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3200000003

第3章

淨土緣起

佛之本懷者何。拔人之苦。與人之樂也。雖云法性平等。無非勸人去其邪。以歸於正也。通論之。則無量法門。門門皆然也。若別論之。於中特開橫超一門。更具拔苦與樂之德。最上殊勝之所不同也。是以如來說法。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則有三百餘會。而經經無不導歸於極樂。良繇是也。厥後佛法時至。妙教流行。自西而東。傳於震旦。晉代廬山。遠公法師。緣於佛陀跋陀羅尊者。授念佛三昧。與弟慧持僧慧永。朝賢貴士。隱逸清信。乃至闕公則等。一百二十三人。社結東林。刻木銘誓。稱名期生。俱超樂國。闕公則。願生而來報。其後同誓友人。夜在東京白馬寺。為公則追忌轉經。於時林殿。皆作金色。聞空中有聲曰。我闕公則也。祈生極樂。今果矣。故來相報。言訖不見。淨土因茲傳傳不已。名播天下。則蓮風愈久愈扇。誠感則應。靈瑞昭彰不一。至清梵天等而往生者。誰測其數也。設非法門之至圓至頓。焉得如是乎。以法門頓故。法界藏身。太虗無外。又圓故。無論其根之利鈍。信願不虧。稱名即生。故文殊般若經云。眾生愚鈍。觀不能解。但令念聲相續。自往生佛國。縱報末品。終無退轉。所以往生乃三祇之初步。十號之元堦。故知其中多有一生補處者。

一心兩土應宜取捨

聞夫人生有所苦痛者。以未得生法二空。凡有懼者皆然也。究其所由。皆自無始。真不守性。逐成妄所。不返一真之故也。明此理者。外境自心本來不二。故大覺聖人。視人猶己。興慈運悲。長時救護矣。眾生昧此理。反將自心言是外境。便打成兩橛。由是迷心作境。因境生心。造業不已。古德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苦哉自作自受。何與於人哉。即至厭離心生。欲求出離。縱使大悟如悟達一般。業報時至。約理雖悟苦痛是虗。言事則其苦狀。終難得免。祇與麼難忍。應知亦然。所以悟達且爾。吾人現前。雖疾病未至。豈敢高談闊論。生死即涅槃乎。細細詳之。甚可懼矣。幸有如來不悋慈悲。無問自說。淨土法門。謂若有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又云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以是觀之。則彼此苦樂。盡可見矣。蓋雖自一心。不可不有取捨也。不可不捨苦取樂也。

簡易不可思議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良以吾人但具心是佛未作。故名眾生。如來能證心是佛已作。故號彌陀。所以彌陀。證無所證。全證眾生之所具。眾生具無所具。全具彌陀之所證。是故人念佛。即佛也。如臣傳旨。即王也。眾生心佛名殊。不思議體一。故般若經云。文殊問佛。云何速得阿耨菩提。佛答有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者。應須於空閒處。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念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觀此誰敢輕念佛。乃愚夫愚婦之所為也。何者。蓋即是念中。便能見於三世一切三寶。所有依報國土。尚在其中。更有何物。是心外哉。祇如問答中。速得即是。而四字。直指念佛。是第一則公案。所以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蓋謂念佛也。豈可思議哉。故涅槃云。聲聞天眼為肉眼。學大乘在肉眼為佛眼。故修念佛法門。如同大海中人乘船。四望一統是水。則不必更尋陸地鑿源矣。蓋祇貴一心求生便是。珍重珍重。

心土不二智者同往

問誌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樂往西方。奚得是同。答豈不知永明禪師云。古德設有邊辟之言。皆是為物遣執。則不可獨依其言。不依其義也。此正破人常見之所著。不達自心之邊底。即一向外求。若達即外是內之旨。則一統坦然。誌公決無此語。然他云。智者知心是佛。以心無外故。天然之然。原無造作。則十方佛土在其中矣。所以心包太虗。量周沙界。地獄尚起妙覺之心。何獨西方彌陀佛國。不是心乎。既樂土即是吾心。吾知彼之土。即知自心。吾念彼之佛。即念自心。土即自心之土。心即自土之心。心土不二。生佛一致。毫釐不差也。如是則念佛求生。何愚之有。觀佛三昧經云。文殊自敘宿因。謂得念佛三昧。當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故文殊發願經偈曰。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夫文殊大乘中之大智。尚且同往。則馬鳴龍樹。及此天衣懷圓照本等。不待言矣。何乃知心是佛者。便不求生乎。智者知心是佛。尚要求生。則愚者求生。理應然也。

惟心異同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何況如來出世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一切眾生之所不測。蓋大道心體。惟佛獨證。圓明洞徹。毫無滯礙。故三智一心中知。五眼一眼中見。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淨土。皆自心之本具。故言惟也。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須盧六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世。此小千千倍。說名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是也。一大千世界。稱一佛土者。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四大海。百億鐵圍山。名一佛土廣大若此。則佛佛國土。例爾可見。從是西過十萬億佛土。乃彌陀佛國。如此觀之。彼土此去甚遠。儼然有寶樹寶池。欄楯羅網。四色蓮花。海會聖眾在。亦非譬喻比量約法等。乃實境之事也。不是他物。又不向外來。皆是吾心廣大。故包如許佛土。然亦不獨吾爾。則諸佛國土唯蟻心包含亦可。何以故。蓋蟻身雖微。心大亦然。若了此者。決定無疑。毫無所滯。方可名唯心淨土也。如其不然。則一切佛土。皆在心外。說之於口則同。見之於心則異。而不可名唯心也。蓋論同。則心包太虗。如廬山永明楚石等輩。見佛求生西方者。言唯心為之同也。論異則太虗包心。言淨土便在目前。彌陀不在西方者。彼惟心為之異也。由之瑟奚為於某之門。孔子之言何謂也。故玄沙云。學道之人不識真。祇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楞嚴經云。落魔道者。都指現前為佛國。別無淨居。及金色相好等。觀佛祖語句。如鑑明鏡。則好醜顯然可見。

心佛一致諦觀無外

問心本無相。安有處所耶。答若無處所。安對汝說。問如何是心。答六字洪名。問如是則念心非念佛耶。答心佛一如。問趙州云。念佛一聲。潄口三日。何乃一如乎。答大抵祖師接物不定。有時恁麼。有時不恁麼。秘藏指南云。僧問趙州。如何是毗盧師法身。州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此誠言。趙州何嘗不念佛也。是以妙悟之士。理事雙運。如鳥兩翼。似車兩輪。缺一不可。汝但知此。未曾知彼。便坐潄口一見。當知正念佛時。而當念究其能念之心。徧一切處。了不可得。是名謂之念而無念。即空觀觀心念佛也。將此能念之心。念彼所念之佛號。乃歷歷而分明。是名謂之無念而念。即假觀觀佛念心也。如是則念念了達能念之心。與彼所念之佛。乃非空非有。二邊叵得。即自即他。中道亦亡。即寂而照。自心觀作佛。即照而寂。彼佛顯自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眾生心佛。一念圓成。如[、/(、*、)]字三點。縱橫並別。皆不可議。舉一即三。言三即一。所以妙宗圓中。疏鈔十要等書。一一無非宗旨。汝自置之不看。倘細詳之。必然合之兩美。故料簡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大集經賢護品云。求無上菩提。應修念佛禪三昧。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慈旨親傳。可不信哉。

念佛名為無上深妙禪

禪有淺深之所不同。非是一定。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吾言佛門入道之要。法不在奇。理契則妙。故金剛三昧經云。不動不禪。離生禪想。法句經云。若學諸三昧。是動非是禪。心隨境界流。云何名為。定聞夫今人之禪所好者。無非坐乎偏空癡定之見。制之於心。使念不起。以為奇特。若爾。一違此二經妙旨。二便不知念佛法門。乃當念即空。念而無念。極深極妙之禪定也。不亦惜諸。若真妙禪定者。亦非奇巧。不出乎天然之理。故坐禪三昧經云。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如清冷海中金須彌山。乃至功德法身。亦如是念。法華經云。又見菩薩。安禪合掌。以千萬偈。讚諸法王。然若深達此理。復以守愚空坐。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佛祖語異理同

教明如來久已證入。為利生故。出現於世。故說淨土法門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眾生聞此。彼有現佛可依。則道業易成。故信願持名。標心淨土。壇經云。除去十惡。即是十萬。後人不必疑也。當知佛與祖。語雖異而理則同。何也。觀夫唐代張善和。乃極惡之人。以殺牛為業。至臨終地獄相現。有一善知識。指示善和。面西專切念佛。未滿十聲。即見佛從西來與座得生。確有此事。故稱讚淨土經云。十方恒沙諸佛。出廣長舌相。徧覆大千。證明往生。能不信歟。若非語異理同。縱去十惡。修十善行。儻不回願西方。其福報於天宮。始終難免左級。安比極樂永劫之不退也。大凡六祖語句。但一時被機。如來說法。正當像末普被。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惟依淨土可歸。慈父遺囑。須銘肌鏤骨。今當末世。五濁時熾。境強習重。觀淺心浮。欲有所修。舍淨土。其奚從哉。

約教釋疑

問金剛經云。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何堅執往生。反違大旨乎。答是義當辯。蓋教雖同一大乘。不無始終分設。當知彼經乃大乘始教。如來破相顯性。直達元底空無所有。體本虗寂也。故經云。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淨土法門。謂之不然。乃大乘終教。見佛相好。無非自性。觀經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然光明相好。既言不可具說。則何止三十二相。及八萬四千。應知如來具無數相也。若得理事融通。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所以永嘉云。幻化空身即法身。即此義也。若初後不分。莫怪滯礙。而始終詳明。疑應自釋。是以約理雖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乃彼此來去。即事之理。又宛然也。譬如一大城垣之中。東西不濫。來去分明。或東城裏人。一日問鄰居曰。到何處去。對曰。至西城裏去。他一日回來。問汝何處來。又對曰。西城裏來。如是豈東西來去。亦不分乎。然倘執一向城中兀坐。東西不來不去。猶之定性木人。能成得大事耶。所以天衣懷大祖師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而生則決定生。如東城裏至西城裏。則橫超宛然也。而去則實不去。雖有橫超之事。實不出城去。言不去也。非東不至西。言不去也。昔日曹山在洞山門下。有一日告假。洞山曰。子向何處去。曹山曰。到無變異處去。洞曰。既無變異。豈有去耶。曹曰。去亦無變異。往生淨土。生則無生。便是這條道理。所以達者。則理事皎然。如反掌耳。掌即背之掌。背即掌之背。背掌雖異。同是手也。

願門普攝無有棄化

人說能具大善根者。纔可念佛往生。我等業惡安得有分乎。釋曰是義不爾。摩訶衍云。菩薩不離諸佛者。而作是言。我於因地遇惡知識。毀謗般若。墮於惡道。經無量劫。雖未得出。復於一時。依善知識。教行念佛三昧。其時即能併遣諸障。方能解脫。有斯大益。何乃自慮障深。反負殊勝法門。可不惜乎。所以諸佛菩薩。乘大願船入苦海者。正為娑婆眾生。宿業重故。萬脩萬退。不能久植善根而來。祇信願具足。無論善之與惡。有至心持名。即得生彼。昔日張鍾馗。亦是業重之人。以其殺雞為業故。忽見一人著緋。驅羣雞來呌云。啄啄。四畔上啄。兩目流血。受大苦痛。有僧為設佛像焚香。念南無阿彌陀佛。兼令鍾馗一心專念。忽然香氣滿室。安然往生。然以仗勝緣無生易證。使得忍後永無退轉。方可次第修證。圓滿菩提。

求生拔欲根本

娑婆利害者。莫過於生死也。而生死利害者。莫過於愛本也。此愛之所難斷者。皆因乘習所薰。而內外交攻之故也。所以障閉吾人之心目。使向五欲上馳求不息。故於生死之間。全不說著思著。此之利害者。曾有幾人知之。倘遇病痛時。謂病愈決志修持念佛。其病稍愈。依然恣心放逸。縱橫自由。彼病中苦痛。全全忘。却。將修持念佛。遠遠拋却。仍在生死苦趣中而不求出離者。此皆愛重之故也。欲斷其由。觀非體空。終難排遣。然眾生身之根本。莫不皆然。無非宿種愛水潤澤而有之。縱得一心體空。猶是止沸耳。何者。蓋隔陰即昧也。所以十住斷結經云。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此去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癡。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然則穢土是顛倒自然。樂土則無為自然。類雖懸隔。倘信願行具。便可生。此脫苦法門之殊勝者。真不可思議也哉。

持名功不虗棄

問眾生蒙昧未曾參究。而不知理性。雖教終身念佛。倘不往生。非徒勞耶。答非徒勞矣。法華經云。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觀此便可知矣。而治世語言。尚且不違。何況正念洪名。反施徒勞耶。十念尚且得生。何況終身無間。反不生彼耶。所以不足疑也。古德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無愁不開悟。故知不可執定參究。隨願往生經云。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以因勝十念為因故。以緣勝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所以祇要爾肯。何慮不生。一信永信。念佛無秘訣。要在心死也。

求生要學信實

止水止其源。步牛步其跡。大抵念佛不入門者。皆因心思太活動之故也。雖聞圓妙簡易。諒必還有奇巧法門過於此。人自不肯入之。非門閉也。故知見思甚是利害。乃使人疑。前疑未決。後疑復生。決無了期。又疑之與信。勢不兩立。猶之明暗相傾。總而言之。究疑之源。拔其根者。必須要人。自學作一箇愚直漢始得祇信一卷阿彌陀經。是佛親口所說。但執持名號。便可往生。其餘百不知。百不曉。使疑當處頓斷。然後方知淨土諸書。莫不從此發揮。要人持名也。此乃真誠入門之要訣。而信自然興焉。仁王經云。能起一念清淨信者。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無邊。恒河沙劫。一切苦難。不生惡趣。不久當得無上菩提。是故入道之門以信為首。信心生。然後可論修道入道矣。此乃圓信淨土法門者。正謂依理起信。確實不謬也。依理起信故。古所以有起信論也。依信明心故。古所以有信心銘也。良繇信為行之體。行是願之用。信行願具。的為往生之資糧。苦海之寶筏也。法句十三云。舍衛江東。其水深廣。五百餘家。剛強欺誑。佛知可度。往至樹下。有來禮者。有問訊者。佛化為一人。從水上來。水纔至踝。眾人怪問。曾見有人水上行。有何道術。化人答言。我是江南愚直人耳。聞佛在此。樂欲見之。問他人言。水深淺耶。他人答我。水但至踝。信言而過。無別術也。佛言執信便度生死之淵。度數里河。何足為奇。村人聞之。悉從佛化。今淨土亦如是。皆是佛說。如云汝等皆當信受我語。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等。吾人祇要。執信佛言而行之。便能同度苦海。免此沉淪。而登彼岸也。

尼真超請示

禮而請曰。起信論云。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可成辦。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人。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薰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自能斷煩惱。入涅槃者。無有是處。吾宿何罪。又造何業。今報女體。障礙之甚矣。善知識尚不能親近。漫言佛菩薩也。乞師垂導。示曰。善哉。女身汝厭甚矣。然實可責。障人自障。自礙礙人。今既已厭。不必太憂慮也。欲求出離者。祇先擇法簡易為要。將平日所誦的華嚴。法華楞嚴。金剛地藏等經。且置於帙。轉前工夫。單提名號。專切求生。即脫此身。便得逍遙自在。永劫快樂。彼佛因中有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聞名尚爾。況稱名乎。一生彼國。今佛現在說法。二大士輔化。上善同居。俱以在會。皆知識者也。更有水鳥樹林。咸詮妙嚮。則三寶甚是具足。永無退緣。必當作佛。如摩訶波闍波提。及六千比丘尼等。後坐道場。皆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又耶輸羅陀比丘尼。當於善國中作佛。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佛壽無量阿僧祇劫。汝亦如是。是身雖女。是心非女。但願往生。如汝所願。一切莊嚴。悉得成就。將來同作菩提比鄰。圓滿一心矣。尼曰。某甲更以禮謝。從今示後。終願不移。

七期念佛普說

夫所謂七者。乃行人入道之期限也。或二七。三七。至七七日等。大集經云。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現身見佛。即得往生。乃至小本云。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至臨終佛及聖眾。來迎往生。此皆指尅期之驗也。蓋千經萬論。都勸求生者。由娑婆眾生。八苦交煎。諸緣逼惱。無一順適。故大悲出此一門。正為吾人未證無生。大可哀愍。即現前種種小苦。尚不能忍何論生死。乎但生死二苦。尚有已去未至。不曾知者。況復是後末劫。疾疫饑饉刀兵。三災之苦乎。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然不思則已。思之則畏甚矣。故目連所問經云。佛告目連。世間人雖有豪貴富樂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祇由不信佛經。後世為人。更甚困劇不能得生千佛國土。是故我說無量壽佛國。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種邪道我說是人。名無眼人。名無耳人。所以淨土法門。真乃心境圓顯。彼此同源。振古如斯。於今為烈。可謂秘藏之津梁也。以樂邦境勝。故六方同讚蓮花托體。壽命無窮。無生死二苦也。既以蓮花化生。而無愛念。故冤親無待。無愛別怨會二苦也。又無寒暑遷改。故心神順適。無老病二苦也。萬事所願如意而至。彼虗無妙體。稱性受用。無求不得與五陰熾盛二苦也。何況更有天垂羅網。地佈金沙。七寶欄圍。四色蓮炬。照徹空中瓊樓翠聳。及見頂上珠樹矗雲。間飾莊嚴種種挺峙。此等境界。豈可思議。以持名易生。故不須參習三乘教典等行。單提六字聖號。則萬修萬去。有如此捷徑。故龍舒居士文云。而人或不知者。可痛惜也。知而猶不行者。更可痛惜也。時有女眾在傍問曰。西方有如此快樂逍遙自在。我等念佛亦可生否。答曰。佛世龍女八歲。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所以汝等。雖是女人。切不可自欺也。況昔日韋提希。又是女人。其乃淨土啟請之主。彼時有五百侍女。一聞佛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心生歡喜。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然女人無別法門。但知一心念佛便是。故往生集。聖賢錄。諸書所載。往生者多。無他簡易故也。

女眾錯會經旨

女曰。娑婆之苦已可畏矣。況更受女身苦乎。佛經云。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凡求生淨土者。皆有願回入娑婆。吾則信佛所說。往生不爾。噫。佛經意旨。汝會錯矣。當知梵語阿耨菩提。此云無上正覺。謂一得正覺。永不退轉邪覺。是名謂之不退轉。非言不回入度生。名不退也。何者。彼無生忍後。而無為自然。當入娑婆時。其不失於正定。是不退轉正顯乎此。何況更有種種方便。神力自在。皆不可議。安可同此凡夫之所著者比哉。譬如貧士。入京點入翰林選官。其後為治民而來。豈同前此貧苦之時比哉。故往生論云。遊戲地獄門者。生彼國土。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救苦眾生。汝若疑心不決。請以此論誠言為證。始終無錯。

求生不可勝數

詳夫諸淨土書。錄往生者。萬不得一。良以其所表著者。錄以為憑。使人信之。實有其事也。豈能具載之乎。所以近者往生。尚不能盡知。況遠方乎。夫釋尊一代寶教。乃徧乎娑婆大千。無不到之處。此震旦往生。尚不能盡知。況大千乎。佛法既致遠播而且廣。即所被之機亦多矣。其有往生者。非凡夫見聞之所能及也。故無量壽佛經云。彌勒菩薩問佛。世尊。於此娑婆世界。有幾許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答。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壇經云。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佛說此六十七億等皆不退。按此則知東方人。其實非造罪求生也。彼經又云西方人造罪求生何國。小本經云。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惡之名尚不聞。何況造罪。故觀經明生彼下下品。亦發菩提心。此下下品。乃是十惡人至彼。尚發菩提心。則知西方無造罪。不待言矣。然彼國非較惡世名善。比十方佛剎。愈勝愈嚴。是故佛言。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彼十方俱生。非佛知佛見。孰可知乎。觀此縱使淨土緣疎之者。亦不可忽諸。須勉力而信。奮迅而念。何則大乘諸菩薩尚爾。我敢自負也哉。

往生公私兩利

佛說十方微塵剎土。俱求生者何哉。大抵如京都會試一般。凡春闈至。各省州縣士子。俱往應試。其應試求名。雖言為己。却因後來理國家大事。他日蒙旨授職。乃各司其事。各選其處。經國化民。所當為矣。然所當為者。其意雖在於國。其功仍歸於己。乃至勳名傳於天下後世也。往生者亦爾。雖則求生見佛。原是為擔荷如來大事因緣。使之不斷也。是以蒙佛授記。乃各分其身。各補其處。而遞相度脫。同證菩提矣。然雖則遞相度生。同得法利。仍為己身當來作佛。而得劫國莊嚴也。如是方知忍後三祇益物。乃是公私兩利。故法華經云。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又云。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涌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故以淨土。勸同袍之士。及一切人。不可不生也。何則一生淨土。必得分身化度如是。

稱名復本

夫人者道也。心者佛也。何則道不自道。是人傳道。故言人即道也。華嚴經云。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此之謂也。又佛不自佛。是心作佛。故言心即佛也。猶之這塊檀玉。欲以雕琢佛像耳。若無其心。佛則不成。眾生念頭亦爾。夫佛性雖空。因其心念是佛故。後必作佛。果受其樂。惡性雖空。因其心念是惡故。後必作惡。果受其苦。何也。蓋似隻手然。拈檀則香。拾糞則臭。應以捨穢取淨。止惡從善也。是以當人欲起念時。猶自不檢察看。則此念還是善矣惡矣。不亦宜慎乎。今各請自驗。從朝至暮。從暮至曉。決無不起念時。倘有念起。將來決無不受身。有受身決無不受報。有受報決無不苦樂。若分苦樂。決無不取捨。若取捨心生。決無不肯修持。若知修持捷要。決無不信念佛。何以故。蓋佛從念起。不起佛念。即起雜念。所以苦樂二果。即今起念為因。故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種後世身。體骨皮毛。徧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夫經是佛說。安可不信乎。嗚呼。吾人皆因無始習重。為毒所中。毒氣深入。則念頭偏偏與三毒貪瞋癡邊相應。若不深省。焉知自身過患。莊子云。且有大覺。然後方知其大夢也。合觀佛經。宜信佛所說。早辦前程。念佛求生。自免沉淪。莫教後悔難追也哉。當知非起惡念而造罪。焉得入三途之獄門。非起善念而持名。焉得登九品之彼岸。以持名故。念念是佛。外無可加矣。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光。故善導和尚。其念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十聲以至百聲。其光明亦爾。問今現前念佛者。何以不然。答念佛者。皆有光明。但自不知耳。如貧女懷孕輪王。彼女自不知。昔桐城有二人結伴為客。一死伴葬之。擕貲還其婦。婦疑伴。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一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胸輙舒五色光十餘丈。眩我心目。不能復近汝矣。故知凡持佛名號。光則煥然。夫何疑哉。蓋光能破闇。縱有闇地妄念。蒙佛威光。當念即滅。喻如盲人當天。縱有闇見妄念。蒙日精光。當處即滅。故智者大師十疑論第八云。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猶如被毒箭。箭深毒磣。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皷。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磣。不肯出也。所以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涅槃云。菩薩六念。念佛第一。華嚴十地品云。地地不離念佛。兜率偈讚品云。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捨。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諸仁者。惟願信之信之。心之念頭。幸此佛經所說而行之。復還元覺。以作佛也。

作佛釋疑

問何以知念佛者。必當作佛也。答吾今問汝。諒可知矣。昔日有僧明琛。通內外學。能畫蛇。作常山蛇勢。并作蛇論。生身變為蛇。又李伯時。畫馬。作打輥馬勢。活現馬身。此二人。皆因心念專切故。現形變作畜類。汝信否。曰此有往事可據。安得不信也。然則念佛作佛。何獨致疑乎。所以昔有新定。少康大師。汝豈不知。於烏龍山。建立淨土道場。築壇三級。聚人午夜行道。康升座。令人面西。康先倡阿彌陀佛。次眾人和之。康倡時。眾見一佛從其口出。連倡十聲。則有十佛。若聯珠然。康云。汝見佛否。如見者。決生淨土。其禮佛人數千。亦有竟不得見者。後囑眾人。當於安養起增進心。於閻浮提生厭離心。又云。汝等此時。能見光明。真我弟子。遂放異光數道而亡。然此念佛法門。有如是明驗。現前便見佛出。其後作佛者。不言可知矣。何況彼佛。復有本願云。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則後必作佛之說。決定無疑也。

一信永信

一信永信者。要行人信得極。淨土決云。念頭所係最急。如水必赴海。火必炎上。刃必傷。毒必殺。無空過者。此念佛。人信亦如是。一聞佛說。極樂在西。依正莊嚴。永離苦趣。幸有如此佛國。平時間。行住坐臥。自應念念不忘。預得習觀純熟。至臨終念頭。必向西去也。

誓願決定

誓願決定者。要行人願得切。如摩訶那伽大力勇士。怒時額必生瘡。瘡若未合。閻浮提無有。人與他可敵也。此念佛人。願亦如是。一信往生。便可脫此輪迴。心必立願。願若未滿。閻浮提違順境。阻汝不得也。

立行堅猛

立行堅猛者。要行人行得力。如清辯與無想外道論議。外道化為石。以證己見。清辯書於石上。外道以念力堅猛故。明日亦有答詞。既有答詞。其從頑石托質也。此念佛人行亦如是。彼珍池既可托質。願力應以念念堅猛。後必從蓮花化生也。

願此法門遞相度脫

六字洪名。真實不可思議。越於一切法門之上。何則。若禪勝。安有慈受深。南嶽思。宋慈照。真歇了等。皆宗門砥柱。同指淨土。一意西歸。乃至天如復云。汝未悟使汝悟。往生萬牛莫能挽矣。若教勝。何以梁道珍。唐懷感。宋宗坦。至靈峯等。亦皆大乘講宗。奚為置教持名耶。夫世間人。決無自負捨勝取劣之理。然究竟念佛為正因。餘行為助道。倘經教不弘。則佛法斷絕。何得流通於未來。故法華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問佛囑法華。未囑淨土。何以濫引。答寶王云。法華三昧即念佛三昧也。譬如大蟲。又說老虎。本來無二。汝何疑乎。一尚不可得。不應言。囑與未囑。但明佛意。俱可說也。佛云。舍利弗。悟由頓悟。功由積累。若不積功。妄希頓悟。決無是處。所以悟後起修。則取捨應然也。然大約佛意不越乎此。一切善不可得。應須修善。一切惡不可得。應須斷惡。故知菩薩依之。忍後三祇。終日斷惡修善。邪說反此。彼云。一切善不可得。何以修善。一切惡不可得。何以斷惡。所以寶王云。解目行足。解正即行正。解邪即行邪。魔佛淺深。俱憑於解一行既爾。萬行皆然。故知邪正不信。必落魔外。倘信邪正。大旨該焉。所望者。意在後來高明。而有志之士。應以出廣長舌相。闡揚彌陀不思議之淨土。傳傳勸化。使至未來。一切眾生。先生彼國。然後分身。更相度脫。齊成正覺者。願方滿矣。所以初威音王時。常不輕菩薩。以弘通大乘故。後值燃燈佛授記。於此世界作佛。即我釋迦如來也。於法華會上。乃自述成。謂我若宿世。不宣弘佛道。則不能疾得阿耨菩提。故又誡羅睺羅云。若欲速成佛果。必須為人說法。蓋雖言專修念佛。亦必承師傳也。弘法之功大矣哉。

附刻真妄心境圖

此圖是鄞江妙叶大師所作。余因茲徹證大事之緣。故附刻之。以報師之深恩。蓋余之禪弊。極難透脫。皆因領悟不真。不得受用耳。故菴提遮女經云。若不見生性。雖因調伏。少得安處。其不安之相。常為對治。若能見生性者。雖在不安之處。而安相常現前。蓋謂此也。(和)道光丙午秋薙染。丁未春受具。咸豐甲寅冬。永公老法師破本分。丙辰夏參國清蓮公老和尚重關。然爾時於心雖安。究未得安。如是二十年來。至同治乙丑。甯波修舍利殿畢。於時季冬哉生明。忽承佛法徧一切處。了不可得。原是自家尋常日用耳。至此方知前非。本分重關。俱未得旨。并錄右頌一則云。

二十年雲水覔師工。今日方知真妄融。有所色空非自外。無邊剎海是渠中。聖凡不隔東西泯。彼此分明感應通。十萬億西安養國。了如指掌近前同。

真妄心境圖

金裝佛

金即事也。佛即理也。蓋二乘乘。但修空三昧。無相無作解脫門。不見他方佛面。不植相好等行。尚無淨佛國土。況往生乎。故知理無事則不嚴。猶之佛。而必須裝於金。表嚴於事也。而人天乘。雖修種種有相等行。倘不回願淨土。則漏落三界。不離五趣。故知事無理。則不尊。猶之金。而必須裝於佛。表回於理也。今修淨業人不然。供堂潔淨。而佛像端嚴。即理事雙運。當證果之時。福智圓滿。後必作佛。故佛弟子梵語迦葉。此云飲光。於昔日時。但以少許金鑄佛。故遂感世世。身有金光出現。飲閉乎日月。以是名之。乃至後遇法華開顯而頓悟佛乘。釋迦以為授記。大莊嚴劫作佛。世界名光德。佛號光明如來。故造佛裝金。不可思議者。以此。

花獻佛

花即因也。佛即果也。大思惟經云。若不散花獻佛。雖得往生。而依報不具。行人修淨業時。更以四時香花。供獻於佛。嚴飾道場。不止往生之依報愈嚴。究竟此之妙因。將來必尅於妙果。故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昔日有一王子。名無所畏。以蓮花奉獻寶藏佛。佛言。汝以花印虗空。今與汝名虗空印。當來成佛。世界名蓮花。佛號蓮花尊如來。所以奉勸世人。應以種種妙花敬佛。惟願同往蓮花托體。回自向他齊證菩提矣。

燈供佛

燈即理也。佛即心也。蓋佛本常住於世。皆由娑婆眾生業重。而自己心燈不朗。以不曾見者。反言佛已滅度。乃理不明之故也。是以大覺如來。知此末世苦惱。故說淨土法門。使吾求生往見彼佛。方知本來佛即自心耳。今以信佛所說。而念佛往生為正因。燃燈供佛為助緣。可名因緣具足。正助雙運。其往生作佛必矣。阿那律尊者。昔為盜首。入寺盜佛額珠。以箭挑佛燈。令光不滅。後遇釋迦佛世。於法華會上授記。當來作佛。號普明如來。阿那律是梵語。此云無滅。然則以燈光之故。其名即云無滅。至於作佛。又號普明。夫為盜挑燈。果報尚不可思議何況修淨土者。又復至心燃燈。其果報為何如乎。

正助總申回向佛果

心源浩瀚。眾生不達。所以滯空溺有。昏迷中道。長流生死。而不歸者。故吾兩土慈父。視之愍之。猶如赤子。忍之不已。勞開折攝二門。釋尊指彼是不死之鄉。理事交融。本來一致。然而不但彼此一致而已。細詳之。凡道場嚴飾處。佛前供具。或奉一香。勝報無邊。佛在世時。有長者名栴檀香。昔曾以香泥塗故塔。從是以來九十一劫。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優鉢華香從其口出。或供一幡。功德亦爾。佛在世時。有婆多迦。過去曾作一長幡懸毗婆尸佛塔上。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廕其上。或供一蓋百緣經云。有一寶蓋長者。過去曾持一摩尼寶珠。蓋毗婆尸佛舍利塔頭。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常有自然寶蓋覆其頂上。乃至遇佛出家。皆成佛果。或供一草。一葉。一水。一果。一茶。一衣。一食。一幢。一幔種種等。亦復如是。無非性起功德。盡是圓因。皆可回願佛道。莊嚴淨土。華嚴經云。此華藏世界海中。無問若山若河。乃至樹林塵毛等處。一一無不皆是稱真如法界。具無邊德。吾人果能信此。然後專切持名願往。雖隔許土之遙。臨終到在剎那。何則。蓋彼慈父門閭倚望。今已久矣。觀此行者。進一退十。道業荒蕪。而敗之者眾。成之者寡。故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當知此乃父子天性相關故爾。昔唐太宗為秦王時。在軍中。使房玄齡。入奏事於高祖。高祖笑曰。玄齡為吾兒奏事。雖隔千里。猶如面談。當知彼亦父子天性相關故爾。發是言矣。然彼使奏尚爾。況吾自稱名乎。彼世間父子尚爾。況吾出世間父子乎。良繇如來佛眼遙見。佛耳遙聞。不止了遠即近。尚且自他同體故能如是也。所以凡有繫念者。道果隨願之所成。

同类推荐
  • THE HAPPY PRINCE

    THE HAPPY PRI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华子杂编

    金华子杂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rospector

    The Prospec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过庭录

    过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文集2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大使咒法经

    大使咒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陈小米

    陈小米

    我这种职业,见过各种各样奇怪的人,不应该这样纠缠于某个过去了十年的病例。但实际上是,常常某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看起来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女人,都会让我想起陈小米,甚至猜测她们身体里是不是住着一个陈小米。既然这样,请允许我用文字再整理一下,我想试着找一找陈小米。也许陈小米并没有走远,会不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候翻开某本杂志,而后她就回来了。也许是陈小米想说些什么,关于她本人和本人之外的她。我不保证每个细节都能还原,但大体上是没错的。
  • 春风吹尽花不开

    春风吹尽花不开

    天帝长子轩曜样样好,只是性子太高冷。得罪月老与司命星君不自知,下凡历劫被算计。一个种下痴情丝,一个批了孤寡命,这一劫,不死也得残。魔界右宸王的幺女荼宛,因为半魔半仙的血脉,也到了历劫的年纪。奈何性情顽劣,抵死不从。右宸王无奈,只能偷偷下药,送她上路。当神与魔相遇,荼宛表示,这傻缺自己送上门来,不利用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轩曜心里盘算着,南疆危险太多,不如先假装被骗,利用这恶女找到血灵芝再说。二人各怀鬼胎,扯出一段孽缘。
  • 铁肩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和新闻作品选编

    铁肩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和新闻作品选编

    2014年8月,中宣部、全国“三教办”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这一活动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以东北新闻网记者李理、大连广播电视台记者卢建伟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深情讲述了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充分展示了他们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和良好形象。
  • 孕产妇健康全百科

    孕产妇健康全百科

    《孕产妇健康全百科》以科学讲解、轻松阅读为原则,向广大孕产妇读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科学讲解:从孕前→孕期→分娩→产后,全书按自然孕产规律科学细分章节。例如:怀孕计划安心拥有健康胎儿,健康妊娠280天准妈妈身体自我监控,分娩与产后坐月子,科学胎教培养聪明宝宝等。
  • 废材妖妃:鬼帝宠妻狂

    废材妖妃:鬼帝宠妻狂

    前世的羁绊,今生的等待。 跨越时空而来的她,终是回到了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命运轨迹,且看狡猾如狐的她如何玩转异世。 当她面对人前冷面无情的鬼帝,人后化身宠妻狂魔的男人时,瞬间就……腰酸腿软!!!(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对宠宠宠。)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016-2017)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016-2017)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之一。该丛书严格按照最新的《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修订,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必不可少的考前辅导教材。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第二部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第三部分:广播电视常识。
  • 奋斗在晚明

    奋斗在晚明

    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御倭寇,整吏治,一条鞭,万历六年的大明一副欣欣向荣之态。然而按照历史的进程大明帝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落日余晖......然天不亡明,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宁修来到晚明,引领大明走向另一条资本兴国,工业强国的道路。谁言明之亡亡于万历?资本迸发,工业崛起的大明再无遗憾!书友群:309429159
  • 荒岛求生之杀出重围

    荒岛求生之杀出重围

    一场意外,我和我的朋友乘坐的船发生了触礁,我们被困在一座岛上,为了食物,为了生存,他们尔虞我诈,互相抢掠,互相厮杀,人性的丑陋变得赤裸裸,但是我不会屈服,为了我的朋友和我爱的人,我要变强,我要变强,我要——群号:42647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