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十章十境十乘離合同異立意等別。
【科】初十立大章言大章者準分別中十門不同具如大意與九而辨同異。
【科】初釋大意既云五略對下即是廣略二門。
【科】若爾亦可釋名已去更開十章。
【科】如法華玄釋十妙文。
【科】今此為對旨歸非廣非略文勢便故故以大意共為十章。
【科】禪門亦爾。
【科】若欲開者則開顯體出眼智教相則中間八章自離為十。
【科】如五重玄義亦是合於中八而為五章合攝法入體相中義當顯體合方便正觀果報共為一宗起教義當於用偏圓義當判教彼為釋經此為成觀故有少別爾。
【科】今存十數故離五為八更加初後則數整足。
【科】十境離合者。
【科】互發正意只有九雙亦為成十數故加三障四魔一雙故此十境若非三障即是四魔又十境者亦是為成十數故具示爾故下章安問云法若塵沙境何定十。
【科】今於十內若更合者二乘菩薩但合為一方便境則但有九若以煩惱入於六蔽習因相中則但有八若以煩惱及業并陰入境為三道境則但有七或依前八復以慢入煩惱境中亦但成七若以見慢入世禪攝則但有六又以病患入陰入攝則但有五四三者如四魔三障若但以發不發相對則但成二若但以一所觀為言則但有一。
【科】開合雖爾今明發相氣類不同是故為十。
【科】以陰對九陰非發得是故別立二乘菩薩雖同方便發心異故煩惱起重習因輕微展轉互通故名為道此諸發得三皆現起慢與煩惱濫別禪中未必一向發見病雖是陰陰不必病病雖有障非業相現病雖有魔已屬魔境二及三四發相頗分況但為一最為通漫是故隨相必須開十。
【科】次明十乘立意者下文云橫豎該羅十觀具足今探文意總為五釋一者總釋二者別釋三者橫豎四句釋四者附文來意法相釋五者與他所立永異釋。
【科】總別二釋橫豎四句具如記中。
【科】附文者十法生起又名為豎一一法中各含多意又名為橫生起如文各有多意具如本文隨義別釋。
【科】今搜文意覽略知廣雖有小小多少不同今於十法各例為五故立斯十。
【科】妙境五者一為示三千在一念故二為示極理異後乘故三為欲開顯思議境故四為利根者開悟理故五為下九法作所依故。
【科】發心五者一為解理者仍須願故二為明發心攝法徧故三為欲辨異諸徧小故四為明中根發方悟故五為下八法作行始故。
【科】安心五者一為明有願仍須行故二為辨中根難安故三為示法同隨人異故四為示凡夫自他安故五為示開總出別安故。
【科】破法徧五者一為辨此門徧用慧故二隨用一門橫豎徧故三為初心者依教門故四示初心者依無生故五三諦圓融破方徧故此中五意後之三意別在今文前之二意通在初後。
【科】通塞五者一為示檢校非一節故二為示橫豎通仍塞故三為示一心仍有塞故四為示寶渚是所通故五兼消經文過五百故。
【科】道品五者一為示須用道品調故二為示調停異偏小故三為示念處是陰境故四為示道品攝諸行故五為示品後必有門故。
【科】正助五者一為重蔽者必須助故二為示事度能治蔽故三為示助道攝法徧故四為示正助合行相故五為示三教俱是助故。
【科】次位五者一為示妙位使不濫故二為示妙位德難思故三為示慕果令思齊故四為增上慢知非聖故五為逗眾生宜樂者故。
【科】安忍五者一示內外障須安忍故二為斥鄙夫擅師位故三為示行者內外術故四為示先賢安忍軌故五為令策進相似位故。
【科】離愛五者一為令離於頂墮位故二為示大小乘頂墮別故三為示似愛非真愛故四為示功用異偏小故五為令策進入初住故。
【科】此一一五並以初文而為正意下四並是文中兼具若預了此五則對文可識。
【科】次明所立異於諸家及今學者讀文昧旨不知所立唯順圓融若不了之修習無分於中又二先總次別。
【科】所言總者略列十條一須知乘體無發無到二須知乘體通因通果三須知圓乘具於十法四須知大車唯喻十法五須知諸法皆具十乘六須知諸教門門具十七須知開顯唯妙十法八須知簡體與具度別九須知觀心立十法義十須知白牛異黑牛故。
【科】所言別者於一一法各具四意縱有一兩似前附文為欲辨異他所立故。
【科】妙境四者。
【科】一於無情境立佛乘故若無佛乘佛法身體為徧不徧亦不應云佛法身體同於無情及以不同是故應云法名不覺佛名為覺佛即是法法即是眾豈可條然。
【科】二眾生性德具三因故若無三因則緣了始有無常如何無常而立常果大經破外用別教意非此所論。
【科】三依正二報在一念故他人咸知一切唯識不知身土居乎一心故知心體即常寂光寂光諸土無二無別遮那之身與土相稱法與報應一體無差。
【科】四佛本不斷性惡法故性惡若斷普現色身從何而立但使分得常住法身不動而動徧應身士具如觀音玄文及第五記。
【科】發心四者。
【科】一發心先思所託之境如十種發心各四解不同乃至當分跨節不同。
【科】二念念具足四弘誓故以總冠別一一行願從茲而立故知無作四諦只一念心為依此境徧於多念。
【科】三於一念心以辨能所以此能所悲己悲他他一念心生佛理等是故菩薩依斯起誓。
【科】四圓發仍須徧立徧破離能著已方契所依。
【科】安心四者。
【科】一圓頓止觀據行仍開六十四番不立多番逗會不足。
【科】二一念止觀須了能所定慧諦境諸行宛然所以離總出別別皆有總雖異而同雖同而異。
【科】三寂照相即初心可修他以用權在於極果初後不二其教徒施。
【科】四凡師為他仍須問彼同設一位未見益方縱轉弄好異尚新而已隨順己見何關適他受者非機語見增長所以同宗枝派乖各理觀既薄矛盾遂滋今家辨師先分凡聖六根淨位尚曰凡流五品弟子理非真應問他設教依病立方四悉便宜二行互益何須固執終朝守株。
【科】破徧四者。
【科】一初無生心橫豎雖徧復須後位六即豎窮若橫若豎無不即理橫門一一無不具豎及非橫豎。
【科】二須知他門他門理等。
【科】三度入他門諸法無差若用一門諸門融入況涅槃釋義佛藏示相棱伽釋成地持對教咸隨法相度入諸門又以一念心該冠兩門高廣大車不動而運。
【科】四入住應徧方名假偏及以真徧爾前雖觀圓融三諦但是自行觀行相似約位仍在若俗若真是故雖圓未名破徧住後尚須節節離愛方能令淨餘位無明。
【科】通塞四者。
【科】一三止三觀在一心中仍了開權諸法無外節節檢校能著之心無檢無著方乃名通。
【科】二一心止觀仍須善達通中之塞塞中苦集無明蔽等無非法界成於無作諦緣度也。
【科】三初心寶渚六即甄分故得毫善皆成佛因。
【科】四須了能破轉為所破謂賊為將此喻可知若不爾者不見說觀然成或過乃成菩薩旃陀羅也。
【科】道品四者。
【科】一為示聞觀大小俱須講者唯約小位辨之尚失小乘相生相攝況復餘耶大乘觀者大小俱棄將何以為所行之軌。
【科】二須用諸品展轉調停諸家縱修唯云念處後品何妨而不用之。
【科】三圓道品後明三空門他既不明能通何在如世行道至無門可入。
【科】四與一切行名異體同具如攝法文中廣明。
【科】正助四者。
【科】一圓頓仍須助開三脫近代修者得語為證是故不論助治開門。
【科】二別教教道仍名為事乃至用圓猶名理助助成理發案位勝進。
【科】三雖用三教而為助治仍須委用對轉兼具他無一番況復諸句。
【科】四六度乃至一十二條成道轉法輪入涅槃等俱須四教事理合行。
【科】次位四者。
【科】一始終不二仍須六即弘教修觀咸須委知方免初住稱為妙覺。
【科】二他又不立五品六根法華之文便為無用。
【科】三約陰界入而辨次位。
【科】四六時五悔為入位方便他不明之將何以為圓行之始。
【科】安忍四者。
【科】一雖行六度事理相即即位未深因生違順他不辨此牽破觀心不入六根良由於此。
【科】二事理雖即須知此位煩惱全在豈以麤心暫時小息便計此相而為果頭若歎為果頭慙不敢受若降為凡下仍復鄙之二楹中間無所名也是故當知初品檢量他己無分。
【科】三內外違順俱安忍故須明識能忍所忍。
【科】四以三術自安令入後位。
【科】離愛四者一三界愛斷仍受愛名二此頂墮名不同退墮三受。
【科】此互用得法受名四此位向後復須入位。