们对这样纯粹的潜心思考所表示的敬意。正如古希腊圣哲的那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让人感慨万千一样,在此,曾被作者尊为老师的我只能借此语之意,来表达与作者观点的不一。对此观点的不同或许是我个人的一些困惑,我还将在下文继续提及。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作者在一篇十分简明扼要的短文中将人类社会中的超级问题解决得彻底和圆满,就如同一块再精致的砖或一片再靓丽的瓦也不可能单独建造一栋大厦的道理一样。但是,再超级的摩天大厦也需要“一砖一瓦”才能成就其耸入云天的高度和金碧辉煌的气象。一篇短文在解决超级问题时,毫无疑问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是难免和正常的。所以,一篇经过作者真正思考而写出的短文也一样如同宏伟建筑中的“一砖一瓦”,它丝毫不影响由此给读者带来的惊异和遐想。

由此,我忽然联想起了浦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这部书。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在大学时代,在学院的一次奖学金征文中写的《什么是所有权》(作为一部同名书的第一篇论文)的论文中提出“所有权就是盗窃”的惊人命题,引起了轩然大波。马克思曾经称赞这部书,认为“他的第一部著作《什么是所有权》无疑是他最好的著作。这部作品若不是由于内容的新颖,至少是由于新鲜大胆讲述旧东西的风格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本书之后,蒲鲁东又在《贫困的哲学》中深陷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泥潭,马克思在《贫困的哲学》中对此做了全面的清算。蒲鲁东如在著述界有什么不朽,也就是他的第一部书,毕竟使他一举成名。而这部书的精华就在它的风格和大胆———几乎就浓缩在那句警语上。

我总感到“政治的本质就是人的共存”这一命题,其惊人之处不在“所有权就是盗窃”那句之下。虽然二者的意义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只要加以必要的充实论证,有可能成为划时代的新政治学第一原理;其所以划时代,是因为这理论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不承认一般的、抽象的“人”,更不承认“人的共存”),也不同于西方的主流理论(这类理论不承认或不重视阶级观点,对国家的解释亦完全不同,故不承认政治有产生、发展、消亡的历程),因而属于一种新型的理论。不过,我们普通人不希望看到政治是“狼吃羊,羊总也吃不完,因而狼和羊永远共处”式的“共存”,而是希望另一种全新的政治,这种政治能造出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类似食草动物,虽偶有打斗的缺点,但决不彼此吃和被吃,而能以平等主体的资格共处、共存。果能如此,就是人类的洪福了!乌托邦的要求只是彼此不吃和被吃。有人一见“乌托邦”就跳脚:“那不可能!”恐怕是吃瘾难消的人,单单对那“不可能”十万倍地敏感,而对于那“吃”的滋味尽兴地品尝,因而对于被吃者对被吃的感受则毫无敏感可言。

好在《窗稿》中,作者不仅广泛地研究了政治学、法学、教育学,而且还涉足哲学、文学、历史,可见其学识之广博、功底之深厚;且又正处在做学问的黄金时期(刚过“天命”之年),故完全可以期盼作者在政治学及其他领域中“直挂云帆”,将更多、更好的成果贡献给社会!

2012年10月17日

同类推荐
  • 犯罪判断学

    犯罪判断学

    本书稿是对作者上一部著作《犯罪论体系——司法评价犯罪的标准、步骤和方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的通俗简易表达。《犯罪论体系——司法评价犯罪的标准、步骤和方法》提出并详细论证了“四标准六步骤”的犯罪论体系,重在哲学和逻辑上的论证,对于犯罪论体系中的一些专门性知识没有进行阐释和论述。本书在坚持“四标准六步骤”的犯罪论体系的基础上,从“犯罪概述”、“刑事违法判断的标准”、“主观恶判断的标准”、“刑事违法判断的步骤”、“主观恶判断的步骤”、“司法评价犯罪的方法”等方面重点对专门性知识进行阐述和说明。尤其是对于司法评价犯罪的步骤作了如下改正:第一步,犯罪客观要件形式符合判断,第二步骤,犯罪客观要件实质符合判断,第三步,犯罪客观要件前提符合判断。前三者是刑事违法性判断步骤。第四步,犯罪主观要件形式符合判断,第五步,犯罪主观要件实质符合判断,第六步,犯罪主观要件前提符合判断。后三者是主观恶性的判断步骤。
  • 票据存单与委托理财

    票据存单与委托理财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通过丰富详实的案例,对有关票据、存单及委托理财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行解读与阐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从直观、感性、多元的视角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有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从而迅速了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精要。
  • 常识的力量:香港法政观察

    常识的力量:香港法政观察

    是作者利用公派留学香港的机会,以自己在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立法会法律事务部、高等法院原讼庭等机构实习的经历,结合亲身的观察、感受和体悟,写就的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香港法治治理结构和特色的著作。作者是法学科班出身,对香港的法治机理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又有近距离的实践观察。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的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司法制度;周朝司法制度;秦汉司法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司法制度;隋唐司法制度;宋、辽、西夏、金司法制度;元、明、清司法制度。
热门推荐
  • 漂亮的安小姐

    漂亮的安小姐

    默默暗恋五年的男神,再次相见,竟然已经成为航空机长,而她坐飞机还坐到了男神领航的航班,安雅洵不敢直接问男神要电话号码,默默下定决心要改行去男神工作的航空公司当空姐。没想到一场相亲局上,竟然又跟男神见面,她沾沾自喜: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连老天都帮她?但是男神相亲却带个萌娃来是怎么回事?男神:我是带着我孩子来找后妈的。安雅洵欲哭无泪:男神已经不纯洁了!这个空姐她还做不做了?进一步嫁给男神,当孩子后妈。退一步海阔天空,爱情死在沙滩上。所以这个带糖的玻璃渣,她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 世界上唯一的你(已出版)

    世界上唯一的你(已出版)

    【已出版】陈咏咏和黎美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咏咏脆弱敏感,对神秘摄影师叶哲一见钟情。美宝看似坚强,却怀抱着不为人知的沉重秘密,直到有天遇到小曲……于是,四个人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咏咏疯狂的爱恋,美宝内心的故事,叶哲藏匿的伤痛,小曲温暖的守护,友情与爱情……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驹父诗话

    洪驹父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失的翁仲

    消失的翁仲

    “是因为乙未亭,所以叫夷亭。”在大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唯亭镇街上一家豆腐坊的楼上,张泰正仔细地往一张黄裱纸上刷着浆糊,准备补一下被昨天的暴雨打破了的窗纸,突然说着。坐在桌子一头,正往嘴里不停地扔着豆腐果的少女一下睁大了眼,吃惊地道:“咦,你怎么知道?泰哥,你真会算?”张泰仍然刷着浆糊,头也不回地说道:“你一直在咵哧咵哧地吃东西。刚才楼下走过的那两个人在说什么‘明明是唯亭,为什么叫夷亭’,你的嘴就一下不动了,我猜你定然也在想为什么这地方有两个名字。”
  • 君主独宠淡漠妻

    君主独宠淡漠妻

    他,乔氏帝国创造者乔以藤,冷漠果决,不易亲近。殊不知,冷漠总裁也有柔情似水细致入微的一面,但只对她,尹依然。当五岁的他初遇四岁的她,一米阳光,一抹微笑,换的她华丽转身人生逆转更换得他一往情深一世宠爱。十八年来,他默默守护,伴她走过最美的青春岁月。直至大学毕业前夕,她竟离奇失踪,使他判若两人。接手公司,急速扩张。他风生水起,只为站在世界顶端指引她回家的路。三年后,她意外归来。青梅竹马变身亲密夫妻。幸福生活背后,一个掩藏多年的惊天阴谋渐渐揭开…
  • 帝宠:凰妃在上

    帝宠:凰妃在上

    八皇子惑青藤,天生骨弱病虚,太妃一心为他张罗相亲,给他挑选有后台的皇子妃,偏他见谁咬谁,一个也看不上。白璃招混作秀女入宫,夜里闯宫误入惑青藤的地盘,一个是千面狐,一个是猎兽族,经过一翻较量之后,他驳太妃,求陛下,娉她为皇子妃;她抓凶手,诛奸佞,助他登高称帝。她为他披上厚重华贵宫服!他赐她家破人亡血染青砖!冷宫中,他亲手喂她毒酒,她欣然喝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牌楼

    花牌楼

    少年阿作跟随潘姨太住在杭州的花牌楼陪侍狱中的祖父,东邻的姚老太太的干女儿阿三和侄子姜天是阿作的玩伴,三姑娘的活泼可爱很是让阿作心动,流氓混混做派的姜天似乎与潘姨太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然而年幼的阿作只能在这瞬息变幻的世道中做一个懵懂的观者,多年后再遇故人,只能徒叹悲凉。
  • 重生之未来英雄

    重生之未来英雄

    本作品讲述的是一位拥有着超级能力的失忆的男性,他来到了未来的世界,并且与未来世界的各种拥有超级能力的人成为了战友或者是朋友和敌人,但是他绝对没有忘记自己的正义之心,他来到了未来世界之后便利用了自己的超级能力在到处做着好事,又在未来世界的经历之中结识了自己的新的好友和新的爱情和友情,从此他就踏上了一条通往未来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