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3300000007

第7章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三上

转法轮

序曰。说法度人。如来出世之大要。人有利钝。则法有顿渐。故闻法之人无不悟入。犹夫医王应病与药。药能合宜。则病无不愈。疏不云乎。今佛始终具转五味法轮。转此法度人他心令得悟。斯转法轮之义也。

如来转法轮。一代五时。则有八教。

转法轮者。轮以摧碾为义。如来说法。化转物心。于法自在。如轮王轮宝运转无碍。又如来三轮不思议。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能与众生摧碾一切惑累。法苑云。轮王有二。财轮王者。有四等。金轮千辐。化被四洲。住劫八万岁时出。银轮七百五十辐。化三天下。除北洲。铜轮五百辐。化东南二洲。铁轮二百五十辐。唯化南洲。如阿育王是也。法轮王者。若减百年如来出世是也。

一代者。通指八相。别在五时。五时复有通别。妙玄云。五味半满。论别别有齐限。论通通于初后。若华严别但在初。通则至后。鹿苑已去例此云云。今论一化唯在别义。论五时者。义出三经。谓华严三照。涅槃五味。法华信解品。四大弟子领解等文。故文句云。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代五时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

八教者。妙乐云。化仪四教。是判教之大纲。化法四教。是释义之纲目。是知顿等是判。藏等是释。如判华严为顿。则以别圆释之。乃至判法华为非顿非渐。以纯圆释之。此今家消经之轨则也。妙乐又云。若消诸经。但用藏等。其文稍通。若释法华。无顿等八。举止失措。谓余经但论当部逗机得益。故未须顿等。若释法华。须明一代。故用顿等以括始终。辅行云。藏等四教。遍收一切大小乘经。因果显了。各立教主。各被机缘。始终备足。不过此四。顿等四教。但是如来不思议力。布措藏等。盈缩调停成熟物机。破邪立正引小归大。废偏显圆会权入实故。有诸部五味相生。利物无方适时出没。

言五时者。一华严时。

具云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譬具足立题。别行玄记云。大方广是法。佛是舍那果人。华严譬诸地因华庄严果德(文)此经总有七处九会。会处不一。故以经标名。

二鹿苑时。

辅行引大论云。如来因地为鹿群主。波罗柰王入山游猎。有母鹿怀子。当差次供馔。母告鹿主。枉杀其子。鹿主诣王求代。王说偈曰。我实人头鹿。汝是鹿头人。以理而为人。不以形为人。我从今日始。不食一切肉。我以无畏施。亦可安汝意。鹿群所居。故名鹿苑。亦名柰苑。从树立名。亦名仙苑。二仙所住故。此以处标名酬昔行因之地。

三方等时。

四教并谈曰方。四机俱被曰等。此从法得名。依部教立。故续遗纪云。方等之名有二意。若大经从酪出生酥。譬修多罗出方等。此约第三时。的从部教。即被三乘四教机也。若普贤观此方等经。是诸佛眼。乃直明圆理。非第三时也(文)普贤方等乃方广平等之义。诸部大乘谈圆理处。并名方等。

四般若时。

此云智慧。五种不翻中尊贵不翻也。具云摩诃般若。此从经标名。

五法华涅槃时。

二经同明开显并属醍醐。故合为一时。此并从经标名。法华具云妙法莲华经。由妙法有施开废三者之义。故以莲华为喻。涅槃者。具云摩诃般涅槃经。此翻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一经始终。纯谈三德。

是为五时。

五时立名不出三义。华严从喻。鹿苑从处。方等般若涅槃从法。法华从法喻。

亦名五味。

此有相生浓淡二义。言相生者。妙玄云。初顿之后。次开于渐。故涅槃云。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譬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云云。次第相生不取浓淡。又云。呼为乳者。意不在淡。以初故本故。言浓淡者。义例云。经中五味。惟喻一代五时浓淡。浓淡虽殊皆从牛出。元草堂云。相生喻教。浓淡喻机。喻教则有次第。从顿开渐。渐入转深终会于圆。喻机则有优劣。初自聋哑弹诃淘汰。而卒至得记(文)秖一五味作两番譬。能譬虽通所譬则局。今论一化次第。唯取相生之义。

○三照五时五味之图

华严四喻     妙玄合四为三 释签开三为五 华严例机为五 妙玄五时   涅槃五味 法华五喻

先照诸大王山○──○高山○───○高山○───○菩萨○───○华严○───○乳○──○即遣旁人

次照一切大山○─┐

│○幽谷○───○幽谷○──○声闻○──┐

次照金刚宝山○─┘     ┌─○食时○──○缘觉○──┼─○鹿苑○───○酪○──○密遣二人

普照一切大地○──○平地○─┼─○禺中○──○决定善根○┘

│             ┌─○方等○───○生酥○─○过是以后

└─○正中○──○一切众生○┼─○般若○───○熟酥○─○长者有疾

└─○法华涅槃○─○醍醐○─○汝实我子

华严性起品(旧译)譬如日出先照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山有高下照有先后。如来亦复如是。成就无量无边法界智光。先照菩萨。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三藏菩萨)然后普照一切众生云云。又云。譬如日月出现世间。乃至深山幽谷无不普照(玄文合大山宝山为幽谷。其文出此)涅槃经云。佛说二十五三昧。无垢藏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诸佛菩萨成就智慧功德。百千万亿。实不可说。我意犹谓不如此经能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佛亦如是。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九部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典。从般若出大涅槃。醍醐譬于佛性。佛性即是如来。释签云。涅槃五味。转变而秖是一乳。华严三照。不同而秖是一日。今演华严平地之譬。以对涅槃后之三昧。数虽不等其义宛齐云云。又云。华严但云平地。今离彼平地。以譬方等般若法华。方等如食时。般若如禺中。法华如正中。

言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为化仪。藏通别圆为化法。是为八教。化仪如世药方。化法如辨药味。

言教者。诠理化物之义。圣人被下之辞。化仪四教。是如来化物之仪式。故喻如药方。化法四教。是众生除病之法度。故喻如药味。化仪等四教下义理。秖是藏通别圆。虽通名为教。其实无别有体。

八教文证者。初化仪四教。如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妙玄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此如华严缘得大益名顿教相。无量义经云。从一清净道施出二三四。妙玄。次照幽谷。此如三藏。次照平地。此如方等般若。并渐教相。大经或时说深。或时说浅。净名。佛以一音众生各解。此不定教。大品我见阎浮提第二法轮转。大论云。今转似初转。此秘密教也。次化法四教者。妙玄引长阿含云。佛说四大教。签云。但有四。非即藏等也。月灯三昧经明四种修多罗。其中有四种断无明智。章安私释以对四教。签云。与四教义甚相应。然此并是约义以对。未见立名之的。今准四教义引法华云。贪著小乘三藏学者。成论我今正欲论三藏中实义。此并藏教名义。华严云。为说圆满修多罗。大品云。欲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学般若。法华以平等大慧为大众说。如所说者皆是真实。涅槃经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般涅槃。大论三智其实一心中得此。并圆教名义。

(文)唯通别两名。遍在诸文。是大师之所义立。如四教义引大品云。萨婆若智三乘同得。中论诸法实相三人共入。此并通教义通者同也。三乘共禀。故名为通。

无量义云。摩诃般若。华严海空。宣说菩萨历劫修行。涅槃经明五行。大论不共般若断于别惑。此并别教义。别者不共之名。八教名义者。直说于大。时部居初名顿。中间三味引小向大名渐。一音异解互不相知名秘密。闻小证大闻大证小名不定。经律论三含藏法义名三藏。三乘共行。利根菩萨通别通圆。故名通。独菩萨法次第断证。别前藏通别后圆教。故名别。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一切圆融。故名圆。

○八教对会五时图

妙玄释如是我闻云。若非超八之如是。安为今经之所闻(文)此当以部教分之。约部则非兼带之圆。故超八教。若但约教。则今昔圆义更无有二。故签云。八教中圆教。带偏明圆。犹属于渐。今法华圆。开偏显圆。圆外无法。

初顿教者。即第一华严时。从部时味。得名为顿。此谓如来始成正觉。在寂灭道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龙八部。一时围绕。如云笼月。是时如来现卢舍那身。说圆满修多罗。故言顿教。

顿教者。有约部约教二义。约部则别在华严。约教则通于余时。今此正当约部明顿之教。对下三渐化仪为言也。下文云。从部时味得名为顿是也。华严为部。先照为时。乳为味。合此三义为部时味。简余时也。下鹿苑时。亦可得云从部时味得名为渐初。此后可例。

始成正觉者。此约迹中大始而言。非本中初成也。寂灭道场者。寂五住烦恼灭二种生死。见惑一住。思惑分三。尘沙合无明为一住。同居土分段生死。方便实报土变易生死。得道之场。如世治谷之场。除五住糠显实相米。新译经菩提道场名异义同。四十一位者。妙玄云。华严明三十心十地佛地。为四十一位。以破无明显中道法性之理。故云法身。法身有二义。毗卢遮那。性德法身。分破无明。至究竟者。名修德法身。今文在修。义兼性德。四念处云。华严前无十信后无等觉者。玉慧觉云。不可将部中谈位而难经初列众。盖华严事事谈十。故合等觉在十地。如光明记云。华严不开等觉。十地即等觉也。今言经初列众。故有等觉。若前无十信者。华严明十梵行。即十信也。故四教义云。十种梵行与圆十信同。今文唯约法身大士。故不列十信。

宿世根熟天龙八部者。诸经列众有龙畜等者。当用涅槃四句料简。一乘急戒缓。四趣闻法悟道者。二戒急乘缓。著乐人天不闻法者。三乘戒俱急。天人闻法得道者。四乘戒俱缓。四趣不闻法者。今此众皆是宿世曾闻华严。或种或熟。今当得脱之众。止观云以三涂身值弥勒佛闻华严经。正此义也。八部如常论。

如云笼月者。妙玄云。法身眷属。如阴云笼月。共降母胎。此喻降胎之相。今四教仪。取喻转法轮眷属之相。其义两可。云以喻机。月喻教主。仁王经云。十五夜月。闇尽光圆。以喻如来智德渐圆惑闇究尽乃成断结。卢舍那者。此云净满。诸恶尽故净。万德圆故满。即自报身也。亦云光明遍照。如大论云。光明无边。色像无边。尊特之身。即他报身也。今明教主。依四明立义。正是树下释迦现起尊特。如解谤引经云。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说法。岂非华严是千百亿应身所说。修多罗者。此云契经。能说所说契理契机。亦十二部之总名也。文虽兼别。部意是圆。

若约机约教未免兼权。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等文。为圆机说圆教。处处说行布次第。则为权机说别教。故约部为顿。约教名兼(见妙玄十及四教仪)。

发心有三。一解行发心。五品也。二相似发心。十信也。三真证发心。初住也。今是真证发心。即是发理性三因之心分证三德之理。四教义云。华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即是发真无漏断无明入初品。起信论云。菩萨发是心。随其愿力能见八相。妙乐云。华严起信彰灼明文。初住八相等文者普贤普眼三无差别等。皆圆文也。

行布次第者。七处八会。故云处处。行列布措阶位浅深。故云行布。此经所说有圆融行布二门。释签云。华严会处。所明行位不出别圆。但经意多含义难定判。始从住前至登地来。全是圆义。从第二住至第七住。文相次第又似别义。于七住中又辨一多相即自在。次行向地。又是差别次第之义。又一一位皆有普贤行布二门。故知兼用圆文接引。

华严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妙玄)。

日喻教主。高山喻别圆之机。大机当熟故。先蒙如来慧光所照。

涅槃云。从牛出乳。譬从佛出十二部经(妙玄)。

玄文言大机禀教即破无明行如醍醐者(文)此指华严高山王机也。涅槃言从牛出乳者。此约一化指声闻聋哑也。故玄文云三教分别。即名顿教。亦即醍醐五味分别即名乳教。今言从牛出乳者即初味也。

信解品云。即遣旁人(如来为正。菩萨为旁。即是佛加被四菩萨说四十地。法慧菩萨说十住。功德林说十行。金刚幢说十向。金刚藏说十地)急追将还(直约大教拟宜小机。故曰急追。昔有大乘。故曰将还。又复性德本自有之。故曰将还)穷子惊愕(卒闻大教。乖心故惊。不识故愕)称怨大唤(生死为苦。烦恼为怨。若闻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即苦痛称怨大唤)使者执之逾急(为说怖畏。令其远恶。即是急切)强牵将还(内既无机外逼大化)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众生罪故。入生死狱。菩萨亦同罪入狱。二乘无大悲心。令入生死。即是而被囚执。永失三乘慧命)转更惶怖(思此等事)闷绝躄地(小智不解溺无明地)父遥见之(小知大远故遥。是结缘子故见)而语使言(菩萨为使)不须此人(不须现尊妙身令二乘见)勿强将来(既无大机恐伤善根)使者语之。我今放汝(正明息化)穷子欢喜(不为大教所逼)往至贫里。以求衣食(于四谛中欲求道法。○以上注文并出文句)。此领何义。此为如来说圆顿教门。以大拟小。机生闷绝(妙玄十卷)。

华严三名。述曰。旧以寂场时长尽未来际法界列为四种华严。又分前三属事。后一属理。此皆积代之谬。今笃论其义。秖有三名。一者寂场。妙玄引方便品始坐道场三七思惟。明释迦最初顿说是也(从初卷至三十六卷。为前分)二者时长。妙玄引法性论钝根三处入法界是也(从三十七卷以去为后分)三者尽未来际。文句云。华严末席始开于渐。妙乐云。此且寄娑婆一期设化。用通今意。应知华严尽未来际。即是此经常在灵山何殊。十方更互主伴(前二名见妙玄后一名见妙乐)虽有三名。而于所说之经。无非华严。所诠之理。无非法界。或言母胎者。妙玄云。佛从兜率下。与法身眷属共降母胎。常宣妙法(文)是时未转法轮。当属尽未来际实报土相。专被大机者所摄(此逸堂说)有言海空者。妙玄引无量义经。次说般若华严海空。文。此秖是因般若入法界。时长所收。然则母胎海空。不当别出二名也审矣。

时长通后。述曰。评时长通至三处者。谓般若海空法华佛慧涅槃心地法门是也。妙玄引无量义经云。次说般若历劫修行华严海空。法华会入佛慧。即是通至二经(签云。以般若亦得名华严。法华佛慧不殊初故。又妙乐云。当知法界论之无非华严。佛慧言之无非法华)。

此即通般若。通法华之证也。又引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座中各见不同。或见如来入涅槃。或见报身生莲华藏海为千百亿释迦说心地法门。又妙玄云。日若垂没亦应余辉峻岭。故莲华藏海通至涅槃之后。此通涅槃之证也。又引法性论云。钝根三处入法界。此即通后之文也。今更论之。妙玄云。因般若入法界。即是华严海空(由历劫修学般若。今发空智得入法界。观华严藏海。皆毕竟空)又云。华严时节长。昔小机未入如聋如哑。今闻般若即能得入(此且举般若得入为端。法华涅槃亦当例此得入。后人欲据此文齐至般若者。不知通至二经及三处入法界之文。如何消释时长得名。正出此文)签云。一以法界为华严(此即寂场三七及尽未来际。独为利根大机常说华严圆顿之教。举所诠法界之理以为名也)二以时长。通至于后(即钝根三处入法界。其极钝者。至法华开显。方始得入也)二义并通。是故并存大机则华严不休(释上法界之义)小机则诸教次第。是故钝根犹存小见(释上时长由根钝存小见。故历诸教始得入大)又妙乐引入佛境界品(三十八卷)文殊语舍利弗等六千比丘。汝等善能成就十种大心则得佛地。自古共云。华严时长乃是结集后教至般若来。方可得云令诸比丘成十大心。此乃义当转教时也。结此等意入华严中。故云时长(文)有人据转教时之言。便谓华严齐般若者。殊不知荆溪引此经后分有声闻为时长至般若之证耳。初未尝的判但齐般若。不然。荆溪释玄文三处入法界。何云时长通至于后小机诸教次第耶。又有人云(车溪云师)纵通涅槃。不当通法华。谓有妨如来调机无功。为之难者。若能细思会入法华佛慧之言。则此意自销。何妨之有。

华严教主。述曰。论华严教主者。准四明解谤之说。于尊特身有须现不须现二者之分故。须现则如梵网华严及观经等相多身大。不须现即以力加。令于劣身不取分齐见三十一相即无有边。以知丈六是法界故。今详此说。考之经文。则有二义。一约补处。谓菩提树下初成正觉。若非补处。岂曰初成。又偈云。迦叶曾来住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如是十偈。赞过去十佛。既佛佛俱有补处。则知藏尘相好之佛。须是分段生灭之身。与同居应更无少异。二约上升。谓是时世尊不离菩提树下上升须弥(华严骨目云。不动而升。赴机得处)向帝释殿说法(即前迦叶十佛曾住之殿。上升即是现起之义)岂非华严是千百亿应身所说。此身既被别圆之机。见是尊特。何须独指华台受职身耶。此即破净觉指实报土藏尘尊特横应同居之说。盖大师说三品相海皆称机而现。别教则用别修缘了。成就此相。即修成之尊特。故名报身。圆教能了二修即性。修德无功。乃性具之尊特。故名法身。据此则知。即性而论本名法身。取土同居则名应身。被机现起则名尊特。永异净觉修成尊特横应同居之说。然则今师约机约教以定身者。正是树下生身现起尊特。以应别圆之机。正合妙玄释迦最初顿说(释迦是生身说顿是舍那)亦合四教仪如来现卢舍那身说法之言(如来是释迦生身现起尊特故转名舍那)世有取月堂之说云。境本定身则是释迦。机感见相则是舍那。盖有得于此云。

然初顿未必纯教法身菩萨。亦有凡夫大根性人。此有两义。若当体圆顿得悟者。即破无明入圆初住。此是醍醐。若初心之人。虽闻大教始入十信。最是初味。名之为乳。呼为乳者。意不在淡。以初故本故(圆教内凡六根清净。即是十信。初信断见。二信至七信断思。八信至十信断界内外尘沙惑。以未破无明。故但名乳)若小根性人。大教拟小如聋如哑。小机未转全生如乳(妙玄十)。

华严二味四机。述曰。自昔教初学者。为时味图。上言高上下对乳味。未尝有论之者。今案玄文。华严之时自有二味四机之别。一者纯教法身。即是分证中道四十一位。此名醍醐。二者凡夫大根。入圆初住证一分中道以去。亦名醍醐。三者始入十信。虽但四住未破无明。但名为乳。四者小根聋哑全生如乳。然则名醍醐者有二机。名为乳者亦有二机。玄云。于小如乳于大如醍醐。少分譬喻不可全求。如签云。华严分喻初味。而未得于华严之顿及别圆两教。但有五味次第之相(文)当知。谓华严为乳者。正约从顿开渐施设化事之意。

三七拟机。述曰。诸文谓三七是拟机者。人无异论。然玄文云。于彼初分永无声闻。后分则有。虽复在座如聋如哑。故义神智据此非之曰。初分永无。何所拟哉。今作二义释之方为尽理。一者三七初分永无。此如来拟宜之化意。二者后分则有。状如聋哑。此如来拟宜之化事。初言化意者。如方便品云始坐道场三七思惟。签云。初七思惟欲说圆。次七思惟欲说别。三七思惟欲说通。皆无机故但说三藏。签又云。约大机则寂场之时。约小机则成已思惟未说之时。妙乐云。小见三七停留。大睹始终无改。此皆如来拟宜之化意也。言化事者。如文句云。华严末席始开于渐。妙乐释之云。旧经云。佛在逝多林入师子频申三昧。舍利弗从祇园出。不见如来自在庄严。不见诸大菩萨眷属。无智眼能见。亦不能赞叹。此即如聋如哑之文。于彼末会即当渐初(文)今考二祖之言。皆指聋哑在后分渐初。明知是鹿苑十二年中。例如妙玄谓方等弹诃应在十二年前。以此推之。则知逝多林末会正是如来拟宜之事。以由声闻先习小乘未堪闻大。状如聋哑。故假净名以激进之。是则拟宜弹诃。俱在十二年中。无可疑者。四教仪以聋哑在华严。弹诃在方等。此但约部中而论。其实未为正义。又经云。愿光明菩萨等。各说十偈以劝声闻。最初一偈。弹斥之曰。一切诸缘觉及彼大声闻。皆悉不能知菩萨行境界(此即后分摄入前例之文)此皆拟宜之化事也。昔人不能区别诸文。不知如来化意化事。混而观之。故多异说。

七处八会者。是旧经六十卷。晋跋陀罗译。天台所引用者。若新译八十卷。是唐实叉难陀译。更加普光明一会。是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唯阿僧祇随好光明是佛说。余皆加被诸菩萨说。

第一会。菩提场说六品○世主妙严(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荆溪云。既异寿量久成。不同阿含菩提树下。任运在迹。别圆教也)如来现相(佛白高相有菩萨。说偈云。佛身充满于法界。云云)普贤三昧(普贤入如来藏尘三昧。现微尘佛刹)世界成就(普贤说世界成就。具十事十因缘)华藏世界(普贤说世界海。如天网分布安住虚空)毗卢遮那(普贤说此世界佛名。旧经释迦亦名卢舍那。而新经名毗卢遮那。妙乐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者。正此之谓也)。

第二会。菩提场普光明殿说六品○如来名号(文殊说十方世界佛名)四圣谛(文殊说四谛名义)光明觉(文殊说偈赞佛放光)菩萨问明(文殊问觉首等破无明义。法首菩萨云。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又贤首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净行(文殊答智首。一切行愿。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诸偈皆出此品)贤首(文殊问贤首。菩提心功德等。信是道元功德母)。

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六品。○升须弥山(佛坐菩提树。不起此座升须弥山。帝释赞云。迦叶曾来住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如是约过去十佛赞。皆言此处最吉祥。荆溪云。不动而升。赴机得处)山顶偈赞(佛坐帝释殿。法慧等十菩萨各说偈赞佛胜慧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十住(法慧说十住。一一住劝修十法)梵行(法慧说修习梵行有十法)发心功德(法慧答帝释问。发心功德。为佛种不断故。一念知广大世界长短劫故。有佛无佛一佛多佛故。一念知三际世界成坏劫故。众生种种差别故。荆溪云。发心所缘是所观境。具三谛无性空。一切假平等中)明法(法慧说初发心菩萨离十放逸修十种法具大功德成就佛智。荆溪云。明谓所证。法谓方法)。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四品○升夜摩天(佛升此天请佛入殿)夜摩偈赞(功德林等各说偈赞佛。觉林偈云。心如巧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过名与色。又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十行(功德林说)十无尽藏(功德林说)。

第五会。兜率天宫说三品○升兜率天(佛升此天请佛入殿)兜率偈赞(金刚幢等赞佛)十回向(金刚幢说偈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

第六会。他化天宫说一品○十地(金刚藏说。用十地对诸天王。如发光地对忉利天王等)。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一品○十定(普贤说入十种三昧)十通(普贤说十种通)十忍(普贤说十种忍)阿僧祇(佛为心王菩萨。说阿僧祇无量至不可说不可说劫。称赞普贤功德无量)寿量(心王说比校世界劫数长短)菩萨住处(心王说东北方清凉山。文殊与万菩萨住处。又云震旦国有那罗延窟)佛不思议(莲华藏菩萨说不思议如来妙德)十身相海(普贤说如来十身。一一皆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如来随好光明(佛告宝手。说随好光明照十佛刹尘界。地狱遇光息苦。咸生兜率天上)普贤行(普贤说修行十法等)如来出现(佛放光名如来出现普贤说遮那本愿)。

第八三会。普光明殿说一品○离世间(普贤说广列菩萨杂行)。

第九会。逝多林说一品(即给孤园)○入法界(时世尊入师子频申三昧。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亦复不见菩萨大会。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善根。本不赞说诸佛神变。不能见闻念等。依闻乘而出离故○文殊辞佛南行人间。时舍利弗与六千比丘。往文殊所。文殊以十事劝之。令行菩萨道。即得无碍眼三昧。见一切佛境界。悉见诸佛。文殊劝已。南行至福城东。为善财童子说法。令求菩提近善知识。从此南行。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入普贤道场。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遍见普贤于十方界○此并依荆溪华严骨目出)。

签云。龙宫所藏三本。上本十三世界微尘数品。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今但三十九品。则知经来未尽(龙树入龙宫阅经。以上中二本非世所堪。但诵下本流行于世)。

二月九日。如来于七日中一心思惟观于树王。而自念言。我所得法甚深难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一切众生薄福钝根。云何能解我所得法。我宁般涅槃。时大梵天王。即发天宫至如来所。白言。世尊。始于今者成无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说法。然有众生过去世时植众德本堪任闻法。唯愿世尊为斯等故。以大悲力转妙法轮。释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如是。时梵王等乃至三请。满于七日。默然受之。二七日。以佛眼观诸众生上中下根及诸烦恼。三七日思惟。今我当开甘露法门。谁先得闻。阿罗逻发愿。道成先度。空中有言。昨日命终。又思迦兰利根。亦应先闻。空中又言昨夜命终。又思王臣所遣五人。过去发愿。应先闻法。即从座起。诣波罗柰(因果经○文句引因果经。三七日与法华不异。又释签。备引诸经明三七皆不同。唯因果经略同今师意。故今佛纪之文。多准此经。阿罗逻迦兰二仙。并陈如五人。并见本纪二卷)。

二月三十日。世尊到文鳞盲龙无提水边。坐定七日。光照水中。龙目得开。自忆前见三佛光明(贤劫中。拘留。那含。迦叶三佛也)目辄得视。乃出水见佛。天雨七日。龙以身绕七匝。七头罗覆以为障蔽。七日雨止佛从定寤。龙化少年道人。佛即为授三自归法(应如提谓归依当来僧)诸旁生中最先见佛(因果经)。

三月七日。树神知佛七日坐定(此水边坐定树神非菩提树神)未有奉食。适五百贾客从山面过。车牛皆踬不行(遁音至。[橐-(石/木)+是]同。碍不行也。跋前遁后)有两大人。提谓。波利。俱诣树神请福。树神即为言。佛在水边。汝曹幸先奉食。两人即和蜜麨上佛。四天王取石中自然香钵。各用持上(因果经○按普耀经云。四天王各奉一青石钵)佛念取一钵不快余王意。乃悉受四钵。累置左手。以右手按成一钵。令四际见(瑞应经)佛为咒愿。食讫即授贾人三归。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将来僧(因果经)佛先为辨五行六甲阴阳历数。既信服已令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当来僧。时长者得须陀洹(此云预流初果人也)复为说五戒曰。五戒者。诸佛之母。欲求佛道读是经。欲求阿罗汉(此云无生四果圣人)读是经时。提谓得不起法忍。三百人得信忍。二百人得须陀洹。五百贾客四天王得柔顺法忍(提谓经○补注云。据三宝录。旧有提谓经一卷。后因魏世昙靖撰提谓波利经二卷。加五行五方。又云。东方泰山。汉言岱岳。不识梵魏。致后人以为伪。人当以一卷者。为正)佛为提谓。授记未来成佛。号密成如来(普耀经)。

提谓摄属。述曰。佛说五戒人天之教。正是显露。提谓得忍闻小证大。乃是不定。是为显露不定教也。若约时则当华严三七后。及水边七日后。是为第五七日。如因果经所云。若收经则人天之教。三藏所摄。如四教义所云。

次渐教者有三时。鹿苑渐初。方等渐中。般若渐末。总名为渐教。

述曰。此为身子等一类小机华严无益。从顿开渐次第引入渐初鹿苑。四谛十二因缘同证小果。渐中方等。弹偏折小同慕大法。渐末般若。转教付财领知家业。故总名为渐也。

第二鹿苑时者。佛本以大乘拟度众生。其不堪者。寻思方便趣波罗柰(此云江绕城。中印度境。鹿苑在城中)于一乘道分别说三。即是开三藏教也。非但释迦隐其无量神德作斯渐化。去来诸佛亦复如是。当知初顿之后次开于渐。渐机于顿全生如乳。三藏中转革凡成圣。喻变乳为酪。次第相生不取浓淡(妙玄十)为三乘根性于顿无益故。不动寂场而游鹿苑。脱舍那珍御之服。著丈六弊垢之衣。先为五人说四谛十二因缘事六度等教(四教仪○文句云。过去名根。未来名性○即大而小。故云不动。尊特胜应定慧庄严。譬珍御服。生身劣应忍生法恼。譬以垢衣。佛生人中。倍胜人形。故长丈六。如弥勒三十二丈时人长十六丈)。

若约时则次照幽谷(妙玄)若约味则从乳出酪。此从十二部经出九部修多罗(妙玄十)。

信解品云。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既息大化不欲孤弃)密遣二人(隐实为密。用权为遣。声闻缘觉为二人)形色憔悴(二乘不修相好)无威德者(无十力无畏)徐语穷子(小教迂隐为徐语)顾汝除粪(苦集之粪)时二使人即求穷子(审知有机)既已得之具陈上事(陈说顾作)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取道灭之价)其父见子愍而怪之(愍其取阿罗汉。怪其不求佛道。已上并是齐教领。此下为探领)又以他日于窗牖中(偏见狭小)遥见子身(小去大远为遥见)羸瘦憔悴(智福力少曰羸。内怖无常曰瘦。外遭入苦曰惟悴)粪土尘坌(四住为粪土无知为尘坌)污秽不净(久知方便示是玩好)即脱璎珞细软上服(隐报身戒定慧等璎珞寂灭忍上服)更著粗弊垢腻之衣(丈六形为粗。生法二忍为弊。忍有情恼。名为生忍。忍无情恼。名为法忍。谓寒热风雨等属法○粗作粗俗)右手执持除粪之器(治见思有漏之法。左喻实。右喻权)语诸作人(亲教子作)汝等勤作。好自安意。我如汝父(似像未实)汝今已后。如所生子(邻真逼圣即世第一位)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自知不任绍大)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见谛一解脱一无碍。思惟九解脱。九无碍。共为二十○已上注并出文句)此领何义。此为次顿之后隐舍那身作比丘像说三藏教。二十年中常令除粪。得一日之价。见思已断。无漏心净(妙玄十)。

二十年中。述曰。信解品。二十年中之文。凡三处所以表法。各有其意。初二十年中常令除粪(科追诱譬)见谛一解脱一无碍。思惟九无碍九解脱。故云二十(文句此有七释)二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科委领家业)住二乘位。转大乘教(文句)三自见子来已二十年(科定父子天性)有二乘之机而来感佛(文句)前一合二十数。即是用八忍八智断见。合为一解脱一无碍。用九无碍九解脱断思。通之为二十也。后二但合二义故。妙乐云。断见为一。断思为一。辅行云。约人则二乘。约理则真俗二谛。约惑则见思俱破。问云。二义可尔。十义云何。答二乘各有十智(十智者世智他心智等)此则前后三文。皆见二十之义。

三月八日。世尊前行至波罗柰国鹿野园中(因果经)。

佛自二月八日成道。自九日至二十九日。为寂场三七满。至三月六日。为水边定。四七日满。三月七日。受提谓长者食。然后至鹿野园。正五七日内。三月八日也。涅槃云。初生出家成道转法轮。皆以八日。

初为憍陈如说四圣谛法。汝今应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当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因果经○法华经。大通受请。三转十二行法轮)。

藏教声闻人依生灭四谛。一苦谛者。二十五有依正二报(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趣。无想。五那含)别则二十五有。总则六道生死。二集谛者。即见思惑(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三灭谛者。灭前苦集显偏真理。四道谛者。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道品(合为七科。一四念处。至七八正道等)前二谛为世间因果(苦果集因)后二谛为出世间因果(灭果道因○此依四教仪)三转者。示转。劝转。证转。示谓示其相状。如云此是苦乃至此是道。劝谓劝令其修。如云此是苦汝应知。乃至此是道汝应修。证谓引己证彼。如云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轮以摧碾为义。唯教无行岂能摧惑。教行相循共能摧惑(妙乐八)十二行法轮者有二释。一约四谛教。谓三转四谛为教。十二即能转也。二约十六行。谓三转皆生眼智明觉四种之行为行。十二即所转也(文句○言十六行者。谓苦法忍为眼苦法智为智。比忍为明。比智为觉。余三谛亦然。共成十六行)。

时憍陈如得法眼净(即初果也。妙经药王品得法眼净。妙乐云。岂王夫人与八万皆持此经。而闻品得小果耶。名同义殊。善须斟酌○据此则知。法眼净之名。通大小乘)地神欢喜唱言。如来今日于此转妙法轮。虚空诸天。展转唱声至阿迦腻吒天(此云色究竟天)世尊知四人心念。重为广说四谛亦得法眼净。时五人白佛。欲求出家。世尊呼彼五人。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佛复为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漏尽意解成阿罗汉。于是世间始有六阿罗汉。一阿罗汉为佛宝。四谛法轮为法宝。五阿罗汉为僧宝。三宝具足。是为人天福田(因果经)。

五年(甲申)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于中夜见空中光。开门寻光趣鹿野苑。佛说四谛成阿罗汉。愿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时耶舍父寻子佛所。佛为说法得法眼净。受三自归。为最初优婆塞。又耶舍朋类五十长者。闻耶舍出家。共诣佛所愿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是时始有五十六罗汉。佛告诸比丘。汝等宜各游方教化众生。时诸比丘礼足辞去。世尊即发波罗柰趣摩竭提国。日暮寄宿优楼频螺迦叶住处。降伏火龙授三归依。置于钵中以示迦叶。叹未曾有。佛知迦叶根缘渐熟。即趣尼连河侧。时魔王求请入般涅槃。至于三请。世尊答曰。所应度者。皆未究竟。魔王闻已即还本宫。时频螺迦叶与五百弟子愿求出家。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佛说四谛。渐渐乃得阿罗汉果。以事火之具捐弃河中。时频螺二弟。一名那提。一名伽耶。在河下流。见兄火具逐流而下。心大惊愕。即往寻兄。见兄身披袈裟。乃各与二百五十弟子愿求出家。佛呼善来比丘。即成沙门得阿罗汉。世尊即与频螺迦叶及千比丘往王舍城。诣频婆娑罗王所(阿阇世王之父)。王与百官出城迎佛。佛为说法。王及八万那由他婆罗门大臣人民得法眼净(因果经)。国有长者。名曰迦陵。往诣佛所奉上竹园(按西域记灵山竹园。皆在王舍城旁五里)。可作精舍。王敕诸臣起诸堂舍。迎佛入城俱往竹园。诸王见佛。频婆娑罗。最为其首。诸僧伽蓝竹园为始(普耀经○案中本起经。迦兰陀长者。先施尼犍。悔不奉佛。鬼师知其心念。召阅又。推逐尼犍。惊怖驰走。长者欢喜。请佛居之)。

六年(乙酉)佛在象头山。为龙王鬼神说法(十二游经)。

七年(丙戌)婆罗门舍利弗。路逢婆耆比丘说偈。得法眼净。归与亲友目犍连。宣说偈言。亦得法眼净。即各将一百弟子往诣竹园。求愿出家。佛呼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被身。即成沙门。又复为彼二百弟子广说四谛。亦成阿罗汉。时世尊即与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于摩竭提国广利众生(因果经)时有婆罗门名曰迦叶。极为巨富舍家入山自剃须发。空中诸天语令见佛。迦叶即趣竹园。佛为说法得阿罗汉。以有大威德智慧。名之为大迦叶(因果经)迦叶于多子塔值佛。乃求出家。即以弊衣奉佛为座。价直十万两金。佛即授商那纳衣(阿含经○商那此云草衣。纳衣者头陀五纳衣也。今言商那者。即是以草为衣耳)。

八年(丁亥)冬。佛在毗舍利国。因须提那子持信出家。后还本村与其故二(故者旧妻二者偶也)其行不净。诸比丘举过白佛。即集众诃责云。汝所为非威仪非净行所不应为。始制淫戒。开初犯未结罪(僧祇律)。

九年(戊子)舍卫国波斯匿王(此云和悦)大臣须达家居大富。喜济贫乏孤老之人。因名为给孤独。尝往罗阅城(即王舍城)见世尊。即为说四谛法。成须陀洹。乞如来降屈舍卫。世尊谓彼无精舍。须达曰还国当立。佛敕舍利弗共往案行诸地。唯太子祇陀园地(祇陀此云战胜。太子生时父王战胜。故立此名)正得其所。须达白太子欲买之。太子言。能以黄金布地间无空者便当相与。须达使人象负金出。八十顷中须臾欲满。祇陀念言。佛必大德能使斯人轻宝如是。乃令止勿出金。园地属卿。树木属我。乃自起门屋。共立精舍。为佛作窟。别房千二百处。白王遣使诣王舍城。请佛及僧。世尊放光动地至舍卫国。一切大集各得道迹。以二人同立精舍。号为太子祇树给孤独园(贤愚经)是年冬。佛在罗阅城。因檀尼迦在闲静处。草屋坐禅。为人持去。乃作全成瓦屋。佛令打破。便诈言。王教取彼要材。为王臣人民。诃责无使入村。勿复安止。比丘以过白佛。始制盗戒。佛在毗舍离城。为诸比丘说不净观。习定已厌患身命。叹死劝死。难提比丘受顾杀人(顾作雇俗。汉书顾山钱义同)遂制杀戒。时因谷贵乞食难得。婆求河边有安居者。便共称叹得上人法。信心居士减分施之。后往佛所因问。诃责制妄语戒。自此以后随犯随制(僧祇律)时父王遥闻子得佛道已六年来。令梵志优陀耶。往迎佛曰。别阔以来十有二年(自出家至成道六年。自成道至今六年。共十二年)思欲一见优陀耶受教诣佛。愿求出家即得阿罗汉。佛念。今将还国当度父母。乃先遣优陀耶。往至本国。现十八变。王益悲喜。敕群臣万民。出四十里亲往迎佛。佛身丈六相好光明。体紫金色如星中月。见诸梵志久在山中。身体黑臭。在佛边侍。如黑乌在紫金山。王乃敕国中豪族。选五百人出为沙门。侍佛左右。犹如凤凰在须弥山(普耀经)时佛入宫坐于殿上。王及臣民日日供养百种甘馔。佛说经法所度无量。耶输夫人携子罗睺罗来诣问讯(时年六岁)时王僚属咸疑。太子去国十有二年。何从生子。佛告群僚曰。耶输守节无瑕。今当见证。于是世尊悉化众僧皆使如佛。耶输即以指印信环与罗睺言。是汝父者以此与之。罗睺应时直以印环而授世尊。王及群臣。皆言善哉真佛子也(普耀经)时阿那律调达难陀跋提难提等八人释子。出家之日。脱宝衣付优波离曰。汝依我等以自存活。今以此衣与汝资生。优波离亦愿出家。即以宝衣悬之树上。共至佛所。那律乞先度波离。以除憍慢(昙无德律)难陀次第作礼。至波离前。念不当礼。佛言。但以受戒前后。不在贵贱(大庄严论○难提是王子为贵。波离是臣仆为贱)佛语提婆达多(即调达)汝宜在家分檀惠施。不宜出家。如是再三。提婆便生恶念。此沙门妒心。我宜自剃头善修梵行。后犯五逆。有大光风绕提婆身。便发悔心称南无佛。适称南无便入地狱。佛语阿难。提婆在地狱经一大劫。命终生四天王。展转生他化自在。最后受身。成辟支佛。名曰南无(增一阿含经○此言提婆出家始。自后犯五逆。乃是后事。相带而言。皆是小乘经意。若法华中佛言。我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疾成菩提。又授记作天王佛者。此即大乘开迹显本之意)。

是年说殃掘摩罗经(妙玄云成道六年后说)。

十年(己丑)佛于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人。说般舟经明苦行事(十二游经)。

十一年(庚寅)阿难年八岁出家之日。得白四羯磨具足戒(三羯磨通前单白故云白四。羯磨翻业。谓所作善业也)度一百十阿罗汉。受三语戒。始以宝刀剪剃须发。又嘱憍陈如等。遍三天下为诸沙弥授戒(僧祇律)是年佛于柳山为纯真陀罗王弟说法(十二游经)。

同类推荐
  • 温疫论

    温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乘决疑论

    一乘决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警世阴阳梦

    警世阴阳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圣贤录续编

    净土圣贤录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物理探谜

    物理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修仙高手在异世

    修仙高手在异世

    剑士,魔法师,我随手拈来,请叫我全职业大师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秦无名
  •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总有一些伟大的声音能够长久地萦绕在人类前行的队伍上空,或激昂、或委婉、或充满斗志、或弥漫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倾注了演讲者的智慧与心血。聆听伟人精彩的演讲,如一杯好茶,馨香萦绕,久久不忘。
  • Jack and the Geniuses
  • 有些谎话,听听就好

    有些谎话,听听就好

    以后,如果我说我爱你,记得骗我,不然,我怕永远也忘不了你~
  • 十年的好朋友

    十年的好朋友

    从严重偏科的伪“挫穷”到字美人更美的真~网文大神,再到。。。。。。从来自小镇的假“小子”到越挫越勇敢的真~理科学霸,再到。。。。。。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爱你,都是因为被你爱。ShiNian,是你的名字,我的姓名。十年了,我们可不可以不只是好朋友?
  • 天阿降临

    天阿降临

    楚君归,本是盛唐王朝以禁法培育的绝秘实验体,试图创造出能够征战星海任何角落的深空战士。然而在一次意外中,他脱离实验基地,破除限制,得到独立人格。自此在这星际开拓的大时代中,他征战八方,踏尽星河,终为人类开启全新时代。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道界之旅》简介弃婴李泰,无缘得到可以隐身的隐珠。被啄木认发现,带其到滞留在地球养伤的雷公身边,沉睡六年学得'病气化真诀',师傅死后,留下灵药园让他送回道界。啄木变身成大将,成俑为永守师傅墓。传驭灵术,可收宠物从小到大九名。察人等级求,比知高出自己三级。神农架路遇野人绑架,智救救赌城司空逸馨。出了森林,得死士龟甲,收服杀手,利用灵药园的特征,放到无人飞机上可以驾驶遨游天地……口头禅。请不要叫我医生:因为医生在古代是太医院的学生,我已经出师。请不要叫我中医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疾医、医家我就是用针法,针是针,灸就灸,根本不是一回事“毉”请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才是最古老的医'匚'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矢',表砭石,就代表针法'巫'是指大巫沟通天地以上才构成一个“毉”医。请大家来大大雷泰怎样演绎自己的《道界之旅》不见不散。
  • 帝师夫妇日常

    帝师夫妇日常

    新书《皇后是门技术活》已经发布~求关注哟~么么哒~(^з^)-☆ ………………………… 张猎户家的女儿生得威武雄壮,赤手空拳打死过老虎,十里八村的小伙子没有一个敢娶她的,可愁坏了张猎户夫妻俩。直到有一天,一个文秀俊雅的书生带着个拖油瓶前来投宿……
  • 借我来生再爱你

    借我来生再爱你

    爱一个人可以持续多久,有的人说一年,有的人说两年,而张泽川,我爱了你16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