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6800000002

第2章 代译序(2)

首先,他展示了持续的武器生产对经济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武器生产,整个经济体系就不可能正常运转。此外,他给出了一个社会必须怎样发展的图景:不断地为战争作准备、不断地担心被攻击和时刻准备着去寻找完全消灭敌人的手段。奥威尔的描述相当中肯,因为他有力地反对了“通过军备竞赛和寻找具有威慑力的‘安定’,我们依旧可以保持自由民主”这种当时流行的观点。这自欺欺人的观点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随着技术的进步(每五年就创造一批完全新式的武器,这种技术很快就允许炸弹从千万吨级升级到亿吨级和十亿吨级),整个社会都被迫转向地下生活,但是,热核炸弹的破坏力总能达到更深的洞穴,然后军方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法律并没有这样规定),对于可能的入侵者的恐惧和憎恨会摧毁民主和人文主义社会的基本态度。换言之,持续的军备竞赛,即使最终不会导致热核战争,也会毁灭被称作“民主”、“自由”或者“美国传统”的社会品质。奥威尔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能向我们揭示了,在一个时刻准备着热核战争的世界里,民主依旧可以存在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奥威尔为我们描述了真理的本质,从表面上看起来,他描述的是斯大林对待真理的情景,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如果读者只是看到对斯大林的谴责的话,将会错失奥威尔分析的关键点。他实际上是在谈论西方工业国家的发展趋势,尽管这样的趋势比苏联要缓慢。奥威尔提出的基本问题是“真理”是否存在?执政党所持有的“现实”“不是外在的。现实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执政党把持的真理就是真理”。如果是这样,那么控制好人的思想,党就可以控制真理。将党的重要人物和被打败的叛军之间戏剧性的对话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耶稣之间的对话进行类比,就可以解释党的基本原则了。与检察官相比,党的领袖甚至都不去假装他们的体系是为了使人们快乐,因为人是脆弱和怯懦的的生物,他们都想逃避自由而不敢去面对真理。领袖们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事实上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权力。对他们来说“权力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权力意味着他们有能力制造无限的痛苦和去折磨他人”[2]。权力,可以为他们创造事实,创造真理。在这里,奥威尔对于权利精英的态度可以说是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但这里更重要的是去辨认《1984》关于事实和真理的概念,当真理从属于政党的时候,它就是独断专行的极端形式。美国作家艾伦·哈林顿在《水晶宫中的人生》中描述了一幅在美国大公司中生活的微妙且无处不在的景象,他精妙地表达了当代的真理概念:“动态真理”。如果我为一家大公司工作,我就要声称这家公司的产品比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都要好,这是否可以验证和对于竞争对手是否公正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我还在这家公司,这样的声明就是“我的”真理,我拒绝检验这是否是客观有效的真理。事实上,如果我变换了工作,进入了我现在的竞争对手的公司,我必须接受新的真理,那就是:它的产品是最好的。主观地说,这个新的真理就像旧的真理一样真实。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和最具破坏性的发展趋势——人越来越工具化,越来越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位置来改变事实。只要经过大多数人的认可就是真理,口号在“几百万人怎么可能犯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人怎么可能正确”。奥威尔已经明确指出,在一个团体中,已经彻底废除真理作为一个有关现实的客观判断这个概念,任何一个在这个团体中的异端都会被视为精神错乱。

为了描述《1984》中占统治地位的思考方式,奥威尔创造了一个已经成为现代词汇的新词:“双重思想”。“‘双重思想’意味着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同时拥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而且两种都接受……这个过程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否则过程中精确度就不够;而且它也一定要无意识地进行,否则会带来一种做伪的感觉,因而会有罪过感。”正是双重思想的无意识方面让一部分读者相信双重思想只被用在苏联人的身上,而离他们自己还很远。然而已经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些都是错觉。我们所说西方社会的“自由世界”,不仅仅包括基于选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美国和英国,还包括实行独裁统治的南美洲(至少在他们还存在的时候,我们就这样做);我们还包括像佛朗哥和萨拉查政权,以及那些在南非、巴基斯坦和阿比西尼亚等实行各种各样独裁统治的国家。当我们谈论自由世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认为只要反对苏联的就是自由国家,但是并非像“自由世界”这几个字所表明的一样,自由世界是那些已经实行政治自由的国家。可以从我们讨论武器问题当中,找到一个可以表明一个人同时拥有和接受两种矛盾信仰的当代例子。我们可以花费很大一部分收入和能量去制造热核武器,同时不愿接受热核武器可能会消灭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甚至是大部分的人口(包括敌人)。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甚至走得更远;因此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原子策略专家之一赫尔曼·卡恩说:“……换言之,毫无疑问,战争是恐怖的,但是和平也同样恐怖,我们必须用一种算法来算一算,来比较一下究竟是战争恐怖还是和平恐怖,就会发现和平是多么的糟糕。”[3]卡恩认为热核战争可能会杀死六千万美国人,但是他发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迅速和有效地恢复”[4],然后“大部分的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代会过着一种正常而幸福的生活”[5],他们不会再受到热核战争造成的惨剧困扰。这种观点认为:a)备战是为了维持和平,b)即使战争发生,苏联人杀死了我们三分之一的人口,我们也可以对他们做同样的事(如果可以,当然会更多),人们仍然会在战后生活得很幸福,c)不单是战争,和平也同样恐怖,需要去测试一下究竟战争会比和平恐怖多少。那些接受这种推理的人被认为是“清醒的”;而那些对“即使两千万甚至六千万人被杀而美国本质上并不会受到影响”这种论调持怀疑态度的人,会被认为是“不清醒的”;那些认为这样的破坏会造成政治、心理和道德后果的人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在这儿并不适合对裁军问题展开讨论,大部分给出来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奥威尔的作品,也就是说明“双重思想”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并不仅仅只存在于未来和独裁统治当中。

奥威尔所谈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也与“双重思想”有关,也就是说,在成功的思想控制之下,一个人再也不会有他想法的对立面,而只知道什么才是“真理”的对立面。因此,举个例子说,如果他已经丧失了他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如果他把自身当作是一个从属于国家、政党或者公司的物体,那么二加二就是五,或者认为“奴役即自由”,他之所以感到自由,是因为他再也不会意识到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矛盾。这特别适用于意识形态领域。就像审讯人坚信他们是以基督之爱的名义虐待囚犯一样,当局“抛弃并贬低以前社会主义运动中采用的每种原则,而且决定以社会主义的名义这样做。”当局所说的其实已经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人们依旧相信这样的意识形态会兑现它的诺言。奥威尔在这方面,很明显是指当局所伪造的社会主义,但是必须指出,西方社会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说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行动自由、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社会,然而事实上这些大部分是一些托词。我们处于一个中央集权的工业社会,本质上是官僚主义,由唯物主义提供动力,轻微的精神和宗教关怀仅仅是起缓和作用。另一个“双重思想”的例子也与这有关,部分作家在讨论原子政策的时候,很不情愿地承认,从基督教的观点来说,杀人比被杀更加罪恶。如果读者可以完全克服他自身的“双重思想”,那么他就可以从《1984》中找到很多与当今西方社会相似的特征。

当然,奥威尔的描述是相当压抑的,特别是当你认识到奥威尔所描述的并不单单是敌人,更是20世纪末的整个人类种族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这种描述做出反应:变得更加绝望和顺从;或者认为我们还有时间,以更加清醒的态度和用更大勇气去应对。三部反乌托邦作品都反映出,人可以在完全丧失人性的情况下继续生活。有些人怀疑这种假设的正确性,他们认为这样可能会毁灭人类的核心,会破坏人类的未来。因为这样,人类会变得完全没有人性、缺少生机、他们会自相残杀,或者在纯粹的无聊以及焦虑中死去。即使《1984》所描写的世界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主导形式,这也是一个疯子的世界,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奥威尔已经在领袖的眼睛闪出的疯狂光芒中巧妙地指出了这点)。我确信奥威尔、赫胥黎和扎米亚京三个都不想坚持认为这样的世界必定会到来。正相反,他们指出我们正在向着危险的方向走去,除非我们可以成功地让西方文化的根源中那些人道主义精神和个人尊严重新复苏。奥威尔和其他两位作者,暗示着在我们新的工业管理制度下,人制造出像人一样的机器,而人却发展得像越来越像机器,这将是一个人性丧失、全面异化的时代,人变成了物品,变成了生产和消费过程之中的一个附件[6]。三个作者都暗示这种危险并不仅仅存在于像苏联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危险是现代生产和组织模式所固有的,它完全独立于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之外。奥威尔,像其他两位反乌托邦的作者一样,并不是灾难的先知,他只是想警告和唤醒我们。他仍然充满愿景——但与西方社会早期的乌托邦作者们相比,他的愿景是令人绝望的。这个愿景只能靠辩识去发现,所以《1984》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在面对着的危险,它会让人类丧失所有的个人痕迹、爱和批判性思维,但是因为人类的“双重思想”,人类甚至不可能意识到这种危险。这本书就像奥威尔发出的强有力的警告,但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1984》的描述也包括我们,而自作聪明地把他解释为仅仅是对斯大林主义野蛮行径的描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

(对角另一面 译)

注 释

[1].必须说多一句,杰克·伦敦的《铁蹄》(The Iron Heel),预言美国会变成法西斯主义的国家,这是最早的现代反乌托邦作品。

[2].西蒙娜·韦伊对权力的定义是:权力是一种可以把一个活人变成一具尸体——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能力。

[3].出自H.Kahn的《论热核战争》(On Thermonuclear War,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

[4].同上。

[5].同上。

[6].这个问题在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The Sane Society,Rinehart & Co.,Inc.1955年出版)中有详细的分析。

同类推荐
  • 1950:潜伏台北

    1950:潜伏台北

    1949年11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一辆黑色的福特牌轿车在北京郊区香山公路上飞驰,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轿车一路盘山而上。车的后座坐着两个人,一男一女,男子穿着一身黄色的解放军军装,两手紧紧按着膝上一个公文包,他见旁边那位女士被车颠得前后左右摇摆,有点歉意地说:“马上就要到了,再有五分钟时间吧。”女士穿着一身格子布旗袍,她望了一下男军人说:“没关系,谢谢!”说着脸上露出了难以察觉的微笑,笑时嘴角向上微微翘起。性格坚强的女人常常有这样的微笑。这是他们从北京火车站乘上轿车到现在的第一次对话。
  • 春雪润之(五场话剧)

    春雪润之(五场话剧)

    王秘书(轻声地)主席没叫我?杨春雨(摇头)没有。王秘书他睡了吗?杨春雨好像没有。杨春雨王秘书,几点了?王秘书(看手表)已经早晨五点啦。杨春雨(试探地)这两天,主席好像一直情绪不大好。王秘书(摇摇头)是啊,又遇上烦心的事了。杨春雨(不懂地)王秘书,新中国都已经成立一年多了,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咋还老有烦心的事呢?王秘书(耐心地)成立新中国——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以后革命的问题、建设的问题,还有打仗的问题……
  • 萨义德在台湾

    萨义德在台湾

    本文从中文世界的立场出发,根据萨义德有关“理论之旅行”的理念,以译者、学者以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呈现本世纪初萨义德在台湾翻译、流传与接受的情形,相当程度反映了萨义德作品最初进入中文世界的情境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文中评介了萨义德若干重要观念,如理论旅行,代表/再现,开始,反本质论,世俗的批评,从属关系与认属关系,现世性,混杂性,文化与帝国主义,地理,抗拒,后殖民主义,反后现代主义,批评,知识分子等,并且试图将这些观念连结上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 古董衣情缘

    古董衣情缘

    令所有人怦然心动的复古治愈系小说。英国亚马逊年度好书。每个女人都想拥有一件值得永远珍藏的衣裳,一份真挚的感情,实现一个梦想。菲比的梦想是开一家古董衣店,让每件美丽的衣裳在岁月浸染之后依然熠熠生辉。当她把“古董衣部落”开在美丽的伦敦街头,梦想似乎实现了。但是曾经的阴影依旧缠绕在心。机缘巧合,菲比先后遇见了两位男子,各有风格。同时,她还意外结识了神秘而孤独的贝尔夫人,成为忘年交,同时也渐渐打开了隐藏在心的不愿意说的秘密……
  • 法医见闻录

    法医见闻录

    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法医,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法医这条路。一路走来,见到了太多人性的黑暗丑恶。
热门推荐
  • 禛情曼舞

    禛情曼舞

    我和胤禛之间,漫长而又迂回的缘分。一生一世,几经轮回。相爱却互相折磨,相逢却又偏偏错过。纠缠的彼此,痴恋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殿下太无情

    殿下太无情

    她助他当上太子,却在册封当天被他无情推开,看着他搂着心爱的女人离开……他救她,她回报的是带毒的银针:“很抱歉,我根本不可能相信你,从心里到骨子里都无法相信,不过,我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因为,他还来得及杀了她。
  • 狮子总裁的巨蟹妻

    狮子总裁的巨蟹妻

    “我看你这个巨蟹女遇到狮子座的男生该怎么办?”狮子座的总裁邪魅的微笑,温柔的巨蟹座还不自己快快送上门来。
  •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重生,废后庶女要翻身

    重生,废后庶女要翻身

    她柳落雪十六岁嫁于安莫翎,整整四年,她上刀山下油锅,为他出谋划策为了他,她周/旋于太子和其他王子中间,阴谋诡计,行次暗杀,只要有危险,她都毫不犹豫的替他挡在前面,只为保他平安。四年后,她终于帮他夺得帝位,他曾经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谁曾想,他不过是利用她,他心里一直爱的是她的姐姐柳如雪。她姐姐断她手脚筋,从此东宫变冷宫,十年里她过着蝼蚁般的生活,好不容易等来他,等来的却是他凌迟处死的圣旨。她眼睁睁的看着利刃刺入自己的肉里,一刀刀剜下自己的肌肤,每刀落下,森白的骨头便多暴露一分。再度重生,她发誓,一定改头换面,绝不心慈手软,她要让他们xue债xue偿,她一定将所有的屈辱一点点全部向他们讨回来!属于她的东西,她要全部夺回来!
  • 人间罪恶

    人间罪恶

    “爱他的人将他奉作神明,恨他的人觉得他装腔作势。”一双犀利的鬼眼、加上缜密的思维,配合上绝对丰富的想像力,实习生王动刚刚出现在案发现场,就给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奇。一桩桩毫无头绪的悬案,一张张令人迷途的大网,一把把解开迷题的密钥,纷纷踏至而来。是继续还是选择逃避,实习期满的王动陷入了迷茫之中。
  • 墨哥哥别丢下我

    墨哥哥别丢下我

    刻小说讲述了方易欢和青梅竹马的王千墨、程昊三人的青春浪漫、伤感故事。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倾尽天下:盛宠淡定妃

    倾尽天下:盛宠淡定妃

    痴情如他,第一眼,就认定她,于是霸道的把她囚禁在身边,他宠她上天,可她还是要逃,她说:“这里再好也不是我家”他的王爷身份留不住她,他的帝王身份她更不屑,不惜请谕旨,在有生之年绝不嫁他,誓不为后!否则她死后永不轮回!他为她倾尽天下,她始终冷淡如初。未了。她还说她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