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0100000013

第13章 诗歌鉴赏(7)

(选自冯至选集[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年) ,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 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 年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了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其诗集有《十四行集》《西郊集》《十年诗抄》。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散文集有《山水》《东欧杂记》,论文集《诗与遗产》等。

【赏析指要】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冯至曾回忆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比亚兹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的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生物。在西方它诱惑夏娃吃了禁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写出后没有发表,后来收在1927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里。”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诗的起首就给出一个令人惊诧又耐人思索的意象,将“寂寞”比喻为“蛇”,新鲜而又形象。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奇异的比喻通过想象展开。

的确,蛇的形象会让人产生阴冷狡猾的联想,但蛇同时给人以来去无声、游移不定、难以捉摸的奇幻感觉。这种感觉也恰如一个青年的寂寞和相思,变化不定,时时缠绕着却又似乎捕捉不住,如同“忠诚的侣伴”,不离不弃,如影随形。第三节借助于“月影”“梦境”这样优美的画面,展现了“寂寞”之“蛇”的温柔与羞涩。诗歌的语言色彩也极富有美感,“绯红”“月影”“梦境”构成了优雅而静默的意境。

【辑评】

《蛇》所表现的也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然而写得那样不落俗套,那样有色彩。不应该把这首诗的长处仅仅归结为构思的巧妙,而是由于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有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个奇异的比喻: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像一条蛇。整首诗就是从这样一个想象展开的。

(选自何其芳.诗歌欣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蛇”的冰凉、阴沉、无声的潜行,给予人的只能是恐惧而神秘的感觉联想。冯至在这首诗中,却竟然说“蛇”是“我”忠诚的伙伴! 还“轻轻地”向“你”走去,把沉睡中“你”的“梦境衔了来”,这些表现潜在地反映着《蛇》里没有正常人怀春的艳美,而是心灵严重受损者阴郁的病态抒情。但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的。想把人郁积的心力发泄于适当的行动就是欲望;人心成为欲望同社会影响的激斗场,而当后者取得了胜利,就会造成欲望的压抑。为了摆脱这种压抑,欲望只得逃入隐意识里躲起来,但它又随时要想乔装一番,通过检查作用而闯到意识中去,以求得满足。可是又毕竟出不去,这时它只有通过求梦或白日梦———幻想来获得满足。于是,这些以具体的意象为标志的梦或白日梦,作为一种欲望的满足,以显像代表隐义,就出现了象征。现在对《蛇》要进一步考察的,就是白日梦中一个蛇的显性意象究竟象征什么意义或者情绪。不妨注意一下诗人写“蛇”对“你”的示爱:“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如果承认梦中的图像都是睡眠中器官状态的象征,梦中的“戏剧化”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欲望的,那么《蛇》中这些图像和“戏剧化”表现就可以解释成某种白日梦中性行为的象征,而隐义则是追求超文化的动物本能这一主体怪异情结的泄露。

(选自骆寒超. 20世纪新诗综论.《蛇》的意识流幻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1]

穆 旦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

北方的田野是枯干的,大麦和谷子已经推进村庄,

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

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

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

他想什么? 他做什么?

在这亲切的,为吱哑的轮子压死的路上。

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

木格的窗子堆着沙土,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

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

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

从屋顶传过屋顶,

风这样大,岁月这样悠久,

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火熄了么? 红的炭火拨灭了么? 一个声音说,

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了灰烬的遗留,

在我们没有安慰的梦里,在他们走来又走去以后,

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

锄头,牛轭[2] ,石磨,大车,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1941年2月

(选自穆旦诗全集[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

【注释】

[1] 腊月: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

[2] 牛轭(è):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年) ,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著名诗人、翻译家。祖籍浙江省海宁市。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赏析指要】

诗歌写于1941年2月,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时刻,中国大地陷入灾难与苦痛之中。诗歌描绘了一幅凝滞、衰败、困窘的北方原野的冬夜图,这正如同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如同摄影一样,诗歌由远而近地展现了一幅幅画面。先是远镜头———总体上扫描北方平原的田野、村庄、河流等,在这冷清的背景下忽然闪现“一盏灯光”,露出“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他想什么? 他做什么?”与其说是一种提问,不如说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这位农夫在“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后的劳作。镜头拉近,诗人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低矮的小街”“木格的窗子”“泥草的屋顶”上面,婴儿的一阵啼哭打破了小街的沉静。似乎带来了某种憧憬,但随着“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这种憧憬又受到了质疑,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比岁月更“悠久”。最后像是特写,从室内一群围着炭火讲故事的人,移向室外门口的种种劳动工具———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这些“静静”的劳动工具。仿佛久远以来,这群人就这么祖祖辈辈地静默而坚韧地生活着、劳作着。“就要长大”的婴儿也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如同“我们的祖先”,岁月“悠久”而生命生生不息。

春鸟

臧克家

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

睁大发狂的眼睛,

把黎明叫到了我的窗纸上———

你真理一样的歌声。

我吐一口长气,

拊一下心胸,

从床上的恶梦,

走进了地上的恶梦。

歌声,

像煞黑天上的星星,

越听越灿烂,

像若干只女神的手

一齐按着生命的键。

美妙的音流

从绿树的云间,

从蓝天的海上,

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

是应该放开嗓子

歌唱自己的季节,

歌声的警钟,

把宇宙

从冬眠的床上叫醒,

寒冷被踏死了,

到处是东风的脚踪。

你的口

歌向青山,

青山添了媚眼;

你的口

歌向流水,

流水野孩子一般;

你的口

歌向草木,

草木开出了青春的花朵;

你的口

歌向大地,

大地的身子应声酥软;

蛰虫听到你的歌声,

揭开土被

到太阳底下去爬行;

人类听到你的歌声

活力冲涌得仿佛新生。

而我,有着同样早醒的一颗诗心,

也是同样的不惯寒冷,

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

我想唱,像你一样,

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

我的嗓子在痛苦地发痒。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年) ,笔名少全、何嘉等。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山东诸城人,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古树的花朵》《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有散文集《甘苦寸心知》《克家论诗》《乱莠集》等。

【赏析指要】

《春鸟》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作者正在战地进行宣传活动,政治空气十分沉闷,人们感到抑郁和窒息。《春鸟》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含蓄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喉头上锁着链子”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郁愤的心情。

诗的开头写春鸟的歌声把“我”从恶梦中惊醒,可是睁眼一看,眼前的现实生活也正如恶梦一样,于是“从床上的恶梦,走进了地上的恶梦”。诗人接着转笔写春鸟的自由歌唱:春鸟用真理一样的歌声,叫来了黎明,唤醒了大地,给人们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诗人笔下,春鸟已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成了为真理和自由而歌唱的诗人。然而,作者却没有这种歌唱的自由;“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但是,“喉头上锁著链子”,“嗓子在痛苦的发痒”。在与春鸟的对比中,诗人揭露了政治高压下摧残民主、钳制言论的罪行,抒发了向往自由、渴求真理的心情。

全诗运用比喻、想象、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读者。例如,描述歌声给人的感觉,“像煞黑天上的星星那样灿烂”;形容歌声的优美动听,就“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描绘万鸟齐鸣的情景,“美妙的音流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又用拟人的手法,说春鸟“把宇宙从冬眠的床上叫醒”,“寒冷被踏死了”,“到处是东风的脚踪”,“青山添了媚眼”,“大地的身子应声酥软”,形象地描绘出“春鸟”的歌声使大地回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选自戴望舒.望舒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年)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赏析指要】

《寻梦者》是诗人精神追求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诗人把“梦”具体化为一枚金色的贝,于是寻梦的过程变成追寻珠贝的过程。最后诗人写道,当你衰老了的时候,梦就开出了花。这支美丽的歌揭示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采莲曲

朱 湘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摇动了叶上珠圆,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云鹊呀欢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选自钱谷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卷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作者简介】

朱湘( 1904—1933年) ,字子沅,安徽太湖人,现代著名诗人,致力于探索中国新诗创作和外国诗歌的译介,提倡诗歌的“形式美”。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人称“清华四子”之一,享有诗名。1926年与人合办《晨报诗镌》。1929 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执教于安徽大学。1933年12月自沉于南京采石矶。主要作品有诗集《石门集》《草莽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等。

同类推荐
  • 一千零一夜(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一千零一夜(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心理健康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身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包括历史与现状回顾、社会需求分析、改革发展思考三个部分,分别介绍,社会发展对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分析、医疗卫生人才需求要求和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来进行介绍我国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本书是在我国堪称首次全面系统论述我国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
  • 边城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中篇小说,凭此书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书中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较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以古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重生一次当然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否则不是白白浪费了这重生的机缘。
  • 冠心病食疗药膳

    冠心病食疗药膳

    药膳治疗是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本书收集了防治冠心病的数百种药膳方剂,每一种药膳都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尽量保持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以发挥药膳的功用。让读者在家里即可自己动手做出美味健康的冠心病食疗菜。
  • The House of Life

    The House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麻子的爱情

    李麻子的爱情

    又是一年春天。周梅已经把孩子顺利地生了下来,孩子很健康,也很可爱,她抱着孩子去看了罗老师。罗老师墓前长满了油菜花,记得那一年,她才17岁,门前的油菜花也是长得如此茂盛,罗老师为她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如今,她也像当年的罗老师一样,为他编织了一个花环,放在了他的墓前。
  • East Lynne

    East Lyn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邦的帝王生活

    刘邦的帝王生活

    天子之贵刘邦回到沛县,受到父老乡亲的盛情款待,他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期间降下旨意,世代免除沛县人的赋税徭役,但不包括丰邑。沛人闻之莫不感恩戴德。但临走的时候,众乡亲却拦住刘邦不让走,跪请刘邦把丰邑人的负担也免了,说:“陛下虽然是喝沛县水长大的,号称沛公,和沛县的感情深一些,但毕竟是丰生沛养,丰邑和沛县都是你的老家,两地又是近邻,亲戚连亲戚,陛下怎么能只免除沛县人的赋税徭役,而不免除丰邑的呢?”刘邦说:“我在丰邑只是借生,还没出娘胎就差点死在那里,见秦军来屠婴儿,邻里多自保,不惜陷害我家,致使全家流落沛地,我于丰人有可牵焉?
  • 圣魔

    圣魔

    他前世是一位强者,因意外而死,醒来后却成为灵云宗一名废材弟子,更被人诬为魔道,一场所谓名门宗派与正道弃徒之间的大战,看似不可避免。我心向圣,奈何成魔……切看他如何举世与敌,如何捅破这天地间的黑暗!
  • 论语通解(一)

    论语通解(一)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论语》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论语》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论语》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农门医香

    农门医香

    她是现代的金牌中医,因为一场意外而魂穿异世。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她决定要好好过日子。酿酒,卖药,经商,她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只是,她能够接受弃女的事实,也能够接受已为人妇的事实。但是,为何她这个夫君已经将近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在古代,真的不算是晚婚?真的木有问题吗?好吧,既然已成事实,她无法改变,就只好接受。但是,为何这个男人还整天一副严肃的模样,还满口的三从四德?这个真的是正常的吗?真的不会有问题吗?有问题,绝对有问题,她誓要将夫君改造成新好夫君!她要让这个人知道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他是古代的勇猛将军,因为卷入一场风波而被革职查办。革职就革职吧,反正他也不想再过那种刀光剑影,马革裹尸的日子了。年纪老大不小,家中老母急招,婚事迫在眉睫。本着女人都差不多,娶哪一个不是娶?于是,他就在路上捡了一个小媳妇!小媳妇眉清目秀,只是性子娇蛮,标准的娇千金。他左思右想,觉得身为男人就的负责,就一忍再忍。谁想,一次意外,小媳妇化身温婉淡然俏佳人。只是,这个媳妇的想法为何有些奇特?三从四德,女戒女红她全不会!这个可不行,他誓要将小媳妇引入正途。他要让这个小女人完全属于他,为他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悠悠田园,清清药香,且看一代弃女如何书写锦绣医香。温情脉脉,痴恋浓浓,且看一代医女如何调教顽固夫君。温柔佳人,情深几许,百炼钢终成绕指柔!精彩片段抢先看:“你从小熟读的三从四德都遵循到哪里去了?”一身墨衣,面容冷峻刚毅的男子严肃道。对面一身青衣,温婉淡然的女子听到这话,秀丽的眉头轻轻一挑,讶异道:“三从四德?必学的吗?”男子听到这话,浓眉皱起,“你是女子吗?怎么会不懂这个?”青衣女子眸色一亮,轻声道:“懂的,当然懂。”“哦,那先说说三从吧。”墨衣男子神色一动,心中一喜,想着用传承千年的礼教来试压,害怕镇不住你个小女子?“第一从,媳妇出门要跟从;第二从︰媳妇命令要服从;第三从︰媳妇讲错要盲从。”墨衣男子听完当即面皮隐隐抖动,嘴巴微张,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
  •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瞧,在两性港湾里,有两条船,一条叫亚当号,一条叫夏娃号。它们轻轻相拥,幽幽唼喋,在远离风暴的地方创造风暴……哦,在两性港湾里,泊着亚当号、夏娃号。召唤它们的是港弯的温馨,托载它们的是永恒的波涛……本书是《两性港湾丛书》之—“夏娃一号”,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作品,作者们用它们细腻的手笔,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回忆、温馨、浪漫、悲伤与欢乐的男女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