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7900000022

第22章

释曰。云何是问词。凡约六义为问。一约修位境界为问。修道境界自有三种。一加行依止谓文教。二修行资粮谓依理判义。三修行所通达处谓修慧境界。后三句明三慧境界。以答此问。二约修位三慧功能为问。后三句明三慧功能。以答此问。初明闻慧是修慧方便。次明思慧是修慧资粮。后明无分别智是修慧体。三约修位修慧因果为问。后明无分别智后所得。以答此问。由修慧此智得生故。是修慧果。若无此智不得进后道故。是修慧因。四约修位四修为问。后明长时修乃至无余修。以答此问。五约修位依止为问。后明转依以答此问。若无此转依为依止。修位不成圣道。何以故。凡夫依未转故。六约修位胜用为问。后明三身以答此问。为圆满自利利他两用故修加行。复次

论曰。云何

释曰。通问修位次第。后具明次第。从初起修心乃至修位究竟。以答此问。先以三句明闻思修位即三慧境。次三句显能入三境功能。即是三慧。次显利他功能。即无分别智后所得。如自所证为他解说。次明四修显修位。由四修得成满。次明转依显自利转依。是得法身四德之本。故是自利。次明三身。三身于究竟修位得成。能平等利益自他。法身是自利。应化二身是利他。复次

论曰。如佛广说所安立法相。于菩萨十地

释曰。十地即华严经中十地品所显文句。此文句中。如来广说随所安立道理。复次

论曰。由摄一切如来所说大乘十二部经故得现前

释曰。合如来所说一切法。通为一境。复次

论曰。由治所说通别二境

释曰。所合之境为单为复。欲显双观真俗通一无相。复次

论曰。由生起缘极通境。出世无分别智。及无分别智后所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智

释曰。显道二体更互相摄。由奢摩他故智不散。由毗钵舍那故。定无啖味等染污。复次

论曰。无分别智后所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智。由无量无数百千俱胝大劫中。依数数修习。由昔所得转依。为得三种佛身更修加行

释曰。此智为是世智为出世智。不可说是世智以非世间所习故。不可说是出世智。以于世间心中起故。故此心异无分别智心。此心亦可说世出世及非世非出世。此二智于长时数习故得转依。由转依故菩萨作心云。我今必定应得三种佛身为此义故更修加行

论曰。是声闻见道。是菩萨见道。此二见道差别云何

释曰。声闻见道是他道。菩萨见道是自道。此二见道道差别及果差别。其相云何

论曰。声闻菩萨见道。应知有十一种差别

释曰。前五明道差别。后六明果差别。前五明道差别者

论曰。何者为十一。一由境界差别。谓缘大乘法为境

释曰。如来所说大乘十二部经。说修行法。缘此法为境故发道心。小乘道则无此事

论曰。二由依止差别。谓依大福德智慧资粮为依止

释曰。此道与二乘及世间道有异。世间但修福德而无智慧。二乘但修智慧而无福德。菩萨具修福德智慧。故助道得成。助道即是依止。此依止在道方便中即思修二慧

论曰。三由通达差别。谓通达人法二无我

释曰。先于方便中已得思修慧。从此得入真观。能通达人法二无我理故。于人法不生爱着。凡夫着人。二乘着法。菩萨并不着。故言离欲人法。此即明菩萨所得真修慧。是正道体异于小乘

论曰。四由涅槃差别。谓摄无住处涅槃。以为住处

释曰。此涅槃非是道果。是道住处。何以故。由菩萨行般若。观察生死过失故。修道不在生死。由菩萨行大悲。观众生苦起救济心。虽不在生死而不舍生死故。不住涅槃。由道住此处不执真俗二相生故。名无相道。小乘道则无此事

论曰。五由地差别。谓依十地为出离

释曰。道有下中上。上即是十地。此十地出离四种生死。为通功能。依此十地菩萨道。能出离异于小乘。后六明果差别者

论曰。六七由清净差别。谓灭烦恼习气。及治净土为清净

释曰。前有五事已明道差别。此下六事。次明修道所得果与二乘有异。第六明内清净。第七明外清净。内由自相续中修道。灭除烦恼习气故。名内清净。外由修净土行。所居之土无有五浊。如颇黎柯等世界故。名外清净。内为自清净。外为清净他。小乘则无此事

论曰。八由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差别。谓为成熟众生。不舍加行功德善根

释曰。菩萨如自身应般涅槃。欲般涅槃一切众生。由此平等心故。不舍加行功德善根。余度为功德般若为善根。又五度为功德精进为善根。又般若精进为善根。余度为功德。少乘则无此事

论曰。九由受生差别。谓生如来家为生故

释曰。见真如理。证佛法身。能使如来种性不绝故。称生如来家由生如来家乃至当来得成佛故。言为生故。小乘则无此事

论曰。十由显现差别。谓于佛子大集轮中。常能显现。为摄受正法

释曰。诸菩萨通称佛子。众多菩萨聚会故言大集。如来所说法有三义故名轮。一能上下。二未得能得已得能守。三能从此到彼。菩萨常于大集中显现示不破僧。常于法轮中显现示能护持正法。已得令不失为摄。未得令得为受。小乘则无此事

论曰。十一由果差别。谓十力无畏不共如来法。及无量功德生为果故

释曰。菩萨修道皆为得如来。如此等果。小乘则无此事

论曰。此中说两偈

释曰。此中即见道中说两偈。显从见道方便入真如观

论曰

名义互为客  菩萨应寻思

应观二唯量  及彼二假说

从此生实智  离尘分别三

若见其非有  得入三无性

论曰。名义互为客。菩萨应寻思

释曰。名于义中是客。义于名中亦是客。以非本性类故。菩萨入寂静位。应观此道理。此即第一寻思方便

论曰。应观二唯量及彼二假说

释曰。菩萨应观名义二法。唯无所有为量。何以故。义有二种。一自性二差别。悉无所有。但是假说。此假说若与义同。义无所有假说亦无所有。若与义不同。则自然无所有。假说即是名。名无所有故于义是客。义无所有故于名是客。无所有是名义本性故。以本性为唯量。若分别作名义。此分别本性无相故。以无相为名义唯量。此即第二如实智方便

论曰。从此生实智离尘分别三

释曰。从四种寻思生四种如实智。何人能得此四智。若人能见三种。但是分别实无外尘。此人则得一分如实智。何者是三分别。一分别名。二分别自性。三分别差别

论曰。若见其非有

释曰。前二句明了达三分别。得入无尘观。依依他性以遣分别性。此句明依真如遣依他性。云何能遣。由名义无所有。能分别亦不得是有。何以故。若所分别名义是有。能分别缘此名义。可说是有。由名义无所有。所分别因缘既是无。能分别体亦无所有。若菩萨见名义无所有故。能分别亦无所有。此菩萨得入何观

论曰。得入三无性

释曰。菩萨见名义更互为客。入异名义分别性。若菩萨见名自性假说。差别假说唯分别为体。得入分别无相性。若菩萨但见乱识无六种相。此乱识体不成故不可说。因缘不成故不可执有生起。此中分别既无。言说亦不可得。则入依他无生性。若菩萨见此二义有无无所有。则入三无性非安立谛

论曰。又正教两偈如分别观论说

释曰。今此论中显入见道境智不圆满故引分别观。论两偈显成此义。何人何位能见此心。但是影无实法义

论曰

菩萨在静位  观心唯是影

舍离外尘相  唯定观自想

菩萨住于内  入所取非有

次观能取空  后触二无得

论曰。菩萨在静位观心唯是影

释曰。唯菩萨人在寂静位。能作此观法。义实无所有。心似法义显现。故说唯是影

论曰。舍离外尘相唯定观自想

释曰。若人在寂静位中。已了别心唯是影。能除外尘相。是自心似法及义相起。作如此观

论曰。菩萨住于内

释曰。若菩萨心。如此得住实无有尘。心缘内心起。不缘外尘故住于内。若住于内此心定何所观

论曰。入所取非有

释曰。是所取义实无所有。菩萨能见所取境空

论曰。次观能取空

释曰。由所取义既实非有。世间所说心是能取。如此道理亦不得成。是故观行人亦不见有能取心。前已不见所取。后又不见能取。是时观行人有何所得

论曰。后触二无得

释曰。真如非所取非能取。以无所得为体故。说真如为二无得。是人先已入无相性。次入无生性。后入真如无性性。触以入得为义。由入得真如故名为触。前两偈与后两偈异相云何。前两偈约名义及假说。显四寻思及四如实智。为方便得入真观。后两偈明三性体及三无性。又前两偈显正教。明入三性及三无性。后两偈显所入三性及三无性

论曰。复有大乘庄严经论。所说五偈为显此道

释曰。经义深隐难解。如实显了经中正义。故名庄严经论。论解此经故得庄严名。庄严经论中有众多义。今但略取五偈。此偈欲何所显。此偈为显于修道中难觉了义

论曰

菩萨生长福及慧  二种资粮无量际

于法思惟心决故  能了义类分别因

论曰。菩萨生长福及慧

释曰。菩萨如前释生在见位。长在修位。又初刹那名生。后刹那名长。又单名生复名长。菩萨所修唯复无单故。生长一时而成。所生长何法。谓福及慧。施等三度名福。般若名慧。精进及定若为生福则属福。若为生慧则属慧。所以尔者。精进若生布施。持戒忍辱则属福。若为生闻思修慧则属慧。定若依四无量起。缘众生为境则属福。若为生尽智无生智及无分别智等则属慧。谁能生长。谓菩萨人

论曰。二种资粮无量际

释曰。此福及慧有二种功用。一能助道。二能成道体。由此二故道得成就。故说此二为道资粮。此二用几功力。凡经几时得成就道。功力无量时节无际。无言显长远。譬如说大海无量大劫无际。以长远故资粮亦尔。修一一度皆遍一切众生。故功力无量。修一一度经三阿僧祇劫。故经时无际

论曰。于法思惟心决故

释曰。由定后心观察诸法。是故于法心得决定。又菩萨备修五明。于度量方便具足自能故。于思惟心得决定

论曰。能了义类分别因

释曰。菩萨能比能证故名能了。真俗二谛名为义类。知此义类但以分别为因。是故能了

论曰

已知义类但分别  得住似义唯识中

故观行人证法界  能离二相及无二

论曰。已知义类但分别

释曰。由菩萨已于义类及分别。心决定故

论曰。得住似义唯识中

释曰。由菩萨如此思惟。但识似尘显现故。菩萨心住唯识中不缘外起

论曰。故观行人证法界

释曰。由观行人离外尘。但缘识住知尘无相。名证法界

论曰。能离二相及无二

释曰。所证法界有何相。离能取所取二相。及无人法二分别。如此法界菩萨已证

论曰

若离于心知无余  由此即见心非有

智人见此二不有  得住无二真法界

论曰。若离于心知无余

释曰。由此方便令法界可证。今显此方便。知离唯识外无别有余法

论曰。由此即见心非有

释曰。由见所缘义非有。知能缘心亦非有

论曰。智人见此二不有

释曰。智人谓诸菩萨。见境及心二皆非有

论曰。得住无二真法界

释曰。菩萨若见二皆非有。则得住真法界。真法界者。无尘无识故言无二。离颠倒及变异二虚妄故名真。是诸法第一性故名法界

论曰

由无分别智慧人  恒平等行遍一切

染依稠密过聚性  遣灭如药能除毒

论曰。由无分别智慧人恒平等行遍一切

释曰。此已见真如菩萨说名慧人。已于见道中得无分别智。此智何相。一以无退为相。不退故称恒。二以平等行为相。此智见一切法平等理。犹如虚空。于如来所说十二部修多罗三乘等法。同见一味无有差别。内外法名一切。内外诸法同一如性故名为遍。平等行显智慧体。遍一切显智慧境界。由如此无分别智菩萨。欲何所作

论曰。染依稠密过聚性

释曰。三种不净品名染。此染以过聚性为依止。从过聚性生故。此过聚性名稠密。以难解难破故。离如来正教。余教不能令解故言难解。离无分别智。余智不能破故言难破。一切染污法熏习种子。是过聚性体

论曰。遣灭如药能除毒

释曰。此性是三品不净法因。难解难破惑等熏习种子为性。由无分别智聪慧人。能遣能灭此过聚性。如阿伽陀药能除诸毒。遣约现在。灭约未来。即是菩萨尽无生智

论曰

佛说正法善成立  安心有根于法界

已知忆念唯分别  功德海岸智人至

论曰。佛说正法善成立

释曰。一切三世诸佛共说此法。所说理同不相违背。故名正法。又欲显说者胜故言佛说。由所说道理胜及所得果胜故名正法。如来成立正法有三种。一立小乘。二立大乘。三立一乘。于此三中第三最胜。故名善成立

论曰。安心有根于法界

释曰。菩萨先已得闻思二慧。安心于如来正法中。后合观如来一切正说为境界。即是无分别智。此智名有根。得此智已余智皆灭。唯此智不可动坏。故名有根。复次于三无流根中。此智为第一。谓未知欲知根。故名有根。复次解脱有三事。一能生解脱。二能持解脱。令住不失。三能用解脱。自利利他。此解脱三事即配三无流根。此无分别智通于三处得名。自体是根。又能为他作根故名有根。此有根心安住法界中

论曰。已知忆念唯分别

释曰。菩萨已住有根心中。后出观时在无分别后智心中。如前入观事皆能忆念。知此忆念非实有。唯是分别。由无分别智及无分别后智。菩萨得进何位

论曰。功德海岸智人至

释曰。如来功德因中。有十地十波罗蜜等。果中有智德断德恩德。如此诸德唯佛一人。余人所不能得。故名为海。因果究竟名之为岸。智人即是菩萨。菩萨乘前二智。能至未曾至功德海岸。此中五偈总明众义。第一偈显道资粮。第二偈显道加行。第三偈显见道。第四偈显修道。第五偈显究竟道

同类推荐
  •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尧山堂外纪

    尧山堂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Five Little Peppers And How They Grew

    Five Little Peppers And How They Gr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师父大量吾乃小屁民

    清州,是图国最有名的商业城市。它地处浪沧江和运河的交汇冲要之地,与吴旭国隔海相望。因交通便利,清州物资交流频繁,经济迅速地繁荣昌盛。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经商贸易,富商大贾,动辄数百。其中最富的当属盐商。清州是产盐要地,盐业是高利润行业,它让清州人迅速发家致富,积累了巨额商业资本。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他们最为恰当不过,而其中,又以世代盐商冷月……
  • The Aspern Papers

    The Aspern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漂亮水仙

    漂亮水仙

    几天后,我得到这样一个消息:警方在我国西北的一个偏僻小县发现了黄达,由于他持械拒捕,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周身的汗毛全都竖了起来,我像突然被人迎头重击了一样颓然瘫软下来。黄达,黄达,你怎么会……世事难料,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寻找水仙的消息,我甚至找种种借口去了击毙黄达的那个小县,向当地的公安同行询问有关黄达和水仙的消息,可是,没有。他们说,只知道黄达,没有听说水仙这个人的存在。
  • 这个人有毒

    这个人有毒

    没人敢在我面前耍酷,没人敢在我面前炫富!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我把他们都……
  • 此生共城池

    此生共城池

    三年后,他带着耀边眼的光环回到她的身,她却开口说:我们离婚吧!没有你,我照样能够过的很好。最初,他不肯,一直到那一天,他把离婚协议书放在她的面前:签字吧!我们离婚。两个人因为相爱而在一起,分开却不是因为不相爱,只是因为……再相遇的时候,他是杭城赫赫有名的“黄金单身汉”,是她的新老板,身边美人如云,而她却是公司的得力干将,追求她的男人令他嫉妒的发狂。一场蓄意已久的阴谋,淹没了原本她燃起的所有希望,友谊和爱情她该如何让去选?爱情和责任他又该如何是选择?桑榆:“不如一直欠下去吧!等我们都两鬓斑白的时候,也许你还会想起我,而我也会记得你,记得你欠我一场盛大的婚礼。”迟暮:“阿榆,我后悔了,三年前我不应该离开的……”他想给她全世界最好的,而她要的不过是相濡以沫的守候。有人说浓烈的爱情终归是会输给岁月,那些相爱的人也总有一天会老去,唯一不变的就是残留在脑海里的记忆。
  • 程序员在二次元

    程序员在二次元

    加班赶项目的他,一觉醒来,世界线发生了变动。这里跟上个世界似是而非,唯一拥有巨大不同的,是娱乐领域。三大民工漫依然健在,但却没了一些有趣的轻小说;动漫领域在大师辈出之后依旧陷入废萌怪圈,少了一点振聋发聩的经典;游戏界依旧是那几座大山,只是有些作品不复存在……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诸多可爱的女孩儿。土间埋:欧尼酱~快来陪我玩游戏啦~加藤惠:姜君,这个BUG是怎么回事?霞之丘诗羽: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呢!英梨梨:哈?未成年人并没有被禁止画这个吧?μ's:煜君你可是我们的第十人哟!HTT:呐呐~你要不要加入我们的乐队啊?椎名真白:请教我恋爱。……话痨作者,慢热作品,以上。
  • 成龙

    成龙

    张成龙成为金融部门的一分子,完全是他爸爸张引明一厢情愿望子成龙搞定的。从“成龙”这个赫然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本来张成龙的志向是上美术学院当画家,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强势且又蛮不讲理的张引明硬是逼他填了所财经大学,并且还细化到专业就是金融。哭过一场鼻子的张成龙只得遵从父命,带着他爸爸望子成龙的梦想去上了财经大学。转眼四年就快过去,安心下来读书的张成龙决定去考研究生,可是他爸爸的指示又来了,说农行在招应届大学毕业生,要他抓紧去报名参考。张成龙阐明出自己的想法,准备把就业的事向后搁一下。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游戏技能家

    游戏技能家

    地狱难度开局,并不能影响古凉超神。左手轰出龟派气功。右手用刀甩出哈塞给。身背狼人体质,怎么打都不死。
  • 大爱天台

    大爱天台

    20世纪20年代末的一个后半夜,天还没亮,就有一高一矮两个后生摸黑走出洞溪岙中村,他俩身背包裹雨伞像要出远门,却没有踏上出岙口去县城的官道,而是折身爬上村后山的仙子坑。“天还黑……黑着呢!”矮胖的叫方虫,说话有些结巴,“等会……再再走……”“天再黑还是地黑,走出这片地,前面就是亮天!今天肯定是个清光亮日。”瘦高的名叫石梁,却能说会道,富有激情。最近,县中校长说他思想激进,组织“你我一心,彼此同志”的同人社,有共产嫌疑,予以开除学籍。石梁一气之下,干脆去上海找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