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7900000031

第31章

释依慧学差别胜相第八

论曰。如此已说依定学差别。云何应知依慧学差别

释曰。菩萨定与二乘定既有差别。定为慧依止。慧依定得成。菩萨慧与二乘慧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以何法名依慧学。无分别智名依慧学。是无分别智差别。应知即是依慧学差别。此无分别智有三种。一加行无分别智谓寻思等智即是道因。二无分别智。即是道正体三无分别后智。即是出观智。谓道果。此三智悉是依慧学体。寻思智为依慧学者。观行人依当来无分别智故。修方便智。由求未来无分别智果故。现世方便得成。以是能依故名依慧学。又此方便智能引当来无分别智。无分别智起。必依此方便得成。以是所依故名依慧学。道正体为依慧学者。谓依内起智在观。离散动故名为内。此智依观起故名依慧学。又有自体为内。因已谢果未起。道体自相续。即说自体为内。依自体起故名依慧学。出观智为依慧学者。依无分别智成此智。名依慧学。何以故。入观时所缘境后得智。缘此生故。此三智中应成立何智。应但成立无分别智。若成立此智。即成立余智。若成立前智但因义显果义不显。自性等十九差别义亦不成。若成立后智。但果义显因亦不显。自性等十九差别义亦不成。何以故。此智以寻思智为因。此智是寻思智果。此智是后智因。后智是此智果。由此智成立。前后智亦得成立。是故但应成立此智。于成立中。先应说无分别智自性。自性即是体相

论曰。由无分别智自性依止。缘起境界相貌立救难。摄持伴类果报等流。出离究竟行善加行。无分别智后得智功德。无分别差别加行。无分别智及后得智。譬威德无功用作事甚深义故。应知依慧学差别。由依慧学差别。应知无分别智差别

释曰。谓由无分别智自性。应知依慧学差别。由依慧学差别。应知无分别智差别者。若是次第说十九义。悉须作此语。今为存略故。以一由无分别智标初。次列出十九义竟。后总云应知依慧学差别。由依慧学差别。应知无分别智差别。以十九义成立无分别智。此智即是慧学体。慧学差别即是此智差别。应作如此知。无分别智自性云何

论曰。无分别智自性。应知离五种相

释曰。若具离五相。则是无分别智。若不具离五相。则非无分别智

论曰。五相者。一离非思惟故。二离非觉观地故。三离灭想受定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于真实义离异分别故

释曰。此智若由离思惟故。名无分别智。熟眠放逸狂醉同离。思惟应得无分别智。若由过觉观地故。名无分别智。从二定以上已过觉观地。应得无分别智。若依此二义。凡夫应得无分别智。是处能离心及心法。应说名无分别智。谓想受灭定等。若人在此位中得无分别智。此则不成智。何以故。于灭定等位。无心及心法故。若言如色自性智自性亦如此。如色钝无知此智应钝无知。若于真实义。由已分别显现。是分别应成无分别智。何以故。此分别能分别真实义。谓此义真实

论曰。是五相所离智。此中应知是无分别智

释曰。若智离五相。缘真实义起。若不异分别真实义。谓此法真实但缘真实义。如眼识不以分别为性。是名无分别智相

论曰。于此中如所说。无分别智性中。故说偈言

释曰。于此依慧学中。如前说十九义所显无分别智性。更说偈成立此义。此偈欲何所显。欲显无分别智最胜。于所修众行中最为上首

论曰

诸菩萨自性  五种相所离

无分别智性  于真无分别

释曰。菩萨以无分别智为体。无分别智与菩萨不异。无分别智自性。即是菩萨自性。无分别智离五相。即是菩萨离五相。由于真无分别故。离五相得无分别名。众生是假名。法是实有。若离此智。无有别法应菩萨名。尽无生智是菩提。此众生以菩提为体。菩提即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即是菩萨。欲示无分别智即是菩萨故。说菩萨自性离五相。不言无分别智后得例尔。如此说菩萨自性已。由此依止是性得生。今当说此依止。前说此智名无分别。此智为依止心生。为不依止心生。若依止心生。能思故名心。思即是分别。此智若依分别生。非谓无分别。若不依止心生。则同色等法。复不应名智。欲显离此二失故重说偈

论曰

诸菩萨依止  非心非非心

是无分别智  非思疾类故

释曰。此智不以心为依止。由此智不思议故。亦不以非心为依止。由以心疾利类相续为依止故。疾利类是心种性。既以此为依止故。不可说非心为依止。为显因缘生起此智故重说偈

论曰

诸菩萨因缘  有言闻熏习

是无分别智  如理正思惟

释曰。四缘中除三缘。但取因缘。因缘有何相。若因与果同类名因缘。譬如先善心为后善心作因。依从他所闻法音。起闻熏习因。此熏习后生正思惟。是正思惟从闻他正说起。故称有言。此智因缘。即以有言闻熏习及正思惟为体。由此因缘。无分别智因有言。未生令生已生令坚住。若无此熏习。无分别智不得生。是故说此为因缘。此智因闻熏习起。缘何法为境

论曰

诸菩萨境界  不可言法性

是无分别智  二无我真如

释曰。前偈说菩萨因缘。此偈说菩萨缘缘。境界即是缘缘。缘缘有何相。若法缘此生。犹如羸人因杖得起。若观此法彼法得生故。此为彼缘。如五尘生五识。此境有二义。一依止缘缘。二比度缘缘。如人依止心无常相。比度色等余法皆是无常。不可言法性是菩萨缘缘。一切法由分别性不可言说。何以故。诸法由自体无所有。由心分别显现故。一切法不可说有。亦不可说无。如此显现不如此有。是故不可说有。如此不有不无。显现故不可说无。如识所缘法不如此有故是故分别无体相。是分别无体相。为当有为当无。若无无体体则还有。若有无体不可言无。由此义故。法性约真俗皆不可言有无。法性以二无我真如为体。由分别性故。依他性无人无法。名二无我。为离断见此无我不无。故说名真如。此真如是菩萨境。何以故。是无分别智若起。必缘此境起故。此智缘不可言真如起。其取境相貌云何

论曰

诸菩萨相貌  于真如境中

是无分别智  无相无差别

释曰。是智于真如境中。平等平等生。无异无相为相。即是其相。譬如眼识取色。如青等相显现。不异青等色。此智与真如境亦尔。又不同眼识与色。色无体有色。眼识有体无色。此智与真如境相称。不可说异若一切法不可言说为性。何法是所分别

论曰

相应自性义  所分别非他

释曰。一切言说有三种相应。谓数习相续次第。此三不相离故名相应。又三法和合能目义故名相应。此相应是自性义。此义即是所分别。若离此义无别余义。是故一切法不可言说。云何知离此性无别余义。为成立此义故

论曰

字字相续故  由相应义成

释曰。字字相续即第一相应。由此相应即余二相应具。此三相应故得目义。由相应说此义得成。譬如眼根等。于言辞相续说中。众生执以为义故说名相应。此义是所分别。是故所分别但有言说。义亦但有言说。若一切法不可言说。此义云何成

论曰

离言说智慧  于所知不起

释曰。若人未了别方言。于所言境智慧不生。若汝言于言说中所言智生。此义不然。何以故

论曰

于言不同故  一切不可言

释曰。是言说与所言不同。以相貌异故。言相异所言相异。是故一切言及所言同不可言。何法是无分别智所摄持

论曰

诸菩萨摄持  是无分别智

此后得行持  为生长究竟

释曰。是无分别智后所得智。能得菩萨福慧二行。二行依止。此智得生长相续乃至究竟故。无分别后智能生长菩萨正行。无分别后智是能摄持。菩萨是所摄持。何法是无分别智伴类

论曰

诸菩萨伴类  说是二种道

是无分别智  五度之品类

释曰。伴类以相助为相。相助共成一事故名相助。一事是菩提果。二种道是菩萨伴类。谓资粮道及依止道。施等四波罗蜜是资粮道。定波罗蜜是依止道。何以故。从四波罗蜜所生善法。此善法生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依止定生。般若波罗蜜即是无分别智。未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常能生起无分别智。乃至极果。离则有五度。合则成二道。能助第六度。共成一极果故。说为伴类。若无分别智依二道成。得何果报

论曰

诸菩萨果报  于佛二圆聚

是无分别智  由加行至得

释曰。有但果非报。有是果是报。若从因生共用者名果。若从因生独用者名果报。果是生义。报是熟义。化应二身名佛二圆聚。无分别智果报成熟。在佛二圆聚中。若果在无分别智加行中生。此果属化身。若果在无分别智至得中生。此果属应身。云何知耶

论曰

由加行至得

释曰。前说无分别有三种。一加行。二正体。三后得。加行无分别自有二种。一在地前。二在登地以上。若依此二处加行。所得果是化身。正体无分别。从初地乃至佛果。皆名至得。若依正体无分别所得果报是应身。果报果若尔此等流果云何

论曰

菩萨等流果  于后后生中

是无分别智  由展转增胜

释曰。果或等因或胜因。此果以同类为因。是名等流果。无分别智等流果。于二圆聚中。转初地为二地。乃至转十地成佛。于后后位中转增转胜。如初地为二地同类因。二地是初地等流果。诸地悉尔。于利他为增。于自利为胜。又学位为增。无学位为胜。无分别智出离得成就义云何

论曰

诸菩萨出离  得成相应故

是无分别智  应知于十地

释曰。灭惑业为出。灭果报为离。即是有余无余二种涅槃。出是离义。离是出义。何故重说。由离有三义故作重名。一永离。二上离。三决离。无分别智于出离中与二义相应。一与得相应。二与成就相应。此二相应应知不出十地。初地始得无分别智。名得相应。从初地后乃至十地。于无数劫修无分别智。乃至究竟。名成就相应。此无分别智藉二道。于三阿僧祇劫修学。以何法为究竟

论曰

诸菩萨究竟  由得净三身

是无分别智  至胜自在故

释曰。究竟有二种。一清净究竟。二自在究竟。清净究竟者。初地始得清净。后于地地中转转清净。至十地究竟清净。譬如练金。由此清净。菩萨所得三身后后转清净。自在究竟者。不但得三种清净身究竟。复有别究竟。谓十自在如论后说。此十自在后后转胜。此二种法最后极胜。是无分别智所得究竟。名增上果。无分别智功德云何。无分别有三种。一加行无分别。二根本无分别。三后得无分别。云何加行得无分别名。先从他闻无分别智是真菩萨。菩萨自未证真道理。但于此智起信乐心。由依止此信乐心。后方得入度此无分别智理。无分别智从此信乐生起故。说此信乐为加行无分别。此加行无分别功德谓无染。其譬云何

论曰

不染如虚空  此无分别智

种种重恶业  由唯信乐故

释曰。此无分别智清净无染。譬如虚空不为四尘所染。何法不能染。谓种种重恶业从身口意生。有见修道异。有十恶差别故名种种。极重烦恼为缘起恒作。若作无悔心无对治。有伴类故名重。因此恶业不能染污。若人从闻正说。于无分别智生信乐。由此信乐破坏四恶道业。何以故。恶业依非理起。信乐从是理生。依非理起故虚。从是理生故实。虚不能对实。是故破坏。此偈显加行无分别智。能对治四恶道业。由与恶业不相杂故。此即加行功德。根本无分别智功德。及清净云何

论曰

清净如虚空  此无分别智

解脱一切障  由得及成就

释曰。如虚空离烟云等四障。世间说为清净。无分别智清净亦尔。离何法故得清净

论曰

解脱一切障

释曰。一切障谓皮肉心三障。或一阐提外道声闻独觉四德障。由解脱如此障故清净。此解脱何因得成

论曰

由得及成就

释曰。由与诸地至德相应。由于第十地中因成就。由于佛地中果成就。故得解脱一切障。此偈显根本无分别智。能对治一切障。此即根本功德。无分别后得智功德。及无染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若出现于世  非世法所染

释曰。虚空水不能湿。火不能然。风不能动。无分别智无染亦尔。无变异故说无染。何以故。菩萨依此智。观一切众生利益事。由此智力。菩萨故作心入三界。现种种本生。虽生在世中。不为世间八法之所变异。八法谓得不得。好名恶名赞毁乐苦。因此八法故起欲嗔。欲嗔不能变异。欲嗔根本无明不能令动。何以故。虚妄不能对真实故。此智从无分别智生故名无分别。此偈为显后得智能免报障。于生死涅槃二处不住。但为利他。此即后得智功德。此三种无分别差别云何。为显此差别令不相滥。是故立譬

论曰

如哑求受尘  如哑正受尘

如非哑受尘  三智譬如此

释曰。譬如哑人求觅诸尘不能说尘。加行无分别亦尔。在方便道中寻思真如。而不能说。譬如哑人正受诸尘。虽已得尘不能说尘。根本无分别亦尔。正在真如观。如所证见亦不能说。譬如非哑人正受诸尘。又能说尘后得智亦尔。如其所见能立正教。为他解说。初未得向得离分别。无说因缘故不能说。次正得离分别。无说因缘故不能说。后已得由出观故。如前所见能说无倒。此偈显三种无言说有言说异故有差别

论曰

如愚求受尘  如愚正受尘

如非愚受尘  三智譬如此

释曰。未识物类。名之为愚。愚譬次第譬。三义如前。释此偈。显无分别有分别异故有差别。无言说以无分别为因。由无分别故无言说。有言说以有分别为因。由有分别故有言说。愚譬即显无分别。此三智境。虚实云何

论曰

如五求受尘  如五正受尘

如非五受尘  三智譬如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鱼归矣

    大鱼归矣

    在一个虚拟的游戏里投入太多精力已经是不被理解,而在游戏里投入这一生最用力的感情的林诗汀大概是不值得被原谅的。离开时念着对方的好,不胡搅蛮缠也没有大哭大闹,因为彼此都知道这段感情没有回旋的余地,好像命运的绳索牵着两个人走,走着走着就开始背道而驰。那种无力挫败感就像在沼泽地里挣扎,越想往上就越陷越深,只能选择,分道扬镳我还是很喜欢你,尽管我们不能在一起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明实录仁宗实录

    明实录仁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罗云忍辱经

    佛说罗云忍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空下的眷恋

    星空下的眷恋

    我说这些只是想说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会一直呆着我们班,而没有掉下去呢,原因就是原来他是有后台的人,怪不得这么的有恃无恐呢,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 惊世魔妃:废柴二小姐

    惊世魔妃:废柴二小姐

    一部凤吟决,男友夺她家产,害她爷爷,将她囚禁起来折磨三年。三年隐忍,本以为大仇得报,却不曾想那才是真正的末日…一朝穿越,她是没有灵力人人唾弃的废物。可事实上,她聪慧有心机,冰冷且无情,手段利落狠辣,杀人于无形。独一无二的凤吟决,双灵印,废物二字,从来都不是她的代名词。宫殿之中,她一袭红衣妖娆似火,一双漆黑星眸却是冷若冰霜,“世于我不仁,我留世何用!”那些曾经欺她辱她、伤她害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无意间救回的邪魅男子,从第一次见面就对她百般呵护,万般宠爱,一次次接近她,却被她一次次推开。“我不信一个人会无缘无故地对一个陌生人好,所以,我不信你。”这场爱的角逐,是真的一见钟情?还是另有所图?
  • 下堂医女

    下堂医女

    他是归云岛岛主,承长兄之位,身带顽疾她是归云岛范姜医苑苑主,少年得名说到底她范姜杏就是岛主的私人大夫“红杏,我这病,这辈子怕是离不开你,为免误你终生,我决定娶你。”她拒婚无效,吉日一到,她便被他的云龙护卫队“送”到他跟前拜堂新婚之夜,他陪着他同样体弱多病的寡嫂她丝毫不在意他关心寡嫂比关心他的妻子多,她也不在意但是,他因他嫂子的病情延误而大骂她是庸医就太过份了“我要你治好她。”“我尽力了,”药医不死人,治不了心病。“她若有任何差错,范姜医苑休想继续在归云岛立足。”她不是治不好,是不能治,范姜家受牵连,范姜一族从此消失在归云岛三年后,他出现在她面前,指责她红杏出墙“白纸黑字,休书为证,你我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她抖出一张薄纸“休书非我所出。”“休书上有归云岛主印章为证。”他抵死不认,好,他既然指责她红杏出墙,她范姜杏就出墙给他瞧瞧——
  • 我和总裁结婚了

    我和总裁结婚了

    婚礼上一场陷害,她名声扫地,人人都欺她,踩她。一纸婚约,她成为云城霸主的掌心宝,小白花妹妹?踩!渣男?踩!想欺她?辱她?踩踩踩!夜少说,我老婆在云城就是要横着走。传言他不近女色,谁知婚后,浪漫大餐,英雄救美,土豪买买买,把她宠的无法无天。“夜少,你这样,我会误会你想追我。”“你竟然才看出来?看来我一直表现的不够明显!”苏沫,说好的不近女色呢?
  • 白夜恋人

    白夜恋人

    男主角杨启程以帮忙看管酒吧为生,有一天,住在自家对门的小女孩杨静母亲自杀去世,杨启程出于一时的恻隐之心,收留了杨静。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迈克尔·米尔肯被誉为“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和1989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才走出了这次金融灾难的影响,而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旧在“失去的20年”中挣扎。不少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把金融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选择,或者坚决放弃了任何金融投资,一生远离金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