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做选择时,往往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想干这件事情,另一个理智的声音却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于是在矛盾中左右徘徊,问自己,究竟该怎么办?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抉择,谁能够在每一次都听从理智的劝导,作出正确的选择?很难很难,但是,还是要试图学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理智上对的东西,往往最后也会有好的结果,让你明白,不喜欢的可以变成喜欢的,而且会越来越喜欢。
踏进社会后,至少有一大半人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不喜欢就可以不做吗?社会可没那么简单,社会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学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言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先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等到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再设法来改变环境。
一名牛津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学生,到时代周刊公司应聘,总裁问她:“你不是学记者专业的,为什么要到时代周刊来工作呢?”这名大学生回答说:“当年入学时,我是被迫选了自己不喜欢的生物专业,现在毕业了,我还是不喜欢这个专业。”
总裁听了有点反感,觉得这名学生不是时代周刊公司所需要的。但是,这名大学生接着说的话打动了他。她说:“我不喜欢生物专业,但不代表我不去认真学习,只要还在生物系,我就要对自己负责,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天,学好每一课。但毕业时我没有选择去制药公司,而是向时代周刊投出了我的简历。请您看看我生物学习的成绩单。”
总裁接过成绩单一看,那是一份全优的成绩单!一个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竟考出了这么好的成绩,足以证明,这名学生是聪慧的,更是有责任的,总裁当场决定录用了这名非记者专业的大学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所干的工作,不一定都是十全十美的,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都是专业对口的。我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好,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能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做好,这就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能做好自己不喜欢工作的人,我相信,他做任何工作都会做得好。
硅谷箴言
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感到耻辱,那么由此产生的内心的阴影就会久久存在。每一次回忆起这件事,或者遇到和这件事相类似的事件,都会引发他情绪上的巨大波动,他的行为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7.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罗曼·罗兰
每天一大早闹钟一响,你准时起床,刷牙,洗脸,出门。你挤上了闷罐似的公共汽车,或是在站台上焦急地等车,算计今天会不会迟到,犹豫着要不要打车。到公司后,一看还算准时,你长长地舒口气,之后又算计着还有几个小时能下班回家。你觉得工作是个很“杯具”的词,你很失望,很反感,同时,你还不得不这样过下去。
难道你就这样过一生?未来的几十年,麻麻木木,浑浑噩噩?
太多的人觉得自己很失败,恨自己没用,感觉浮躁、焦虑、索然和忙乱,感到困顿、无望甚至是毁灭,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尽管他们的思想也会随着种种“现实的无奈”发生转移和变化,但若没人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安于现状。虽然他们也曾吵着要辞职,却一直拖拖拉拉。他们不想改变,却又对现实充满绝望。他们做梦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也会买几本励志书看,也会照着书中所写的那样采取行动,但仅仅三五天之后便又跟从前一样了。
他们整天幻想着自己能过另外一种生活,盼望着哪天中了彩票,或是有某个重要的家伙能提携他们,视他们为左膀右臂,将他们提拔为公司的CEO。这并非没有可能,我们说不上什么时候会遇到贵人,但这种被动的等待可能会耗尽一个人一生的光阴。
如果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花点时间思考和梳理,不要让内在的“小我”搅乱未知的潜意识。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看到这里,也许你在心里说:“我又能怎么样呢?怎么改变也还是老样子!再说,我作出努力之后,到底能改变多少?情况又会好到哪去呢?还不是一个难题克服掉了,更多的难题相继而来?”
不要继续发牢骚了,也别幻想贵人的相助了,那些都不现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另一面,可能与现在的你有着很大的不同。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遇见另一个自己,而另外一些人正是经由不断地发现和反省,唤醒了沉睡的潜意识,实现了人生的大不同。
也许现在的你是人见人不爱,你想要的那个你则是人见人爱。
也许现在的你备感生活乏味,你想要的那个你则是逍遥自在,远离办公室生活,可以花一年或足够长的时间周游世界,行游天下。
也许现在的你身未老,心先衰,你想要的那个你则是永远青春四射,活力无限。
好吧,既然你想改变,那还等什么?只要你建立了自己的信念,你完全可以看到更美丽的风景,过更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更神秘的未知世界,邂逅另一个自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西恩,原来不好打扮,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俨然一个男孩子。毕业两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的出现让同学们大吃一惊,昔日的“假小子”美似天仙,言行举止也温文尔雅,一点儿也看不到过去的样子了。私下里同学们问她何以出落成现在这样的,她说:“原来我的行事风格像个假小子,后来,我也发觉自己在生活上对自己不够精心。于是开始研究护肤品、化妆品,了解每一季的服装流行趋势,顺其自然地对品牌了如指掌。慢慢地,自己女性化的特质越来越丰富,这让我每天都很开心。”接着,她又说,“我并没有否定以前的自己,只是发掘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的另一个侧面。”
西恩在觉察到自己的言行不妥之后,想要换一个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经过细心地钻研,她终于做到了。你呢?你的烦恼可能不是穿衣打扮、培养气质,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稍作改变,你的人生就会大不相同!我们再来看看迪克的经历吧。
迪克是一家公司的CEO。他小时候身体羸弱,因此常对自己没有信心,怕上体育课,不敢接受好友一起打篮球的邀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老师对他说:“我发现你经常给自己一个错误的暗示。可是孩子,你不知道,你认为自己很软弱,那么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软弱。其实,你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孩子。”听到这里,他用充满疑惑的目光看着老师说:“老师,我怎么会是强壮的孩子呢?”老师让他立正站好,要他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很强壮,相信自己任何事都能做到,接着做收腹、挺胸的动作,然后暗示自己开始执行。当他按照老师的话做完一次后,忽然全身充满了力量。如今,他依然活力十足,身体也比同龄人健壮。
人生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你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上述两例中的主人公一样。如此,你就会唤起内在的勇气与活力,感觉到身上的一股潜在能量正隐隐发威,这种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精神面貌,激发着你的潜能,让你能够真正地超越自己,提早看到理想中的自己。
硅谷箴言
有时,一件伤心事会令人悲恸欲绝、情绪失控,作出失去理智的事。然而,有时悲痛也可以化作催人奋进的力量,平常我们劝诫别人或自己要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个道理。而“哀兵必胜”就是一个古老而典型的例子。
注 释
[1].斯威登堡(1688—1772),又译作“史威登堡”,瑞典科学家、神秘主义者、哲学家和神学家。
[2].埃尔默·C.盖茨(1859—1923),美国科学家和发明家。虽然是一个多产的发明家,盖茨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家。
[3].华莱士·沃特莱斯(1860—1911),励志作家先驱。著有《失落的致富经典》、《失落的成功指南》、《失落的健康箴言》等书。
[4].拉森,生于加拿大,美国精神病学家。
[5].马斯洛(1908—1970),犹太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6].约翰·德莱顿(1631—1700),被封为“桂冠诗人”,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7].查·艾霍尔,英国作家。
[8].沃尔特·克朗凯特,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