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7900000038

第38章

释曰。此两句明法身相应。无尽等有五种功德。与法身相应。一清净为胜。二一切为胜。三无量为胜。四难思为胜。五无尽为胜。从初地至七地。嫉妒等所对治习气垢。永灭不生为依止故。诸德清净为胜。与法身相应。于第八地。无分别无间缺。自然无流道为依止故。诸佛于无流界诸功德一切为胜。与法身相应。于第九地。不可数量三摩提陀罗尼门海。能摄无量法智为依止故。从此海生一一功德。皆无量为胜。与法身相应。于第十地。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处。现前证智为依止故。难思为胜。与法身相应。次此后证得佛地时。解脱一切障智为依止故。诸功德无尽为胜。与法身相应。无尽即是常住。为显常住故言现于世。前四功德虽约诸地明其差别。同至果方究竟故。悉与法身相应

论曰。于三轮易见难见人天等

释曰。此两句明生起。三轮即是三身。于三身中应化二身易见。法身难见。又法身于深行菩萨及诸佛为易见。于四种众生为难见。一凡夫二声闻。三独觉四始修行菩萨。如经言。如来藏非堕身见众生境界。非游戏颠倒众生境界。非于空散乱菩萨境界。何以故。凡夫人于色等诸法。无如此性。执有我及我所性。不能信乐身见灭离处甘露界。何况能正觉诸佛境界如来藏。二乘人于常住最胜应修中。倒修常住相。游戏无常相。修乐我净亦尔。如此二乘人由倒修不能得诸佛法身道。于中游戏故。四德相应法身非其境界。始修行菩萨迷如来藏空道理。信乐空解脱门。计灭有物以为空。谓诸法先时是有。后则断灭即是空。复有诸菩萨。由得空相思择空义。谓离色等法有别物为空。我今修行为证此空。当来必应得。如来藏非有非无为理故。非散乱心偏执有无境界。人天等即前四众生。法身甚深非其境界故。生起此四种众生迷惑行于法身。有此四事故。自性身于三轮中。非人天能见

论曰。复次如来法身甚深最甚深

释曰。以难行难通达难得故。甚深最甚深。复次言说难了达故称甚深。义理无底故称最甚深。复次文义难量故称甚深。品类非一故称最甚深

论曰。此甚深云何可见

释曰。以何相能显此甚深。令得可见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如大乘中所显。法身甚深义有十二种。今以偈说此义

论曰

佛无生为生  以无住为住

作事无功用  第四食为食

论曰。佛无生为生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一甚深。此甚深中复有四种甚深。一生二不住三业四住。此句明生甚深。诸佛受生无生为相。有十种因以证此义。一与无明不同相故。二种种不同故。三摄受自在故。四于住自在故。五于舍自在故。六无二相故。七唯似显现故。八同幻化譬故。九无住处为住处故。十能成就大事故

论曰。以无住为住

释曰。此句明不住甚深。诸佛于生死涅槃悉无所住。亦有十种因以证此义。一非永所离故。二灭不尽故。三由诸佛非有法故。四由知非有为性故。五无所得无分别故。六由己离心故。七由得心故。八由心平等故。九住因不可得故。十不住因不可得故

论曰。作事无功用

释曰。此句明业甚深。亦有十因为证。一一切碍灭故。二无依止故。三应作无思故。四作者不作心故。五业非运动故。六于非有无功用故。七由宿愿疾利故。八所作已办故。九应作未办故。十由熟修一切法中自在故

论曰。第四食为食

释曰。此句明住甚深。亦有十因为证。一示诸佛不资四食。以显自身由食住故。二为长众生善根故。三为显同诸人故。四欲令弟子如法学受用四种命缘故。五欲令他学知足行故。六令他起正勤方便故。七为成熟他善根故。八欲显自身无染着故。九为治正法恭敬心故。十为圆满本愿生故。若如来由此义故食。于四食中是何食。是第四食。四食者。一非清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欲界众生身得相续住。欲界众生具见修二缚故。依止不清净。此依止由四食得住。故名非清净依止住食。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业识触三食。令色无色界众生身得相续住。此二界众生已离下界惑。未离自地及上界惑故。依止亦净不净。此依止由三食得住故。名净不净依止住食。三清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声闻缘觉身得相续住。二乘人三界惑已尽故。依止清净。此依止由四食得住。故名清净依止住食。四能显依止住食。段等四食悉是诸佛食。何以故。诸佛由此食故显自身得住于世。为生长施主净信。为因功德善根故。此食不作如来食事。如来食时。诸天为受施诸众生。是如来意所许故。众生由此食当得成佛。为令众生得成佛故。如来示现以手触食。如此等义悉是甚深

论曰

无异亦无量  无数量一事

最坚不坚业  无上应三身

论曰。无异亦无量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二甚深。此甚深中复有三种甚深。一安立二数三业。此句明安立甚深。诸佛法身无差别故无异。众多依止法。证得此法身故无量

论曰。无数量一事

释曰。此句明数甚深。三乘众生无有数量。于中诸佛一事

论曰。最坚不坚业无上应三身

释曰。此两句明业甚深。诸佛有三身相应。实体常住故称无上。由应身如来业坚固。不可改转。以真实故。由化身如来业不坚固。由权以方便引出二乘。后以应身。教彼修菩萨道故

论曰

无一法能觉  一切无不觉

一一念无量  有不有所显

论曰。无一法能觉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三正觉甚深。人法二非有。所觉既无故能觉亦无

论曰。一切无不觉

释曰。诸佛由假名故无非是佛。是故无一非觉。觉此法云何

论曰。一一念无量

释曰。一一刹那。无量诸佛正觉真如。若尔诸佛与真如为一为异。若一则无觉。若异则无真如

论曰。有不有所显

释曰。一切法名有不有。谓一切法空。诸佛是诸法空所显。是故不可说能觉。不可说不觉

论曰

无欲无离欲  依欲得出离

已知欲无欲  故入欲法如

论曰。无欲无离欲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四离欲甚深。由欲不有故如来无欲。从本无欲故亦无离欲。若欲是有可有离欲。欲既本无故无离欲

论曰。依欲得出离

释曰。由诸菩萨永除上心欲。但留随眠欲故。诸菩萨得出离成佛。何以故。苦不留此随眠欲则同二乘涅槃。若不除上心欲。则与凡夫不异。如无上依经说。菩萨作是念。诸惑本来不入众生自性清净心。诸惑唯是客尘自分别所起。我今有能。为除诸众生客尘烦恼。能说如理正教。由此念菩萨不起下劣心。菩萨由此念。于众生生贵敬心。诸菩萨复作是念。诸惑无力无能。何以故。诸惑无真实依止。但虚妄分别诸惑。如理正思惟所观。不更起乖违。是故我等应作如此如此观。由此观诸惑不更生染着。若诸惑无复染着。是为最善。非是染着。若我爱惑染着。我云何能为众生解烦恼系缚。说如理正教。此惑能令生死相续。与善根相应。成熟众生。是故我今应摄留此惑

论曰。已知欲无欲故入欲法如

释曰。菩萨见欲是分别性故欲不有。欲无相性即是欲法真如。菩萨知欲不有。得入此真如故。于欲得出离

论曰

诸佛过五阴  于五阴中住

与阴非一异  不舍阴涅槃

论曰。诸佛过五阴于五阴中住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五灭阴甚深。诸佛已过色等五取阴。由不得五阴。于阴法如中住

论曰。与阴非一异

释曰。诸佛已舍阴分别。依他性与阴非一非异。何以故。佛所住五阴真如。是分别依他阴家法故不异。由此义虽一非不异。真如是清净境界。阴非清净境界故非一

论曰。不舍阴涅槃

释曰。由与阴真如永相应。无舍离义。故如来般涅槃最胜

论曰

诸佛事相杂  犹如大海水

我已正应作  他事无是思

论曰。诸佛事相杂犹如大海水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六成熟甚深。诸佛于众生共同利益事。譬如众流入于大海。同为龟鱼等受用。如此诸佛共入法界。真如平等作利益事。成熟众生

论曰。我已正应作他事无是思

释曰。我已作他利益事。正作当作。于三世中并无作意思量。虽不作意。利益事如法得成。譬如摩尼宝及天鼓。无有作意而所作事成

论曰

由失尊不现  如月于破器

遍满诸世间  由法光如日

论曰。由失尊不现如月于破器

释曰。此下一偈明第七显现甚深。诸佛于世间不显现。而世间说诸佛身常住。若身常住云何不显现。譬如于破器中水不得住。由水不住故。于破器中实有月不得显现。如此诸众生无奢摩他软滑相续。但有过失相续。于彼实有诸佛亦不显现。水譬奢摩他软滑性故。若佛不显现可无佛耶

论曰。遍满诸世间由法光如日

释曰。若诸佛于非有过失众生所见。亦恒作诸佛正事。说三乘十二部经。犹如光明。定是诸佛应作下种成熟解脱等诸利益事。如世间中生盲人。虽不见日日光恒照一切色像。为令有目者得见故

论曰

或现得正觉  或涅槃如火

同类推荐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一统志台湾府

    清一统志台湾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olden Sayings

    The Golden Say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瑶石山人稿

    瑶石山人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造就优秀员工素质的箴言,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经典!本书的主旨是在于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使其以自身的投入和忘我,将自己的奋斗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团队乃至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毛泽东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的确,《菜根谭》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因为它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于一炉,并加之高妙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展示了一种博大的文化视野和人生世路的锤炼。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深刻感悟,书中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求学问道之真假,功业政事之智慧,修身养性之要义,生死名利的玄妙,居家交友之心得。它通过充满审美情趣的佛教与道教思维方法,简单明了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破解人生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 健商保证智慧(下)

    健商保证智慧(下)

    “健商”是健康商数的简称。它反映人的健康才智,是评估个人健康的全新方法。健商作为一种保持人身心健康的崭新理念,开启了一个激动人心、生机勃勃的全新领域,它将数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医学的恩赐和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满足了个人健康的需求。
  •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天真毒峰善禅师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猫骨朵花

    猫骨朵花

    刘五朵那路公交,属繁华路段。当她车驶过,一眼就看见她在车里。我两脚猛磕马肚,追上去。县城虽小,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马追公交事件,一下的,我身后跟上来一群人。起初跟上来的人有三五百,后来超千!公交在红绿灯路口前停了,我的马却没停,继续哒哒跑,从公交旁边哒哒跑过去,再一勒缰绳,停在公交前方。我对着公交前面那个大幅玻璃窗,大声喊:刘五朵,嫁给我吧!跟上来的上千人,拥挤的围观者,以及公交里的乘客,他们不用谁号召,也不用提前导演,自发的,集体拍巴掌,那巴掌声,哗哗,哗哗,像滔天巨浪,盖下来。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今年还是你

    今年还是你

    两个青梅竹马,一起生活,“厮杀”到现在呢
  • 刻心爱咒:半缘修道半缘君

    刻心爱咒:半缘修道半缘君

    楚希静绝没想到,那个让全校女生为之疯狂的钟临霆会喜欢上她,而她则完全沦陷。就在被对方诱哄着要突破最后一重关系时,却因“尺寸不合”而意外让她保住了清白。而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耀眼男孩,也露出了真面目。他说,“不管怎么说,我最后不也没碰你吗?”他一脸无所谓的转身离去。而因为这件事,楚希静心态失衡高考落榜,从而不得不继承家里的灵符馆,原本期望的生活就此消失。而他,出国留学,成为让无数女人疯狂追捧的大明星。“楚希静!是不是你,你对我用了什么妖法?”又出现的男人用手在眼角狠狠一抹,皮肤上立刻出现诡异的紫色印记,如同丑陋的补丁覆盖在原本英俊无匹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