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4300000004

第4章 福州行脚

三坊七巷小黄楼

最早听说福州有三坊七巷,是十来年前。那时我正研究明清园林,也对江南古镇及各地古民居坊巷面临的拆迁问题十分关心。有朋友告诉我,福州城中过去精英聚居的地段,那些深宅大院与亭台楼阁,经历“文革”的摧残,凋零的凋零,颓圮的颓圮,废置的废置,早已不复当年辉煌的岁月。更惨的遭遇,是“文革”后期,你占领一片前厅,我控制半区后院,他就在花园一角搭起铁皮房屋。为免侵犯他人领地,便划地为界,砌砖围墙,把原来精心构筑的园林宅院,五马分尸似的,切割成小块小块的革命成果,建设了浩劫之后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贫民窟。改革开放的新机遇,促成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的结盟,就听到风声,说要拆除三坊七巷,建起媲美香港的高楼大厦。拆除明清古建筑,瞎盖一批钢筋混凝土,以现代化为口实,完全不顾及历史文化传承,抹杀传统建筑的人文情怀,是我坚决反对的。因此,虽然还没搞清楚,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已经跟随内地关心古建筑民居的朋友,大声疾呼,像喊口号一样,到处呼吁:抢救三坊七巷!捍卫福州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应该发出最后的吼声,关心民族文化的存亡。

因为关心三坊七巷,也就去找了资料,弄清楚是哪三坊,是哪七巷。原来这块地段在福州鼓楼老区,地处乌山与西湖之间,唐宋元明清都属于高级住宅区,是世家显贵聚居之处。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光听听这些名称,就可以知道,住的是些世家贵族,大多数是科举扬名、飞黄腾达、衣锦荣归之后,回到家乡大兴土木,建起的深宅大院。衣锦坊出过写《东莱博议》的吕祖谦;文儒坊出过“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林瀚家族、担任过台湾总兵的甘国宝、“七子皆科甲,三世四翰林”的叶观国家族、清末名臣陈宝琛、民初学者陈衍、民国报人林白水;光禄坊及其隔邻,出过“程门立雪”的杨龟山、晚清名臣林则徐、翻译大师林纾、现代文学家郁达夫。郁郁乎文哉,真是不胜枚举。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听来似乎并不显赫,却在此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历史故事,而且各有其命名的传说。唐代黄巢造反,从山东河南,一路杀过长江,经江西、浙江,攻占了福州。据说,他驻扎福州期间,少不了烧杀抢掠,但是,经过黄璞居住的街巷,因为钦仰黄璞是著名诗人,曾下令“此儒者也,灭炬弗焚”,黄巷才得以保存,并因此而称为黄巷。还传说黄巢军队经过安民巷口,出示了安民布告,所以,巷名“安民”。唐末五代期间,王审知占据福州,受封为闽王,扩建福州城池,保境安民,大兴文教,维持了地区的稳定繁荣,当时人建了育王塔,表彰文运昌盛,因此而有塔巷。王审知死后,他的儿子僭称帝位,国号大闽,为王后陈金凤建了宫苑,该地后来就叫作宫巷。

明清以来的七巷,人才辈出,科第辉煌不亚于三坊,如陈梦雷(杨桥巷)、李馥(黄巷)、陈寿祺(黄巷)、梁章钜(黄巷)等人,不但位高爵厚,也都是文章巨公。在清末到民国期间,更是出了不少名人,如郭柏荫(黄巷)、沈葆桢(宫巷)、林则徐的儿子林聪彝(宫巷)、严复(郎官巷)、王仁堪(黄巷)、萨镇冰(黄巷)、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塔巷)、林觉民(杨桥巷)、谢冰心(杨桥巷)、郭化若(黄巷)、邓拓(宫巷)等等。早在明末时期,天主教传入中国,福州宫巷的“三山堂”教堂就是福建传教的基地,艾儒略(Giulio Aleni)应邀来福建,曾在此讲道二十多年,并与闽中士大夫十分投契,不但与叶向高、张瑞图、何乔远、徐等名士交往密切,而且在福建各地广收教徒。毕方济(Francesco Sambiaso)也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来到福州,在南明隆武帝的礼遇之下,扩建了“三山堂”,进一步推展了天主教的传播,直到清兵控制福建为止。

让我觉得特别有趣的是黄巷。短短的一条巷弄,从清末到民国,出过这么多人物,而且一家接着一家,争奇斗艳似的,你家出个举人,我家就赶紧出个进士,他家就出翰林。或许是世代簪缨,家庭教育有方,人才就可以辈出,造成整个社区的蓬勃发展,从明清一直辉煌到民国期间。所以,到福州,就先到黄巷去参访。

黄巷最精彩的院落是小黄楼,庭院深深不说,曲折婉转之中,还包藏了两座小巧玲珑的花园,让人在赞叹厅堂宏伟壮观之余,有突然惊艳之感。现在修复的小黄楼,其实合并了原来的两家宅院,一是梁章钜(1755—1849)在道光年间回福州养病,修葺旧居而成的黄楼,二是陈寿祺(1771—1834)所建的寓所与小琅嬛馆藏书楼。两处院落经过文物保护单位整修之后,合并起来,有着极为精彩的幽静园林,隐蔽在墙垣之后。穿过重重厅堂,弯过曲折的小径与角门,天光云影映照着古木清潭,以小见大,像山水画的深远幽邃,可以思念宇宙之无穷。我不禁感叹,古代福州造园工匠叠山理水的设计巧妙,其纤微细腻的审美构思,比之苏州园林,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过去所熟悉的梁章钜,是书本文献里的学者。读过他写的几种笔记,如《归田琐记》、《浪迹丛谈》、《浪迹二谈》、《浪迹三谈》、《楹联丛话》之类,对他个人没有感性的认识。看到他经营的屋宇房舍,走过一间间厅堂内室,再伫立在他休憩的“知鱼乐处”小园,好像逐渐认识了这个人追寻的情趣,也似乎能够体会他写的《归田》一诗:“人间清福是归田,消受还宜静者便。最可发人清醒处,水精域与蔚蓝天。”

陈寿祺在梁章钜修葺了黄楼,并赋诗言志之后,和了一首《黄楼诗和茝林方伯》:“黄巷门庭忆德温,黄楼新构面梅轩。但教地踵兰成宅,何事名争谢傅墩?白社人开九老会,绿杨春接两家园。买邻百万因公重,付与云仍细讨论。”自注:“余宅与藩伯隔垣,前后亦有两小楼,然不如公文采风流远甚,愧无以张之也。”一方面是说自己有幸住在梁家隔壁,可以借此得到德行的辐照,另一方面则赞誉邻居的文采风流,有园林院落如此,后辈可以传为佳话。陈寿祺还有诗,写自己藏书十余万卷的藏书楼,《小琅嬛馆》:“不读楞严礼玉宸,缥缃充栋可安身。买来万卷皆清俸,不许儿孙更借人。”建了屋宇藏书,书香满室,花的都是辛辛苦苦的俸金,干干净净,还警告儿孙,不准借书给外人。

不过,这都是往事了。不管是梁章钜的厅堂园林,还是陈寿祺的缥缃十万,早已随着时代的变动,成了过眼云烟。好在文保工作抢救了一些残迹,让我们还能依稀揣摩过去的文采风流。

仓山雨中行

为了探索法国文豪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在福州的踪迹,在清明时节,我到了福州城南的仓山。这片俯瞰闽江流过山脚的冈峦,在清末的时候还很荒凉,山坡上除了开垦的田地,就是散布到处的坟茔。福州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的口岸,欧美的商人与传教士很早就来到此地,却发现难以驻足在士绅聚居的城中,更谈不上发展了,于是,退而求其次,来到闽江南岸的仓山,盖了不少洋楼,有教堂,有领事馆,当然还有洋人居住的宅院。1897年前后,克洛代尔来到福州,担任法国领事,就住在仓山上的法国领事馆。

多年来我一直询问福州的朋友,当年的法国领事馆还在吗?回答都很模糊,偶尔有老福州会说,以前是在的,后来给圈进海军大院,不让人进去,存亡莫卜了。直到前两年,在一场国际会议上遇到了一位福建师范大学的老教授,说他的一个学生,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克洛代尔的,曾经考察过这位法国领事在福州的行踪,不过也进不了海军大院。法国的克洛代尔基金会也有人来过,按照克洛代尔的著作,一厢情愿,画了一张十分仔细的地图,想要按图索骥,也只能望海军大院而兴叹。他说,你来福州,我叫学生带你去考察,在仓山一带走走,即使找不到法国领事馆,至少可以体会一下当年洋人生活的环境。

也许今年的清明不想辜负杜牧的诗意,一大早就纷纷下起雨来,平添几分寻觅历史遗迹的凄清。经过了一百多年,仓山早已不复旧日模样,但是改革开放的步伐毕竟还没登上这片山峦,所以,除了海军大院盖起了十几二十层的大楼,仓山一带还基本保持五六十年前的格局,有着民国时期的风味。在霏霏细雨中,我们沿着山坡,高高低低,穿行在石墙与古树之间。粗犷岩块砌成的高墙,长满了苔藓,在岩面上镂刻了时间的沧桑。雨中的大榕树,至少也有上百岁的年纪了,须发从粗壮的枝干垂下,让人想到昂啸的战马,驰骋在时间的原野,苍古之中有着无限勃发的气势。参天的香樟树,黝黑的树干与枝丫萌生了新发的枝叶,在雨中展示出丛丛簇簇轻灵嫩绿的春意。雨雾朦胧之中,似乎回到了百年之前,回到克洛代尔跋涉在山坡上的情景。

在克洛代尔的笔下,当年的仓山,有着无数的稻田和橘林,散布着几个村子,村口都有一棵大榕树:“村口,在一群谦逊的族人簇拥下,榕树像个老族长,披着一身浓密黢黑的叶丛。人们在他脚下,建了一座祭祀台子,在他心窝里和枝干分叉的地方陈放着祭坛和一个石人。他是这整个区域的见证,他用无数须根紧紧地缠绕着大地,永远待在这里。无论他的影子转向何方——也许是他单独跟孩子们一道,也许全村的人聚集在他长长的虬曲的树荫底下——淡红色的月亮总会透过他的叶间的拱形缺口,洒下一片清辉。”他还发现,步行在仓山的小径上,感觉到光影在大自然中的移动与变化,有一种庄严的气氛,让他在跋涉途中,舍不得离开山坡上的美景:“我看了心里欢喜,我懂得这一切。这座即将走过的静静的桥,这些就要上下的山冈,这座就要跋涉的涧谷,在那三棵松树之间我已经瞥见了陡峭的山岩,现在我得在此驻足片刻,好尽情观赏白日之终结。”

在迷蒙的雨雾中,我们从山顶俯瞰闽江。穿过山脚新建楼宇的缝隙,可以看到片段的江景,以及重建的万寿桥(现已改名解放大桥),也可以远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福州。虽然时过境迁,无法寻觅克洛代尔在仓山上确实的踪迹,但是,环绕着仓山的高墙古树,以及一些即将倾圮的古旧洋楼,包括当年的海员俱乐部,可能是法国领事馆的楼宇,走着走着,似乎时光倒流,就在蒙蒙细雨中,回到了克洛代尔文学想象的世界。

同类推荐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爱国家,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1948年6月,他虽贫病交加,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 杯中窥人

    杯中窥人

    亲近杂文还因为宁夏杂文学会的领导者为杂文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宁夏的杂文界颇为活跃,先后出版了杂文学会会员文集《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杂文:宁夏十人集》《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连续举办了七届宁夏杂文大赛,还通过召开杂文创作研讨会、举办博客博文大赛、组织会员外出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杂文队伍,繁荣了杂文创作。有人说,杂文创作是在针尖上跳舞,但宁夏杂文作者是幸运的,大家能够在一个大舞台上一展技艺,踏踏实实地进行杂文写作。亲近杂文吧,它会让你骨中有钙,血里有盐。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热门推荐
  • 绝色天医:鬼帝,请矜持

    绝色天医:鬼帝,请矜持

    意外穿越,云玖不仅失去记忆,还由天才跌落成废物。族人陷害,世人欺凌,偏偏那个人人谈而色变的鬼帝大人,视她如命,护她若宝。他说,这世间,若有人动她一根头发,他便削了对方脑袋,若有人胆子敢惹她不开心,便剜了对方心肝!据悉鬼帝从不近女色……可是,这个酷爱对她上下其手的又是什么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 泣红亭

    泣红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给爱情下个套

    给爱情下个套

    《给爱情下个套》讲述在一天之内将三个女朋友变成三个小妹的刘小备,是一个普通的市场推销员,却有着不普通的梦想,那就是将安全套的普及工作进行到底。带着这份梦想而努力的刘小备过着诙谐自得的生活,他既能将安全套销售给乞丐,也能用安全套让警官的老婆怀孕……当某一天,刘小备遇见了酷似自己暗恋的大学同学花小宁的筱悠时,刘小备开始为爱情奋斗。于此同时,自己曾经的两位女友一个带着四岁的孩子,一个带着未出生的孩子来投奔刘小备,他该如何应对……
  • 凌驾九霄天尊驾到

    凌驾九霄天尊驾到

    他,天生的娇子,修仙之路无人敢拦,却被一个小妞给带歪了……她,天生的阻碍,修仙之路坎坷颇多,却被一位妖孽霸主所牵绕。一火,一冰,注定不能在一起……可这有何惧怕?天待她不公,她便待天不义,与命运抗衡才是她的本性。但,一次次的欺骗,背叛与胁迫,命运的石磨推赶着她踏上魔道……这次她不想和天斗了,她累了……他为她毁尽半神之躯,保下她一丝残魂,她的命线才得以延续。她后悔了,可又不知道后悔什么,只是莫名的心痛,却不知那人忍着蚀骨之痛从鬼门关把她拉回……“樱邪月,若有来世,你我再无缘!”一句话斩断几千世的羁绊……可这次换成了他与命运斗争,只为遇见她……
  • 布莱塔妮娅帝国的崛起

    布莱塔妮娅帝国的崛起

    来自地球的灵魂来到魔法世界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帝国,也继承了母亲的遗产,随后……入侵其他世界……(异世界综漫+部分人物乱入)
  • 寒门首辅

    寒门首辅

    (本书荣获2016年星创奖之历史入围奖!)书友群:309429159!弘治五年,徐溥春风得意当了一朝首辅,李东阳初出茅庐做了会试考官。刘健熬成了文渊阁大学士,谢迁尚未入阁成就贤相美名。杨廷和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刘大夏一把火烧了《郑和海图》。王阳明抱着书本埋头苦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乡试,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悠然自得的闲逗着绕膝玩耍的萌娃正德。在这个大师云集,名臣辈出的美好时代,春风迷醉的余姚城里出身贫寒的穿越少年谢慎登高远望,心中已经埋下了梦想。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便要入一入内阁,做一做首辅,提两壶美酒,拥一方佳人。世人有云:谢阁老一只秃笔安社稷,一张薄纸定乾坤。无人不知谢文正,无人不晓谢余姚。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