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9100000001

第1章

于其光菩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却住一面。五体投地悲泣流涕而白佛言。天中尊如来欲入涅槃。时欲将至。若灭度后千五百岁。五浊众生多作恶业专行十恶。如此众生福德力薄。于佛所说十二部经甚深妙法多文广义意趣难解。于其法不可揽。愿佛慈悲为说大乘决定真实。令此众生得真妙药。疗诸毒病悉令得愈。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为诸众生问如是事。得大利益不可思议。我当为汝分别宣说真实大乘决定了义。何以故。度众生故。令诸众生离烦恼故。出地狱苦生净土故。必定解脱超生死故。汝等皆当一心。为汝宣说。尔时大众皆大欢喜踊跃。异口同音俱发声言。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佛言。诸善男子。欲求解脱当断攀缘。一心无二舍有心相。心性体空。于心性中无染无舍。若无取舍即无所得。若无所得即名菩提。何以故。众多烦恼皆一心生。心若不生烦恼不生。于诸境智即无取舍。若无取舍即离诸着。若离诸着即不攀缘。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境智能生善恶。是缘起处。内外二边诸法相入。云何于中而不取舍。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一禅聚观诸内外必竟不有。何以故。观内顾内真性不生。观外顾外无明不起。无生无起即无涅槃。是为清净。是妙良药。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大乘实相甚深微妙无上良药入一乘谛。而后众生三业不净。作十恶业行阐提行。根基狭劣难可措心药病差别。作何方便令入大乘。佛告虚空藏菩萨。我有方便令入大乘。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昔闻如来为大乘人说六波罗蜜法。为中乘人说十二因缘法。为小乘人说四谛法。为阐提人说十善法。皆对病根为说良药。云何今日说一乘法以救四人。佛告虚空藏菩萨言。我说一乘道法。犹如一地能生万物长养一切。犹如大雨普润一切在地生者皆得润泽。犹如一米一味之饭在世众生人及非人皆以为食。食者悉能长养身命。譬如药王善合妙丹。众生病热服者清凉。众生病冷服者温热。诸下痢者服之即断。诸下闭者服之即通。无病不愈。我说一乘法于彼四人疗诸疾病亦复如是。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令彼十恶阐提众生入一乘道。佛告虚空藏菩萨。善男子。我一乘法即具三乘。更无别说而作三乘。汝当谛听。为汝宣说。善男子。妙道深体一相无二。以方便故而说三乘。诸法三乘皆符一观。一切众生虽有四种。而于佛性亦无有二。何以故。一切佛一切众生同一性相一体无异。众生之心自起分别。佛是众生。众生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众生性皆同一性。一性平等等诸法故。我有方便令入一乘。善男子。令彼众生牢固心城。勿令贼入六识大门。金刚守护观心住处知心住处。于心住处即不住心。若不住心心则不住。不住诸恶及以境界即不攀缘。离攀缘故心即无求心。若无求心则无住。若无住处即名实住心。善男子。众生之心作诸烦恼。皆为心神所起不住故。其心若住即无烦恼。若无烦恼即是菩提。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作诸烦恼其心不住。从何力起而作攀缘。愿佛慈悲为众宣说。佛言。一切众生作诸缘起有二性力。何等为二。一者缘外境界起。是缘性力。二者不缘境界起自心自起。是性力。善男子。令诸众生不起二性。则无烦恼则无菩提。若无烦恼若无菩提入真实处。是真菩提。汝等菩萨若化众生当令心住。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化度众生令其心住。住在何处而得菩提。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善问。如是心义是大菩萨摩诃萨不可思议。汝当谛听为汝宣说。善男子。若化众生令其心住。住不在内。住不在外。住不中间。诸佛乘法亦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住一心神于无住处故得菩提。若得菩提亦无菩提可得。是名如如。何以故。烦恼妄生。为妄空故。诸法不自生。法亦空故。此心但有空名。心亦不可得心亦空故。诸善男子。若知心空。不应于一空心中妄见一切。若见一切即名心垢。心垢若无即名漏尽。眼色与心界三空常净。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法若然。一切众生应于一身一心一世界能入一佛世界。一佛世界能入遍满虚空一切佛法世界。佛告虚空藏菩萨。善男子。如是如是。一切世界入一世界。一一世界有一一莲华座。一一莲华中各有一如来座。一一如来身充满一切世界。示现一切世界皆悉虚空。诸佛庄严一切世界有一一菩萨。身充满一切世界。有大神力。于一毛孔中安置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入一众生身。一一众生身一一世界数。一一世界即是一佛。一一佛道场一菩提树。一菩提树下各有一佛座。一佛身充满一切世界。一一佛妙声亦充满一切世界。一切世界皆随所应无不闻解皆为欢喜。诸行者知法在其身中。不应而于他方一切世界之处而心佛身。应于一心一世界处而求佛身。于一身中能生一切身。于一切身中能生一身。何以故。一身一佛身故。一切众生身。众生身及诸佛身皆从一心生。一心若善诸法善尽。一心若恶诸法恶尽。若作恶业则生恶众生之身。若作善业则生天人诸身。若于一心离一心想。于心相中空无所得。复离空心界于无取地能生佛身。于佛身中一身无二。一佛性故。一佛性中即一心性。于一心外更无他求。若作他求即为颠倒。何以故。一切心法无由外请。于外请处即名为他。若求他处即名虚妄。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于一心中而得佛者。一切心中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若各各能定身心即得成佛。离此外更无求佛处。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诸佛如来皆以一心法令诸一切众生一切之心于一心中而求佛法而得佛身。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有佛性。于佛性中而求得佛。一切众生皆有心亦有佛性。是为可得是为可见。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入佛妙性实相之际。亦不可得非不可得。亦不可见非不可见。何以故。菩萨说佛性有即名谤佛。说佛性无亦为谤佛。说佛性亦有亦无亦为谤佛。说佛性非有非无亦为谤佛。何以故。菩萨众生佛性非有如虚空。非无如菟角。菟角无故。虚空常故。非有质相。非有空相。离诸形相。无所著故。不在生处。是故不垢。不住灭处。是故不断。众生佛性妙相如是。说佛性有即增益谤。说佛性无损减谤。说佛性非有非无戏论谤。说佛性似有似无相违谤。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佛性若妙如是离诸境界则无所染。由如虚空体性常净。云何众生作诸烦恼。若作烦恼心则是垢。是心之垢从何而生。唯愿世尊为众宣说。令诸众生皆悉闻知。令诸众生破诸烦恼。除荡心垢永离盖缠。佛即嬉怡微笑。以左手掌摩菩萨顶。放大光明普照一切。尔时大众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踊跃。佛言。菩萨为诸众生所作如是问是名正问。是度众生。若作他问是名邪问。是灭众生。菩萨汝能正问是度众生。汝等众生皆当一心专念谛听。除散乱想无营物外坐性坚志。为汝宣说。若闻说者一切十恶众生皆得解脱。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大众一切众生皆以一心无余乱想。唯愿世尊为众宣说。佛告菩萨大众等。一切烦恼从颠倒生。一切颠倒从妄想生。一切妄想从有我生。一切有我从无本生。一切无本即是无住。无住无本即为不有。有则为垢。无则为净。于其净处是常波罗蜜。是乐波罗蜜。是我波罗蜜。是净波罗蜜。若作是见名为正见。若作余见名为邪见。如是见者是人有慧。作他见者是人无慧。若有慧者则方便解。若无慧者则方便缚。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其净处若有众生常起常想。常起乐想。常起我想。常起净想。即是有慧。即非颠倒也。佛言。菩萨若有众生如是想则名正想。是人正见。是人有慧。何以故。如来法身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清净处诸佛法身。作是见者是人是佛。真一弟子从正法生。从法化生。从佛口生。得佛四依。虽曰凡夫是四依菩萨。善男子。于我灭后。若五百岁若千岁若千五百岁后。若复有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于常乐我净处信心正见。复以此法教一众生则名菩萨。虽曰凡夫得受供养。是出家人。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夫是出家之人剔除须发而被法服受持具戒不染于俗。是名出家得受供养。如来今说凡夫是出家人得受供养。不了其义。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剔除须发者。剔除名想伏身无我。而被法服直心无谄曲欲离俗故。持具戒者不起贪嗔痴。我说彼人是名出家。虽是凡夫能伏身心不起我慢心不染尘俗。久离于俗心如金刚不坏戒性。虽是凡夫是真出家。复于此教大乘经中修行如说信佛语故。见常乐我净为众生宣说。虽是凡夫是四依人。是行菩萨得受供养。名曰行者。得慧方便说大乘法。如是法性皆不离心。从心化生。湛然常一。一相无二。于一相中亦无内外亦无中间。离一切故。若离一切即无生灭。无生灭者即是真如。真如常住。法僧不灭。三界众生自生自灭。善男子。故说众生无我。诸佛如来是真实我。能破生死流故。汝等众生。若求常住当离诸欲作无生行。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作何行业名无生行。佛言。诸善男子。我不生他则他不生我。何以故。体性清净空非有非无常。诸境空清净非无非不断。菩萨诸佛如来恒以一味一性之香熏诸众生一心性净。而诸智者得会空解。而诸愚者入迷执缚。何以故。智者众生无有痴故。于有觉性觉诸无明不起无觉不空不定。入一清净永离诸恼。愚者众生为有痴故。于有觉性不觉无明即起无觉作诸尘恼。若有悟觉则无无觉。若无无觉则病不生。若病不生则无有觉。若无有觉若无无觉即无痴心。何以故。一疑心中有二意故。若无疑心即不生病。若有生处即入空舍。一性真空有为无相。逢境缘起如空幻化。菩萨令诸众生当断疑心而作心师。不师于心离诸可欲无令放逸。若生念处即须当断。前念后念念不相违。即得顺理不起无明。不定有觉本不动故。若起念时止念前起。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念前若起作何法觉而能止之。佛言。菩萨令诸行者每观心住处。知心住处即不住心。以是觉故。觉则止之。念欲不起。即无止观。若有起处安住虚空一性。空中染净俱灭。自性清净不取不舍。念亦不生。无生无行。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一佛性觉更无余觉。妙性常存犹如虚空。不着一切。菩萨若行此行。犹如执杖以打虚空不染而着。是名法行。若有染处即入方外。游行净地一心无二。入定正性观一实谛。而以忏悔。尔时众中有一阐提名曰多欲。从昔以来多作恶业。专行十恶。为诸憎恚嫉姤四蛇牵引为诸妄想二鼠啮断心根。犹如有人绳悬在树。四蛇在下吐毒向之。树上二鼠啮绳欲断。若心灭即三业净。若心不灭眼色与心俱为妄想。为见所缚将堕地狱。尔时一阐提因佛闻法。于一念中心生惭愧。欲问如来忏悔之法。心怀惭愧不能发问。如来神通即知其意。欲令是人离诸苦恼出地狱门苦。语虚空藏菩萨言。于我涅槃后。若有阐提之人多作恶业。灭佛三宝谤正法作五逆。必当堕落。于诸地狱乃至十二大劫由不得出。汝等菩萨当发慈心。令此众生发露忏悔皆得解脱。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作何法悔而得罪除。愿佛慈悲为分别说。佛言。菩萨若欲忏悔当观实谛。若见实谛诸罪悉除。佛说语已。尔时众中百千万亿一切众生人及非人。皆悉一心观一实谛。观见见已罪垢皆灭。唯阐提人不见。其一阐提多欲即从座起五体投地而白佛言。世尊。我心无明。虽复学观不见实谛。从无始以来乃至今日纯行十恶。作何方便令我得见实谛令罪消除。佛告多欲。汝等阐提皆悉一心。为汝分别解说。多欲。汝等众生当观身心一佛性。法身佛性即一无二。若此二种能作一观。是名正观。亦名一相正见。若见有二即名为邪。若作邪见即烦恼起。若无邪见烦恼不生。烦恼若断即名清净。佛言。汝等众生皆当一心观一佛性。佛性之外更无所见。若有所见皆为虚妄。作是虚妄则为颠倒。多欲一心净则法法净。一心垢则多法垢。垢则为罪。净则为真。心若离垢罪即不生。多欲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乃至今日。作诸恶业无量无边。历千万劫今日发心。观一佛性实谛。无边之罪皆悉除不。愿佛世尊为我解说。令我一心无疑。佛言。多欲。若观实谛诸罪悉除。何以故。多欲。昔日垢心今日净心。一心无二更无别心。今日心净昔心亦净。是故当知从无数劫来诸罪尽灭。譬如千年尘镜以衣一拂。其镜即明。诸尘皆尽无有遗余。又如千年闇室燃一炬灯。诸闇皆尽。汝等众生常应一心观一实谛。于诸法内作诸法行。去离世间一切诸法。何以故。多欲。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其法若坏行亦无常。行若无常法则生灭。离生灭法即名真谛。多欲。譬如瓦师作诸瓦器。随心所欲其器无定。其器相及以名字皆悉生灭。唯有瓦性一性是常。诸余体段悉皆生灭。是生灭体即不自生。若不自生即是不有。多欲。佛性如瓦。众生性如器。是生灭法。若离诸业即是佛身。观一佛身即无他业。多欲白佛言。世尊。我观实谛诸罪已灭。复作何业而生法身。佛告多欲。若观实谛诸病不起罪垢俱息。心如金刚必竟不坏。善能持戒。心如虚空内外清净。善入禅聚。心如风火。诸行悉散善依智慧。即名解脱。以解脱故则能知见。多欲。汝能修行是事即得五分法身。多欲白佛言。世尊。五分法身有何因果。佛言。多欲。佛性常因法身常果。何以故。因心佛性缘得果。离因离果则无因果。若无因果是佛真身。多欲。于心净国当住寂净当观实念。则此念中即生净国。可为众生如如说法。入心真空离诸动说。三识一性金刚不坏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名曰无行。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佛灭后五百岁。若千岁若千五百岁后。若为众生说法。当何法说。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令我无疑。佛告无行菩萨。善男子。若一千五百岁后为众生说法者。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如是说者是真说法。若说文相动口动心。皆是诽谤善男子。若于一切众生处说法。当如如相说平等相说。何以故。当时一切众生皆同一病。一心一佛性一性平等等诸法故。于中若说高下即名邪说。其口当破其舌当裂。何以故。一切众生心垢同一垢。一切众生心净同一净。何以故。一切众生一心净则同一十善法净。一切众生一心垢则同一十恶垢。众生若病同一病众生须药应须一药。若说多法即名颠倒。何以故。为妄分别善恶法破一切法故。随基说法断佛道故。菩萨若当说法。当如如相说。无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如相说。佛告无行菩萨言。善男子。说一体真法是如如说。直心具说是如如说。无偏执说是如如说。无分别说是如如说。住心一净处说是如如说。诸说不可说是如如说。尔时无行菩萨欲令大众一切众生悉皆明了。重白佛言。世尊。云何说不可说是如如说。佛告无行菩萨言。善男子。一切诸法自相空说则不可说。一切说法无相说即不可说。一切诸法无作说即不可说。善男子。若如是说即不可说是如如说。无行菩萨白佛言。世尊。法若如是说云何直心具说。佛告无行菩萨言。善男子。直心者直以心信如来义说不以自心说。具者具十善义。具四谛义。具十二因缘义。具六波罗蜜义。具三解脱门义。具如是等法。于一心中一佛性地等一净说。是名具说。是如如说。何以故。一切诸法俱为一故。菩萨等一净法。犹如一大海水味种种珍宝所有。求者随心即得。犹如一神丹种种诸杂药和合而以合成疗治一切病。服者一一除愈等。一净法一心净一佛性一性净法亦复如是等诸法故。如是说者是净说。若别说者是秽说。何以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无无佛性。但觉有远近。无无法身分者。若定根机。为小乘人说小乘法。为阐提人说阐提法。若如是说即名不说佛道法。是断佛性是灭佛身。是说法人当历百千万劫堕诸地狱。纵佛出世由不得出。纵令得出。若生人中即生边地下贱无有三宝处。缺唇无舌。获如是报。何以故。菩萨众生之性则是法性。法性常净具一切诸实相好。从本以来无得无失无出无没。性常真实。亦无虚妄亦无烦恼。亦无涅槃亦无增减。究竟清净一性清净。即是菩提清净性。菩提性一性无二平等清净言语道断。犹如虚空。内外清净是一清净。亦不处内外亦不处中间。无言无说。云何于中分别病药。若无分别是无分别智。善男子。离一心外一清净外一佛性外。即无佛可求。即无法可说。即无僧可得。何以故。佛是法故。法是僧故。僧是无为。无为则是佛性。佛性则是法身。是故我说。此经唯说一众生身一心。一清净一佛性一佛道场一菩提树。充满一切世界入一切众生身。善男子。一切佛从此经生。一切法从此经生。一切僧从此经见。受持是经者即名受持三宝。念此经者即名念三宝。供养此经者即名供养三宝。无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念三宝。若念三宝得几多福。佛告无行菩萨。善男子。若念三宝犹如虚空。其福无量不可思议。若念三宝安住虚空。心中乃至不见佛法僧。是则不见诸法。不见诸法则于法中无疑惑。于清净处念一实相一体三宝。是念三宝。无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于三宝中一心正念。于烦恼处自心不起。对缘不起。于诸善法亦复如是。住一净心依一佛性。不动不住不为法体。救众生如己身。化诸众生如化一身。爱诸众生由如护眼。是菩萨行非菩萨行。愿佛世尊为我宣说。佛告无行菩萨。是菩萨行。若化众生当令众生持心不持语。持行不持法。若为说法说文不说字。说义不说文。何以故。佛性是义故。何以故。离文相故。若取文相是为虚妄。若舍佛性是为失本。善男子。若失佛性而求佛者。由如影中为人治病。由如攒冰而以求火。由如无翼鸟意欲高飞。终无得法。善男子。于此经中调心取义。不得随文当取其理。若不取理即名虚妄。亦复不得于其理上恶取空相而化众生。即名空见一阐提。但令众生于一心中一佛性相观知实有。是实有相亦不在有亦不在无。观此妙有如如实相。当即住心。依此相处。若住相处即名清净。是清净处住即无本住即是动。是故诸佛如来从无本处建立一切法。尔时无行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圣大佛尊欲入涅槃寂为度众生故

说实一乘经我住慈悲地怜愍众生故

于诸了义处问佛一乘心如来所说法

皆离于世间入实说佛性诸法皆清净

离文离相处亦不中内外说即不可说

故名说如如是故平等法住在于一性

一性清净法本来不生灭于空不空中

妙性常无体解脱非解脱本净不染故

诸染本不着妄着如埿污是埿自为污

妙性常净故净即无所净污亦无所污

埿性是为垢垢性本相空垢性似狂花

落树还如故树性无生灭狂花自来去

佛性本无生离诸生灭处无有动不动

性本常尔故一一不一一不名不可说

亦复离诸见不见处可见常乐我净故

见则是菩提菩提妙觉性不动无所觉

即是众生身一心一佛性一佛一道场

一大菩提树能满虚空界普入众生身

于真三宝中同一无有二不住形质处

亦不住空边入于妄有所必竟空寂舍

本来无本处建立一切法教化诸众生

同类推荐
  • 观光日记

    观光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咽喉脉证通论

    咽喉脉证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楼迷史霞笺记

    情楼迷史霞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仇史

    仇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官司寇

    秋官司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废物王妃要逆天

    废物王妃要逆天

    花痴得近乎废物的王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公和姐姐搞暧昧,却被自己的姐姐推落了荷花池,一命呜呼,醒来之后的废物王妃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新灵魂。智斗小三姐姐,恶整出轨老公,赚钱赚到手软,废物王妃上演了一出出逆袭的戏码。蓦然回头,却发现霸道王爷爱上了废物王妃,却不想横生枝节,女主的弟弟竟然是他国的太子,暗恋女主多年,两边都是高富帅,究竟如何取舍?废物王妃逆天啊!【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闺情卷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闺情卷

    三秦出版社《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这一套书,更是一个独具新意独具创造性的策划。由活跃于当代中国文坛影响力的小说作家,对经心挑选的古典短篇小说进行新编或者说再创作,将原先几千字甚至只有几百字的小说新编为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这其中的某种神秘感就足以使人掀卷探幽。
  • 魔纹道

    魔纹道

    六十二年前,刘半仙列出一张问鼎天下谱,将神州皓土修为最为高深的五十人做出一个排名。由此引得无数高手相互厮杀争夺名次,此谱每二十年更新一次,当第三次更新后的两年,人们惊讶的发现,谱上多出一个不该多的人,少了一个不该少的人。仙、魔、妖三足鼎立,黑芒楼的神秘出现打破格局,而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横空出世,要如何在茫茫红尘中找寻一片净土?无可奈何花落去,秋叶萧萧独徘徊。
  • 岁月记录我爱你

    岁月记录我爱你

    她以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结果在还未踏入之前就埋葬了爱情,心灰意冷的她巧遇到了他,她早已不记得他是谁,一场有意或无意安排的误会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 不懂责任,你一文不值

    不懂责任,你一文不值

    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和商业准则,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责任心,他的能力将无法在工作在体现。因此在老板的眼里,责任是评估一个员工的第一法则。责任决定能力,责任催发能力。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开往地狱的列车

    开往地狱的列车

    龙泉镇。一个地处黑龙江、吉林两省交界的十字枢纽的重镇。一九四三年七月的一个下午,一前两后三辆摩托车在前面开路,引领着一辆插挂膏药旗的黑色“福特”牌汽车,疯狂地按着喇叭,挟风掣电般地驰过龙泉镇正大街,接着一个急转弯,速度不减地开进一所大院。这是一个青石结构的院落,院门前站着两名荷枪的门岗,高高的院墙架着双层电网,四个形同怪兽的岗楼踞于院墙四角,枪管从黑森森的枪眼探出来。
  • 心理师之四季档案

    心理师之四季档案

    一件离奇的坠崖事件,究竟是预言成真?还是另有别情?随着咨询师的层层推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神秘的白牡丹

    神秘的白牡丹

    选取了亚森?罗宾探案故事中的精彩篇目,分为白色的牡丹花、恐怖的威胁、曙光初现、间谍活动、巴尔干火药桶等5个章节。在本书中,主人公罗宾街头救下一位金发女郎,并与其成为了好朋友,谁知却因此而卷入到一场国际大阴谋之中。为了消弭欧洲战事,罗宾只好挺身而出。
  • 无情的总裁

    无情的总裁

    八月的寒热刚刚过去,九月了,天气变得也很快,早上还阳光普照,下午居然满天乌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到了傍晚开始绵绵细雨,接着晚上雨停了,要不是满地的积水,谁都没有办法想象刚才的暴雨真的来过?一个穿着学校制服的人跑过去了,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人正注视着他。“薇,她是谁?”胖胖的女生一双眼睛正看着从她们面前跑过的人,疑虑的问旁边的好朋友。“谁?”戚雨薇刚刚在想事情,根本就没注意到什么人。……
  • 恶魔总裁之倾城虐恋

    恶魔总裁之倾城虐恋

    林帆刚从夏威夷度假回来,一下飞机就接到死党叶璐的电话,莫名其妙让她赶紧跑路。她以为又是恶作剧,还饶有兴致地调侃她,后来看到父亲也发来让她快跑的短信,才醒悟。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白千逸派来的人已经出现在她面前,慌不择路的她在机场狂奔逃跑,看到一辆西尔贝想都没想直接劫车。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她上的车才是真正的贼船,那个被她坐在屁股下夺走钥匙自称千俊臣的男人就是来抓她的白千逸。毫无疑问这是白千逸设好的局,而她刚好愚蠢又无厘头地自投罗网了。一直活在骗局里的她,给白千逸当免费保姆,被他各种捉弄和陷害,这都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她居然慢慢爱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