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釋十疑
天台智者大師。說淨土十疑論。門人記為一卷。宋初吳山澄彧法師有注本。僧統贊寧序冠其首。盛行於世。彧師科十疑云。一無大慈悲疑。二諸法無生疑。三佛土平等疑。四偏念西方疑。五具縛厚重疑。六即得不退疑。七不求兜率疑。八十念往生疑。九劣弱人生疑。十作何行業疑。一一問答明白。故楊次公序云。輔贊彌陀教觀者。其書山積。唯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最為首冠。援引聖言。開決群惑。萬年暗室。日至而頓釋群陰。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至於是也。
臨終設像
華嚴賢首品偈云。又放光明名見佛。此光覺悟將歿者。令隨憶念見如來。命終得生其淨國。見有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於佛所深歸仰。是故得成此光明。前四句言。菩薩放無量光。其間一種。名為見佛。放此光明。能令命終之人。見佛往生。後四句言。此菩薩因中。勸臨終人念佛。又令瞻敬佛像。故得此光明也。大智度論云。臨終少時。能勝終身修行之力。以猛利故。義和法師無盡燈載。西域祇桓精舍西北角。日光沒處。置無常院。造一立像。面向西方。執五綵旛。安病人在像之後。手執旛脚作隨佛往生之想。瞻病者燒香散華鳴磬。助稱佛名。資助病者。若有垢穢。隨即除之。決取往生。若游心法界。去來無礙者。不拘此法。
茶毗十念
百丈大智禪師。以修禪之人。附居律寺。紊師徒之分。是故建立叢林。以清規繩之。自是天下始有禪居。凡病僧危篤。集眾與之念誦。其詞曰。諸緣未盡。早遂輕安。大命難逃。徑生安養。其與亡僧龕前念誦。則曰。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華。佛授一生之記。至茶毗時。令維那與其十稱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大眾同聲應和。而又曰。上來稱揚十念。貲助往生。津送住持之法亦然。此法載于清規。雖叢林老宿道眼明白者。無不遵之而行。故知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禪僧。悟與未悟。無有一人不生淨土也。
古今著述
慈雲云。古今諸師歸心淨域者。或製疏解經。或宗經造論。或隨情釋難。或伽陀讚揚。雖殊途同歸。而各陳所見。動盈編帙。尋究良難。今略錄其要者一二。
天台智者大師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淨土十疑論一卷道安和尚往生論六卷懷感法師群疑論七卷道綽禪師安樂集三卷慈愍三藏淨土慈悲集三卷源信禪師淨土集二卷慈恩法師彌陀經通贊一卷清凉國師觀經疏一卷永明智覺禪師萬善同歸集三卷四明尊者妙宗鈔三卷融心解一卷慈雲懺主往生淨土懺願儀一卷決疑行願二門一卷淨土略傳一卷草堂飛錫法師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孤山法師觀經疏刊正記四卷彌陀經疏一卷西資鈔二卷淨覺法師彌陀經疏一卷潞州宗坦法師觀經甘露疏四卷義淵法師甘露疏記五卷靈芝大智律師觀經疏阿彌陀經疏一卷淨土禮懺儀一卷圓澄義和法師華嚴無盡燈一卷侍郎王古直指淨土決疑集三卷寶珠集無功居士王闐淨土自信錄
勸脩門第十
眾生在迷。生死無際。一旦獲聞念佛三昧。頓超生死。若飛出塗炭。而羽翼太虗。真渡苦海之慈航。起沈痾之妙劑者歟。夫勸進行者。淨業之大。利他之行。菩薩所修。有志之士。能以此道。轉相勸勉。勤修不怠。則屈伸臂頃。轉穢濁為清泰之都。勸修之功。豈小補哉。
慈雲勸修
慈雲懺主云。安養淨業。捷徑易修。諸大乘經。皆啟斯要。十方諸佛。無不稱美。若比丘四眾。善男信女。欲得速破無明。永滅五逆十惡重罪。及餘輕過。當修此法。欲得還復清淨。大小戒律具足一切諸波羅蜜門者。當學此法。欲得臨終離諸怖畏。身心安樂。喜悅如歸。光照室宅。異香音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送紫金臺。授手迎接。五道橫截。九品長騖。謝去熱惱。安息清涼。初離塵勞。便登不退。不歷長劫。即證無生者。當學此法。欲修少法。而感妙報。十方諸佛俱時稱讚。現前授記。一念供養。無央數佛。還至本國。與彌陀坐食。觀音議論。勢至行步。洞視徹聞。身量無際。飛空自在。宿命了了。徧觀五道。如鏡中像。念念證入無盡三昧。如是稱述不可窮盡。應當修習此之勝法。
校量功德
慈雲懺主云。彌陀本願。十方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不果遂者。誓不成佛。十念信樂。尚得往生。況復一日信樂者。況復一月一年一生信樂者耶。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復十念耶。況復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所滅罪耶。重罪尚滅。況輕罪耶。又復校量念佛功德。比餘善根。優劣之相者。經云。若人以四事極好之物。供養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有人合掌一稱佛名。百千萬分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一稱佛名功德尚爾。況復十念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功德耶。現世安隱。眾聖守。護。離諸災厄。功德無量。
妙觀功深
四明尊者云。寄語行者。觀雖深妙。本被初心。若能進功。何憂不就。縱未入品。為因亦強。生至彼邦。得預大會。所見依正微妙難思。速入聖階。度生亦廣。永異事善。及小乘行。得往生者。如此土人。宿圓修者。於諸座席。見相殊常。聞法易悟。以此類彼。功在妙宗。但為戒福不精。無往生願。故在穢土聞法入真。須懼娑婆不常值佛。縱遇善友。色心不勝。難發我心。況塵境麤強。誠為險處。故須外加事懺。內勤理觀。正助雙行。加願要制。必於寶剎。速證無生。
永無退轉
楊次公曰。不願生淨土則已。願生則無不得生。不生淨土則已。生則永無退轉。具縛凡夫。初憑信願。得生彼土。而三毒邪見。未能頓忘。何以知其不退轉耶。葢以彌陀願力。常所攝持。大光常照。上善人聚。壽命永劫。水鳥樹林。風聲樂響。演暢妙乘。聞其聲者。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未甞間斷故也。眾生如受病之人。佛為醫王。法為良藥。僧為視病人。三者現前。病不得而萌矣。以是言之。則一生淨土。何從有退轉哉。
高聲念佛
業報差別經云。高聲念佛。誦經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徧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慈雲懺主云。稱佛名時。以心緣歷。字字分明。使心口相繫。方能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若恐心散。須高聲疾喚。心則易定。三昧易成。故懷感法師決疑論中。引大集日藏經云。小念見小佛。大念見大佛。論釋曰。大念者。大聲念佛也。小念者。小聲念佛也。此皆聖教。有何惑哉。奉勸世人。厲聲念佛。三昧易成。小聲念佛。遂多馳散。學者方知非常人能曉也。下品下生。臨終十念。少時猛利。諦心決斷。勝百年願力。今人稱佛。多不專精。散心緩聲。遂使現世成功者少。臨終感應事稀。故特示此法。勸念佛時。一心不亂。高聲念佛。聲聲相續。則不久成功也。
禮佛功德
業報差別經云。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獲十種功德。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處眾無畏。四佛所護念。五具大威儀。六眾人親附。七諸天愛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終往生。十速證涅槃四明尊者云。行者禮佛時。深知佛體不離我心。同一覺源。圓照諸法。諸佛悟本。起同體悲。眾生迷真。受諸幻苦。悲苦相對。感應斯成。一身遍至諸佛之前。一拜普消無邊之罪。
現生獲福
龍舒曰。或謂求生淨土。是身後之事。而不知大有益於生前也。何則葢佛之教人。無非是善。既以求生淨土為心。凡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為。無適而非善。其現世則可為君子。為大賢人敬之。神助之。福祿可增。壽命可永。其次為業緣所奪。不能專志於此者。則惡緣由此而省。善緣自此而增矣。縱有不知禮義。不畏刑罰。唯氣力之為尚。唯勢利之為趨。苟知以淨土為心。則亦必省己。而自咎其所為。雖不能皆合於禮義。亦必近於禮義矣。其肯復陷於刑罰乎。使人人皆然。則漸可以脫小人之域。而終為君子之歸矣。鄉人之相知者。皆目之為善人。由是言之。遵佛教法。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
為僧念佛
龍舒曰。為僧學佛者。當自念云。我為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分事。不能如此。遂汩沒俗塵。一日大限到來。有何倚賴。平日雖有善業。未免隨逐輪迴。善業報盡。又復墜墮。不如專修淨土。直脫輪迴。方是出家事畢。如永明壽禪師長蘆頤禪師萬年一禪師。皆修此道。又轉以化人。豈可不効彼耶。若不生淨土。未免隨業受報。如海印信禪師。以一念之錯。生朱防禦家為女子。得圓照本禪師點化。乃得脫去。知他第二生中。又復如何。舒州太平古老亦名行尊宿也。歿後生宰相家。享富貴造惡業。復墮惡道。何有出期。楞伽經說。修行之人。如澄濁水。澄之難清。未去濁脚。攪之復渾。二老之謂也。若生淨土。住不退地。復來此界度生。如刷去濁。脚雖攪之。不復渾矣。
富貴學道
龍舒曰。富貴人種種如意快樂。然光陰迅速。幻身難保。古來貴極。誰為在者。不如脩行淨業。身後托生勝處。豈不快哉。本朝文潞公。在京師。與淨嚴禪師。結道俗十萬人。為淨土會。至于王敏仲侍郎楊次公提刑馮濟川給事。皆以貴人。脩行淨業。而皆得往生。可不仰効之哉。
眾善相資
龍舒曰。供佛齋僧。造塔建寺。念誦禮懺。孝養父母。兄友弟恭。宗族之間。無不和穆。鄉黨隣里。恩禮相與。事君則赤心為國。為官則仁慈利民。為長則善以安眾。為下則勤以事上。或指教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救人急難。或惠施貧窮。或造橋砌井。或施食散藥。或減己奉養以利人。或臨財饒人以自省。或教人為善。或護善止惡。但隨所作世出世間一切善事。不拘大小多少。或止以一錢與人。或以一水止渴。至於毫芒之善。竝須起念云。願此善緣。回向西方。眾善相資。必得往生也。
勸修利益
龍舒曰。唐人房翥暴亡。至冥府。冥官語之曰。據案簿。爾曾勸一老人念佛。已生淨土。爾承此福。亦合生淨土。翥曰。尚擬誦金剛經萬卷。并禮五臺。故未欲往生。冥官曰。誦經禮拜。固為好事。不如且生淨土。知其志不可奪。乃放還人間。是知勸人脩淨土者。非但獲往生。又感動幽冥也。
因循悞事
寂室曰。世人欲修淨業。不可言我今忙迫。且待閑暇。我今貧乏。且待富足。我今少壯。且待老時。若分定常忙。分定貧乏。分定夭折。即於淨業無緣脩習。忽爾喪亡。雖悔何及。奉勸諸人。趂身強徤。努力修之。
當思身後
寂室曰。世人但知生時。將養此身。營求資給。而不思捨此身後神識不滅。若無善因。則淪墜苦趣。何為生時。愛惜此身。死後神識不滅。而不思度脫耶。又世人專為妻子眷屬。廣營衣食。而無少怠。而不思命終之時。妻子眷屬。雖愛徹骨髓。不能相救。唯當獨往。今勸世人。不當以養生故而忘畏死。不當以為他故而忘自為也。
預偹不虞
龍舒曰。如人入城幹事。必先覓安下處。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下處者。脩淨業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須辦雨具。驟雨忽來。則無淋漓之患。先辦雨具者。修淨業也。驟雨忽來者。無常忽至也。無淋漓之患者。不落惡趣也。且先覓下處。不害其幹事。先辦雨具。不害其遠行。修淨土者。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功在純熟
龍舒曰。孟子謂夫仁者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故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能爾也。則無所往而不為仁矣。脩淨土者亦然。凡起居飲食語默動靜。皆不忘淨土。則此身雖居五濁。而其心已在淨土矣。樝菴云。落日之形似鼓懸。加趺端坐。面西邊。身雖未到華池上。先送心歸極樂天。正謂此也。
十種勝利
慈雲懺主云。三界大師。萬德慈父。歸之者罪滅。敬之者福生。諸經具說。若能歸依三寶。受持一佛名者。現世當獲十種勝利。一者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隱形守護。二者常得如觀世音等二十五大菩薩而為守護。三者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四者一切惡鬼夜叉羅剎皆不能害。毒蛇毒藥悉不能中。五者水火冤賊刀箭杻械牢獄橫死悉皆不受。六者先所作罪悉皆消滅。所殺冤命皆蒙解脫。更無執對。七者夜夢吉祥。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八者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者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禮拜。猶如敬佛。十者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阿彌陀佛及諸聖眾。持金剛臺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盡未來際。受勝妙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