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3300000016

第16章

诸师列传第六之一

天竺式法师法嗣

·(二世)妙果文昌法师

·明智祖韶法师

·法喜清鉴法师

·真净思永忏主

·保庆法润法师

·天竺本融法师

·天竺思悟侍者

·丞相王钦若

·谏议大夫胡则

·职方郎中崔育才

·侍郎马亮

·(三世)妙果天授法师(嗣昌师)

海月慧辩法师(嗣明智五人)

·净慧思义法师

·辩才元净法师

·神智载升法师

·广惠居白法师

·(四世)法宝从雅法师(嗣海月二人)

·慈行智深法师

·圆应德贤法师(嗣净慧五人)

·神智仲元法师

·慈觉永堪法师

·寂照慧日法师

·圆悟思尚法师

·法鉴若愚法师(嗣辩才二人)

·灵山则章法师

·(五世)指源如杲法师(嗣法宝)

·慈明慧观法师(嗣神智)

·慈受子琳法师(嗣慈觉)

兴国基法师法嗣

·(二世)兴国令祥法师

·福源悟持法师

钱唐晓法师法嗣

·(二世)法显遇成法师

·(三世)兜率守仁法师

四明法智之作兴也。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嗣其业而大其家者。则广智神照南屏三家为有传明佛意示家法。用广垂裕无穷之谋中兴教观。逮今为有赖。此诸师列传之所由作也。若夫慈云一家。昌韶诸师之后。五世而蔑闻。今备叙列传。而先慈云之派者。将以顺其承袭。而不使紊杂乎四明三家之子孙也。

天竺式法师法嗣

法师文昌。永嘉人。久依慈云克尽其道。时众推为前列。复往南湖见法智。所诣益远。既而旋乡。为妙果第一世。妙宗新成。寄写本嘱其讲授。且戒之曰。或有异处。可札取附来。慈云门弟授讲者二十余人。师为之首(见慈云行业记。四明与矩师书)。

法师祖韶。天台刘氏。赐号明智。十九通法华。得度入东掖参慈云得其奥旨。既而侍师迁灵山居第一座。慈云将居草堂。谓师曰。汝当往代本如居能仁。而俾之来继此山。师即著草屦。欣然而行。至江滨呼其回曰。吾试汝耳。汝当竟住此山。师既奉命。一遵成规。讲训之外。行四三昧为常课。栋宇未具力为经理。一日告众曰。吾受慈云之寄。今老矣。亦将有东岭之事。慧辩为吾上首。其善继我乎。遂入草堂以自晏晦。未几示疾趺坐而逝。年七十二。腊五十二。师昔于东掖行光明三昧百昼夜。至期方半。忽见旌幢满前。导者呼曰。大辩尊天。师即作揖。天曰。师所住处。传通大乘利益群品。言讫而隐。常往京师道出淮泗。梦僧摩顶曰。吾文殊和上也。示汝五无生义。既觉五藏豁然如咀冰雪。又梦入古寺。见僧踞坐谓曰。吾为汝说第一义谛。闻毕如甘露灌顶。即见依正皆如云影。有人问曰。人见和上何因欢喜。曰视人常若佛想。

法师清鉴。云间人。赐号禅慧。为慈云撰炽盛光念诵仪序。其略云。慈云尊者。以行光教门。弟子清鉴。以所禀四种三昧行法遗编。独炽底光未广流布。遂因其旧五章。补助始末。加示法释疑之二。以为七科。

忏主思永号真净。入道于秀之胜果。久亲慈云勤修净行。时众高之。谓足上拟其师。亦称忏主(此下本纪遗失二人)。

侍者思悟。钱唐人。侍慈云讲最久。故能深达观道。善持咒法。加水以愈人疾。求者如市。当课诵时。身及奉像俱出舍利。天圣三年。慈云欲以智者教卷求入藏。文穆王公将闻之朝。悟曰。此非常事也。小子将助之矣。乃绘千手大悲像。课咒以誓曰。事果遂。当焚躯为报。会公薨。悟诵咒益精。明年得旨。师喜甚。积薪为楼。白慈云求火种。云于罏中举红炭与之引手以承。了无难色。即入薪楼。火息之后。袈裟覆体俨如其生。慈云乃加香木。行咒愿以焚之。随焰而化。五色舍利无论其数。三岁之后求者尚获。慈云为赞以刻石曰。悟也吾徒。荷法捐躯。其焰赫赫。其乐愉愉。逮火将灭。俨如加趺。逮骨后碎。粲如圆珠。信古应有。今也则无芳年三十。真哉丈夫(此下本纪遗失宰官四人)。

明智韶法师法嗣

法师慧辩。字讷翁。华亭傅氏。号海月。受业普照。初游学天竺。至合涧。有老人冠带逾梁。迎揖入门而失。明智一见大奇之。即尽心学教观。明智将老。命居第一座以代讲。一夕梦章安以金篦击其口曰。汝勤诲人当得辩慧。尝苦脾疾。梦天神以金槃盛水。使之瞑目。引其肠浣之。后八年。明智俾继主席。翰林沈遘。治杭任威。见者多惶惧失据。师从容如平生。遘异之。任以都僧正。苏子瞻时为通守。为序以赠之曰。钱唐佛僧之盛。盖甲天下。道德材智之士。与妄庸巧伪之人。杂处其间号为难齐。故僧正副之外。别补都僧正一员。簿书案牒。奔走将迎之劳。专责副正以下。而都师总领要略。实以行解表众而已。师既莅职。凡管内寺院虚席者。即捐日会诸刹及座下英俊。开问义科场。设棘围糊名。考校十问。五中者为中选。不及三者为降等。然后随院等差以次补名。由是诸山仰之咸以为则。讲授二十五年。学者常及千人。夜有盗入其室脱衣与之。令从支径去。晚年倦酬酢。以六事随身。归隐草堂(衣钵坐具纸被拂子手炉为六)吴越大旱祷天竺观音像。久不应。师时以疾昼寝。梦老人白衣乌帽告曰。明日午中必雨。如期果验。远近感师诚致。熙宁六年七月十七日。旦起盥濯。告众就别。合掌加趺而化。初师遗言。须东坡至方阖龛。四日坡至。见趺坐如生。其顶尚暖。坡尽敬而退。

东坡集云。师没后二十一年。余谪惠州。师之弟思义。嘱参寥求作赞。因序之曰。余在杭。梦至西湖。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故人海月辩才之流。皆行道于其间。乃作三绝。以吊之云。欲寻遗迹强沽裳。本自无生可得亡。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其一)其后参寥。往颍水谒子由曰。辩才既以子瞻故得铭于公。海月独未有铭乎。子由亦为铭其塔。

法师思义。字和甫。湖之武康凌氏。试法华中第一得度。依明智学。随闻随悟。常开帏出十问。师答之悉契旨。明智退居草堂。众送入室。既散师犹侍右。智曰。汝适何见。答曰。见大众拜而退。智曰。吾示汝将来义。当住此山绍隆大教。后后亦来居此室也。师历修四三昧行。忽颈上生一肉瘿。夜梦功德天食之以桃其疾即消。熙宁四年。赐紫服号净慧。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大振法道。住山二十三年。退闲草堂。皆如明智之记。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中夜趺坐别众而逝。大众诵念久之。忽复语云。侍观音大士。行见一沙门。金色长身垂臂谓我曰。报缘未尽。过七日当遣迎。至二十五日。复趺坐而化。瘗龛之日。有赤云垂布。如引导之状。向西而隐。

法师元净。字无象。徐氏。杭州於潜人。客有过其舍者曰。嘉气上腾当生奇男。既生左肩肉起如袈裟绦。八十一日乃没。伯祖异之曰。宿世沙门必使事佛。八十一者。殆其算欤。及师之终果符其数。十岁出家。每见讲座辄曰。吾愿登此说法度人。十八就学于慈云。不数年而齿高第。后闻明智讲止观方便五缘曰。净名所谓。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诸贤圣。然后可食。此一方便也。师悟曰。今乃知色香味触本具第一义谛。因泣下如雨。自是遇物无非法界。代讲十五年。杭守吕臻请住大悲阁。严设戒律。其徒畏爱。臻为请锡紫衣辩才之号。七年。翰林沈遘抚杭(仁宗嘉祐)谓上竺本观音道场。以音声为佛事者。非禅那居。乃请师居之。凿山增室广聚学徒。教苑之盛冠于二浙。神宗熙宁三年。杭守祖无择。坐狱于槜李(槜音醉地名今秀州)师以铸钟。例被追辨。幸而得释。寓止真如兰若。拟金錍设问答述圆事理说。发明祖意之妙。元丰元年。有利山门施资之厚者。倚权以夺之。众亦随散。逾年其人以败闻朝廷复卑师。众复大集清献赵公与师为世外友。为之赞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重辉(东坡寄诗云。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余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云云)三年复谢去。居南山之龙井。士庶争为筑室。遂成蓝宇。六年。太守邓伯温请居南屏。越明年。复归龙井。时灵山虚席。师以慈云师祖道场俯就众请。及月余于禅定中见金甲神。跪前曰。法师于此旧无缘不宜久住。既奉冥告遂还龙井。元祐四年。苏轼治杭。尝问师曰。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师曰。沙门多密行。非可尽识。坡子迨生四岁不能行。请师落发摩顶。数日即善步(坡诗云。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将示寂。乃入方圆庵(秦观记米芾书)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招参寥告之曰(参寥道潜)吾净业将成。若七日无障。吾愿遂矣。至七日出偈告众。即右胁吉祥卧。奄然顺寂。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塔成。弟子怀楚。诣汝阴请志于东坡。坡命子由为之铭。师讲说不间昼夜。尝曰。鬼神威德不具者。昼不得至。夜中人静庶几能听。焚指供佛左三右二。有欲效之者。师止之曰。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未尝须臾废。或祷大士求放光。光即随现。沙门熙仲对食。视师眉间有光。遽起揽之得舍利数粒。后人常于卧处得之。嘉兴令陶彖有子得魅疾。祝之即愈。诸暨陈氏。久患心疾漫不知人。警以微言醒然而悟。布衣李生。久习禅观辩而无行。欲从师出家。东坡为之请。未言其名。力拒不许。若先知然。秀州狂僧号回头。以左道惑众。宣言欲建大塔为吴人植福。施者云委。以师不可欺惮于入杭。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师答曰。承以建塔净财欲饭僧。教有明文不许互用。狂人大惭而止(坡公遣祭文略云。我初适杭。尚见五公。讲有辩臻。禅有琏嵩。后二十年。独余此翁。今又去矣。后生谁宗)。

镜庵曰。道大德尊。智高辩富。作大法主。为世所宗。而于出处饮啄之缘。犹未得其自在。住上竺几二十年。居灵山仅及一月。然则结缘之论。虽大贤有所未免。

法师载升。会稽人。号神智。久参明智。时辈推其善说。先是钱武肃王帅杭日。尝患目眚。夜梦素衣仙人言。自永嘉来。明旦永嘉僧。投牒愿以观音像献。言得之海潮。诸山迎之不能举。即而示梦欲归越城。武肃即具威仪迎至。一见像已目即还明。乃创庵名兴福。以奉之像。坐高六尺。梵相奇伟。灯夜迎望犹若生人。元祐问师来居兴福时清献公为帅。亢旱大疫久祷不应。遂罢遣群祀。请师迎像入府。恳祷一夕甘雨如注。疫亦以息。公为奏于朝。赐师神智。庵名圆通(此下本纪遗失一人)。

海月辩法师法嗣

法师从雅。钱唐人。赐号法宝。始从海月学通止观。乃自谓曰。言清行浊贤圣所诃。遂入南山天王院诵法华至五藏(言藏者。且以五千四十八为数)。

金刚般若四藏。弥陀经十藏。礼舍利塔十遍(言遍者。以八万四千拜为数)礼释迦三十万。拜弥陀百万。拜佛号五千万声。礼法华一字三拜者三过。心期净土。一生坐不背西。宪使无为杨杰为制安乐国赞三十章以美之。其一云。净土周沙界。何劳独指西。但能从一入。处处是菩提。师欲广化世俗。遂于受业净住寺。图九品三辈。刻其赞于石。观者皆知感化。一日无病趺坐而亡。有天乐鸣空异香入室之瑞。

法师智深。赐号慈行。嘉禾沈氏。初依海月学教观。既成归受业崇福西寺开长堂云水供。建光明期忏会。二十年如一日。专念净土劝人称佛号。从化者不知数。政和乙未六月坐亡。留龛七日色不变。荼毗之日异香袭人。人收舍利与骨俱尽。

净慧义法师法嗣

法师德贤。临安人。赐号圆应。为儿时相者曰。他日当有官厄。唯出家可免。父信之。令往依叔父海月。月斥之曰。我翁孙相继家业始成。汝欲来此作主人耶。师遂去。暨落发复往天竺参净慧。大明教观之道。久之遂居第一座。有俗士谒净慧言。室女为崇所娆。乍啼乍哭。愿师慈救。慧曰。我首座可以治此。士往扣之。师乃令女所居阁上设一榻。既至即就榻睡。少时竟去。女白父曰。适蒙法师开悟于我。今永去矣。自是神识安定。净慧闲居草堂。师继其席。果符海月主人之记。居五年无疾而终。语门人曰。吾生前以道力免难。死后恐不能逃。门人造像入祖堂。乃用铁护其项。建炎中。金虏真珠王子。领兵犯浙。入天竺升祖殿。众像皆避席而揖。独师像不为动。王怒令斩之。以颈有铁不可伤。乃令积薪盈门纵火焚之。薪尽而屋如故。虏大惊赞礼而退。

法师仲元。号神智。妙年纳戒。即学教于天竺净慧。及继主祖父道场。道风大振。六年将退间草堂。请首座永堪以自继。且谓之曰。首座寮中什物并留后人。方丈所用亦自足。师止携三衣一钵香合拂子尼师坛纸被浴具。世称为七事随身。过草堂及观首座寮。止一纸衾了无余物。人莫不高二师之风。

法师永堪。赐号慈觉。高介特立。平时不履尼寺。从净慧学克肖其道。后继神智。居天竺二十一年。四海学者推为宗主。尝训于众曰。明道而不克行。是犹见饭而不肯食。终为饥人也。别日又谓众曰。汝辈一向忍饥何为。众愧其言。一时学士皆相率进行。为世英伟云。

法师慧日。赐号寂照。学净慧得其旨。淹贯三藏乐习禅定。虚怀待人不别愚智。有辱之者未尝有色。人皆称之。为得大忍佛。继慈觉居天竺十余年。讲道精进有光父兄之业。

法师思尚。早从净慧妙尽其道。政和元年诏居上竺。赐号圆悟。讲说简明学者所仰。尝曰。吾宗义学也。不旁通儒典。而事讲业者。吾恐未尽其义。苟义有未尽。其意何所在。得意亡言。自是学成之人。若初心向学。须先寻文义可也。

辩才净法师法嗣

法师若愚。海盐人。马氏。赐号法鉴。学教于辩才。号称夙成。郡以南屏兴教延之不就。奉辩才杖屦。间居龙井者六年。后于湖之仙潭。营长堂接待。建大阁造西方像。结道族念佛。尝数百人。三十年中预会者多蒙佛接之瑞。靖康丙午九月。谓其徒曰。吾梦神人告曰。汝同学则章。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生净土。彼方待汝曷可淹留。即命众讽观经甫毕。乃云。圣相现前吾其往矣。即留偈曰。空里千华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踏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阇维得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庑。初入道梦白衣女授七十二策。后寿果及其数(此下本纪。遗失一人。如杲在子琳后)。

慈觉堪法师法嗣

法师子琳。赐号慈受。幼学于慈觉深悟圆旨。复谒佛智裕禅师重研心要。时天竺以慈福太后请为功德。师被旨住山。二十八年。讲演之际唯提大义。禅侣闻风而来者。咸服其辩。大慧杲禅师。过之相与剧谈。不觉达旦。谓师曰。时人秖知老师有教。径山却许老师有禅。为题其真云。悟得旋陀罗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舌端之上海波翻。第一义谛无违背。孝宗乾道元年春。召师问道。上曰。朕欲读经。以何为要。师曰。金刚圆觉最为要道。曰参禅如何。师曰。禅须自悟。上曰。何以为功。师曰。澄寂身心久当自契。上说。后因召问当世有道之士。师以上竺慧光对。上欣纳之。一日谓门人曰。吾为首座十八年。日课莲经一部。每于禅定。梦寐得见普贤。住持以来无复梦见。信知领徒损己。其言有实。遂屏迹草堂经半载。忽书偈趺坐而化。停龛逾旬时当连雪。而身常温暖(此下遗失令祥一人)。

法宝雅法师法嗣

法师如杲。钱唐人。学于法宝。唐复礼法师问学者偈云。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从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无初则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无终。长怀懵兹理。愿为开玄妙。析之出生死。师谓。此问有二意。初四句问。真法本净妄何由生。既生妄已云何止妄。而能即真。此该从真起妄反妄归真之义。次四句问。始终有无。既云无始。云何有终。若无于终何有于始。后二句为请答。自古涉法师。清凉圭峰各有偈答。而洪觉范所录(林间录)谓皆未副问意。彼问真法本净妄何由起。而今但云迷真不觉。此答人谁不能。师乃别为之答云。真不守自性。照分能所起。随缘染净熏。复性方可止。真妄一体即。故说无终始。迷悟自情分。始终宛然理。达此真妄源。谁复受生死。识者谓。此答始可以尽问意。师所述教义。名指源集(自序云绍兴十二年述)。

兴国基法师法嗣

法师悟持。慈溪人。受业于兴国。诵法华试中得度。传受基法师之道悉达深旨。每俾代讲绰有父风。邑西永安林泉尤胜。众请为起废。历十八年。殿宇像设无不毕备。宝元初。仁宗闻于朝赐名福源。安众讲道。郁为法席。为人宽和。接宾客有加礼。雅尚清谈。终日不倦。所居多植嘉果。筑塘治田。凶岁无歉。法食俱运。人皆乐依(四明教行录有三书。与持侄永安山主者。是也○事见福源开山记○此中本纪遗失二人○此卷共三十三人。本纪止录二十三人。遗失十人)。

同类推荐
  • 亢仓子

    亢仓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康平县乡土志

    康平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尊宿语录

    古尊宿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古镜奇谈

    古镜奇谈

    一样的碧水盈盈,一样的晓风残月,在古镜中掩藏了千年的故事,是否随着岁月流转,重新上演?神、鬼、怪、异,在光怪陆离中隐藏着的悲欢离合,一步步引着人走入历史的旧梦。生、死、爱、恨,前一世未了的情愿,在今生能否上演?世事无常:爱无常,恨无常,悲无常,喜无常,随生而来,莫非也要随死而去?月依旧,人依旧?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滑稽笑话

    滑稽笑话

    本书涵盖了许多滑稽的笑话,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和满意的笑声。拥有快乐的心情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阅读本书,欢喜多多,快乐满满。
  • 沙陀三王朝

    沙陀三王朝

    中史称“沙陀三王朝”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政权。沙陀人以战略要地山西为根据地,在唐末五代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演绎了三个王朝的兴衰,不能不让人惊叹。
  • 逆天女配:毒女大翻身

    逆天女配:毒女大翻身

    新书【快穿之炮灰女配翻身大逆袭】更新中,欢迎入坑。脑癌晚期,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活了,紫梵浅以为自己一生就这么过了,谁知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生前看的一本小说书中的女配,呵呵呵,老天曾经那么早就收走了我的命,如今我一定好好地活着,女配又怎样,既来之则安之。就算是女配我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红香遍染,翠浓欲滴,钗环珠佩枕悲欢,亦狐亦人,亦缘亦劫,尘世花开忆红颜,山中狐仙恋上人间烟火,牵扯出四段令无数尘世男女沉醉痴迷的,人狐情感纠葛。这些故纸堆里的爱恨情事跨越千年,依旧鲜活。历经岁月沉淀的首饰,件件都盛满千古风情。在这些首饰缝隙的尘埃里,仿佛还留着女子风华绝代的背影。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也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得失看似一念之间,其实还是因为人心底的那一点点贪念。
  •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再改变,这是成功的铁律。因为它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无论对于哪个行业,经营人际关系也好,经商也好,谋职也好,为官也好,都必须要经历适应、后改变的发展过程。遵循了这条铁律,你的事业就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学会了适应和改变,你就会成为事业中的佼佼者。
  • 邪王独宠顽妻

    邪王独宠顽妻

    本文为轻松搞笑文,坚决不虐:一朝穿越,苏笑笑得了个便宜儿子。但儿子的爹却不知死哪儿去了?“走,儿子,娘给你找个便宜爹去!”路人甲挺帅的,但没钱!路人乙挺有钱的,但人却实在是不符合她的审美观。苏笑笑拔拉着便宜儿子一路走一路找便宜爹的故事……(全文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总裁的第四任妻子

    总裁的第四任妻子

    传闻他娶过三个老婆,全都死于非命,她冒着生命危险嫁给他,原本以为一场有名无实的婚姻,他却对她百般宠爱,她慢慢落入他的温柔陷阱,到头来发现他对她好,不过是因为那颗不属于她的“心脏”。
  • 万古武尊

    万古武尊

    不畏苍天遮望眼,飞扬跋扈为谁雄!穿越成为败家纨绔,携大武尊系统逆天崛起,无穷世界,问谁可纵横捭阖,睥睨天下,书写永恒传说?唯我万古武尊!“大武尊系统”在手,从此装逼打脸不用愁。就算猪一样的队友,只要少爷一挥手,照样带你装逼带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