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斯芬克斯谜语说的那样,世界史的早期是刚出生的婴儿,他需要四条腿才能缓慢地爬行。第一条腿是尼罗河文明,第二条腿是两河流域文明,第三条腿是印度河文明,第四条河则是中国的黄河文明。这四条腿各有千秋,给世界史蒙上了神秘的、五光十色的面纱。
猜谜大师之死
“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这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这可是缪斯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让“怪物”斯芬克斯猜的谜语。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个长着巨形翅膀的人面狮身怪物,让很多人心惊胆战。但威慑力并不代表智慧,斯芬克斯最终没有猜出这个谜语,按照双方的约定,如果缪斯女神告诉斯芬克斯答案,那么,斯芬克斯就要坐在古希腊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这个谜语去问他们,直到有人答对谜语为止!如果有人答不上来或者是答错,斯芬克斯就可以把回答的人当成美餐。
缪斯给出了答案:人!她的解释是:“刚出生的婴儿犹如早晨刚升起的太阳,嗷嗷待哺的孩子手脚并用地爬向母亲的怀抱,这不正是‘用四条腿走路’吗?接着,人到中年,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拼,迈开双脚走向成功的巅峰,这不就是‘用两条腿走路’吗?最后,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年迈的老人开始行动不便,于是拄着拐杖走完了剩下的人生,这不就是‘用三条腿走路’吗?!”
斯芬克斯无话可说,只好实践诺言,蹲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苦大仇深地看着人间。
一天,有位小伙子从山崖下走过,斯芬克斯粗鲁地拦住人家就让他猜谜语,小伙子本来不想搭理他,可是斯芬克斯说什么都不放他过去,而且还威胁他说,要是他不猜谜语就把他推下悬崖。小伙子没办法,只能猜谜语,可是猜了半天也没猜对。斯芬克斯这下可高兴了,原来不是只有他猜不出来啊!几个小时过去了,满头大汗的小伙子仍旧没有猜出来,而此时的斯芬克斯高兴劲儿已经过去,只剩下不耐烦了,于是,没等小伙子反应过来就把他推下了悬崖。随着一声惨叫,一个生命就此终结。
刚把小伙子推下悬崖,一个老头出现在视线里。斯芬克斯走向前,拦住老头让他猜谜语,可是老头耳背,怎么都听不清楚斯芬克斯在说什么。斯芬克斯烦得抓了狂,一怒之下,直接将老头推下了悬崖,然后一屁股坐在悬崖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直喘粗气。
不一会儿,斯芬克斯眼前一亮,迅速站了起来。原来他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孩走了过来。斯芬克斯整了整衣服,礼貌地走过去让漂亮女孩猜谜语,漂亮女孩爽快地答应了。斯芬克斯高兴地说出谜语,可是漂亮女孩怎么猜也猜不对,一个小时后,漂亮女孩的脸上露出了难色,香汗如雨。斯芬克斯也开始为她着急,因为他是真的不想杀害这个漂亮的女孩。
正当斯芬克斯犹豫着要不要将漂亮女孩推下悬崖的时候,一个俊朗清秀的男孩走了过来,主动提出要猜斯芬克斯的谜语,如果猜错自己跳下悬崖,如果猜对了,那斯芬克斯就得放走这个漂亮的女孩。斯芬克斯想了一下,最后答应了。他把谜语又说了一遍,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男孩。男孩略微思索了一下,就说出了答案。斯芬克斯一听,脸色顿变,因为男孩猜对了!但是此时的斯芬克斯却还嘴硬,要求男孩解释清楚,否则就当答错了。于是男孩又耐心地将答案解释了一遍。这下斯芬克斯可是彻底没辙了,只好放了女孩。女孩高兴极了,连声对男孩说谢谢。
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男孩走到斯芬克斯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我是这个国家的王子俄狄浦斯,你在我的地盘居住,不拿暂住费也就罢了,居然还把我的百姓往死里整,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子民死在你的手里?人的生命是很珍贵的,我不管你是神仙还是鬼怪,你都没有权力去结束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如今我虽然已猜出谜语,但是也救不回那些被你推下悬崖的人了。”
俄狄浦斯说完就带着女孩走了,斯芬克斯听完后顿感羞愧难当,扭头跳下了悬崖……
【酷评】
斯芬克斯谜语的谜底现实而残酷,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从满地乱爬到直立行走,再到依靠拐杖最后进入坟墓,短暂而又无法改变。既然人生只有这三部曲,那么我们应该好好歌唱每一部,不要让人生虚度。童年时光,就该无忧无虑,青年时,就该好好积累,努力拼搏。唯有如此,当我们拄起拐杖时,才能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男主人公说的那样,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懊悔,这就是完美的人生。当你创造了完美的人生,你的厄运之神斯芬克斯就会放过你。
别惹河马
中国的黄河泛滥过后留下的是粗糙而无用的泥沙,而非洲的尼罗河泛滥过后则把肥沃的土地留给人们。
大概在1万年前,尼罗河附近就有直立行走的人种植粮食,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两岸已全是人。在古埃及境内,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有的部落才几百人,居然有国名,有国王、信仰,还有军队和监狱。所有的国王都认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老大,一旦不被承认,他们就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拼个你死我活。
在长期的战争中,小部落越打越小,大部落则越打越大,最终,尼罗河流域只剩下了两个大家伙,一个是上埃及,另一个是下埃及。
这两个大家伙势均力敌,一时间谁都吃不掉谁,但任何一方都想吃掉对方。尼罗河看了几个世纪双方的战争,看得烦死了,终于决定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结束这种打打杀杀的状况。
此时,上埃及出了一位牛人,名叫美尼斯。他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军事家,也就是说,当别人还在把战争当成群殴的时候,美尼斯已经知道如何排兵布阵了。
经过数年的战争,美尼斯终于灭掉了下埃及,他宣布,自己统一了埃及。这个埃及就是我们习惯称的古埃及王国。
中国有句俗话叫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美尼斯统一埃及后,采用极为灵活的手段来治理埃及,其实,关键就是下埃及。
下埃及人比上埃及人富裕,美尼斯领着上埃及的泥腿子打败了下埃及人,下埃及人心里肯定不舒服。美尼斯决定先从形式入手。上埃及的国王头戴白冠,认为老鹰是他们的吉祥物,以白百合花为国花,而下埃及的国王头戴红冠,蛇是他们的吉祥物,他们没有国花,只有国虫:蜜蜂。
从上面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到,上下埃及是不共戴天的,老鹰吃蛇,蜜蜂采百合花。下埃及人一见到上埃及人玩鹰,就恨得咬牙切齿,仿佛他们的吉祥物蛇被吃了一样。而上埃及人见到下埃及满天的蜜蜂,也是怒目圆睁,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蜇人,还使他们想到了国花被采了。
美尼斯很担心被蜜蜂蜇,于是在下埃及举行国家典礼的时候,他就戴着红帽子,拎着一条蛇;而回到上埃及举行国家典礼的时候,他则戴着白帽子,架着一只老鹰。一旦遇到特别隆重的国家典礼,美尼斯恨不得再长出一个脑袋,因为他必须要戴两个帽子。他随后宣称,自己是“上下埃及之王”。美尼斯这招很有效果,很快,下埃及人就接受了这位国王。
为了便于控制整个埃及,美尼斯在上下埃及的交界处,建立了新都城“白城”。
美尼斯统一埃及之后,只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找各方的势力打架,他领着埃及人,拎着蛇,架着鹰,骑着高大的马,四处寻找对手。第二件事就是喜欢猎杀河马,美尼斯一生猎杀了无数河马,河马最终向他复仇。在一次猎杀河马时,美尼斯得意忘形,亲自跑到河里去射河马,想不到在他背后,一只河马集聚了几代的仇恨,从水中腾空而起,把没有反应过来的美尼斯咬成半截。“上下埃及之王”成了上下两截,埃及人杀掉了河马,把一部分美尼斯掏出来,和另外一部分美尼斯粘在一块,哭天喊地地厚葬了这位埃及王国的开创者。
【酷评】
中国古代的圣贤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思是说,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在即将倒塌的墙下站着。这并非是因为他们怕死,而是要尽量避免无畏的牺牲。美尼斯如果不死,相信还有更多为人类服务的行动。但他一死,一切都烟消云散。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非万不得已,不要去从事危险的事情。冒险固然刺激,侥幸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如果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就显得不那么值得了。
被弃的孩子早当家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晚霞照射下的幼发拉底河静静地流淌着,园丁阿奇正在河边清洗着水桶,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不断向远处散去……
“哇——”,一声婴儿的啼哭骤然打破了这份宁静,阿奇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半密封的陶罐漂浮在河面上,哭声正是从这个陶罐中发出来的。于是,他迅速丢下手中的水桶,跳进河中,游过去把陶罐捞上岸边。阿奇往里面一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出现在眼前,小手小脚因为哭泣不停地摆动着,涨红的小脸上眼睛眯成一条缝,眼泪从眼缝中流了出来。阿奇高兴极了,赶紧把孩子抱了出来,放在手上不停地晃着,哄着。孩子的哭声渐渐小了,阿奇脱下外套把孩子包了起来,放在水桶里挑回了家。阿奇嫂正在做饭,看到阿奇回来了,赶紧起身迎了上去。还没等阿奇嫂说话,阿奇就赶紧把孩子从水桶中抱了出来,阿奇嫂又惊又喜,一下子不知该干什么了。
阿奇叫她进屋拿碗羊奶和一个小勺出来。阿奇嫂迅速端出了羊奶,从阿奇手上接过了孩子,满脸温柔地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
当盛着羊奶的小勺一到小家伙嘴边的时候,他的哭声戛然而止,原本因为哭泣而张开的小嘴顿时抿了起来,“贪婪”地吮吸着羊奶,看来这小家伙真是饿坏了!看着孩子不停地喝着羊奶,阿奇两口子很欣慰。
小家伙吃饱了就睡着了。阿奇嫂把孩子放在床上,悄悄把门带上,来到厨房给阿奇盛了碗饭,然后坐下问阿奇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阿奇就把在河边的事情原原本本说给了阿奇嫂听。夫妻俩都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礼物,于是决定将孩子留下来,当做是自己的儿子来养。
原来阿奇身为园丁,不仅手艺好,人品也好,两口子还十分乐于助人,深得附近村民的好评。人缘好,不愁吃,不愁穿,两人小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只是结婚多年,仍膝下无子,着实让人遗憾。现在,这个可怜的孩子弥补了他们夫妻俩的遗憾。就这样,这个孩子留了下来,阿奇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萨尔贡。
时光如梭,转眼间萨尔贡已经从当初的小婴儿长成小伙子了。由于器宇不凡,身材魁梧健壮,萨尔贡应诏入宫,成为了国王的侍童。聪明又善解人意的萨尔贡最终得到国王的赏识,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基什国王的侍臣,从此跟随国王出入各种场合,耳濡目染之下,他不仅见识到了国与国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和斗争,还深入了解了宫廷各个派系之间看似和睦实则暗藏杀机的关系。各种权术相争让萨尔贡暗暗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为基什国王。萨尔贡暗地里四处招揽人才,布置策划,只等时机成熟,便夺取王位。
这一天终于到了,因为基什国王的严重失误,导致基什国(古代苏美尔城邦,位于今伊拉克中部)在与乌尔国的战争中失败,出征的军队全军覆没。整个基什国顿时“天塌地陷”,家家戴孝、户户悲啼,国王声誉扫地。时机成熟了,在一个深夜,萨尔贡带领原先招揽的人闯进了皇宫……
当国王见到萨尔贡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到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杀他的会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萨尔贡。面对国王的质问,萨尔贡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站在一旁,手拿尖刀冷冷地看着基什国王。一会儿,国王说完了,萨尔贡拿起手中的刀就朝国王的头上砍去,手起刀落,国王一命呜呼了。一夜之间,江山易主,萨尔贡如愿以偿登上了王位。
萨尔贡是公元前24世纪一位杰出的军事统治者,他登上王位后,立刻着手治理国家,并重新建立自己的王朝,这就是阿卡德王朝。政治斗争的尔虞我诈让萨尔贡充分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他不仅亲自到各个地区去招募壮丁,还亲自训练,没过多久,一支5000多人的强悍常备军就建立起来了。随后,萨尔贡联合周边的游牧民族,东征西讨,四处扩张基什国的领土。他先灭了南部的乌尔国,俘虏了君临苏美尔数十年的卢伽尔·扎吉西,接着一鼓作气,挥师南下,一一摧毁了苏美尔昔日的各个城邦。接着他又继续南下,最终“洗剑波斯湾”,成功夺取了波斯湾中的底尔蒙岛,控制了从美索不达米亚向南通往印度和阿拉伯的海上商路。至此,萨尔贡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第一次统一。
【酷评】
在历史上,有些人信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他们认为,成大事者就要心狠手辣,挡我者死。即使挡路的是亲娘老子,也要把屠刀举得高高,至于恩人、对自己关爱的上司,那都是浮云。不过,心狠手辣和壮志凌云无关,更和实现雄心的手段不沾边。萨尔贡的心狠手辣让我们鄙视,但他的雄心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容易就注意到,萨尔贡的成功是利用了自己的职业优势。任何职业都有优势,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即使是经常做菜的家庭主妇如果肯下苦功,也会有所成就。所以,对自己的职业用心,或许某天就能创造出自己从未想过的奇迹。
汉谟拉比创业记
公元前2006年,两河流域战火纷飞,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在埃兰人和阿摩利人的左右夹击下最终走向灭亡。战争结束后,埃兰人退回到了伊朗高原,阿摩利人则留了下来,并很快接受了先进的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化。
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姆以幼发拉底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起了古巴比伦王国。
此后的几百年间,两河流域又兴起了众多的阿摩利人城邦,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苏美尔地区的拉尔萨、阿卡德地区的伊新和马里。这些城邦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长期混战,一直到汉谟拉比出现,才结束混战,完成了统一。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他聪明绝顶,性格刚毅。即位伊始,他就定下目标,不仅要让古巴比伦王国成为强国,还要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建立大巴比伦王国。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这是痴心妄想,因为当时的巴比伦只不过是一个时而依附这一邻国,时而又向另一邻邦称臣的小邦。可汉谟拉比有信心,他深知要想完成统一,就必须要巩固内部统治,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因此,在当政的头几年里,他向北方亚述称臣,并致力于制定法律,建设翻修神庙、城墙和公共设施,另外还疏通河渠,向各城镇的保护神奉献祭品,积极扩充军备,消除矛盾,稳定人心。他深藏不露,周密严谨地准备着统一战争。不知不觉,六年已经过去,汉谟拉比悄悄开始了他的扩张之路……
汉谟拉比重视农业灌溉,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控制一个完全依赖灌溉农业的地区,而两河流域至关重要的水源就是幼发拉底河。这么一来,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南部国家拉尔萨王国就成了汉谟拉比的重要目标。当时拉尔萨王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巴比伦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其抗衡。因此汉谟拉比决定智取。当时两河流域的几个著名城邦国家里,马里、埃什努那受控于越来越强盛的亚述,而拉尔萨也一度被埃兰人征服,至于伊新,也在常年的战争中逐渐衰落了。
此时的形势大大有利于汉谟拉比,他当机立断决定抓住机会,利用各城邦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采取团结邻邦,集中全力攻打一个敌国的灵活政策。一开始,他先和北方的马里、南方的拉尔萨结成联盟,并继续承认亚述的统治,然后三股势力齐聚,一举拿下了南方的重要国家伊新。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它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刻在一根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
伊新灭亡之后,拉尔萨也就成了巴比伦的邻国。当时,位于北方的巴比伦如果想要攻打南方的拉尔萨,就必须先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宁。于是汉谟拉比特别致力于跟北方马里的结盟。马里位于幼发拉底河的中游,在之前的割据混战中,也曾联合了两河流域不少的小城邦,一起征服了周边的一些游牧部落,更与东地中海的许多城邦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和外交联系。这样,与其结盟也就大大带动了巴比伦的对外经济和外交发展。
汉谟拉比与马里国王为了对抗外敌的事一直有着书信往来,在信中他们互称“兄弟”,并约定在攻打外敌时,采取联合一致的行动,并在军事上互相支援。一切部署妥当后,汉谟拉比帮助马里彻底摆脱了亚述的控制,并协助它击退了草原各部落和东部邻国埃什努那的入侵。经过多年的征战,两河流域的许多城邦都逐渐被巴比伦征服,巴比伦的国力不断增强。
公元前1764年,汉谟拉比认为巴比伦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于是便带兵攻打埃什努那,结果大获全胜。
第二年,汉谟拉比决定攻打拉尔萨。他下令修整幼发拉底河支流的灌溉系统,采取了控制河水,即蓄水和突然放水的方法,让居于下游的敌国拉尔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数月后,拉尔萨的最后要塞被攻陷,汉谟拉比终于如愿以偿地灭掉了这个长期的劲敌,迫使拉尔萨国王逃奔埃及。
汉谟拉比的节节胜利让巴比伦的长期盟友马里无比惊恐。原来,马里国王曾通过他常驻巴比伦的外交使节和谍报人员密切关注巴比伦各方面的情况。此时,他察觉情况有变,立即召回了跟巴比伦大军一起攻打拉尔萨的马里部队。但是,他醒悟得太晚了。巴比伦在汉谟拉比的带领下已经强大到可以统一两河流域的地步了,再也不是那个愿意跟他平起平坐的小国了。
公元前1759年,汉谟拉比挥师北上,直逼马里城下,马里国王被迫屈服。两年后,马里国王举兵反叛,却遭到了汉谟拉比的残酷镇压。曾经繁荣昌盛的马里城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而那金碧辉煌的马里王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随后,汉谟拉比掉头转战亚述,越战越勇的巴比伦大军大胜亚述军队和其盟友,亚述国王被迫逃亡。
在汉谟拉比当政的第38年,他领兵消灭了两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国家:埃什努那。至此,汉谟拉比花了整整35年的时间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了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实现了他最初的目标。
【酷评】
这个故事中既讲了“国家关系学”,又讲到了“个人关系学”,这两者本来就是相通的。国家要由弱变强、由小强变大强,跟“小人物”的成长一样,需要“借势”,需要某一天遇到“贵人”。对于个人而言,借势,和你身边的人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关系,成功之门就会为你打开。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每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二十靠奋斗,另外百分之八十是靠人际关系的。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做同一份工作,别人就是比你赚的多。在注重人际关系的中国,维护好每一份关系,建立广泛的人脉,都是为成功增加了砝码。
古埃及的“拿破仑”
曾被现代历史学家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和“古埃及拿破仑”的古埃及十八王朝第六位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块岩石上留下了他自诩为“胜利之王”和“诸国之君”的字样。
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十八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国家版图最大、国力也最鼎盛的朝代。而它之所以能如此强大,要归功于图特摩斯三世。因为是他让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也是他带领埃及人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胜利神话。
一切还得从图特摩斯一世统治时期开始说起……
图特摩斯一世有女无子,所以在其统治后期,只能把大半的国事都交给爱女打理。他死后,他的女婿便以图特摩斯二世的名义即位,统治埃及。图特摩斯二世去世后,由于他的王后哈特舍普苏特只给他生了个女儿,但是王妃伊西丝却生了个儿子,因此在阿蒙神庙僧侣的支持下,这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图特摩斯三世。但10岁的孩子能干什么?王后哈特舍普苏特擅作主张,让自己的女儿和这个小男孩结婚,这样,王后就控制了整个国家大权。
不过,王后哈特舍普苏特并不是贪恋权力的女人,她在独揽大权的同时,也对女婿进行了严格的君王素质训练。而从小要强的图特摩斯三世为了让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和国家领导人,他不怕艰苦,跟军队的将士们生活在一起,还参加了一切军事训练。慢慢地他养成了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性格,更具备了将相之才和王者风范。这也为他执政后的辉煌战绩打下了基础。
光阴似箭,公元前1482年,女王哈特舍普苏特突然意外死亡,这让埃及王国统治下的诸多小国蠢蠢欲动。图特摩斯三世迅速行动,亲自领兵击碎了他们想要脱离埃及统治的梦想。图特摩斯三世在稳定国内统治后,开始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
他的第一个军事行动的目标就是叙利亚。
在军事会议上,图特摩斯三世力排众议,坚持冒险越过一条峡谷,到达敌方大本营美吉多城下。经过奋战,敌军大败,丢下战马和战车就撤回了美吉多城。这让初战告捷的图特摩斯三世很是骄傲,只顾清点敌人留下的战车和战马,而忽略了轻易拿下美吉多城的机会,以至于叙利亚人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后来他花费了7个月之久才攻下美吉多城。
胜利的喜悦大大激起了图特摩斯三世的勃勃野心,也让他想起了在哈特舍普苏特当权时期郁郁不得志的情景,更何况在他的血液里还流淌着祖上传下来的不安分因素。为了彻底征服叙利亚,图特摩斯三世吸取教训,对其穷追猛打,不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终于在一次战争后,图特摩斯三世确立了对叙利亚的统治。
征服叙利亚后,图特摩斯三世继续他的扩张之路。这让西亚大国米坦尼王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部)很是紧张,虽然他们国家也很强大,但是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如日中天、战无不胜的图特摩斯三世。
公元前1472年的一天,图特摩斯三世带领着埃及大军来到了幼发拉底河边。面对迂回曲折、深不可测的幼发拉底河,将士们停下了脚步,但是为了取得胜利,图特摩斯三世决定冒险过河继续攻打米坦尼。最后米坦尼屈服,并成为了埃及的盟友。图特摩斯三世也实现了他饮马幼发拉底河的夙愿。这让整个西亚地区为之震动,为了免受战争之苦,亚述和巴比伦主动同埃及修好,巴比伦还为此送出了一位公主,嫁给图特摩斯三世为妻。从此,两个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国家第一次以联姻的形式结合了起来。
随着图特摩斯三世的威名远播,越来越多的小国主动向他称臣纳贡。但是这并不足以满足他的野心,他把目标放在了称霸地中海上。图特摩斯三世带领着他的不败舰队前后进行了十余次远征,在攻下了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后,终于建立起了他的海上王国。
海上王国建立起来后,图特摩斯三世又瞄上了埃及以南的土地。尽管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历史文明都稍逊于其他国家,但是仍阻止不了他的野心。最后,他一直把版图扩张到了尼罗河第四瀑布(今埃塞俄比亚境内)附近。
在长期的对外征战中,图特摩斯三世收获最大的就是无可估量的财富和源源不断的奴隶,这使得当时埃及的奴隶制空前繁荣。
图特摩斯三世在统治和管理上也有一套自己的模式。他每征服一个地方,都要派精兵把守,并且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任人唯贤,选择了一批最贤能的人担任地方长官,替他处理地方事务。而且每征服一国,他都要将该国的王公子弟带回埃及,一方面用来当人质,以此来牵制那些战败国;另一方面,也对他们进行了埃及的帝王教育,借此培养他们对埃及的感情。
公元前1450年,这位创造“胜利神话”的传奇人物在太平盛世年代安详地去世了,结束他辉煌灿烂的一生。
【酷评】
虽说也是“官二代”,但图特摩斯三世是没爹的孩子,上一辈留下的那一点遗产,用得好了是幸运符,用得不好则是索命符。所幸没爹的孩子早当家,吃苦耐劳有回报,图特摩斯三世靠自己的实力打下了大片江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轻时多吃些苦头是值得的。“苦头”是世界上最难吃的药,更让人失望的是,它见效慢。但是,只要吃了它,总有一天会见效。能吃得苦中苦,才能为人上人,这句古老的箴言永远都不会过时。
“木马”屠城记
相传在很久以前,美丽的斯巴达王后勒达在河中洗澡,被众神之神宙斯看到,由此深深迷上了她。于是宙斯化作天鹅与她亲近,勒达因此怀孕,最后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儿海伦。而这个美丽的女孩正是希腊史上那场震惊世界的特洛伊战争的女主角。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最著名也最令人称奇的就是“木马计”。
希腊王宫里,一场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这是希腊国王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在婚礼上,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了,她就是跟忒提斯不和的争吵女神厄里斯。只因忒提斯没有邀请她参加婚宴,这让她很生气,于是决定要毁掉这场婚礼。厄里斯偷偷在宴席上丢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人”。这下可引起了轩然大波,天神妻子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女人,应该得到这个苹果,为此她们吵得不可开交,任谁劝都没用,好好的一场婚礼就这样不欢而散。最后,三位女神决定找众神之神宙斯来裁判,但是宙斯也没有办法,于是就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为她们裁判。于是,她们来到了特洛伊城,找到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
“帕里斯,如果你让我得到金苹果,我愿意给你天下最高的权力和最多的财富。”天神妻子赫拉抢先说道。
“王子,如果你让我拿到金苹果,我可以把你变成天下最智慧、最刚毅的人。”智慧女神雅典娜紧接着说。
“哦,我亲爱的帕里斯王子,如果你把金苹果给我,我会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送给你做妻子,她会带给你无尽的爱情和欢乐。”爱神阿芙洛狄忒最后缓缓地说道。
帕里斯被阿芙洛狄忒的话打动了,于是把金苹果给了她。这下可气坏了赫拉和雅典娜,发誓要让他为此付出代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帕里斯渐渐淡忘了这件事。一天,帕里斯奉父王之命,出使斯巴达。正巧斯巴达国王不在,于是王后海伦接见了他。只消一眼,帕里斯就深深迷上了这位希腊最美丽的女人。这时,他突然想起了爱神阿芙洛狄忒对他的承诺:这不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吗?一想到这里,帕里斯就把自己的使命丢到了脑后,他不仅带走了海伦,还将斯巴达王宫洗劫一空。
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回国后听说了此事,大发雷霆,一个男人可以容忍钻人家裤裆,但容忍不了自己的女人被抢走。他发誓要杀了帕里斯,抢回海伦。于是,他迅速找到了哥哥还有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商量对策,还联络了希腊其他城邦。数天后,一支以阿伽门农为统帅的十万大军、千艘战舰逼向了特洛伊。
面对眼前严峻的局势,特洛伊国王突然一病不起,不久后就离开人间。帕里斯正式登上王位,而海伦也从斯巴达王妃变成了特洛伊王妃。
特洛伊根本就没有力量对抗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但是作为一个男人,绝对不能容忍女人受到伤害。加上特洛伊城坚固耐牢,于是战争开始了。
这场所谓争夺女人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年,双方都伤亡惨重,帕里斯也死在乱军之中。他一死,双方的人就提出,既然中年妇女海伦已经没有了丈夫,特洛伊也没有了国王,那应该结束战争,海伦从哪里来的就该回到哪里。但是,提这种意见的人没有头脑,因为海伦早已经有了新丈夫。新丈夫是特洛伊的高级将领,也是个标准的爷们,绝对不同意交出海伦。
希腊联军只好再开战。但特洛伊城还和之前一样,坚固得很,无法攻破,所以他们决定智取。这时,一个叫奥德修斯的将领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天早上,杀声震天的战场突然变得异常安静,特洛伊士兵发现,不知何时,希腊军队已经不知去向,就连他们居住的帐篷也不见了。这下可乐坏了特洛伊人。他们打开城门,兴奋得一边跑一边欢呼:“我们胜利了,希腊人滚蛋了!”他们在打扫战场时,看到了一匹巨型木马。人们好奇地围着木马转,开始猜测,其中就有人说:“这应该就是希腊祭祀用的天神木马吧,因为体积太大了,他们没办法拿回去。就让我们把它带回城去,作为打败希腊的战利品吧!”这样,这匹巨大的木马就被带回了特洛伊城。当晚,特洛伊城内灯火通明,锣鼓喧天,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一夜喧嚣之后,众人沉沉睡去,原本热闹的特洛伊城也恢复了宁静。
宁静之中,那匹巨大的木马的肚子慢慢地打开了,里面钻出了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希腊勇士。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潜入城楼,杀了守门的士兵,并打开城门。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见到得手的信号后一拥而入,在城中大开杀戒。他们将特洛伊城中的男人杀死,俘虏了女人和孩子,并把海伦带上了船。最后,希腊人一把火烧了特洛伊城。至此,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宣告结束。
【酷评】
“木马计”其效如神,因为希腊人找准了人的虚荣心的弱点。如果不是特洛伊人的虚荣(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打赢了希腊人),就不会把那匹木马拖到城里,后来特洛伊城的灾难也就不会发生。人人都有虚荣心,能克服虚荣心的人是智者,任凭虚荣心泛滥的则会受到惩罚。克服虚荣心而成为智者并不是难事,首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谦虚和真诚地对待他人。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然后发自真心地去改正。
“贱民”饭的故事
古印度种姓制度和贱民歧视盛行,等级极其森严。等级不同的人不仅不能同行、同坐、同谈,就连食物都不能同食。关于食物不能同食这一点,印度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贱民阿古想出门转转,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带点食物上路,这样,就算碰到高等级的人,也能避免不能同食的诸多不便。
外面的好天气让阿古心情极好,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但很快,他脸上的笑容迅速消失,他还迅速闪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原来一个高等级的人迎面走了过来。待人走远后,阿古才抬头挺胸继续向前走。
阿古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躲,终于来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阿古想这下应该可以不要躲了吧!刚想放松一下心情,却突然看到从一条岔路上走过来了一个婆罗门等级的年轻人。阿古本能地想让路,但是因为同向同路,一时间也就躲闪不及了,没有办法,两人只能结伴同行。两人一路上只顾埋头走着,各走一边,各怀想法。
阿古低着头想着:“怎么这么倒霉,居然会在这条人烟稀少的小路碰到婆罗门等级的人,而且还跟他同一个方向。”
婆罗门青年则想着:“反正一个人走路也挺无聊的,有个人陪着也不错哦!就让他跟着一起走吧,反正也不说话。”
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不发一言地赶路。到了中午,两人见时间也不早了,天气又热,于是停了下来,分坐在两边休息。阿古一边休息,一边从随身的包裹中拿出食物来吃。这时阿古才发现那个婆罗门青年没带任何食物,心想要不要匀一点食物给他吃,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他怕婆罗门青年不会接受他这么一个贱民的食物。
于是,阿古就当没看见,继续吃着手中的食物。“咕噜”一声,婆罗门青年的肚子响了。阿古偷瞄了一眼,发现那个年轻人脸上有一种饥渴的神情。阿古终于忍不住了,将手中的食物递给了婆罗门青年。婆罗门青年虽然已经饥肠辘辘,但是想到森严的等级制度,就断然拒绝了阿古的食物。阿古没办法,只好收起食物。
这时,婆罗门青年突然站起来走了。阿古无奈地摇了摇头,休息了一会,收拾好包袱后才起身往前走,而此时那个婆罗门青年早已不知去向了。
阿古走了许久,终于看到了不远处的婆罗门青年,此时的他又饥、又渴、又累,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可是他还在咬牙坚持着。阿古只好跟在他身后慢慢地走着。突然,婆罗门青年一头栽在了地上,阿古慌忙跑过去扶起了他。看到他饥渴难耐的样子,阿古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再次拿出了他的食物,递给婆罗门青年,并跟他保证说不会跟任何人提起今天的事情,让他放心吃。
种姓制度
约公元前1000年,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着一种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种姓制度”将古印度人分为了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婆罗门地位最高,他们是主掌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的祭祀贵族;接下来就是刹帝利,他们主掌国家除神权外的一切权力,大多数是军事贵族,也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其次就是吠舍,一群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最后一个等级就是首陀罗,这一种姓主要包括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各个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保持着一种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如若结婚,所生的孩子就被看成是“贱民”,或者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是最受鄙视的阶层,地位最低。
婆罗门青年饥渴难耐,几乎是抢过了阿古的食物,狼吞虎咽地吃光了所有的食物。在一再得到阿古的保证后,婆罗门青年才放心地走了,阿古也随后离开了。
夜幕降临,两人各自回到了家。阿古回到家后,就跟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那个婆罗门青年回到家后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我是婆罗门等级的人,怎么会为了一时的饥渴而吃下贱民的食物呢!天呐!我今天到底做了些什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对了,我还跟贱民同行、同坐、同谈,甚至还跟他有过碰触,啊,真是疯了!我看我真的是饿昏了头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决不能让自己继续这么错下去了!”
婆罗门青年越想越后悔,越想越恶心,于是捶胸顿足,挖喉呕吐,等腹中食物吐完,他依旧觉得恶心,可是腹中空空,还有什么可吐的呢?最终,这位婆罗门青年口吐鲜血,倒在地上暴毙而亡。
【酷评】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婆罗门青年因内心的“思想斗争”而致死,就是例证。二、固守某种传统或规则,很可能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传统或规则都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出来的,如果不合理,后来的人自然就可以根据需要来打破它。比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互联网,就一直在打破规则,突破界限。以Google为例,它将过去很难获取的卫星地图呈现到大众面前,打破了一种边界。而在这一服务出现之初,有些国家担心军事秘密因此会被泄漏。
一只母狼缔造了罗马
特洛伊战争后,一批特洛伊难民在王子伊尼亚的带领下趁着夜色乘船逃了出来,但他们的行踪却不为人所知。
传说中,他们不知该何去何从,只能让船任意漂泊。漂啊,漂啊,不知道漂了多久,船终于靠岸了,原来海风把他们吹到了意大利半岛海岸。这么多天的海上漂泊,让他们渴望脚踏实地的感觉,于是船刚一靠岸,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上岸了。这是一片十分美丽的海岸,郁郁葱葱的森林,随处可见的花朵,蓝蓝的海水泛着微微的水波,肥沃的土壤让各种生物生长茂盛,真是一个安家落户的好地方。于是,他们便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几年后,他们建立了亚尔巴龙伽国。
时光荏苒,一眨眼数十年过去了,亚尔巴龙伽国的人民在这片美丽的海岸上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然而,平静的背后往往暗藏汹涌。伊尼亚的后代努米托尔是一个天性敦厚、温文儒雅、老实善良的人,但是他却有一个阴险狡诈、冷酷残暴、野心勃勃的弟弟阿穆留斯。努米托尔登上王位后,阿穆留斯暗地里筹划了一场宫廷政变,最后把努米托尔囚禁了起来,自己称王。为了斩草除根,他还杀死了哥哥的两个儿子,并且还把他的侄女西里维亚送进了神庙做女祭司。因为按照习俗,祭司是不能结婚生孩子的,这样也就算是断绝了努米托尔的后代。阿穆留斯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 。
一次偶然的机会,西里维亚邂逅了希腊战神玛尔斯,他们相爱了。后来,西里维亚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阿穆留斯知道后气得吹胡子瞪眼的,不仅杀死了西里维亚,还下令将那两个刚出生的婴儿扔到台伯河淹死。女仆提着装有两个婴儿的篮子来到台伯河边,却始终下不去手。她见河水一直不停地往上涨,于是就抱着侥幸的心理把篮子挂在了河边的一棵树上,等到河水涨上来的时候就会把篮子冲走了。然而,老天有眼,河水不久后退去,篮子依然挂在树上,这对孪生兄弟就这样死里逃生了。由于寒冷和饥饿,两个孩子高声啼哭,哭声引来了一只刚失去幼崽的母狼。也许是母性使然,母狼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把篮子叼到了森林里,并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他们。
一段时间后,一个牧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幕,很是惊奇。于是趁母狼不在的时候,他把孩子带回了家,从此这两个命运多舛的兄弟就在牧人家生活了下来。牧人给他们取名为罗穆路斯和罗姆尼。又是一次偶然,牧人知道了女祭司和她孩子的事情,他终于明白这两个孩子的身世了。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他向外人只字未提。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小婴儿如今已经长成两个健壮勇敢的小伙子了,他们身怀武艺,为人也热情仗义,深得周围百姓的喜欢。牧人看到兄弟俩都这么出色,于是把他们的身世告诉了他们。兄弟俩听后热血沸腾,发誓要杀了阿穆留斯,为自己的母亲和舅舅报仇。阿穆留斯本来就因为残暴狠毒失去了民心,而罗穆路斯和罗姆尼兄弟俩却深得人心,所以,他们很快就得到人们的响应和支持,顺利攻进皇宫,杀死了阿穆留斯,救出了努米托尔。
他们把王位还给努米托尔后,就来到了当初母狼喂养他们的树林里,他们感念抚养他们的牧人和母狼,于是决定在此建一座新城。新城建成后,原本和睦的两兄弟却因为该以谁的名字命名而大打出手。他们体内的野性被激发了出来,最后,罗穆路斯杀死了罗姆尼,成为了新城的最高统治者,他还用自己的名字为这座城取名叫罗马(罗马就是根据罗穆路斯的读音演化而来的)。
罗马城建成后,人丁稀少,罗穆路斯为了增加人口,除了不断通过征战捕获俘虏和收留难民之外,还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向邻近的萨宾人等发出来罗马参宴的邀请。萨宾人及周边部落不知是计,几乎全部出动。等到所有人都狂欢至极的时候,罗穆路斯一声令下,罗马城的男人们一哄而上,每个人都抓了一个萨宾女人带回家来。萨宾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他们发誓要报仇雪恨。
一年后,萨宾人大举进攻罗马城,正当两军激战正酣时,突然跑出来一群怀抱孩子的萨宾妇女。她们苦苦哀求自己的丈夫和兄弟不要让她们成为寡妇。女人们的眼泪终于软化了男人们的心,双方握手言和,两国合为一国,世世代代生活在罗马城里……
【酷评】
洪荒时代,人类和野兽不同戴天。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突然发现,动物也应该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多民族的起源传说都和动物有关就能证明,人类和动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脐带。事实上,脊椎生物中的大多数就像我们一样。当我们回顾动物对于人类的生存有多重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完全依赖于它们,例如,伙伴,食物,衣服,运动和娱乐,以及医疗和科学实验。所以,请爱护动物,善待它们。
装疯是笔好买卖
说到梭伦,大家都知道他是雅典一位著名的诗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立法者。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的他一边做生意,一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更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身上那种贵族的傲慢,这对他后来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7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了争夺萨拉米斯岛展开了激战。结果雅典不敌墨加拉,败下阵来。但是雅典人并不死心,又接二连三地攻打墨加拉,可惜最后都失败了。几场战争下来,雅典伤亡惨重,面对墨加拉的嚣张气焰和亲人们的生离死别,雅典人民逐渐产生了一种厌战的情绪,并迅速蔓延开来。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当局本该积极领导人民挽回败局,但是腐败无能的政府不仅不去激励、领导人民,反而还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包括提议继续与墨加拉作战,违者必处死刑。”法令一出,全城为之哗然。要知道,萨拉米斯岛地处雅典的出海口,是雅典海外贸易的重要关口,雅典要想发展,萨拉米斯岛至关重要。到底这个岛是属于哪国的呢?
此时,正在雅典城中的梭伦开始查找所有文献资料,研究了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最终得出结论:萨拉米斯岛肯定是属于雅典而不是墨加拉的。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也为了夺回萨拉米斯岛,梭伦不断地在民间提议继续攻打墨加拉,但却遭到了雅典当局的不断打压。这让梭伦气愤不已,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决定跟雅典当局斗斗法。
思前想后,知法懂理、做事又讲究策略的梭伦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装疯!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宣传、唤醒雅典人民的爱国热情,又可以避免行为过激引发的后果,还可以避免不公正的、残酷的法律制裁。
斗法正式开始。这天,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出现了一个衣着破烂、蓬头垢面的疯子,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还不停地捶打着自己的胸部,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
对!这个疯子就是梭伦,见时机成熟了,梭伦就拿出他事先写好的诗大声地念道:“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这引起了人群的骚动,不断有人发出惊叹和惋惜的声音。初见成效后,梭伦很是高兴,更加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高谈阔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被激发起来了。在人民的响应和支持下,雅典当局被迫撤消了那丧权辱国的法令。至此,禁令废除,雅典和墨加拉的战事又提上了议程。
古希腊城邦制
古希腊城邦制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所谓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涵盖周边的村社。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当时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每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将城邦政体划分为若干类型,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所谓城邦公民,并非指全体成年公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由于梭伦别出心裁的“疯子”效应极其成功,所以他被任命为指挥官。公元前600年,梭伦统率部队,一举打败了墨加拉,夺回了萨拉米斯岛。从此,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这也为他日后实行改革弊政的夙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雅典的民主制并不稳固
梭伦卸任后,雅典的党派纷争愈演愈烈,党派主要有代表旧贵族的平原派,代表工商业暴发户的海滨派,和代表农民阶级的山地派。由于各派别分歧很大,常常无法选出合适的执政官,导致政位空缺。山地派的领导人庇西特拉图是梭伦的表弟,这一派无疑是最贫穷的,但却是群众基础最好的。庇西特拉图决定靠苦肉计来引暴一场政变。他用骡子驾着一辆战车来到广场上,当民众过来围观时,发现他和他的骡子都在流血。庇西特拉图向民众宣称,他为了保护平民的利益,差点被贵族刺杀。义愤填膺的民众马上自发组成一个卫队来保护他的安全。后来这个卫队规模越来越壮大,不久后庇西特拉图以武力取得了雅典政权,成为僭主。
公元前594年,梭伦出任执行官,开始对雅典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废除农民债务,禁止债务奴役;废除之前制定的残酷法律,只保留关于谋杀的部分;按财产的拥有量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其政治权利按照财产来决定;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前三等级的公民才享有被选举权;在贵族会议之外设立四百人会议管理国家,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有无财产的公民都可参加。
这场关于弊政的改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梭伦改革”。它以节制、中庸、公正、平等、和谐为理念,不仅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使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受益,还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实际上就是一场关于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后来,梭伦执政期满,他选择放弃了所有权力,离开雅典继续他的游历人生……
【酷评】
梭伦改革让雅典很快成为了古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特定情形下,装疯卖傻是一项成本低、风险系数低、效果明显的对策。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炒作。梭伦装疯卖傻,无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一旦成为焦点,那就大功告成了。然而当今社会,一些浮躁的人们靠着出格的言论、行为吸引人们的眼球,固然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没有扎实的内涵作基础,这种成功不会长久。
空中花园里的爱情
“哇,这里好漂亮哦!”
“这是谁的声音,怎么会如此动听?”前来米底王国提亲的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问随行的侍从。
“王,这里紧邻米底王宫,我听说米底王国的阿米蒂斯公主经常会来此游玩,这声音该不会就是公主的吧?”
“是吗?”尼布甲尼撒二世若有所思地朝着声音发出的地方看了看。
“王,我们快点走吧,米底国王还等着我们呢!”
“嗯,走吧!”
尼布甲尼撒二世刚走,一个美丽的女子就从林间走了出来,正是米底王国的阿米蒂斯公主。
……
这一幕发生在公元前607年,当时的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帕拉萨因为年纪大了,就把军权交给了儿子尼布甲尼撒二世,自己只管理国家的内政事务。而刚接掌军权的尼布甲尼撒二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跟埃及争夺亚述帝国的部分遗产——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为了战胜埃及,也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尼布甲尼撒二世决定继续跟米底王国结盟,并且联姻。
一场规模浩大的婚礼过后,新巴比伦王国从此多了一位漂亮的王后,而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也深深迷上了这位漂亮的阿米蒂斯公主,对她宠爱有加。
……
豪华的巴比伦王宫里,尼布甲尼撒二世搂着心爱的新婚妻子阿米蒂斯王后一起赏月:“我亲爱的王后,自从那天听见你的声音,我就为你深深着迷了。现在的我拥有全天下最华丽的宫殿,最多的财富,还有最美丽的妻子,以后只要是你想要的,什么我都可以让你拥有!”
听到这句话,阿米蒂斯王后送上她迷人的微笑,幸福地说:“谢谢你,我的王!”
幸福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尼布甲尼撒二世和阿米蒂斯王后依旧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阿米蒂斯王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脸上染上了浓浓的忧郁,还常常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抹泪。尼布甲尼撒二世见了,甚为心疼,便去问阿米蒂斯,可是阿米蒂斯只是一个劲摇头,要不就是掩面而泣,这下可急坏了尼布甲尼撒二世。一天,尼布甲尼撒二世陪阿米蒂斯王后到御花园散步,突然间尼布甲尼撒二世对身边的王后说道:
“哦,我亲爱的王后,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悲伤赶走了笑容,霸占了你的脸,而忧郁却带着泪水溢出了你的眼吗?”
听到尼布甲尼撒二世如此幽默的问话,阿米蒂斯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一声叹息后,阿米蒂斯缓缓说道:
“王,我想念家乡了。虽然这里也有花园,但是却不见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我想念家乡的山峦叠翠,花草丛生,也想念山间的曲径通幽,溪水潺潺,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而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天天待在宫里闷得不行了!”
新巴比伦王国简史
巴比伦王国分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而新巴比伦王国又称为迦勒底王国,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626年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首领那波帕拉萨所建,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灭亡。新巴比伦王国是继古巴比伦王国之后又一个统一两河流域的大帝国,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80多年,但是它存在的时期却是两河流域历史上奴隶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尼布甲尼撒二世一听,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原来阿米蒂斯王后是怀念家乡的山水,思乡情切啊!于是,他便对阿米蒂斯说:“我亲爱的王后,那你为什么不早对我说呢?我说过,只要是你想要的,什么我都会让你拥有!你等着,我要为你在我们豪华的宫殿里专门建造一个米底风光的御花园。”
阿米蒂斯微笑着投进了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怀抱……
第二天,尼布甲尼撒二世就紧急召见全国的能工巧匠,要他们按照米底王宫周边的山区景色,在他的宫殿里设计一个米底风光的大型御花园。工匠们连夜赶工,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了一个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阶梯型花园。里面栽满了奇花异草,还在园中开辟了几条幽静曲折的林间小道,小道两边是潺潺的流水,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绽放,千奇百怪的鸟儿也放声“歌唱”,而最让人惊奇的是,花园的正中央还矗立着一座空中城楼,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了王后的欢心。由于空中城楼比宫墙还要高,仿佛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所以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做“悬苑”。后来,那些来巴比伦朝拜、经商或者旅游的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那高悬于空中的城楼,那些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和城楼金色的屋顶交相辉映,景色极为壮观。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这座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就远近闻名了,不少人闻讯赶来,为的就是一饱眼福。后来希腊学者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此,“空中花园”便闻名于世。而尼布甲尼撒二世国王和阿米蒂斯王后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世所传颂……
【酷评】
“王后一叹悬苑起,豪掷千金博红颜”。阿米蒂斯的一声叹息,换来了一座无与伦比的“空中花园”。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没有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大手笔,但仍可以付出自己的真情,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对于爱人,付出你的真心,为他高兴,为他分忧,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对于父母,除了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还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亲人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却绝对不能没有亲人。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601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想不到他的运气太差,吃了败仗,丢盔卸甲而回。不料祸不单行,就在新巴比伦军队退回巴比伦不久,三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犹太国国王约雅敬居然在耶路撒冷宣称和埃及是好朋友。这种明目张胆的背信弃义让尼布甲尼撒二世气炸了肺,他发誓要让叛徒付出惨重的代价。
两年后,犹太国王约雅敬去世,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
得到约雅敬去世的消息,尼布甲尼撒二世高兴万分。原来这两年他一直都在等待时机“踏平耶路撒冷”。现在约雅敬已死,约雅斤又刚即位,政权都还未稳定,正是出兵的好时机。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亲率大军攻打犹太国,直逼耶路撒冷。
尼布甲尼撒二世派出使者送出书信,信上说只要约雅斤投降,重新归顺于他,并发誓从此不再背叛新巴比伦王国,他就放约雅斤一条生路,否则,他将踏平耶路撒冷。
然而约雅斤不仅杀了尼布甲尼撒二世派出的使者,还放话出来,说要誓死保卫犹太国,誓死保护耶路撒冷,就算是死撑到底也不投降。
这让尼布甲尼撒二世很是气愤,于是下令出兵,攻打耶路撒冷。
誓死保卫犹太国的约雅斤顽强地抵抗着尼布甲尼撒二世一波接一波的攻击,但渐渐招架不住。两个月后,在犹太内部新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约雅斤不得不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之前的“誓言”还言犹在耳,如今却只能带领着众人弃城投降,心灰意冷的约雅斤本想一死以谢国人,但是被尼布甲尼撒二世制止了。尼布甲尼撒二世罢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改名为西底家,还让他发誓永远效忠新巴比伦王国。随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把约雅斤和犹太王室的成员,还有那些犹太国的能工巧匠一起带回巴比伦,囚禁起来。临行前,还把耶路撒冷的神庙洗劫一空……
这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依旧不停地对外扩张,犹太国倒也与新巴比伦王国相安无事,一直到公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区发起进攻。这时的犹太国又开始蠢蠢欲动,然而犹太国内一些新巴比伦派的大臣却不同意西底家向埃及靠拢的做法,极力劝说他不要背叛尼布甲尼撒二世。但是这次,犹太国内反对新巴比伦的力量显然占了上风,于是西底家联合了其他一些原本臣服于新巴比伦王国的小国后,一起响应了埃及。
消息很快传到了尼布甲尼撒二世的耳朵里。王宫中,尼布甲尼撒二世震怒了:
“混蛋!竟然敢又一次背叛我,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你竟然敢违背当初发的誓言,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再手软,也绝对不会再给你们任何机会。我要让犹太国从世界上消失,我要让西底家付出惨痛的代价!”
盛怒之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很快又亲率军队向耶路撒冷发起了围攻。这次的犹太国奋起反抗,让新巴比伦军队损伤不少。在埃及的帮助下,战事一度难解难分。但是好景不长,新巴比伦大军团团围住了耶路撒冷,犹太人无法从外界运送粮食进城。没过多久,犹太人的粮食就吃光了,饥饿不停地侵袭着他们。而此时犹太国的内部分裂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内乱骤起。终于,公元前586年,在外忧内患的双面夹击下,犹太人不敌新巴比伦军队,败下阵来,耶路撒冷就此陷落。
犹太王国
犹太王国是一个于公元前10世纪至前6世纪存在的中东国家,与撒马利亚一同从原来的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出去的。犹太王国原系公元前二千年后期进入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的十二个部落之一,约公元前10世纪左右与以色列城邦形成暂时的统一。先后由大卫及其子所罗门为王。其后,两邦分立。犹太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形成独立的王国,由国王、长老会议和民众会议实行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公元前7世纪由于贫民、奴隶的暴动,国势日衰,公元前6世纪初,被新巴比伦王国所灭。
尼布甲尼撒二世坐在犹太国王的宝座上,下令把犹太国王西底家和他的妻儿全部带上来,当着西底家的面一个一个地杀死。西底家看着倒在血泊中身首异处的亲人们,彻底崩溃了。他挣脱了束缚,疯狂地抱起了儿子们的尸体,又哭又笑,但是自始至终没有再说过一句话。西底家的沉默让尼布甲尼撒二世气上加气,于是,他又下令挖去西底家的双眼。当双目失明的西底家再次被押到尼布甲尼撒二世面前时,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其他犹太人说:“这就是背叛我的下场!如果还有人胆敢背叛我,我会让他死得比西底家更难看!……来人呀!用铁链锁住西底家押到巴比伦去游行示众!”
……
疯狂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将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不仅捣毁了城墙,还放火烧了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整个耶路撒冷顿时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最后,所有活下来的犹太人全部被带回了巴比伦,囚禁在巴比伦的监狱里,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灭掉了巴比伦后,这些被囚禁几十年的犹太人才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酷评】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数万名犹太人被囚禁于巴比伦,长达50年之久,这恐怕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吧。但是,犹太民族如果不是在新巴比伦王国正陷入困境时投奔另一阵营,也不会有如此的噩运。其实做人也一样,不能在别人困境时落井下石。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伸出援助之手,或者以宽厚的态度待人。这样,你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权力和地位,同时还会收获友情和快乐。
“运气之神”居鲁士
据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巨著《历史》记载:米底国国王阿斯提阿格斯曾梦见女儿芒达尼的后代将会推翻自己的统治并成为亚细亚的霸主,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他将女儿嫁给了性格温顺且当时地位比较低下的波斯王子冈比西斯,以便让女儿的后代失去问鼎米底王权的资格。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芒达尼怀孕后,米底国王又做了一个梦,这次梦见的是:从女儿芒达尼的肚子里长出了葡萄藤,并且遮住了整个亚细亚。为防不测,米底国王下令:孩子一出世就马上杀掉。但是当时负责这个任务的亲信大臣哈尔帕哥斯却不忍动手,他把孩子交给了一对牧羊人夫妇,并嘱咐他们杀掉孩子。面对嗷嗷待哺的可爱婴儿,牧羊人夫妇最终没能下得去手。
碰巧的是,牧羊人妻子这个时候生下一个死婴,为了弥补失去孩子的悲痛,也为了挽救眼前这个可爱的婴儿,他们决定用自己死去的孩子拿去交差。就这样,这个一出生就被判死刑的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这个幸运的孩子就是居鲁士。在他10岁的时候,由于一个当国王的游戏,被阿斯提阿格斯发现了身份,本想杀掉他,但宫廷祭司说:“这孩子已经在游戏中当了一次国王了,不会再当国王了。”于是,阿斯提阿格斯消除了疑虑,将居鲁士送回了波斯。
公元前559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去世,居鲁士顺理成章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了波斯国国王。居鲁士当上国王后,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
正当波斯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曾奉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哥斯找到了他,并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愿意做内应。原来,当初米底国王知道哈尔帕哥斯没有杀死居鲁士时,一怒之下,下令处死了其13岁的独生子,并烹成菜肴,还让他当面吃下去,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但是哈尔帕哥斯并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反而让他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如何去报杀子之仇。于是他想到了居鲁士。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兵攻打米底。为了说服波斯人追随自己,他命令全体波斯人拿着镰刀在一天之内开垦出三公里见方的土地来。完成任务后的第二天,居鲁士又命令所有人沐浴更衣后集合。他宰杀了大量的绵羊、山羊和牛,并拿出美酒和各种美食一起犒劳波斯人。此时,居鲁士就问他们是喜欢第一天的劳苦还是第二天的享乐。当所有人都选择了后者的时候,居鲁士又说:“亲爱的波斯子民们,如果你们效忠我,就会无数次享受到今天的幸福,但是如果你们不效忠我,那么就会无数次地受到昨天那样的苦役。”于是,波斯人响应居鲁士的号召,起兵攻打米底。战争持续了三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并正式建立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在居鲁士的带领下日益强大,这让西方的邻国吕底亚国国王克洛伊索斯非常担心,就想在波斯立国未稳之际,出兵将它消灭。出征前,他得到了著名的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如果你带兵进攻波斯,就可以消灭一个大帝国。”这下克洛伊索斯高兴了,于公元前547年大胆出兵,攻打波斯。
就这样,克洛伊索斯焚毁了波斯的城市普特里亚,正式向波斯宣战。闻讯赶来的居鲁士带领波斯大军跟克洛伊索斯带领的吕底亚大军展开激战。两军各有特点:吕底亚军队中的长矛和骑兵在技术上占了上风,但是居鲁士的军队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激战数日后,双方各有伤亡,却仍不分胜负,最后克洛伊索斯决定退兵。
退兵后,本以为可以好好修整一段时间,却万万没有想到居鲁士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军队来再次攻打波斯而主动出击,直攻吕底亚本土。措手不及的吕底亚人跟准备充分的波斯人在吕底亚首都萨迪斯郊外的辛布拉平原上展开决战。这次,克洛伊索斯还想靠着长矛和骑兵在技术上取得优势,但是却不曾想居鲁士早已有了妙计:他让运载装备和粮草的骆驼走在最前面,而骑兵和步兵紧随其后,当吕底亚的骑兵遇到骆驼时,所有的马匹立刻转身逃走。原来,马害怕骆驼,不仅害怕,就连闻到骆驼的气味也受不了。
古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推翻米底王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腊)波(斯)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侵,征服波斯全境,古波斯帝国灭亡。
吕底亚军队一片混乱,但是他们毕竟是亚细亚最勇武最好战的民族,所以他们跳下马后,仍然奋起反抗,但是最终还是敌不过波斯军队,伤亡惨重,逃回了首都萨迪斯城。居鲁士紧追不舍,在围攻两周后,波斯军队攀爬城墙,顺利攻入萨迪斯城,就此,吕底亚王国灭亡。到此时,克洛伊索斯才明白德尔斐神谕的真正含义:他出兵攻打波斯,灭亡的那个大帝国就是自己的国家。
至此,亚细亚的三大强国已去其二,只剩下巴比伦王国了。居鲁士并不急着进攻巴比伦王国,反而是花了六年的时间去征服中亚地区和东伊朗,因为前两次的激战让波斯军队伤亡不少,与其去进攻一个跟自己实力差不多的国家,还不如先去攻打一些小国,趁机扩张势力,扩充兵力,也能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一举拿下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借巴比伦内部政权不稳之机出兵,攻其不备,一举拿下巴比伦城。到此,居鲁士的波斯帝国终于称霸整个亚细亚,成为名副其实的“亚细亚霸主”。
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激战,失败方总会遭到残忍的对待,但是居鲁士不一样,他是仁慈的:击败了曾经想杀死自己的外公,却还要他跟自己住在一起,颐养天年;击败了米底王国,却还是对米底国王的忠言言听计从;击败了巴比伦王国,却依旧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至此,居鲁士把他的宽容推到了古代世界的巅峰。
【酷评】
居鲁士是幸运的,因为经过磨难后见到了彩虹。当你行走在野外,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你全身淋得湿透;当你行走在沙漠中,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风,沙尘飞满你的眼睛:这其实就是磨难。或许还有更严重的,一场不期而遇的大病,将你折磨;一次突于其来的灾难,将你击倒。这就是命运,这就是磨难。巨大的打击、无情的磨难,谁也不愿碰上,谁也无法预测、回避。既然不能回避,就该勇敢去面对。只要坚持住,总能云收雨住,总能苦尽甘来。
大流士上台的那点事
公元前529年,波斯帝国皇帝居鲁士在进攻马萨革泰人时阵亡,同年,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即位,并将兄弟巴尔迪亚杀死。冈比西斯本身是一个十分残暴的皇帝,而且还患有癫痫病,许多大臣每天都胆战心惊,担心冈比西斯哪天发起狂来,就把自己杀掉。
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时,僧侣高墨达谎称自己就是巴尔迪亚王子,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冈比西斯挥师回国途中神秘死去。暴君冈比西斯死后,波斯的大臣们纷纷向那个假扮巴尔迪亚王子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投降,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王子掌权后,八个月都不召见大臣,这让人们很是纳闷:“为什么新国王总是深居简出,拒绝召见大臣,而且也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呢?”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传闻不绝于耳,其中就有人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但是传闻始终是传闻,没有见到国王本人,大臣们也只能是将信将疑。
但是在不久后的一天,前国王冈比西斯的一个王妃偶然间发现了新皇帝没有耳朵,回去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父亲——大臣欧塔涅斯。欧塔涅斯听后立马就断定:这个新皇帝就是那个曾经因为过失而被居鲁士皇帝下令割去双耳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他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另外的六名波斯大臣,他们商量后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政权,在这六人中就有后来当上皇帝的大流士一世。
这些大臣先是在京城到处散布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高墨达的消息。消息迅速传播着,几天后,整个京城就都知道了假巴尔迪亚的消息。而仍然深居简出的高墨达也听到了消息,惊慌逃窜,逃到了米底的一个地方,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可是最后他还是被欧塔涅斯和大流士等人找到,并被杀死……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高墨达死后,波斯帝国没有了皇帝,于是这七个大臣又商量着该由谁来当新皇帝。面对如此巨大的权势,七个人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当皇帝。不久后的一天,七个人又产生了强烈的争执,争执中欧塔涅斯退出了王位的竞争,而其余六人仍旧互不相让。欧塔涅斯选择退出王位的竞争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将来不管是谁当了皇帝,都不能对他有任何不敬的地方,而其余六人也同意了。但是即使这样,也没能解决到底该由谁来当皇帝的问题。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大堆的国事等着皇帝处理,再这么耗下去也只能是对整个波斯帝国不利,于是六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第二天骑马一起到郊外集合,然后看谁的马先嘶叫起来就由谁来当皇帝。最后,大流士让他的马夫想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就这样,大流士赢了,从此当上了波斯帝国的皇帝,即大流士一世。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皇帝,刚上任那会儿日子肯定都不好过,毕竟什么事都有一段磨合期嘛!而大流士掌权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高墨达死后,全国各地出现的各种叛乱。不过,由于叛乱的队伍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大流士各个击破了。大流士先是集中兵力进攻埃兰,擒获了起义军的首领;而后又亲率军队攻打巴比伦地区,在底格里斯河附近把巴比伦王尼金图·贝尔的部队全部赶进河里,全胜而归。但是贝尔并没有死,而是悄悄地潜回了巴比伦城,于是大流士又率军攻打巴比伦城,最后杀死了贝尔,平定了叛乱。就这样,大流士费时一年,前后进行了1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终于平定了叛乱,波斯帝国也终于恢复了平静……
权势往往会腐蚀人心,大流士也一样。眼看叛乱平定,国家稳定,大流士的虚荣心也在不断地膨胀。在爱克巴坦附近的一个叫贝希斯敦(位于今伊朗西部)的小村庄的一处悬崖上里有个大流士的浮雕:浮雕上的大流士身穿铠甲,气势轩昂,双目圆睁,目视前方,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信仰的光明和幸福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左脚则踏着倒地的高墨达。另外八名被绳索绑着的叛乱首领被雕刻得很小,立于一旁,这就更加衬托出了大流士的高大伟岸。而浮雕的下半部是用古波斯、埃兰、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写成的铭文: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
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大流士在波斯帝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他带领着波斯帝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也是他在位期间,让波斯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酷评】
有些大人物的成功看上去似乎是命运的特意垂青,其实,机会只是敲了敲他的门,而成功人物飞跑过去把机会之神当作贵宾迎了进来。命运之神同时敲了六个人的门,其他五个人只是等着,而大流士却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机会之神先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一直都说要抓住机会,其实抓住机会就是多动脑子,主动快速地出击,不要坐等馅饼砸到你的脑袋上。
撤离圣山
时间:公元前494年的一天
地点:罗马城通往郊外的路上
人物:愤怒的罗马平民
事件:“圣山撤离运动”
口号:“打倒贵族”、“平等自立”、“取消债务”、“撤掉奴役”
原因:由于处在罗马王政时代和共和时代的交替阶段,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广大平民不仅要进行社会生产,还要参加劳役兵役,即便如此,贵族们还想尽一切办法去欺压平民。沉重的债务和非人的奴役最终导致平民下决心与贵族和政府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
一天,罗马执政官塞维利乌斯紧急召集全城居民到罗马广场上集合。原来是前线告急,罗马与外敌发生战争,前线急需补充兵源,所以,他想要从人民中组调一支民兵队支援前线。然而塞维利乌斯话还没说完,就被愤怒的人民拉下了台。执政官发表的无耻演讲,让罗马广场上群情激奋,人声鼎沸。一阵嘈杂的喊叫声后,人群中开始了有代表性的发言。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问道:
“政府领导有方,请问‘有方’在哪儿?贵族‘慷慨解囊’又是怎样‘慷慨’?如何‘解囊’?现如今,罗马独立跟共和国存亡需要我们出征作战了,就说什么‘也该是你们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那我们之前所受的疾苦又算什么呢?难道贵族们就靠得到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财富来‘慷慨解囊’吗?我看是中饱私囊吧!难道我们平民就命中注定要一辈子承担沉重的债务,承受非人的奴役,沦为贵族们的债务奴隶吗?凭什么让我们去为他们卖命,又凭什么要我们去支援前线?要知道,在我们服兵役的时候,我们的财产和土地都被那些贵族们给瓜分了!”
小伙子语音刚落,人群中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塞维利乌斯更是被问得哑口无言。“罗马平民们,让‘慷慨’的贵族们自己去打仗吧,从今以后,我们不再为任何人卖命,我们的命只属于我们自己!”
话音刚落,人群中掌声如雷,支持之声不绝于耳。
“罗马人民,你们看呐!”突然一个嘶哑但饱满的声音响起,人们顿时停止鼓掌,齐向广场中央看去。只见一位花甲老人边说边脱下自己破旧的上衣,袒胸露背向人们“展示”他的累累伤痕,然后继续用他饱经风霜的声音说道:
“大家瞧我身上的这些伤痕,一定很奇怪它们是怎么留下来的。其实它们并不是为国家打仗时留下的光荣印记,而是被债主们逼债时用鞭子抽打留下来的条条鞭痕……年年征战,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债主们隔三差五上门逼债,交不出钱就连打带踹,发泄完后,债务再加,根本就不把我们当人看,有时甚至还会把人带走拘禁起来,不给钱就不放人。债务一天不还清,我们就一天逃不出他们的掌控。”
老人家的血泪控诉,让广场上的平民情绪更为激愤,大家恨不得活剥了塞维利乌斯。面对群情激昂的平民和外敌紧逼的军情,塞维利乌斯不得不做出让步:
“公民们,请息怒,大家听我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大家齐心协力抗击外敌。等战争一结束,我保证,以后任何人都不得再拘禁和奴役罗马公民;士兵服兵役期间,不允许任何人夺取士兵的财产和土地,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他们的子女……我今天所承诺的话,在战争结束后会以立法的形式在全国付诸实施。”
人们见塞维利乌斯做出了承诺,就纷纷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奔赴前线……
很快,战争结束,罗马平民不负众望,终于凯旋。本以为回来以后好日子就会来临,谁知新上任的执政官克劳狄却拒绝执行前任执政官的法令,继续任由债主压迫平民。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印有深深的贵族政治烙印。执政官来自贵族,元老院的元老们也全部来自贵族,凡是权力机构都由贵族把持。罗马平民为了解决土地、债务和政治权利等问题,争做“全权公民”,跟贵族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从公元前494年平民的第一次“圣山撤离运动”到公元前287年的最后一次撤离运动,历时两百多年,经过了长期而顽强的斗争,罗马平民终于争得了一系列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明显提高。这些斗争也推进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它不仅扩大了社会基础,也改变了罗马的社会结构,那些贵族和上层平民结合形成了新贵族。共和国因此也由初期的贵族共和国转变为了“平民—贵族共和国”。
罗马平民愤怒了,他们迅速聚集在一起,一边愤怒声讨罗马执政官和贵族们的言而无信,一边纷纷撤离罗马城,朝着安尼奥河对岸、距罗马城数英里远的圣山迁去,表示要和罗马政府脱离关系,建立一个平民自己做主的和谐城市。
撤离运动引起了罗马政府和贵族们的恐慌,他们害怕会由此引起社会动荡,危及自己的统治,再加上当时罗马周围强国林立,战争此起彼伏,由平民组成的军事力量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另外,平民们如果全部撤走,社会生产就将全面停工,这样一来,贵族们会损失惨重。对此,罗马政府和当局召开了紧急会议,最终决定派出使者到圣山去跟平民谈判。
然而罗马人民已经不再相信他们,使者好说歹说,罗马平民这才松口说考虑一下。第二天,罗马平民派出代表说出了他们的条件:
“听着,回去告诉那些当官的,如果想要我们回到罗马城,就必须答应我们的条件:每年在平民中选出两位‘保民官’,‘保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其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平民不再受政府、贵族的压迫。如果不答应,一切免谈!”
使者回到罗马城告诉了政府官员,权衡之下,他们答应了罗马平民的要求。罗马平民随后也撤离了圣山,回到了罗马城。圣山撤离运动拉开了罗马历史上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序幕,此后,这种斗争不断深入发展着……
【酷评】
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人类学家对权力的形成做了大量的考察,可还是不能让人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发展成现在这样?为什么有些人群天生就占有着最优势、最稀缺的社会资源,而另外的人则付出最大的辛劳也只不过是解决温饱而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官位的世袭导致草根无出头之日,这可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弊端。而在当今社会,不会再有出身等因素的限制,大家机会相对均等,只要你拥有梦想,并能付出持续的努力,就可能出人头地,过上理想的生活。
一场战役引发的体育运动
公元前492年的一天,波斯帝国的各路使臣奉皇帝大流士的命令气势汹汹地来到希腊各个城邦索取“土地和水”,为的就是显示波斯帝国的强大,让希腊各城邦都臣服于波斯。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本以为希腊的这些小城邦一定会恭恭敬敬地双手奉上他们的“土地和水”,但是却不曾想,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中有两个小城邦的人们并不买他的账,这两个小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达。
在雅典,人们先是毕恭毕敬地把使臣带到悬崖边上,然后说:“亲爱的使臣大人,您现在脚下踩着的,眼前看到的,都是雅典的土地,现在我们就把它全部献给您和伟大的波斯王!”波斯使臣正美滋滋地自我陶醉时,冷不防就被人一脚踹下了悬崖,只听见有个声音在大声喊:“使臣大人,您就在雅典的怀抱里好好地睡上一觉吧!”
在斯巴达,人们直接就把刀架到了波斯使臣的脖子上,并把他押到井边,然后恶狠狠地对他说:“这就是我们斯巴达的水,你要有本事就全部拿去,没本事就托梦给你们波斯王,让他自己过来拿!”人们丝毫不给波斯使臣说话的机会,一眨眼就把他推下了井。
这下可激怒了大流士,在波斯,虽然天天都有人死,但是这两个使臣的死却明摆着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小城邦不把波斯这个泱泱大国放在眼里,更没把他堂堂波斯帝国的皇帝放在眼里。大流士怒不可遏,于是调集海陆两军,齐攻希腊,希波战争开始了。
大流士征战多年,这次却出师不利。当他的海军绕过阿陀斯海角时,老天爷“赏”给了他一次大风暴,让他的舰队损失惨重,差点全军覆没;而陆军方面,由于海军的横遭不测,让其人心有些涣散,结果在色雷斯遭到了伏击,大伤元气。后来面对雅典和斯巴达的两支大军,波斯帝国的陆军也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
看到自己强大的海陆大军惨败而回,波斯王大流士气得抓了狂。要知道,从掌权到现在,他还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他发誓,一定要将雅典和斯巴达全部歼灭,一雪前耻。
在休整准备了两年后,大流士再次集结了10万大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横穿爱琴海,驶向巴尔干。波斯帝国就是波斯帝国,在没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顺利攻下了希腊城邦埃列特里亚,于是,大流士决定让波斯军队在马拉松海岸登陆。
马拉松海岸位于雅典东北42公里的爱琴海边,地势平坦,群山环抱,还紧邻阿提克海峡。它是一个新月形的平原,中间宽处约有3公里,而总长是9公里,绝对是一个天然的军队驻扎地。波斯大军在马拉松安营扎寨之后,大流士就开始筹备攻击雅典的计划。这次,他一定要一举拿下雅典。
而雅典那边既然敢把波斯使臣踹下悬崖,也就做好了迎战波斯军队的准备。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波斯帝国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就这样,雅典城内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一方面调动全部兵力随时待命,另一方面派出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
自从把波斯使臣踹下悬崖后,雅典便大力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加上之前多年的训练,雅典军队的作战能力已是一流水平。就拿他们的重甲兵为例,他们的武器是一根两米长、非常沉重的标枪,一把希腊短刀和一面金属盾牌,还有他们穿的盔甲,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光重量就达到了六十多斤。重虽重,但是重甲兵们在战斗时却能挥洒自如,而且防御能力极佳。另外雅典人还创造出了一个比较先进的战阵——“塔克群”。战斗时,手拿长矛和盾牌、腰别希腊短刀的重甲兵组成一个密集的方队,一齐向前冲锋打头阵,而轻甲兵和骑兵分布两旁,步兵紧随其后。轻甲兵和骑兵的任务就是保护重甲兵不受敌人的攻击和随时准备冲进敌军阵中。
由于时间紧急,雅典派出去的信使必须要有超强的体力和超快的速度,这样,一个名叫菲迪皮茨的人被找了出来。此人擅长长跑,一口气能跑几十公里,而且速度极快,一溜烟人就不见了,只剩下身后扬起的一片尘土。菲迪皮茨接到任务后,即刻起跑,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跑到了距离雅典150公里的斯巴达。说明来意后,斯巴达国王却犹豫了,他觉得波斯帝国现在还顾不上攻打斯巴达,因为前面还有雅典顶着,但是又担心波斯帝国攻打完雅典后接着攻打斯巴达,所以他就找了个借口说:“我们同意出兵,但是必须得等到月圆之夜,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不过也用不了多少天了,因为离月圆之夜也只有十天了。十天一到,我们即刻出兵!”菲迪皮茨听后恨得牙痒痒,但仅凭自己一人之力也改变不了什么,更何况斯巴达是愿意支援雅典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斯巴达国王这一招是为了让雅典去试探一下波斯军队的虚实,以便于斯巴达考虑日后对抗波斯帝国的策略。菲迪皮茨再次发挥他的特长,疯狂地跑回雅典,告知国王斯巴达的决定。雅典国王知道这是斯巴达的拖延政策,现在只能靠自己了。但是到底是该主动出击呢,还是坐镇城中,等着波斯大军的到来呢?紧急会议后,雅典国王最终决定:主动出击!
终于,公元前490年9月,雅典以1万兵力挑战波斯帝国10万兵力,战阵摆开,马拉松战役打响。
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10年,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为了防止野心政客篡夺政权,发明了“陶片放逐法”:公民认为谁篡夺或可能篡夺政权实施暴政,就把那个人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集体投票,投票总数低于6000时不发生效力,总数超过6000后,得票最多的人将被驱逐出境,十年内不许回国。
波斯帝国显然没把雅典的1万兵力和他们所谓的“重甲兵”放在眼里,因为那些穿着厚厚盔甲、拿着沉重武器的士兵看起来很笨重,根本不可能打得过灵活的波斯大军。但是眼见不一定为实,轻敌的后果就是:雅典重甲兵延缓了波斯大军的进攻速度,然后两旁的轻甲兵和骑兵乘势袭击波斯的步兵,使得波斯大军的10万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一。战争就这样毫无悬念地结束了,斯巴达的军队也闻讯悠哉悠哉地“支援”来了,但是他们所能做的也只剩下了对雅典人的祝贺。
战胜的消息需要马上传回雅典城,这个任务自然又落在了菲迪皮茨的身上,为了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雅典人们,他使出了全身的劲,玩命地往前跑。结果当他跑到雅典城时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个英雄,在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开展了一项长跑运动,它全程42.195公里,这就是著名的马拉松长跑。而这个长度正好是当时马拉松平原到雅典之间的距离。
【酷评】
雅典人赢得了一场关键的战争,作为附加的奖品,人类历史上又多了一项重要的体育赛事:马拉松长跑。如果有人以为马拉松只是靠体力和耐力就能取得胜利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1984年和1986年的两次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都获得了冠军。有人问他,秘诀何在。他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山田本一没有故弄玄虚,心理学家指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那么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实际上,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人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在生活中,很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斯巴达三百牛人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80年,那个平静而安逸的国家——希腊城邦之一的斯巴达。
斯巴达的男人们向来以英勇无畏而著称,个个骁勇善战。他们从小就被严格要求和训练,为的就是成为一个个强悍的战士。而那些斯巴达的男孩们在无数次的考验和磨难中不断地成长着。在斯巴达有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国王,就必须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这对于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列奥尼达来说,就更加具有挑战性了。从小就被熏陶和锤炼的他,长大后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大无畏的精神和不可一世的王者气概。然而不久后的一天,一队使者的到来彻底打破了王国平静的氛围,也彻底改写了斯巴达人和列奥尼达的命运。
原来这队使者是从波斯帝国来的,波斯王薛西斯为一统天下而向希腊各个城邦都发出了招降书,其中就包括了英勇善战的斯巴达。
然而斯巴达人却坚决不投降,这让波斯王薛西斯很是气愤。于是,薛西斯亲率50万大军和千余艘战舰,大举进攻希腊,直逼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之王列奥尼达本想带领军队奋起反抗,却无奈受到被薛西斯收买的议员和巫师们的阻拦。但是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保卫自己的国家,让自己的子民免受战火之苦。迫不得已,为了抵御波斯大军,勇猛的列奥尼达亲率300名亲兵与从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各个城邦的联军一起,赶赴温泉关,扼守这险要之地。
斯巴达勇士们个个蓄势待发,早做好准备要跟波斯大军大战一场。谁知,由于在之前激烈的海战让波斯大军消耗了不少兵力,他们完全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发起强烈的攻势。因此虽然两军对垒,但交战的规模并不大。甚至波斯大军第一次跟斯巴达勇士们交手,就惨败而回。
斯巴达简史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2世纪,一个叫多利亚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建立了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斯巴达人好战如狂,经过几个世纪的征伐,前546年,斯巴达用武力获得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盟主”的地位,成为希腊城邦中的一员。自此,斯巴达成为小霸王,稍不如意,立即动用武力。滥用武力者必亡,公元前2世纪,斯巴达被罗马帝国所灭。
落败的薛西斯见识到了斯巴达勇士们的英勇,不敢再贸然出兵。斯巴达勇士和希腊联军驻守的关道极为狭窄,而波斯大军虽然人多,却都没有在狭小的关道上作战的经验,反而由于人太多而在进攻时产生了混乱,以至于面对斯巴达勇士们手中的长矛时,一批接一批地倒下,这让波斯大军见识了希腊长矛的厉害。波斯王薛西斯对此很是头疼,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跳起来,气急败坏地嘶吼着。最后,他命令一万波斯军一齐攻打,却还是没能攻下。
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时,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斯巴达叛徒前来投靠,告诉薛西斯有条小路可以绕到关口的后方。薛西斯大喜,马上命令叛徒带路,让手下带领一小路波斯军前去探探虚实。他们穿过峡谷,渡过小溪,攀过悬崖,最后越过了一片橡树林,眼看着就要到达山顶了,却碰上了佛西斯城邦的1000名士兵守在那里。波斯士兵以为是斯巴达勇士,不敢轻举妄动,这时,那个斯巴达叛徒说:“那是佛西斯的军队,不是斯巴达的,不用怕!”这才让波斯士兵放下心来,并发起了进攻。佛西斯的守军最终不敌波斯军队,溃败而走。而此时的波斯士兵却并不去追赶他们,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到达目的地——温泉关。
此时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得知了消息,迅速调动军队,把其他城邦的人都调到了后方,只留下了自己的300名勇士。然而有个叫塞斯比亚的城邦,他的700名战士都自愿留下来跟斯巴达一起并肩作战。
过了不久,波斯的后备大军赶到,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占领了山头,随后朝着隘口猛扑。腹背受敌的斯巴达勇士们奋勇迎战,他们挥舞着长矛,不停地朝波斯大军刺去,长矛断了,就抽出别在腰间的弯刀,疯狂地向波斯大军砍去。突然,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受伤倒下了,波斯大军一下子围了上来,在这紧要关头,斯巴达勇士们誓死保护他们的统帅,围在他的周围。可是寡不敌众,斯巴达勇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面对像蚂蚁一样的波斯大军,斯巴达勇士们只能用尽自己最后一口气去迎战。越来越多的人像洪水一样涌了上来,怎么也杀不完。最后,波斯王薛西斯下令放箭,密集的箭雨猛然间射向所剩无几的斯巴达勇士……最终,隘口被攻占了,温泉关也被占领了,而英勇的斯巴达勇士们也全部牺牲了。波斯王薛西斯还下令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头颅割下来,悬挂于长矛之上。
战争结束了,勇士牺牲了,但是整个世界都记住了他们。后来,在德摩比利隘口树了一尊纪念斯巴达之王列奥尼达和他的300名勇士的狮子石像,上面雕刻着:
“过往的客人,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
【酷评】
战场上如果能占据地利人和,就总能创造奇迹。如果历史叙述客观,以几百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虽败犹荣。斯巴达人能创造这一奇迹,和他们平时的训练分不开。斯巴达人如果出生时体质虚弱,就会被扔到野外,体质强的才有资格吃奶。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比如,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斯巴达将被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就没有这种斯巴达式的简洁明快,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嘴巴永远在动着,其实大多是废话。时光宝贵,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事,尽量不要用第二句,因为还有很多事需要我们简洁明快地去解决呢。
“聋子将军”
聋子怎么当将军啊?伯里克利又是谁啊?到底是哪个国家那么“倒霉”,找一个“聋子”当将军啊?
一、此“聋子”非彼“聋子”,而是说伯里克利不仅“听不见”别人的谩骂,而且对于人民称赞他的话也只是一笑而过。
二、伯里克利是雅典史上最民主、最宽宏大量的一位将军。
三、正是这位“聋子将军”的改革,让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社会文明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出身名门,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跟随智者达蒙和芝诺学习音乐、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也曾在他的良师益友、同样博学多才的阿纳克萨哥拉斯的熏陶下,养成了高尚庄严的情操与风格。这正是他日后民主治国的根源。
青少年时代的伯里克利是在希腊同盟抗击波斯侵略者的岁月中度过的。这场战争让希腊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随后,伯里克利怀揣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作为雅典公民的骄傲自豪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他性格温和,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宽宏大量,聪明睿智,坚毅冷静,器宇不凡。不但如此,他还很有眼光,善于演说,完全具备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格气质。
公元前466年,伯里克利跟随埃菲阿尔特斯,成为雅典民主派的代表。后来随着埃菲阿尔特斯和保守派代表客蒙的相继死去,伯里克利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雅典民主派和国家政权的重要领导人。当政后,伯里克利依旧廉洁奉公,宽宏大量,并极富有耐心,对自己仍严格要求,因此深得雅典人民的信任与爱戴。
为了切身体会人民大众的疾苦,他经常到下层百姓当中,跟他们面对面地交谈,这样虽然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但同时引起了贵族们的不满。为此,他经常受到贵族们的非议,但他从来都不动怒,更不随意下令抓人,谁知道这样反而让那些贵族们更加地放肆。
雅典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掌握政权。此前雅典基本奉行大诗人梭伦制定的民主政策,但梭伦的民主本质上还是富人的民主;伯里克利推行平民民主,他规定所有官职向全体公民平等开放,任何人都不受等级限制,穷人也有当官的机会,执政官和司法机关的官员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不会有拉票贿选的现象,而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规定军人和公职人员的薪水由政府支付。伯里克利做事十分谨慎(他很清楚陶片的威力),他后期连任十多年,几乎没有私人交往,只一次参加侄子的婚礼,仅仅去送个祝福,饭都没敢吃。他经常去的地方是大广场,与老百姓密切接触,了解民生民意。伯里克利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免费教育的政治家,他给公民发放“看戏津贴”,让穷人去看戏,因为在当时看戏是老百姓学到知识的基本途径。在他当政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一天晚上,伯里克利处理完公事后步行回家。路上,碰到了一个喝得烂醉的贵族,伯里克利本想上前扶他一把,但是还没来得及靠近,就被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你简直就是一个无耻的疯子!你出身高贵,竟然忘掉了贵族朋友,而去和那些下贱的贫民结交!这成何体统?”伯里克利听后只是摇了摇头,微笑了一下就继续往家走。而那个醉鬼却一直跟着他,边走边骂,话也越骂越难听,但是伯里克利依旧不动怒。终于,伯里克利到家了,出门迎接他的仆人听到了醉鬼骂人的话,很是气愤,当场就要上去打他,可是伯里克利却阻止了他:“他只是喝多了,胡言乱语而已,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没事的。”说完,他抬头看了看天色,继续说道:“天色已经不早了,他又喝得烂醉,一个人回家很不安全,你还是派人把他送回家去吧!”仆人听了伯里克利的话,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派人送醉鬼回家去了。因为他深知伯里克利的个性,在战场上他可以是英勇杀敌的将军,但是战场之外的他却始终仁慈大度。真是名副其实的“聋子将军”。
伯里克利的民主执政作风和他的仁慈大度、善待反对派,让雅典人民交口称赞。而那些公然反对伯里克利、公然跟他唱反调的贵族们,遭到了雅典人民的唾弃。伯里克利在雅典人民的拥戴下,连续做了10多年的雅典首席将军。
伯里克利以身作则,对自我要求严格,从不收受贿赂,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宴席。据说,他唯一一次接受邀请是他的侄子结婚,他去参加婚礼。但是仪式一结束,酒宴还未开场,他就走了,这也让雅典人民更加尊敬他。雅典人民还经常形象地称赞他说:伯里克利在雅典只熟悉一条路,就是通向能和普通公民接触的广场和五百人会议的路。
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为了促进雅典的发展,他努力推进和完善民主制度。在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基础上,他又实行了多项重要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剥夺和削弱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扩大和提高了公民大会的作用,使之成为雅典最高的立法和监督机构。而且他提出执政官一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一年一届,不得连任。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
公元前429年,在伯里克利再度当选首席将军后不久,他因为染上瘟疫而不幸逝世。到此,“伯里克利时代”也宣告结束。
【酷评】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是受人民拥戴的领导者,要想受到人民的拥戴,就必须深入民间去了解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宽恕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只有懂得宽恕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事实上,宽恕不是遗忘痛苦,也不是否认痛苦。在生活中,它会赶走那些烦扰着我们的愤恨之情,让我们拥有新的开始,迎接新的机遇。充满爱和理解的宽恕不仅是对他人的慷慨,更是对自己的一份馈赠。
别嚣张,嚣张易受伤
公元前420年,雅典的好战分子亚西比德成为军事最高领导人。亚西比德是个很有天赋的花花公子,他的天赋常常表现在恶作剧上。他曾经一人驾七辆马车参加奥林匹克的马车大赛,并且独占冠、亚军和第四名;他也曾经砍掉狗的尾巴,只为了让人议论纷纷;朋友请亚西比德吃饭,他等大家都喝醉之后才去,让自己的奴隶偷走朋友家的金银餐具。跻身到将军堆儿里,他就玩起了政治,那个五十年停战的和约让他非常不爽,于是他四处活动,把阿哥斯、伊利斯、曼丁尼亚这几个斯巴达的盟友拉过来与雅典组成了“反斯巴达联盟”。
尼西阿斯和约
公元前421年3月,雅典与斯巴达签订了停战条约,又称为尼西阿斯和约,希望两方能共同创造出五十年的和平状态。签订合约的斯巴达一方代表人是斯巴达国王雷斯托安那克斯,雅典一方的代表人是尼西阿斯。由于合约是这两个当时雅典与斯巴达最有势力的政治家所策划的,因此就称此条约为尼西阿斯和约。不过,这个合约在六年后,以雅典远征西西里而告终。
不久,雅典人针对是否出兵西西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西西里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多年来一直是雅典和斯巴达争夺的肥肉。但西西里岛上的土著也不是好惹的,总能给侵略者迎头痛击。
公元前415年,多动症的亚西比德声称要对西西里用兵,还煽动民众通过了远征的决议。可惜,这位花花公子不是打仗的材料,雅典出兵西西里遭遇惨败,海军受到重创,从此失去了海上优势。西西里战争失败后,雅典城内一片恐慌。为了安抚民众情绪,更为了夺回制海权,雅典当局迅速组建起一支新的海军舰队,准备一雪前耻。
公元前411年至公元前410年,雅典先后在阿卑多斯战役、塞西卡斯战役打败斯巴达海军,还杀死了斯巴达的海军统帅,可谓是大获全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雅典海军越来越不把斯巴达海军放在眼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命运却将波斯小王子“送”到了斯巴达面前……
一场激战过后,雅典和斯巴达各自研究下一步的对策。战后短暂的宁静让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位于土耳其西北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神秘。斯巴达新上任的海军统帅莱山德刚跟众将领商量完下一步针对雅典海军的计划,便决定去观察一下雅典海军的新动向。
就在去海边的路上,莱山德碰到了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并跟其成为朋友,还把波斯王子请回了营地。在后来的战争中,斯巴达得到了波斯帝国大笔金钱的援助。
公元前405年夏末,斯巴达海军在波斯帝国的援助下偷袭雅典海军成功,迅速攻占了赫勒斯滂海峡附近的拉姆普萨卡斯,切断了雅典的运粮航线。混乱之下,雅典将军科农亲率180艘战船到达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羊河口,与拉姆普萨卡斯城隔海相望,随时准备跟斯巴达海军决一死战。
莱山德见雅典海军来势汹汹,决定采取只守不攻的保守策略。这让雅典海军很是得意,刚被灭下去的嚣张气焰又噌地蹿出了“火苗”。第二天一早,雅典海军就出海宣战,见斯巴达海军纹丝不动,便冲着他们肆意谩骂:
“你们这群斯巴达胆小鬼,怎么啦?怕啦?怎么跟缩头乌龟似的躲在龟壳里不敢出来啊?”
“就是,真是一群胆小鬼,没用的家伙,这样就怕啦,那还出来打什么仗啊?”
“早知道这么害怕,就别学别人出来打仗嘛?还不如回家耕你们的田,吃你们的饭呢!”
“就是!就是!就你们这样,赢了也得输回来!”
“哈哈哈哈……”
对面的斯巴达海军将士们气得咬牙切齿的,恨不得马上飞过去与雅典海军拼个你死我活。但是莱山德却颁下军令:
“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违者立斩!”
面对军令,斯巴达的海军将士们即使再愤怒也不敢轻举妄动。日落时分,骂了一天的雅典海军终于没了声音,他们见斯巴达海军仍然没有动静,也只好撤回营地。而斯巴达这边,莱山德在确知敌人已经登陆休息后,才下令岸边严阵以待的士兵们解散吃饭。连续四天,雅典人天天如此,嚣张气焰日盛,他们以为斯巴达海军是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出战。可让他们完全想不到的是,这只不过是莱山德一个故意示弱的策略,为的就是让他们产生轻敌之意,最终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终于,到了第五天的傍晚,叫骂了一天的雅典海军照旧返回营地,大意的他们丝毫不曾发现后面有条小船尾随而至。临行前,莱山德交代船长任务时给了他一块擦得锃亮的盾牌,然后命令全军上船,只待一声令下,就立刻出兵。
几天对峙下来,雅典海军逐渐放松了警惕。靠岸后,他们把船随便一停就蜂拥而上吃饭去了。为了庆祝这些天来的“胜利”,将军科农还喝起了小酒,一边喝还一边嘲笑斯巴达海军有多么的贪生怕死。斯巴达小船上的侦察员见此情况,立即返回岸边,用锃亮的青铜盾牌向对岸的莱山德发出了可以出击的信号。莱山德看到信号后,拔出随身佩剑,指向对岸,一声令下:
“出发!”
斯巴达严阵以待的200艘战船像离弦的箭一样驶向了敌人的营地。这时,吃饱喝足的科农来到岸边小解,突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了大批斯巴达战船,正朝着这边飞速驶来。科农一惊,酒顿时醒了,知道大事不好。他疯了似的朝指挥船跑去,边跑边大声喊:
“敌人来啦,敌人来啦!!赶快上船!”
但已经来不及了,斯巴达战船陆续靠岸,雅典却只集中了九艘战船,其余的还散落在海边上。见大势已去,科农放弃抵抗,率领九艘战船匆忙逃走,向塞浦路斯开去……
莱山德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获了雅典的171艘战船,雅典最后的海军力量彻底毁灭。不久,雅典就在斯巴达的团团围攻之下宣布投降。
公元前431年,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大战,这就是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其中更是几度停战,但最后还是斯巴达取得了胜利。羊河口之战正是这场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的终极决战。战争的结束,同时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还对希腊的各个城邦产生了深远影响。
【酷评】
做人不能太嚣张,有时候还是低调一点好,这个道理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工作生活中,都是适用的。人每多一分嚣张,就会多树立一个敌人,同时,也会令自己少一分警惕和清醒。正所谓:做人不能太嚣张,早晚有天会受伤。人太过嚣张了,就会树大招风。同时,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比较稳重和谨慎的,稳重能给人踏实之感,而谨慎能让自己不出现纰漏,这样就不会让别人抓住把柄和给别人攻击自己的机会。
白鹅拯救了罗马
罗马城内,人们正抬着一只打扮得十分漂亮的大白鹅和一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狗举行隆重的游行活动。这是个什么节日啊?怎么大白鹅这么漂亮,狗却这么凄惨呢?这还得从那场高卢人和罗马人的战争说起……
公元前4世纪末,高卢人首领布伦努斯率军包围了克鲁西乌姆城。克鲁西乌姆刚与罗马订立盟约,于是向当时势力强大的罗马求救。罗马便向高卢人发出了警告,但是,高卢人不仅不听,还反过来向罗马下了“战书”:“别说是克鲁西乌姆了,过不了多久,你们罗马也会是我们的了!快滚吧,罗马人!在你们的罗马城里等我们的到来吧!哈哈!”
不久,克鲁西乌姆被攻破,高卢人把矛头指向了罗马。他们迅速攻占了离罗马只有200公里的克鲁城,随后到达罗马城下。罗马城门上的守军将士看到高卢人气势汹汹,赶紧跑去向罗马元老们禀报。罗马元老们紧急召开了会议,最终决定派三个使节去见高卢人首领,劝他们退兵。谁知高卢首领的傲慢无礼惹怒了三个使节,其中一个拿出弓箭,一箭射死了一个高卢人酋长。这下高卢首领可气疯了,立刻下令出兵攻打罗马。罗马元老们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派兵出城迎战。愤怒的高卢人疯狂地挥舞着他们手中的长矛,不顾一切地向罗马阵营猛冲过来。好战的高卢人渐渐占了上风,罗马士兵非死即伤,渐渐败下阵来。
失败的消息传回了罗马城里,罗马元老们赶紧组织妇孺退出城外,而那些将军和年轻的元老则率领罗马城内的男丁和士兵们退居卡庇托林山岗等待援军的到来。这个山冈地处要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绝佳的军事据点。但是有近百名年长的元老却没有撤退,因为他们决心同罗马城共存亡。
第二天,这些元老们个个盛装打扮,齐聚在罗马城的中心广场上,准备以身殉国。高卢人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进了罗马城。当他们看到广场上一动不动的元老们时,还以为是些雕像,于是就跳下马,有些人去拔元老的胡子,有些人去摘他们的帽子。可是没有想到,那些“雕像们”突然动了,拿起手中的圣杖狠狠地砸向高卢士兵的头。高卢士兵倒下了,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于是冲上前去,残忍地杀害了元老们。顷刻之间,血流成河。最后,高卢人在罗马城里肆无忌惮地劫掠焚烧,转眼间,罗马城就变成了一座废墟。
高卢人攻占罗马城后,直逼卡庇托林山岗,但是几次进攻都没能攻下来。高卢首领便派人去查看地形,终于发现了一条通往山上的小路,于是他们决定智取。
这天晚上,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大半,山冈上一片寂静。连日的激战让罗马将士们早已精疲力竭了,再加上食物匮乏,饥寒交迫,此刻的他们终究抵不住周公的诱惑,纷纷睡去。值班的士兵睡着了,就连狗也累得睡着了。眼看高卢人就要到达山顶了,情况十分危急。
高卢人
住在西欧和中欧的克尔特人是一个很大的部落群,他们在公元前4世纪末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占据了罗马西北部的波河地区。因为他们好战,所以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意思就是“好斗者”。高卢人自从占据波河地区以后就不停对外扩张,而且因为他们的勇猛好战,所以接连取胜,这也就导致他们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目中无人。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了高卢的东南部。至此,高卢人的辉煌历史变成了过去。
“嘎嘎,嘎嘎……”一阵阵凄厉的白鹅叫声划破夜空,熟睡的罗马人被惊醒了。他们发现了高卢人的行踪,于是拿起手中的武器跑到悬崖边跟高卢人展开激战。最终,高卢人不敌,被逼退下去了。就这样,卡庇托林山岗守住了,罗马人得救了。可是山上怎么会有鹅呢?原来这些白鹅是罗马人用来奉献给山神的。鹅本身就是一种警惕性极高的动物,尤其是在寂静的夜晚,特别容易受惊。因此当它们听到高卢人翻越山崖的声响时,便惊叫起来。
高卢人久攻卡庇托林山岗不下,最后不得已,只好从罗马人那里索取了一大笔黄金,然后撤离了罗马城。
白鹅的一声惊叫,让罗马人逃过了一场灭国的灾难。为了报答白鹅的“救命之恩”,罗马人从此奉白鹅为“圣鹅”和“神灵”,还每年为它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以示纪念。
【酷评】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还能对危险有未卜先知的预见力。现在地球活动太过于活跃,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最好是养只宠物,也许某一天,宠物不仅能给你带来欢乐,还能救你的命。动物和人类共同在地球上生存,人类的生活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离不开动物。动物不仅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好帮手,为人类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而且动物身上的器官乃至有的动物本身都可用来制作为人治病的中药,人类又有何理由不善待动物呢?而近来,从用硫酸泼熊到虐猫、杀流浪猫,虐待动物的事件频发,这值得人们深思。静心想想,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善待动物说到底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阿育王的忏悔
公元前3世纪,在阿育王的倡导下,印度第三次全国佛教结集在首都华氏城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派出大批使者和僧侣,到周边国家去传播佛教,其中包括王子和公主。王子被派到了锡兰,他不仅带去了许多的佛教经典,还带去了菩提树枝,菩提树枝在锡兰落地生根后一直成长至今……
阿育王倡导佛教、慈悲为怀并不是从即位就开始的,回想他刚即位时的情景,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
高坐王位的阿育王一手持刀,一手提着原太子,也就是他大兄长的头颅,对堂下的文武百官说道:
“从今以后我就是印度至高无上的王,唯一的王,如果有谁不服的,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全部跪倒在地参见阿育王。从此,印度进入了“黑色恐怖时期”,即“黑阿育王时期”。
即位伊始,残酷无情的阿育王为了惩罚天下所有的 “罪人”,重用酷刑,设置“人间地狱”。当初的王位争夺,让他看清楚了人性的丑恶,为了权势,他可以六亲不认,什么亲情,都只能是王权的牺牲品。在他眼里,要想拥有权力,就决不能心慈手软,也绝不能有感情。因此他大开杀戒,不仅杀了他的长兄,还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几十人,另外还杀了上百位大臣和妃子,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气势。终于,一场残酷血腥的杀戮之后,他坐稳了王位。
当上国王后,他沿用祖父的治国之道,企图利用武力去扩大自己的领土。他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也征服了不少的国家,而其中最为激烈,也是改变了他一生的战争发生在他统治的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62年。那时的阿育王刚刚打了胜仗,但他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而是继续前行,这次他的目标是孟加拉湾沿岸的强国羯陵伽国。本来两军激战,死伤就在所难免,但是这次尤为惨烈。羯陵伽国人拼死抵抗,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最终15万人被俘虏,10万人被杀,阿育王一举歼灭了羯陵伽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面对着如此惨烈的场景,阿育王被震撼住了,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所做的事情……
“当初为了争夺王位,我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踩着’他们的尸体走上了国王的宝座;即位后,我又设立了‘人间地狱’,让那些‘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么多年来,我年年征战,杀人无数,只为了扩张领土;如今,我再一次大开杀戒,羯陵伽国人几乎被我杀光,胜利依旧属于我,可是为什么我的心却如此沉重呢?”
自幼埋藏在阿育王心底的佛性慢慢地唤起了他的良知。回国后,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进行了多次长谈。
“大师,这么多年来我四处征战,杀人无数,领土不断扩大,国力不断增强,天下也还算太平,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我所设想的方向发展,可是为什么我却高兴不起来呢?我甚至在想我之前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还是错?”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这个世界上的对与错都是相对的,对亦是错,错亦是对。国力强大固然是对,但是残害生命又固然是错。国家要发展,战争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罔顾人命。要学会用慈悲的胸怀去包揽天下,用慈爱的心去温暖国民。我佛慈悲为怀,世间万物均是生灵,一草一木均有生命。”
“阿弥陀佛,大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当初的我杀人如麻,视生命如草芥,犯下众多罪孽;而今的我,已然知错,决心跟随我佛,修身养性,普度众生,我要用我的后半生去赎罪,我要洗去我身上所有的罪孽!”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回头向善,国之大幸!”
第二天,阿育王颁布了旨意:
亲爱的子民,经优波毯大师点化,本王已经皈依佛门,对之前发动战争给你们带来的灾难,本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羯陵伽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深的忧虑与悔恨”,还有那些惨遭“人间地狱”迫害的人民,本王也致上十二万分的歉意。为此,本王决定:
一、赦免羯陵伽国的全部战俘,退还占领他们的土地,协助他们重建家园,并向之前对他们的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
二、废除“人间地狱”和一切残忍的惩罚制度,向之前遭受惩罚的人和家属表示歉意和慰问;
三、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活动,对宫廷的狩猎活动也加以限制;
四、不允许用动物做杀生祭礼,万事以慈悲为主;
五、从此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也不再主动发动对外战争,即使迫不得已要打仗,也要尽力把伤亡降到最低。
最后,本王要向全国人民宣布: “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
到此,“黑阿育王时期”终于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白阿育王时期”。印度人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皈依佛门后的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法,促进佛教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寺院和佛塔,召集全国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日常生活中,阿育王坚持穿佛教袍,吃素,每天诵经念佛,放弃一切打猎活动。为了消弭佛教教派之间的矛盾与争议,阿育王还召集全国佛教僧侣举行大规模的集会。这就有了故事开头的“华氏城第三次佛教集会”。
阿育王原本是一名佛教徒,后来成为了佛教的护法,而他的知名度在古印度的众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样居于古印度帝王之首。阿育王在位期间除了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让孔雀王朝成为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外,他还将佛教定为国教,并派出大批使者向各地宣传佛教,一时间亚、非、欧三洲佛教盛行,很快,佛教就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
【酷评】
在生活中,有些人一生都在做好事,最让人欷的是好事做了那么多以后突然鬼迷心窍,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辈子都在做坏事的人不少,难得的是坏事做绝后突然彻悟,洗心革面而成佛,并转身去普度众生;这种“卿本佳人,奈何作贼”与“卿本是贼,奈何成佳人”的分别,值得生活中的每个人耐心琢磨。
汉尼拔复仇记
公元前228年,迦太基神殿内,一老一少两父子对神起誓:
“我哈米尔卡·巴卡,今带兵出征罗马,特来向神起誓,我终生与罗马势不两立,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誓死跟罗马对抗到底!”
“我汉尼拔·巴卡,今随父出征罗马,特来向神起誓,我终身将与罗马势不两立,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踏平罗马城!”
……
战场上,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倒下了,19岁的汉尼拔亲眼看见父亲死在了罗马人的刀下。
悲痛欲绝的汉尼拔抱着死去的父亲仰天长啸,发下重誓,一定要踏平罗马城。从此,汉尼拔踏上了漫漫的“复仇路”……
自从亲眼目睹父亲之死后,汉尼拔就发愤图强,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继任了迦太基的军事统帅。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战功彪炳,尽显军事才华。特别是在同罗马的战争中,汉尼拔凭借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也让那些罗马将领闻名后怕。
在一场激战后,罗马军队败下阵来,坎尼(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东南部)终于被汉尼拔占领。
罗马军队撤回罗马城,罗马众元老齐聚大殿商讨对策,最终决定急调8个军团在坎尼集结。这样一来,罗马就有8万步兵,6000骑兵,在总兵力上远远超过了汉尼拔。他们的骑兵不如汉尼拔多,但是他们的步兵是汉尼拔的两倍,所以胜算还是挺大的。只要采用固定的方阵布局,将军团精英布置在中央,8万步兵分在两侧,6000骑兵为两翼,罗马军队就可以以中央步兵的强力冲击来突破汉尼拔的防线了。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坎尼之战”终于开始。坎尼附近的一个平原上,汉尼拔率军与罗马军队摆开战阵,一场殊死之战即将展开。罗马统帅瓦罗见汉尼拔带领的“小军队”出现时,不禁洋洋得意,摆出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还向汉尼拔叫嚣:
“汉尼拔,我看你还是趁早投降吧!这一战你输定了,就你的4万步兵、1万骑兵怎么可能是我8万步兵的对手,你就等着给你的步兵收尸吧!哈哈哈——”
汉尼拔军队副将气愤难当,拿起手中的长矛就要策马奔去,但是却被汉尼拔拉住了。原来汉尼拔从瓦罗的叫嚣中探听出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4万步兵,1万骑兵”,这就说明他对我们的兵力了如指掌,很有可能连我们的阵式他们也一清二楚;
“8万步兵”,很明显他在炫耀他们的步兵是我们的两倍,但是他却没有说他们有多少骑兵,可见他们的骑兵肯定不如我们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调动了8个军团来参战,那么他们的骑兵就应该是6000。
“给步兵收尸”,为什么只有步兵,没有骑兵呢?那是因为他们知道骑兵不如我们,就想靠步兵取胜。
这样一来,汉尼拔之前的战阵就很容易被他们攻破了,所以汉尼拔必须临时改变作战方针。
副将这才恍然大悟,不再冲动。
瓦罗及手下的叫嚣声此起彼伏,汉尼拔要副将想尽一切办法拖住瓦罗,自己迅速部署新阵式。
不一会儿,瓦罗等得不耐烦了,一声令下,罗马军队战阵摆开,向着迦太基军队就杀了过去。而此时,汉尼拔的新阵式——“新月形”也部署好了,于是两军展开厮杀。很快,罗马军队就占了“上风”,须不知这只是汉尼拔的“诱敌深入”之计。等罗马军队以为胜券在握时,汉尼拔发出了一个预定的指令。突然之间,500名迦太基士兵丢掉手中的武器,“慌忙”地跑向罗马军队。罗马军队以为他们是来投降的,于是收起他们手中的武器,将他们安置在了军队的后方。汉尼拔见时机成熟,于是一声令下,那些位于罗马军队后方的500名“投降士兵”突然之间从胸前掏出匕首,奋力向罗马士兵刺去。罗马军队顿时乱成一片,汉尼拔趁乱反击。黄昏邻近,胜负已分,罗马军队8万步兵死了7万,军团将领大部分阵亡,统帅瓦罗率残部逃跑,而迦太基军总共只损失了6000人。
迦太基建城
迦太基的位置在现今北非突尼斯的一个半岛上,但它不是非洲人建的,而是西亚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所建。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国王推罗在临死前留下遗言,让儿子皮格马利昂和女儿爱丽沙共同继承王位,但是皮格马利昂想独霸王权,就把任职大祭司的姐夫杀死,一人掌权,进而还要杀死姐姐。爱丽沙带着一些忠诚的随从逃往海外。他们乘船在海上航行很久,终于到达了北非的一个港口。爱丽沙对当地的土著首领说:“我们来自遥远的国度,暂时回不去,请您卖给我们一小块土地,让我们有个栖身之所。”
首领有些犹豫,爱丽沙说:“哪怕是牛皮那么大的地方也行啊。”
首领一听,牛皮那么大的地方,觉得好笑,就给了她一张牛皮,让她去量土地。
爱丽沙用剪刀把牛皮剪成细条,再连接起来,围出了一块足够他们安身的地皮。她付给土著首领很多金子,并且许诺每年向他们缴税,首领同意让他们在这里定居。爱丽沙在这里建起城堡,命名为“迦太基”(新城的意思)。
迦太基建立后,为了获取生存空间,开始向四面八方征战。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人称霸地中海,随后与希腊争霸。公元前4世纪,迦太基人遇到了强劲的对手——罗马,并屡战屡败,直到汉尼拔复仇,才算挽回点面子。但汉尼拔之后,迦太基再度被罗马压制,最终被罗马兼并,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并向迦太基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所以叫做“布匿战争”。前两次战争主要是罗马和迦太基为了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向迦太基发动的侵略战争。公元前241 年,迦太基因战争拖得太久,民穷财竭,不得不向罗马讲和,罗马当局便趁机和迦太基订立和约,不仅要求迦太基大量赔偿罗马的作战经费,还割占了西西里。父亲的死和屈辱和约的签订让汉尼拔暗下决心,发誓要踏平罗马城,为父报仇,一雪前耻。终于在“坎尼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罗马军,汉尼拔也从此名载史册。
【酷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到两个生活的道理: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小时候学的像石头上刻的”;二、痛苦使人进步,深刻的痛苦则使人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痛苦。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相安无事,失去亲人、遭遇失恋、事业受挫等痛苦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要想抚平心灵的创伤,稳步实现人生的目标,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承受痛苦。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总是相对的,快乐和痛苦也是相对的。对于某个人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却习以为常,这关键取决于每个人的生存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要使自己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最关键的,只有如此,才能将痛苦转化成力量,这种力量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必然持久而强大。
角斗士罢工
话说古罗马的那些贵族们成天吃饱饭没事干,就想找个刺激一点的游戏玩玩,找来找去,竟然找到了死刑犯的身上。说什么要给他们换个死法,其实就是让两名死刑犯对打,然后他们下注,以死刑犯的生死来定他们赌局的胜负。
从那时起,古罗马就兴起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叫角斗士角斗。之后,这个游戏风靡整个古罗马,那些官吏贵族们每年不定期地举行角斗比赛。随着角斗比赛的盛行,在罗马奴隶中逐渐兴起了一个新的阶层——角斗士。那些官吏贵族们先在奴隶里面挑选健壮魁梧的男人,然后送他们去角斗士学校进行非人的“训练”。可怜的奴隶们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还有那些战败国的俘虏,他们从战场上被带回来后被罗马政府当做奴隶来拍卖,一旦被角斗士学校选中,训练后就再由角斗士学校向贵族们推荐。
公元前80年,一个叫斯巴达克的色雷斯人(巴尔干半岛最早的居民之一)在与罗马的战争中被俘,后来多次逃亡未遂,继而被转卖为奴。由于他身材魁梧高大,臂力过人,所以被卡普亚的一所角斗士学校选中做了角斗士。
角斗士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不仅要没日没夜地相互搏斗,稍有不慎还要被那些奴隶主们狠狠地教训。然而最悲惨的还并非如此,一旦那些官吏贵族们要看比赛,可怜的角斗士们就得拿命去供他们消遣。一场比赛下来,角斗士非死即伤。
一天黄昏,斯巴达克和同伴们实在太累了,动作慢了一点就被一个奴隶主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几个卫兵挥舞着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朝斯巴达克和他的同伴们身上抽去,不一会他们的身上就皮开肉绽了……
这时,突然有个卫兵进来报告,说有一位贵族来了。于是奴隶主扔下鞭子,撂下狠话,便趾高气扬地出去了。斯巴达克和同伴们终于逃过了一劫,可是正当他们想休息一下的时候,奴隶主突然带着几个贵族进来了。一脸谄媚的奴隶主领着贵族来到斯巴达克他们身边,指着其中的一个问贵族满不满意。贵族看了几眼后,点了点头,说了个时间地点,扔下钱就出去了。
贵族走后,奴隶主冷笑一声把斯巴达克的那个伙伴带走了。到了傍晚时分,奴隶主回来了,可是他却带来了那个同伴的死讯,其他人悲痛万分,气愤难当。这时,悲痛的斯巴达克咬着牙说道:
“与其死在角斗场里,还不如为自由而战!反正都是死,何不拼一拼呢?”
同伴们一致赞同,就这样,在斯巴达克及其同伴们的鼓动之下,卡普亚角斗士学校的200名角斗士被发动了起来,准备为自由而战。不料计划泄露,于是斯巴达克当机立断,决定一个小时后开始行动。
“啊!”的一声惨叫声惊醒了卡普亚角斗士学校里看押角斗士的卫兵,他们急忙赶了过去,隔着铁窗朝里面恶声怒吼:
“又是你们几个,深更半夜不老老实实睡觉,想干什么?想找死吗?”
“不是的!长官,我们这儿出事了,高卢人打死了我的伙伴。”
“啊?!打死人?那个高卢人呢?你们把他怎么样了?”
“长官,他已经被我们制服了,你看该怎么办吧?如果你们不管的话,那我们就勒死他了!”
“别急,别急,这样吧,你把他交给我们,我们会好好处理的。另外,把那个死人也抬出来吧!”
说话间,铁门就被打开了。卫兵提着油灯照了照,确实看到一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而另外一个人被几个人反扭着胳膊,还被其中一个人掐着脖子。于是,卫兵说道:
“你们把他交给我,然后你们俩把尸体抬着跟我们走!”
“是!”
正当卫兵转身之际,说时迟,那时快,斯巴达克用手上的镣铐缠住了一个卫兵的脖子,一使劲,卫兵当场丧命。而其他人一拥而上杀了另一个卫兵。斯巴达克迅速指挥角斗士们开锁,打开手铐脚镣,转眼之间,一扇扇“罪恶之门”被打开,角斗士们蜂拥而出,和闻声赶来的卫兵大战起来。平常的“训练”此时正好派上用场,面对英勇魁梧的角斗士,卫兵们占了下风。经过激烈的搏斗,78名角斗士成功逃出了卡普亚那个人间地狱。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他们连夜登上了附近的维苏威火山。以此为导火索,爆发了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奴隶大起义——斯巴达克起义。
当时正值公元前73年的春末夏初,由于罗马奴隶和贫民受罗马政府和贵族们的压迫已久,所以很快就有人响应了斯巴达克。众人以斯巴达克为领袖,不断与罗马军队展开大战。愤怒的奴隶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屡屡打败了前来镇压起义的军队,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公元前72年,起义军迅速壮大到了12万人。
斯巴达克下令挥师南进,这可吓坏了罗马城内一群元老。他们任命克拉苏为总指挥官,倾力镇压起义军。斯巴达克带领起义军冲破敌人的封锁,但是却由于消耗过大,补给不足,不幸陷入了困境。公元前71年春,克拉苏得到了庞培的增援,在阿普里亚跟起义军展开决战,起义军虽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最终失败,斯巴达克也英勇牺牲了。
【酷评】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认清自己,认清楚自己的人生处境。顺从也是死,反抗也是死,不如反抗而死;对于有些人来说,安稳而乏味也是活,动荡而多彩也是活,不如动荡而多彩地活;富贵如可求,即使是做个马车夫,我也愿意,但如果不可求,那就趁早死了那条心,赶紧去做想做的事,要知道人只活一生!
布鲁斯特,你还在睡吗?
“布鲁斯特,你还在睡吗?”
简短普通的一句话,却包含着特殊的含义,正是它给恺撒大帝带来了杀身之祸。知道恺撒大帝的人很多,但是知道布鲁斯特的人却很少。这个布鲁斯特跟恺撒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怎么还会跟恺撒之死扯上关系呢?
曾是庞培骑兵副将的布鲁斯特在一场战争中被恺撒俘虏,本以为不死也要受尽折磨的他却意外得到了恺撒的赏识,恺撒不仅宽大地赦免了他,同时还提拔他,这让布鲁斯特很是感激,因此在心底暗暗下决心跟随恺撒一辈子,永远不背叛他。
随着布鲁斯特被赦免并提拔的消息不胫而走,罗马人民也因此认识了这个俘虏,并根据恺撒对他的态度做出了种种猜想,流言蜚语顿时传遍罗马。其中传的最凶的就是布鲁斯特是恺撒的私生子。但是即使传言传得再凶,恺撒和布鲁斯特也只是一笑置之,渐渐地,传言也就淡了下去。
到了公元前44年,恺撒大帝迎来了他人生最不平凡的一年……
“我宣布,恺撒大帝从这一刻起将成为罗马的终身独裁官!”
年初,恺撒被罗马人民一致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多年来的征战沙场终于换来了罗马人民的肯定,这让恺撒很是欣慰,但也正是这个称号给恺撒招来了杀身之祸。
恺撒
恺撒是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共和国末期更是被罗马人民尊为终身的独裁者。恺撒出生在罗马著名的尤里乌斯家族,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领袖,后来历任财务官、检察官、祭司长等职。公元前60年,他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了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着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称三人为“前三头”。不久后,克拉苏在一次对帕提亚的战争中死去,到了公元前49年,恺撒打败了庞培,成功夺取了政权,从此独掌整个罗马共和国政权。掌权后,恺撒不断进行改革,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力,更是集执政官和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裁者。至此元老院名存实亡,这就激起了元老们的不满,恺撒因此被刺杀,命丧庞培雕像前。
原来恺撒当政后,针对罗马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国内形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含改组元老院。他不仅把元老院的人数增加到了900人,还扩大了罗马公民的权利,另外还制定了铸造金币和制定新历法的规定。这让元老院的那些元老们极其不满,于是他们便在暗地里积极活动,招募杀手,准备找时机刺杀恺撒。为了万无一失,那些元老们决定拉拢布鲁斯特做他们的内应,因为在他们看来,布鲁斯特就算不是恺撒的私生子,也是恺撒最信得过的人,而且布鲁斯特为人刚正不阿,可以赢得罗马市民的尊敬和信赖。但是布鲁斯特对恺撒怀有感激之情,所以一直没有答应。但是元老们并没有放弃游说布鲁斯特。
一天,布鲁斯特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正是这封信让布鲁斯特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同意加入暗杀恺撒的行动。信里就写了一句话:“布鲁斯特,你还在睡吗?”这句看似平常无奇的话,却蕴涵着很深的意思。布鲁斯特看完后,浑身颤抖,冷汗直冒,因为他想起了庞培被恺撒击败的情景。如果说恺撒对他有不杀之恩,那庞培对他就有知遇之恩,而且,作为庞培的骑兵副将,跟随庞培出生入死多年,那份情谊是恺撒永远比不上的。恺撒饶他一命,这几年来全心全意为他卖命也算是报答他了。所以,布鲁斯特同意倒戈,恺撒生命进入倒计时。
这天一早,元老们就派人请恺撒前往元老院,说是有要事相商。恺撒不疑有诈,二话不说就跟着来人走了。半路上,恺撒夫人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对恺撒说:
“王,您别去,我前几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您满身是血倒在我怀里,我担心有事发生。您还是要元老们来王宫里商量事情吧!”
“真有此事?……夫人说的有理,我这就回王宫。来人呐,告诉元老们速来王宫商量大事!”
就这样,恺撒跟夫人一起调转车头回宫。没过多久,元老院那边又有消息传来,说众元老已经全部在元老院等候恺撒了,而且这次的事情特殊,必须在元老院商议。恺撒转念一想,不就在元老院嘛!能出什么事情?又不是在外打仗,生死由不得人。想到这里,恺撒不顾夫人的劝阻,骑上马就奔元老院去了。到了元老院门口,突然冒出了一个自称是智者的人,他挡住了恺撒的去路,对恺撒说道:
“今日你灾星陨落,切不可离开王宫,否则必招来杀身之祸。切记!切记!”说完他就扬长而去。
但是恺撒太过于自信,他认为就算元老们要造反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于是他胸有成竹地走进了元老院。
刚走进屋内,就有一人拦住了恺撒的去路,跪在地上使劲磕头,恳求恺撒赦免他因犯了罪而被放逐海外的兄长,恺撒断然拒绝了他,这名男子就扑向恺撒,抱住恺撒的双腿不撒手。这是元老们事先约定的暗杀信号,随后四十多名男子手持短剑杀向恺撒。恺撒这时才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一脚踹开了地上的男子,抽出随身的剑,边打边向外撤。突然,恺撒感觉一阵刺骨的疼痛,一把利剑刺穿了他的身体,鲜红的血喷涌而出。恺撒转头一看,顿时呆住了,是布鲁斯特!就在他惊讶地看着布鲁斯特的时候,杀手们一起冲了过来,转眼之间,数十把短剑插在了恺撒身上。但是恺撒目不转睛地看着布鲁斯特,他用尽最后一口气问了一句:“布鲁斯特,怎么会是你?”然后他就倒地而亡。恺撒至死都没弄明白,他最信任的布鲁斯特怎么会刺杀自己,“无冕之王”恺撒大帝就这样结束了他58年的人生。
【酷评】
恺撒有句超级名言:我来,我见,我征服!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上说:这山在我脚下。成吉思汗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看到敌人的老婆孩子以泪洗面。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战争狂和杀人狂,他们用超人的智慧和累累白骨改变了世界史的面貌。但是,他们并不值得我们赞扬,战争的实质就是,男人流血,女人流泪。因此,和平和永远的和平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东西。
埃及艳后和她的男人们
克丽奥佩特拉(即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是位传奇的女性,她是埃及托勒密王朝倒数第二位国王的次女,拥有着倾城的容貌和超人的智慧。老爹死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兄弟一起执政,后来她一脚踢开兄弟,自己成为埃及的主人。
恺撒大帝征服埃及后,克丽奥佩特拉对恺撒投怀送抱,目的只有一个:保全自己的国家。恺撒死后,养子屋大维掌权罗马,恺撒的干将安东尼声震罗马。前41年,安东尼到达西利西亚的塔尔苏斯,召见克丽奥佩特拉。克丽奥佩特拉认为安东尼可以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于是就坐了一艘镀金大船来到了塔尔苏斯。这艘船不仅挂满了用名贵的推罗染料染成的紫色风帆,还用金片包镶了船尾的楼阁,航行之中船与碧波交相辉映,散发着光彩。楼阁上,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打扮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样子侧躺在串着金线、薄如蝉翼的纱帐中。美丽的侍女侍立在旁,各执香扇轻轻摇动。岸上的人看到如此美景,不禁奔走相告,引来观者如潮……
安东尼很快就听到了消息,没过多久,他就骑马来到了河边。当他看到河中央镀金大船上那薄纱中若隐若现的美丽女子后,眼前一亮,迅速跳上停在岸边的小船,朝河中央划去。上船后,安东尼终于看清了“埃及艳后”的脸,真不愧是“埃及第一美女”啊!安东尼只消一眼就被眼前的这位“艳后”迷得神魂颠倒,不知所措。
罗马前后三巨头
罗马前三巨头分别为恺撒、庞培、克拉苏。罗马后三巨头是:马可·安东尼 、屋大维、雷必达。
三天后,安东尼彻底被“埃及艳后”俘虏,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见计划成功,便找机会对安东尼说,让安东尼帮他杀了埃及王位的继承人和竞争者亚西斯。亚西斯是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同父异母的妹妹,为了躲避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追杀,而躲藏于以弗所。
安东尼二话不说,马上答应了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不久后,安东尼就跟随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回到了埃及。一直到冬天过去,安东尼才找时机杀了亚西斯。公元前40年夏天,安东尼告别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回到了意大利。
回国后,安东尼和屋大维的矛盾有所缓和,为了巩固政治上的联盟,安东尼不得已娶了屋大维的姐姐奥克塔维娅为妻。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公元前37年,安东尼和屋大维矛盾再度激化,安东尼回到东方,准备远征帕提亚,并以征途艰辛、不宜安置家属为由,把奥克塔维娅遣送回了罗马。随后,安东尼到达安条克,迫不及待地约见了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紧接着,安东尼不顾埃及人民的反对,正式迎娶了克丽奥佩特拉七世。
婚后,安东尼带着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远征帕提亚。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施展种种手腕去迷惑安东尼,让安东尼乖乖地把叙利亚中部地区和塞浦路斯交到了她手里。为此,罗马人民对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恨之入骨,认为她是除了汉尼拔以外对罗马构成威胁最大的人。安东尼也为此威信扫地,逐渐失去了民心。
公元前3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矛盾趋于尖锐,一度完全决裂。如此一来,倒是给了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一个好机会。一天晚上,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为安东尼“出谋划策”,让他休了奥克塔维娅,这样一来不仅给了屋大维一个下马威,也好好地羞辱了他。安东尼被说动了,第二天,将休书送到了屋大维手中。屋大维看后愤怒不已,发誓要为姐姐所受的侮辱报仇。他不顾冒犯罗马传统的习俗,从维斯塔贞女(女祭司,奉圣职的30年内须守贞)手中取得了安东尼放置于神庙中的遗嘱,并公布于众。遗嘱中,安东尼不仅对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的领土进行了分配,还指派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将其遗体安葬在亚历山大里亚。遗嘱一公布,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对此,罗马元老院和“特里布斯大会”(古罗马公民大会之一)以侵占罗马人民财产为由,向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宣战,并剥夺了安东尼的执政官职务以及其他一切权力。至此,安东尼和屋大维正式开战。
罗马帝国开始
在消灭埃及和后三巨头之一的安东尼后,屋大维开始把罗马变成罗马帝国。公元前28年,他把元老院清洗了一遍,淘汰了200个声名狼藉的家伙,并把自己列为众元老之首,即元首。公元前27年,屋大维公开宣称要把大权交给元老院,并且放弃对“埃及大粮仓”的管辖。元老们都是“明白人”,他们“抗议”了屋大维的请求,然后把西班牙、高卢和叙利亚的统治权全都赋予他,这些地方不仅是最富饶的地区,而且驻扎着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常备军队。随后,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称号,它代表着无上的尊崇和权威。公元前23年,屋大维辞掉执政官,变为终身保民官,从而超越元老院行使特权。屋大维使用“第一公民”的称号来避讳“王”字,自称是共和国的恢复者、罗马人自由的保卫者。屋大维尽量在形式上与“王”划清界限,他住在一幢很普通的房子里,吃穿用度与普通贵族没什么差别。他自掏腰包装修罗马城,营建各种公共建筑。他尽量不发动大规模战争,又整顿世俗风气,赞美婚姻家庭,批判奢侈浪费以及婚外恋,他还大力倡导文化艺术,使罗马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开创了经济和文艺上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31年,两军在亚克兴海角激战正酣时,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突然离开战场,返回了埃及。安东尼不解,随即追赶过去,抛下了战斗部队任其遭受歼灭。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安东尼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安东尼死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为求自保,又想去引诱屋大维,哪知屋大维不吃她这一套,反而要将她押回罗马,游行示众。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不甘受辱,最后自杀而死。
“埃及艳后”凭借着自己的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还让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当权者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并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为了夺位,她曾引诱恺撒;为了掌权,她曾毒死自己的丈夫;最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又投入了安东尼的怀抱;安东尼死去,她又想色诱屋大维,但却未能成功,最终自杀了此残生。“埃及艳后”之死,代表着统治埃及近300年的托勒密王朝结束,埃及从此并入罗马版图。
【酷评】
埃及艳后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容华绝代,富有心计。凭借这种优势,她让当时最伟大的人物纷纷拜倒在自己脚下。可就是太看重自己的优势,所以,她又死在了自己的优势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家旅行社。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伞,另一个旅行者带了一个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毫发无损。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的时候,我因为有伞,就勇敢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被淋湿了。”拿拐杖的人说:“当我走在泥泞路上的时候,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倒。”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道:“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走,所以我没有被淋湿,也没有跌倒。你们的失误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优势便少忧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上帝之鞭”抽打西罗马
“亲爱的阿提拉,我英勇的国王,自从上次见过你一面之后,我就深深为你着迷了。回想当时的情景,我就忍不住激动。骑在马上你是那么的英姿勃发,一举手一投足尽显王者风范。还有你说话时那磁性的声音,更是萦绕在我耳畔久久不能散去。相思成灾,我本想请求王兄送我去匈奴找你,但是王兄不答应,于是我便想偷偷跑去,谁知还是被王兄发现了,他怕我再跑,就把我囚禁在了君士坦丁堡。我亲爱的王,请你速速前来救我,我愿嫁与你为妻!爱你的霍诺莉娅公主。”
这就是西罗马的霍诺莉娅公主写给“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的信。其实,公主喜欢的并不是阿提拉,而是西罗马宫中的一个低级官员,两人私通的时候被其哥哥西罗马国王瓦伦丁尼安三世发现,为了惩罚和拆散他们,瓦伦丁尼安三世将霍诺莉娅公主囚禁在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霍诺莉娅公主为了报复哥哥,这才给匈奴王阿提拉和西哥特王西奥多里克各写了一封信。西哥特王西奥多里克收到信后只是率军洗劫了东罗马,并没有提婚约的事。但是这封信对于阿提拉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出兵理由。
看着手中的信,阿提拉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
刚刚被西哥特王西奥多里克洗劫过的东罗马皇帝为了防止阿提拉进攻,收买了阿提拉身边的一个侍卫,让他找机会刺杀阿提拉,结果被阿提拉识破。东罗马再次陷入恐慌。正当东罗马严阵以待准备迎战阿提拉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阿提拉不仅没有举兵入侵,反而送上了一份厚礼和一封信,信上说道:
“你我都出身贵族,同样身为国王,但是你的行为却让你失去了继续保持这个头衔的资格,而我却用我的功绩保留了这份荣耀。因此我们之间也就分出了高低。”
东罗马皇帝看完信后,冷汗直冒,如今的他根本无法再像刚即位时对阿提拉那样的强硬,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了屈辱地投降,并交纳了大量的黄金,以求苟安。
阿提拉怎么会就这样放过了东罗马呢?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难不成他善心大发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阿提拉可是“上帝之鞭”,在他的字典里是没有“善心”这两个字的,更不可能“善心大发”到轻而易举地放过东罗马,这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阿提拉想要的是整个罗马。
不久,阿提拉就出访西罗马,拿出霍诺莉娅公主亲手写的信,以此为由,要求尽快迎娶公主,并提出要西罗马一半的土地作为嫁妆。西罗马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当场大怒,严词拒绝了阿提拉的无理要求。这正中阿提拉下怀,回国后阿提拉以此为由,下令入侵西罗马。
著名的“沙隆之战”后,匈奴和西罗马都损失惨重,阿提拉更是遭受了他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但是即便如此,也没能浇熄阿提拉心中的“欲望之火”。两年休整后,阿提拉卷土重来,这次的阿提拉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带领着他的铁骑兵以锐不可当之势踏平了意大利北部。惊恐万分的罗马人形容阿提拉大军时说:“凡是阿提拉马蹄践踏过的地方,连草都永不生长。”阿提拉大军节节胜利,西罗马皇帝仓皇出逃,一路从行宫逃到了旧罗马城。
西罗马皇帝深知不是阿提拉大军的对手,只得派出教皇利奥一世和元老院的首席议员阿维努斯及禁卫军统领特里杰久斯等显赫人物组成议和使节团,去跟阿提拉谈判。最后,阿提拉接受了议和的条件,撤回了匈奴,临走时还警告说,如果罗马胆敢再次悔婚,他势必踏平整个西罗马。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453年,早已妻妾成群的阿提拉竟然娶了一个名叫伊迪可的日耳曼姑娘,难道他已经忘记了霍诺莉娅公主了吗?这个答案或许也只有阿提拉自己知道了。婚礼当天,整个匈奴举国欢腾,可见伊迪可是多么受欢迎和重视。这个伊迪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会让“上帝之鞭”阿提拉如此着迷呢?原来阿提拉是在退兵回匈奴的路上碰到伊迪可的。伊迪可的美貌让阿提拉一眼就看上了她,于是便把她带回了匈奴。一年后,阿提拉决定纳伊迪可为妃。
罗马帝国
自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后,罗马帝国被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为前期帝国(前27年—公元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3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才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伊迪可的出现让匈奴的大臣们一度认为她就是西罗马派来的奸细,但是阿提拉根本就不相信,最后还下令,谁要敢再说伊迪可是奸细就杀谁。如今阿提拉要纳伊迪可为妃,大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他们的王能平安无事。
夜幕降临,狂欢了一天的人民渐渐散去,伊迪可扶着阿提拉回到了房间……第二天一大早,当众人准备给这对新人贺喜时,却听见从新房里传出了“呜呜”的哭声,大家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阿提拉鼻孔流血,双目圆睁死在地上,而伊迪可蜷缩在墙角吓得瑟瑟发抖,不停地哭泣。一代枭雄阿提拉就这样离奇地死去,有人说他是因为饮酒过多,情绪激动导致鼻血流入气管,窒息而死的,也有人说是伊迪可在新婚之夜杀了阿提拉,因为伊迪可就是西罗马的奸细。不管事实怎样,伊迪可都没能逃脱杀死阿提拉的嫌疑,最终被匈奴大臣们杀死。
西欧人曾视阿提拉为最可怕的敌人,是残暴及掠夺者的象征。而北欧的萨迦人却视他为最伟大的皇帝。不管是残酷的敌人还是伟大的皇帝,也不管阿提拉到底是英雄还是枭雄,都不能忽视他打造了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的帝国版图。
【酷评】
东罗马的妥协助长了阿提拉的嚣张气焰,以至于后来西罗马惨遭濒临灭国的境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邻居和一个坏邻居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购买房子时,更看重房子所在社区的品质和品位,也就是说更在乎以后的邻居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认为,忽视了邻居的选择,很可能给今后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事实确实如此,邻居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个好邻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