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中期(3年)及长期(5~10年)的收入及支出。先计算可能储蓄的金额,分别预估你在中期、退休时及退休后几年内,扣除负债之后资产的增长状况。在希望保持的生活水平下,试着算算自己的退休金够花几年,这是个很有价值的练习。
平衡目前及未来的需要与目标。你会在预算中逐渐清楚,有哪些计划内的重要目标是你负担得起的。一边是退休后向往的财务安全和舒适生活,一边是眼下日常生活的持续花销,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对家里还有小孩及年迈父母的人,这个挑战就显得更为严峻。
亚洲某些地区的理财规划尤为艰辛,因为那里的文化要求晚辈必须赡养年迈的父母。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退休后的花销也越来越多。同时,教养孩子的费用也不断飞涨。再加上大多数人希望在照顾家庭成员以外,还能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在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也难怪有亚洲中年人自嘲是“三明治一代”。
认识储蓄和投资的互补性。由于过多强调投资,我们忽略了储蓄的重要性。如果把储蓄当成蛋糕,那么将储蓄用来投资一段时间后,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是蛋糕外层的糖衣。长年致力于件及理财常识的保罗·克利赛罗(Paul Clitheroe)一再强调,“实现快乐的第一步,就是花的钱要比赚的少”。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可还是让千百万人得到不少好处的原因。房贷重担下所产生的强迫储蓄效应,没有其他的投资理财工具可以替代。
省下一块钱,投资一年下来后,不论是赚了5%还是赔了5%,对你的财富不会有什么大影响。但若不先省下这一块钱,你什么都得不到。随着时间的累加,投资回报率会产生巨大的复利效益。如果加上定期定额储蓄计划,蛋糕会越来越大.上面的糖衣也会越来越厚。完成预算编制后,确认你有多少结余,并且确保每个月都会将其加入定期定额的投资计划中,而不是随便挪用。
省思:想一想,你的闲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有没有哪些钱可以省下来,而且不会降低你的生活水准?买的那么多衣服,真正穿它们出门的机会有多少?能不能卖掉第二部车,偶尔改搭出租车呢?光是这一项,一年就能替你省下好几千美元。你的家庭预算中,有哪些开支属于无谓的浪费呢?
聪明储蓄计划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及什洛莫·贝纳兹(Shlomo Benartzi)教授完全了解大多数人储蓄时面对的困难,并为此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储蓄计划。如果你也面临存不下钱的问题,这个已经在很多国家推广的储蓄计划就很值得一看。
这个计划建立在以下行为基础上:
很多人想要储蓄,但是缺乏自制力。
如果明确储蓄对未来有用的话,人们的自制力就会强一些。
投资者对可预见的亏损相当敏感。
人们总是懒得去改变储蓄计划。
“聪明储蓄”计划(Smart Plan)的设计是为了:
让储蓄在薪资提高时同步增加。
让大家事先承诺未来要多储蓄一点。
除非主动表示要退出,否则参与计划的人会一直留在计划里。
其中一个案例是为美国劳工退休制度引进“聪明储蓄”计划:
在所有劳工中,25%的人选择参加“聪明储蓄”计划。
三年后,参加“聪明储蓄”计划劳工的储蓄,是没有参加的人的两倍之多。
“聪明储蓄”计划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事先承诺、自动自发以及退出机制的设计,因为与继续留在储蓄计划里相比,退出反而更加劳心劳力。
缩短财务资源与人生目标之间的差距。使财务资源与既定的人生目标相匹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的财务能力与你的目标之间或许会有一个沟,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是“填沟”的方法之一,但不会百试百灵。你需要选择哪些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并确定为了实现它们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你也可能会选择放弃一些目标,至于其他目标,则用更坚定的决心与毅力去实现。
举例来说,你决定买一栋海边的度假别墅以期和家人共度更美好的时光,为此,与稳定但收益较低的投资组合相比,你可能更倾向于高成长性的长期投资组合。这样做能增加买到海边别墅的几率,但也可能威胁到扩建现有居住面积的短期目标。面对这样的挑战,你也许决定寻求升迁的机会,或是努力存更多的钱。要做出正确的决定.你必须了解不同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第三根桥墩 发展并完善你的投资策略
在确认人生目标并处理好财务资源之后,个人理财架构下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要建立投资策略。
为了能以最大几率实现人生目标,根据目前及未来的财务状况,成长性资产(例如股票和不动产)在你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的多少,将是最重要的投资决定之一。这样可以帮助你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机会,决定适合承担的投资风险是多少,而不是根据一个随意的问卷评估,就将自己归类于积极型或保守型的投资人。
要做到这一步,你需要看透投资市场短期震荡的表象,并对预期可得的长期回报有切实的理解。在分析国际主要市场的长期历史后,我们发现主要资产类别可以产生的长期实际回报率如下。
现金: 0%~1%
债券: 1%~3%
不动产: 3%~5%
股票: 5%~8%
最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股票投资组合,会带来丰厚的长期回报率,我们就把这样额外的回报叫做“大奖”。在本书的第七至第九章,我们会详细阐述“大奖”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如何去掳获它。
运用投资杠杆,或是举债投资,都可以大幅增加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但投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高于上述长期投资回报率的,大都含有投机或赌博的成分;若是拿短期投资回报率来比较,会产生严重的误导。
对你而言,哪些事是重要的?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了幸福之桥的基本要素,接下来的几章就要讨论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也会提到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在起步时,也就是还未谈及金钱与投资前,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及确认哪些事对你是重要的?如果你的理财策略能协助你实现有意义的人生目标,而不光是增加财富,那么你所搭建的幸福之桥才会坚固耐用。
第二节 金钱的意义
金钱对你意味着什么?它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多少钱才够?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人从没花时间认真思考过。研究显示,上述问题往往会牵动人们的情绪。了解金钱在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和它对情绪的影响,能帮助我们过得更富足、更快乐。
我们或多或少都认识几个似乎什么都不缺的人——除了真正的快乐及内心的满足;也认识一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却过着知足的生活。
罗杰和希瑟的家位于一个高档的海滨小区里,那是一栋加州风格的带阁楼的海景小别墅。罗杰是一位财务分析师,非常享受目前的工作;希瑟曾是一位研究顾问,目前安心在家做一名家庭主妇。在老二茉莉出生后,这对夫妇通过一笔小额贷款买了这幢别墅。罗杰的收入颇丰,光是年终奖金就抵得上普通上班族一年的收入。以任何标准来看,想来这对夫妇都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但事实上,除了住在高档社区外,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让别人产生误解.以为他们仅仅够勉强维持温饱。
为了在家庭财产上获得更高的安全感,夫妇俩放弃了许多起码的享受。平时代步的是一辆老旧的沃尔沃轿车,车门底部已经生锈;衣服的领口和袖口都已磨损;买最便宜最差的肉吃;为了省下昂贵的理发费,竟然自己修剪头发;他们也从不淘汰任何家居日用品,因此房间里堆满了杂物。罗杰总是声称“也许有一天会派得上用场”,他们把所有畨下的钱,都存进退休基金里。虽然这对夫妇还不到40岁,但他们对于生活质量的“牺牲”,使退休基金账户里的余额已经超过了60万美金。
吉姆和西蒙妮是他们的邻居,原本衷心欢迎他们的到来,但很快他们就不再邀请罗杰和希瑟到家里做客,一同在后院的游泳池及水疗池边消磨时间。因为罗杰和希瑟从来不曾带过一瓶像样的葡萄酒,开口闭口都是地方政府税、所得税,或是“只要你愿意,省钱一点都不难”,以及他们那辆老旧的黄色沃尔沃有多么耐用。
同样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吉姆和西蒙妮却不愿意放弃任何生活中的享受。他们认为自己如此辛勤工作,理当享受优越的生活。吉姆一直想买一部敞篷跑车,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一部。西蒙妮则偏爱高级香槟酒,她说“便宜的香槟酒让我的鼻子不舒服”;此外,她还喜欢收集精致的日本镂刻工艺品。
吉姆和西蒙妮是两人自己开公司,因此都没有退休基-金。西蒙妮甚至认为“政府一定是昏了头,居然认为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花自己挣来的钱”。吉姆则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人生,长期储蓄是为那些保守人士准备的。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会有点不安,似乎觉得自己享受人生的基础不那么牢靠。
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这两对夫妇分别处于两个极端。很明显,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只是源自该不该花钱这样简单的决定。内心深处的心理因素及隐藏未见的情绪波动,通常都是人们消费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心理学家瓦莱里·威尔逊(Valerie Wilson)发现,最常和钱联结在一起的四个词语,全都表达出负面的情绪:焦虑、沮丧、生气、无助。她表示,那些展示上等生活的电视节目或许可以激起一般人想过好日子的欲望,但大多数人并不是被贪婪引诱,而是受到恐惧的驱使。
罗杰和希瑟害怕万一发生财务困难,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即使理智分析后就知道这不可能发生。吉姆和西蒙妮则担忧,如果量入为出的过日子,会失去朋友以及对自我的肯定。
省思:你是倾向像吉姆和西蒙妮一样大手大脚,还是像罗杰和希瑟一样保守?父母用钱的方式对你有影响吗?你是否需要做些调整?
精神治疗医师史蒂芬·简金森(Stephen Jenkinson)则认为,金钱会撩拨起人类的“原始欲望”,即对安全、富足的渴求,以及永远无法满足的焦虑感。
钱可以让各种不可思议的复杂情绪及行为浮现出来,从贪婪到痛苦、傲慢、妒忌、背叛以及更多强烈的欲望。这些混乱的心理及行为,让经济学家为金钱所下的传统定义“交换的中性媒介”成了一个笑话。事实上,瓦莱里·威尔逊说得好,她认为金钱远不像法定货币的概念那么单纯。
她认为不能处理好金钱关系通常源于孩提时代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在10岁之前就会在内心养成用钱的习惯,但很少有父母会和孩子充分讨论金钱观。由于缺乏沟通,或是父母自身没有做好榜样,很多家长都没能成功地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金钱。更糟的是,他们无法正确理解金钱与价值观、成就、人生目标及一生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结果,金钱变得奇怪而神秘。更有甚者,由于“金钱”和“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常常导致金钱被视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而不只是一个“工具”。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深谙其中的道理。他认为金钱有两个作用:既是达成目的的工具,同时也是目的本身。他感觉后者充满了危险的气息,换句话说,为了金钱而追逐金钱,是舍本逐末,不可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把钱当成达成目的的工具,就另当别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及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已经通过参与慈善事业向大家证明:如果用自己累积的庞大财富来影响或改变别人的命运,会获得比追逐金钱本身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这也是让生命更有意义的关键。
艾琳的故事
奥莱利夫妇和女儿艾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艾琳在13岁时,进入一所昂贵的私立学校就读,不久就开始在意自己的身材,尝试各种节食方法来减肥。她还开始向父母伸手要钱,买那种祕露的、昂贵的流行服饰。
艾琳因为过度的节食已经消瘦很多,原本优秀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渐渐地,她对父母越来越吹毛求疵,认为没有出息的父母让自己丢脸。
有一天,艾琳苦恼地从学校回来,要求父母给她买一部最新款的手机,因为除了她,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款手机。奥莱利夫妇向来以勤俭节约来要求四个孩子,他们拒绝了艾琳的要求。这一次奥莱利夫妇下了很大的决心,但类似的冲突已不是第一回了。
最后夫妇二人决定寻求专家的协助,但是艾琳并不配合,她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奥莱利先生既担心,又不知所措,最后他决定给女儿买一部自认为还不错的手机。但是艾琳的反应让他大吃一惊,她尖酸刻薄地控诉父亲:“你把我的人生彻底毁了。”
对奥莱利夫妇而言,自己的女儿变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感又贪得无厌的陌生人。16岁时艾琳由于饮食失调引起的并发症去世,夫妇两人事后从艾琳13岁开始记起的日记中发现,自己的女儿在学校长期受到同学的歧视和羞辱,这让她万分痛苦。女孩中以一位叫西尼娅的金发大姐大为首,用手机短信联络彼此,艾琳始终无法融入她们。其他的女孩也会嘲笑艾琳的衣着、长相以及居住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