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0100000003

第3章 恶魔少年(2)

时光荏苒,到高中毕业那年,我们听说王菊从乡下回了城,被招到一家工厂去上班。没多久,我们又听说王菊要结婚了,未婚夫是部队复员的一名战士,和王菊在一个工厂。王菊结婚那天,我们都去看了。我们站得远远的,生怕被人发现。王菊被接走时,一点都不热闹,甚至可以说有点寒酸。未婚夫穿着一身旧军装,推着自行车等在王菊家楼下。王菊从楼上下来,穿着一件新衣服,她来到楼下,冲未婚夫笑一笑,说了句:“咱们走吧。”便一踮脚,轻盈地坐到了自行车后座上。她的未婚夫掉转车头,骑了上去。王菊用手搂着未婚夫的腰,脖子上戴着的一条红色纱巾像要飞起来似的。两人越骑越远,最后终于骑出了军区大院。

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刚刚跑进军区大院的小三子。他哭丧着脸告诉我们他听说王菊要结婚,是从乡下特地赶回来的。他的胶鞋和军裤上沾满了一路跑来时溅到身上的泥点子。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再抬头看小三子时,他已经哭成了个泪人儿。后来我们听说,小三子在乡下向王菊求过婚,发誓要娶王菊,可王菊却没有同意。

不久后小三子也回城了,可他一直没有结婚。许多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他见都不见一下,只是每晚抱着一把吉他在院子里的树林中自弹自唱。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又过了几年,我们有的从部队复员回来了,有的从乡下插队回来了,我们又聚在大院里——我们听说王菊离婚了。

离婚的王菊又回到了军区大院的父母家里。她结婚又离婚,我们都觉得这似乎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心里很愧疚。我们不敢见王菊,总是躲着她。有时在胡同里不期而遇,反而是王菊倒像没事似的冲我们笑一笑。她的眼睛一只向左,一只向右。王菊走过去了,我们心里堵得更难受。

再之后,大家有一天突然接到了小三子的结婚请柬。对,你猜得没错。我们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请柬上写着的居然是小三子和王菊的名字。听说小三子费了好大劲,最后都给王菊跪下了,王菊才终于同意了他的求婚。

婚礼现场我们都去了。小三子不停地给我们敬酒。每敬一杯,小三子都问我们:“王菊漂亮吧?我媳妇儿漂不漂亮?”我们就想起了上学时候的王菊,仿佛看见她那忽闪闪的大眼睛又再次明亮了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漂亮呢?

那天在婚礼上,我们都觉得王菊和小三子,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们也仿佛终于卸下多年来压在心底的担子。

昔日的弹弓少年,那天都喝醉了。

张棉远和他的自行车

小学三年级那年,邻居张棉远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我们的童年,自行车可是个大物件儿,因为那会儿没有多少家庭有自行车。张棉远的父亲是邮电局的投递员,邮电局给他配了一辆自行车。那辆自行车被涂成深绿色,和在街边看到的邮筒一个颜色。车的牌子是“永久”,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行车中的大牌子。

张棉远的父亲是一位长得很结实的圆脸男人,因为常年风雨无阻地骑着自行车给人投递信件和报纸,身板很棒,结实敦厚,一看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张老爸白天给人投递信报,晚上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张棉远晚上就趁他爸睡觉的工夫,偷偷地把自行车推出来,趔趄着身子,撅着屁股自己学骑自行车。那辆永久自行车是二八式的,样子高大生猛,而张棉远的个头却只有车把那么高。所以像张棉远这样的小孩学骑大人的自行车只能“掏裆骑”。所谓“掏裆骑”,就是把身子悬挂在自行车一侧,另一侧的腿穿过自行车的三角车架踩在脚镫上骑,这种骑车姿势让人歪斜着身子,非常难受。不过,姿势虽然难受,但张棉远学习自行车的热情却很高涨,他在自家门前并不宽阔的马路上来来回回地遛那辆二八自行车。有时一不留神摔倒在地,一旁观看的我们就幸灾乐祸地笑。我们巴不得张棉远这一跤摔掉几颗门牙,或者手肘见点血什么的,那样我们的心才会平衡。可结果是,张棉远在每次摔倒之后都倔强地爬起来,拍拍手上的土,红头涨脸地又开始和那辆自行车较劲儿。

渐渐地,张棉远居然真的学会了骑自行车。刚开始能骑上十米车子不倒,后来是三五十米,几天之后,自行车居然再也不倒了。我们心里的滋味可就不那么好受了。

貌不惊人、学习又不咋样的张棉远居然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还是一辆二八“永久”自行车,这让我们无法接受。自从张棉远学会骑自行车后,他的眼神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绵软的眼神,此时变得坚毅起来了,像个将军一样骄傲。最让我们不能忍受的是,他没事就炫耀自己会骑自行车这件事,弄得一帮小女生围着他一遍遍东问西问的。那些日子,张棉远嚣张得很,和以前那个老实巴交,一脚踹不出个屁来的张棉远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这些不会骑自行车的人终于团结起来,决定打压打压张棉远嚣张的气焰。说干就干,我们齐心协力地在张棉远每天的必经之路上挖了一条土沟,沟上又用木棍和乱草盖上,再小心地把沙土撒在上面,这样就一点都看不出来这里有条沟了。我们整张棉远的办法和当年八路军整日本鬼子的办法是一样的。那会儿我们正在追看《地雷战》和《地道战》:聪明的八路军和抗日群众,有很多整治鬼子的办法,其中就有挖沟这么一项本领。这是最土的办法,但的确有效。

果然,张棉远又和平常一样把那辆二八自行车骑出来了,他勤奋卖力地骑着它,离我们的暗道机关越来越近了,我们埋伏在一旁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儿了。终于来到了我们挖的沟上!结果可想而知——张棉远连同自行车四仰八叉地摔在马路中央,和当年小日本的狼狈样子没什么差别。张棉远一手捂着腿,一手捂着嘴,嗷嗷地躺在马路上干嚎。我们则兴奋地跑进小胡同,再一转回到了各自家中。那一晚,我一想到张棉远狼狈的样子就睡不着。后来终于睡着,在梦中又笑醒了好几次。

第二天我晕头涨脑地来到了学校,发现张棉远已先我们一步到了学校,他腿上缠了纱布,更可笑的是嘴里少了两颗门牙,一说话直呼呼漏风,我在心里暗笑不止。张棉远瘪着嘴,仇恨地望着我们,估计他早已猜到是谁干的这样的好事。果不其然,一下课班主任就把我们几个叫到了办公室。老师还没问我们怎么回事,有个叫郑小冬的人就招了,他先是推脱责任,说自己什么也没干,然后用手指着我们,带着颤音说:“老师,都是他们干的,石钟山就是领头的。”我看着郑小冬,恨不能一脚把他踢出老师的办公室。那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最可恨的人就是叛徒。

放学后我们几个人都被老师留下写检查,第二天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依次走到前面念自己写的检查,字字血,声声泪,仿佛自己就是罪大恶极的刘文彩或周扒皮②。终于过了检查这一关,回到座位上时,张棉远向我投来了目光,我不怕他的目光,迎着望过去。我心想:不就是整你一次么,干吗要告老师?张棉远给我们告老师的结果就是让我更加仇恨他,我在心里想着:“看你小子能嘚瑟到什么时候!”

可没想到,不久之后,张棉远不仅没有停止他学车的行为,还更加“变本加厉”。他不再“掏裆骑”,而是真正驾驭了这辆二八车,我们亲眼看到他把两条腿分开在车的大梁两侧,在夕阳下欢快地边哼小调边继续骑着他的车来来往往。我们彻底泄了气。从此之后,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能看见张棉远昂着头、挺着身子坐在自行车上。他的面颊总是红彤彤的,双眼炯炯有神。那些年,张棉远因为会骑自行车而分外自豪。

而更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学骑自行车这件事不仅成了少年张棉远显摆自己的资本,更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

上初中时,有一年市体校的老师到我们学校选拔体育人才,一个老师在众多学生中,相中了张棉远,他拽着张棉远的手,一直把他牵到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大家都很好奇,一张张脸紧贴在窗子上看体校老师选拔张棉远。体校老师蹲下身子捏了捏张棉远的小腿,又捏了捏大腿,经过仔细考虑和观察之后,体校老师拍了拍张棉远的屁股道:“小子,愿意跟我去体校吗?”

张棉远张开嘴笑了,嘴巴都快咧到耳根了,最后他说出了两个字:“愿意。”

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比一切画面都更庄严神圣。

不久,张棉远就被招到市体校,当成一个举重运动员的苗子进行培养了。后来班主任老师跟我们说,张棉远之所以能被体校选中,都源于他那结实的双腿。而他之所以能有那么结实的一双腿,都是因为他天天都在不停地练习骑自行车。我们恍悟,看来张棉远这小子平时没白费功夫!后来我们就很少能再见到张棉远了,我们在学校里上课,他呢,在体校里哼哧哼哧地练举重。我们上高中时,张棉远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举重运动员了,在全国少年组的比赛中拿过奖。我的同学朱革子拿着张棉远的照片到处说这是他的好朋友,我们看到照片中的张棉远依旧咧着嘴,奖牌挂在他的脖子上,他像一只小公鸡,做出一副翘首以待的表情。

我们一直以为张棉远会一直把举重练下去。不过若干年后,张棉远的职业却并不是运动员——他后来接了他爸的班,成了一名光荣的邮政局投递员。

再见到张棉远时,他又重新骑上了那辆深绿色的二八永久,车后面装着两大袋子信件和报纸。他摇摆着身子愉快地骑着自行车,那样子简直跟年轻时的张老爸一模一样。他看到我,下了车,咧着嘴,抹着汗定定地看我。我冲他说:“张棉远,你怎么也干上这行了?”

张棉远的眼神立马坚定了起来,就像那些年玩命练自行车时的眼神一样。他只说了三个字:“我喜欢。”

那次见面我们又说了些别的,最后张棉远又重新骑上自行车,弓着身子,奔向前方了。望着他的背影我不禁感慨:不知是自行车改变了张棉远,还是张棉远爱上了自行车,我想这辈子,张棉远和自行车大概永远也分不开了哟。

那年冬天

小学五年级的那个冬天,东北下了一场大雪,一觉醒来,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马路上的积雪已没过了膝盖,人们在深雪中行走,像是在跋山涉水。雪后北风又一连吹了三天,天气奇冷无比,空气中有一股浓浓的冰的味道。

那场大雪之后,我父亲和母亲就下部队了。那场大雪对全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我父母都是军人,于是双双下部队去检查工作了。东北有许多部队,大都驻扎在深山老林里,那时党和国家正在备战备荒,国际国内的形势紧张得很,因此,我爸妈作为部队机关干部就要经常下部队去检查工作。好在下乡的二姐,在大雪之前从乡下回家探亲,可以在家里照顾我。

因为寒冷,学生们中间开始流行戴一种兔毛棉帽。这种棉帽是用咖啡色的条绒做成的,里面有兔毛,兔毛很长很软,戴在头上暖烘烘的。许多同学在那年冬天拥有了自己的兔毛棉帽,我非常羡慕他们,可我自己却没有一顶兔毛帽。在我想象里,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帽子,因为它看起来是那么柔和、那么高级。我只有一顶剪绒帽,那是我二哥参军后留给我的。剪绒是一种人工做成的绒,很硬,也不够暖和。而且二哥留下的那顶帽子,许多剪绒都已经掉了,东秃一点西秃一点的,像一块癞皮狗的毛。二哥的脑袋比我的脑袋大一号,帽子戴在我头上叽里咣当的很不严实,还经常会遮住眼睛。

没过两天,坐在我前排座位的朱革子居然也戴上了一顶兔毛帽。朱革子平时说话结结巴巴的,我们同学在一起时没有他说话的份儿。他说话太慢,还没等他把话说出来,我们话已经说完了,于是拍拍屁股走人,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就连老师上课也很少提问他,因为每次他站起来回答问题,都吭叽半天,说不明白问题不说,还引得同学们一片哄笑。后来老师也觉得让朱革子回答问题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就索性不叫他了。

朱革子上课时很落寞,精力也就不怎么集中,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碰碰那儿,一会儿趴下一会儿坐起来,显得躁动不安。朱革子一动,我就抬起脚去踢朱革子坐的凳子,他回头瞄我,我就小声道:“你消停一会儿。”朱革子似乎有话要说,但终于没有说出口,涨红了脸扭过头去,终于安静了下来。

下课铃一响,我们这些人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操场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打雪仗、堆雪人……还有几个秋千,荡来晃去的,那是女生的专利,我们男生从来不碰那玩意。朱革子嘴笨人也笨,揸撒着手跟在我们后面。我们都不愿意跟他玩儿,他半天了都还没玩上,急得“呼哧呼哧”地喘气。可惜他的气还没喘匀,上课铃就响了。朱革子只好心有不甘地回到教室坐回到座位上,焦灼地晃动着身子。我就左一脚右一脚地踹他屁股下的凳子,一边踹一边笑。

不招人待见的朱革子居然也有了兔毛帽,可想而知我有多不爽。自从朱革子有了那顶兔毛棉帽,我怎么看朱革子的脑袋都不舒服。朱革子的头是长方形的,不知什么缘故,他后脑勺总有一撮不听话的头发呲起来,就像《林海雪原》那本小说里那个土匪“一撮毛”一样。我越看那个长方形脑袋和那“一撮毛”,越觉得和兔毛帽子不配。有一次上课时,我又踹了一脚朱革子屁股下的凳子,他回过头来看我。我小声但不容置疑地说:“把你帽子给我!”他露出诧异的眼神望着我,我不屑一顾地盯着他说:“快点呀!”

同类推荐
  • 海外飞鸿

    海外飞鸿

    叙伦兄:今日偷得半日闲,给您写下这封信。周末通越洋电话,仍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尽。远居在英伦是孤独的,每次拿话筒都不忍放下,但每每又都克制自己必须长话短说,否则到月底接电话公司帐单时又吓了一跳。我们这些穷留学生,确实还没有奢侈到可随心所欲用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来煲电话粥的地步。和朋友们通话,总给我一种愉快和温馨,我从内心真感激您和家乡的朋友们竟还那么惦记着我!说起来,我辞国远行三年了,何尝不也是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我的亲朋好友们,思恋着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 沙上的卜辞Ⅱ

    沙上的卜辞Ⅱ

    耿占春,8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理论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隐喻》(1993),《观察者的幻象》(1995),《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2002),《失去象征的世界》(2008)。多种随笔著作《痛苦》(1993),《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沙上的卜辞》(2008)等。另有社会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批评家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
  • 中国意象:寻找一生最美的时光

    中国意象:寻找一生最美的时光

    涓美文字,山水之情。作者以雨水,光,泥土和墨抒写的美,汇成一部中国的先知与史官们的春秋大义,仿若古代的神秘与幽香重生,你的灵魂已经进入冥想的寂静时空。
热门推荐
  • 绝世兽王

    绝世兽王

    孟白穿越后,成为了御兽师学院的学员,由此开启兽王之路。“来来来,小麻雀,跟我三年,我让凤凰给你当小弟。”“好久没吃龙肉了,那个毛毛虫,去给我抓两只神龙来。”“啥?你不小心一个屁把麒麟给崩死了?你这仓鼠,别一言不合就放屁啊。”
  • 红色国际女特工

    红色国际女特工

    1930年秋,在满洲里开往大连的东方快车上坐着一位端庄的欧洲女子,她就是德国共产党员乌尔苏拉·汉布尔格。身旁那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是她的丈夫罗尔夫。此刻,二人一起被上级派到中国执行秘密任务。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从长春开始,沿着南满铁路,火车一共行驶了14天,他们才来到大连,再从那里乘船。到上海大约还有1000公里路程。甫一抵达上海码头,汉布尔格就为十里洋场的状况所震惊,一面是灯红酒绿的都市奢华,一面是贫困饥饿的底层现实。在一个欧洲人的眼里,这种巨大的贫富反差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 十二笑

    十二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好我叫林遇子

    你好我叫林遇子

    “你好,我叫林遇子”“你好,我叫李渐霖”“林遇子,初次见面,请多指教”“林遇子,初次恋爱,请多指教”“林遇子,初为人夫,请多指教”“林遇子,初为人父,请多指教”“林遇子,林遇子,林遇子......”李渐霖同学,余生请多指教林遇子同学,余生我陪你走
  • 庄生旧梦
  • 辣手小萌妃

    辣手小萌妃

    当个王妃很好玩吗?某女脑筋一抽,上了花桥,也上了贼船。新婚之夜,夫君的美颜,让她着实没出息的流了把口水。但一杯穿肠毒酒,摆在她面前时,彻底打碎了某女的美好幻想。侥幸未死,强势回归意欲报复的她,狠狠对某男说:“慕容今汐,我的决心就是,要让你不得好死!”已放弃了往日高冷形象的他,却悠悠然笑着说:“宁焉雪,我的决心就是,从今以后要与你同生共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妃不愁嫁

    弃妃不愁嫁

    好不容易穿越一把,居然穿在正在生娃娃的孕妇身上!穿在孕妇身上也就罢了!偏偏这个孕妇马上就成了弃妇!没关系!天涯何处无芳草?我给孩子重新找个爹!嘿嘿…天下第一堡堡主、七王爷、还有这天下最最有钱的人都排着队争着要娶我呢!姑奶奶带着你的娃嫁别人去!你就等着瞧吧!什么?后悔了?不好意思!晚啦!不知道什么叫覆水难收吗?情景一:某王爷:蜜儿,我是你的夫君,宝宝的爹爹,你跟我回府吧!我立刻封你为王妃,宝宝便是小王爷!”蜜儿:“呜呜.难道王爷大人忘记了吗?奴家早已被您一纸休书赶出了王府.呜.”某女故做哀戚状。“蜜儿,还在生本王气?这样吧!本王允你用这把匕首刺我一刀,若我不死,前帐一笔勾销,随我回府,如何?”某女赶紧捂住儿子的眼睛,哇!教导未成年人使用暴力!这种男人,要不得,要不得呀!情景二:某庄主:宝宝,我来做你的爹爹怎么样?宝宝天真状:“爹爹是什么东东?可以吃嘛?”庄主大人:“爹爹是可以和你娘亲和你生活一辈子的人哦!”宝宝:“呜呜.官差叔叔,有人要抢我娘亲!快把这个坏人捉起来!呜呜呜.”宝宝一付惊吓过度的模样,某庄主只能满脸黑线.肉儿回归,拜托大家多多捧场~小肉新文【九岁小蛇后】【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力荐好友大作《致命纠缠》非常棒的文,希望大家喜欢!巫巫《霸妻》楚云《涩涩母女闹古代》莲子儿《黑道总裁的伪善妻》色灵儿《绝色妖姬》金思贝《暖心主母》倾城殇《风云皇后》毛毛《无心惹相公》长夜墨墨《重生之豪门千金》杖小竹《腹黑相公难教养》遥言《逃婚公主个个追》慕容雪馨《魅夜罂粟冷公主》乔茉儿《总裁别抢我妈咪》南宫飘飘《相公排排坐》清甜水果糖《赖上一帮相公》风小色《古代男人欠教训》凤晗NP文《妖后的男寵》潇湘小刀《下堂妾》醉疯魔《调教七夫》小悠闲<邪医残宠>
  • 这个易少太高冷

    这个易少太高冷

    午夜时分,顾惜筠还抱着薯片一边默默地吃着一边看着电视上的韩剧。被冷落的某人不满地说道:“男主角有我帅吗?”顾惜筠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当然有了。”看到电视剧里面开始演起吻戏,某人更生气了,“难道男主角的吻技有我好吗?”“当然……唔……”顾惜筠还没说完嘴唇就被某人封住了。某人:“看来真的有必要让你知道我有多厉害。”
  • 恨你在被你爱之前

    恨你在被你爱之前

    ’南桀冥,我求你,放过我家放过我爷爷,放过我,我什么条件都答应你。‘’我要你,叶晗曦给我下跪。。。‘南桀冥怒视着她,他爱她,却侮辱她最后的底线,心里想着,曦,我们怎么变成这样了叶晗曦放下了尊严,让他踩,让他践踏,她恨他胜过爱。他知道这辈子她都不会再原谅他
  • 黑森林

    黑森林

    九、十月的天气,腾南镇四面山野中的花木开得还是那么鲜艳,各式各种的草花到处都是,田里的庄稼还是那么茂盛,全似江南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山川明秀、草木华滋的景象;这时人却和炸了窝的蜜蜂一样。原来当地虽是一个山镇,因其位居云南碧江兰坪之南,略微偏西。西与西康、印度相通,越过迈立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