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7900000034

第34章

释学果寂灭胜相第九

论曰。如此已说依慧学差别。云何应知寂灭差别

释曰。菩萨道与二乘道既有差别。由道得灭。菩萨灭与二乘灭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诸菩萨惑灭。即是无住处涅槃

释曰。二乘与菩萨同以惑灭为灭谛。二乘惑灭一向背生死趣涅槃。菩萨惑灭不背生死不背涅槃。故异二乘。菩萨此灭于四种涅槃中。是无住处。一本来清净涅槃。二无住处涅槃。三有余。四无余。菩萨不见生死涅槃异。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若分别生死。则住生死。若分别涅槃。则住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无所分别故无所住

论曰。此相云何

释曰。无住处涅槃。以何法为相

论曰。舍离惑与不舍离生死。二所依死。转依为相

释曰。若菩萨在转依位。不与诸惑缘起处。故名舍离。惑在出观位。必起分别故。名不舍离生死。若偏观前后明此二义。亦得一时具二义。若双观二义。必在一时。此二义并以依他性为依止。无住处涅槃以转依为相。即转二着。凡夫着生死。二乘着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不见生死涅槃有差别。虽灭惑不住涅槃。虽起分别不住生死。故此涅槃以转依为相。此转依即依止依他性

论曰。此中生死是依他性。不净品一分为体。涅槃是依他性。净品一分为体

释曰。此释二所依止义。本识名依他性。本识若起分别。即是不净品。说此一分为生死体。如分别依他性。此性不如此有。此分别无所有即是净品。依此一分为涅槃体

论曰。本依者。是具净不净品二分依他性

释曰。分别性是生死。真实性。是涅槃。从本以来此二品以依他性为依止。即说依他性为本依

论曰。转依者。对治起时。此依他性。由不净品分永改本性。由净品分永成本性

释曰。转依亦属依他性。三乘道是对治。此依他性道未起时。如见谛等。或能起诸业感恶道报。名不净品。道起已后。如此不净品灭不更生。故言永改本性。此依他性道及道果名净品。道即戒定慧。道果有二种。谓有为无为。有为即解脱解脱知见。无为即本惑灭。及未来惑不生。道未起时。戒等净品未成立。但有本性清净。由道起故与五分法身及无垢清净相应。如此相应乃至得佛。无有变异。故言永成本性

论曰。此转依若略说有六种转

释曰。若约三乘道及道果。广说则有多转依义。今略说故但有六种

论曰。一益力损能转。由随信乐位。住闻熏习力故

释曰。由三乘圣道起阿黎耶识中。闻熏习功能更增。说名益力。于阿黎耶识中。所有诸惑熏习。由对治起故无复本用。说名损能。此二事何位何因得成。若人住愿乐位中。闻如来说广大甚深正教。于中起三信。愿乐修行。随顺不违。此损益以闻熏习力为因。闻思慧为闻熏习体。因此二慧生修慧。修慧是闻熏习力。若无修慧。本依则不得转。由此力故损益义成。若人已得如此转依。烦恼行于此人云何

论曰。由烦恼有羞行惭。弱行或永不行故

释曰。若人已得此转依。烦恼若起即生惭羞。起亦不久。又复微弱。或永不起。何以故。能羞自身。深见诸过故

论曰。二通达转谓已登地诸菩萨。由真实虚妄显现为能故

释曰。得无分别智。证真如故名通达。由此通达有别转异于地前。若已登地。有时入观。此通达为真实显现因。何以故。如初通达明证真如。后入观亦尔。有时出观。此通达为虚妄显现因。何以故。如先未入观。以散心修自利利他俗行。今出观亦尔

论曰。此转从初地至六地

释曰。此中同有出入观异故。以六地为其位

论曰。三修习转。由未离障人。是一切相不显现。真实显现依故

释曰。前位修习依相起。此位修习依无相起。已离惑障。离一切智障未尽。是有学大乘人能得此转。一切相。谓相相生相真实相。此三相体不显现。依止此转依得成。三无相得显现。亦依止此转依得成

论曰。此转从七地至十地

释曰。此中同修无相行故。以四地为其位

论曰。四果圆满转。由已离障人。一切相不显现。清净真如显现。至得一切相自在依故

释曰。三德具足名果圆满。已离一切障人。即是诸佛。能得此转。一切相不显现。即是断德。以一切相灭故。清净真如显现。即是智德。如理如量智圆满故。谓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得一切相自在。即是恩德。依止一切相中所得自在。由得此自在。如意能作一切众生利益事。三德并以此转为依止

论曰。五下劣转。由声闻通达人无我故。由一向背生死。为永舍离生死故

释曰。人境功能三义皆下劣。是声闻人故人下劣。但观人无我故境下劣。心求免离生死。自出三界未得究竟。又不能兼济众生。故功能下劣。身见是声闻系缚。为除此见故修人无我观。苦集通名生死。若得人无我。则能背苦舍集

论曰。六广大转。由菩萨通达法无我故

释曰。人境功能三义皆广大。是菩萨人故人广大。观法无我故境广大。自度度他又能究竟故功能广大。分别是菩萨系缚。为除此系缚故。修法无我观。法无我是本。人无我是末。若得法无我。必先得人无我。虽复先得。犹未清净。以根本未除故。证法无我后方得清净。法无我境能显四德。故观此境得离八倒

论曰。于中观寂静功德故

释曰。谓于生死中。观法无我故。称寂静功德

论曰。为舍不舍故

释曰。此显法无我观功能。于生死中由观寂静能离分别。不为惑染故舍烦恼。由见生死寂静与真如不异故。不舍生死

论曰。若菩萨在下劣转位。有何过失

释曰。欲显有三失故为此问

论曰。不观众生利益事故

释曰。此明失菩萨恩德

论曰。过离菩萨法

释曰。如理如量智。及随智所起福德是菩萨法。不行菩萨智慧法为过。舍远菩萨福德法为离。此明失智德

论曰。与下乘人同得解脱。此为过失

释曰。但灭惑障不灭智障。此明失断德

论曰。诸菩萨若在广大转位。有何功德

释曰。欲显有三德故。更为此问

论曰。于生死法中。由自转依为依故。得诸自在

释曰。得无分别智。灭智障种子。此灭即是转依。以此转依为依止。菩萨于一切法中。得十种自在

论曰。于一切道中。能现一切身

释曰。以自在为依止。于六道中。随彼形类。现种种身

论曰。于世间富乐及于三乘。由种种教化方便胜能。能安立彼于正教。是广大转功德

释曰。富乐是三界善道。先令得世间善道。后令得三乘圣道。以三轮化度令住正法。何法为大菩提自性转依。异二乘是大菩提自性。此转依应知有四相。一生起依止为相。二永不生依止为相。三成熟思量所知果为相。四法界清净为相。生起依止为相者。是佛相续所摄。出世道依止。若不尔未至此转依。佛圣道不成。不应道理。若佛道离此转依成。依未转道应先成。永不生依止为相者。一切惑及习气永不生依止。若不尔因缘已聚集。未至此转依。诸惑及习气永不生不成。不应道理。成熟思量所知果依止为相者。成熟寻思及善通达所知。真如所知实际果。若不尔诸佛自性应更寻思。应更灭障。法界清净为相者。伏灭一切相。最清净法界所显。若不尔诸佛自性应无常。应可思佛自性常住。不可思为相。亦不可说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为显此转依故。重说偈

论曰

于凡夫覆真  于彼显虚妄

释曰。见谛无明于凡夫。覆一切法人无我真空于彼。谓于凡夫此无明倒彼心。令见我相众生相等及六尘相诸虚妄法。因此显现无明为其依止

论曰

于菩萨一向  舍虚显真实

释曰。菩萨无分别智。由灭无明故。舍一切虚妄法。谓我相等。显二空真如。无明生是凡夫依。无明灭是菩萨依。此偈明灭为转依相

论曰

不显现显现  虚妄及真实

释曰。虚妄是分别性。分别不起即虚妄不显现。真实是三无性。虚妄不显故真实显现

论曰

是菩萨转依  解脱如意故

释曰。不显现显现是菩萨转依。此转依即菩萨解脱。得解脱已无复系缚。为利他故。如意遍行于六道中。不同二乘解脱永灭无利他义。如被斩首命必不续。此偈明解脱虚妄清净法身。此二由无分别智得成。即就三德明转依

论曰

于生死涅槃  若智起平等

释曰。生死涅槃并是分别所作。同一真如。若得无分别智。缘此平等起

论曰

生死即涅槃  二无此彼故

释曰。不净品名生死。净品名涅槃。生死虚妄无人法二我。即是涅槃。得无分别智。见生死无所有。即是见涅槃无所有。故无此彼之异。若得此智有何功能

论曰

是故于生死  非舍非非舍

释曰。虽观无我不离生死。是非舍义。虽在生死常观无我。是非非舍。若尔于涅槃云何

论曰

于涅槃亦尔  无得无不得

释曰。离生死无别法名涅槃。菩萨既不得生死。亦不得涅槃。是无得义。菩萨于生死常观胜妙寂静。是无不得义

摄大乘论释释智差别胜相第十之初

论曰。如此已说寂灭差别。云何应知智差别

释曰。前已说菩萨解脱与二乘解脱差别。菩萨解脱知见。与二乘解脱知见。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由佛三身。应知智差别

释曰。智差别是菩萨解脱知见。即菩提道究竟果。如二乘道究竟果名解脱知见。二乘解脱知见中无三身。菩萨解脱知见中有三身差别。何以故。二乘不能灭智障。无一切智故。不得圆满清净法身。无大慈悲不行利益他事故。无应化两身。菩萨具此二义故有三身。故以三身显智差别。何法名三身

论曰。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

释曰。身以依止为义。由能持诸法。诸法随身故得成。不随则不成故。身为诸法依止。譬如身根为余根依止故得身名。法身亦尔。应化身及如来一切功德所依故名为身。又身以实为义。不破坏故名实。身即是体。体以性为义。此性于一切位中。不改故名实。实故不破坏。身有二种。一自然得。二人功得。自然得者。如经言。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然。谓一切法由二空不空。二空由虚妄不空。此二法皆自然得。故说名自性。人功得者。谓六道身。由依惑起善恶不动业。由业得七种果。依果更生惑。是名人功所得。如来身亦有二种得。一自性得。是法身。二人功得。是应化两身。为显异人功所得故立自性身。依止自性身。起福德智慧二行。二行所得之果。谓净土清净及大法乐。能受用二果故名受用身。于他修行地中。由佛本愿自在力故。彼识似众生变异现故名变化身

论曰。此中自性身者。是诸如来法身

释曰。此三身中。若以自性为法身。自性有二种定。以何自性为法身。一切障灭故。一切白法圆满故。唯有真如及真智独存。说名法身。身以依止为义。何法为依止

论曰。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

释曰。一切法自在。谓十种自在。又因中十波罗蜜。果中一切不共法。皆得已不失。如意运用故名自在。自在不可数量。随诸法数量自在亦尔。云何知此法依止法身。不离清净及圆智。即如如如如智故

论曰。受用身者诸佛种种土。及大人集轮依止所显现

释曰。土有众宝差别。不可数量故称种种。此无量宝土。依佛应身得成。诸菩萨名大人集。是菩萨众亲近善友。正闻正思正修等是轮体。如圣王金轮能从此至彼。未得令得。已得令不失。能上下平行此是轮用。菩萨亦尔。若离应身则二事不成。故此二事以应身为依止。由能依止成故所依止显现

论曰。此以法身为依止

释曰。法身无依止。此身有依止。如前言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此即明应身依止法身故二身有异

论曰。诸佛土清净大乘法受乐受用因故

释曰。菩萨于诸佛净土中。自听受大乘法受法乐。为他说大乘法亦受法乐。菩萨备受用此二法乐。若无应身则无此二受用法乐。故应身为此二受用法乐因。又释受用有二义。一受用尘。即受用净土。二受用法乐。即受用大乘法乐。若无应身则无此二受用。故以应身为此二受用因。变化身与法身应身异相云何

论曰。变化身者以法身为依止

释曰。法身无依止。此身有依止。如前言于一切法自在依止故。此即明变化身依止法身。故二身有异

论曰。从住兜率陀天。及退受生

释曰。此下明化身体异应身。应身以大智大定大悲为体。化身但以色形为体。所现色形先住兜率陀天中。后生人中。先二十年受中阴生故言退。后于释迦家受生

论曰。受学受欲尘

释曰。修习王秘密巧六十四能等。为受学纳妃等。为受欲尘

论曰。出家往外道所修苦行

释曰。舍王位往郁陀阿罗罗仙人所。备修外道一切苦行

论曰。得无上菩提。转法轮大般涅槃等事。所显现故

释曰。后舍外道法。修不苦不乐行。成无等觉。说三乘教。后方舍化。变化事非一。乃至灭后犹有遗形。为佛事故言等事。以此等事显于化身。佛何故先住兜率陀天。后生人中。欲显自身是天人类。以天人是圣道器故。欲示为天人师摄利同类故。为断外道毁谤故

论曰。诸佛如来所有法身。其相云何

释曰。欲引相等十义证成法身。法身若成。余二身亦成。故为此问

论曰。若略说其相。应知有五种

释曰。若广说如无生无灭等。有无量相。今略说故言有五相。即十义中第一相义

论曰。此中说郁陀那偈

释曰。为摄持散义故说此偈。偈中十义后次第释

论曰

相证得自在  依止及摄持

差别德甚深  念业明佛身

五相者。一法身转依为相

释曰。法身即是菩萨转依

论曰。一切障及不净品分。依他性灭已

释曰。障有二种。一具分障。二一分障。菩萨所断一切智障。通三界内外故名具分。即是一切障。二二乘所断惑障。唯在三界内名一分障。即是不净品分。并以依他性为依止。治道起时即断此二障。故言灭已

论曰。解脱一切障

释曰。由二分障已灭。依他性一分。解脱一切障

论曰。于一切法得自在为能

释曰。此依他性一分。能通达一切法同一无性。已得无失。故名自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冯仑,企业界称他为“商界思想家”,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该如何解读多面冯仑?本书分别从投资之道、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经营管理、品牌战略、人际关系、政商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详细讲解了冯仑在商海驰骋多年的商道智慧。冯仑所秉持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智慧贯穿全书,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当中理解冯仑的管理理念,并对其进行学习和吸收!
  • 续湘山野录

    续湘山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些关于时光的事

    那些关于时光的事

    大鱼文化&女报时尚联合重点打造近年来流行的短篇故事集;单篇大V推送近10万阅读量,读者疯狂转发朋友圈;20个让你眼睛下雨的故事,20种不同的心碎与成全;爱情有千百种样子,刻骨铭心的是你的名字。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腹黑王爷在线追妻

    腹黑王爷在线追妻

    (全本甜)不就是出了个车祸吗,怎么就穿越了,这什么破理论,穿越也就算了,你给我穿越到一个刚出生的破小孩身上是怎么回事,瞧不起我,还是要整死我? 家斗?宫斗?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嘻嘻… 穿越的第n年,要嫁给一个从小体弱多病,命不久矣的王爷?真的假的?那命不久矣的王爷早死晚死都是死,反正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什么?是自由啊!只要她自由,什么都好说!只是嫁过去的她,第n天哭诉!谁跟她说这王爷病态严重的,粗来,我和你谈谈!
  • 贪欣误

    贪欣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orth

    North

    In North Seamus Heaney found a myth which allowed him to articulate a vision of Ireland - its people, history and landscape. Here the Irish experience is refracted through images drawn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Northern European experience, and the idea of the north allows the poet to contemplate the violence on his home ground in relation to memories of the Scandinavian and English invasions which have marked Irish history so indelibly.
  • 谁人不识宁高宁

    谁人不识宁高宁

    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也是正在影响中国管理的商界领袖之一。战略主导与使命之旅、经理人与领导力、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企业文化与品牌重塑、总部问题与流程建设……本书通过对宁高宁如何操刀华润与中粮两家“恐龙级”企业转型与再造的全面深度解读,首次向读者揭开中国极有价值的职业经理人和中国极具魅力的商界领袖之一宁高宁先生的经营管理智慧。
  • 独宠:霸道王爷俏皮妃

    独宠:霸道王爷俏皮妃

    王妃真不是人做的!不但要和太监“搞搞”关系,还要上传说中的花楼,来个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一下男人的温柔窟?!造孽啊!为了这俊美王爷,吃喝黄赌,她竟在大婚后第一天全沾上!这还不够,那男人如今看她的眼神,竟像饿狼扑倒娇嫩的小绵羊!啊,王爷慢着,人家还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